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lpsfeel

佛教徒莫自己坑掉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7-2016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ong91 发表于 26-7-2016 09:57 PM
我认识一位上座部的学者,他说少林寺的行住坐卧的禅修行法是对的,和上座部经典相应。

要看是哪个地区、时期、分部,
私立、公立、官方的少林寺啦~

其实一般只要寺里能发展到,
有正式的:小学、禅修院开始滴...

即使是少林武术,
基本它套路的『心法』,
其实都和上座部经典相应滴~

关键不在南北的少林寺啦...
看看泰国早年流行的骗钱和尚,
缅甸现在一些流行isis的和尚...

『心内求法』
『自觉、自修、平等心』...

~愿平安与你同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7-2016 09: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26-7-2016 03:40 PM
要看是哪个地区、时期、分部,
私立、公立、官方的少林寺啦~

其实一般只要寺里能发展到,
有正式的:小学、禅修院开始滴...

即使是少林武术,
基本它套路的『心法』,
其实都和上座部经典相应滴~: ...

可以用一般人的说话方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10:4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6-7-2016 09:41 PM
如果有很强烈的愿想要往生到极乐净土,对于世间恩爱情义都可以舍弃。

"如果有很强烈的愿想要往生到极乐净土",对我来说这已经转化为我执。反尔会有反效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alpsfeel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weetin 发表于 27-7-2016 10:49 AM
"如果有很强烈的愿想要往生到极乐净土",对我来说这已经转化为我执。反尔会有反效果。      。

凡人谁不执着?谁没有我执? 生到净土后就不会再对往生执着,因为已经到了那里。
按照你的逻辑,一个人有很强烈的出家之心,也是我执?会有反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11:3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7-7-2016 11:25 AM
凡人谁不执着?谁没有我执? 生到净土后就不会再对往生执着,因为已经到了那里。
按照你的逻辑,一个人有很强烈的出家之心,也是我执?会有反效果?

那好你认为佛陀传教的目的是甚麽?出家主要目的是甚麽?你又为何要出家?为了能往生所为的净土而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7-7-2016 11:57 AM 编辑
sweetin 发表于 27-7-2016 11:37 AM
那好你认为佛陀传教的目的是甚麽?出家主要目的是甚麽?你又为何要出家?为了能往生所为的净土而出家?

这个问题我都开了一个楼说了,没有必要重复。
至于一心念佛的法门,如果你认为不对就随便你了。要知道阿姜曼尊者也教过山地人念佛,虽然没有阿弥陀三个字,仅仅是佛这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7-2016 12:5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weetin 发表于 27-7-2016 11:37 AM
那好你认为佛陀传教的目的是甚麽?出家主要目的是甚麽?你又为何要出家?为了能往生所为的净土而出家?

他这家伙一直在妄想净土的好,三界的祸患,一直在妄想没有好好把握现在,活在当下做好眼前的事吧,一切自然成就,只要所做服合八正道一定有后福,我看一个人做务农的出文冬姜的,常带人参观他的农场,promote love natural, 看什么听什么都定定去听去看,结婚了,又有学佛,我看他做的有服合八正道的一半。少妄想吧,多修定做善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1:0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7-7-2016 11:52 AM
这个问题我都开了一个楼说了,没有必要重复。
至于一心念佛的法门,如果你认为不对就随便你了。要知道阿姜曼尊者也教过山地人念佛,虽然没有阿弥陀三个字,仅仅是佛这个字。

噢。。请原谅我的随性,我认为没必要看。修法千百门,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轮不到我说,我也无权。啊难陀教山地人的,其事迹也有待考查。但其意算是好的。

对于你问的谁无我执,我只能那么答你。当我写这讯息时这一刻只有我识没有我执。而当这讯息成功post上网但你或他人看到时,这一瞬间已成过去。而过去已成永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7-2016 01: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weetin 发表于 27-7-2016 10:49 AM
"如果有很强烈的愿想要往生到极乐净土",对我来说这已经转化为我执。反尔会有反效果。      。

他一直在执着他妄想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1:1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weetin 发表于 27-7-2016 01:05 PM
噢。。请原谅我的随性,我认为没必要看。修法千百门,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轮不到我说,我也无权。啊难陀教山地人的,其事迹也有待考查。但其意算是好的。

对于你问的谁无我执,我只能那么答你。当我写这讯息时 ...

我执不是你想象那样。如果你认为是就随便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1: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ong91 发表于 27-7-2016 01:06 PM
他一直在执着他妄想的东西

小朋友,你需要的时间。如果你认为你对随便你。妄想不妄想你怎知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1: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ong91 发表于 27-7-2016 12:56 PM
他这家伙一直在妄想净土的好,三界的祸患,一直在妄想没有好好把握现在,活在当下做好眼前的事吧,一切自然成就,只要所做服合八正道一定有后福,我看一个人做务农的出文冬姜的,常带人参观他的农场,promote love ...

甚麽净土也好,大小乘佛教也罢。对我来说都是过眼云烟。过去有多少宗门而现在剩下的还有多少?佛堂从一开始是为了放便众生,沦落到今天比谁家的佛堂够堂皇够大,谁家的佛像够庄严。所谓的仪式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教徒礼的是"佛"还是尊偶像也浑然不知。虽然我是通过净土宗归依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wklam73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1: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7-7-2016 01:11 PM
我执不是你想象那样。如果你认为是就随便你。

"如果有很强烈的愿想"<=我只针对当时的文字,而这已成过去了,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1:5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伪佛教徒才会坑掉佛教。何谓伪佛教徒?就是不依止佛陀的教诲,不持好戒律,不走在8正道上的出家或在家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7-2016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psfeel 于 27-7-2016 08:53 AM 编辑

净土宗的 总爱找些南传有“教你 念佛”的列子来 BACKUP立场,
而他们没有知道,那不算是重点,重点是汉传净土宗的发展
过于逾越的形式,以致不能与佛陀原本立场成平行线,
反观,比如藏传的十方净土思想就不会有那么个严重,
同样出于大乘,在它们那里,释迦的地位依然有可观的明确度, 在大乘经论作为标准依据点上保留严谨的态度,十方净土思想亦保持极融合一致性之状况!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wklam73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就像个轮胎,有动自然会平衡

停止了就倒下了


碰到异物就像碰到业障,跑得稳就没事,跑得不好又跌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7-2016 05: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ong91 于 27-7-2016 05:31 PM 编辑

看了这个,你们可分享读后感吗?

《老子》首章既提出“道”与“名”的涵义,但同时又相同于“因明”的法则,能建能破,自说了一个道,自又推翻了道的名相。也如同正反合的“逻辑”辩证,不自立于不变的肯定与否定形态。如珠走盘,无有方所。所谓的“道”,乃“至道”的定名,都是为了表达的方便,姑且名之为“道”而已。“道”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名相只是人为意识的塑造而已。叫它是“道”,已经是头上安头,早已着相了。要想明白这个不可见、不可得的“道”,只有在用上去体会,才能了解有无同出而异名的道妙。因此第二章便推出美与善的道理,加以阐发。

美与善,本来是古今中外人所景仰、崇拜,极力追求的境界。如西洋文化渊源的希腊哲学中,便以真善美为哲学的鹄的。中国的上古文化,也有同样的标榜,尤其对人生哲学的要求,必须达于至善,生活与行为,必须要求到至美的境界。甚至散于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中,也都随处可见,不须—一列举,另加介绍。

现在从后世道家所标榜的修道,与学术思想上的应用两面来讲,也便可以知道它的大要。至于进而多方发明,以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各个触角,那就在神而明之,无往而不自得了。

先从修道方面来讲,无论后世哪一种宗教,或教育哲学,都会树立一个美和善的架构(标的)。殊不知变生于定,二由一起。凡是人为所谓的美与善的道,一落痕迹,早已成为不美不善的先驱了。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道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因此老子便说:“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随老子之后,后来从印度传来的佛家学说,也同样有此理论。例如大乘佛学所谓道体的“真如”,这个名词本身便自说明只是名言的建立,不可认为确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真如”存在。真者如也,如其真也。如果把“真如”确定在美善的范畴,这个真也就不如如自在了。这是许多修道者在思想观念与见解上难以避免的大问题。因此佛学以解脱“见惑”——理解上的困扰;“思惑”——观念上的困扰,为无为法,为见道的重心所在。譬如五种“见惑”中的“见取见”与“禁戒取见”,就都属于思想见解上的迷惑。由此可见佛家学说与老子相提并论,并非偶然。老子是用归纳方法来简单指示,佛家则用演绎方法来精详分析。无怪宋儒中的反对派,就佛老并称,同时排斥了。

善反而不美
大道无名,并非如一般凡夫俗子们所认为的常道。什么是常道呢?便是平常人们为形而上道所建立起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名相境界。这样一来,早已离道更远了。

有个真善美的天堂,便有丑陋、罪恶、虚伪的地狱与它对立。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下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如果从学术思想上的观点来讲,既然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形而下人为的相对假立,根本即无绝对标准。那么,建立一个善的典型,那个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了。建立一个美的标准,那个美便会闹出“东施效颦”的陋习。有两则历史故事,浓缩成四句名言,就可说明:“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道理,那就是“纣为长夜之饮,通国之人皆失日”,“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现在引用它来作为经验哲学的明确写照,说明为人上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可有偏好与偏爱的趋向。即使是偏重于仁义道德、自由民主,也会被人利用而假冒为善,变为造孽作恶的借口了。

同样地,爱美成癖,癖好便是大病。从历史经验的个人故事来说:

元朝末期的一位大名士——大画家倪云林。他非常爱美好洁。他自己使用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每天都要有两位专人来经管,随时负责擦洗干净。庭院前面栽的梧桐树,每天早晚也要派人挑水揩洗干净,因此硬把梧桐树干净死了。有一次,他留一位好朋友在家里住宿,但又怕那个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亲自起来视察三四次。忽然听到朋友在床上咳嗽了一声,于是担心得通宵不能成眠。等到天亮,便叫佣人寻找这位朋友吐的痰在哪里,要清理干净。佣人们找遍了所有地方,也找不出那位先生吐痰的痕迹,又怕他生气骂人,只好找了一片落叶,稍微有点脏的痕迹,拿给他看说找到了。他便立刻闭上眼睛,蒙住鼻子,叫佣人把这片树叶送到三里外去丢掉。

元末起义的张士诚的兄弟张士信,因为仰慕倪云林的画,特地派人送了绢和厚重的金币去,请他画一张画。谁知倪云林大发脾气说:“倪瓒(云林名)不能为王门画师。”当场撕裂了送来的绢。弄得士信大怒,怀恨在心。有一天,张士信和一班文人到太湖上游乐,泛舟中流,另外一只小船上传来一股特别的香味。张士信说:“这只船上,必有高人雅士。”立刻靠拢去看个清楚,不料正是倪云林。张士信一见,便叫从人抓他过来,要拔刀杀了他。经大家恳求请免,才大打一顿鞭子了事。倪云林被打得很痛,但却始终一声不吭。后来有人问他:“打得痛了,也应该叫一声。”倪云林便说:“一出声,便太俗了。”

倪云林因为太爱美好洁了,所以对于女色,平常很少接近。这正如清初名士袁枚所说的:“选诗如选色,总觉动心难。”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金陵的一位姓赵的歌姬,就把她约到别墅来留宿。但是,又怕她不清洁,先叫她好好洗个澡。洗完了,上了床,用手从头摸到脚,一边摸,一边闻,始终认为她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澡,洗好了又摸又闻,还是认为不干净,要再洗。洗来洗去,天也亮了,他也算了。

上面随便举例来说“美之为美,斯恶矣”的故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4 收起 理由
alpsfeel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ong91 发表于 26-7-2016 01:53 PM
他我慢还好,他是很执着

你好,也許你說得對,見取見也是一大問題,一介路人,不認識,不相熟,真不應該插那麼一腳,唐突之至,我也為我自己這麼做感到意外,抱憾,抱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絕對非存 发表于 27-7-2016 07:31 PM
你好,也許你說得對,見取見也是一大問題,一介路人,不認識,不相熟,真不應該插那麼一腳,唐突之至,我也為我自己這麼做感到意外,抱憾,抱憾。

是的,不能说他人错,回教,十字教的修行也是很好的,看过你就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6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ong91 于 27-7-2016 08:01 PM 编辑
素还真 发表于 27-7-2016 11:25 AM
凡人谁不执着?谁没有我执? 生到净土后就不会再对往生执着,因为已经到了那里。
按照你的逻辑,一个人有很强烈的出家之心,也是我执?会有反效果?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copy from 无量寿经 原文

究竟   > > >   菩萨道
什么是究竟? 你有究竟吗?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一切空    无我,   所求的净佛土在哪?   我的看法是 心净 则 处处净,难道要好像以上那个倪云林?

净土我也学过的哦,别叫我小朋友了我年过21了,以上的经文我还记得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wklam73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6:02 PM , Processed in 0.06297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