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49|回复: 17

南传小部的庄严佛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12-2019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1-12-2019 01:15 AM 编辑

我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既然在刚刚提及南传佛教的菩萨道就打铁趁热写这文吧。

南传佛教的经藏有【长部】【中部】【增支部】【相应部】【小部】。每一部里面有很多经典。根据维基百科:【小部】(巴利文:Khuddakanikāya)也称《小尼柯耶》,为《巴利文大藏经》中经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其编订一般认为晚于前四部尼柯耶,具有补遗性质。其他部派或稱此為雜藏。鍚蘭及泰國傳的巴利經藏中的小部有十五部經,而緬甸共有十八部經。

南传小部经典可以不可以相信呢?我认为可以。理由是缅甸第五次結集時兩千四百個精通三藏的阿羅漢長老共同認證包含《小部》十八部經中《彌蘭王問經》、《指導論》、《藏論》在內的所有巴利三藏全部內容都正確沒有錯誤

写到这里戏肉来了。【小部】第13集经【譬喻经】写了正等正觉佛陀的奇妙境界,庄严佛国。这部经一开始就是讲佛陀之譬喻。从文句格式来看,【佛陀之譬喻】看起来就是来自佛陀的诵偈,因为后面部分各大长老长老尼阿罗汉等也貌似各自说出诵偈。

以下只节录部分【佛陀之譬喻】,说明庄严佛国的存在。


一 佛说诸譬喻 1,净意且谛听,三十婆罗密,法王数难知。
二 诸佛正菩提,僧随世导师,合十示归命,礼拜头触地。
佛国不知数,见宝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运作。
四 彼处白银地,吾于建楼阁,几重宝层阶,高耸入苍穹。
五 柱色映造法,无从估其值,门楣黄金造,门伞美装饰。

六 琉璃第一层,辉似无垢云,池中多水草,满地铺黄金。
七 珊瑚如其色,何色映真红,臙脂色光辉,映照遍四方。
八 门庭善规划,大窗高尖塔,四栏楯罗网,香华鬘清爽。
九 美仑楼阁具,七宝所装饰,青黄复赤白,亦有漆黑色。
一○ 莲花映耀色,兽鸟现光辉,诸宿之星群,日月饰虚空。
一一 黄金罗网覆,结黄金铃铎,随风起鸣响,黄金华鬘爽。
一二 楼阁有绿窗,红赤与黄色,幢柱结华鬘,纷纭诸色彩。
一三 白银所造板,红玉摩尼造,猫睛石所成,种种数百多。
一四 敷诸色美床,柔展迦尸衣,钦婆罗黄麻,织锦中国丝,
     绵织与毛织,胜色诸外衣,一切种种覆,致意吾设敷。
一五 阶上此彼处,贵宝饰尖屋,摩尼辉炬火,支撑确树立。
一六 柱楹闪光辉,美哉黄金门,阎浮檀金色,坚材白银造。
一七 连锁几多分,扉闩着色彩,左右多福瓶,莲花插青红。
一八 一切往昔佛,率诸僧弟子,世间真导师,形以色所造。
一九 佛率众弟子,圣者入其门,黄金座椅上,圣者坐一群。
二○ 此世现住佛,无上世几多,往昔有几人,上升于彼处。
二一 自存无能胜,几百辟支佛,往昔彼等在,伴吾于彼处。
二二 天上或人间,众多有劫树,一切衣弃舍,吾今披三衣。
二三 种种美味物,饮食善调理,摩尼造耀辉,盛吾钵行施。
二四 吾捧天上衣,彼等披净衣,更有甜砂糖,油蜜与糖浆,
美食心欢悦,彼等圣者群。
二五 居蜜如狮子,彼等入宝屋,高贵座褥上,暂为狮子卧。
二六 彼等从座起,正知跏跌坐,摄佛一切食,浸入定愉悦。
二七 或为示诸法,或享神足乐,或达神通境,耽于神通中,
其数几百千,复有弄姿者。
二八 诸佛问诸佛,执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二九 弟子问诸佛,诸佛问弟子,彼等互起问,相互作问答。
三○ 诸佛辟支佛,弟子与侍者,如斯耽愉悦,彼等乐楼阁。

(省略)
六三 岩山大震撼,轰动诸深山,此世吾成佛,神界普欢喜。
六四 此世有十方,运行无限际,无论何方位,佛国不知数。
六五 吾辉映光明,二道光运转,彼处与其间,光焰大辉映。


这部经一开头【佛陀之譬喻】讲的就是佛国境界。这佛国并不在人间而是在天上,而且极其庄严。这里还提及十方世界以及无数的佛国。
这部经还提到诸佛在佛国的集会,过去佛带着弟子出席,辟支佛也出现,现在佛也带着弟子出席。诸佛与诸佛对话,弟子与佛对话。

奇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2019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1-12-2019 01:13 AM 编辑

这部经其他的长老长老尼的诵偈,内容貌似都是在天宫佛国朗诵。为什么呢?因为一部分长老会提及过去生从某佛种下因缘,然后在今生释迦牟尼佛座下成道。这样的论述在佛国,诸佛集会的时候诵出来比较合理。

我的看法是这部经里面的诵偈都是来自佛国的集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19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到这里想起【尊者阿姜曼传】的禅定境界看到的诸佛与圣弟子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9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1-12-2019 02:02 PM 编辑

如果我们研究印度部派时代的佛教历史,就会发现有这种现象,即使声闻乘圣人(阿罗汉等)之间,对大乘佛教也是持有有不同的态度。

上座部之间,有亲大乘教的,尤以阿难系师承为主,例如有一切有部和分别说系法藏部。这些声闻乘和大乘修行人一起共修,没有互相排斥,甚至互相学习,还帮助大乘佛教传授经典(后来的那烂陀大学亦是如此)。也有的上座部是拒绝承认大乘佛教的,特别是优波离师承为主。为何同属上座部,却对大乘佛教存有两个不同的态度?

这个问题我思考过一些时间,我相信诸声闻圣人不会妄语的,他们赞同或反对大乘教,自然各有原因。声闻乘忠实于自己的亲身见闻,没有亲证的事情,自然是不会给与承认的。虽然从解脱来说,诸声闻圣人的证量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见闻经历,就未必如此了。例如泰国阿姜曼成道的修证过程,就很像读一部大乘经,里面充满各种匪夷所思的三昧境界。而一些声闻圣者的修证,未必有那些多的奇妙经历。一个可能性的解释就是他们过去的修业不同。

部分声闻乘圣者,例如阿姜曼尊者,他们本来是修菩萨道的,由于他们修过菩萨业,跟众生结缘很深,所以后来的修证过程会出现类似大乘经的种种三昧境界,巧度三界的诸类众生。至于定性声闻的修行者,他们一路来依解脱涅槃为目标,跟众生结缘较少,例如阿姜曼的老师阿姜索尊者。跟阿姜曼不同,阿姜索尊者过去世是发愿要成为辟支佛的,可是最后一世他为了更早成就放弃了这个愿望,当生修成阿罗汉。从阿姜曼尊者的传记来看,阿姜索的修行过程就显得平淡无奇,感应悬绝,就没有阿姜曼尊者那些飞天遁地见闻经历,他们只是专心于解脱。可见过去修的业不同,见闻境界也会不同。

难怪说菩萨业是别业,菩萨法是不共法,因为菩萨的见闻境界,声闻未必能知(除非是过去修菩萨道的二乘修行者)。从声闻的角度来看大乘经典,内容自然不是声闻所能亲证的。由于宿缘不同,上座部会分出亲大乘和否定大乘的两个派系,这是很正常的发展。印度的大陆系是如此,后来的锡兰佛教也是如此。如今的南传佛教,也是有迹象可见,例如泰国南传就比较亲大乘佛教。

佛教学者倾向以各僧团对戒律的不同见解来解释上座部的分裂,但我相信戒律只是其中一个问题而已,实际上,一些声闻修行人本来就是在菩萨道上修行的,他们亲菩萨乘及大乘佛教的修行态度,相信也造成修行人慢慢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所以形成了部派的分裂。

这是末学的一个猜测而已。仅供交流参考,不是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19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1-12-2019 11:45 AM
我们如果研究印度部派时代的佛教历史,就会发现有这种现象,即使声闻乘圣人(阿罗汉等)之间,对大乘佛教也是持有有不同的态度。

上座部之间,有亲大乘教的,尤以阿难系师承为主,例如有一切有部和分别说系法藏部 ...

大乘佛教受不受南传佛教的一些老师们承认我无所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我只是看到网上一些人对『大乘佛教』极其痛恨并且污蔑抹黑,无论大家如何解释都改变不他们的心志。我觉得他们很傻,因为这样的不善心不会带来好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时常贴『大乘佛教』的帖文,告诉大家『大乘佛教』不只是拜拜和诵经这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9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ngtk 于 31-12-2019 01:39 PM 编辑

素很假到年底还要来一炮自爽!首先所谓第五次根本没一个是阿罗汉。第二这里已经说了根本锡兰以前的阿罗汉的不接受这本是南传的经典(当时还有阿罗汉),他是知道这些东西的但就是不说。
http://ancient-buddhist-texts.ne ... sh/Buddhapadana.htm
最后又说到什么阿难、阿禅满什么,我对于这些心虚的人说的话我懒得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12-2019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

什么是阿罗汉?
除了佛陀时代的佛陀,
谁还能认证阿罗汉?

别忘了在「佛陀时代」,
很多佛陀认证的阿罗汉A,
已经不被佛陀认证的阿罗汉B,
所认同~

哪~ 这些
被佛陀认证的阿罗汉B,
所不认证的阿罗汉A,
算不算阿罗汉~~
哈哈哈哈哈~

请问佛陀去世后,
怎样认证阿罗汉~?
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9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padana 值得注意什么呢?因为里面一位长老说他前世是 amitabha。所以名字有可能是被邪派爽上了,拿来造神(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2019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31-12-2019 01:45 PM
哈哈哈哈哈~

什么是阿罗汉?
除了佛陀时代的佛陀,
谁还能认证阿罗汉?

别忘了在「佛陀时代」,
很多佛陀认证的阿罗汉A,
已经不被佛陀认证的阿罗汉B,
所认同~

哪~ 这些
被佛陀认证的阿罗汉B,
所 ...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佛陀原本不打算教佛法。他死后就大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19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1-12-2019 02:10 PM 编辑

事实就是这部【譬喻经】的确存在于锡兰,泰国,缅甸的【小部】经集。

缅甸第五次結集是否全数出席者都是阿罗汉?或部分出席者是阿罗汉?或全部出席者都不是阿罗汉?我们不知道也无法印证。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第五次結集被公认而且大家都没有异议。试问现今有人有能力去质疑第五次結集的结果?单凭现代少数思想特异的人就可以否定缅甸第五次结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9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ngtk 发表于 31-12-2019 02:01 PM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佛陀原本不打算教佛法。他死后就大乱了。

佛陀教佛法前,世界原本多么和平~
都是他教了佛法,死后就世界大乱~
佛陀不急,急死佛教徒~~~

阿罗汉当然可以认证啊~
不管是智慧还是禅定都可以~

中学是由小学模范生认证的~
高级中学是由中学模范生认证的~

一个小学混日子的,
拿什么认证大学生~~
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19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1-12-2019 02:19 PM 编辑
子房学韬 发表于 31-12-2019 01:45 PM
哈哈哈哈哈~

什么是阿罗汉?
除了佛陀时代的佛陀,
谁还能认证阿罗汉?

别忘了在「佛陀时代」,
很多佛陀认证的阿罗汉A,
已经不被佛陀认证的阿罗汉B,
所认同~

哪~ 这些
被佛陀认证的阿罗汉B,
所 ...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个课题『很好笑』呢?

南传佛教整个僧团的建立是极其庄严和严肃的。凡夫俗子是无法印证阿罗汉,甚至连圣弟子也可能无法知道某某是阿罗汉? 但是这有妨碍到僧团的庄严和严肃性吗?有妨碍到人们修持和供养僧团吗?有妨碍到僧团,僧律和传统吗?有妨碍到结集经典的严格和认真程度吗?

难道缅甸,锡兰,泰国的僧团在你们心中都得不到平等的尊重?现在论的是僧团是整个佛教体系,不是系于某一个人或一群人。

不能认认真真看待缅甸第五次结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9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31-12-2019 02:12 PM
佛陀教佛法前,世界原本多么和平~
都是他教了佛法,死后就世界大乱~
佛陀不急,急死佛教徒~~~

阿罗汉当然可以认证啊~
不管是智慧还是禅定都可以~

中学是由小学模范生认证的~
高级中学是由中 ...

佛前佛后全世界都是那么乱,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9 02: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Dwijendralal Barua 在《Buddhaketta and Buddhapadana》一书中写道:

The Buddhapadana, or the Tradition of the previous excellent deeds or services of the Buddhas, which form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Apadana, contains a vivid and charming description of the Buddhakheta. Buddhaketta is precisely a synonymn of Buddhabhumi, the land of the Buddhas. According to Buddhaghosa, the Buddhakhetta is of three kinds: that of his Nativity (jatikhettam), that of his Ministry (anakkhettam), and that of his Omniscience (visayakkhettam). Of these, the last-named is infinite and boundless, where the Tathagata know whatever he wishes (yattha yam yam Tathagato akankhati, tam tam janati). It has been said that the sphere of the Buddha's omniscience is incomprehensible to others.

翻译如下:

在小部《譬喻经》的佛陀说譬喻第一之中,出现了对于“佛国土”非常精确和殊妙的描述。 Buddhaketta是Buddhabhumi的同义词,无疑就是说明“佛国土”之意。根据觉音尊者的说法,存在三种佛国土:第一种叫Jatiketta, 第二种是Anakkhettam,第三种是Visayakkhetam。其中,最后一种属于无限和无边际的佛土,是如来可以如愿悉成的境界。这种殊胜境界,除佛之外,非常人所能思议。

————————————

根据这条线索,南传佛教所尊敬的觉音尊者,也曾开示三种佛国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9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讲明,我读的是劝学网的阿含经版本,因为完整性和汉化做得比较好,当中我主观的过滤了一些我不认同的部分。

就阿含经,大致相等nikaya,佛陀提到弥勒佛时代的国土,跟天堂和其他佛国净土描述相差不远,但一个新的引火点就是............弥勒佛会涅盘,佛国净土,想必也会随之没落。

我觉得,如果佛出现在人心完善到一个程度的地方,也可以是他教化,佛国净土是会出现的。

老问题,佛灭度后还工作吗?我一向不参与,大家“时间到了”自己去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19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色长今 发表于 31-12-2019 11:25 PM
先讲明,我读的是劝学网的阿含经版本,因为完整性和汉化做得比较好,当中我主观的过滤了一些我不认同的部分。

就阿含经,大致相等nikaya,佛陀提到弥勒佛时代的国土,跟天堂和其他佛国净土描述相差不远,但一个新 ...

净土和秽土根据【解深密经】是这样定义的:

文殊师法菩萨问佛:『秽土,什么事易得,什么事难得?净土,什么事容易得?什么事难得?』

佛陀这么回答:『秽土,八件事容易得,两件事难得。』

秽土容易得的八件事是:
1. 外道
2. 有苦众生
3. 种姓家世兴衰差别 (就是带有歧视不平等的社会)
4. 行诸恶行
5. 毁坏戒律
6. 恶趣  (就是三恶道)
7. 下乘
8. 下劣意乐加行菩萨

秽土难得的两件事是:
1. 增上意乐加行菩萨
2. 如来出现于世间。

净土则和上述相反。弥勒菩萨出现于世在经典被说成是净土。

净土和佛国应该是两个概念。佛国的最高统治者就是佛陀。佛国的话应该肯定是净土。

净土则不一定,如果净土在人间那么人王就是最高统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2020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31-12-2019 11:57 PM
净土和秽土根据【解深密经】是这样定义的:

文殊师法菩萨问佛:『秽土,什么事易得,什么事难得?净土,什么事容易得?什么事难得?』

佛陀这么回答:『秽土,八件事容易得,两件事难得。』

秽土容易得的 ...

但愿大家都能投生到自己属意的佛国/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020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12-1-2020 12:00 AM 编辑
谷成 发表于 31-12-2019 11:45 AM
如果我们研究印度部派时代的佛教历史,就会发现有这种现象,即使声闻乘圣人(阿罗汉等)之间,对大乘佛教也是持有有不同的态度。

上座部之间,有亲大乘教的,尤以阿难系师承为主,例如有一切有部和分 ...

首先我們應該問:小部適合引用嗎?小部那部經適合引用?爲什麽學術界很少人引用譬喻經? 如果一開始就引用錯誤,後來的推論當然就不可靠,這種現象在佛教界比比皆是。應用阿含類的聖典是一門十分專業的學問,如果沒有幾十年的沉浸和過人的語文能力是不行的,據我所知在大馬還沒有出現能跟的上國際的水準,雖然有些法師有這樣的條件,但是他們卻不志在搞學術研究。

nikaya的結集最後才出現小部這是公認的,比如弥兰王问经裏提及了弥兰王,還有无碍解道具有的89心的原型,大小義釋使用經律論這只存在于阿毘達磨的文句,的所以小部都能算是佛説嗎?覺音論師寫《(一切)善見律毘婆沙》說长部师將《小诵》、《譬喻》、《佛种姓》、《所行藏》4部從雜藏排除,將《小部》列入《阿毘達磨》。而且漢巴兩本《善見律註》都將《譬喻》列於《無礙解道》之後。但不可否認的小部有很古老的經典甚至似乎比4部都古老些,比如經集,彼岸道品、優陀那,因爲雜阿含有引用它。

再看巴利文九分教:1.修多羅2.祇夜3.授記4.伽陀5.優陀那6.如是語7.本生8.未曾有9.方廣,對比十二分教,pali九分教少的是「nidāna 因緣,(本事,本起)」、「譬喻 avadāna 阿波陀那」、「優波提舍 upadesa 論議」。

印順法師,(1971),《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九分教」的名目,出現在『中部』、『增支部』中。「九分」或「十二分教」,在漢譯「阿含」部中,稱為「如來所說」,「我所說」,「佛所說」,「佛所宣說」;銅鍱部的『增支部』,也稱為「瞿曇之法」;『島史』也說是「師之九分教」。「九分(或十二分)教」是佛法部類的總稱,所以這就是「一切佛法是佛說」。巴利聖典『相應部』還沒有說到「九分教」,『增支部』才明確的稱為佛說。所以以一切佛法為佛說的見解,是「九分教」成立了,「四部阿含」末期──『增支部』成立的時代,還在「第二結集」以前。從此,「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說」,成為契經的一定文句。「佛法等於佛說」,傳說也太久了!然而要作原始佛教聖典成立史的考察,不能不回復原始的古說,以便理解聖典所傳佛法的特質。。(p.35)


中文譬喻,在pali文,有apadana, avadana 和opamma, aupamya之分,指的是:

a。巴利 《小部尼柯耶》第十經《Apadāna 譬喻》,b 漢譯有《法句譬喻經》。是指「敷演、鋪陳佛事」的故事。《出曜經》卷1:「錄其本起,繫而為釋,名曰『出曜』。『出曜』之言,舊名『譬喻』,即十二部經第六部也。」
c 比喻(opamma, aupamya),如火宅喻、束蘆喻、化城喻,雜阿含1175經卷43:「汝今復聽我說譬,其智者以譬喻得解。」
3. 因明中宗因喻的譬喻支Darstntika


《瑜伽師地論》卷25:「云何『譬喻』?謂於是中有『譬喻』說。由譬喻故,本義明淨。是名譬喻。」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26:「『譬喻』云何?謂諸經中所說種種眾多譬喻。如『長譬喻』、『大譬喻』等。如《大涅槃》持律者說。」

水野弘元的[佛教的真髓]第十二章說:[各部派的佛傳如(修行本起經)、(中本起經)、(太子瑞應本起經)、(佛本行經)、(佛本行集經)等經典,其所以稱為(本起)、(本行),正如其名,是指譬喻。

還有一些現象也支持譬喻和本生是可以互換的,有時候本生經就是屬於譬喻。如《究羅檀頭經》,蜱肆經《中阿含》對應經文很明確地說這些故事是「寓言」,而巴利版「本生經」說兩個寓言中的主人翁都是「菩薩」〔的前身〕。

因此既然是譬喻就無需太認真,比如T211《法句譬喻經》就是很典型的譬喻。(佛本行集經)六十卷的後序所記載,此經匯集了五個部派的佛傳而成。即1大眾部的[大事],2說一切有部的[大莊嚴],3飲光部的[佛生因緣],4法藏部的[釋迦牟尼佛本行],5化地部的[毗尼藏根本],這些都是譬喻類,所以巴利「九分教」不含「譬喻」此一題材,應是不認為這些故事為「佛說 Buddhavacana」。


有興趣者可以深入那體慧的大作:
Nattier, Jan, (2004), ‘‘The Twelve Divisions of Scriptures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pp. 167-198, Soka University, Tokyo, Ja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4-2024 06:47 AM , Processed in 0.06179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