查看: 1711|回复: 18
|
佛教的“无我”论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何首乌 于 22-7-2024 02:57 PM 编辑
大家好!佛教向来都极力提倡,我们应该要“无我”,到底什么是“无我”呢?
关于这个所谓“无我”的说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诠释这所谓的“无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过,根据星云大师的说法,星云大师认为,这所谓的“无我”,就是指“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意思。
可是,我发现,很多弘法人员都非常喜欢叫我们要“无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比如,净空法师就很喜欢叫我们“不可以为自己”,这所谓的“不可以为自己”,其实跟所谓的“无我”,并没有什么巨大的差别。
当一个人完全不懂得为自己,我相信他已经进入了“无我”的状态,心里面完全没有自己,一心只为别人,完全不为自己,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呢?
所以,坦白说,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那些弘法人员往往喜欢叫我们“不可以为自己”、“做人要无我”这一类的思想和言论,我认为他们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做人怎么可以完全“无我”呢?也许,在某些情况、对于某些人来说,要做到所谓的“无我”,可能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伤害,不过,对于一些比较贫困潦倒、能力不强的人来说,你要他们完全做到这所谓的“无我”,可以说是比较不恰当的,因为如果他们这么做的话,很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一些非常大的伤害和损失。
所以,由此可见,这所谓的“无我”,其实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怎么能够一概而论呢?
@tuaceng 大大,您比较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请问您对于这所谓的“无我”,有什么样的一种看法呢?
各位也可以尽情发表你们的意见,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22-7-2024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本人呢,不喜欢那种被复杂化的学说。
最好呢,给一个实际的例子,实际的榜样。
尤其是宗教,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玄之又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抬高自己。
首先,我们研究那些什么“无我”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说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就是“无我”的体现。
那么请问,如何牺牲小我,如何完成大我?
在为大众利益的同时,就一定要牺牲自己的利益?
我们生声称利益大众,又如何利益法?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利益大众,自己的牺牲,不可为自己,是不是就是自我感动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22-7-2024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呢,如果目的是为了让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免受到不好的命运的影响。
佛家的哲学,就实用得多。
比如:
1) 我们有烦恼,是因为,我们遇到某件事,是然后我们把这件事看成是烦恼。
2) 不过这件事,真的是烦恼?还是是因为我们把这件事当成是烦恼,它才变成烦恼?
3)如果这件事不过是世间本来的自然发生的事情,我们还要不要看成是烦恼?
举个例子。
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本来就有洪水
人类出现之后,那个洪水就影响了人类的定居
难道是该人前世作恶多端,所以该人类的家被水淹?
如果淹水了,家没了,我们应该如何反应?
佛家的哲学就是:
1) 烦恼的来源,来自于各种欲望,如果没有欲望,就没有烦恼
2)这些烦恼,真的是烦恼?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自然没有烦恼了
3)我们就当着烦恼还是烦恼,欲望还是欲望,不过我们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而不是深陷其中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24 05: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首乌 于 22-7-2024 05:57 PM 编辑
tuaceng 发表于 22-7-2024 05:31 PM
谢邀。
本人呢,不喜欢那种被复杂化的学说。
对,说的对,所以啊,我们应该要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智慧和才华,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之后,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想要去帮助别人,对吗?
而不是整天只会想着如何去利益众生(也就是利益别人),要先利益自己、成就自己,然后才能去帮助别人,对不对呢?
可是,我发现很多弘法人员他们都不是这样说的。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是想要害人也好,还是只是为了要进行弘法也好,这些弘法人员往往非常喜欢随意发表一些类似“劝人向善”的理论和思想,他们甚至说到好像我们应该为了利益或帮助别人而完全忘记自己,可以不断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甚至应该“先人后己”,应该一心为别人着想、一心一意去帮助别人,完全不要记挂或计较自己的利益一样。
我觉得他们这样的说法和态度,根本就是不正确的。一个人如果完全不懂得为自己(着想),那么,他会比较有效、比较恰到好处地去为别人着想,以及能够恰到好处地去帮助或利益别人吗?
特别是当我们仍然处于比较贫穷或弱小的境地的时候,如果我们像他们说的那样做,我相信,最后的结果,肯定会害到我们很惨。
所以,谁说那些弘法人员一定是充满善意的?(就有位网友是这么认为的。)我倒不这么认为。也许,有些人信宗教信到傻了,竟然这样盲目把这些弘法人员当成是充满善意的,这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
|
|
|
|
|
|
|
发表于 22-7-2024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帮人就帮人。
没必要加上什么“无我”那种有的没的。
小孩呢,做善事,就是为了纯粹的帮人
大人呢,做善事,就是为了积功德,为了上天堂
动机从来就不单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24 07: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uaceng 发表于 22-7-2024 05:52 PM
不过呢,如果目的是为了让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免受到不好的命运的影响。
佛家的哲学,就实用得多。
朋友,您的例子举得很有道理。
比如,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坏人,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坏人,这是属于世间的规律和法则,可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坏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有些佛教徒却非常喜欢把这样的一个现象,说成是因为我们前世做了某些坏事,所以今天才会遭到这样的一种“恶报”。
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不合逻辑的。没有理由别人伤害我们,就是因为我们前世做了某些坏事,那如果我们主动去伤害别人,是不是也代表那个人前世也做了一些坏事,所以才会遭到我们的伤害呢?
当我以这样的一个问题反问回那些有这样的想法的佛教徒的时候,他们却无法作出正面的回答,所以,这叫我怎么相信他们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
|
|
|
|
|
|
|
|
发表于 22-7-2024 07: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uaceng 发表于 22-7-2024 05:52 PM
不过呢,如果目的是为了让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免受到不好的命运的影响。
佛家的哲学,就实用得多。
烦恼就是烦恼,接受这个是烦恼,把烦恼当这当那把自己当旁观者都是在逃避烦恼的一种手段,面对认知烦恼才可以解决烦恼。 |
|
|
|
|
|
|
|
发表于 22-7-2024 07:4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supapaya 于 22-7-2024 07:59 PM 编辑
tuaceng 发表于 22-7-2024 05:52 PM
不过呢,如果目的是为了让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免受到不好的命运的影响。
佛家的哲学,就实用得多。
佛家的哲学就是:
1) 烦恼的来源,来自于各种欲望,如果没有欲望,就没有烦恼
2)这些烦恼,真的是烦恼?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自然没有烦恼了
3)我们就当着烦恼还是烦恼,欲望还是欲望,不过我们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而不是深陷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益身心的欲望不但没有烦恼,而且还有去除烦恼的功效,如在加上不做有害身心的欲望那烦恼就难有立足之地,你做的事一切都是对的就能达到问心无愧,一切都变得坦然,没后悔,没抱怨,没惊惧,没怯弱,没忧伤,因为你就是正能量,正能量就是你。如能做到完美苦就无法升起,这取决于你对有益身心和有害身心的事认知到哪个程度,这可以来自你的行住坐卧和日常作息的琐事,这就是灭苦之道。
|
|
|
|
|
|
|
|
发表于 22-7-2024 08: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前可以"无我",因为你周围的人都可能会是你很多世的因缘,生生世世一起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而死后就别追求什么死后"无我"啦,不然你有可能就会真的会彻底消失掉。
|
|
|
|
|
|
|
|
发表于 22-7-2024 08:0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证果的凡夫远离无我,无我不是能用想,思考,理解去获得答案。 |
|
|
|
|
|
|
|
发表于 22-7-2024 08:5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说有就一定会有,什么都不需要证据证明的,他们听人说死后有天堂也会有72处女就相信一定会有。
|
|
|
|
|
|
|
|
发表于 23-7-2024 07: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呢,不过是我们对某件事的一个看法。
如果有天发生停电,古人依然悠然自得的生活。
现代人可能就连一天都过不下去。
停电,对电器,电子产品有严重依赖的现代人,是烦恼。
对一向来不用电的古人,不是烦恼。
一件事物,本身就是中性的。
我们把它看成是烦恼,它就是烦恼。
我们不把它看成是烦恼,它就不是烦恼。
各种烦恼,最多只能影响我们的外在,但在精神和内在上,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些,不过都是外在的烦恼,而自己的内心,依然不受这些外在的事物控制。
|
|
|
|
|
|
|
|
发表于 23-7-2024 07: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倾向把佛教和佛家分开。
那些一直强调什么因果业报的婆罗门教思想,本人认为,和佛家的解脱烦恼一点关系都没有。
|
|
|
|
|
|
|
|
发表于 23-7-2024 09:5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supapaya 于 23-7-2024 09:58 AM 编辑
tuaceng 发表于 23-7-2024 07:12 AM
烦恼呢,不过是我们对某件事的一个看法。
如果有天发生停电,古人依然悠然自得的生活。
以旁观者去看烦恼是想回避烦恼,这种逃避的方法能换来一时的清净让人觉得有效,但这将逐渐失去面对烦恼的勇气和处理烦恼的能力,心将因此逐渐脆弱化,将来有你受的。 |
|
|
|
|
|
|
|
发表于 23-7-2024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这个意思,本人是反对遇到事情,就把自己的责任变成旁观者的角色。
本人是说,自己在面对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是以旁观者的心态,去处理自己的事情。
你处理你自己日常的各种问题,挑战,挫折,你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就可以平和,冷静,理智的面对,更加的可以处理好。
我们看到别人的家停电,我们或许同情他们,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的情绪,还是很冷静的。
有天,我们自己的家也停电,各种工作,娱乐,日常都无法进行,请问我们能不能维持那种我们看待他人家停电的情绪呢?
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可以做到当局者清,不是很好?
|
|
|
|
|
|
|
|
发表于 23-7-2024 10:2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uaceng 发表于 23-7-2024 10:17 AM
不是这个意思,本人是反对遇到事情,就把自己的责任变成旁观者的角色。
本人是说,自己在面对自己的问题 ...
能冷静的以旁观者的角度处理烦恼是因为你遇上的烦恼不够大罢了,我说一个假设,假设你得了癌症末期每天被弄的死去活来的,你还能做到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处理这些烦恼吗?或者某人失去了最爱的至亲,第一次面对生离死别,他能否再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的看待悲伤的情绪?这方法不能治本。 |
|
|
|
|
|
|
|
发表于 23-7-2024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以有情绪,但是同时,我们不会被情绪控制。
哲理:我们可以追求欲望,但是我们不会被欲望控制。
方法:明白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今天可以拥有,明天随时可以失去。
修行方式:Negative visualization
脑海里重复的想象生活面对的不如意的时候。想象有天自己最喜爱的某某事物,有天失去了,自己会如何?
原理:一件事,只要重复多次,其对我们带来的冲击就减少。
为何?当我们第一次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我们根本毫无准备。
但是当我们重复多次遇到后,我们就自然的准备好那个心态了。
这也是,一出世就没有至亲的人,比那些至亲活了多年后而去世的人,命运更惨,但是,真正伤心的,是那个至亲死亡的亲属,反而,那个一出世就没有至亲的人, 却可以冷静面对。
一出世就残废或者长期带病的,比那些第一次残废和患病的,坦然和冷静多了。
|
|
|
|
|
|
|
|
发表于 23-7-2024 01:0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uaceng 发表于 23-7-2024 11:31 AM
我们可以有情绪,但是同时,我们不会被情绪控制。
脑海里重复的想象生活面对的不如意的时候。想象有天自己最喜爱的某某事物,有天失去了,自己会如何?
原理:一件事,只要重复多次,其对我们带来的冲击就减少。
为何?当我们第一次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我们根本毫无准备。
但是当我们重复多次遇到后,我们就自然的准备好那个心态了。
_---------------------------------
你没有重复遇到很多次,你只是重复想了很多次 |
|
|
|
|
|
|
|
发表于 23-7-2024 02: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usupapaya 发表于 23-7-2024 01:09 PM
脑海里重复的想象生活面对的不如意的时候。想象有天自己最喜爱的某某事物,有天失去了,自己会如何?
原 ...
重复想,就是给予头脑有重复遇到的感觉的训练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