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ombenzasatohung

[思维挑战]你怎么说:净空老和尚vs阿姜查尊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3-2016 07: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18-3-2016 10:50 PM
c
方便让我知道南传还有不使用清静道论的体系,我还真的没接触到。
这里面的理论也是丛十二因缘来的,那就是执取。念头就是因执取而生的,没有念头的扭曲,事物就回到它本来的样子,身是身,心是心,所以才叫如实知见。因为行者就感觉名色分开了,所以也叫名色分别智,但后来有人认为说心和身分开会混淆人,所以改叫名色辨别智。

我認識到在華語系裏注重阿含與四部都是出自寶島台灣。
比如我接觸過的中道僧團以隨佛法師為首還有上面谷成引用的一篇文章的作者慈蓮詩大願法師
兩者是依經典為主的,恐怕是堅持依經不依論的,以依經証經的方式在加上與四念處為修行要領 ,
以經法與自己在四念處禪法上的體驗對佛法作解讀。
這兩者都是以四聖諦與十二因緣為佛法核心,以四念處為入手處,並卻認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是錯誤的四念處修法。
兩者在四念處修法上還是有差別的,據我的觀察,在觀心念處上有所不同。
大願法師認為心是心念,心念處就是觀'想'(想蘊的想),而中道僧團心念處的心指的是識,以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滅與識相同。
我個人認同後者,但是還是會參考大願法師的四念處修法,因為他在四念處的修法上經驗非常豐富,而中道僧團很少對四念處有什麼篇幅的開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3-2016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mbenzasatohung 于 20-3-2016 08:27 PM 编辑
第二 发表于 19-3-2016 07:14 PM
我認識到在華語系裏注重阿含與四部都是出自寶島台灣。
比如我接觸過的中道僧團以隨佛法師為首還有上面谷成引用的一篇文章的作者慈蓮詩大願法師
兩者是依經典為主的,恐怕是堅持依經不依論的,以依經証經的方式在加上與四念處為修行要領 ,
以經法與自己在四念處禪法上的體驗對佛法作解讀。
這兩者都是以四聖諦與十二因緣為佛法核心,以四念處為入手處,並卻認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是錯誤的四念處修法。
兩者在四念處修法上還是有差別的,據我的觀察,在觀心念處上有所不同。
大願法師認為心是心念,心念處就是觀'想'(想蘊的想),而中道僧團心念處的心指的是識,以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滅與識相同。
我個人認同後者,但是還是會參考大願法師的四念處修法,因為他在四念處的修法上經驗非常豐富,而中道僧團很少對四念處有什麼篇幅的開示。

隋佛法师我也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过,他的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说,主张应先如大乘的开悟开始而得明,之后才修七觉支,能把三十七道品统一起来,让人容易明白。我之前也想能统一阿含经里的理论那多好,但最近我开始了解阿含经为什么是东一对,西一堆的,而不是有系统的理论。我想也许它本来就不应该被系统化,因为阿含里都是随机说法的,针对的就是不同根性之人,有人可能学了四神足就证道了,有人可能直接从八正道切入,有人从七觉支就解脱。我们很喜欢统一性的理论,因为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系统就是那样的,但几千年来的教育系统却不是。不论你看四书五经,其实都不是像我们现在的理论方式,而是偏像经论类的。我现在很同意阿姜查说的,解脱道可以很多,法门可以有分歧,但是究竟法确是不二的。我想这就是阿含经不够统一和不够详细的原因,如果说生灭,心所很重要,阿含里一定重覆很多,但完全没有。原因就是,那不一定是需要的,但佛陀却很常说,色是常的吗?受是常的吗?。。。。。等等就是八正道。佛陀最快证阿罗汉的弟子,佛陀只教过他四句揭而已,其他什么都不用讲。所以我们能够讲他是依靠什么解脱道的吗,他那种法门如果跟这里人讲,不被人说成邪魔才怪。

所以有些观禅不依十六阶智之道,我认为完全是可能的。就好像我的根本业处是默照禅,但有一段长时间我一坐下来,心念就分开了,我一直再问到的心是我,还是念头是我。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大乘里我找不到类似的情形,终于在多年之后,我才在清静道论里看到,一看我就知道就是说它。

大愿法师我就没什么看,慢点找来看,不过我也许你可以看看林崇安的作品,我在他那里面学了很多,他做了很全面的功课,读他的论文会省下很多我们找资料的时间。


愿你生活安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16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20-3-2016 08:01 PM
隋佛法师我也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过,他的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说,主张应先如大乘的开悟开始而得明,之后才修七觉支,能把三十七道品统一起来,让人容易明白。我之前也想能统一阿含经里的理论那多好,但最近我开始了解阿含经为什么是东一对,西一堆的,而不是有系统的理论。我想也许它本来就不应该被系统化,因为阿含里都是随机说法的,针对的就是不同根性之人,有人可能学了四神足就证道了,有人可能直接从八正道切入,有人从七觉支就解脱。我们很喜欢统一性的理论,因为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系统就是那样的,但几千年来的教育系统却不是。不论你看四书五经,其实都不是像我们现在的理论方式,而是偏像经论类的。我现在很同意阿姜查说的,解脱道可以很多,法门可以有分歧,但是究竟法确是不二的。我想这就是阿含经不够统一和不够详细的原因,如果说生灭,心所很重要,阿含里一定重覆很多,但完全没有。原因就是,那不一定是需要的,但佛陀却很常说,色是常的吗?受是常的吗?。。。。。等等就是八正道。佛陀最快证阿罗汉的弟子,佛陀只教过他四句揭而已,其他什么都不用讲。所以我们能够讲他是依靠什么解脱道的吗,他那种法门如果跟这里人讲,不被人说成邪魔才怪。

所以有些观禅不依十六阶智之道,我认为完全是可能的。就好像我的根本业处是默照禅,但有一段长时间我一坐下来,心念就分开了,我一直再问到的心是我,还是念头是我。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大乘里我找不到类似的情形,终于在多年之后,我才在清静道论里看到,一看我就知道就是说它。

大愿法师我就没什么看,慢点找来看,不过我也许你可以看看林崇安的作品,我在他那里面学了很多,他做了很全面的功课,读他的论文会省下很多我们找资料的时间。


愿你生活安乐。

佛法如大海,我只需一瓢。
我个人对统合,分类,开合,理论系统等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就留待给有兴趣的人去做,我只想取佛法的养分能够滋养自己就足已。

多谢你不厌其烦说了那么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ombenzasatohung + 5 Sadhu sadhu!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3-2016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3-2016 07:22 PM 编辑

嗯!想楼主比较偏向南传佛法修学,大乘佛法是讲实相,教理上深度还是有点不同,小学有小学的课程,中学有中学的课程,大学有大学的课程。

譬如這數學老師你現在講歐姆定律,你給初中講,就是代數式子,電壓電阻之比等於電流,代數式子,這是常數。你要到了高深之後實際上就不是這(樣)了,是微分的式子了,微分的電壓除微分的電阻等於電流,都是變化的,瞬間時時在變。但是你把這個要給那個剛開始的學生,沒法兒懂啊,這種矛盾是必然的,這是教師的巧妙。所以你不可以根據我這個初中學的代數式,大學念的你那個不對,你這個跟我不一樣。)(念老大德的话

所以我们的问题是既然大家都是同意在说名色的实相,为什么是一,为什么是分开?

「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用,就是對於一切法都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就叫做「佛法」。所以「佛」這個字是能覺,大智大覺是能覺,「法」是所覺。也就是「智、覺」的對象。雖然講一個能、一個所,但是在佛法裡面,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比較上難懂的地方,不容易體會。如果把能所分開,能則不是所,所則不是能,我們容易懂,但是實在講,佛法確實是說人生宇宙能覺、所覺是一體,絕對不是分開的,這是佛法不同於世間的學術,也是與哲學不相同的根本所在。(上净下空老法师


阿姜甘澎禅师:心和身,本就是分开的,是念头让它们搅在一起。如果不被念头所扰,就会看到心和身本就是分开的。同样,心和念头也是分开的。

当你经验到心和念头是分开的,随念而起的感受、情绪乃至种种境界,都会成为心所觉知的对象。

最后,只剩下能知的心;继而你发现,能知的心也是无法把持的,这个“观者”也是生灭的,不是“我”也不是(属于)“我的”。

所观的对象以及能观的心,里面都没有一个“我”,都只是自然现象。没有“我”,只是现象与过程;对一切均无执着,才有自由与自在。

嗯!末学看到这段的讲解,忽然有所了解南传佛法的禅修,好比阿罗汉证人我空,但法我空还在,是不是如阿姜甘澎禅师所说都只是自然现象(四大地,水,火,风)。

嗯!末学的浅见,如有错请多多包涵!

能观的是“心”,所观的是“身”,对分为二,最后能观所观都是生灭,里头没有一个“我”,都是四大和合而成,不再执着这身是我,能思维想象的心也不是“我”,而得解脱自在。

其实你是在等于说诸法的实相的基础不是从实修里证得的实相,你知道吗?

嗯!楼主误解末学的想法,好比一个人没有去过法国,听人说法国巴黎有埃菲尔铁塔,末学也附和去过的人说法国巴黎有埃菲尔铁塔,这有错mei?!

当然实修里证得的实相,也要有经书来印证,比较稳妥和安全,譬如有人到达法国巴黎后看到是风车而不是埃菲尔铁塔,这就和经书完全不相同了,以为自己来到法国,未证言证,这下真的把我们带去荷兰看风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6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mbenzasatohung 于 23-3-2016 02:51 PM 编辑
念弥陀 发表于 21-3-2016 07:13 PM
嗯!想楼主比较偏向南传佛法修学,大乘佛法是讲实相,教理上深度还是有点不同,小学有小学的课程,中学有中学的课程,大学有大学的课程。

譬如這數學老師你現在講歐姆定律,你給初中講,就是代數式子,電壓電阻之比等於電流,代數式子,這是常數。你要到了高深之後實際上就不是這(樣)了,是微分的式子了,微分的電壓除微分的電阻等於電流,都是變化的,瞬間時時在變。但是你把這個要給那個剛開始的學生,沒法兒懂啊,這種矛盾是必然的,這是教師的巧妙。所以你不可以根據我這個初中學的代數式,大學念的你那個不對,你這個跟我不一樣。)(念老大德的话)


「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用,就是對於一切法都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就叫做「佛法」。所以「佛」這個字是能覺,大智大覺是能覺,「法」是所覺。也就是「智、覺」的對象。雖然講一個能、一個所,但是在佛法裡面,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比較上難懂的地方,不容易體會。如果把能所分開,能則不是所,所則不是能,我們容易懂,但是實在講,佛法確實是說人生宇宙能覺、所覺是一體,絕對不是分開的,這是佛法不同於世間的學術,也是與哲學不相同的根本所在。(上净下空老法师)



嗯!末学看到这段的讲解,忽然有所了解南传佛法的禅修,好比阿罗汉证人我空,但法我空还在,是不是如阿姜甘澎禅师所说都只是自然现象(四大地,水,火,风)。

嗯!末学的浅见,如有错请多多包涵!

能观的是“心”,所观的是“身”,对分为二,最后能观所观都是生灭,里头没有一个“我”,都是四大和合而成,不再执着这身是我,能思维想象的心也不是“我”,而得解脱自在。


嗯!楼主误解末学的想法,好比一个人没有去过法国,听人说法国巴黎有埃菲尔铁塔,末学也附和去过的人说法国巴黎有埃菲尔铁塔,这有错mei?!

当然实修里证得的实相,也要有经书来印证,比较稳妥和安全,譬如有人到达法国巴黎后看到是风车而不是埃菲尔铁塔,这就和经书完全不相同了,以为自己来到法国,未证言证,这下真的把我们带去荷兰看风车了。

问题是我在讲的是黑风洞啊!

阿姜甘澎这里讲的自然现象是缘起。不是法我空人我空啦。

身心也不全是四大和合的。

能觉可以叫心,但所觉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色法,也可以是任何名法,十二处,十八界,一朵花到虚空,到过去未来现在,到内外,到大小,到粗细,到好坏,最后到五蕴,四圣碲,三法印,你知道有多少分别吗?  又復依於七種清淨,漸次修集,為得無造究竟涅槃,應知宣說隨順如是緣性、緣起甚深言 [P86] 教。云何名為七種清淨?一、戒清淨,二、心清淨、三、見清淨,四、度疑清淨,五、道非道智 見清淨,六、行智見清淨,七、行斷智見清淨。云何名為如是清淨漸次修集?謂有苾芻,安住具 足尸羅,守護別解脫律儀,廣說應知如聲聞地[url=](2)[/url]。彼由如是具尸羅故,便能無悔,廣說乃至心得 正定,漸次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靜慮。彼既獲得如是定心,漸次乃至質直調柔,安住不動,於為證 得漏盡智通,心定趣向,於四聖諦證入現觀,斷見所斷一切煩惱,獲得無漏有學正見。得正見故 ,能於一切苦、集、滅、道,及佛、法、僧永斷疑惑,由畢竟斷,超度猶豫,故名度疑。又於正 見前行之道,如實了知是為正道,由此能斷見所斷後修所斷惑;又於邪見前行非道,如實了知是 為邪道。於道、非道得善巧已,遠離非道,遊於正道。又於隨道四種行跡,如實了知。何等為四 ?一、苦遲通,二、苦速通,三、樂遲通,四、樂速通。如是行跡,廣辯應知如聲聞地[url=](3)[/url]。於此 行跡,如實了知最初行跡,一切應斷,超越義故,非由煩惱離繫義故;如實了知第二、第三,苦 速、樂遲二種行跡,一分應斷。如是如實了知初全,及二一分應當斷已,依樂速通,正勤修集。 從此無間,永盡諸漏,於現法中獲得無造究竟涅槃。身壞已後,證無餘依般涅槃界。如是七種清 淨,為依漸次修集,乃至獲得諸漏永盡,無造涅槃。當知此中,由於如是七種清淨,一切具足, 漸次修集,方乃證得無造涅槃,非隨闕一。是故應求如是一切,於世尊所熟修梵行,非求隨一。 又佛世尊由此因緣,亦具施設如是一切,為令證得無造涅槃,非隨捨一。又於此中,依一一說, [P87] 非唯由此,亦非離此,能獲無造究竟涅槃,如是應知此中緣性、緣起甚深。

   註【34-001】『論』義,依『中部』(二四)『傳車經』,『中阿含經』(九)『七車經』,『增壹阿含經』(三九 )『等法品』一0經。
       註【34-002】『瑜伽師地論』卷二二(大正三0‧四0二上──四0三上)。
      註【34-003】『瑜伽師地論』卷二六(大正三0‧四二六下)。


别乱套了,先把基础理论打好吧。 我是看好你的。

你认为三藏里那部经有提到宇宙的?随佛法师就问,你离开过地球到全宇宙过mei?不然你怎么确定宇宙的实相。。。不要又出现什么宇宙大觉者了啦。佛陀有十种名号,其中就叫世间解了。

佛陀在4部nikaya就定义了什么叫世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3-2016 11:1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SHzero 于 24-3-2016 11:20 PM 编辑
konglong 发表于 17-3-2016 08:03 AM
咦?做麼醬多人說淨空法師是邪師呢?


我批评的是净空法师
我从来没有批评过 念佛法门

净空法师所说所为
单凭一本金刚经就可以
断净空法师是邪师

@harke86
助邪为虐 那条因果帐
自己慢慢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3-2016 11:2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zero 发表于 24-3-2016 11:17 PM
我批评的是净空法师
我从来没有批评过 念佛法门

净空法师所说所为
单凭一本金刚经就可以
断净空法师是邪师

@harke86
助邪为虐 那条因果帐
自己慢慢算

難道是他亂解金剛經嗎?
愿聞其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3-2016 11:3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long 发表于 24-3-2016 11:24 PM
難道是他亂解金剛經嗎?
愿聞其詳。

我是说用金剛經的佛法
就可以断他是邪师

从来只有极端走火的才不能被批评
真金红炉火的佛法怕被批评?
所以
比起他们 我还是比较欣赏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3-2016 07:0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zero 发表于 24-3-2016 11:36 PM
我是说用金剛經的佛法
就可以断他是邪师

从来只有极端走火的才不能被批评
真金红炉火的佛法怕被批评?
所以
比起他们 我还是比较欣赏你

哇哇哇…!能承蒙你貓頭鷹老兄的青睞,我恐龍這個邪魔一貫道實在是三世修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3-2016 07:0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過,說來說去,我還是不明白。
什麼叫做"用金剛經的佛法,就可以斷定他是邪師"?
你知道的,我一路以來都是很愚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6 10:3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SHzero 于 26-3-2016 10:38 PM 编辑
konglong 发表于 25-3-2016 07:04 AM
哇哇哇…!能承蒙你貓頭鷹老兄的青睞,我恐龍這個邪魔一貫道實在是三世修來啊!


不管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圣人学习的地方
对圣人而言 世上是没有他
讨厌反感不欣赏的人

有鉴于此 更何况是
我这个天天骂人的非佛教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6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3-2016 01:12 AM 编辑

早说啦!害末学买了飞机票跑去老远法国看风车,现又要中途转机回来!

嗯!复习一下什么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

色蕴是物质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

受蕴,例如,我们现在看见了风扇,看见有一个东西,这个就是色蕴。我们一看,脑子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乐境(舍受)。

想蕴就是种种思想,当内心与外境接触时所引起的思想活动,如了解、联想、综合与分析。而我们这个想是念念不断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蕴

识蕴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例如上述风扇转动发声。人最初只听到声音,随即知道是声音,这是耳识;同时传达到意,能分别了知这是风扇转动所发的声音,这就是意识;意识是了别,这个了别的念头相续不断,似水长流,前浪后浪滚滚不停就叫作行蕴。所以行蕴以迁流为义。

至于受蕴,当听悦耳顺心之声就欢喜,听到刺耳违心的声音则烦恼,所以它以领受为义。

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的,因为心、身两方面,心上的障碍更多。所以五蕴里,四个说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个色蕴是有关物质方面的。
。。。。。。。。。。。。。。。。。。。。。。。。。

十二处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是色蕴,意就是受想行识四蕴,这六样称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眼睛所对的是色,耳所对的是声,鼻所对是香,舌所对是味,身所对是触,风一来,吹到身上很凉快,是一种触觉。

前五个眼耳鼻舌身,这是属于身的,还有属于心的,意是第六个,这六根代表我们身内的。外境就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

‘法’字是一切事物,有形的、无形的、道理、概念、抽象的、具体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称之为法。

在此是指我们不见、不闻、无香、无味、无触时,自己内心所缘的境界。这些境界实际是前五尘留落的影子。

例如去年曾上泰山观日出,此时回忆旧时的景象,心中所念只是旧时泰山日出的影像,这就是法尘。就是我们意的对象,属于外境的是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加六尘,这两个是相对的,互相起一些联系,这十二样东西称为十二入。
。。。。。。。。。。。。。。。。。。。。。。。。。。


十八界是: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眼等六根成六界,色等六尘又成六界,眼识到意识是六识,又成六界,共成十八界。其中能取是六根,所取是六尘,根尘和合发起六识。

例如一个设备,手能触及机体,启动开关,眼能看到屏上的形像色彩,耳能听到语言音乐,意根生意识能起综合作用而认识这是一部彩色电视机。

所以依眼根而能了别色尘的是眼识,依耳根而能了别声尘者是耳识…依身根了别触尘的是身识,依意根而能了别法尘的是意识一般称眼到身是前五识,意识是第六识。

眼看见色,内有镜头,外有要照的对象。人是活物,还有识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照相机,这是眼识。耳朵听见声,耳和声,耳是根,声是尘,能了别的还有一个耳识。所以六根六尘再六个识就称为十八界。
。。。。。。。。。。。。。。。。。。。。。。。。。。。。。。

苦集灭道叫做四谛法。含义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个话又是倒装的。因为有集才有苦,修道才能灭。

人生是苦,真实不虚,就称为苦谛。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种种恶因,例如无明,爱见等烦恼叫做集谛。一切苦恼永远消灭叫灭谛。一切圣道(道即道路与方法)修了能灭除苦恼的叫做道谛。谛是真实不颠倒之义。

八苦交煎,苦恼无边,所以首先是知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苦这么可怕,我们要消掉苦的因,苦的因是烦恼、造业。

由于这些因就要受到苦果;为除苦的因所以要断集。

烦恼、造业种种恶因不出现于我们的心、身、口,希望苦恼永灭,这就是灭谛。

怎样才能灭苦,修习三无漏学,六波罗密,八正道等等圣道,即是道谛。

声闻乘行人,厌苦乃断一切苦因,羡灭尽烦恼之乐而修道,以此为法是即声闻的法执。

心经略说(黄念祖老居士)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
                                                    宇宙观.jpg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诸佛子。此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诸佛子。彼诸世界种。于世界海中。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各各方所。各各趣入。各各庄严。各各分齐。各各行列。各各无差别。各各力加持。诸佛子。此世界种。或有依大莲华海住。或有依无边色。宝华海住。或有依一切真珠藏宝。璎珞海住。或有依香水海住。或有依一切华海住。或有依摩尼宝网海住。或有依漩流光海住。或有依菩萨。宝庄严冠海住。或有依种种众生身海住。或有依一切佛音声。摩尼王海住。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子。彼一切世界种。或有作须弥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回转形。或作漩流形。或作轮辋形。或作坛墠形。或作树林形。或作楼阁形。或作山幢形。或作普方形。或作胎藏形。或作莲华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众生身形。或作云形。或作诸佛相好形。或作圆满光明形。或作种种珠网形。或作一切门闼形。或作诸庄严具形。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华严经》第05品 华藏世界(之1)
http://www.quanxue.cn/ct_fojia/huayan/huayan10.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ombenzasatohung + 5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6 07:4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onglong 于 27-3-2016 07:49 AM 编辑
WASHzero 发表于 26-3-2016 10:34 PM
不管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圣人学习的地方
对圣人而言 世上是没有他
讨厌反感不欣赏的人

有鉴于此 更何况是
我这个天天骂人的非佛教徒


天天罵人,用詞刻薄,大家看到你出現不跑才怪。
更何況,人都是不喜歡被他人批評的。
不過,雖然刻薄,但有些時候說得是沒有錯的,我喜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6 07:5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long 发表于 27-3-2016 07:46 AM
天天罵人,用詞刻薄,大家看到你出現不跑才怪。
更何況,人都是不喜歡被他人批評的。
不過,雖然刻薄,但有些時候說得是沒有錯的,我喜歡。

一堆垃圾在学佛
整天讲梦话讲废话车大炮

迟点我要开净空法师的大贴
用金刚经的经文教导
一样一样断那个老邪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6 08:1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zero 发表于 27-3-2016 07:56 AM
一堆垃圾在学佛
整天讲梦话讲废话车大炮

迟点我要开净空法师的大贴
用金刚经的经文教导
一样一样断那个老邪师


那就事不宜遲,現在就開吧!
不過你考慮清楚先,不要衝動。
搞不好,你變成了謗佛,謗法,謗僧,打落阿鼻地獄,永不超生。
照我看,以他們的立場來說,他們都不睬你,就是不想你越批評越爽,批評到得意忘形,造無量罪業,所以,這是為你著想啊老兄!
所以,要行動之前,請想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6 08:2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long 发表于 27-3-2016 08:11 AM
那就事不宜遲,現在就開吧!
不過你考慮清楚先,不要衝動。
搞不好,你變成了謗佛,謗法,謗僧,打落阿鼻地獄,永不超生。
照我看,以他們的立場來說,他們都不睬你,就是不想你越批評越爽,批評到得意忘形,造無量罪業,所以,這是為你著想啊老兄!
所以,要行動之前,請想好好。

不看佛经的垃圾
连"不睬我" 都没有本事

怕死就不要学佛
缘定一贯教的你
不是没有原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3-2016 08:3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SHzero 发表于 27-3-2016 08:24 AM
不看佛经的垃圾
连"不睬我" 都没有本事

怕死就不要学佛
缘定一贯教的你
不是没有原因的

哈哈哈!你看你,又來了!
不談了,做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17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18-3-2016 06:07 PM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同修说的应该类似止禅吧,一种思绪停顿之后,进而和所观察目标的暂时性的合一。如果是观禅,就会分出觉心和妄心,妄心为所观,觉心为能观,如果观禅的所缘不是妄心(妄想或念头),那么观色身 ...

分享给你最近才看到的很有意思的文章,[一行禪師 - 觀照的奇蹟]。


初學靜坐的人常以為,為了創造能夠進入專注(定)和理解(慧)的狀態(即「真心」),必須壓抑內心所有的念頭和情感(即「妄心」)。他們採用種種方法,如把意念集中在某個對象或數念自己的呼吸,試圖摒除紛擾的思緒和情感。專注於某一對像或數息4都是極佳的方法,但它們不是用來壓制妄念的。
  我們知道,凡有壓制必有反抗——壓制必然伴隨著反抗。真心與妄心實為一體,否定此就是否定彼,壓制此就是壓抑彼。我們的心就是我們自己,我們不能壓抑它,而必須用一種恭敬、溫柔,以及絕對非暴力的態度對待它。
  既然我們連「究竟什麼是我」都不知道,又如何能分辨某一心念是妄是真,是否該壓制及壓制什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覺知之光照亮我們的「自我」,讓「自我」覺悟,這樣我們就能夠直視本心。
  正如花朵和葉子只是植物的一部分,波浪也只是海洋的一部分,我們的知覺、感情和思緒也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綻放的花與綠葉是植物外觀自然的展現,而波浪是海洋呈現的自然現象,企圖壓抑或扼殺它們根本徒勞無益,而且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從旁觀察,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就能找到它們的源頭,而這個源頭正是我們自己。
  陽光即是綠葉,綠葉即是陽光
  覺知的太陽源於自我最重要的部分,能讓自我獲得覺悟。它不僅照亮了所有的思緒和情感,也照亮了自身。
  讓我們回到蘋果汁,靜靜地廠坐著」。念頭之河繼續在流動,而今在覺知的陽光照耀下,平靜地流動著,而我們也祥和平靜。這條念頭之河與覺知太陽之間的關係,跟真正的河流與太陽的關係並不相同。不論夜半或正午,不論濃雲蔽日或金光萬丈,密西西比河的水依然潺潺流動,一切都沒改變:但是,當覺知的太陽照耀在我們的心念之河上,我們的心就會轉化。這兒的心念之流與覺知的太陽本質是相同的。
  讓我們思考一下葉子的顏色與陽光之間的關係,這兩者的本質也別無二致。在午夜時分,星光和月光只能映照出綽綽樹影:一旦陽光乍現,那葉子的綠色就會立刻顯現。四月時,樹葉之所以嫩綠欲滴,是因為陽光照射的緣故。某日,我獨自在林中靜坐,便仿擬《心經》5寫下這首詩:
  陽光即是綠葉
  綠葉即是陽光
  陽光不異綠葉
  綠葉不異陽光
  一切形色亦復如是
  靜坐時出現的雙重自我,哪一個才是真我?

  一旦覺知的太陽開始照耀,當下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靜坐,讓覺知的太陽更容易升起,我們得以看得更加清晰。當我們靜坐時,似乎存在著雙重自我,一個是思緒和情感的流動之河,另一個則是照耀著它們的覺知太陽。
  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我?到底孰真?執假?孰善?孰惡?請平靜下來吧,我的朋友。先放下你那把概念思惟的利劍,別急著將你的「自我」砍為兩半。這兩者都是自我,它們既不真,也不假:它們既真又假。
  我們知道光和顏色是息息相關的,同理,自我的太陽(指覺知)和自我的河流(指思緒和情感)也沒什麼不同。跟我一起坐下來,讓你的臉上展露笑容,讓你心中的陽光閃耀。假如有必要,你可以閉上雙眼,好將自己看得更清楚些。
  你的覺知太陽只是自我之流的一部分,不是嗎?它和所有心理現象一樣,依循著同樣的法則:生起,然後又消失無蹤。科學家用顯微鏡檢視某物時,必須讓光線照射在「被觀察的對象」上:要觀察自我也必須這麼做,讓覺知的陽光照耀「自我」。
  快將理性之劍放下,別把自己砍成片段
  我要你快將理性之劍放下,別把自己砍成片段。事實上,即使你想要這麼做也無能為力。你以為可以將陽光與葉子的綠色分開嗎?你不再能區分進行「觀察」與「被觀察」的自我。當覺知的太陽照耀時,思想與情感的性質就轉化了:它與觀察的心是一體的,但它們就像葉子的綠色與陽光般,依然有所區別。不要由「二元」的概念驟然擺向「一元」觀。
  這個永遠安住當下的覺知太陽同時也是自身的覺照對象。當我們點亮一盞燈時,那盞燈本身也被照亮了。「我知道自己知道。」「我意識到自己在意識。」當你心想:「覺知的太陽已經在我心中熄滅。」就在這瞬間,就會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重新亮起。
  別將你的心淪為戰場
  在覺知之光的照耀下,觀察內心發生的各種變化。
  你會發現,就連呼吸也已經改變,與這個在進行觀察的自我變得「不二」(我不想用「一」這個字)藉由覺知,你的思緒和情感也會在剎那間轉化。當你不再試圖去論斷或壓抑這些念頭,它們就會與觀察的心融合。
  你可能經常覺得煩躁不安,而這份煩躁又不會自動消失。碰到這種情形時,你只要安靜坐著,隨著呼吸的韻律,面帶微笑,並讓你的覺知之光照耀著這份不安。切莫試著摧毀或論斷它,因為這份不安正是你自己。它只是生起,停留一段時間,然後就會自然地消失。
  先別急著找出這種不安的源頭,不要大奮力想讓它消失,只須覺照它即可。你將會看到它一點一滴地開始變化,最後跟你這個觀照者融合成片。只要在覺知的光明中,任何的心理狀態終究會軟化順服,並獲致跟「觀察的心」同樣的狀態。
  禪修,不是要跟內心的問題奮戰
  在整個禪修過程中,要讓覺知的太陽不斷閃耀。就像真正的太陽能照亮每片葉子和草尖,我們內心的覺知之光也照亮每個念頭和覺受,讓我們觀照它們,覺察它們的生起、停駐和消失。在過程中不做任何論斷或評價,保持不迎不拒的態度。
  很重要的是,不要將覺知視為自己的「盟友」,然後號召它來壓制「敵人」——也就是內心難以駕馭的念頭。別將你的心化為戰場,別在那兒發動一場戰爭,因為你所有的感受——歡喜、悲傷、憤怒、憎恨——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覺知猶如一位大哥哥或大姊姊,溫和又專注,在那兒引導和照亮所有的心念。
  覺知是充滿包容力與清明的狀態,是非暴力和無分別的:覺知只是在那兒密切觀察思緒和情感,而不論斷它們的好壞,或將它們畫分為不同陣營,陷入彼此的爭鬥。
  好與壞兩股相對勢力常被喻為光明與黑暗,但我們假如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就會發現,當光明照耀之際,黑暗並未消失。它沒有離開,而是融人光明之中,它本身變成了光明。一行禪師 - 觀照的奇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5-2024 11:13 AM , Processed in 0.06552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