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12|回复: 10

从出土古艺术遗物探讨犍陀罗的弥陀信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2-2017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8-2-2017 06:53 PM 编辑

从出土古艺术遗物探讨犍陀罗的弥陀信仰
李玉珉
狮子吼
第24卷第五期(1985.05)
页56-61
©1985 狮子吼杂志社
台北市



从出土古艺术遗物探讨犍陀罗的弥陀信仰
狮子吼第24卷 第五期(1985.05)



一、 引言
  
净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信者多期仗蒙佛陀摄护,死后得以往生诸佛或菩萨的净土,听道习法,尽享妙乐。佛径中提到的净土很多,如阿閦佛的妙喜国,弥勒菩萨的兜率天,观音菩萨的普陀洛迦,都为众人所向往。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则是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又称须摩提或极乐世界。由于西方净土信仰的流行,今日「净土」二字几乎变成了西方净土的简称。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祷求往生西方的是西晋(二六五─三一七)阙公则。然而阙公则的西方往生纯属个人专修,并未造成弥陀信仰的风气,所以尚不能称为「净土宗」的始祖。到了东普(三一七─四二0),庐山慧远大师(三二三─四一六)结集信士一百二十三人,成立白莲社,能在无量壽佛像前立誓,共祈往生须摩提,此事通称被认为是「净土宗」的滥觞,而慧远大师也因此被后人尊为净土宗的初祖。净土信仰在慧远及其弟子们的弘化倡导下,很快的盛行起来。
  
慧远以后,净土高僧辈出,昙鸞(四七六─五四二)、道绰(五六二─六四五)、与善导(六一三─六八二)著书立说,阐明净土要旨,并且也提倡他力本愿,称名往生的学说,以致弥陀信仰普及於释俗之间,阿弥陀佛造像顿然急增,极乐净土变相也到处为人描绘,一时净土艺术极为发达。后又因中、日文化交通频繁 ,净土宗在日本亦极为流行,而净土艺术的制作也甚是普遍。以致学者们讨论净土信仰或艺术时,往往以中、日两国为中心,而忽略了净土思想的发源地─印度。虽曾有些学者指出,印度西北是弥陀信仰的发祥地,但由于在这一带的考古文物中,并没有发现阿弥陀彿的经典,所以他们并没有对这一区的净土信仰做更进一步的探讨。而有些学者更以为在印度并无西方净土变相的存在,因而对我国极乐世界变相的流行,百思不解。本文是想以文献资料与考古文物来证明,在贵霜王朝(西元第一至第三世纪)及笈多王朝(约三二0─六00)时,印度西北的犍陀罗(Gandhāra)一带,已有了弥陀西方净土信仰。

二、 文献资料
  
犍陀罗位居印度与西亚之间,为古印度西北的重镇。其指斯瓦特平原(Swāt Valley)与卡布尔河(Kabul River)流域。今塔克西拉(Taxila)、白夏瓦(Peshāwar)、斯瓦特(Swāt)、及迦臂施(Kapisa)都在这区域之内。此处於西元前三二六至二00年,先后为希腊及印度孔雀王朝所占领。於西元前二00年至西元前第一世纪间,其又被大夏族(Bacfrian)和安息人(Parthian)所统治。至西元第一世纪时,大月氏族才在此建立贵霜王朝,以富留沙富逻(Puruṣapura)(即今白夏瓦)为冬都,阿富汗境内的迦臂施为夏都。
  
史藉上记载犍陀罗弥陀信仰的资料有限,最重要的一条见於袾宏所辑的「往生集」。此书卷二云:「乌苌国王万机之暇,雅好佛法,尝谓侍臣曰:『朕为国王,虽享福乐,不免无常。闻西方净土,可以栖神,朕当发愿,求生彼国。』於是六时行道念佛,每供佛饭僧。王及夫人躬自行膳,三十年不废。临崩容色愉悅,化佛来迎,祥瑞不一。」乌苌即乌仗那(Udayana),即今斯瓦特一带,古时它是犍陀罗的一部分。所以,依据「往生集」的记载,很久以前,犍陀罗就有了净土信仰。
  
此外,许多学者以为,净土宗的宣扬,肇始于龙树(Nagārjuna)、及世亲(Vasubandhu)的造论赞述。考查他们的生平,我们发现,马鸣菩萨曾在富留沙富逻及犍陀罗文化附庸的罽宾(Kashmir)布化多年,而世亲萻萨就是富留沙富逻人,且在罽宾与揵陀罗居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比,我们更加肯定,弥陀信仰在犍陀罗必有其重要的地位。这重要性或可从中国早期阿弥陀佛经典的传译史上,略见端倪。
  
佛陀曾在许多经典中,说到西方净土,但「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小阿弥陀经」、及「观无量壽佛径」为弥陀经中最重要的四部。后三者通常被称为「净土三经」,而「般舟三昧经」又为净土宗初祖慧远念佛往生法门的依据。从蒐集这些经典译经人的生平,我们可推知一些犍陀罗净土信仰的具体内容。
  
「般舟三昧经」在「大藏经」中存有四种译本:一、光和二年(一七九),支谶(Lokakṣema)所译的「般舟三昧经」,共一卷八品。许多学者均以此为我国弥陀经典传译的嗃矢。二、支谶翻译的「般舟三昧经」,共三卷十六品。三、「拔陂菩萨经」是「般舟三昧经」的异译,译者不传。四、隋阇那崛多(Jnanagupta)所译的「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又称「贤护经」,是「般舟三眛经」的异译。此外,「出三藏记集」卷二还录有西晋竺法护(Dhanuarakṣa)译「般舟三昧经」,卷四失译杂经中,尚提到「般舟三昧念章经」及「异出般舟三昧经」。日僧永超所著的「东域传灯目录」又记有鸠摩罗什(KumārajTva,三四四─四一三)译「般舟三昧经记」。阅读这些译经人的传记,我们发现,除了译者不传的例子外,这些译经人都和犍陀罗有密切的关系。
  
支谶,又称支娄迦谶,是东汉(二五─二二0)著名的译经大师。他是月氏人,於桓灵之暩,抵达中国,在灵帝时(一六八─一八九),译出大乘经典十三部。由于支谶是月氏人,他极可能来自印度西北、犍陀罗一带,而「般舟三昧经」却是他从那儿携至中国的经典。
  


楼主注:

《般舟三昧经》介绍了从观想念佛或持名念佛上升到实相念佛的一种特别的修习方式——般舟三昧,又译为“佛立三昧”。它把大乘般若思想和禅观之术结合在一起。其修法以七日或九日为一期,日夜经行,不可坐卧,专念诸佛,能于空中感十方诸佛,特别是无量寿佛在三昧中立于眼前。当修行者到达此一境界时,经由观察自心作用,了解诸佛现前皆是自心作用幻化,实则本性空寂,就能进入般若智慧的空性见之中。

此经于公元179年(光和二年)为支娄迦谶所译。

西普竺法护与犍陀罗的渊源亦深,他虽生于敦煌,但其祖为月氏人。他曾随其师游历西域诸国,学习了三十六国语文。许多法护在中国所译的佛经,就是在这次游历中所得,「般舟三昧经」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材料有限,我们无法肯定此经就是在犍陀罗所获。但因当时犍陀罗对西域文化影响甚巨,故若我们推定法护的「般舟三昧经」就是一部「犍陀罗」系的经典,亦不嫌大胆。
  
翻译「般舟三昧经」的鸠摩罗什是佛教中的奇葩。他是天竺人,生在龟兹(Kizil),七岁出家,九岁随其母至罽宾修习佛理。总贯群经,妙解大乘,不久即声名大噪,未及弱冠,就远近驰名。其足迹遍布西域重要城镇,依「高僧传」,知罗什曾到罽宾、龟兹、月氏北山、沙勒(Kashgar)、莎车(Yarkard)、温宿(Aksu)等地,宣化佛法。由此可见,罽宾佛教对罗什影响甚大。因早期罽宾本是犍陀罗的一部分,罗什必曾受犍陀罗佛教的熏化。而他与犍陀罗的直接接触,更可由其曾至月氏北山之事得到应证。若罗什所译「般舟三昧经记」的原典不是在犍陀罗所得,它也必然是罗什在深受犍陀罗影响的西域诸国所获。故而推断,此记恐又是一部「犍陀罗」系的经典。
  
在这些传译「般舟三昧经」的高僧中,与犍陀罗关系最明确的应是阇那崛多,又称德志,犍陀罗人,居富留沙富逻城。自幼出家,二十七岁时始离犍陀罗,随师四方游化。北周武成年间(五五九─五六O),尝游历至长安,旋即西还:隋开皇年间(五八一─六00),复奉召东来。除了中国以外,其游历处还包括迦臂施国、大雪山西足、庆怛(Ephthalites)、渴槃陀(Tash-Kurghan)、于阗(Khotan)、吐谷浑(Turfan)等地。由此可见,阇那崛多不但在犍陀罗受了长期的佛教训练,又曾在犍陀罗、大夏、西域诸国广施佛法。其译的「贤护经」极可能是他在犍陀罗所习的一部经典,因此「般舟三昧经」与犍陀罗的关系又可见一斑。
  
根据上面这些资料,我们推断,自西元第二至第五、六世纪,「般舟三昧经」可能是犍陀罗的一部重要典籍。此经中所论的净土思想,也极可能曾在这一带流行。
  
第二部重要的净土圣典是「大阿弥陀经」。依「开元录」的记载,此经前后共有十一译。存者有四,它们是:「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谶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过度人道经」(又称「阿弥陀佛经」),吴支谦译(LZ注: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生卒年不详,约公元3世纪),「无量壽佛经」,曹魏康僧铠(Saṅghavarman)译(LZ注:从其所冠之康姓,可推测或与中亚康居国有关。曹魏嘉平四年(公元252)至洛阳,于白马寺译经),「大宝积经第五无量壽如来会」,唐菩提流志(Bodhiruci)译。佚者有七,它们是:「无量壽经」,后汉安世高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帛延译,「无量壽经」,晋竺法护译,「无量壽至真等正觉经」,晋竺法力译, 「新无量壽经」,晋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三五八─四二九)译,「新无量壽经」,宋宝云(三七五─四四九)译,「新无量壽经」,宋昙摩蜜多(Dharmamifra,三五六─四四二)译。查考这些译者的生平,至少有七位高僧曾与犍陀罗佛教有些接触。他们是安世高、支谶、支谦、竺法护、佛陀跋陀罗、宝云、和昙摩蜜多。其中,支谶及竺法护与犍陀罗的关系,在前文已有所考定,兹不赘述。

安世高乃安息国太子,在家时,即谨守戒律。后因其父逝世,而感世间无常,故让位于叔,致力於佛道,各方游化。后汉桓帝建和二年(一四八),到达洛阳。客居中国二十余年,翻译佛经三十余部,人多称他为中国译经业之祖。犍陀罗在西元前第一、二世纪时曾为大夏、安息族所统治,故安息国与犍陀罗渊源甚深,安世高和犍陀罗的密切关系也显而易见。如安世高真的翻译过「无量壽经」,则此经恐是他在安息或印度西北所得,此即为说明犍陀罗早有净土信仰的重要佐证。
  
支谦,字恭明,本大月氏人。祖父法度在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归化中国。虽然由支谦的传记中,我们找不到支谦与犍陀罗直接接触的资料,但由于他曾受业於支谶的弟子支亮,当时盛传:天下博知,不过三支。所以,他所学习与传授的,当是「月氏派」的佛教。因此,我们可大胆的推测,支谦所译的「阿弥陀佛经」应是支谶本的异译,二者均是以月氏所传的「大阿弥陀经」为依据。
  
佛陀跋陀罗也是传译「大阿弥陀佛经」的高僧。他是迦维罗卫(Kapilvastu)人,在北印度出生。年十七即以习诵为业,后与同学僧伽达多(Saṅghadeva)在罽宾游学多年,符秦高僧智俨久仰其名,待至罽宾,请佛陀跋陀罗传授禅法。由此可见,他与罽宾佛教关系密切,而罽宾佛教又深受犍陀罗之影响,佛陀跋陀罗在罽宾所学,自然当属犍陀罗的系统,他所译的「新无量壽经」,很可能就是流行於犍陀罗与罽宾的一部经典。其弟子宝云,於刘宋永初二年(四二一),又译出「新无量壽经」二卷。这不但证明了佛陀跋陀罗对此经的重视,也指出宝云的「新无量壽经」亦是一部与犍陀罗有关的经典。
  
晋宋之际,另一位「大阿弥陀佛经」的传译人是昙摩蜜多,又称法秀。他是罽宾人,年七岁即出家,跟从无数罽宾贤达,学习微妙佛法。他在中国的译经,大概都是他在罽宾所学,他所译的「大阿弥陀佛经」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犍陀罗西方净土信仰的存在,由此又得一助理裁判员。
  
第三部净土要典是「小阿弥陀佛经」。依「开元录」的记载,此经前后共有三译,今二存一阙。二存者为「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玄奘译。一阙者是「小无量壽经」,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三九三─四六八)译。其中,求那跋陀罗为中天竺人,由他的传记中,我们找不到其曾至印度西北的记录。而玄奘为唐高僧,其迹遍布西域、天竺重要城镇,所以我们较难肯定他们传译的「小阿弥陀经」与犍陀罗的关系。鸠摩罗什是西域高僧,与罽宾源颇深,故其所译的「阿弥陀经」恐属犍陀罗一系的经典。
  
第四部净土圣典是「观无量壽佛经」。比经先后共有二译,一存一失。存者为刘宋畺良耶舍所译,失者是昙摩蜜多所翻。昙摩蜜多与犍陀罗的可能关系,前文己论,兹不赘述。而有关畺良耶舍的资料有限,我们无法肯定其与犍陀罗之间的关连,不过据「高僧传」,畺良耶舍是西城人,且在西域出家习佛,故其所译的「观无量壽佛经」或受犍陀罗佛教影响,也未可知。
  
综上所论,自汉迄唐,著录中提到翻译净土经典的共有二十人,其中至少有九人深受犍陀罗佛教的熏化,因此我们推测,在西元第一、二世纪到笫六、七世纪之间,犍陀罗大概已有了弥陀净土信仰。当然这个论说的肯定,还必须援引考古文物,加以应证。


三、 考古文物
  
在贵霜王朝时,犍陀罗是印度两大佛教艺术中心之一。考古学家在这儿寻获了无数精美的佛传浮雕,庄严神圣的佛像,英挺俊秀的菩萨像,也发现了不少净土变相的雕刻。多年来,西方学者都尝试着去解析这些净土雕像,但一直没有斩获。直到一九八0年,杭廷顿教授(John C. Huntington)发表了「犍陀罗的无量壽佛净土像」,学者们对净土变相的研究始有所突破。由于杭氏此篇论文是本文立论的一重要础石,今将要点摘录於后。
  
杭氏这编论文,主要在考定莫汗眉得那里(Mohammed Nari)出土的一犍陀罗浮雕。此浮雕高约一一八.七五公分,宽九二.五公分,现藏于巴基斯坦的拉和尔博物馆(Lahore Museum)。它的正中是一结跏趺坐,手结转法轮印的佛像,他坐在一水中长出的巨莲之上。围绕在他四周的有手结定印,沈思冥想的佛像,姿态閒适,生动活泼的菩萨像,手持花冠或华盖的飞天,还有虔诚礼拜的供养人。浮雕最上面的中央刻有宝华,最下面雕有粼粼水波、游鱼、龙王等。全雕刻划精美,构图繁复。
  
经过与「大阿弥陀经」详细比对,并参考佛教图像学各方资料,杭氏提出,此像虽无观音、大势至的出现,但基於下面几个埋由,它可定为西方净土变相。
  
第一、此像左上方第二排的树下坐佛,他手向右扬,转头向左,左下方有二人,一立一跪,此佛似乎正向这两人解说些什么。杭氏指出,此景正与「大阿弥陀经」的经文相呼应。经云:「尔时世尊,诸根悅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所以,跪在一旁的即是阿难,而这坐佛即可能是讲述西方净土诸多奥妙的释迦牟尼。
  
第二、此浮雕上部的左右两端刻有结跏坐彿,他们均手作定印,坐在盛开的莲花之上,顶有华盖,在他的背光中,有八尊似从中央坐佛处散放出的立佛。杭氏以为,此景即是莲花现佛。经云:「阿弥陀佛剎中,众宝莲花,周遍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其身皆紫金色,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众生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因此,当中的坐佛即阿弥陀佛,其所坐的莲坐,即西方净土中处处开放的宝莲,但由于图面的限制,雕师即以八尊立佛以表示三十六百千亿佛的观念。
  
第三、莲花化生是净土信仰中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大阿弥陀经」云:「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阿弥陀佛佛剎),……发菩提心,一心专念无量壽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壽终时,无量壽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於七宝莲中自然化生。」此浮雕中央坐佛所生莲华的两侧,有男女供养人各一,仰首向中央的坐佛礼拜,他们足下各有一莲台,杭氏指出,这二人即代表将在莲花化生的信徒。
  
第四、如视楼龛中菩萨三尊像为一组的话,全雕共有二十五尊菩萨像。虽说「阿弥陀经」并未言及二十五菩萨,但中、日佛教美术中,常有阿弥陀佛与二十五菩萨来迎图像的发现,因此,杭氏指出,这浮雕上的二十五菩萨必与阿弥陀佛有关,其恐是流行於中、日的二十五菩萨来迎像的前身。
  
由于以上种种理由,杭氏指出,莫汗眉得那里浮雕为一西方净土变相,当中的坐佛即极乐世界的主尊─无量壽佛,他手结转法轮印,代表着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中讲述微妙佛法。此外,「大阿弥陀经」又提及,在西方净土中,「有在地讲经者、诵经者、念经者、思道者、坐禅者、经行者。」这又与浮雕所示的种种萻萨形态相对应,因此我们肯定,此浮雕是西方净土变相。
  
由杭氏的论文中,我们知道了犍陀罗西方净土变相的一些特征,现在可以讨论另一件犍陀罗极乐世界娈相。此像高八二.五公分,现藏于巴基斯坦的拉和尔博物馆,它的右下角已经残损。全像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佔此浮雕的四分之三,是全像的主体。
  
下部的主尊是一在莲花上趺坐的佛像,他手作转法轮印。他的四周围绕着各种姿态的菩萨,他们或膜拜,或沈思,或念经。在佛肉髻之上,有共持花冠的二飞天及宝华。它的构图虽不如莫汗眉得那里像繁复,但却十分类似。诸菩萨脚下的莲花,代表着他们的精神超越,净土化生。在图的右上方是一结跏趺坐,手作定印的佛像,他的四周刻著由坐佛散放出的光纹。这坐佛极可能是中央转法轮佛像的化身,换言之,他即是阿弥陀佛。因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佛,所以他的四周可刻画自此佛所散放的光芒。除此之外,这光芒可能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莲花现佛,由于此像的构图较为简略,故而自坐佛散放出的小佛,及佛下的莲座均被省去。根据这些因素,这图像很显然地是犍陀罗西方净土变相的另一例证。
  
依这浮雕上部的构图观之,它似乎也是一净土变相。主尊为一头戴华饰,身披璎珞的菩萨,他坐在华盖之下。他的四周幽绕着听法、
 
礼拜、沈思的菩萨。主尊菩萨手持澡瓶,交脚而坐,且手作一礼敬的法印,这都显示出这主尊是弥勒菩萨,故而我们可知,这净土变相乃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净土。
  
这结合兜率天与西方净土的浮雕是一个重要发现,它似乎说明了这两个净土有某一程度上的关系;换言之,即是说弥勒信仰与弥陀思想有某种特殊的关连。这种关系在我国造像记中,不乏其例。如神龟二年(五一八)的杜永安题记云:「……造无量壽佛,斯愿天下一切含生,有形之类,神速妙景。及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因属知识 ,常与善遇,弥勒三会,恒登先首。」开皇十七年(五九七)张信的弥陀石像铭亦提到「愿亡媳舍此秽形,面奉弥勒,讬生西方。」依笔者的探讨,「般舟三昧经」乃是这特色的根源。此经行品曰:「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当念我数数,常当守念,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佛言:『是菩萨用是念故,当得生阿弥陀国。』」由此可知,般舟三昧此种念佛法门,是往生西方净土的一重要方法。而同经的般舟授决品又云:「颰陀和等八菩萨,於五百众为英雄。常当奉持方等经,於世之俗无所著:……壽终之后生法家,……远离一切诸恶道,其功德行莫能称,所受福祐无能量,当复值见弥勒佛。……彼常奉持此经法,夙兴夜寐而讽诵,殖众功德修梵行,覩弥勒时义若此。」这段经文又指出,修习「般舟三昧经」是见弥勒佛的一重要法门。依据此经的经文,我们或可大胆假设,这拉和尔博物馆的浮雕可能是受了「般舟三昧经」的启发,将弥勒净土与极乐世界刻凿在同一浮雕之上。但为什么雕匠所刻的不是弥勒佛的净土,而是弥勒菩萨的乐土呢?
  
弥勒在佛教中的地位极为特殊,他不但是庄严富庶兜率天的主尊菩萨,佈化佛法,但最主要的,是在兜率天静待他下生阎浮提日子的来临;而且他们也将于久远的未来,下生人间净土鸡头摩(或译为翅头末)。在那儿,他终证菩提,并将在龙华树下,三转法轮,此即著名的「龙华三会」,以化渡众生。因此,弥勒共有两个净土,一为弥勒菩萨的天上净土─兜率天,另一则是弥勒佛的人间乐园─鸡头末。而这两个净土又是紧密相连,互为表里。「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於未来世。」这段经文明确的指出,弥勒信徒祈求往生兜率天,主要的是为了跟随弥勒下生鸡头末,以便在龙华三会中,聆听弥勒佛的教化,得阿罗汉道。对他们而言,往生兜率天是他们往生鸡头末的保单,同时也是他们必得菩提的保证。有了这层认识以后,我们再也不会为什么受了「般舟三昧经」启发而刻造的浮雕,上刻弥勒菩萨的兜率天而不是弥勒佛的鸡头末而感到奇怪了,因为兜率天与鸡头末,弥勒菩萨和弥勒佛实息息相关,互为一体。
  
从这二浮雕的风格看来,莫汗眉得那里出土的浮雕约制於西元第四世纪,犍陀罗出土的雕像约造于西元第五、六世纪。是以我们可以肯定,在笈多王朝时,犍陀罗已有了极乐世界变相的存在,而我们隋、唐时西方净土变相的流行,不过是继承了犍陀罗的传统,而加以发扬光大,至於这个传统是否可推至更早的贵霜王朝,则尚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更多考古文物的出土。

LZ注:

上述此文发表于1985年,当时很多贵霜王朝的佛像还为出土或得到研究和整理,后来又有比利时布鲁塞尔(Claude de Marteau)发现的公元1-2世纪贵霜王朝时期的犍陀罗造像,也是迄今存世较早的阿弥陀如来造像,距今约有一千九百年的历史。其特色是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五官俊朗,面露微笑,神态慈悲安详。头发呈波浪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长衫﹐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双手当胸似结智拳印,双足全跏趺坐安住于莲花法座之上。二菩萨侍立左右,阿弥陀如来左侧的菩萨,头戴宝冠,顶有化佛,是十分难得一见的早期观世音菩萨形象。图文可以见此帖《1900年前古印度贵霜时期的阿弥陀如来造象

四、小 结
  
本篇论文,笔者援引助理裁判员,推测在贵霜及笈多王朝时,「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壽佛经」这四部净土要典,都曾在犍陀罗一带传授。因为「月氏系」高僧翻译前二部经者甚众,我们或可推断,「般舟三昧经」和「大阿弥陀经」在犍陀罗净土信仰中可能最为重要。由于直接文献证据的缺乏,我们必须在考古文物中寻求解答。文中讨论的二浮雕已说明了「般舟三昧经」与「大阿弥陀经」在犍陀罗的特殊地位。此外,另一件值得注意的是在犍陀罗的图像中,没有净土十六观的发现,显然地,犍陀罗的净土信仰和「观无量壽佛经」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而是以「般舟三昧经」及「大阿弥陀经」为依据,此正与慧远的净土信仰相呼应,因此中国早期的净土信仰显然是继承了犍陀罗的系统。


LZ后注:

阿育王时代,印度大陆有三个主要的僧团,共承佛陀的教法与律戒。即北方摩偷罗(Mathurā) 一带的僧团,为阿难系僧团;东方毗舍离(Vaiśālī )僧团和西方优禅尼(Ujjeni),同为优波离系僧团。后来北方僧团转移到犍陀罗(后称迦湿弥罗)去弘法,未有参与阿育王所支持的、由优波离系主导的第三次佛法结集(研究佛教历史的随佛尊者称之为“分别说者”为主导的“自部结集”),从这次结集奠定了今天南传佛教的基础。尔后,北方僧团在犍陀罗(迦湿弥罗),由迦腻色迦王的支持下,进行了第四次的佛法结集,形成了北传佛教的根据。北传佛教的经典也因此在犍陀罗大为弘扬,南北传佛教也从此在经典的结集上分道扬镳。从此分析和推理,阿弥陀佛经典很有可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由阿难系的北方僧团开始弘扬开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2-2017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同修是否有或知道有人能在活着的时候,自由来去西方极乐世界?感恩若告知。

还是同修可以念念阿弥陀佛,让你自己确认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存在的?请告诉我吧,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2-2017 07:2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8-2-2017 07:13 PM
不知同修是否有或知道有人能在活着的时候,自由来去西方极乐世界?感恩若告知。

还是同修可以念念阿弥陀佛,让你自己确认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存在的?请告诉我吧,谢谢。

回复同修,不如你先回答我,你是否亲自确认般涅槃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2-2017 07:3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8-2-2017 07:37 PM 编辑
(-_-) 发表于 8-2-2017 07:13 PM
不知同修是否有或知道有人能在活着的时候,自由来去西方极乐世界?感恩若告知。

还是同修可以念念阿弥陀佛,让你自己确认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存在的?请告诉我吧,谢谢。


据《远公别传》记载:慧远大师在庐山的净修,非常精勤勇猛,曾于念佛三昧中,三次见到阿弥陀佛,然而慧远大师从未向他人宣示,其后在般若台的东龛,刚刚从定起来,又见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而于圆光之中,有无数化佛及观音势至等,同时还有慧持、昙顺、刘遗民等。于时阿弥陀佛对他说:「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刘遗民等也曾趋前对慧远大师禀言:「法师之志在吾之先,何来之迟也?」慧远大师确知往生日期后,才将见到胜相的事实告知法净、慧宝等弟子。制订遗戒,至期果然安坐而化,上品往生。

念佛者生前就预知时至,有的还示范临终无病自在往生的证据不少,有的还有视频录下过程。

我相信北传佛教的经典,和这些大德示现往生的证据,这就够了。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2-2017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8-2-2017 07:24 PM
回复同修,不如你先回答我,你是否亲自确认般涅槃了吗?

谢谢答复,现在我没办法体会涅磐。但已经倾向有余涅磐,有大概23%,因为某些不善心不再会起生了。我确认佛陀说的涅磐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2-2017 07: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8-2-2017 07:39 PM
谢谢答复,现在我没办法体会涅磐。但已经倾向有余涅磐,有大概23%,因为某些不善心不再会起生了。我确认佛陀说的涅磐是真的。


所以其他77%还是要靠信,不是吗?

那么念佛者也是有所校验的,念佛者是修净业,念佛久了心会清净,贪爱减轻,烦恼减少,专念时无需打坐入定也会感受到佛光加持,不一定死后才能验效。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2-2017 08:2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信阿弥陀佛是(缘份),不信阿弥陀佛也是(缘份)。
重要的事,不要做恶,要对这社会付出或行菩萨道,末学相信真心信佛修佛的众生会去做的吧。
阿弥陀佛是导众生向善的,本意是好的。末学会记得的和去修行的。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2-2017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8-2-2017 07:39 PM
谢谢答复,现在我没办法体会涅磐。但已经倾向有余涅磐,有大概23%,因为某些不善心不再会起生了。我确认佛陀说的涅磐是真的。

难道你体会了0%涅磐,
难道佛陀说的涅磐就是假的~?

即使你体会了100%涅磐,
难道佛陀说的涅磐就成真的~?

你的涅磐(快乐),
当然是100%的涅盘(快乐),
但100%不是其他人的涅盘(快乐),
也不会是佛陀的涅磐...
有点绕...

*涅盘不需要很深的禅定,
但想活着确认阿弥陀佛世界,
需要一定深度的禅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2-2017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8-2-2017 07:13 PM
不知同修是否有或知道有人能在活着的时候,自由来去西方极乐世界?感恩若告知。

还是同修可以念念阿弥陀佛,让你自己确认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存在的?请告诉我吧,谢谢。

文革时期的净宽法师就是疑似肉身游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的经历很多佛教界人士不信。

我是相信净宽法师的人。

以下是连接。
http://www.yungton.org/Assets/PDF/07_06.pdf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_-)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2-2017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9-2-2017 12:05 AM
难道你体会了0%涅磐,
难道佛陀说的涅磐就是假的~?

即使你体会了100%涅磐,
难道佛陀说的涅磐就成真的~?

你的涅磐(快乐),
当然是100%的涅盘(快乐),
但100%不是其他人的涅盘(快乐),
也不会是佛陀 ...

比如
难道你体会了0%涅磐,你肚子0%
难道佛陀说的涅磐就是假的~?我说吃了就会饱。

即使你体会了100%涅磐,你肚子100%
难道佛陀说的涅磐就成真的~?你是不是肚子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2-2017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9-2-2017 12:33 AM
比如
难道你体会了0%涅磐,你肚子0%
难道佛陀说的涅磐就是假的~?我说吃了就会饱。

即使你体会了100%涅磐,你肚子100%
难道佛陀说的涅磐就成真的~?[/back ...

不用吃~ 0%
看到这回复...

要吐了~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11-2024 12:37 PM , Processed in 0.138857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