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697|回复: 51

净土五经精华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9-2017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阿弥陀经精华
☆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令现在说法。
☆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 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 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无量寿经精华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一、国无恶道愿。 二、不堕恶趣愿。
三、身悉金色愿。 四、三十二相愿。
五、身无差别愿。 六、宿命通愿。
七、天眼通愿。 八、天耳通愿。
九、他心通愿。 十、神足通愿。
十一、遍供诸佛愿。 十二、定成正觉愿。
十三、光明无量愿。 十四、触光安乐愿。
十五、寿命无量愿。 十六、声闻无数愿。
十七、诸佛称叹愿。 十八、十念必生愿。
十九、闻名发心愿。 二十、临终接引愿。
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二十二、国无女人愿。
二十三、厌女转男愿。 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二十五、天人礼敬愿。 二十六、闻名得福愿。
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二十八、国无不善愿。
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三十、乐如漏尽愿。
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三十二、那罗延身愿。
三十三、光明慧辩愿。 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三十五、一生补处愿。 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三十七、衣食自至愿。 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四十、无量色树愿。
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四十四、普等三昧愿。
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四十六、获陀罗尼愿。
四十七、闻名得忍愿。 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 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十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
☆ 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 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十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 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闻三涂恶脑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
☆ 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 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
☆ 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
☆ 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 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
☆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
☆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
☆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
☆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报应。善恶会当归之。
☆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 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 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精华
☆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 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
☆ 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
☆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錀。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 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
☆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令皆忏悔。
☆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念弥陀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2020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慧闻法难中难.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5-2020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念不绝.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20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莲在前刀山在后.jpg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20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善友.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20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带业凡夫.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9-2020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慈悲.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20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妙法.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1-2020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信即万生.jpg

南無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20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2-2020 10:05 PM 编辑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净空老法师讲述


一九九三年八月于旧金山大觉莲社(吴真度记)


壹、讲经缘起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这次我们在大觉莲社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预定是四次,一共有八个小时给诸位介绍《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净土宗称为大经,在美国也曾经讲过几遍了。


在过去几年,台湾印《大藏经》已经超过十次以上,这是佛门里的一桩大事,数量也相当可观,流通到全世界。

商务印书馆将《四库全书》也印出来,世界书局接著印《四库全书荟要》。这是在中国古来的典籍在非常殊胜的因缘下,先后都出版了。

多少年来,我们惟恐这些典籍会散失,会失传,现在我们实在是很可以放心了,有这么多流通到全世界,即使在美国,许多大的图书馆里,我们也都曾经看到。


可是我想到一个问题,这许多的宝藏,如果没有人去读诵,放在图书馆,依然是非常可惜,也就联想到《大藏经》,几个人一生当中有机会把《大藏经》看阅呢?

实际上我们也晓得,纵然发心去阅藏,看前面不知道后头,看到后面,前面又忘光了,实实在在得不到利益。


所以我就想到,假如有人能够把经典里重要的句子摘录下来,让我们大家都能够看到,都能够读到,都能够应用在生活当中,中国固有的文化,大乘佛法,才能够真正的利益众生。

早年我看到弘一大师《晚晴集》,一个小册子,《晚晴集》里一共节录了一百零一条,都是经典和祖师的语录。

前一月,我在达拉斯,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办佛学讲座,我就采用了弘一大师的《晚晴集》,将《晚晴集》作了一次通俗的研究讨论,同学们听了之后非常欢喜,我觉得这个很值得试一试。

于是乎此次叶居士来找我,问我讲什么,我就在《无量寿经》里摘录了六十条,如果此法试验成功了,我想《大藏经》也可以采取此法。

我们现在印的《大藏经》是日本的《大正藏》,总共是一百册,假如能把一部《大藏经》浓缩成一册,那就方便太多了,像《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这种中国的大部典籍,都用此法把它节录出来成为一册、二册,那将来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到。

当然节录的重点,这就是佛法里常说的‘ 应病与药 ’,今天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症状?

一般人只知道现在社会非常混乱,真正是天下大乱的一个时代。

如果我们冷静观察,大乱的根源是什么?可以说是伦理道德丧失了,因果的道理与事实,没有人重视,这是现前社会病态主要的因素。

我们对治这个因素,从世出世间典籍里,这些典籍就是宝藏、宝山,怎样到山里去采药,来对治众生的大病,我们所著重的就是伦理道德与因果的道理事实,我们只采集此方面的。

所以此次选读六十段,是以整个社会病态作为标准的,而不是对修净土的人所说的。

如果专修净土,我不会选择这些,我们一定会选择四十八愿,一定会选择《无量寿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对于专修净土的人是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读的。

所以此地所选择的,是以整个社会大众为对象。这是将选读的因缘,简单跟诸位说明了。

六十段我们读了之后,也可以说《无量寿经》全经都读到了。

这种方式也有个好处,因为句句都是我们需要的,换句话说,经里精采的教诲,无论是读,无论是讲,都非常方便,因为一部经不可能自始至终都契机,于是乎,一部经中有不少冷场,不切实用,听起来就没有味道了。

这节录出来,可以说是句句都是精华,句句都是高潮,所以无论是讲,无论是听,无论是读,都能提起很高的修学兴趣,我们这次是初次的尝试。

http://bookgb.bfnn.org/books/051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20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贰、正释经文


一、【 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这句在净宗来说非常重要,古德将《 普贤菩萨行愿品 》列在净土三经之后,称为‘ 净土四经 ’,这种作法确实是有根据的,根据什么?就是这条经文,使我们明了西方极乐世界从下下品到上上品,都是修的普贤之德。


大乘经论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注意这‘ 圆 ’,圆满的佛果,就是天台家讲的圆教的佛果,这是究竟圆满。

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从下下到上上都是修的普贤大士之德,难怪连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要跟著普贤菩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根据我们从经典里找出来了。

‘ 无量行愿 ’,‘ 行 ’是实现,‘ 愿 ’是志愿,浓缩就是佛门里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展开来就是无量的行愿。


普贤菩萨是用十大愿王作为无量行愿的总纲领。

‘ 普贤行 ’和所有其它一切行门不相同的地方,我们要知道,那就是普贤菩萨的心是真正的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尽虚空遍法界一视同仁。

所以‘ 礼敬 ’,他这‘ 礼敬 ’的精神和一般‘ 礼敬 ’不一样,‘ 礼敬诸佛 ’,那些是‘ 诸佛 ’呢?一切众生就是‘ 诸佛 ’,这是佛在《华严》、《圆觉》上都说过,‘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


所以要晓得‘ 礼敬诸佛 ’不是我们看到佛要对他尊敬 ;那不是佛,我们对他就不恭敬,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这个‘ 诸佛 ’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平等的恭敬,‘ 未来佛 ’就是一切众生。

经上不仅如此,而且告诉我们,一切无情的众生,有情众生我们讲动物,动物都有佛性,有佛性的都是佛;无情的众生,我们不叫佛性,叫它作法性,法性和佛性是一个性,所以《华严》说‘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那无情的众生怎么办呢?和敬佛一样的恭敬,这桌椅板凳是无情众生,我们对它的恭敬,和对诸佛的恭敬无二无别,这叫做‘ 普贤行 ’。

那我们见了桌椅板凳是否也要顶礼三拜呢?那就错了,桌椅板凳我们把它摆得很整齐,擦得很干净,那就是对它的‘ 礼敬 ’。


所以在仪式上,在外表上有种种差别,内心的尊敬则毫无二样,这叫‘ 礼敬诸佛 ’。

学佛从这地方学起,不但至高无上的佛法从‘ 礼敬 ’学起,佛们课诵本忏仪里,诸位常常念到‘ 一心恭敬 ’‘ 一心礼敬 ’,‘ 一心 ’就是‘ 普贤行 ’,‘ 一心 ’是平等的,对佛是此心,对人也是此心,对畜生还是此心,对桌椅板凳也是此心,这叫‘ 一心 ’。

‘ 二心 ’就有差别了,所以‘ 二心 ’‘ 三心 ’那就不恭敬了,那就不是‘ 普贤行 ’了,‘ 一心 ’才是‘ 普贤行 ’。

这我们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知道自己怎么修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20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句‘ 称赞如来 ’,和第一句用的名词不一样,第一句是讲‘ 诸佛 ’,第二句为什么换成‘ 如来 ’呢?有什么不一样?这里面确实有很大的差别。

‘ 佛 ’是从上说的,说‘ 如来 ’是从上说的,‘ 相 ’上我们要一心平等的恭敬,赞叹要从‘ 性 ’上讲。

与性相应的是善事,我们要赞叹 ;不相应的是恶事,恶事不赞叹,恶人不赞叹,但是要恭敬,所谓是‘ 敬而远之 ’,恭敬心没有差别,不赞叹。

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善财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一定是先礼敬,然后一定是赞叹。

可是五十三位善知识里,他有三位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人是谁呢?

第一位是胜热婆罗门,这位善知识代表的是愚痴。
第二位甘露火王,代表嗔恚。
第三位伐苏蜜多女,代表贪爱。
这三人代表贪嗔痴,善财童子虽然去参学,有礼敬,不赞叹。

由此可知,赞叹是赞叹善法,不赞叹恶法,但是在礼敬没有善恶的分别,所以‘ 礼敬 ’和‘ 赞叹 ’当中,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我们要晓得,应当要学习的。


十愿在此就不逐条细说了,《 无量寿经 》全套的录音带讲得很详细,诸位可以作参考。

无量的行愿归纳为普贤菩萨的十愿,阿弥陀佛则是以四十八愿,当然比十愿就详细得多了。


但是这里面最重要的是‘ 具足 ’这二字,我们有没有‘ 具足 ’?如果我们愿不具足,我们希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信、愿、行,我们有信、有行,一天到晚‘ 阿弥陀佛 ’,有行啊,愿不具足,鼎三条腿缺了一条,去不成,这要紧。

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如果真的希望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把《 无量寿经 》四十八愿当作早课,天天去念它,时时去学,要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那就叫‘ 具足 ’了。

四十八愿就是‘ 无量行愿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四弘誓愿都在其中,一定要变成自己的愿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20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 一切功德法 ’就是名号,这句‘ 南无阿弥陀佛 ’就是‘ 一切功德法 ’,怎么知道的?

隋唐时代,古大德曾经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作了一个比较,那一个算第一?

一般人都公认《华严》第一,几乎大家都没有反对的,《华严》是经中之王,根本法轮,《华严》第一。

《华严》和《无量寿经》作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

《华严》到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圆满,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就不能圆满。

《 无量寿经 》自始至终都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的总结论,说它是‘ 第一之第一 ’,这没话说,确实讲得通,无论在理上,在事实上都是如此。


《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分为四十八品,四十八品里那一品是第一?

当然是四十八愿,第六品是讲四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叙说的,全经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部分。

四十八愿那一愿第一呢?第十八愿第一,为什么?第十八愿就是临终十念往生,这就说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这‘ 一切功德法 ’,我们才真正把它找到了,这一句名号就是‘ 一切功德法 ’。


为什么呢?名号展开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是《华严经》,《华严经》展开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句名号是总纲领,这句名号像山的样子,它是山尖峰。

我们把这个抓到了,这就把一切佛法、一切经典、一切法门统统抓到了。


叫你‘ 安住 ’,你的心要住在阿弥陀佛上,这就对了。

所以真正修行人,想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快速成就,其它的法门不需要学了,这一句佛号就够啦!

那为什么还要你念经呢?不叫你老实念佛呢?因为你不相信嘛,这才叫你去读经,慢慢让你在经典里明白道理了,事实搞清楚了,信心才建立,信心真正生起,其它东西自然就放下了。


所以不但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即使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以此法门为第一,真实不二法门啊。

这法门实在说,容易但很难相信,难信易行;相信了,那此人有大福报,有大智慧。


这智慧福报就像经典上所显示的,小乘像舍利弗智慧第一,大乘文殊菩萨智慧第一,不是智慧第一,他不能相信。

我们想想,我们没智慧,我们的智慧不但比不上文殊菩萨,连小乘舍利弗尊者也比不上,但是我们对这法门一听就欢喜,就相信,就接受,就愿意修学;从这点来说,我们不比文殊菩萨差,因为他也选择这法门,我也选择这法门,他是智慧的选择,我也是智慧的选择,从这点来说,我们和他没有二样。

‘ 安住 ’,心安理得,理和事都搞清楚了,我们的心才真正安住在‘ 南无阿弥陀佛 ’佛号之中,这就是‘ 一切功德法中 ’


我们虽然选读经句,也没有把净宗宗旨丧失,第一条就是净宗的宗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21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这是我们现前,无论是国内外,大家非常关心的一桩事情,为什么呢?我们的苦难太多了。


‘ 魔 ’不是魔鬼,‘ 魔 ’就是种种苦难,种种的折磨,佛经里的‘ 魔 ’都是折磨的意思。

原来是折磨的‘ 磨 ’,折磨太可怕,太痛苦了,梁武帝把‘ 石 ’去掉,换成‘ 鬼 ’,所以‘ 魔 ’是梁武帝造的,折磨比遇到鬼还可怕,是这个意思,以后就沿用此字,但是我们不要误会,它是‘ 折磨 ’

‘ 怨 ’是怨家,我们在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天天遇到啊,‘ 魔障 ’,中国人常说‘ 不如意事常八九 ’,那‘ 常八九的不如意事  ’就是‘ 魔 ’。


怨家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 十恶怨家 ’,这怨家不是外头,是自己啊!

‘ 十恶 ’是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嗔、痴,佛说这十种是我们的冤家,冤家还不肯舍离,还喜欢得不得了,天天要和他在一起,那你这个‘ 魔怨 ’就不得了,你的日子怎么会好过?

这一生苦,说老实话,来生比这一生更苦,怎么晓得呢?你自己冷静去想一想,你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有没有离开‘ 魔怨 ’


你和怨家是愈结愈深,难分难解,造作恶业,来生果报怎么会好?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生苦,来生比这生更苦,总是一世比一世往下沉,不会往上去的。

这是实实在在的话,一世不如一世,我们中国人俗话常讲‘ 一代不如一代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要冷静去观察,你不难发现。

佛教我们,如何我们才不再堕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那你一定要‘ 降伏魔怨 ’,此经比《金刚经》讲得还详细,《金刚经》上讲‘ 降伏其心 ’,我们这里用‘ 魔怨 ’,就是《金刚经》上讲的那个‘ 心 ’


什么‘ 心 ’?十恶之心、妄想心、烦恼心、颠倒心等这些,就是此地讲的‘ 魔怨 ’。

用什么方法降呢?定、慧。这就重要了,所以不可以不修定,慧是由定中生的。


故如来教诫一切众生,是以戒、定、慧三学为宗旨,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是中枢,它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手段,不是目的,用此手段达到修定。


还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在智慧,开智慧啊!

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定功能够伏魔怨,控制住。慧能够化解它,所以慧一现前,就把十恶变十善了,把魔怨变成大善知识,大功德主。

现前才是真正大的转变,所谓‘ 转凡成圣 ’,‘ 转苦为乐 ’,‘ 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 ’,没有慧不行。

因此,佛法任何宗派,任何法门,都是以智慧为修学的目标,而是以为手段。


就是在佛经专常用的‘ 三昧 ’,三昧比较说得普遍,我们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乱,就叫‘ 念佛三昧 ’,以此为修学的枢纽。

我们修行是用念佛这个方法,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最殊胜的方法,那用最殊胜的方法念了这么多年,念了这么久,还没有得到定,这原因在那里?原因在把 戒 ’丢掉了,没‘ 戒 ’啊!

所以念一辈子,念佛三昧都不能现前,不要说一心了,功夫成片还没消息呢。

这个问题严重啦,可见得‘ 戒 ’太重要了。


戒是什么?知道的人不多,大家对‘ 戒 ’含糊笼统,看到戒,嗯,有五戒,有十戒,有菩萨戒,有比丘戒,就想到这些地方去了,算你没想错,但是你也没想对。

为什么说你没对呢?如果对了,你一定已经得念佛三昧了,你念佛三昧没得到,可见得你没想对,你就是持戒,也没对,也不能得定。

我有见到一些持戒很严的人,戒律持得很好,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常常听到他批评这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气得气呼呼的,我就想到他永远不会得定。


为什么?常常生烦恼,看到这个破戒,那个不持戒,他就生烦恼了,他心不平,他心不清净,他怎么能得定?

六祖大师说得好,‘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境界清净,别人清净不清净,一概都不理会。


他心清净,他就得定。他不晓得这个道理,天天看到别人毛病,那就是自己的大毛病。

所以他的修行不能成就,如果说到好处,只能说来生得一点福报而已;这福报我还不敢讲人天,为什么?他未必能得人天身。

不在人天也有福报吗?有,畜生里头有福报,你看美国人养的小宠物,福报真大。


饿鬼道里有福德鬼,像城隍、土地公,你看初一、十五都有人拜拜祭祀他。

修行修到这种地步,岂不叫冤枉吗?

所以什么叫做‘ 戒 ’,我们要把它搞清楚,这个地方的戒,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教诫,我们今天把这个疏忽掉。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bfnn.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21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自古以来,无论在家、出家修行,往往三年五载就有成就。

我们今天科技发达,资源比从前丰富得太多了,为什么我们今天修行二十年、三十年,都不能有成就?

如果说我们智慧不如他,这个我不相信;我们的福报不如他,我更不相信。

那问题到底发生在那里?发生在从前他们听老师的话,现在人不听老师的话,毛病发生在这里。

古人有师承,现在人把老师丢掉了,不要了,‘ 亲近善知识 ’这句话没有错,但是现在人用这句话,意思用错了,‘ 亲近善知识 ’这句话的意思他不懂,他错解了,他也错用了。


诸位要知道,古人师承只有一个老师,一个老师指引你是一条路,这条路是成功的道路,这叫‘ 师承 ’。

这个老师一定把你的修学基础奠定好,这个是老师的责任。

你的基础没有奠定,你决定不能够离开老师,就像小孩不能够离开父母,他不能够独立,时时刻刻要父母照顾,到他能独立了,才放他出去。


从前修学,学生对老师也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老师?现在人讲毕业了呢,得根本智。

根本智是什么?是‘ 定 ’。

真正修到得定,慧现前了,这定、慧力量现前了,老师说你可以出师了,可以出去,出去参学,那就讲‘ 亲近善知识 ’。

什么样的人你都可以接触,什么样的事也都可接触,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可是诸位要晓得,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那里得根本智,就是此地讲的‘ 以定慧力 ’,他‘ 定慧力 ’得到了。


出去五十三参是干什么呢?是‘ 降伏魔怨 ’,他才有这个能力。

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上各行各业,归纳成五十三大类。

所以善知识里面,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都可以去接触,你接触了成就你的后得智,圆满的智慧。

为什么?接触好的境界,你也不动心,也不会起贪心;恶的境界,你也不动心,你也不受他干扰,不受他诱惑,成就你的定。


你接触后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成就你的慧。

所以‘ 定慧力 ’是我们修学的真实之根本。

但是现在难,难什么?没有老师,我想找一个老师,到那里去找?找不到。

纵然真正有好老师,他不敢收你,为什么不敢收你?你不听话嘛,你要和老师抬杠,老师不愿意找这个麻烦,老师也不收你。

所以说实在话,现在最悲哀的是师承断掉了,这个时代没有师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21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人来问我,‘ 法师,那你这样一说,怎么办?还有没有补救的方法?’

补救的方法有,什么方法?找古人,以古大德作老师。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是沾到了一点师承的边缘,大概从我以后就没了。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就非常谦虚,他说:‘ 我的学问道德不够资格作你的老师。’,劝我以印光法师为师。


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那印光法师不在了,我们跟谁学呢?印光大师的著作在,如果我们一心一意依照文钞来修学,那就是印光法师的学生。

读他的书,听他的教训,依教奉行,这就是‘ 师承 ’

李老师介绍给我们,我今天跟大家介绍这个老师,比印光大师还高明,什么人呢?阿弥陀佛。

为什么以阿弥陀佛作老师呢?阿弥陀佛在那里?《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读这三经。


读经就是修戒、定、慧,但是读经不能思考,想这经里有什么意思,一想那就完了,戒、定、慧都没有了。

所以念就叫老实念,念是修戒、定、慧,怎么说老实念就是修戒、定、慧呢?

诸位要晓得,戒律再多,它的精神只有二句话,‘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 ’是小乘戒,‘ 众善奉行 ’是菩萨戒,一切戒律不外乎这二句。


我们读经,恭恭放敬的读,一心一意的读,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你想想,你还作什么恶?你这‘ 诸恶 ’不就没作了吗?可见得小乘戒圆满了,不要一条一条修,圆修啊,一切圆满了。

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真言,没有比这个更善了,读经就是‘ 众善奉行 ’,所以一切戒律都圆满了,戒学圆满了。

一心读诵就是修定,定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怀疑,没有杂念,这经从头到尾念得字字清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这就是‘ 慧 ’,这个就是 根本智 ’。


所以你要晓得,念一个钟点,一个钟点在真修啊。

假如你一面念,一面在想里面的意思,定也没有了,慧也没了,那是念我们世间的书,那就全错了。

所以读经,无论你一天读一个小时,读半个小时,或者有时间能读二小时,你能够用这方法,读经就是修戒、定、慧。

禅宗里禅堂的打坐也是修戒、定、慧;密宗里持咒也是修戒、定、慧;我们用读经的方法修戒、定、慧,方法不一样,功夫成就没有两样,所以说‘ 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这个要知道。


想研究里面的道理,另外找个时间,你看注解去研究,那个可以,不能在读诵的时候混在一起,那你全盘都失败了。

到你‘ 定慧力 ’成就了,你的障碍自然就少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会感觉样样都很顺利,障碍少,魔障少了。

理明白了,逐渐逐渐把十恶的念头,转成十善的念头,这魔怨才真正的降伏,才真正消失。


佛法常说‘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效果才真正现前,这是明了之后,有助于我们的修学。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bfnn.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2-2021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前面第二句是自己修学,是自立,第三句是利他,我得到好处了,我要帮助别人,把自己修学的心得,能够常常讲给人听,帮助别人像我一样的成就。‘ 法 ’就是方法,这是讲教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2-2021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这二句都是从比喻上说的。现在说到染污,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比过去的人体会要深刻得多,因为全世界每一个地方都在大声疾呼要作好环保,科学家给我们提出了警告,地球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不能够改善,他们的预言,说五十年后这地球就不适合人类生存,可见得这问题非常严重,这也是事实。

这些人虽然晓得,努力在作了,这环境能否改善?会不会有效果?我觉得问题很严重,所收的效果很轻,原因在什么地方?世间人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切环保工作所做的是冶标,他不懂得治本,‘ 本 ’ 是什么?人性的污染,这个问题严重。

所以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问题大了。


我在二十年前,有一天在方东美先生家里,正好遇到教育部有二位官员来拜访方先生。

那时候台湾政府正在提倡复兴文化运动,复兴中华文化。官员就向方先生请教,有无有效的方法能够把复兴文化的工作做好,方先生大概冷静了好几分钟,态度非常严肃,一句话都不说,过了几分钟之后,他说‘ 有 ’,教育部的人就很欢喜请教方先生有什么方法,方先生就说台湾所有的报纸停刊,杂志停刊,电视、广播都不要了。

他们一听就摇头说:‘ 做不到。’,这些东西天天在污染人性,在破坏文化,只要有这些东西存在,复兴文化收不到效果。

方老师的见解,我们想想,真有道理啊!


所以我常常劝勉我们学佛念佛的同修,不要看报纸,不要看杂志,电视什么都不要看,为什么?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你看这个东西必定受污染,我们现有的污染洗都洗不干净了,天天还在增加,那还得了吗?所以这些东西通通要远离,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我们用读经、用念佛的方法,把我们心地思想、见解的污染洗干净,这才能‘ 显明清白 ’,恢复到清净心。


《无量寿经》的经题,我们这个题是个省略的题目,具足的经题,诸位都晓得,是《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经题里面‘ 清净、平等、觉 ’就是我们修学的纲领。

我们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

虽然说了三个,清净、平等、觉,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你得到一个,另外二个一定同时得到。


所以净宗著重在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我们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感应就是清净心。

所以‘ 显明清白 ’非常重要,就是要知道避免这些污染,这绝对不是个好东西。

所以从前修行人,寺院道场都是建立在深山里头,人迹不到,与社会这个染缸隔绝。

现在麻烦大了,交通便捷了;以前上山很困难,到寺庙里去要走好几天,不是很虔诚的人他不会去。



现在马路开了,车很方便就到了,于是就变成游览观光的场所,游览观光是说好听,说得不好听就是染污的场所,怎么适合于修清净心?

http://bookgb.bfnn.org/books/0516.htm#a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3-2021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3-2021 04:32 AM 编辑

五、【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


这一句就是一般常说‘ 发菩提心 ’,四弘誓愿第一句‘ 众生无边誓愿度 ’,能常常有这个念头,就是‘ 度世之道 ’


‘ 谛 ’是真实,这是心真的住在这上面,也就是住在四弘誓愿里。

那我们要想度众生,也就是要想帮助别人,先要成就自己。

所以四弘誓愿不但是大菩提心,而且明白告诉我们一条修行证果的层次、阶段。

首先你要发愿,‘ 愿 ’引导你前进的,‘ 愿 ’是一个动力。


修行从那里下手呢?从断烦恼下手。

所以刚才跟诸位说过,我们亲近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学,原因就是帮助你断烦恼。

听一个老师的话,等到你烦恼断尽了,就是魔怨都没有了,定、慧成就了,然后再‘ 法门无量誓愿学 ’。

现在人四弘誓愿前面二个不要了,一开头就是要‘ 法门无量誓愿学 ’,学没几天,他就成佛成菩萨了,到处宣扬他是什么佛、什么菩萨再来的,胡说八道,真可惜。


所以要知道,在从前入门,是要五年学戒,那个戒就是老师的教诫,至少是五年的时间和一个人学,成就定慧,奠定自己的根基,然后才可以广学多闻。

从前的人、社会比我们现在单纯太多了,还得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现在我们身在这个花花世界,要加十倍的功力。


你看,染污超过十倍,我们时间也要拖长十倍,从前五年,现在要五十年了,我跟大家讲的是真话。

五十年?算了,不要学了,就一句‘ 阿弥陀佛 ’念到底,广学多闻呢?见到阿弥陀佛再说,在我们娑婆世界我不学了。

所以我们四弘誓愿现在分成二段,现前我只修前二愿,我要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作后二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安全保险哪,这不会错误。

后头二愿现在学,一定把你念佛的工夫障碍棹,要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我在讲习当中说过很多次,上上根人只持一句‘ 阿弥陀佛 ’,什么经都不要看,要不要懂?不要懂。

我心定下来,相信就行了,这一句佛号就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大势至菩萨讲‘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上上根人。

比这次一等的,那再念念《无量寿经》,念念《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五经,这是次一等的人。


再次一等的人就再多念一点,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净宗经典,念个几十部,这是第三等人。

如果觉得这个还不够,还要念念《金刚经》、《地藏经》等,那往生没指望了,那不如算了,太杂了,太多了。

佛法讲精进,‘ 精 ’是精纯不杂,我这头脑里头没有第二个念头,只有一个‘ 阿弥陀佛 ’,除‘ 阿弥陀佛 ’之外,不生第二个念头,这种人决定得生。


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不行啊!

想想佛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讲,你去问佛,佛一定狠狠的把你喝斥一顿,佛说:‘ 我什么也没有说。’,这话是真的,你们念《金刚经》,《金刚经》说佛确实一生没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了,就谤佛了,佛既然一句法没有说,你怎么说这个意思、那个意思呢?胡思乱想,成天在打妄想,这是大错特错。

佛只是教我们修定,智慧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自然明了,这是真的。


分别、妄想、执著里决定得不到真实法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可是我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了,听的人他相信哪,现在看到你点头,出了门之后,你还是搞你的,不相信就没有法子了。

这是要‘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bfnn.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21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是菩萨教化众生的悲愿,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懂得观机,机缘成熟了,我们若不帮助他,对不起人。


没有成熟,你帮助他,他反而诽谤,自讨无趣;一定要懂得观机,应机说法那就没有错了。

众生根性不相同,机缘不相同,无论他修学什么法门都好;喜欢修禅,你就老实参禅;喜欢念咒,你就恭恭敬敬念咒。


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如果说一个法门就能度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何必说那么多法门?说那么多的法门,是应种种不同根性的人而说的,这是我们必需要知道的。

我们修净土,不能强迫每一个人都修净土;佛都不强迫,我们有什么理由强迫?佛看到大家修行都欢喜,我们看到为什么不欢喜?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原则。

遇到缘成熟的,不要等他请,我们主动的去帮助他,把佛法介绍给他,把佛法推荐给他。


佛法确实有许多层次,慢慢他这层次提升了,他自然会找到这个捷径,会找到这个殊胜的法门。

所以要有耐性,可以善巧方便协助他。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bfnn.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7:38 AM , Processed in 0.09388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