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卖华$发達 于 15-1-2015 12:35 PM 编辑
那几的铁票肯定保不主了。。。 國際原油價格自2014年最高點迄今,已經暴跌了將近60%。油價猛挫已拖累了我國股市和匯市。住在邊城新山的人,或許比國內其他地方人,更能體會到馬幣狂跌後所帶來的影響與壓力。 過去3個月內,馬幣已經下跌了9%,跌幅為新興亞洲貨幣之最。馬幣兌新元,也是一跌不止,按目前市面的兌換率,1新元約可兌換2.66新元,這也是一個歷史新高。 回想上世紀70年代,馬幣幣值尚高於新元,那時我在新加坡工作,每掙1新元血汗錢,換回馬幣,就變成90仙;但到了80年代,馬幣開始走軟,新元節節上昇,當時有人預測,新元或會昇至1新元兌1.5令吉的水平,很多人還嗤之以鼻,認為那是危言聳聽、天方夜譚呢! 然而,事實就是事實,過去30年來,馬幣兌新元一直都處於回彈乏力的弱勢,一跌再跌的結果,今天,1新元竟可以兌換到2.66令吉,遠遠超過了當年被認為“過度悲觀”的預測。 馬幣兌新元疲弱,新山人直接的反應就是,減少去新加坡,因為車子出入境費大幅提高了,新元匯率也提高了,以前駕車由兀蘭入境新加坡,過關費是一次過收1.20新元,現在則是出入境都要收費,合共是6.50新元,按目前的匯率,即等於17.29令吉。所以,除非確實需要,否則,能不去,就不去了。 80年代的時候,新山人還很喜歡去新加坡消費,因為那時新加坡的物價普遍上都比新山便宜。但這樣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現在1千馬幣只能兌回約376新元,新山人到了新加坡,都有“錢不夠用”的感慨和無奈,哪裡還敢去購物。 馬幣兌新元疲弱的“好處”,是讓原本因為兩國政府相繼提高出入境收費而減少來新山的新加坡人,又開始大量回流新山消費了,每逢週末,長堤和第二通道又出現了車水馬龍的盛景,看似面對市場過剩壓力的新山房產業,又重新把目標瞄準獅城客;零售業、餐飲業、旅遊業,也仿佛又迎來了美好的春天。 當然,受惠的還包括那些在新加坡工作的新山人,去彼岸賺新元,回此岸花費,不知羡煞多少還呆在新山胼手胝足的親朋戚友。連帶影響,想去新加坡淘新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但如此下去,新山的廠商會不會又要面對另一輪的員工外流加劇的考驗?新山的物價和屋價,會不會也因此而雙雙應聲報漲? 經濟專家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貨幣走勢,反映兩國的經濟基本面差距擴大。這樣的說法,像我這種不知經濟學為何物的小市民,聽了,也只能似懂非懂。只是,到了新加坡,我們才能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和新元比,我們的錢,真的是很小、很小,小到我們不捨得花,小到我們拿出來,都有點自卑!
點看全文: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5326?tid=36#ixzz3Or8Du9kV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