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58|回复: 0

波普爵士之一:凡夫俗子的爵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3-2017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语电台播放80年代的西洋流行歌曲,可谓“百播不厌”。其实听众挺喜欢的,尤其是中年人士,每当上下班堵车时,简直就是清心安神的灵丹。虽然编曲及早期的电子音色有过气之嫌,但歌曲贵在旋律优美,可以哼唱,因此耐听。


图片来源:网络




相同的,80年代的爵士乐团出现一股“清心”的潮流,一群“波普爵士”(Pop Jazz)乐手崛起,如Dave Grusin, Earl Klugh,David Benoit,Bob James,David Sandborn等,当红乐队有Mezzoforte,Fourplay,Spyro Gyra等。Dave Grusin发起的“波普爵士”唱片品牌GRP Records旗下就是这些不唱高调,愿与凡夫俗子同歌共舞的乐手,仙女下凡,把爵士乐带到人间。


“波普爵士”旋律简单,有一定的律动(groove),和弦不像主流爵士那样的复杂,乐器音色干净优美,如这首【Mountain Dance】。“波普爵士”开山鼻祖Dave Grusin认为自己并非一个“structural composer”,换句话说,他不像一些作曲家,只要给他们一张白纸,就能很有系统地开始写音乐,无需依赖灵感。相反地,Dave Grusin 总在寻找“对味”的声音,仅此而已,他认为音乐无需更为深入复杂。



Mountain Dance

虽然如此,他的电影配乐【On Golden Pond】却是部 “深入浅出” 的巨作。称之为巨作,并非曲子很长或用了很多乐器,恰恰相反,它仅用了钢琴和弦乐,却道出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可歌可泣。感情不泛滥,却能填满人们心里的每一个角落,正是Dave Grusin 点到为止的功夫了。



On Golden Pond

纵然有许多死硬派的主流爵士粉丝不屑于“波普爵士”,觉得轻爵士乐是为了销售量,但80年代至今,仍有许多听众不离不弃。其实,很有系统和结构地写曲子,有时反被知识误。或许成果是令人赞叹的,很难懂的,但是理性征服感性,或无法再两者之间达到平衡,音乐难免失去血肉,流为看似精英,精神却是空泛的声音。


Dave Grusin 和Lee Ritenour (图片来源:网络)




Lee Ritenour  (图片来源:网络)




1985年Dave Grusin 和吉他手Lee Ritenour合作的专辑《Harlequin》,主题曲由巴西歌手Ivan Lins主唱,与Lee Ritenour的招牌 Gibson吉他声平分主戏。这样的风格后来也在Pat Metheny 89年的专辑《Letter From Home》里出现,只是歌者的角色变成了乐器,来自阿根廷的Pedro Aznar只有哼唱没有歌词,有时和吉他同音一致,创出新的音色。



Harlequin




Pat Metheny89年的专辑《Letter From Home》



Pat Metheny (图片来源:网络)




《Letter From Home》算是Pat Metheny唯一一张比较“波普爵士”的专辑了,因为他越走越hardcore,去年与越南小号手Cuong Vu合作的Cuong Vu Trio Meets Pat Metheny》就不是花生薯条了。



Cuong Vu Trio Meets Pat Metheny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caridua + 3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2:47 AM , Processed in 0.05373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