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15|回复: 0
|
大智度论言:净土非三界。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故非无色界。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6-1-2016 12:48 PM 编辑
LZ前介: 大乘佛教教理说,“净土非三界”,那里的众生亦是“非天非人”。这该如何解释呢,以下是末学整理的一些资料,仅供同修参详。合十。
摘自:《释净土群疑论》,唐代千福寺懷感著。又作釋淨土群疑論、群疑論、決疑論。計一一六章。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作者生平:
感法师居长安千福寺。博通经典。不信念佛。问善导和尚曰。念佛之事如何门。答曰。君能专念佛。当自有证。又问。颇见佛否。师曰。佛语何可疑哉。遂三七日入道场未有其应。自恨罪深故绝食毕命。师止而不许。三年专志。遂得见佛金色玉毫。证得三昧。乃自造往生决疑论七卷。临终佛迎。合掌西来或向西卒。————《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唐释)文諗/(唐释)少康撰
廖明活居士于《怀感的净土思想》一书中备注:
1. 怀感居于长安的千福寺。
2. 怀感博通经典,对净土教门所宣扬之念佛法门,抱怀疑态度。
3. 怀感向善导求教念佛之事。善导劝勉他亲自躬行,必如佛经所言,有所证验。
4. 怀感念佛三个七日,仍然未见瑞应,恼恨自己罪障深重,想绝食自尽,为善导制止。
5. 其后三年,坏感专心念佛,终得见阿弥陀佛的金身相和眉间玉毫相,证得念佛三昧。
6. 怀感根据感悟所得,做《往生决疑论》七卷(即《群疑论》)。
7. 怀感临终睹见阿弥陀佛迎接他进入西方极乐世界,面向西方辞世。
问。彼土凡夫是人是天。于义何废。经文但言无三恶趣。何妨得有人天趣耶。而经言非天非人者。此说大菩萨等非天非人。因顺余方故有人天之名。非据凡夫得往生者。凡夫生彼。或是人趣。或是天趣。于理无妨
答。若是凡夫得生净土。是人天趣者。若是人趣。人趣有四。为是南阎浮提人。为是东西二洲及北郁单越人趣耶。若是天趣。为是四天王天乃至色界阿迦尼吒天耶。若是四天下人趣者。彼北郁单越。应是八难之中郁单越难。若是色界等。应是长寿天难。此是难处。云何名净土。劝众生生耶。若言是人趣而不得名四天下人等。亦得名天趣。而非四天王天等。若然者。四天下外。别有人趣耶。四天王天等外。别有天趣等耶。若言有者。何即净土众生是人天。非四天下等人天耶。亦有净土有漏非三界有漏。其义何妨。若言四天下人趣等外。无别人趣。四天王天等外无别天趣。净土凡夫亦得名凡夫。不得名人趣天趣者。何妨净土亦得名有漏。不得名三界也。以彼五趣例此三界。其义显然。不可迷执也。又诸法相中。有宽有狭。只如世间名宽有漏名局。有漏名宽三界名局。三界名宽四生名局。四生名宽五趣名局。何者只如如来所变秽恶国土。虽似三界非如三界。虽是无漏而名世间。此则世间名宽有漏名局。有漏名宽三界名局者。即是凡夫等有漏识心所现净土。亦得名有漏。不得名三界。
故大智度论言。净土非三界。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故非无色界。此论义意。非是净土无漏识心所现净土名出三界。但有漏识心所变净土器世间相、布置法用、安立有情、利乐等事。不同于此三界等相。名非三界也。
白话备注:说极乐世界非三界所摄,不是因为它是无漏识心所变现的净土;而是因为它虽然为众生的有漏识心所变起,却无论在环境、结构、作用等各方面,跟三界截然不同。
三界名宽四生名局者。四生唯取异熟五蕴有情世间。三界通三性及器世间。故三界名宽。四生名局也。四生名宽五趣名局者。中有是化生而非是五趣。及净土众生等是化生非趣。如是等名字宽狭。体性差别。此经论等有此不同。岂得有漏识心所变净土之言则令是三界摄也。又如第八识有三名。一名阿赖耶。二名阿陀那。三名异熟。若得阿罗汉辟支佛果。及入八地诸菩萨等所有第八识。但名阿陀那。及名异熟。不得名阿赖耶。岂依无阿赖耶名。即遣阿罗汉无第八识。执持诸法种子耶。岂以无三界名。而令凡夫众生生于净土。有漏识心不变化净佛国土。受用种种大乘法乐也。
又托如来无漏净土。虽以有漏心现其净土。而此净土从本性相土。土亦非缘缚相应缚缚。不增烦恼。如有漏心缘灭道谛烦恼不增。犹如观日轮损减眼根也。故非三界。非三界系烦恼增也 。
白话备注: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有漏心所变现,但依阿弥陀佛的本愿,它具足阿弥陀佛自心锁变现的无漏净土的性相,包括无诸烦恼系缚之相。
摘自:净界法师,《往生极乐的条件》
极乐世界的众生,其身心相状如何?以下三段经文,略可说明:
《大经》「依正涅槃」之文(大经五二):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无量寿如来会》「无差别相」之文:
极乐国土,所有众生,无差别相;顺余方俗,有人天名。
《大阿弥陀经》「同证涅槃」之文:
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生阿弥陀佛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便自然长大。亦无乳养之者,皆食自然之饮食。
其身体亦非世间人之身体,亦非天上人之身体;皆积众善之德,悉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甚姝好无比。
愿以分享此文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西方净土,回向四众和合,回向正法久住。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