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团大力推广“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运动。当年,校里哪个学生讲方言,会被骂、被打、罚款……听到有人讲方言,学生会大声地说:哦!够力了,你讲方言!
图片来源:topick.hket.com
学校推广讲华语的方式
学校方面,我当年也是“帮凶”之一。我讲,罚1令吉,学生5仙。当然自己得故意讲一次方言,让学生罚老师,当时全班雀跃沸腾,学习热诚也满满。学生高兴地记下老师的名字,财政(学生)收钱,放学了,钱交给老师保管。学期尾,买食物大家吃。个别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讲方言,鞭手心。无论罚款或体罚,都太凶了,家长和学生都不喜欢。
返回家乡执教后,改为“讲方言自己轻打嘴巴”,旨在提醒学生不要讲方言。平时还晓以大义,让学生知道讲华语的好处。语言是一种习惯,讲华语的习惯养成了,自动就不讲方言了。
推广华语后所讲的华语
那时,学生在家讲方言,来校学讲华语。华语讲得不流利,参杂了很多方言词,如:
*我站在你后面这么久了你才fatgok。
我站在你后面这么久了你才(发觉)。
图片来源:tweets.seraph.me
*甲:老师,敏敏把我的书mieklan了。乙:她用手kok我的头先。
甲:老师,他把我的书(撕破)了。乙:他先用手(敲)我的头。“先”也异位了。
*佳杰,你够力了,你au断老师的铅笔。
佳杰,你惨了,你(折)断老师的铅笔。
*屈斌平讲话小小声,同学们都听没有。
屈斌平讲话(太小声),同学们都(听不到)。
*你要玩ma玩,不玩ma suak啰,你babi me。
你要玩(就)玩,不玩(就算了),你(逞什么威风)!
*吃饱饭我们去听演讲,你先去yan位。
吃饱饭我们去听演讲,你先去(霸)个位。
华语普及后
这个讲华语运动,深入各层各面,包括乡团组织和华校,最后整个华社。从今天的成果来看,是很成功的运动。
据我观察,今天多数孩子从小全天候讲华语,华语流利了。大人甚至连老年人也都会讲华语,特别是跟自己的子孙都讲华语,称得上全民都会讲华语了。(不知我看到的和大家的有没有出入。)
这么一来,好多后辈方言不会讲了!方言失传了!原因有:(一)整个华社都习惯用华语交谈,特别是跟陌生人。(二)方言不是高级语言,上不了各类媒体和正式场合,甚至没有文字,只有口语。也就是说方言是低阶级语言,只适合在家里或非正式场合使用;现在连这些地方长辈也不讲方言了,后辈们没机会或没地方学方言了。(三)主权移交后,香港就开始实行“两文三语”政策(Bi-literacy and Tri-lingualism),即中文、英文两种书面语文和粤语、英语、普通话三种口语。马来西亚华人则三文多语triliteracy and Multilingualism):三文即学中文、马来文、英文;口语除了华语、马来语和英语,还要学习多种方言,太累了,为了减负,大家就全力支持讲华语运动了!(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只讲方言的坏处
早期,人口少流动,同籍贯的人聚居在一起。只讲自己籍贯的方言,其他的语言不会讲。记得有一次,我去怡保,连一碗面都买不到来吃,因为老板只会听粤语(广东话),不懂我讲的福州话或华语。还有一次,我去怡保修理汽车,我的华语和家乡话又派不上用场,最后乖乖地讲马来话,大家哈哈笑,还讥笑我华人不讲自己的语言。冤枉啊!我讲了,你听不懂,怪我?!难怪当年的华团领袖要大家多讲华语,少说方言。
共同语言形成的原因和其坏处
城市化后,四方八面讲不通方言或语言的人都聚居在城里,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共同语言,以便交往,华语或普通话,就这样的产生和被推广了。还有,语言是个载体,今资讯发达,可从各媒体得到语言信息。此外,交通发达,促使人们交往频密,也巩固了共同语言。
共同语言的产生,肯定会削弱甚至消灭其他的方言。中国的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土家语、畲族语等都已成了濒危语。我是畲族,据我爷爷说我的太爷就已不大会讲畲族语了。同样的,地球村的出现,我们还得学国际通用语言呢。将来,又不知有多少种语言被淘汰。
如何保住和推广方言?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认为要会讲自己籍贯的方言,规范使用普通话和汉字,学会一种外语。《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也明确了“保护方言”的必要性。
台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本土语言消亡的危机而改变语言政策,把国语(华语)独尊政策改为保护方言政策。还鼓励大家设立电台、电视台,推广方言节目和方言文化,卓有成效。
马来西亚的推动力多来自民间或外界,甚至自生自灭!当年政府的有empat sekawan方言谐剧。今天爱FM电台还保留多种方言新闻。私人界还有方言电台。后来,有香港的粤语(广东话)连续剧,使粤语在马来西亚广为人用。过后,台湾的闽南话(福建话)连续剧,巩固了福建话成为槟城和北马一带主流方言地位,也让我的孩子都会讲些闽南话。
在网站上,有人设立本土词库,收集本土词语;也有人推广规范词语,可喜可贺!可惜这毕竟是民间少数人的力量。
在这华语逐渐兴旺,方言渐渐消亡的当而,为保方言,我们是否可以效仿台湾开通社区交流中心让大家学方言;学校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非强迫式的乡土语言教学班,把各籍贯的学生分类,分别教导正确的方言,并教导各籍贯历史与文化,如客家山歌,闽南歌仔戏精华,粤剧的特征和各籍贯名人历史等等。另一方面,地方电视台、电台也应当适度开放一些方言节目的空间,使人们能经常听到相对标准和自然的方言,传承方言中的有特色的语汇。
总结
各种语言与方言都是国家语言的资源,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博采文化的基础。应当让方言有存活的空间,同时纠正过激做法。各种语言、华语和方言是互补的,应多加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让各语言互相取得养分,各自壮大自己,成为有分量的语言。若某种语言成了我们生存工具或生活上必须的语言,我们就会学得很好,不然难保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