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2016
看过一出电影吗?黎明、舒淇主演的 《玻璃之城》—— 故事情节源于上一代的一段婚外情,在因缘巧合之下居然也成就了故事主角下一代的爱情故事。电影的情节或许于我已经印象模糊。然而,当年的电影主题曲 《今生不再》,却在那段时间里成了最感动我的一首歌曲。
电影是很悲情的。 穆拉诺却是热情的。
一大清早的威尼斯果然比较幽静。跟我们同在酒店餐厅里吃早餐的,除了一对老夫妻,还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两个稚龄的孩子。我们一边吃着果酱面包,一面往街道上看。商店都还没有开始营业,街道上还有一点积水,看来昨天晚上下了场雨。
“呼,好冷啊。你受得了吗?” 他把手套套在我的手上。“放在口袋里或许就没那么冷了。” 他总是很细心的,甚至连我自己也不曾对自己那么细心过。
从酒店步行到水上巴士站,也不过那一百米的路程,我依然觉得这酒店订的真合适。水上巴士站里站着零零散散的人,大家都把脖子缩在冷衣里,今天就是这么样的大冷天。奇怪,春天不是到了吗?那“春暖花开” 是说笑而已吧?我心里依然嘀咕着一样的疑惑。
当水上巴士带着我们离开威尼斯主岛的时候,天空中依然飘下了那一丝丝的细雨。细雨飘在灰暗的空中,宛如一根根的银针,打入水面上时,甚至有种刺入骨子里的感觉。我们倚在甲板上的护栏边,静静地看着远去的主岛,然后 —— 在看着灰暗的天空转为晴朗 —— 这也来去太快了吧?我们都来不及消化这样的转变了!
我们在抵达穆拉诺的第一站后就下船了,以自己的步伐去走过这玻璃之岛,想必也是体验之一。穆拉诺这座小岛,以精致的玻璃产品而闻名。在各大小巷弄里,都开满了玻璃品店 —— 他们当中有的主张比较小的产品,主要是方便游客买来当纪念品;而有的店则是摆放着价值连城的玻璃杰作,看起来更是比其他的高档次许多。我们对于玻璃品,当然是兴致缺缺,谁又想把这么脆落的玻璃放在行李箱里上山下海呢?我可不想自找麻烦呢!
跟威尼斯主岛相同的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依然是船艇。大小运河是穆拉诺人民的主要 “街道”,运河上还有数之不尽的桥梁。如果要挑差别的话,或许就是穆拉诺的房屋、巷子摆列更整齐有致。
“做么你每间玻璃店都跑进去?” 我皱着眉头,不理解那大同小异的玻璃店到底需要这么深入地挨家挨户去看吗? “我想看玻璃厂耶!你不好奇的吗?这些玻璃艺术品是怎么吹出来的。” 说得也挺有道理。我对于玻璃艺术品制造的认知,就仅仅限于 “吹” 而已。其他的则不得而知了!既然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穆拉诺这座 “城隍庙”, 而不顺便求支好签呢?
无奈,我们走了相当多的路,都找不到一间附设玻璃厂的店。要是上天不要让我们找到,那也自有祂的理由吧?反正我们也快把腿走断了,我们还是放弃吧!没想到,机会总是在绝望之际浮现。我们经过大运河的河堤时,意外看见其中一间店的外头,摆了一张快要发黄的海报,写着:欢迎入内,免费参观玻璃制造厂。(这些都是 Google Translate 告诉我们的)。海报旁站着一个看似经理的男人,正在抽烟。
“Konichiwa,welcome!” 好吧,我认了。在外国人的眼里,我就是日本人好不好。不误。
“经理” 领着我们到店后的厂内。当时正有几位玻璃师傅正在打造一尊玻璃鹦鹉像。刚走进去的时候,就看见门边有张简陋的木桌,上面摆放着一只破旧不堪的瓷碗,里头装着几枚硬币,碗边有块小小的纸皮写着: Grazie。好吧,如果表演精彩,我们也不应该计较那几枚硬币吧!可是我们真的没有几枚硬币可以贡献!我们暗地里在盘算着各自的口袋里有多少硬币,经理却热情地把我们推到 “观众席” 去坐着,然后长篇大论地解释了一番。而我是完全投入在想着:待会要是不够硬币要怎么溜走才不糗!
玻璃师傅们的手工好纯熟,把插上玻璃体的铁棍放入火窑里烧红后,又剪又锤又磨,然后放入一盆冷水中,降温后又重复那程序。我依然没有看明白第一次跟第二次程序有什么不一样。就在这时,厂里也来了另一个小家庭,小朋友在厂里玩闹着,我们也赶快趁乱丢下口袋仅有的硬币,然后开溜了!
虽然这样的结局囧得我自己都难以置信,不过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这才是穆拉诺之行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