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08|回复: 15

进入大乘佛法之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9-2021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9-2021 10:22 PM 编辑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被称为五浊恶世界。五浊就是劫浊,见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恶世就是秽土,反义词就是净土。地球上一尊佛是迦叶佛,人类寿命2万岁。下一尊弥勒佛,人类寿命8万岁。弥勒佛那个时代是净土时代。释加牟尼佛这个时代人类寿命100岁,是秽土,是五浊恶世。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代。要知道现今贤劫已经有四尊佛出现于世。每一尊佛的寿命都是上万年,就只有现今释加牟尼佛是100岁以内。

在秽土,外道多,众生苦,根器下劣,菩萨都是下劣意乐加行菩萨。在五浊恶世,佛为了顺演众生根性,开演三乘佛法。

释加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后,世尊这么想:

比丘们!我这么想:被我证得的这个法是甚深的、难见的、难觉的、寂静的、胜妙的、超越推论的、微妙的、被贤智者所体验的。然而,这世代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赖耶中得喜悦;又,对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赖耶中得喜悦的世代来说,此处是难见的,即:特定的缘性、缘起;此处也是难见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着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盘。如果我教导法,如果对方不了解我,那对我是疲劳,那对我是恼害。比丘们!于是,这以前未曾听闻,不可思议的偈颂出现在我的心中:
被我困难证得的,现在没有被知道的必要,
此法不易被贪与瞋征服者现正觉。
逆流而行的、微妙的,甚深的、难见的、微细的(法),
被贪所染者、被大黑暗覆盖者看不见。


上面的经文中有两个关键字:
1. 阿赖耶
2. 正觉

阿赖耶这个微细的法,甚深,难见,是跟正觉有关系。然而,四果阿罗汉都不能称为正觉者。唯有佛才能够称为正觉者。

比丘们!当我像这样深虑时,心倾向于不活动,不教导法。比丘们!那时,梵王娑婆主以心思量我心中的深思后,这么想:先生!世界(要)灭亡了,先生!世界(要)消失了,确实是因为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的心倾向于不活动,不教导法。比丘们!那时,梵王娑婆主犹如有力气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地在梵天世界消失,出现在世尊面前。比丘们!那时,梵王娑婆主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后,向我合掌鞠躬,然后对我这么说:大德!请世尊教导法!请善逝教导法!有少尘垢之类的众生由(该)法的未听闻而退失,他们将会是法的了知者。比丘们!这就是梵王娑婆主所说。说了这个后,他又更进一步这么说:
  从前,在摩揭陀出现被垢者构思的不清净法,
   请开启不死之门!令他们听闻离垢者随觉之法。
   如站在岩山山顶,能看见全部的人,
   同样的,善慧者、一切眼者登上法所成高楼,
   已离愁者,看着陷入愁、被生与老征服的人们。
   请起来吧!英雄!战场上的胜利者!商队领导者、无负债者行于世间,
世尊!请教导法吧!将(会)有了知者的。’


佛陀原本就不想说阿赖耶,因为这法门太过深奥,微细,难见。唯有正觉者才能知道。后来梵天下降人间请佛说法。

比丘们!那时,我知道梵天劝请后,缘于对众生的悲悯,以佛眼观察世间。当我以佛眼观察世间时,看见少尘垢的、多尘垢的;利根的、弱根的;善相的、恶相的;易受教的、难受教的;一些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另一些不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众生,犹如在青莲池、红莲池、白莲池中,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依止于水面下,沉在水下生长;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与水面同高而住立;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升出水面而住立,不被水染着。同样的,当我以佛眼观察世间时,看见少尘垢的、多尘垢的;利根的、弱根的;善相的、恶相的;易受教的、难受教的;一些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另一些不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众生。比丘们!那时,我以偈颂回答梵王娑婆主:
  不死之门已对他们开启,让那些有耳者舍(邪)信,
   恼害想的熟知者,梵天!我不在人间说胜妙法。


佛陀被大梵天王请法后,终于答应说法。不过佛陀已经说不在人间说胜妙法。这胜妙法是什么法?就是与阿赖耶相关的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9-2021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9-2021 10:20 PM 编辑

佛陀在楞严经中这么说: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陀那识就是阿赖耶识。

解深密经这么说:
阿陀那识甚深细  我于凡愚不开演   一切种子如瀑流  恐彼分别执为我

法相宗建立八识,虽然有提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其实只是皮毛。看起来就是简介,而且也没有说细节。就算是大乘佛经对于甚深法义,也只是简介,并没有深入的说。虽然只是简介,但是能够理解的话就知道深入境界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已经超出我们的思维能力。
为什么呢?

八识这个想法,声闻独觉乘会认为是不对的。其实,八识在二乘和大乘老早就有,而且是共法。心,意,意识,心就第八识,意就是第七识,意识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第六识。另外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心,意,意识三者,也可以用心来统称。当我们讲心的时候,也就包括心,意,意识三者。这三者都是紧密的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21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9-2021 10:43 PM 编辑

十法界
十法界是指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畜生界,饿鬼界,地狱界。

界的意思是指『界限』,比如两个国家的边境,越了国界就是到另一个国家。这国界是以地理边界来区分,比如一条河之类。另一个例子:颜色。颜色之间都有分界,越过了就归类为另一个颜色。这颜色的边界是以三原色的比例来分区分,又或者是人类肉眼识别来区分。
十法界的界是以什么来区分?是地理来区分吗?如果是以地理来区分,人和畜生都是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岂不是等同于畜生?
以生物来区分吗?这看起来没有问题,比较人类跟动物不同,智力,DNA等都不同。可是佛,阿罗汉,菩萨也有人类,为什么十法界把佛,菩萨,声闻分类呢?这么分析,十法界也不是以生物来区分。

十法界是以什么来区分?是以心来区分!


怎么说?我们人类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这个世界。
动物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人类所看见的世界吗?不一定。比如鱼看这个世界就是 fisheye camera呈现那样样子,360度全视。人类只能看见前方。嗅觉方面,狗的嗅觉远远比人类敏捷。所以人类眼中看见的世界,狗与其他动物看见的跟人类是不一样。也许有些动物可以看到人类所看不到的颜色。

鬼也是如此。人类看见河流是河流。恶鬼看见河流却是大火墙。人类看到某山只是普通的山石。天人看见却是金色发光的物体。

声闻,缘觉,菩萨都是人类。人类肉眼所见都一样,可是声闻的内心境界,乃至于涅槃后的境界,都不是我们可以知道。缘觉,菩萨也是如此,佛就更加不用说。

十法界,上面只是简单的讲一讲。就如同我说只是简介。当我知道菩萨和佛那样超乎想象的境界,我才知道之前的理解错误。就算如此我所知道的也只是简介。深入的内容我当然不知道。因为这些内容超出我们可以理解。所以如同佛陀所说,不向凡愚开演。

举个例子:报身佛不是我们肉眼可以见,是菩萨以业识才能见。这已经超乎我们可以理解和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21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viruchi838 于 4-9-2021 10:53 PM 编辑

滞马蚛蝈人每天在他国领土满天神佛~带种回去你祖蝈的时候也试试满天神佛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21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9-2021 11:05 PM 编辑

大乘佛教与缘觉,声闻二乘差别在哪里呢?

上面已经说了十法界,心的差别。心的差别包括心和心所缘境界的差别。前面说了动物看到的世界跟人类看到的世界不同。人类看见湖泊是湖泊,鬼看见湖泊也许是血池。人类肉眼只能见到化身佛,而菩萨以业识见报身佛等等。

如何进入大乘门呢?
金刚经这么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大乘佛教入门就是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开始,又或者称之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又或者简称为菩提心。须菩提问佛,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发了菩提心,他们应当如何维持这个心,如何降伏生起来的虚妄心呢?

如何应住?就是如何维持菩提心。令这个菩提心持续。如果不持续就是退转。
降伏其心,就是降伏生起来的虚妄心。在【金刚经】有举例子,就是忍辱仙人被哥利王肢解身体,如果忍辱仙人忍受不了痛苦而生起嗔念,甚至想要报仇血恨,这就是虚妄心。这就是违背了菩萨戒,违背了佛陀的大悲心。如何降伏虚妄心?

佛陀说: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上面这段经文可以分两个内容来解释:
1. 令所有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2. 菩萨五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就是大悲心。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大智慧。这两者又称为悲智双运,这就是入大乘门的入门,大慈悲和大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21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9-2021 11:24 PM 编辑

大慈悲和大智慧

现今虽然有很多人信仰大乘佛教,读大乘经【金刚经】【楞严经】等等,拜大乘佛教出家人为老师,受菩萨戒等等,可是假如不具有大慈悲,智慧也达不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境界,那就是在大乘菩萨的门外。

什么是大慈悲心呢?持戒不伤害众生,止恶向善,最重要就是能够持续的当一个不要求回报的无偿义工。佛菩萨就是无偿义工,费心费力普渡众生却不言累。阿弥陀佛经过无数劫修行累积功德福报才建立西方极乐净土,让恶道众生可以往生和入住到那里,安心的修行直到成佛。这就是大慈悲心,不要求回报,利益众生。

大智慧就是让菩萨不畏惧六道轮回,不畏惧恶道,不畏惧苦难,能够持续佛事业的智慧。这智慧的背后就是真理。

打个比方:假如做善事的果报是地狱,做恶事的果报是天堂。这个世界就没有人要做善事,大家都宁愿做坏事。但是这不是真理。真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同样的,假如菩萨无数劫轮回在生死,没有真理支撑,只是靠热诚来来持续佛事业,这是不可能的事。地藏菩萨发大重愿,生生世世在三恶道里面,污秽,臭,黑暗,恶劣的环境普渡众生,如果只是单凭热情,任何人都会退缩。然而事实就是真理,一切法无我,生死与涅槃不二。所以佛菩萨能够永恒的做佛事业。大乘佛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已经入灭的佛陀,经过非常遥远的时光,哪怕是几万万亿劫之前,念其佛号有大功德。这就是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9-2021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大乘佛法之门

上面提到入大乘佛法之门就是大慈悲和大智慧。这大慈悲和大智慧,能够从零慢慢的渐次的累积吗?能。

如何渐次的累积? 首先就是建立大乘佛教的正确知见,也就是佛的知见。知见就是知识。这个知识必须正确,才是正确的知见。知见或知识是大慈悲是大智慧吗?当然不是。但是正确的知见能够使人信仰大乘佛法。【华严经】这么说:『信为道源功德母』 。菩萨道次第也是从十信开始,然后才进入十住等等。累积正确的佛知见,有了对大乘佛教的信念,才能够进入大乘佛教的门,才能够有动力去渐次的趋向大慈悲,大智慧。

所以知见就是为了让一个人增加信心。当然也有累世的菩萨,一出生就对大乘佛教深信不疑,不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各种经典,他/她就已经具足了大慈悲心,甚至还有大智慧。这些都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在这个五浊恶世。我们智力一般的凡夫俗子,想要进入大乘门就需要正确的理解大乘佛教的知见,这样才能够渐次的入门,建立起信心,慢慢走向实践,然后知一法,证一法,强化信念。直到证得种种三昧,乃至无生法忍。

如何建立正确知见呢?这就看一个人的志向了。或许有些人天生就排斥大乘佛教,就算如何劝导都听不入耳,他不是大乘佛教的根器。这就是种姓的区别。一些人并不排斥大乘佛教,只是接受不正确的信息,对大乘佛教起不了信心,那么这些人或许还能被劝导。

有些人自己没有动力和能力去读佛经,去思考,需要其他人点化教导。有些人自己有能力读经和思考,每个人都不一样。又或者一些人根本就不想读经,不想思考经典的内容,只是专注念佛而且意志坚定。所以这个世界一样米养百样人。虽然说没有宿命论或注定这回事,但是每个人背后却被业力所把控着,格局已经大致定下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9-2021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见和证量


佛知见就是与佛陀程度的知识。前面已经说知见就是知识。知识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可以用口讲出来。佛陀讲经说法,天龙八部,菩萨,声闻圣弟子,比丘比丘尼,居士女居士,国王大臣等前来听法,脑带所接受的就是佛陀的言教,言教就是知识。佛陀的言教集结起来就成了佛经。

知识是知识,跟证量是两回事。知识可以用文字表达,可以写在书上,可以用口讲出来。知识可以通过文字从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

证量却是内在的体验,比如慈悲喜舍,空无边,识无边,非想非非想,各种三昧,乃至于涅盘。证量虽然可以付诸文字,可以用文字试图描述内在的境界,可是一个人不能通过文字理解而有内在感受。但是一个人假如善根足够强大,他倒是能从听闻一偈一诵而见法,如人饮水那样体验到内在的境界。这样的人凤毛麟角。所以知见是知见,证量是证量,是两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好比油和水两者不能相融合。

既然知识是知识,证量是证量,那么为什么佛陀要讲经说法,不直接教导人见法?佛陀其实讲理论也讲实践,实践也是知识,实践知识背后也需要理论支持,要不然没有理论支持,这个人的信心就建立不起来。所以佛经有理论也有实践,最终目的就是让一个人见法。从禅宗的语言来讲就是明心见性。

想要进入大乘门就是需要累积足够的大乘佛教知见,建立起信心,知道修行的法门,然后进一步去实践,知一法,证一法,种种三昧,直到无生无忍,佛菩萨种种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9-2021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6-9-2021 10:17 PM 编辑

无余涅盘是单程车票吗?
大乘佛教与二乘最大的差别就是对涅槃的知见。二乘认为涅槃如同熄灭的柴火,薪柴燃尽,火就熄灭,再也燃不起来,所以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火相当于转世轮回的识,薪柴如同生往下一世的有。

大乘认为三界中的生死轮回是分段生死,所以阿罗汉出离三界分段轮回生死,却没有出离不可思议变易生死。不可思议变易生死也不是说阿罗汉经此生死就会堕入六道轮回。如果有人认为阿罗汉不能出离三界,在六道轮回受生死就是邪见,后果就是阿鼻地狱。

楞严经说:『 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不可思议变易生死是什么回事?我们不知道。泰国的公认阿罗汉尊者阿迦曼,在他成为阿罗汉之后,在定中除了见到诸佛,也见到已经入灭的阿罗汉向他展示入灭的情况。前面的十法界,如果还记得的话,这就是声闻界有别于我们人类界。阿罗汉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可以知道可以见到。界是以心来区分,不是以生物种类来区分。

佛的从大乘知见去理解,不是进入六道轮回分段生死,而是不去也不来。比如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已经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大家所理解就是如来乘大愿力再度回到世间示现菩萨相普渡众生。然而事实是佛陀不去也不来。所以倒驾慈航不是从无余涅槃再度回到三界六道生死轮回,而是不去也不来。为什么如此?诸法空相。

【妙法莲华花经】灵山法会,世尊授记舍利弗在将来无数劫之后会成佛。可是由于舍利弗生生世世跟随释迦牟尼佛,就随着释加牟尼佛入灭,这都写在大乘佛经里面。如果涅槃是单程车票,这就矛盾了。毕竟在无余涅槃界无法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界不是我们人类可以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9-2021 0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5-9-2021 01:47 AM 编辑

无所依涅槃

泰国南传修行者认为涅槃是心所缘,初果见法就是霎那间心缘涅槃。心如果不缘涅槃,那么入灭后身心俱灭一无所有,这就是外道断灭邪见了。虽然涅槃既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然而却是解脱心所缘对象。上面的说法可以从南传佛教的书籍读到。

大乘佛教是如何看待上面的现象呢?二乘人所体验的解脱心所缘涅槃只是真心的作用,还没有证到真心之体。证到真心本体就是大乘菩萨和佛的境界。证到真心本体就超越了生死和涅槃,不会执着生死和涅槃。这样的境界就是无所依涅槃。真心本体有我吗?没有。说真心只是文字设施。如果认为真心之外另有假心就不对了。

楞严经这么说:『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翻译如下:
佛陀告诉文殊菩萨以及群众说,十方世界的佛以及大菩萨,在他们自住的三摩地境界中,见和见所缘,并且所有想象的相状,都是如同虚空的烟火,本来就不存在。本来就是普提妙净明体。为什么说其中有是有非呢?文殊。我现在问你,你是文殊,更有其他文殊是文殊不?还是有非文殊存在?

文殊菩萨回答说,世尊,我是真文殊,没有(是文殊)。为什么?假如有(是文殊),就是有两位文殊。然而在我今天在这里,并非没有文殊,而是在真实中并没有是非二相。

真心与真文殊都是一样。文殊就是文殊。如果把文殊称为真文殊,那么就是另立假文殊,这就有真假两位文殊了。

能够证到的心的本体就是见佛,这就是历代禅宗祖师的境界。心所缘涅槃并非是见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9-2021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读大乘经?

读大乘经就好比参加佛陀的法会,因为大乘经就是记录佛陀在法会时讲经说法。诵经固然好,但是能理解经文内容并且信受奉行就更加好。

大乘佛教的目标就是为众生服务,不求回报,不言疲倦,但是这并非单凭热诚就可以办到。如果没有真理为基础,这无疑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大乘佛教的真理就是难信之法。就算能够弄清楚知见,想要生起信心也不容易。能够深入大乘佛教的人,如同【金刚经】所说,前世多生在诸佛那里听法受教供养,才能信入大乘佛法。哪怕是如此,信心和智慧(根器)也有强和弱的分别。上上根器的人比如六祖惠能大师,在他未出家前是名樵夫。某日听到客人诵【金刚经】就开悟。开悟后就下定决心要出家和拜师。这样的大舍心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六祖出家后还经历种种磨难和考验,九死一生,最终才在南方稳定下来。

     现在很多人诵念【金刚经】,虽然往世与佛有缘才能诵此经典,但是我们的信力,智慧,根器比六祖要小非常多。所以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候去学习和领悟经文内容。这相当于那些赴佛陀法会的群众,听佛说法,思考法义。

     读大乘经典目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就是增强对大乘佛法的信心。信为一切道源功德母,没有信心就进入不了大乘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凡夫俗子没有证量,没有自证圣智,没有内在的体验。缺乏信心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不会修行,不会发愿普渡众生。

     菩萨道简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就是大悲心,二就是大智慧。大乘佛经内容不出于此。【地藏经】【净土五净】【大悲咒】等就是培养大悲心。【般若经】【唯识论】等就是悟入大智慧。两者都不可以缺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21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佛不是随机过程

成佛不是随机的过程,不是好像中彩票那样,轮回到某某世突然成佛。佛道是一个漫长遥远的过程,从菩萨第一次在佛前发愿,中间经历有佛法和没有佛法的时代,一直到菩萨出生在兜率天宫,等待最佳时机下生到人间成佛,这是渐次的过程。这相当于声闻初果圣人,至多七世来回天上人间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是一个决定必然会发生的过程。这中间初果圣人不会堕入到恶道,造恶业而退转,然后无数世的轮回生死。不退转菩萨也是一样,一旦已经决定在佛道上不退转,会继续在菩萨道上前进直到成佛。

菩萨在生死轮回中修行,不会错过佛陀诞生到世间的时机。这样的例子在佛经多处可见,释加牟尼佛前生还是菩萨时就多次出生在佛法时代,侍奉佛陀。弥勒菩萨在释加牟尼佛时代也曾经是僧团的一员。菩萨并非只是单独一人经历无数劫修行,中间完全没有佛法,完全没有佛陀住世,然后到最后一生成佛。至少我们没有在经典看到有这样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9-2021 05: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6-9-2021 10:17 PM 编辑

一佛乘

释加牟尼在这个五浊恶世,开演了三乘佛法(声闻,缘觉,菩萨乘)。然而世尊在灵鹫山法会讲【妙法莲华经】时才真正揭露本意,就是一切经教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众生成为正等正觉的佛。三乘佛法(声闻,缘觉,菩萨乘)只是方便法,只是过度,先令人脱离三界火宅之苦。

为什么佛陀在现今这个恶世说声闻法?第一是众生根器的问题,其次是众生寿命的问题。从大乘佛经可以看到来自各净土的菩萨,对于世尊在地球讲声闻乘很不理解。其实地球人类寿命才短短几十年,然而菩萨道修行又是历劫的过程。所以【妙法莲花经】就用火宅来比喻,老人先用鹿车,羊车,牛车,吸引火灾里面的孩子们离开大火到安稳处。到达安稳之处,佛陀才给孩子们大白牛车。这大白牛车就是一佛乘。声闻圣弟子就是已经脱离火宅,比喻为老人的孩子。引导圣弟子出离火宅的就是鹿车,比喻为声闻法。声闻,缘觉,离开了火宅,如果不具佛知见仍然不能成佛。所以佛陀在【妙法莲华经】把真相毕露,这就是大白牛车。什么真相呢?众生无始以来轮回生死的心与佛无异。凡夫,外道,声闻,缘觉,菩萨的心与佛无异。凡夫,圣人皆能成佛。这个心结打开了,声闻,缘觉就超出了对自我的局限。

舍利弗听闻【妙法莲华经】之后如此赞叹: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上述经文我最初读时,可以感受到舍利弗虽贵为佛陀大弟子却黯然神伤,见佛陀为菩萨授记,自己却没分,感叹自己失去如来无量知见。如果他可以等待佛陀说大乘经,而不是急着证得声闻圣果就好。


不过在佛讲了【妙法莲华经】之后,舍利弗尊者的心结就打开了。原来心并没有局限,声闻,缘觉,菩萨乃至于凡夫心都没有局限,究竟都能成就佛果。在此法会,佛陀也为舍利弗授记将来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21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有分大小高低?
就像真理也有分大小高低一樣!
腦子不好使是很難明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21 07:5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alakia2012 发表于 7-9-2021 02:48 AM
佛法有分大小高低?
就像真理也有分大小高低一樣!
腦子不好使是很難明白的!

嘴巴臭也是真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21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加牟尼佛成道之初不想说法

本楼一开始就引用南传佛教的经文说释加牟尼佛初成道时不想说法,然而受大梵天王请法后,佛陀决定转法轮。【妙法莲华经】对此说得更加清楚明白。佛陀一开始不说法是因为佛乘太过深奥和难信,凡夫如果毁谤和破坏就会沦落三恶道。佛陀寻念过去佛,知道过去佛也使用方便力而分别开演三乘,所以佛陀决定说三乘佛法。

为是众生故、    而起大悲心。    我始坐道场,    观树亦经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众生诸根钝,    著乐痴所盲,    如斯之等类,    云何而可度,
尔时诸梵王,    及诸天帝释、    护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并余诸天众、    眷属百千万,    恭敬合掌礼,    请我转法轮。
我即自思惟,    若但赞佛乘,    众生没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坠于三恶道。    我宁不说法,    疾入于涅槃。
寻念过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应说三乘。
作是思惟时,    十方佛皆现,    梵音慰喻我,    善哉释迦文,
第一之导师,    得是无上法,    随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     最妙第一法,    为诸众生类、    分别说三乘。
少智乐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    但为教菩萨。    舍利弗当知,    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    喜称南无佛。    复作如是念,    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    我亦随顺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趋波罗奈,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是名转法轮,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7:20 AM , Processed in 0.05915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