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96|回复: 13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白话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7-2016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译白话文之前,先转帖【百度百科】关于宝志禅师的生平故事。

宝志禅师(418~514), 又称作保志,宝志公,志公或宝志大士。在南北朝齐,梁之时为高僧。他是金城人(甘肃兰州),俗姓朱。一生屡现神异。

出家
宝志禅师七岁时,追随僧检出家,善于修习禅观,集三论宗大成的嘉祥吉藏的师父法朗,就曾经向宝志禅师学习禅法。在刘宋泰始初年,宝志禅师的行迹忽然僻异,居无定所,饮食也无定时,经常长发赤足,手执锡杖,上挂剪刀、拂扇、镜子等物,游行于街头巷尾间。

齐建元年间,宝志禅师更是屡现神迹,几天不进食,也不觉得饥饿;又常讲一些他人不能理解的话,但事后发现他所说的话都一一应验了,所以江东一带的官员、百姓都很尊崇他。可是齐武帝却认为宝志禅师妖言惑众,于是将他囚禁在牢狱之中。神奇的是,人们仍旧见到他在街市上游走,前往探监时,却又看见他的确是在牢狱中。一日,宝志禅师对狱卒说:“门外有人用金钵盛饭来,你赶快去取!”狱卒犹豫地走到狱外一瞧,果真是文慧太子送饭来给宝志禅师。当这件事传到齐武帝的耳中,他才将宝志禅师迎入宫中,居于后堂,但仍然禁止他自由出入。

直到齐亡,梁武帝即位,立刻下诏:“大士宝志,迹拘尘垢,游甚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之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使宣化。”在两位武帝之间,地位截然不同的宝志禅师,从此悠然自在,游化世间。他与梁武帝之间的事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这是形容佛教法服海青缝合的广袖。据说广袖的缝合,便是宝志禅师的杰作。梁武帝信佛虔诚,然而夫人郗氏却是生性忌妒,不信佛法。某日,郗氏准备了许多肉包子,请宝志禅师及其弟子们前来应供,心想:“和尚们若吃了肉包子,便是犯戒;若拒绝不吃,便是违逆后旨。”想要陷僧众于两难之中。宝志禅师早已知晓郗氏心怀不轨,在临行前,要众僧将海青广袖的袖口缝合,袖筒中暗藏馒头。当入宫应供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内,一手取出馒头来吃,终使郗氏的诡计无法得逞。
梁武帝曾经藉由志公禅师的神通力,见到地狱众生的种种苦相,宝志公告诉他,钟声可使地狱众生暂免受苦。武帝于是下诏天下寺院,击钟之时,要舒缓其声。又梁武帝在即位之初,采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政,宝志公透过神通力,让梁武帝亲眼见到先王在地下受苦的怵目惊心惨状,终于废除锥刀之刑。这无非是以宗教力量影响君王,令行仁政,以发扬佛教慈悲的宗旨。

入狱
齐建元中(479-483),稍见异迹,数日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语,始若难晓,后皆效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京土士庶,皆共事之。”对于宝志禅师的这些神异事迹,一般人是不可能理解的,齐武帝萧赜认为他是在惑众,于是将他收入了建康的监狱之中。但在收狱的第二天早上,人们又见宝公出现于市,待到有司查验监狱时,宝公却仍然收检如故。尽管如此,齐文慧太子、竟陵王子良仍十分尊敬宝公,尝送食物到狱中以饷宝公。也因为宝公的灵异事迹依然如故,于是建康令吕文显将之奏禀齐武帝,武帝闻之,将宝公延入后堂,但仍禁止其出入,可是宝公的出入依然如故。到梁武帝即位(502)后,才解除了对宝公的拘禁。《景德录》卷二十七曰:
梁武帝即位,下诏曰:“志公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神闻以上,谭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以俗士常情相拘制?何其鄙陋一至于此!自今勿得复禁。
宝志禅师”知名显奇四十余载,士恭事者不可称“,梁天监十三年(514)冬,宝公密谓门人曰:菩萨将去。”未及旬日,无疾而终,举体香软。“宝公圆寂后,梁武帝礼葬他于钟山独龙之阜,并在其墓侧建开善精舍,敕陆倕为他作墓志铭、王筠为他刻碑于寺门。

灵异
宝公一生有不少灵异的事迹传世。首先是他在被拘禁时,曾分身多处,或在市肆,或登景阳之山。有一次,僧正法猷派人送衣给宝公,到龙光、罽宾二寺询问,并云:”昨宿旦去“,又至厉侯伯家寻他,伯曰:”志昨在此行道,旦眠未觉。“可见,宝公在当晚是分身三处而住宿的。其次,宝公的许多言谈,皆可逆知来事。例如他在齐宫后堂时,”忽一日重着三布帽,亦不知于何所得之,俄豫章王文惠太子相继薨。“又如齐卫尉胡谐病,派人去请教宝公,宝公疏曰:”明屈。“第二天,宝公没有去看望胡谐,而胡谐也果然在第二天就死了,人们这才意识到”明屈者,明日尸出也。“还有,宝公曾借神力给齐武帝,让他看到了高帝在地狱之中受刀锥之苦的情形,从而让齐武帝废除了刀锥之刑,也属于这类的例子。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此外,宝公对梁武帝也有所开示,但多为隐语。《景德录》卷二十七颇有记载,今谨录如下。
帝一日问师曰:”弟子烦惑何以治之?“师曰:”十二。“识者以为十二因缘治惑药也。又问十二之旨,师曰:”旨在书字时节刻漏中。“识者以为书之在十二时中。又问:”弟子何时得静心修习?“师曰:”安乐禁。“识者以为修习禁者,止也;至安乐时乃止耳[2]  。
廋辞隐语,意在言外,是宝公的行教特色,但在他的那些隐语之中,却包含了人生解脱的至理。

相传一位朱姓妇人听见鹰巢中婴儿啼哭声,从树上把他抱下,扶养长大,所以经中描述他的长相说:“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此外,志公一生的事迹也充满着传奇色彩,例如以丹青驰誉于南朝的张僧繇,曾受梁武帝的诏请,为宝志禅师画像,宝志一时兴起,以指端轻轻地朝面门一剺,竟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使素有第一佛像画家之称的僧繇,竟无法成笔。世人除了称宝志为禅师外,因为他的种种神迹及慈悲行,亦尊称他为宝志公、志公或宝志大士。

禅学
宝公禅学思想集中在他所留给后人的那些偈颂。《景德录》卷二十九收有宝公的《大乘赞》、《十二时颂》、《十四科颂》等作品,禅学。


一、破斥分别法,显彰平等性。在宝公的偈颂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旨在破斥分别之法,以见平等之性。这一宗旨本来就是佛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后世禅宗所极力强调与提倡的。

二、破语言文字,见诸法实相。禅宗对待文字语言的破斥是十分彻底的,后世的禅师乃至于标榜”不立文字“之教。事实上,文字语言对于人们的见性悟道来说,毕竟是一种方便的阶梯,但上楼者切不可见梯不见楼,上得楼后更不必执持此梯了。对此,《金刚经》中的”筏喻“,实在是恰当不过了。宝公更加强调内心的证悟,是沙门的解行相应,这对于杜绝佛学与禅学界重义学而轻证悟的偏颇,自然大有裨益。

三、对佛性的召唤。早在道生法师时期,便对佛性作过精辟的论述,也提出了划时代的佛性理论。虽然,后来的刘宋人也极力扶植生公之学,顿悟成佛义仍盛行于江左,但我们仅从生公的遭摈与后来沙门僧弼难宋太祖顿悟义一事,即可见出佛教中滞守文句者的势力还是十分大的。

四、即心即佛的提出。对于”即心即佛“理论的提出,学术界一般都将之归功于马祖道一,其主要依据是《景德录》卷七中大梅法常传的记载。今谨将这段文字抄录如下:大寂闻(法常)住山,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遮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遮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其实,马祖的开示学人,主要是”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至于”即心即佛“理论的提出者,还应该是宝志禅师。

五、提出苦行无益。宝公在《大乘赞》第九中说:”头陀阿练苦行,希望身后功德;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譬如梦里度河……船师及彼度人,两个本来不识。“事实上,以头陀行来苦其形体,虽然可以磨砺一个行者的意志,但对于开发其内在的智慧,毕竟不是究竟的途径,以故宝公并不主张这种作法。另一方面,宝公也不主张厌苦求乐,他认为:”见内见外总恶,佛道魔道俱错。被此二大波旬,便即厌苦求乐。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安着?“(《大乘赞》之第六)不自苦其形,也不厌苦求乐,任运随缘,见自本性,这无疑是契于禅之中道的。

六、道不假修,但息知解。”道不假修,但莫污染“,这是后世禅师们所津津乐道的开示语。在宝公的《十四科颂·菩提烦恼不二》中说:”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这已经明显地早于后世禅师们所提出的”道不假修“的观点了。宝公认为”佛性天真自然“,因而”无有一法可得,翛然自入无余“(《十四科颂·佛与众生不二》)。诚然,这一禅学主张是基于佛性皆有、顿悟成佛的观点加以阐发的。唯其佛性皆具,又何假修为?因而,学人但息知解,则可识得自性,顿见真如。由于宝公的首倡,后世禅师们则极力倡导自识本心、顿悟成佛,遂使这一主张成了唐宋禅宗的一种时代精神。

七、对持戒的看法。戒律对于维护僧团的清规,防止僧侣的行为违背教制,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面对森严的戒律,若只在行为上具有约束性,而不能从心性上认识到持戒的内涵,往往不能真正达到解脱的目的。对此,宝公认为:”律师持律自缚,自缚亦能缚他。外作威仪恬静,心内恰如洪波。不驾生死船筏,如何度得爱河?“(《十四科颂·解缚不二》)持戒若不斋心,若不能做到内心持戒,外在的行为束缚往往还很容易使人产生烦恼。对此,宝公认为:”勘嗟二乘狭劣,要须摧伏六府。不食酒肉五辛,邪见看他饮咀。“宝公的这一看法,对于六祖以及后世的禅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六祖认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16]便是对宝公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八、对坐禅的看法。坐禅的目的,无非是要了却心头的疑情。因此,宝公在《十四科颂·事理不二》中说:”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妄想本来空寂,不用断除攀缘。“又云:”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又云:”三毒本来解脱,何须摄念禅观?“(《十四科颂·生死不二》)可见,宝公认为禅修的要点在于除却学人心中的尘翳,而不在于坐禅的形式,若外执坐相而心地不明,自然反成障道因缘。这一思想对六祖及后世禅师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六祖在《坛经》中对坐禅是这样解释的:”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又曰:”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17]这种提法显然是在宝公《十四科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于彻底打破后人执着外在的坐禅形式,而忘却内在的证悟这个根本大事,何尝不是良有裨益的。

九、提出”触目会道“的禅修主张。”触目会道“的禅修主张,在宝公的《十四科颂》中则已提出,他认为:”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善恶不二》)。若果值此境界,人们便会”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色空不二》)。宝公的这一见地,对后世青原禅的石头希迁影响尤其大,希迁在《参同契》的结尾处明确地指出:”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18]自然,我们完全应当把希迁的理论的源头,归结到宝公这里来。


宝志禅师圆寂后,梁武帝为他兴建开善寺,并在钟山立塔纪念。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阿弥陀佛56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7-2016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0-7-2016 01:46 AM 编辑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以前有位梁武帝,心中乐善爱好修行,礼拜志公和尚为国师。梁武帝的皇后郗氏,心中不善,造业深重,死后堕落为蟒蛇。梁武帝在国师的指教下,内心趋向修行。一日梁武帝在宫中睡不着觉便起身乘凉。起身不久忽然听到殿下有蟋蟀声,武帝定睛一看,只见一条蟒蛇来到殿下。武帝大惊失色,自叹而说道:『朕的宫殿森严干净,为什么会有这蛇怪?』只见这蛇突然说人话:告诉武帝说:『不要心惊!妾不是怪物,妾生前乃是王宫中的郗氏,被贬为蟒蛇。妾因为在生之时不信佛法,至今堕落得此苦报。现在尚没有洞穴可以藏身,肚子肌饿,遍身鳞甲,多有毒虫贴身,恒常痛苦,无有休息。只能奔投祈求依赖大王,慈悲为怀,悯念过往夫妻之情,施恩救拔。我如果能脱离此痛苦,必定会感恩报答,不辜负大王的恩德。』武帝见到这景象吓到魂飞魄散,闷倒在床上。过了很久才苏醒,这时已经不见蟒蛇,只好坐守到天亮,感触叹息的说:『人苦于不做善事,死后岂能期望超生?』因为这件事武帝抱着诚心去请教宝志公,问国师道:『我的皇后郗氏,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死后化作蟒蛇之身?』


志公回答道:『这个郗氏娘娘只因不信佛,妒忌六宫,不尊敬三宝,不修善法。她以为此人间便是天堂,不必另求天堂。倚仗着自己是皇后的福气享福,不相信因果,不畏惧罪业果报,广造无边恶业不堪言说。死后随业受报,失去人身化为蟒蛇受恶报。


武帝再请教志公 :『祈求我师教诲,佛力无边,如何忏悔才能救度她?』


志公回答道:『若要救拔超度必须皇上发心,连同宫廷上下持斋戒,大办斋供延请五百高僧。修建道场宣扬佛法,我皇亲自礼拜,整理典藏,拜忏诵经,哀求忏悔。这样就能让蟒蛇出离苦海,超生到天界去。』


武帝听教后心生欢喜,立即发起诚心,连同宫廷上下持斋戒。根据国师之言设斋供养五百名高僧,修建道场,礼佛忏悔。志公整理经典,宣造出大藏灵文十卷,命名为【梁皇宝忏】。梁武帝诚恳心切仗承三宝的威力,接引郗氏的灵魂,现出蟒蛇的样子。这蛇在佛坛下盘缠几圈,样子丑陋惊人。僧众登上佛坛礼拜佛陀和诵经,经行旋绕。果然郗氏得以救拔,脱离蟒蛇之体得生为天人,显现身影在云端,礼谢而去。这事让武帝见识到因果昭然。至此之后,武帝对佛法更有信心,精进修行,时刻不昧良心,读经典深入义理。


梁武帝又对志公言:『承蒙国师指示才得以超拔夫人。从这件事知道,善恶业缘,受报好坏如影随形果然不假。我现在还有个问题,寡人今天贵为皇帝,不知前生是做什么功德而来?请国师明示。』


志公回答道:『我皇想要知道前世修什么因而得到皇帝之位,我不方便说。』


梁武帝听闻后心中惭愧。可是还是问道:『朕今拜国师为师,为什么不说?弟子很想知道。』


志公说道:『我皇前生是一个樵夫。只因上山砍柴,去到山间的破烂的古庙,见到一尊古佛像受到日晒雨淋,无人侍奉。你自己发起善心,将头上的帽子布施给佛像遮当阳光雨水。佛以天眼观见到此善举,赞说:『善哉!善哉!生活贫困还能布施,甚为少见。你在来生当为人上人。』『因为这个原因,今生得此福报。』


武帝闻说心中喜悦。他自己思维:『过去生困苦之时,仅仅舍弃帽子就能生为帝王。我现在贵为帝王,要作更大的福德不难!』武帝想到这里便下圣旨在全国每五里建一所庵,十里建一座寺。如此不觉的过了几年,武帝突然生起大病,便去询问国师。『寡人发善心做大善事,遍国造俺造寺。这是大造善因,为什么如今却反而得到大病?』


志公回答道:『你说造善因?我说作恶业才是!』


武帝说:『我师为何说话颠三倒四?你在以前说我舍弃帽子遮盖佛像,今生得以身为帝皇。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发大善心,下圣旨建庵建寺,兴崇佛事,这是大福德。为什么说我造恶?』


志公禅师说:『我皇在前世时,舍弃帽子遮盖佛陀像,乃是无意之中倾心布施,所以得到大福利。可是你今时敕令全国广造寺庵,自己又不舍财兴建。仗着自己是皇帝逼使天下人民为你造庵。因为这件事让很多人受苦难,艰辛的生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摆脱。天下的军人和人民都深感埋怨。你虽然是真命天子,可以却也难以抵挡万民的哀怨。所以说你是造恶业之人!』


武帝听到此说,心中感到非常惭愧。他又问国师:『我的太子遍身长满疮疥,日夜不得安宁,是什么缘故呢?


志公回答:『都是因为你现在造的恶业累及于他。』


武帝问:『万望老师指教,寡人究竟要怎样忏悔才能生福?


志公答道:『我皇若要忏悔,那么就要尽快下圣旨遍传全国,马上将钱粮赏给工人作为工资,这样自然有福报,太子也会平安健康。假如想要做善事,不得没酬劳的劳动众人。若要使用众人之力就务必要赏赐工资。又或者尊重孤寡,爱护老人小孩。又或者有僧人道人贫穷之人来乞讨,应该要发善心对待不得轻慢欺负。有些僧人有善心,身虽贫穷可是内心之道却不贫穷,故意前来化引能让你们得成善业。假如轻慢他去就错失了造福业的机会,你家的祖宗也会烦恼,香火神会感到不安。

武帝又问:『人不修善业做福德,祖宗香火神为什么会生起烦恼?』


答日:『人家祖宗或有生前不修善业作福德,死后长久间留滞幽冥受苦难,盼望阳世的子孙为他们积善积福。有善因相助,就能沾到子孙的恩德减轻罪业。所以子孙不做善事他们就无所依靠,所以才会烦恼。人家的香火神,门丞户尉、井灶神君、土地神等,掌管人家的住宅,也喜欢人们做善事,这样他们才能共沾善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yyjia_91 + 5 赞叹随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7-2016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7-8-2018 10:54 PM 编辑

武帝又问:『僧人道人潜心修行,这是好事。为什么又要出去化缘?』
志公答道:『我佛释迦如来有大慈大悲之心,怜悯众生如同赤子,平等的救度。佛陀在忉利天上观看到一切众生,虽然生为人身,在世间只知恩爱贪恋,只知道受福却不肯作福。只知道造恶业却不知道忏悔。阳寿命尽掉入幽冥受大苦恼,无有出期之日。因为这个缘故从忉利天下降到人间,托生在净饭王宫,生为悉达太子。舍弃皇宫的欢乐,到雪山修道成无上正等正觉,普度众生,说法四十九年,启教有三百多法会。教化佛门弟子住在一方一所,都要教化哪一方的人们,回心向善,修办前程。这样做就是替佛陀执行佛陀的教诲,所以佛陀欢喜,龙天山神也会拥护之。假如出家之人,游手好闲,不务修行事业,穷尽教理,不肯看经书念佛,不去搬柴运水,不照顾寺院常住之物,白白消受信徒的布施,辜负大众的恩德,这样的人罪业不轻!

若是好的僧人道人,早晚之中务必要勤参三昧,虽劳苦却勤恳,不起懈怠之心。保持淡泊之心。遇到庵堂佛像朽坏,应当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募捐修整。施主给予的钱和米粮,不可以私自受用。务必要公平正直,交给寺院,公使公用。这就是出家化缘者的功德。古人说:『难行的事能行,难做的事能做,才是出家佛弟子。』

学道的好人,内心如天地般辽阔。在家男男女女有善心的人很多,若僧道不去他家化缘,他们纵然有米粮和钱财也无处下手做福田,这就是僧道的过失,枉入空门为僧,没有慈悲心不肯引渡他人出苦。僧道善人,化缘化到你家,你若是坚吝不舍就是自己当面错过了种福田的机会。

武帝又问:『有一些不善的僧道和俗人,不务正业,成群结党,打打哄哄的过日子。冒借做善事为由,拿着本子到处化缘,这样的人又如何?』

志公答道:『化缘的人其中有真有伪。若是真正的僧道善人来化缘,所作的善事端正,不做虚伪欺骗之事。或是建立寺庵庙宇,或是装塑佛像,或是修桥建路,或是供佛斋僧,或是修建道场,或是念佛诵经,或是闭关坐禅,一切开销都是公用,所做的事不虚伪,则功德无可限量。假如在世懒惰过日子,不务求做个好人,不顾父母家乡之恩而投入山门,可是却懒惰依旧,饮酒吃肉,愚昧和邪见,不听老师的教诲,不肯虚心的求教明师开示,不读经书,不持戒律,不知因果和修行。不畏惧罪业报应,虽然身在山门,却不照顾山门常住之物,又不尊重上辈礼待下辈,不顾佛祖门风,只是贪图自己安乐。或拿着本子到处化缘,或冒充他人或强行化缘,忘记因果业报。世人不能辨别这些化缘者的真伪,见他来化缘就布施给他。他将施主布施的米粮和钱财不慎重的看待,或给俗家的六亲眷属,或结交朋友兄弟姐妹,与奸诈之徒亲近,邪心炽盛,意乱情迷,胡作非为。这个污名一经传出,让十方信徒退却布施的信念,败坏佛祖的门风,陷害一切的好人让他们做不到好事。这样的人,古德有云:『是地狱的抽芽,是畜生道群聚,是光着头的俗人,赶快脱去袈裟,赶快离开山门,自己当个俗人,不要与我一同当僧人。又有一种俗家人,装着善人的模样,冒充来自某处。以某处一件善事为名,到各地炒作化缘,骗人钱财米粮,自肥私吞,养育自己的妻子孩儿。这样的痴人,实在是可悲可通,一朝罪报成熟,鬼神不容!

以上的冒充化缘的人,别说有福气,还会带累父母,六亲眷属,同入地狱,受尽无边无尽之苦。自己一旦命终就好像堕入热汤的螃蟹,如何能够解脱?所以好心为做善事化缘的人,自然有其着落。化到的钱米,没有偏私,公平正直,知道因果业报,成就好事。不要说有记明的公物,就算是人们供养的一个果子也不可以私吞,要拿出来与众人结缘,这样的大公之心,可以学佛心也。

武帝又问:『人们用钱财米粮,供佛斋僧,有什么功德?』

志公回答道:『这福德甚大不可衡量。假如人们有此信念则有无量的功德。经上说:『供养佛陀又礼拜,福德如同虚空无可比量。斋供僧人并且布施,如同走路脚跟踩实地。比耕种的田园,春天种一粒种子,秋天收成万颗子。虽然如此,也要后世的修行人脱离凡俗红尘,持戒清净,剔除须发,不离开道场,参求明师教诲,勇猛精进,明心见性,弘扬佛法度人,接引后来的修行人,以报佛陀的恩德。若是有如此多僧道,就应当受人间供养。所以布施钱财的施主要信心不退,切莫生疑惑。改天有因缘,也可以得成佛道。
武帝又问:『世间的人死后,请僧道建立道场,超度父母,不知道超度得到超度不到?』

志公答说:『就好像我皇超度郗氏皇后那样,一般世人死后假如有因缘,能遇到持守戒行的僧道为他诵经拜忏,不要说一个亡魂,十个百个也可以超度!不要说特意的建道场,僧道若肯到灵堂前嘱咐一声,承此善力,亡魂也即将超生,在生者和死者也得到利益。可是世人不知道因果,请那些饮酒食肉的僧道来作道场敲锣打鼓,不以拜诵经忏为主,专要搞热闹,不知道要教人清净斋素,反而命令人杀害生命。又将酒肉秽气熏污佛坛,不要说超度亡人,反而更加增添父母罪业。古德有说:『刀山剑树地狱,皆因杀害生命所招感。经上说:『但结业缘,转增深重。』这样的僧道,自己不怕堕入地狱,如何能够超度亡人?古人说:『欲度他人,先须度自己。假如度得自己出离苦海,不要说度一个亡灵,你祖上先人,乃至自己家乡中人,枉死的鬼魂,也能承着善力而获得超生。
叹僧偈曰:

  有德僧人作道场  坚持斋戒讽经章
  诚心礼佛多功德  利益存亡获吉祥

  训僧偈云:    

  手提铙钹响叮当  饮酒茹荤做道场
  熏秽佛经真可惜  亡人反更获灾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7-2016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0-7-2016 10:57 AM 编辑

又问:『有些僧道,身穿好的衣服,受用好的物事是什么缘故?』
答日:『这是他前生做善事,布施结缘修来的福报。经说:『殷勤还自受,福报反己当』。虽然如此却不可以太过份的享福,务必要有所知觉,早求解脱,不可以依赖福报受福,更要在福中做福德事,这样来生的境遇就会胜过前生。今生不知修善因,不知进修,当前生所做的福报受尽,将来毕竟会受苦。

武帝磋叹再问:『凡是僧人或道人,在山门中杀害生命,饮酒食肉,毁谤正法,破坏佛教珈蓝,为非作歹,损害山门之物,又会怎样?』

志公回答:『这样的人,在古时候佛陀初成道之时,有一类妖魔妒忌佛法,故意前来骚扰却被如来以神通力束缚,催毁他们的动机。他们怀恨在心要陷害佛法。就在末法时期混入僧团之中,他们一向信受邪师邪教的见解,跟人说不用斋戒,只要心地好,恣意伤害生命,烹煮来食,与俗家人相伴饮酒作乐,占住的庵堂,污秽净地,自称为佛门弟子。我称他们只是光着头的俗人,又称魔家眷属,败坏佛教门风,死后决定堕入阿鼻地狱,苦不堪言。』

武帝又问:『世人能听闻佛法,微妙广大的教理,能度人出离生死。有人很想要成为僧人学道,以其能超出轮回。可是却也有年幼时就进入空门的人,受到老师的恩惠,不喜欢成为僧人学习佛道,反而生起邪恶狠心,把山门中的钱米搬离到凡世,还俗并且娶妻生孩子,这样人往后会如何?』

志公回答:『这种人罪根深厚,福力浅薄,不相信出家是解脱道,不知道忏悔是安住内心之行。这种人从畜生道转生而来,刚刚获得人身,邪心易炽,难以了知正法。我佛门中的钱财和米粮,就如同航海人的行粮,又好比公家的物器,极其珍重。佛门弟子诵经拜忏,或是布施斋僧,能无牵挂的作种种善事都是因为佛祖余粮的功德,庇阴佛门修行弟子起居膳食。不努力修行,信徒恩施的财物就难以消受,更何况把财物搬出山门,还俗娶妻,受用这些财物。这等人留头发还俗是生畜生尾巴,和妻子共眠是睡着铁床,等到无常到来,落到地府见阎王之时,我蛇王菩萨就才更他算账。将他的罪业算得丝毫清楚,打落到无间地狱。这都是他们自作自受,堕入地狱就好像射出去的箭,或是秤子的重锤掉落海里,没有出期之日。』


志公又说:『当年有个俗姓杨的和尚,是一位德行高的好僧人,在山里修行,功成果满。某日他突然想要云游四方,才刚刚动身出发就被蛇王扯住说:『你要先还匹绢!』
杨和尚就说:『我在山门修行并没有犯错,为什么要我还匹绢?』蛇王道:『正是因为你没有犯错我才扯住你。你在当年拿了山门一张纸,包囊果子寄去侍奉你的母亲,今天算起来应该要还一匹绢!』杨和尚说:『当今天下有很多不学道的出家人,胡作非为,败坏山门门风,你怎么不去找他们却来找我?』蛇王道:『他们不好好学道,胡作非为,我就任凭他们自作自受,我怎可能不去找他们算账?等到他们阳寿将尽的时候我就会不容他,跟他算账,打他入地狱,受罪满足后,罚他出生在阳间作为各种畜生偿还为人之时的种种宿债。假如你肯进入地狱我也不来扯你!』杨和尚又说:『拿一张纸,为什么要还一匹绢?』蛇王说:『我当日在灵山法会,受到佛祖嘱咐,要我管理佛教山门物事。我在当时对佛立下誓言,就算是寸草,各种杂物,凡是我山门的东西我都要掌管守护。十方而来的信徒布施的物品我都有记录,白天三分,晚上七分,一日一夜充当利息。我发誓等到砖瓦都变成灰烬我才不管这事。所以从你取纸算到今天,你应该要还我一匹绢!』姓杨和尚听到蛇王菩萨明白的说明,顿时吓到胆碎心寒,连忙拜倒在地上,恳求蛇王宽容开恩,允许他去俗家办理偿还。蛇王称赞的说:『善哉善哉!快点去处理,办来还我,免得成为负债负恩之人。』和尚回到自己的住所,取出丝银三两,当着填还山门债务,然后拜别珈蓝,作了一偈警戒世人:


日操勤劳夜坐禅 免得伽蓝算饭钱
若不依吾言警诫 堕落地狱万千年

说偈已毕。只见云生足下,腾空而去。


蛇王菩萨复作偈曰:

蛇狱灵王不可欺 威灵显应不思议
昔日灵山会发誓 茎茅寸草尽维持
侵害山门人绝种 偷盗常住祸相随
不信但观杨和尚 拿张纸去还匹绢
若不填还常住物 万劫轮回没了期

武帝又问:『有一种僧道,广聚钱财米粮,虽然没有生起颠倒之心还俗,或是犯邪淫等罪行。可是却吝啬坚贪,不肯布施作福德,日后又会如何?』

志公回答道:『这种僧道和俗家人没有两样。只是替其他人看守财宝,自己也犯了悭贪罪报。有朝一日命终福尽,所以财宝都属于他人,自己没份!僧人有多余的钱财和米粮,不要借给俗家人跟他讨算利息。加入他偿还不了,借钱的僧人也同样会牵缠这因果。但是假如僧人有钱,用来修营功德,做各种善事,就没有罪业反而有福德。

志公又说:『我佛门中的人,切不可以懒惰懈怠,放逸自恣,白天晚上都不要贪图睡眠。假如要入睡也不可以脱掉衣服,必须要防戒起单不便。替佛像添香换水,敲钟,念佛拜忏,这些功课的都不要欠缺。上报四重恩德,下资三途苦难众生,如此行持,渐渐的累积阴功,终会成就道果。假如不信因果,不看经律,自持愚昧的见解,自夸自赞,毁谤三宝,破坏山门常住之物,轻慢师长,不识尊卑,这样的人假如不改过自新,将来毕竟堕入拔舌地狱,受苦无尽。所谓: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毁如来正法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7-2016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8-2016 11:05 PM 编辑

武帝又问:『布施财宝造佛菩萨的形象,功德如何?』


志公回答道:『这是最殊胜无漏的功德!【大藏造像功德经】说:『有人能于我法灭时造佛像者,于弥勒处会之时尽得解脱。当知这是三十二相之因,能令他成佛。又【优填王经』有说:『王问佛说:『造佛的形象,能得到什么福德?』 佛告诉王说:『这人世世生生,不堕入恶道,在天上在人间,受福快乐,身体金色,面貌端正,人人爱敬。假如生到人间,常常生为帝王,或大臣或有钱人,贤善家子,豪尊富贵。假如生为帝王,也是诸王之中最尊贵的。假如生作天主,也是诸天中最殊胜。这样经过无数劫当得成佛。』虽然福德是如是,可是造佛像画佛像,要选择精通铸造的良匠,共同发起恭敬心才可以。『诸经集要』说:『假如造佛像的师傅,造佛像不具好相,那么五百万世就会诸根不具。用心的人,得上妙之果。佛在【金棺敬福经】说,『造佛像和出版经典,应当和匠人共同发心,清净斋戒。饮酒吃肉吃五辛之人,不依从圣教,造佛像刊印经书就算如恒河沙那样多,其福德也很少。劫火烧毁大地时不能进入龙宫,不尊敬佛像则死后堕入地狱。出资的人和工匠都没有受益。假如肯敬心斋戒,福报无量也!』

武帝又问:『僧人道人闭关坐禅,有什么功德?』

志公回答道:『做为僧道人,坚持斋戒,福德之多难以估量,何况能够一心静虑的坐禅。扫除杂念,远离诸妄想,细观万法皆空,心中不生起一个念头,如此守到功成果满,必定能够成佛。但闭关坐禅要有个好人护法,要有久远不退坚定的信念,千万别要好高骛远,而且亦要遵守佛门清规细行。古人云:『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又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不生成正觉,法界人天当供养。』静虑坐禅名为真净福田。对于这样的僧人,永嘉大师曾说:『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消得。』在家施主舍财布施供养于这样的僧人,只要诚心诚意,功德也是非常的多。

武帝又问:『诵经功德,能得到怎样的福田?』

志公回答说:『念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但必须要有庄严请净道场,如法的持诵,福德可以分为三等。』

武帝又问:『老师时常说,佛法平等,没有高下之分。为什么诵经的福德却分为三等?请老师解说。』

志公说:『佛法虽然平等,可是所做的福德却有上,中,下品之分。为什么?假如人们请僧人到俗家诵经,这是下品。假如在人间的荒野之地,建一座小庙宇诵经祈福,这是中品。假如在寺院山门祈福,诵经,则是上品。因为在俗家为污秽之地,在山野间则是净土。举凡是庵堂和寺院乃是珈蓝净地。诸佛和天神常住不离,所以为上品。佛经浩大,不比寻常。诵经要先遵照仪轨然后才开启诵念,龙天善神拥护,邪魔闻到佛经,合掌皈依。所以香灯和供果,时常不缺。假如欠缺就是轻慢圣贤不敬之罪,了不可休。执行仪轨奉事的人,也必须知道因果,行动不可以粗燥,不要动摇到念经者之心。古人云:『一动念头,时隔如千里。』比如行路,失去伴侣,所以获得的罪业不轻。又或者僧道嬉笑,没有诚心,不具威仪,不相信经所说的道理,不理解经文的含义,心猿意马,是他自己有罪,不涉及到其他人。假如诚心斋戒,礼拜和如法的诵经,字句发音清楚,何必一定要诵很多卷经?但诵几卷,功德就很多。假如只是一嬉戏的心态诵经,那么诵念再多卷经也是枉然。

偈日:

念经不恭敬   纵多也枉然
依法无欠缺   方为大福田

武帝又问:『对于不持斋戒的僧道,他们礼佛诵经得到的福德如何?』

志公回答说:『不持斋戒的僧道,诵经礼佛,全然无功德,有什么福田呢?经云:『求福要斋戒,斋戒就是求福。要做佛事,斋戒是根本。假如不斋戒,福德从何而来?』【大乘戒经】云:『口吃五辛酒肉,四十九日,污秽不净,尚且不敢登佛殿宝塔,何况礼佛诵经?』 又有【楞严经】:『吃五辛的人,晚上睡觉之时,有鬼来舔吻嘴唇,受用其污气,让人的福德日渐消减,罪障时时增加。』【戒疏法引】云:『提壶相劝,感五百劫无手足报,何况自饮乎?』所以说僧道假如不相信斋戒,施主所做佛事又有什么福田?浪费资财,徒劳心力。【大藏经】云:『古时候有三个人,想要越过大海到大海的东边去。这三人其中一人有大智慧,造一只船渡海而去。又有一人用一只大牛,把牛脚拉住,也能渡海而去。最后一人不造船只,也不用牛,只是用一只猪,拉住猪尾巴就想要度过海洋。可是猪怎样能过渡大海,结果连人带猪沉到海底,反而惹来众人发笑,羞愧难当。这比喻上,中,下三等,优劣各自不同。所以想要祈求福德就要选择有戒行的僧人。不依照这样做,就好象在梦境里面说梦,只会被迷惑。

武帝又问:『念经的功德有多少,请老师指示?』

答日:『 【金刚经】,【弥陀经】,【观音经】,【地藏经】,【心经】是无价之宝,记载在【大藏经】之中。凡有念经祈福消灾的人,必须志诚恳切,身体力行,举心动念都不要有邪念,心存诚意,礼拜忏悔。斋主家人对佛经没有信心,就不要起这个念头,僧道假如没有斋戒,也不要生起贪心。

偈日:
藏经功德大如山  劝君莫作等闲看
若无信心休贪望  僧道无戒也是闲
三乘妙法古今传  开度人天大因缘
生死海中念佛胜  人天路上作福先
武帝问:『礼拜佛塔,佛像功德如何?』

答日:『礼拜佛塔佛像,功德无量。但是必须预先斋戒,沐浴更衣,礼拜佛一拜,罪灭河沙,何况多次礼拜。经云:『礼佛之人,从自己脚下,一直到金刚际,每一尘埃即为一转轮圣王之果报。而且礼拜佛的功德因缘,当会得到百福相好之身。礼拜时要五体投地,就好象品字模样,合掌在胸前,就好象明亮的圆月,身口意保持诚恳,身体要端正,如同面对真正的佛陀,真正的菩萨,身体不可以左边斜,右边侧,不可以回头转面。谈论的时候不要嬉笑,不要吐痰,污秽佛门净地。香灯和茶果,昼夜的供奉。礼拜佛陀是如是,拜供也是。毗卢塔,华严塔,多宝塔,阿育王塔,佛舍利塔。佛有无量的宝塔,不可具说。八万四千拜为一藏,如同前面所说,拜佛塔拜佛像,要诚恳恭敬。假如用这个方法来礼拜佛陀,将来毕竟成佛。

武帝又问:『念佛有什么功德和福田?』

志公回答:『念佛的功德,广大无比。虚空可以度量,可是念佛福德无穷。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十六观经】说:『志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只要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定见佛往生净土。

武帝又问:『放生功德又如何?』

答日:『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众生因为迷妄因缘,才会沉沦在各境界,在六道轮回,相互成为六亲眷属,改头换面后就不再能相认。假如能发喜舍心,起慈悲心,赎命放生,这样的人在现世能祛病延年,将来能证菩提圣果。

颂日: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戒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疾病  放生嗣胤昌  放生官禄盛
放生免三灾  放生家门庆  杀生与放生  果报如明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21岁人。。。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7-2016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6-5-2018 01:57 PM 编辑

武帝又问:『世人多聚积财宝,很殷勤的守护着,对于所有善事都不肯布施会怎样?』

志公答日:『这人前生,布施结缘做善事种下前因才有今生的福报。如今却昧于因果,听到要布施作福就心生吝啬。【药师经】云:『其心不喜,说不获已,行布施时就好像切割身肉那样的深深痛惜,是人受尽前生的福报,来生必定会受贫苦报。这就好像人下山坡,一步比一步低。也有贫苦的人,减少自己的口粮把剩下的布施给僧人,随喜累积福报,就好像人登山坡,一步高于一步,受尽今生的苦报,来生必地福报。』

偈日:
施舍恰似井中泉  早期打去暮来填
待等三朝不去打  井水何曾满出塍


武帝又问:『这世间的人贫富不平等,差距很大。贫穷的人太贫穷,富有的人太富有,受苦的人太苦,受乐的人太乐,是什么因缘呢?』

志公回答:『我佛观见因果才说此法,教人要修行。今生富贵的人,都是因为他前生累积功德。先世贫苦读人,都是因为前世不肯修善因,所以贫穷苦乐都是由宿世分定,谁人也强求不得。』

罗汉偈日:

富贵贫穷各有由  夙缘分定莫强求
未曾下得春时种  空守荒田望秋收


武帝又问:『富贵的人虽然享福,可是却有短命的人。贫苦的人忧愁苦恼,却有寿高八十岁而长命的人,为什么?』

志公回答:『富贵而短命的人是因为他前生肯修布施。虽修布施却又不肯斋戒,又喜好杀生。富贵而短命的人,被其杀害的生灵在地府举报,所以善恶的业报因缘,罪福都丝毫不差。如是祸福相连,还是由他自己去受。所以今生正好可以享福,可是寿命却短,断掉他一半的福田,去补偿其他生灵。又有孤独贫穷的人,年八十而长命,是他前生不肯布施,虽然无布施,为人却不曾杀害生命。所以在今生寿命虽长却受苦报。

偈曰:

  因果分明定不差  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若无罪福报  圣贤岂肯信服他
又问:『布施饭钟月米,以及打盆头米,福报如何?』

志公回答说:『这样累积善行有大利益。但是要信心久远,布施的欢喜心不退。假如没有欢喜舍施,福田也薄。善男信女施主不情愿发善心,僧道们都要知道惭愧。戒律云“『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不易。我食一粒米,农夫却要满头大汗的耕作,假如消受不了施主的布施,就算彼毛戴角都要归还。』所以僧道们须知,要勤奋的事奉三宝,诵经礼佛,把功德回向给父母,众生,国王,三宝。今生增长福消灾,他日同登佛地。』

偈曰:

  若要开通佛法门  殷勤供佛及斋僧      
  如来启教多方便  人间天上种福田    
  滴水添河积福多  毫厘施舍感恩波
  不信但看梁武帝  曾施一笠管山河

  罗汉偈曰:  

  朝中宰相与王侯  富贵皆由夙世修  昔世为人肯布施  端严相貌佛中求
  不是修来何所得  成道做佛是清修  释迦原是皇宫子  观音也是圣女修
  育王不恋皇宫贵  弃位入山吃苦修  普劝男女众高贤  切莫悭吝退善缘
  莫教一日官事到  说著官司便有钱  唆人结怨罪无边  斗乱两家枉用钱
  劝君息却心头火  何消怒气到官边  世上迷人第一蛮  纵有神仙化也闲
  恶求千贯容易得  善化一文真个难  肯修之人莫道难  喜舍慈悲不等闲
  眼前保得无凶祸  他时免过铁围关  闲饮闲饭养闲身  苦恋奔波不肯休
  山中静坐佛欢喜  闹市场中勿耽留  螺蚌修成珍珠子  鳝鳅诰斗日夜求
  蚯蚓尚能知听法  人不修时空错过  善人端的似青山  惟有青山不改颜
  你问青山何日老  青山问你几时闲

武帝问:『这世间富贵的人,福份好寿命高,相貌圆满,是原因呢?』

志公:『这样的人是他前生在佛门中,持戒清净,做了很多善业。所以在今生投生到富贵人家,或富人家,投生为人类则相貌端正,六根清净,没有病痛,受大福分。在夏天就有凉水亭可以乘凉,冬天有红炉的温暖阁楼取暖,来往出入都自由自在,人人都对他恭敬,个个都对他钦敬崇拜。有好多亲戚,有好多妻子女儿,好的子孙,左右的奴仆都时常拥护他,财宝丰盛,受用不尽,这是他前生行布施,结善缘得来的福气,有谁人能强行把福气分给他?虽然获得如此大大福报却要早日回头修福,颂日:『受福有穷尽的时候,人的寿命有多长?假如不再修福,荣华富贵都会失去,如同梦一场空。』这是诚实之言。

志公长老叹富贵偈曰:

  寒风凛凛雪花飘  多少豪门富贵娇  暖阁红炉炙炭火  金瓶酌酒尝香羔
  身穿绫罗并锦缀  日食馨香满口消  观看如斯受大福  夙生曾种善根苗
  今生富贵受荣华  皆是前生种善芽  莫道人间无活佛  分明报在长者家
  左右梅香围拥护  绣鞋三寸罗裙遮  又向福中重作福  犹如锦上再添花

武帝又问:『又有一种不善的人,不工作经营找生计,不务生理,不做个好人,不做一点善行,成群结队,去做强盗劫匪,这样有什么果报?』

志公答:『这人在过去很多生都不种善根,多造恶业,坚贪和妒忌,毁谤和侮辱良善的人,所以今天注定做个贫穷困苦的人,不耕种田地养活自己,不生起好善的念头反而生起邪恶狠心,成群结队在各地为盗贼,抢劫人家的钱财,只贪图自己的财富,不理人家贫苦,这种人就好像雪上加爽,苦上加苦。生死大限将到来时,或遭到官府刑罚囚禁,被行杖刑或流放,或者分尸,或者被斩,一死就堕入地狱,再也没有出路。阎罗王的大殿上,业镜台前,照出他生前的善恶过失,历历分明,丝毫不爽。这等该杀之辈,连累父母,以及他的眷属,同入地狱。等到受尽苦头满足惩罚,重新为人,贫穷困苦,衣服遮盖不全,食东西不能填饱肚子,时常为其他人所恶贱。无量苦事,不能尽说。

志公禅师叹贫子偈曰:

  手持羹碗叫长街  头无巾帽脚无鞋  夜宿桥亭并冷庙  日携袋棍倚门挨
  寒风凛凛雪花飞  多少贫人尽皱眉  家内无柴并缺米  腹中饿冻受孤悽
  妻儿身上衣褴褛  子女声声叫肚饥  不恨前生无善种  犹怨天地有高低
  贫穷困苦受灾殃  夜卧眠床不安康  破衫烂裙难遮体  无鞋贴地屋无墙
  竹钗插鬓遮头面  手指糙粗似生姜  观见这些贫乏相  皆由前世不烧香
从前幽州有一个人姓毛名侃。他一生为人不善,家里贫穷也不去工作营生,懒惰的过日子而且不相信因果报应。他到各处诈骗出家僧人的钱和米粮,拿回家过日子。他的老婆老是劝他都不听,仍然用心奸恶。这个恶人的阳寿将尽被当地的护法伽蓝扣拘灵魂,用铢录算他的债,一夜之间就把毛侃改变形状为畜生怪物,猪的頭驴子的脚,大象的耳朵,狮子的鼻子,然后押着这頭怪物到山门寺院扫地。佛庵的人见到都很惊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怪异的事情。这个毛侃就开口告诉众人说,『我不是什么怪物,我是毛侃。只因心地不善良,每次欺骗你们山门的钱米拿回家过生活。如今被蛇王(护法神)捉拿,将我改变成这个形象,扣拘入山门打扫佛门清净地。受这样的罪报真的很苦。今后的果报就是堕入地狱。』怪物说完这话后就不能在言语。这个因果故事流传于后世。

偈曰:“

幽州毛侃斯人流  负骗山门债未酬

两片鱼腮并象耳 一双驴脚带猪头

从前造作无边业 佛地从今扫未休

奉劝山门来往者 僧物切莫生贪求。”


皇帝又问:『涉及佛门的因果报应很大,谁还敢跟佛教山门来往?如果下次还得了?】

回答:『佛门的因果报应虽然浩大,只要人人都相信因果,不要向佛门净地闲扰,不要欺骗僧人的财物。我佛门中正是要善人来。不过就算是恶人,只要肯改邪归正,去恶从善,不贪心也不问自取,这样的恶人也是降恶的菩萨。有些人装点善人的样子,却爱贪图僧人的财物,这种人就是善人中的罗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7-2016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6-5-2018 02:38 PM 编辑

又问:“布施僧人袈裟戒衣、钟鼓法器,有什么福报?

答日:『布施袈裟的人,七生七世不脱离人身。布施戒衣的人,生生世世都得到饱暖。出生为人的声音洪亮,得到好名声的果报。布施鞋子袜子,来生不用进入厨房,有人奉事服侍。布施草鞋的人,出门有人扶助且不会遇到危险。

武帝又问:“假如再有僧道来化缘,我将多多布施与他,不允许他到处去化缘好不好?

答曰:“不好!我佛启教平等法门,不应该一个人独自得福报。务必要普化世人,让每个人都各发善心,同修福慧,共同出离轮回之苦。经云:宁愿受千家的供养,莫只受一家的恩惠。这就是我们出家人的愿力,让更多人获得福报。但凡积福不拘多少。衡量自己家里的财力物力,随心的布施积福。虽然布施很少如同微小的水滴,可是渐渐累积起来的份量会多到要用大器具来盛。不累积小善怎样能究竟成为圣人?做小恶就足以毁灭自身。假如只是用财力来衡量布施,那么只有富人才能修福报,贫穷的人永远就不能种善根?没有这个道理。见到其他人做善事,发欢喜心称赞这个人一句,就可以共享他的福报,何况随自己缘分能力布施的人?

古德颂云:“

面上无瞋真供养  口里无瞋出妙香

心上无瞋无价宝 无挂无碍是真常

三宝门中福好修 一文喜舍万文酬

与君寄在坚牢库 世世生生福不休”

志公长老说:“世上好善的人想要累积福德,要把心量和爱心扩充,亦当善待妻子。遇到不贤惠的妻子,恐怕会打击丈夫的道心,能令丈夫得不到种善根福报的因缘。古代有个长者,家里非常富有,与佛有缘。感动到天上的神仙下凡要来度化他。神仙化作老人卖草鞋,一直到长者面前叫卖。长者见到草鞋品质很好,心中想买就问老人要价多少钱?老人说,『长者想要买,可以给我黄金三两』。长者答应后就回家取黄金,却被他老婆骂了一顿,『你是痴呆了吗?一双草鞋要价黄金三两?』长者听到老婆的话之后就出门跟老人说,『我不跟你买草鞋,你出价太高了。』

神仙闻说后,乃作一偈而去:“

三两黄金价不高  草鞋做得甚坚牢

长者莫听婆婆说 也得仙家走一遭”

长者听完诵偈,回头就不见老人,方才知道是神仙来考究他。当时捶胸痛哭,大懊大悔。遗憾福缘浅薄,太无造化。世间多有妇人不贤慧,打退丈夫的好事,让她丈夫不得善缘。

偈曰:“

昔世已曾植福田  今生自有大因缘

悭贪不舍神仙去 大悔捶胸也枉然”

又问:“有些僧人道人,掌管佛寺山门却不努力修行以求解脱生死大事,却贪图丰盈的财宝,对众人刻薄却养肥自己。自己不持戒却反过来毁谤他人,以大欺小,不按公正处事,打骂徒众,时常行使歪心,这样的人有什么后果?


志公答曰:“掌管佛寺山门的人,扶持佛法常住梵行,为人师表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人师者自己却颠倒行为,自己又没有正法可以教导人,不识得佛门清规,又想要争得高位,想要人家对他恭敬,傲慢贡高,做事邪端险恶,不知道廉耻,破戒喝酒吃肉,和闲人聚会一块吃喝喧闹,言谈都是在家人无意义的杂事。好比盲人引导一群盲人,大家手牵手坠入火抗。遇到时衰运气退的时候,灾祸临身,假如损害到佛寺山门,罪业就不轻。当生就会受尽苦报,死后马上堕入阿鼻地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16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8-2018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7-8-2018 07:01 PM 编辑

梁武帝叹息道: 『住在佛门清净地却不相信因果报应。吃施主供养的食物却没想过要回报恩惠,我不知道这是为何?这事情就暂且搁置。
再问一事:『朕现今朝廷殿下的文武百官,吃朕的俸禄,可是却有些官持着势力大,不公平正直的审理案件和治理事务,使用酷刑法杖,欺骗平民财产,这些人往后会有什么果报?

志工禅师答道:『这些官员享受完前生的福报,直等到他阳寿一尽,坠落到阴间地府阎罗王之处被业镜照出他生前所造恶业,丝毫不昧。阎罗王根据这人所造的恶业判断刑罚。罪轻的人,罚出生在阳间为水牛或为其他大力的畜生,为人们耕田偿还宿债。或有罪恶深重的人,罚生为蛟龙,被扣拘着向四天下行云布雨,灌溉大地山川,滋养万物,以此来偿还宿债。这蛟龙时常被风伯雨师用铁棒锤打,遍身的鳞甲生满着毒虫,时常流出鲜血,日夜受尽苦头,没有休息的时间。

武帝又问:『或有为官清廉,公平正直,不骗人不害人的好官,业报如何?

志工答说:『为官清廉正直,没有遍私的人,命终之后可以当上城隍,或成为名山洞府的神明。受到上天的敕命,也得到百姓的供养享祀作为回报。其中有人有阴德相助,可以当上阴府的主宰做阎罗王。』

武帝又问:『天下衙门之中全部办事当官差的人,不依据公道处理事情,倚着为官的势力恐吓欺骗良民以及乡里的尊长老人,地方绅士等。他们的心不公平,不根据道理办事,欺骗陷害百姓,夺取民间的钱财,这些人有什么报应?

志工回答说:『在衙门办事当差的人,仗着自己是官欺骗和陷害百姓钱财,死后会被罚在山中做野兽,见到人受到惊吓就马上就跑,这就是惊吓百姓的报应。又有一些地保,乡土绅士等人,心不公正,徇私骗人,这些人死后罚作牛马猪羊等六畜还宿债,直到还清才投胎为人。可是却贫穷下贱,为人们所贱恶,不能自在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18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帝叹息道:『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祸福无门,都是随人自己招感。想起我的郗氏皇后生前造了何等的罪业,死后堕入蟒蛇身的恶报。祈求我师再说此因缘。』


宝志工回答:『我主的郗氏皇后,生在皇宫中却暗中造了轮回恶业。我主不知道她的内心的种种不善,扯破【妙法莲华经】,妒忌我主穴佛修行。妒忌憎恨其他六宫婢女后妃。欺压良善的人,毁谤佛法僧三宝。假意的供养斋食给僧人,却将五种污秽的羯膻之肉参杂在斋食里面供佛斋僧,故意的破坏僧众多清净戒行,破坏佛门清规。幸好我们山僧,各个都明心见性,不中她的恶毒之计。所以各人都吩咐自己的徒弟们煮香斋,把斋食藏在身中。将从皇后娘娘那里得到的污秽斋食隐藏在袖子里面,只食用自己带来的斋食。皇后看到僧人食用斋食以为为僧人中计,在供养斋食的事还未完结就掩口离开,大笑的回到皇宫。她心里很是得意快乐,却惹恼了护法神明。山僧回到庵里,随即把污秽的斋食丢进园子里,生出葱,蒜,薤,韭,胡葱等几种污秽菜。所以吃了五辛的人礼佛诵经皆有罪。所以说祸福由自己心所作,苦乐都是由自己来承担。是以郗氏娘娘被三界里面的善神恶神计算她的恶业,丝毫不差。死后在阎罗王的殿上照也镜,恶业照得清楚明白。善业没有一根羽毛的重量,恶业却是重千斤。所以才会贬落为蟒蛇之形。如果不是我主为娘娘修善业,娘娘是永不超生。古人说:『善恶若没有罪报,那么必然有其他私自因缘。』

佛法从来不妄言  只因毁谤自招愆
世间国母何尊贵 堕在蟒蛇虫类边”

武帝又问:『假如有人在以前不知道因缘果报,故意或不经意造业,造了五逆十恶之罪,毁谤三宝,不尊重经典。自己不能布施和持戒,反而毁谤他人做善事。后来心生惭愧,回心向善。这样的人因果如何?

志工答:『苦海茫茫,回头是岸。又知道罪恶而忏悔,知道过失能改正,知道福报而肯去做,知道心性而肯修行,要作佛也不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20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6-1-2020 09:36 PM 编辑

梁武帝欢喜含笑而说:『朕现在于百尺楼,梵烧鼎香问我国师(宝志公禅师)关于前生今世和后来生的因果善恶报应,弟子已经一一知道,心里明白和意解,欢喜称赞不尽也。如经中所说,如果我有没发问的问题,希望国师能重头宣说大意,能令大众闻知这些事情,上报佛陀的恩惠,下济度各根器的众生,唯愿老师为大家转大法轮。

志公禅师叹息道:『我王所问的事情也许一些人会推却而不信,何况更高深的大法?很难令人相信。不过既然已经发出如此的心意,我就将忏悔法门,和果报显现的事,宣说出几种,令人更加相信。大众们应当知道,善恶两种轮回果报未曾停止休息过,贫富和贵贱,随着人们的善行和恶行而生,并非没有原因而招致果报,所以经这么说:『

成为豪绅贵族,国王长者,从礼敬事奉三宝而来。成为大富人,从布施而来。
成为长命的人,从持戒而来。
成为端正的人,从忍辱而来。
成为勤奋修行没有懈怠的人,从精进修行而来。
成为精明有知识的人,从智慧而来。
声音清澈,从歌咏三宝而来,
洁净没有疾病,从修习慈悲心而来,
长得身材高大长相庄严殊胜,恭敬人的缘故,
为人矮小,轻慢人的缘故,
为人丑陋,喜欢生气的缘故,
知识浅薄,不好学的缘故,
为人愚笨,不肯教人的缘故,
成为哑巴,毁谤人的缘故,
被人当下人使唤,负债不还的缘故。
相貌又丑又黑,遮挡佛光明的缘故。
生在裸体的国度,因为穿少布料衣服冒犯到其他人的缘故,
生在脚长马蹄的国度,因为穿木屐在佛像前随便行走的缘故,
生在穿胸的国度,是因为作福不是后心生后悔吝惜财物的缘故,
生为獐鹿,因为惊怖他人的缘故,
生为龙身,喜欢调戏他人的缘故。
身体长恶疮,喜欢鞭打众生的缘故。
见人就心生欢喜,多结善缘的缘故。
生时遭遇官非,用笼子囚禁他人的缘故。
听到佛法时却生起两舌,搞乱他人听受佛法,后世堕落在长耳狗中。
听到佛法却不愿采纳受教,后世堕落在长耳驴之中。
吝啬独食不分享的人,后世堕落在饿鬼中。
出生为人却因为贫穷饥饿,食用动物粮食的人,后世堕落到猫,猪,蟑螂之中。
夺权他人物品的人,后世堕落在羊身里面,人剥开它的皮吃它的肉。
喜欢偷盗的人,后世生在牛马之中,被人使唤。
喜欢说谎,又喜欢传播他人的坏话,死后堕入地狱,被烧热的铜汁灌口,拔出舌头给牛耕犁。受罪完毕后生在鸲鹆身中,人们听到它的声音没有被惊恐害怕的,都说它是妖怪,诅咒它死亡。


喜欢喝酒醉的人,死后堕在沸腾的屎尿地狱之中,受罪后出生在猩猩之中。受猩猩身罪完毕后,出生为人,顽固也没有知识,人们都不想提及他。
贪图人力干活,死后生为大象。假如这个人富贵,以上等人的身份鞭打奴役仆人,仆人被欺负却无可控诉,死后就会堕入地狱千万年受尽各种苦报。从地狱出来,出生为水牛,被人用铁环贯穿鼻子和口用来拖船牵扯,被人用大木仗打,偿还过去生的债。
为人不爱干净,是从猪转生而来。
为人吝啬不施舍,从狗转生而来。
为人狠心暴戾,刚愎自用,从羊转生而来。
为人轻躁浮动,不能忍受各种事情,从猕猴转生而来。
身体腥臭,从鱼鳖转生而来。
为人心毒,毒心不熄灭,从蛇转生而来。
为人没有慈悲心,从虎狼中转生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20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经所说那样,因果报应非常恐怖令人畏惧。一切大众,应当信受佛陀的语言,改过以往的习气,修习未来善业,不要生起毁谤。经说,不信因果之罪,在诸罪中之上。古人说,假如不想招来无间罪业,却莫毁谤如来的正法轮。』

梁武帝赞扬道:『好啊,好啊!我今天听闻老师的说教,好比太阳在空中照亮大地,又好比明月的轮廓映在湖潭中,清澈分明,心中再没有疑惑。我的老师说法如同流水那样,弟子听闻如同沐浴在甘露之中。朕今日就把这篇因果文记录下来,寄付给我的臣子们,令他们广在天下流布,让大家都知道。普愿一切众生,人天大众都信仰,共同进入佛法大海之中信受奉行。说完作礼而退。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20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7-1-2020 12:16 AM 编辑

阿弥陀佛。劣者从2016年7月29日开始发心翻译这篇【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直到今天2020年1月16日才翻译完毕。这之中隔了多少退转和懈怠?无论如何任务终于完成。阿弥陀佛。

现在简述【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的一些精髓,回答众人各种疑惑。

1. 为什么梁武帝一心向佛,造寺供僧,却落得家破国亡,活活饿死的果报呢?
    如同本文所说,他奴役人们替他造佛寺却又不出粮钱给人,他的太子的恶报经已显现,志工禅师也提醒他要快点出粮钱。梁武帝事后到底有没有拖欠人民的粮钱就不知道。不过他的所作所为却导致天怒人怨,连士兵都不喜欢他。梁武帝导致亡国和恶死都是有迹可寻。

2. 宝志公禅师疑似观世音菩萨化身。他说,【金刚经】,【弥陀经】,【观音经】,【地藏经】,【心经】是无价之宝。我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020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善哉
好好修行
世间无常
老实念佛
发愿往生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1-2024 10:23 AM , Processed in 0.11269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