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284|回复: 79

大家看看,中国的高铁和日本比,到底安全不安全!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2-2014 05: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明确一下概念。
中国的高速列车分为两种:
200km/h级,称为“动车”,车次编号“D…",票价低。
300km/h级,称为“高铁”,车次编号“G…",票价高。

有车票照片为证:
上海-南京的距离,和马新高铁距离差不多。
顺便给大家参考一下票价,合马币高铁RM73,动车RM46。
台湾使用日本高铁成本高,导致车票价格是这2倍。

1.jpg
2.jpg

日本把200km/h,即称为高铁。
日本地方小,线路短。
国情不同要求不同,称谓的标准不同可以理解。

ps
中国时速600km/h的高铁已经试验,未来目标(图)是连接欧洲、美洲、东南亚……
到欧洲有1万多km,这么长的距离,速度不快不行啊。
据说以后会达到1000km/h~
到时候也许会命名为超级高铁,没必要在低速级别浪费名称。

---------------------------------------------------------------
说重点~

截止目前,日本高铁(wiki-新干线),已通车运营里程约2700km。
以每天运营18小时,每30分钟一班列车计算,日本高铁每年运营2700×18×2×365=35478000km

而根据中国的统计,350km/h的高铁车至今,已累计安全运营4亿km。
这是什么概念呢……4亿÷35478000=11.27~

也就是说,中国高铁开通至今已经相当于日本安全运营11年
大家可以说中国高铁年轻,但年轻人已经走过中年人11年的路。

ps
中国200km/h的车型,不在4亿km的统计中。
如果再以日本早年低速车型计算,再加上日本实际运营300km/h的线路也没几条。
中国高铁运营,实际远远不止日本11年!

本帖最后由 oyak5155 于 2-12-2014 11:42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SurveyPlayer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2-2014 06: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和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06: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真的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07: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日人会说拿经过日月慢慢饱和的木吉他和另一个日夜操练的木吉他会不一样
不过也别忘了超级电脑之父Cray认为的:拿一百只鸡黎田还不如拿一只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便宜还有不会常故障就好了,还有准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08:3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那个中国温州高速铁路事故是属于D车还是G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2-2014 08:5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大马的咧?11号列车用脚自己走。时速5km/hr。很环保。他们有没有先。我们山番国比较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现在高铁的速度是以前动车的速度
后来温州动车出了事故后,动车减速了,从温州到杭州,慢了半个小时下来
然后,我现在坐高铁去杭州的速度等同于温州动车事故前我坐动车的速度
这样是不是代表,以前动车技术没提升至高铁,却走了高铁的速度 本帖最后由 豆豆龙 于 3-12-2014 09:2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2-2014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維基資料,實際運行速度並沒有350km/h。
實際運行的速度大概在300km/h,有些更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 ... F%E9%93%81%E8%B7%AF

個人認為中國高鐵應該沒有什麼大,理由很簡單,因為有中國廣大的人民做過human test。

判斷國際情勢,當然要選中國高鐵,現在誰不想和中國做生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2014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oo95 发表于 3-12-2014 12:37 AM
上次那个中国温州高速铁路事故是属于D车还是G车?

甬温线高速列车事故,原因是D301次追尾D3115次车。
D301车辆型号CRH2E、D3115车辆型号CRH1B,技术分别来源日本、加拿大,运营速度200km/h最高250km/h。

maysoda 发表于 3-12-2014 01:28 AM
按照維基資料,實際運行速度並沒有350km/h。
實際運行的速度大概在300km/h,有些更低。
http://zh.wikipe ...

原来运营速度350km/h,youtube可以找到乘客拍摄的影片.
事故后降低到300km/h,以后还会提速。

豆豆龙 发表于 3-12-2014 01:16 AM
我发现现在高铁的速度是以前动车的速度
后来温州动车出了事故后,动车减速了,从温州到杭州,慢了半个小时 ...

温州/杭州,运行线路是“宁杭甬高铁/甬台温客运专线”,G字车过了宁波才能以300km/h速度运行。
甬台温这一段,现在限制速度最高200km/h。
甬杭段里程149.8,提到300km/h其实也省不了多少时间。
而且,停靠的站点不同,耗费时间也不同。
本帖最后由 oyak5155 于 3-12-2014 02:4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09:5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人會先引你進來 之後才慢慢抽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09:5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豆豆龙 发表于 3-12-2014 09:16 AM
我发现现在高铁的速度是以前动车的速度
后来温州动车出了事故后,动车减速了,从温州到杭州,慢了半个小时 ...

你買兩張票嗎?否則那一般的座位哪裡容得下汝191cm虎背熊腰的體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丸丸勇男 发表于 3-12-2014 09:57 AM
你買兩張票嗎?否則那一般的座位哪裡容得下汝191cm虎背熊腰的體格!

给你们家的狗粮都吃完了吗,又出来叫
不过也对的, 不会叫的狗没粮吃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oyak5155 + 1 太奢侈了,居然给他吃狗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情不同。番薯国的国土面积比日本和中国小很多,如果票价和机票相差无几,就不会吸引多少人去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10:4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算移民,谈论无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10:4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马国人的kg/h 还是很高,建议车上座位要加宽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2-2014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PRM 发表于 3-12-2014 02:41 AM
国情不同。番薯国的国土面积比日本和中国小很多,如果票价和机票相差无几,就不会吸引多少人去使用。

以中国现在的价格计算,马新长度的高铁价格应该在RM80左右。
不过考虑到物价和国家补贴的因素,最终价格说不准。

看了一下机票价格是很低,如果日本高铁成本高,的确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oyak5155 发表于 3-12-2014 09:42 AM
甬温线高速列车事故,原因是D301次追尾D3115次车。
D301车辆型号CRH2E、D3115车辆型号CRH1B,技术分别来 ...

我記得追尾事件應該是signalling的問題,車型是用什麼國家的技術好像不是關鍵。
當然維基上面說的行政疏失,那可能是問題的本質。

中國高鐵的技術應該不用懷疑,我想不需要一直強調中國是最好的。

我多事幫你小結一下:
德國日本技術,好聽一點是說沒有比較好,其實就是比較差,價錢又高。
中國用了短短幾年就超越了,價廉物美,舍我其誰。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oyak5155 + 1 这的确和日本无关……主要是管理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11:5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豆豆龙 发表于 3-12-2014 10:04 AM
给你们家的狗粮都吃完了吗,又出来叫
不过也对的, 不会叫的狗没粮吃


我坐你的大腿好嗎?就省一張票錢!你又可以抱緊呵護我!羨慕多少旁人!

萬一出事了,又有一個人肉護套保護! 本帖最后由 丸丸勇男 于 3-12-2014 11:54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4 03:3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呵呵,假惺惺的民族。華裔與中國人不能一概而論,在紅色文化下的產物。根本沒有靈魂。如果真要相比,華裔只能與百年前的清末民出時代的中國人相比。因為就是那時文化的傳承到全世界的華裔。中國人。呵呵。不提也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6-2024 03:22 PM , Processed in 1.76681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