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12|回复: 1

学习武术,不要“伪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2017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远航 武缘人生

(作者李远航,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武缘人生首发的稿件,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   

当前,学习传统武术成为一种热潮,或是因为国人骨子里还是有着功夫梦,在经历十年文化浩劫和改革开放后体院竞技套路的影响后,今日可谓是传统武术迎来了重新得到正视的春天。针对现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就是:学习武术,不要“伪传统”!希望大家能够擦亮慧眼,对真伪自行分辨。
一、传统文化和“伪传统”
我们先从传统文化说起,当下传统文化的教育市场火热,标榜自己是搞传统文化的老师也是不少,什么读经、汉服、吟诵等等市场火热,不少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这个市场里实在是鱼龙混杂,让人悲哀!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之。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武术等等。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泛概念。

能作为一名爱好者,浸盈其中,穷其一生,精通一两样已可称为大师。而现在不少老师,本身没有做过深入研究,通过包装,标榜自己是搞传统文化的,再被一些崇拜者推崇造神,做市场圈钱。实则恶心和可悲!
我见过一位书法老师,挥毫落下的对联,文字上文理不通,连对联的基本要素都不知道,受赠者欣然受之,回家贴在门上,令人焦虑!
我见过一位古琴老师,弹出的曲子音律不全,音乐三要素全无,告诉学生弹琴要气血调和,弹给自己的心,以琴入道,学生一脸崇拜的点头,令人感慨!
我见过一位传统中医,鼓吹站桩治疑难杂症,甚至癌症。几百人的微信群里,大家每日汇报每天的站桩时间,几乎均在一个小时以上,令人咋舌!
我见过一位国学老师,让学生不解其意的一遍遍的去诵读论语、孟子、大学,问其有什么作用,答曰:可以静心,可以找到学习的状态。令人唏嘘!
以上种种,可以视作“伪传统”之表现,充斥的当今的文化类教育市场。客观的说,弹琴悟道、站桩养生、读书静心,并没有错,但刻意夸大效果,加以错误的引导,就容易让人走向歧途,浪费时间了。上述列举,皆不在武术,而武术教学的现状中,其皆有之,大家自行参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2017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传统武术和“伪传统”
上述“伪传统”,就算学习不得法,不过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而已,于学习者本身并没有直接的伤害。但武术则不然,但要知道,能学到一身可以防身修身养身的功夫,实乃人生之大幸;而学了一套无用伤身磨关节的忽悠东西,那就是人生悲剧了。特别是如果真正上了战场,发现枪里全是空包弹,甚至拿着玩具枪,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那么武术“伪传统”的表现如何呢?

1.迷信中国武术师承脉络。我们现在学习的武术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礼敬自己的师承,是对历代先师们传承的尊重。但攀附传承关系,用先贤的远古故事给自己脸上贴金,用师父的名声给自己造势,就可悲悲叹了。笔者犹记拜师的第一天,师父严厉教导,师父武术的高低,与己无关,师父的功夫是师父的,自己好才是真的好。一个好的师父,一生诲人不倦,教授的弟子不在少数,岂是一句我是某某老师的学生,就能代表自己的水平。自己给师门挣得名声是能耐,要靠师门的名声给自己贴金,是无能。在与武友接触时,我常说:我不关心你师父是谁,我只关心你是谁,我会因为尊重你而更加尊重你师父,但不会反过来。

2.迷信中国武术的套路训练。套路仅仅是一个教学的载体,真正好的套路是各种功法和打法的记载,是一本教科书,如果不懂得这个就不懂得套路的真意。而事实上,更多的套路是人为创编出来的,实际含义不大,仅仅为了美观而已。传统武术很多拳是没有套路,或是说核心功法与套路无关的。自然门、意拳(大成拳)均无套路,形意拳五行十二式,太极拳核心十三式,八卦掌、心意六合,八极拳等等最开始的训练方式都是单式训练。而现在如果单纯的为练套路而练套路,就是缘木求鱼了。

3.迷信中国武术的虚无功法。什么大小周天、奇经八脉、内丹修炼、阴阳五行等等,必须说明一点,这些不是武术的理论,而是中医、丹道的理论。有的武术前辈,把武术和丹道、医学进行了结合,相互阐述,这是没错的,但这是印证而不是追求。武术,是一个运动科学,其一切功夫,不能违背物理学和生理学、解剖学原理。至于什么轻功会飞,凌空点穴,隔山打牛等等,就是完全的扯淡,不值一提。

4.迷信中国武术要一生苦练。纠正一点,一生坚持是必须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水平的提升不是武侠小说里什么五十年功力如何如何。看看现在的搏击选手,三十岁就是高龄老将了,哪有什么神功越老越无敌之说呢?再看看现在的训练,培养一个冠军选手,也不过是三五年的专业训练,如果还在迷信什么十年才有小成,那只能说明训练相当低效,方式方法不科学。如果一定迷信师父比徒弟厉害,师爷一定比师父厉害,那反过来说,就是这个门派一代不如一代。

5.迷信插眼锁喉踢裆的杀招。客观点说吧,如果连对手的头都摸不到,还谈什么插眼?连对手的腿都碰不到,还谈什么踢裆?任何武术的有效训练,最后都要归集于距离、时机、速度、力量的综合提高,还有心态、协调的训练,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资格去谈战术和技巧,否则都是无用功。


三、“伪传统”的市场套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去学习一些传统的技艺,很多大师们看准了这个市场,打着教授传统的旗帜,忽悠榨取钱财。在学习中,大家需要的是一位明师引导上山的道路,绝不是找一个人带着大家在山里面兜圈子。特别是那些高额收费,没有真东西或是不教真东西,还把学员引向歧路的人,实则有辱“老师”的称谓。



那么现在的教学里,忽悠手段是哪些呢?

一是造神。明师难觅,不会写在脸上,但名师可以包装。某某老师,先塑造出在这个方面是如何如何权威,是哪位高人的传人,获了多少多少奖,在业内如何如何有名。反正学生无可查证,也难以判断其水平,但这一包装就会显得高、大、上了,让学生不敢去质疑,老师是权威,老师说的就是真理。即使老师教一加一等于三,有朋友质疑,其学生也会想,你比老师更权威吗?你有什么资格说老师不对?

二是造势。用自身能量吸引一批忠实粉丝后,由粉丝们帮自己宣传,营造氛围,配合演出。新学员过来一看,大家都是这样做的,这么多人都是这样去做,自己跟着做肯定没错,最后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在心理学中,叫做群体无意识状态。

三是改变初心。每个人爬山,初心都是要尽可能的往山顶爬。忽悠大师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告诉学员,大家不一定要往山顶爬啊,又不是专业运动员,在半山转转就行了,也没有几个人有机会到达山顶啊,爬过了,感受过了挺好。在这样的影响下,学音乐学不出来可以培养气质,学跳舞学不出来可以塑造形体,学绘画学不出来可以提高审美,学武术学不出来可以锻炼身体等等一系列的引导手段用在学员身上。其后果可想而知了。更可怕的是,学员也发自内心的这样认为以后,就真的永远也学不出来了。

真正的明师,他的水平也许并不在山顶,当把学生带到半山时,他能告诉学员,自己水平就到这里了,你要往更高的方向去攀登,你现在要去找另一位老师学习了。能够遇到这样的明师,就是一辈子的幸运了,更值得一辈子尊重。
调侃至此,笔者再用专业术语,向读者解释一下当今传统文化之乱现象。在传播学中,有两种经典理论。

一是“子弹论”。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传播效果,其情形犹如子弹(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射向坐以待毙的靶子(受众)。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自己知识盲点的领域,老师说什么,你就会信什么。

二是“沉默的螺旋”。它的基本思想就是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大家都在说和做得事情,自己就会盲目参与,就算觉得不对,也不敢质疑。
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中,大家能够随意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理解不到位,但是把这些错误的理论加以传播后,实为误人子弟了。而如果传播者自己是明白人,而故意忽悠,这就可恶了!

四、对传统武术发展的期寄
抛开以上的迷信误区,我们也可以看见,传统武术的真正学习,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功法传承体系,和实践训练内容的,绝非简单练几个式子就可以说自己是练武术的。
以文学而喻,真正要做到传统文化的研习,基础课程至少包括了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文学原理、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等。学习,一定是一个系统的脉络,而绝非自己读几本四书五经,就敢说是搞传统文化的!
那么现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到底是应该普及推广,还是应该专业训练呢?


笔者认为,高端技艺必须有社会基础,金字塔塔基不大,高度就没有了。最开始的武术传承都是功法不入六耳,一代三五人而已,这其实对传统武术的大范围弘扬并不利。现在有越来越多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各地练拳者日益增多,可喜的是很多年轻人步入了传统武术传承的行列,让传统武术不再是老年体操。但我们也要看到,当下所谓的“传统武术热”,其实也有赶风潮、弄着玩的人在里边,而且不在少数。有朋友说,有这种附庸之人的喜欢,不也正是在帮我们宣传吗?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浮在表面,不能真正深入的学习是非常遗憾的,甚至很多方法都是错的,这对一门精湛技艺的传播并没有多少好处。任何技艺必须要高端才能真正传播,如果全是粗制滥造,长远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笔者认为:传统武术的传播应该从‘热度’走向‘深度’。

作者简介:李远航,武者、文人、铁路人。习武13载,定居成都。师承杜心五自然门武术第三代传承人曾小平先生,青年实战派武术实践者。用一生继承发扬中国武术,追求武术的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5-2024 06:32 PM , Processed in 0.08296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