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xiaoguo

以學術精神淺淡基督教和淨土宗的歷史關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4-2018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7-4-2018 11:34 AM 编辑

不是衝突, 而是三身佛 在不同境地的示現.
示現在凡世的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
神通廣大的大乘佛菩薩是報身佛,
涅槃之後的佛陀是法身佛.       
(簡單來說,人們抓住了“有”之實質,自然 應有盡【有】。)

器世間的世界是無常, 釋迦摩尼佛在器世間教化所以說無常, 沒錯.  (這是事實)  
真如的境地是真(而非)(恆), 大乘的佛菩薩從真如境地出入說真常, 也沒錯,(這也是事實),
(真相 是)真如的境地是真(但非)(恆,“因”輪迴依然,沒真正理解才認為是 常)
(所以)器世間之境當以 無常, 苦, 無我, 寂靜 觀之而漸次修行.
(沒真正理解 才 認為)真如就已經是 常,(而)樂, 我, 淨.
(事實這些 只是 非永住而不變易 之 現象,一切 犹如凡 缘 於那样的 缘 而火燃烧 之 現象 而已。)
就這麼簡單就可以清楚的講解, 佛教就是把它糊化到沒有一個人懂, 然後就分陣營大干戈.
(其實簡單來說,只是人們 自己 缘 於“貪”那样的 “識” 造成自己“無明” “意識”燃燒
無法 真正知道自己正在幹些什麼事情而已!)
那麼, 教導世間愚蠢的眾生  常, 樂, 我, 淨 行不行? 不行. 越教越我大, 洽得其反.
(是滴!是滴!這樣的例子舉目皆是。)
所以, 器世間的佛要教導 無常, 苦, 無我, 寂靜. 把這一切苦集滅了之後的道, 才是
(真正的理解 何謂 無)常, 樂, 我, 淨.
常, 樂, 我, 淨 是不能修的. 越修越糟糕. 只有 無常, 苦, 無我, 寂靜 才能修.
(緊緊抓住 是不是 有沒有 之人,是無“法”理解上述這些的!
很不幸的是人們從小就受到訓練,喜歡緊緊的抓住 是不是 有沒有。)
佛陀對於不能修的不跟你說, 避免把你誤到拉不回來. 大乘就直接把真實境跟你說. 你們就以為兩個是衝突.
(佛陀早已說了
說“一切為有,”此乃一極端。說“一切為無,”此乃第二極端。
如來離此等之兩端,而依中道說法。如是乃正見。《因缘相应》
是充滿“貪念”的人們,有了“法”卻給“貪欲”蒙蔽而不能理解罷了!非佛陀不說)
再次說了, 這麼簡單的道理, 佛教把它兜轉了幾千載都不跟你們直接講清楚.
(事實是愚蠢的人,有了“法”幾千載卻不能理解!也因為 愚癡之人 以訛傳訛 才造成如今之結果!非“法”之過也)


南傳就把 苦,集,滅, 的修行步驟都教你了, 然後, 道 就 無記 無記.
(佛陀早已教導依“中道”乃正見,也說:自己是你们的皈依处,只是人們不能 理解,非 無記)
大乘就把 道的部分都教你了, 苦,集,滅, 的修行步驟 就 不記 不記.
(只是因不理解加上缘 於“貪”那样的 缘 緊緊的抓住 “有”之實質 罷了!
就如盲人抱著【大象】的腿,就以為是世間之大樹,事實只 “因” “無法” “見”【大象】“究竟”
然後, 你們沒有學:  苦(南傳),集(南傳),滅(南傳), 道(大乘).(只相信 是不是 有沒有)
你們學的配對是: 不記(大乘),不記(大乘),不記(大乘), 無記(南傳).(再 緊緊的緊緊的抓住 是不是 有沒有)
苦集滅 的修行步驟 也沒有, 道 的真實境 也不懂. (其實只因為如廣東人說的【籠中抓住了】)


酸到你們夠力夠力, 不過也給了你們窮一世都找不到的資訊.
(也許你沒發現自己已隱約的知道【什麼】“有”之實質了,
“有”之實質捨棄之時也是離苦的那一刻!
還是那一句,看好你!繼續加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4-2018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esetee 发表于 5-4-2018 08:28 AM
All Gods are created by humans, all holy books are also written by human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19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4-10-2019 02:50 AM 编辑

万教同宗:以耶释佛的文本历史性评价


    如何正确评价李氏“以耶释佛”的翻译实践,不妨回归到新历史主义所谓“文本的历史性”这一话题,只有将文本放诸于历史背景下,文本的意义才真实、有效。李提摩太的翻译活动意在寻找大乘佛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历史关联”,为了这一目的,他亲赴朝鲜和日本考察佛教东传的历史进程。他的考察也确证了他本人所思考的佛耶对话是可行的。



    李提摩太力图说明的是,马鸣及其开创的大乘佛教,拓展了佛陀创立的原始佛教,因而是更为“高级的”的佛教形式[5]4—7,11。在他本人《高级佛教的新约》(中国佛典选译)一书前言中,为证明基督教与佛教的联系,他还举了安世高的例子。在后期的思想发展中,也特别提到了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教派(Nestorian)在唐代(时称“景教”)对中国和日本佛教宗派的影响,目的也在证明这种联系。



    为了阐释佛教和基督教的关系,他在出版《大乘起信论》一书时,还特别附上了药师十二大愿的译文。这固然和他去日本法隆寺(供奉药师)的经历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他这样做的目的仍在找到基督教和佛教教义的相似之处。此外,他在奈良的经历还使他看到了佛耶两教在宗教仪式上的相似性。这种宗教间相似性的发现同宗教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密切相关。进行宗教对比时,很容易导致这样一种神秘主义倾向,因为宗教史本身繁复纠缠、思想特异难解。宗教成为“心灵间的遭遇”(here spirit meets spirit)[5]13,27。铃木大拙论述到禅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时,就找到了基督教神秘主义。李提摩太在进行基督教和佛教的比较时,也不例外。小乘佛教强调精神修炼,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上融入祈祷神异的方式,如祈祷阿弥陀佛和信仰观音菩萨。此种神秘倾向与信仰方式的强调,尤其类似督教思想中的神秘教派(Gnostic sects),这一点,也易使基督教传教士们联想到自己的传统。



    这种基督教同佛教历史渊源的“发觉”,进而促使李提摩太生发了“万教同宗”的思想。李提摩太大量使用西方哲学和基督教术语来阐释佛教名相,以此来契合佛教、基督教乃至于其他宗教都有共同的本源这样一种理念。比如他常用基督教观念来翻译佛教概念,他用“上帝之道成肉身”(the incarnate God)来翻译“如来(tathagata)”,因为他相信“在原始佛教时期作为无神论的释迦牟尼佛,从大乘时代起被新的佛教神化为一种对上帝的信仰”[12]。



    较之缪勒对东方圣典的翻译主张,即从东方内部(within)理解经典[13],而非西方的角度出发,李提摩太的翻译实践恰恰背道而驰。依照缪勒的主张,东方圣典的翻译应当起到“陌生化”的效应,而李氏的翻译恰恰是归化的典范,是同化他者的典范。这种同化正是李氏“万教同源”意识形态的体现,只有回归这种文本历史性的评价对李氏的译文才可能公允。




    教、学两界斥责李氏译文“充满基督教而非佛教的语气”,这种传统的评价机制囿于学理,未能将李氏的翻译实践纳入到更为广阔的文化建构领域探讨。目前,一些非专门佛教学者从佛耶对话的角度研究李提摩太的翻译,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李智浩所做的比较宗教学研究,已在文化建构方面有所尝试,本文正是沿着这一理路的深化和进一步开拓。blog.sina.com.cn/s/blog_755ee2620102y37o.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19 03: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索达吉堪布::虚云老和尚在跟蒋介石的对话中,还说过:基督教的天堂极乐,实际上就是佛教的极乐世界。



这种说法,基督教的有些人不一定承认,但从历史来看,这确实值得人们探索。像虚云老和尚这样的大德,没有确凿依据的语言,不可能随便讲出来。



而且,北京大学的季羡林教授,在一篇文章中也说:佛教未来的弥勒佛,与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是同一个。他认为,弥勒与弥赛亚都被称为未来的救世主,名字的发音非常相似,而且弥赛亚被视为慈悲的象征,弥勒也叫慈氏,是慈悲的意思……他还列举了其他方面的很多证据。既然两教的未来救世主是一个,那认为佛教与基督教之间素有因缘,这应该也没什么大的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19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亚伯拉罕诸教的起源都是犹太教,和佛教没有任何关系。
2,亚伯拉罕诸教皆为一神教,而佛教属于多神教。
3,针对“但耶穌有沒有可能到過印度? 然後和佛教產生宗教的碰撞和交融呢?”该假设,您还没给出任何能够证明耶稣曾经存在于印度的任何文献或证据。
4,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之间的关系和三位一体的差别极大。准确来说,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对应的应该是佛教的法身、报身和应身。就算如此,两者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5,佛教与基督教不同,不存在末世论。
6,以儒治天下才是正道,拒谈鬼神之事,多谈孝道尊亲,祭祀以拜祖为先。
综上,个人认为假设不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0-2019 04: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與基督教同為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釋迦牟尼佛在耶穌約五百年之前誕生。從孔雀王朝起,佛教開始向印度各地、中東以及中國傳播。前331年-前325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至印度河,希臘人其後更在該地區成立了多個印度-希臘王國,不單將希臘文化帶至印度,也令印度文化包括佛教傳播至中東、埃及和希臘。有學者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系教授伊萊恩·柏高絲,透過分析早期基督教和佛教經文,推測兩者有關係。在諾斯底教派的多馬福音中 ,柏高絲認為「有部份和佛教相似,這些早期的經文很可能受到當時已經發展成熟的佛教傳統影響。」 另外,艾伯特·約瑟·艾德蒙斯認為約翰福音裏含有一些佛教的概念。 其它學者亦曾比較路加福音和方廣大莊嚴經裏關於耶穌誕生和釋迦牟尼佛誕生相似的描述

現時有兩種學說,一種認為佛教受基督教影響,一種認為基督教受佛教影響。前者認為大乘佛教形成的時候剛好是基督教福音成書的年代,故推論當時的佛經受福音影響。後者則以巴利文的原始佛教經文和早期基督教經文比較,認為佛教的學說在耶穌誕生之前四百多年已經廣泛流傳,因此極有可能佛教的教義和寓言被吸收到基督教的經文之中。

伊萊恩·柏高絲在其著作諾斯底福音(1979年)以及信仰以外(2003年)指出多馬福音及拿戈瑪第經集的經文和佛經極相似。柏高絲認為假如把多馬福音裏的耶穌的名字換成釋迦牟尼的話,經文的許多教誨幾乎和佛經所說的一樣。 學者菲利普·珍瓊士  及愛德華·公茲都持相似意見,認為印度人和諾斯底教派(又稱多馬基督徒)有接觸。多馬福音及拿戈瑪第經集在1945年埃及被發現後,引起不少學者注意,因為多馬福音比其它福音成書時間較早,而和其它福音沒有直接關聯,故此可以視為重要的歷史佐證。但反對者則認為諾斯底教派後來被其它教派視為異端,多馬福音亦沒有收錄在新約之中,正因為它和其它的福音的內容有衝突。

最早的研究是1816年佐治·史坦利·法伯在其著作偶像崇拜起源的歷史證據指出關於耶穌和釋迦牟尼的描述極為相似,認為這不可能是偶然。比較宗教及東方研究學者馬斯·梅勒在1883年在其著作印度:它告訴我們甚麼指出「佛教和基督教的經文有許多巧合地相似,是我們無法否認的。而佛教比基督教早至少四百多年已經存在。非常希望有人能夠透過歷史的證據證明佛教影響了早期基督教。」梅勒本來希望證實福音影響了佛教經文,但發現相似的佛教經文比福音更早出現。

1897年,萊比錫大學的魯道夫·舍伊道教授在著作「佛教傳說與耶穌生平」(The Buddha Legend and the Life of Jesus)指出佛經與聖經有五十多處相似之處。在此之後,1918年耶魯大學梵文及比較哲學教授愛德華·豪本勤甚至認為耶穌的生平、試練、神跡、寓言以至弟子都是來自佛教的傳說。比較近期的研究有歷史學家傑瑞·本德利 的著作「舊世界的文化交融」(1993年)、意大利撒丁島鄧肯·麥德列(Duncan McDerret)的著作「聖經與佛教徒」(2001)、奕波星的著作「佛教總論:佛陀的構成、法句經與宗教哲學」(2004年) 都認為基督教受到佛教影響。

坎特伯利基督教大學宗教研究學者博哈特·舒瑞爾(Burkhard Scherer)的網頁Jesus is Buddha[27] 引用2007年佛教研究博士基斯·連特納(Christian Lindtner)的研究比較了巴利文和梵文的佛經以及希臘文的聖經之間的相似性。有反對者認為相似的原因只是因為希臘文和梵文是同一語系的語言,但舒瑞爾認為多處相似並非巧合。

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教堂山分校宗教研究教授湯瑪士·杜域特(Thomas Tweed)在1879年-1907年間,以及艾伯特·舒懷薩1906年的著作都持反對意見,認為即使佛教對基督教有間接的影響,但說耶穌出自佛教傳說則是沒有根據、也無從證實的無稽之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10-2019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30-3-2018 12:15 AM
天主教也是有举办打七,是用七支坐法。

什么门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0-2019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30-3-2018 12:15 AM
天主教也是有举办打七,是用七支坐法。
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0-2019 02:3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l123 于 8-10-2019 02:49 PM 编辑
Quest716 发表于 8-10-2019 09:55 AM
什么门派?


我在念大学时有位洋人老教授,他说他是天主教徒每年都会去参加一次欧洲某个古老的天主教堂打七(而且还要7天禁语)用的是七支做法。什么门派我就没问。

南老师的书里也是有提过。
不只你出家人,佛教比丘、比丘尼就是和尚、尼姑会有这个本事,其他的外道任何宗教都有。譬如天主教,老的天主教讲不讲打坐呢?讲打坐。天主教的打坐你们没有看过,我当年在成都的时候,还有一个法国的神父,他打坐得非常好。他们打坐,是一个亭子,自己做的,警察站岗电话亭那个样子,这些天主教的神父要修持进去打坐,身上挂一个念珠。天主教的念珠也可以说从印度文化这样过来。穿个黑袍子坐进去,亭子一关就坐在那里。我们叫闭关,把门关起来修行,天主教叫避静。我常常笑他,你们,没有办法,给佛教,翻译名词都不对,避天了静就进入闹的地方,佛教的闭关是中国文化《易经》上来的,你们怕叫闭关,那有什么关系呢,叫做避静,避静(指点写黑板的同学),天主教叫避静。避了静就不对啰,就是要找闹了,这个翻译都是问题,


  他们天主教在我们这有坐得很好的时候,有一个…这个法国神父就告诉我,他坐得好的时候,自己就觉到升天了,会离开坐位两、三寸。我说,你有这个本事,坐得很好,其实是安那般那气的作用,自己就离开坐位升起来。我说,那不能再升了,他说不能动念,一动念我现在,嗯,升起来,咚,屁股又坐在位子上了,动了心,就不行了。这是介绍前人经验给你们听。不动念呢,慢慢气充满,他自己又浮起来。所以讲到定法是共法,譬如基督教、天主教跪下来的祷告,实际上,上帝、主啊、阿门,“阿门”,念,嗡 啊。实际上是这样翻过去,跪下来,祷告礼拜,这些都是共法,等于我们中国的儒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0-2019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8-10-2019 02:33 PM
我在念大学时有位洋人老教授,他说他是天主教徒每年都会去参加一次欧洲某个古老的天主教堂打七(而且还要7天禁语)用的是七支做法。什么门派我就没问。

南老师的书里也是有提过。
不只你出家人,佛教比丘、比 ...

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宗教出天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0-2019 03:0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0-10-2019 09:35 AM
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宗教出天竺。

回教徒修的也是定,他们拿着念珠念yaallah yilahlah和佛号,咒子的功能是一样的。老回教徒和我说他念时身体一直往一边移动他的注解是阿拉的力量其实是气动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19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10-10-2019 03:08 PM
回教徒修的也是定,他们拿着念珠念yaallah yilahlah和佛号,咒子的功能是一样的。老回教徒和我说他念时身体一直往一边移动他的注解是阿拉的力量其实是气动才对。

你有没有听过苏菲派在马来西亚存在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19 03:2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1-10-2019 09:36 AM
你有没有听过苏菲派在马来西亚存在过?

到目前为此我没有听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9 03: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ain article: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Edward Conze claimed to have noted phenomenological commonalities between Mahayana Buddhism and Gnosticism,[1] in his paper Buddhism and Gnosis, following an early suggestion by Isaac Jacob Schmidt.[2][note 1] Conze explicitly compared Mahayana Buddhism with "gnosis," that is, knowledge or insight, and not with "the Gnostics," because too little was known about the Gnostics as a social group.[2] Based on Conze's eight similarities, Hoeller gives the following list of similarities:[4]

Liberation or salv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a liberating insight, namely gnosis or jnana
Ignorance, or a lack of insight, called agnosis or avidyā, is the root cause of entrapment in this world
Liberating insight can be achieved by interior revelation, not by external knowledge
Both systems give a hierarchical ordering of spiritual attainment, from blind materialism to complete spiritual attainment
Wisdom, as the feminine principle personified in Sophia and praj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religions
Myth is preferred over historical fact; the Christ and the Buddha are not mere historical figures, but archetypal primordial beings
Both systems have antinomianistic tendencies, that is, a disregard for rules and social conventions in higher spiritual attainments
Both systems are intended for spiritual elites, not for the masses, and have hidden meanings and teachings
Both systems are monistic, aiming at a metaphyscial oneness beyond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phenomenal world.
According to Conze, these commonalities were not by chance, but inherent to the essence of both religions.[1] How these similarities came into existence was unclear for Conze,[1] but according to Verardi they may be related to the sea trade between the Roman Empire and India, which was intense at the time.[5] Verardi further notes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social-economic base of both Gnosticism and Buddhism, namely merchants, which both had to compete with the "great organised powers," of Rome and the Christian Church, and of the Brahmans.[6] Both communities represented "an open economy and society lacking the defenses (and the vexations) of nomos," the law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establishment.[7]

Conze's suggestions were noted by Elaine Pagels as a "possibility," in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Gnostic Gospels,[8][9][note 2] but Pagels' and Conze's suggestion has not gained academic acceptance or generated significant further study.

主条目:佛教与基督教
爱德华·康兹声称在艾萨克·雅各布·施密特(Isaac Jacob Schmidt)的早期建议之后,[1]在他的《佛教与地精》一书中指出了大乘佛教与诺斯替教在现象学上的共性。[2] [注1]康兹明确地将大乘佛教与“诊断”相比较。也就是知识或见识,而不是“智者”,因为人们对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的智者知之甚少。[2]基于Conze的八个相似点,Hoeller提供了以下相似点列表:[4]

解放或救赎可以通过解放见解,即gnosis或jnana来实现
无知或缺乏洞察力,称为无知或狂热,是这个世界被困住的根本原因
洞察力可以通过内部启示而不是外部知识来实现
从盲目的唯物主义到完整的精神修养,这两个系统都给出了精神修养的等级排序。
作为索菲亚和般若的化身的女性原则,智慧在两种宗教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神话胜于历史事实;基督和佛陀不仅仅是历史人物,而是原型原始生物
两种制度都有反保守主义的倾向,也就是说,在较高的精神修养上无视规则和社会惯例
两种制度都是针对精神上的精英,而不是针对大众,并且具有隐藏的意义和教义。
这两个系统都是一元的,其目标是超越现象世界的多重性的形而上学统一性。
孔泽认为,这些共同点并非偶然,而是两种宗教的本质所固有的。[1]对于Conze来说,这些相似性如何产生尚不清楚,[1]但据Verardi称,它们可能与当时罗马帝国与印度之间的海上贸易有关,[5]韦拉尔迪进一步指出,诺斯替教和佛教的社会经济基础,即商人,两者都必须与罗马和基督教会以及婆罗门的“伟大的有组织的力量”竞争。[6]这两个社区都代表着“开放型经济和社会,缺乏法治的防御(和烦恼)”,即机构的法律和制度。[7]

在The Gnostic福音的引言中,Elaine Pagels将Conze的建议视为“可能”,[8] [9] [注2],但Pagels和Conze的建议尚未获得学术认可或进行了深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9 03: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23-10-2019 03:59 AM 编辑

《多马福音》被非宗教性学术研究团体,美国的“耶稣研究会”列为值得信赖且有关耶稣传道训义的“第五福音”。

2006年9月27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例行的周三公开接见向在场听众讲述多默宗徒的事迹,在谈话中教宗谈到了《多默福音》和《多默行传》,他指出“实际上,《多默行传》和《多默福音》都是密经(apocryphal,或译为“伪经”。后者是老一辈新教教徒对所有非正典的贬抑翻译),不过对于了解基督信仰团体的初始发展,这两份文献是有一定重要性的研究资料”[5][6]。这份文件的内容有三分之一的篇幅与对观福音有重叠,是目前所发现的古文献中最接近正典福音书的另一份文件。

娄卋钟在《耶稣灵道论语‧多玛斯福音》的导言中也揭示:“《多玛斯福音》里有相当多的资料可以和佛禅的灵修及老庄的领悟相互引证。要是把《福音四书》比作基督宗教的净土宗,那么《多玛斯福音》就是基督宗教的禅宗。这样的比喻对研究过这份灵道的人来说是一点也不为过,祇不过《多玛斯福音》比佛门禅宗始祖早问世近五百年罢了。读者若将福音四书中的话和这百余则灵道论语当成耶稣对门徒们所说的“公案”也无不可。所不同的是,《多玛斯福音》强调天父所赐的原本一体的灵性、光明和平安。”

同书第三部分[探讨与相关资料],作者将《多玛斯福音》中的文意与东西方的诸多经典相互印证,包括佛经和禅理的引述,及早期基督宗教教父们的灵修文字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9 03: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guo 于 23-10-2019 04:20 AM 编辑

st.thomas 多马(天主教称多默),又称“低土马”(意即“双生子”),据教会传统说法,多马后来去到印度传福音并殉道。传说他是被矛刺死的。古代教会用一支矛与一柄木匠曲尺为标志,来象征多马的忠心与牺牲。他是失明者、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主保圣人。多马他在印度传教的历史记载有野史《多马行传》可参考。教会史料有关多马的事迹不多,大概只知道多马去了印度传教并且殉道。今天在印度圣多马地的基督徒,自称他们是多马的信徒。
Capture.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9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mitābha, Amida or Amitāyus,在新約聖經的hebrew文發音很類似amita, 意思是 "truth" 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2019 08: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觀印度的歷史,得於其中尋出世界一切宗教之模型,同時又能尋出希臘以來迄於近世之西洋哲學的重要思想;而尤足為印度誇者,此等宗教與哲學,自始即保持著一體不離之關係而前進。西洋則發生於希臘的哲學與發生於猶太的基督教,在古代本相衝突,至中世兩相調和,近世則再分離,而與印度大異其趣。(此語見於高楠順太郎及木村泰賢合著《印度哲學宗教史.緒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19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派胡言。耶稣基督就是创造宇宙万物的 ‘神’。 你们都是他所造的“物” 。他耶稣还需要去你那里取经吗?就好像 proton 制造了一辆车,那个车运去印度,而proton还要去印度那里问 proton是怎幺造的一样傻逼问题。这更本不合逻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19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读过圣经,可兰经或者其他宗教的经文,可是你了解里面的内容吗 ?圣经根本就不是我们平常人可以看的懂的经书,必须是信了耶稣成为你个人救主后,上帝 的1灵才会亲自教导你怎幺了解圣经的内容,不啊要说你们这些知识研究生,即使一位信耶稣许多年长的信徒如果没有很真切的祷告和靠近 神,他对圣经也一样好像你那样盲人摸象,只是一个猜测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11:54 PM , Processed in 0.05897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