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71|回复: 0

透过食物来净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2-2014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透过食物来净化(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b0f370102uzr0.html
帕奥禅林某西方比库:有一个常见问题,这时常是一项极具争议性的课题,产生了诸多的愤慨与鄙视。这个课题就是供养比库肉、鱼和鸡肉,以及比库吃肉、鱼和鸡肉。
巴利圣典的一些经文,解释了佛陀对这项课题的看法。佛陀在叙述自己的菩萨行时,曾向舍利弗尊者解释:「舍利弗,有些沙门与婆罗门执持这样的教理和见解:净化,是透过食物来达到。
他们说:「且让我们吃可乐果过活。」他们也就吃可乐果,吃可乐果粉,喝可乐果汁,以及用可乐果,配制许多种食品…
他们说:「且让我们吃豆过活…且让我们吃芝麻过活…且让我们吃米饭过活。」他们也就吃米饭,吃米粉,喝米汤,以及用米,配制许多种食品…
但是,舍利弗,透过这种行为,透过这种修行,透过这种苦行,我没有证悟任何的过人法,没有证悟任何圣者智见的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证悟能灭尽诸苦、带来解脱的圣智。」
《律藏》叙述,有一次,有个强盗给一位阿拉汉比库尼一些生肉……莲华色比库尼,拿了那块肉来到尼院。
过后,莲华色比库尼请人煮好了那块肉,把它包起来绑在上衣,便飞上天空,出现在竹林精舍,当时佛陀住在那里。
那时候,世尊已经进村托钵,刚好轮到优陀夷尊者负责留守寺院。莲华色比库尼便去找优陀夷尊者,见到时,她向优陀夷尊者说:「尊者,世尊在哪里?」
他说:「大姐,世尊已经进村托钵去了。」
她说:「尊者,把这块肉拿给世尊。」
他说:「大姐,你已用这块肉令世尊感到欢喜……」
从这段经文看来,虽然不能够推断出佛陀吃肉,但是肯定能够证明佛陀接受肉。这是因为像莲华色比库尼这样的阿拉汉,不可能供养佛陀不许可的食物。
有一次,提舍沙门,询问迦叶佛(前一次教化时期的佛陀),有关吃荤的事:「吃正当得来的黍米、植物、豆、绿叶、树根、藤果;不会因为贪欲而说谎。」
提舍沙门的意思是,人的行为,可以透过吃素食来净化。提舍沙门说:「迦叶,你吃精心制作的鸟肉米饭,但是你说:荤腥不适用于我。迦叶,我问你:对你来说,什么是荤腥?」
迦叶佛回答:「杀生、危害、杀伤、捆绑、偷盗、说谎、欺骗、虚伪、邪淫,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放纵欲乐、贪食美味、涉及不净、信奉无有、不正确、难教导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粗鲁、残暴、背后伤人、背叛朋友、骄傲自大、吝啬、不施舍任何东西给任何人的人: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嗔恨、骄慢、固执、叛逆、欺诈、嫉妒、自夸、骄傲自大、与恶人交往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道德败坏、拒绝还债、造谣离间、经商作假、自我炫耀、造作恶业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对其他众生不自制、偷窃、心存伤害意、没有道德、残忍、粗野、不敬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贪婪、伤害、宰杀、心时常倾向邪恶者,死后堕入黑暗、堕入地狱:荤腥是这些,而不是吃肉。
不是禁吃肉或鱼,不是裸体,不是剃光头,不是发髻,不是灰尘,不是穿兽皮,不是拜祭火,不是在这世上,为了获得永生而实行的种种苦行,
不是背诵,也不是在指定的时候祭拜,能够净化还未超越疑惑者。阿拉汉防护诸根、战胜了诸根、稳固建立于法中地过活,乐于正直及柔和。
阿拉汉超越了执着,断除了一切忧愁之后,智者不执着于所见所闻。」
佛陀也解释,把无险的视为危险、危险的视为无险的这种邪见的危害。「对无险的视为危险、对危险的视为无险、以及执持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
为了想要成为僧团的领导,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怂恿阿阇世王子杀死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王,再叫他命令手下去刺杀佛陀。
这项计划失败之后,提婆达多便自己去刺杀佛陀,但只令到佛陀受伤。最后,提婆达多决定分裂僧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向佛陀要求,明知佛陀一定会拒绝的五项事情。《律藏》解释,提婆达多如何和合谋同伴计划这件事:
提婆达多对同党们说:「来吧,贤友们,我们去见佛陀,向他要求五事。这样说:尊者,您以种种方式,赞叹少欲、知足、减损恶法、谨慎、广大法、减除五盖、精进。
尊者,这五事在许多方面,都有益于少欲、知足、减损、谨慎、广大法、减除、精进。尊者,希望比库众能够尽其一生,1.作为森林住者,任何人住在村落里便犯了过错…
2.作为托钵者,任何人接受邀请进食便犯了过错…3.作为穿粪扫衣者,任何人接受居士供养的袈裟便犯了过错…4.住在树下,任何人住在屋里、屋顶下便犯了过错…
5.不吃鱼和肉,任何人吃鱼和肉,便犯了过错。乔达摩沙门(佛陀),必定不会批准这五事。那时候,我们便可依这五事,而赢得人心。」
当时,佛陀给与提婆达多的回答是:「够了,提婆达多。1.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作为森林住者;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住在村落里。
2.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作为托钵者;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接受邀请进食。
3.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作为穿粪扫衣者;任何人愿意的话,就让他接受居士供养的袈裟。
4.提婆达多,我允许住在树下八个月。
5.鱼和肉有三项清净的因素:如果没有见到、听到或怀疑。」
当时,因为佛陀没有批准这五事,提婆达多感到欢喜,和他的同党们起身,顶礼世尊后便离开了……。
提婆达多和他的同党们来到王舍城,告诉市民事情发生的经过,然后说:「乔达摩沙门不批准这五事,但我们却实行这五事地过活。」
那些信心薄弱、无信、智能力弱的人,便这么说:「这些释迦子沙门谨慎,是恶法的减损者。但乔达摩沙门则奢侈,追求奢侈。」
佛陀向耆婆王子育解释,决定肉对于比库来说,是不许可的或许可的,有三项因素:
「耆婆,我说在三种情况之下的肉,是不可以吃的:见到、听到,或怀疑它们是因为要供养比库而被杀死的。
我说在这三种情况之下的肉,是可以吃的:没有见到、没有听到,及没有怀疑它们是因为要供养比库而被杀死的。」
接着,佛陀向耆婆解释,比库应该怎样看待他所接受的钵食。「他不会想:如果居士或居士的儿子,供养我精美的食物,那该多好!
在未来,如果居士或居士的儿子只供养我精美的食物,那该多好!他不会这么想。他吃钵食,但不会受到它束缚,不会沉迷它,不会完全依赖它;
他见到它的危险,了知解脱它。耆婆,你认为怎样?…这样的话,该比库不是以无可指责的食物来维生吗?」
这就是说,只要肉在三个方面是许可的,每次吃它时,比库都要依照佛陀所教的方式来思维他所接受的食物。
如理思维之下,比库食用钵食,不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陶醉,不是为了美丽,不是为了优美,而只是为了让此色身,继续存活,去除不适,支助梵行。
比库思维:「如此,我便能去除旧的感受(饥饿),也不让新的感受(吃太多而导致消化不良)生起。我将能够健康、无可指责地存活,舒适地安住。」
在佛陀所制的戒当中,有一条是关于比库接受信徒供养食物的时候,应该保持的心态。刻意地犯这条戒,便是恶作罪,必需向另一位比库忏悔。
「我应该心存感激地接受钵食:这是应当学。」佛陀在《法句经》里解释:「人们依照信心与喜好而行布施。若人对别人供养的饮食心怀不满,其心昼夜皆不得安定。
不应轻视自己所得的…若比库所得虽少,却不轻视自己所得的,若他生活清净且精进不懈,甚至诸天也会称赞他。」
佛陀向舍利弗尊者解释,比库在托钵时应该如何思维,这一共有十八项。「诸比库…应该如此思维:
1.在通往托钵村子的道路上,或在我托钵的地方,或在托钵后返回的道路上,在我心中是否有对眼所识知的色尘,生起任何欲、贪、瞋、痴或反感?
2.…耳所识知的声尘…3.……鼻所识知的香尘…4.……舌所识知的味尘…5.……身所识知的触尘…6.……意所识知的法尘…如果他知道有的话,他应该致力于去除那些邪恶不善法……
但是,如果他知道没有的话,他便可以快乐、愉悦地安住,日夜地修行善法。再者,舍利弗,比库应该如此思维:7.我是否已经去除了五欲?(透过眼、耳、鼻、舌和身所获取的欲乐)…
8.我是否已经去除了五盖?(欲欲、瞋恨、昏沉与睡眠、掉举与追悔、疑)…9.我是否已经彻知五取蕴?(色、受、想、行、识)…
10.我是否已经培育了四念处?(身、受、心、法)…11.我是否已经培育了四正勤?(防止未生的不善法、克服已生的不善法、培育未生的善法、增长已生的善法)
12.我是否已经培育了四种成就的基因?(欲、精进、心、观)…13.我是否已经培育了五根?(信、精进、念、定、慧)…
14.我是否已经培育了五力?(和五根一样,只是现在已经变得不可动摇)…15.我是否已经培育了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
16.我是否已经培育了八圣道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17.我是否已经培育了止观?(止禅和观禅)…
18.我是否已经证悟智见和解脱?(证悟阿拉汉道果,之后便不可能再投生)…如果比库知道,他还没有证悟智见和解脱的话,他应该致力于证悟智见和解脱。
但是,如果他知道已经证悟智见和解脱的话,他便可以快乐、愉悦地安住,日夜地修行善法。舍利弗,在过去,一切沙门和婆罗门,都是重复地这样思维来净化自己的钵食;
在未来,一切沙门和婆罗门,都将会重复地这样思维来净化自己的钵食。现在,一切沙门和婆罗门,也都重复地这样思维来净化自己的钵食。
因此,舍利弗,你应该如此训练:我们将会重复地这样思维,来净化自己的钵食。」世尊如是说,舍利弗尊者对世尊之言感到满意、欢喜。
最后,佛陀说比库应该不显眼地、谨慎地托钵:不伤害任何人,不伤害任何人的信心:就像蜜蜂采花粉,不损伤花朵的颜色及香味,圣者也应该这样地在村子里托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2-2025 04:29 AM , Processed in 0.11756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