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165|回复: 136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2014漫画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8-2014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出自《楞严经》第五卷,

由于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提倡,

成为中国净土宗五经一论中的一品经。

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询问诸大菩萨进入禅定、获得开悟的方法,

大势至菩萨说他以念佛方法修学成功,其关键在于“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集中心思,忆佛念佛,维持净念,相续不断。




欢迎分享!



本帖最后由 terrycomic 于 4-8-2014 01:09 PM 编辑

简体版在线阅读.jpg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 +15 收起 理由
yyjia_91 + 5 谢谢分享
genus7 + 5 谢谢分享
estheryu + 5 随喜赞叹!感恩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8-2014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 copy.jpg 1 copy.jpg 2 copy.jpg 3 copy.jpg 4 copy.jpg 5 copy.jpg 6 copy.jpg 7 copy.jpg 8 copy.jpg 9 copy.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4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errycomic 于 4-8-2014 01:4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4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勢至菩薩简介



大勢至,意譯作「得大勢」、「大精進」。
此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塗,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淨土宗供養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代表本體,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代表「行」,大勢至菩薩智慧第一,代表「解」。
依《楞嚴經》所載,大勢至菩薩因地所修的是念佛三昧,「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故今攝此娑婆世界之念佛眾生,歸入淨土。
菩薩在楞嚴會中提出:「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中略)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因此,他開示的法門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成為後世淨宗行者的重要準則。
《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曾記載,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遣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二十五菩薩隨時隨地擁護行者。
關於其形像,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臺,每一寶臺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缽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餘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






印光大师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节录)

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叹弘扬不遗余力,不仅将此章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选定为《净土五经》,而且在对弟子的开示中,随机指示,反复阐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妙法。下面汇集大师文钞的相关开示,分述如下:


一、赞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为念佛最妙开示

   在文钞续编卷下《净土五经重刊序(民国二十二年)》中,大师说:“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在文钞续编卷下《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中,大师也说:“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
    在文钞续编《大势至菩萨偈赞》中,大师赞叹: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二、赞“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最妙方法

在续编卷上《复吴希道居士书》中赞“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在续编卷上《复幻修大师书》中开示:“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三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中,大师说:“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三编卷四答俞大锡居士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
文钞续编卷下净土指要:
“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净土!”
文钞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
   
三、赞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无选择者,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禅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见。况证四果(藏教)及七信(圆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摄六根,入手在听。
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四、将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选入《净土五经》

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岂有文长之畏哉。”
文钞续编卷下《净土五经重刊序》:
“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令诸阅者,知此一法,大畅佛怀,较彼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金陵净土四经板,已经模糊。修净业者,苦无最清爽之读本。
因为铸板,以势至念佛圆通章,附于三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若论法门缘起,宜以无量寿经为首。今为便于读诵,故以阿弥陀经为首。阅者谅之。”

五、大势至念佛圆通决疑惑

1、决关于大势至念佛圆通“念性原生灭,如何得圆通”的疑问

大师在增广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中开示:“实际理地,方无生灭。佛事门中,何一非生灭法乎?等觉菩萨,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四十一分秘藏,亦不出于生灭之外。是生灭乃生死之根,亦菩提之本,视其人之所用何如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

2、决大势至念佛圆通不如观音耳根圆通之疑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此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为对阿难多闻,及娑婆闻性最利之机,故文殊选择,唯取观音。而净土念佛法门,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故列于弥勒之后,观音之前,以密示其普逗群机之意。
否则当列于虚空藏之后,弥勒之前矣。刻论普通法门,必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唯上上最利根人,可于现生即了生死。若非此等根性,则或二三四五生,或二三四五劫,或至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多多矣!以仗自己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恼惑业,故难。
况时丁末法,人根陋劣,寿命短促,知识稀少,魔外纵横,正见稍亏,即堕魔羂乎!唯净土特别法门,仗弥陀慈悲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于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净土。俾使上上根人,速证无生,即下下根人,亦预圣流。其为利益,何可名言!此义乃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切不可以光之人微,而谓为谬妄也!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佛,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
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此法门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由此可知,大势至念佛圆通在判教上,属于净土特别法门,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不可以以通途教理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14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14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

末学也来分享~
这是末学的必修功课经典之一,由于不长,末学已经背熟了:

分享末学的绘画:
10371756_664921316914857_3923232988394791783_n.jpg

感恩,
阿弥陀佛~
末学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8-2014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片版權由生命電視與『ALCOO數碼娛樂』( ALCOO.com )及相關權利人所有,無償提供給大眾觀看,歡迎免費傳播流通。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再比喻說,十方諸佛,悲愍憐惜眾生,像慈母想念兒女,「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為人兒女者,棄父母不顧,浪遊他方,慈母雖日思夜念, 又有什麼作用呢?「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倘若兒女思念母親,也像慈母憶念子女一樣,舐犢情深,別說今生,縱使經歷多劫,也不會失散分離。以慈母喻佛,子女喻眾生,佛是眾生大慈悲父,超過世間父母千萬億倍,常憐念眾生,眾生常不領情,不肯念佛,故不相見。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假若眾生心,能真切的憶佛、念佛,或現前今生,或臨終,或將來必定可以見佛,親近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離佛不遠,就靠憶佛念佛,不必借用他法,自然破迷啟悟,心開見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又比喻說,好像香店作香賣香的地方,進入其間,久受熏習,自然身有香氣,常憶佛念佛,以佛之法身香、智慧香莊嚴我們身心,便可轉凡成聖,這就叫作「香光莊嚴」。香光莊嚴就是念佛法門的名稱。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8-2014 01:04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4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8-2014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随喜赞叹,愿一切众生 发菩提心 真信切愿 一心念佛 求生净土 圆成佛道!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8-2014 01:0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4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rrycomic 发表于 15-8-2014 01:08 PM
实体书今天印刷好了!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783418651679868.107374 ...

这么多,你想如何派发???

需要帮忙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4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至菩萨.jpg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录自慈光半月刊)

岁己酉,台湾光复节日,师应台中莲社青莲谦益两念佛班之启请,为讲楞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曰:学佛须知行解,由解而行,方能入道,解而不行,是为说食数宝。

楞严佛问修行之法,二十五大士相继应对,势至为其中之一。此等大士,皆是证果位者。证果位即为圆通。汝等不知如何念佛,实由不圆通故也。圆者无偏,通者无碍也。例如无念而念一语,凡夫无能解之者,盖‘无念’一词易解,‘而念’一词亦易解,合之则难矣。然若圆其理,自无矛盾之感。证圆通之法,就根尘识修之皆可,大势至菩萨以念佛而得圆通,所念何佛,不敢断定,而念佛之法,可以相通。

汝等皆修弥陀净土,学此章后,自知如何念佛,否则纵然念之,实为唱佛耳。此章详述,需时甚久,今限于五小时,仅发其要义而已。

【经文:‘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佛为法王,继佛弘化者为法王子,等觉以上菩萨,皆当此称。同伦,指大势至菩萨之法侣。五十二者,表位也。自十信至十地,为五十位,加等觉妙觉,则为五十二位。十地最后一地,为法云地,尘沙惑尽。等觉断根本无明。至妙觉位,谓彻证妙明觉心,即已成佛矣。大势至菩萨,堪领妙觉,其地位之高,不言可喻。

【经文:‘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恒河沙表数字之位,非不可数也,惟凡夫智力所不及耳。

佛为度众生,常住世间,此云出世,乃方便语。

阿弥陀佛,有十二光,又名十二光如来。故此处之十二如来,有解为一尊佛者,即阿弥陀佛也。然下文既曰相继一劫,可见为十二尊佛。惟佛佛道同,谓为弥陀,亦无碍也。

相继一劫,为一大劫,其中有十二尊佛出世。古注列有十二尊如来名,兹略之。

经云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是佛接引众生之方便语,实需无数之阿僧祇劫。

大势至菩萨,经恒河沙劫之修行,又经一大劫,亲近十二如来,犹未成佛,至最后之超日月光佛,始学念佛三昧。

今人学佛三五年,何足道哉。汝等今尚为门内外道,成佛不知何劫,能无惧乎?余学佛,先唯识,次禅密,自视皆不成,遂学净土。

净宗非谓往生即是成佛,惟出轮回,入不退地耳。而往生之资具,须念佛得一心。此曰念佛三昧,乃大势至所得之境界,汝等未得一心,何由知夫三昧。

三昧是正定,一念不起之谓也。欲得此定,法门殊多,如三十七道品,极乐莲花放光。念佛不得理一心,往生极乐世界,仍须继续修持,如在七宝池上观青莲,则开眼闭眼皆不见他物,惟见一片青光。观黄赤白光亦然。如是速成其定。此定修于娑婆世界,不知苦修何许劫,始能得之。在极乐世界,随观即成。此定既成,即得三昧。故须念佛求生极乐。

然念佛之法,汝等皆未得,惟可忆佛而已。念之与忆,相距甚达。念者念兹在兹,相续不绝也。忆者忽忘忽忆,不相续也。

忆由第六识,此识攀缘不息,忽缘尘欲,忽缘佛名,故忆不如念之恒也。然汝等果能忆佛,即入佳境。

超日月光佛,教大势至念佛三昧,重在念之一字,以三昧是果,念佛是因也。因行圆满,果自得之。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015.htm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14 12:5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14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此为取譬。专忆,属第六识。第六识生灭无常,故须专也。专忘之意亦然。

若逢不逢有二解,一为虽逢犹如不逢,如某甲为专忆者,必有寻求之行为,而某乙为专忘者,无寻求之行为。二人若逢于途,甲识而呼之,乙则障而不知。

二为如是二人不得相逢。或见非见句法,同上解,然见与逢,义有深浅之别。

佛问以何得证圆通,势至对以念佛。此段喻以念是一人,佛是一人。一人专忆者,喻佛专忆众生。因众生是佛之心,为度众生,始得成佛也。一人专忘者,即喻众生也。

无量无边众生皆在佛之心中,佛念念不忘,必欲救出轮回而后已。然众生竟有几人念佛?外道甚至谤佛为魔,佛仍悯之救之。

众生不信佛者,固不忆佛。纵受三皈五戒者,亦不忆佛。故云一专为忆,一人专忘也。若逢不逢,乃喻佛之法身遍一切处,而众生不之见也。是如二镜,一垢一明故也。又如梦,梦境如众生,梦者如佛。梦者之忆梦境,如捕风捉影,不相感应也。

今人念佛,有口无心,何能往生。若舍此而修他法,且察大势至菩萨,未遇超日月光佛教以念佛,其修行已历恒河沙劫,所修法门,不知其数,皆未圆通,于此可省焉。

今当末法,戒禅皆非其时,惟净可以成就。即以参禅而论,必须开悟,始可与言修持,悟而不修,则生死宛然。而欲开悟,必须明师指引,师生二人问对,旁人闻之,如聋如哑。从无当众讲禅者也。

参禅一法,原为观心,末法时期,人多钝根,不能契机。近世曾有倡观心者,虚云老和尚特加诃斥,故今之宗门,已落参话头之方便法矣。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9-2014 01:1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14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此段不曰忆,而曰念,是更进一步矣,即念兹在兹也。且念之深。此深字至为重要,必由乎深,始能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此是就力道而言,念之既深,则生生相感,是谓志同道合。道即心,二心印合,如形影相随。经云佛佛道同,又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即此之谓也。此与前段之不逢不见相对。前段言佛忆众生,而众生不忆佛。

此段言佛与众生互忆。既然互忆,即有感应。且由忆而念,由念而深。佛无时不深念众生,若众生亦深念佛,断无不成之理。

此章并非专言极乐净土,故一切法门,不离此法,而净宗念佛亦不离此法。惟净宗求往极乐修成佛果,他法则在娑婆断惑证真,此其不同之处。

故若就净宗言,一经往生,即了生死,则不谓从生至生矣。然生死有分段与变易之别,往生极乐,未至补处,仍有变易生死,故亦可云从生至生。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015.htm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9-2014 12:4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4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此喻最足感人,母之于子,不择优劣,一旦远离,无不忆念。佛忆众生,亦犹是也。此映前段之一专为忆,一人专忘。

【经文:‘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此段映前二人相忆。

【经文:‘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此段释前比喻。必定见佛,尚未见佛也,此佛约净宗言,即是弥陀,约楞严,即是见心。不假方便者,一切法门无非方便,惟念佛一法,非方便也。忆佛念佛,佛即心,以心印心,方便云乎哉。

香光庄严者,香表清净,光表智慧,念佛之人,其心在佛。在佛身者染佛身,在佛心者染佛心,在佛名者染佛名,一切与佛同气,故得佛之香光庄严。修他法者,如云庭前柏子树,则不如是直截矣。

【经文:‘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此段对问圆通。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入无生法忍,念佛为因,无生法忍为果。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是上求。今于此界摄念佛人,是下化。佛问圆通,大势至菩萨对以不择他法,惟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众生识心有八,六根既摄,六识不行,七识但执八识见分为我,虚无自体,惟余第八识之精明。前六识皆据此一精明体,而起其用,故云元以一精明,分为六和合。

今既摄六根,是证即以此一精明念佛,然如来藏有见、相二分,究以见分念欤?抑以相分念欤?余竟应以见分念。然尚须征于古注。

净念相继,行之最困难,即第八识不起他念,唯有净念,亦即八识所含无始业种,皆不现行,惟知念佛。

古德所云无念而念,应如何解,可于此处会其意。无念者即第八识无他念也。而念者,惟有佛之一念也。此为大势至念佛之境界,汝等尚未入道,但知有第六识,即以第六识念佛,可谓善矣。

六识念佛,即是忆佛,六识虽审而不恒,然可转为妙观察智。六识果能忆佛,即染佛之香光,久之六识不起分别,则第八识动辄佛念,斯得念佛三昧矣。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9-2014 12:52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4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rrycomic 发表于 15-8-2014 01:08 PM
实体书今天印刷好了!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783418651679868.107374 ...

PJ old town 观音亭 有得结缘 这本书。。

如果你 需要的 网友,我可以帮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了凡四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漫画结缘点更新 :

PJ 观音亭,Pandan Indah净宗学会,新加坡limbang shopping centre,blk534 choa chu kang,
SS3 佛光文教/滴水坊素食馆,PJ千百家居士林,SS2朝阳一带素食店,
The Mines 天天放生团/华严净宗学会,天后宫大殿外,Equine park 荷香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0-2014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大勢至菩薩表智慧

下面再介紹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菩薩之大智大勢」,這個勢就是力,大智大力,「 可至一切處」。以他的大智大力,他能到一切處,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他不能到的地方,所以叫大勢至,名號從這裡來的。

「據《楞嚴經》,大士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之脇士」,這個脇士就是協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

《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這一章經專門介紹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的。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他怎麼成佛?念佛成佛,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方法。

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等級、同一個境界。禪宗是用參禪的方法達到的,大勢至菩薩就是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達到的。原理是一個,用念佛的方法先把見思煩惱放下,得事一心不亂,然後再把分別、起心動念放下,得理一心不亂,就成佛了。

  念佛而不能放下見思煩惱,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念佛變成什麼?變成人天福報。確實這個世間大富大貴的人,過去都在佛門修的福報,不是佛門修不到這麼大的福報。

不在佛門,如果要修得像帝王這種福報的話,至少要十世善行;如果在佛門,他一次就可以能做到。

真誠心修善,見思煩惱沒斷。見思煩惱斷了,他所修行變成功德,就不是福德;功德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所感的是人天福報

可是我們想想,哪一個有大福德的人不造業 ?有權有勢,做了帝王,不高興就殺人,別人殺人要犯罪,他殺人不犯罪。殺人是不犯罪,因果還是沒辦法,還是要償命的,還是要受果報的。人殺得太多了要墮地獄,地獄果報受完之後還要償命,這是無法避免的。

人要真正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不敢殺生,連吃肉都不敢, 吃肉都有果報。佛經上又說,古大德常講,吃他半斤,來生要還他八兩,一點便宜都佔不到 ,何必造這個罪,給自己找麻煩。所以因果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念佛方法無比的方便,用念佛心,入無生忍,這是他成道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個方便就是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他都不用,就單單一句佛號念到底,他成就了。所以跟阿彌陀佛緣就深了,阿彌陀佛就用一句佛號。

所以阿彌陀佛這個方法也不是他自己創辦的,古佛就已經有了,在阿彌陀佛之前就有了,就是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定不要改變。功夫念成了,心開意解,大徹大悟。

今在此界,這是娑婆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攝念佛人, 專門攝受念佛的人。歸於淨土,大勢至菩薩接引大眾同歸極樂。

所以,每一個念佛人,真正念佛求生淨土,一定得大勢至的加持,這肯定的,跟他修同一個法門。他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助手,等於說在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助教。

「《觀經》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為大勢至」。這是菩薩化他,菩薩表智慧,觀音菩薩表慈悲,大勢至表智慧。智慧普照一切,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需要智慧。迷破了,六道三途自然就沒有了。


六道三途怎麼來的?見思煩惱,我們套《無量壽經》上的話,阿彌陀佛的話,自然成就。阿彌陀佛是願力,五劫修行功德的自然成就,我們是見思、塵沙、無明煩惱,也是無量劫的修行自然成就,成就什麼? 成就六道輪迴,成就三途苦報,一個道理,真的,不是假的。都在幹,我們錯了方向,他走的是正道,我們走的是邪道。

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是自然成就,佛經上有個 名詞叫「法爾如是」,一切法它自自然然就是這樣的。(P.22~24)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四九集)2011/6/11 檔名:02-039-0449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10-2014 01:0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14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

攝心很難,攝心是真正的功夫。印光大師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用意很深,這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

他教給我們的方法,那就是現代人可行的方法,他出生在這個時代。用他那樣的十念法,念得清楚,念四個字也行、六個字也行。四個字,「阿、彌、陀、佛」,要這樣念。

印光大師念佛很慢,一個字一個字念,念得清楚,字字清楚,聽得清楚。還要什麼?記得清楚,不要用念珠,老法師告訴我們,用念珠分心、分神,心力很難集中。

完全用心記,只記十個數,從第一句到第十句,知道這一句是十句裡頭的第幾句,很清楚;十句念完了,再從 一到十、一到十,就這樣念下去。
容易攝心,也就是雜念不會起來。

因為一起雜念,你就記不清楚了,這個十句就記不清楚了,記不清楚不算,重來。這個方法好,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才算數。

  初學,十句真難,不容易,念到六、七句就亂了。老法師告訴我們,你可以分為兩段,第一 句到第五句。有人問我,我念到第五句了,我再從第一句到第五句行不行?不行。

從第一句 到第五句,第二個五句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要這樣記法。乃至於用三三四都可以,第一句、第二句、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你要這樣記法才行,才能攝心。你要是我三句,一二三,再過再記一二三,這個不行,這個不能攝心。

  胡小林用這個方法,用了四個月他來告訴我,很有受用。以前念佛就是雜念太多,這四個月訓練之後雜念就少了,沒有了,歡喜無量。念幾個小時不知道疲倦,也沒有感覺到好像好長的時間,念三、四個小時就像幾分鐘一樣,就這種感覺。

【文摘恭錄 -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0二集)  2011/5/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02】

  
念佛能消一切罪業,無量劫以來的罪業,只要你真正會念佛,就能消掉。而用印光大師這個 方法是消得最快、最有效果,你自己能感受到。

為什麼?念佛的時候沒有雜念了,這就是消業障。念佛的時候還有雜念起來,這是業障沒消除,讓你警覺到你有業障,所以念得要淨念相繼。

  念第一個是不懷疑,第二個是沒有妄念夾雜在其中。所以他這三個清楚非常重要,我們的佛號念得清楚,念慢一點,不要念快,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

我每一句佛號是十聲裡頭的第幾聲,不要念二十、三十,不要,就是十聲,十聲裡頭這是第幾聲,十聲念完了 又第一聲念起,第一到第十,第一到第十,你就這個念法。不要計數,不要用念珠,要念到一個妄念沒有,心地很清淨,這就念佛真有功夫,這個就是消罪業的相。

  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功夫要時時刻刻提得起,你遇到稱心如意的事情,生歡喜心了,生貪戀心了,那也是煩惱,馬上念佛把它伏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生怨恨、生悶氣的時候,你也就把念佛功夫提起來,氣就消掉,怨恨就化解。

這就是古人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念起不怕,覺,佛號提起來就是覺,佛號忘掉你就迷了,迷了你就隨順煩惱,那你就很苦

覺了不隨順煩惱,煩惱馬上就降伏住,就伏住了,這叫功夫,這叫會念,這叫真念佛。

所以真念佛不在乎一天念多少聲。印祖這個伏煩惱的方法非常有效果!

【文摘恭錄 -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00集)  2011/5/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00】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11-2014 12:4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14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大勢至菩薩名號由來

「《悲華經》曰:由汝願取大千世界故,今字汝大勢至」。這是《悲華經》上有這麼一段經 文,由汝,這個汝就是大勢至菩薩,他願意取大千世界,這個取的意思就是協助、幫助大千 世界裡面一切苦難眾生,所以佛給他起了個法名叫大勢至。

「又《思益經》曰:我投足之處 」,我是大勢至菩薩自稱,「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菩薩投足之處, 這個意思就是說,他所住的地方,教化眾生的道場,教學產生威大的能量,現在人講磁場, 這個磁場能夠震動三千大千世界,能夠震動魔宮殿,所以菩薩名號叫大勢至。

「《觀經》又 云:此菩薩」,就是大勢至菩薩,「行時」,這個行就是行道的時候,行道就是教學。他住 在這個地方,為這個地方眾生講經說法,無論時間長短,行時這兩個字都包括了。短時間, 講一、二天,長時間,那就講很多年,這不定,這都叫行時。行道的時候,行道就是講學、 教學,教化眾生。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五O集)2011/6/12 檔名:02-039-0450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12-2014 12:1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15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1-2015 01:04 AM 编辑

                  

上淨下空老法師慈悲开示:佛號要怎麼念,才能真正收到功效?

現在這個佛號要怎麼念才能夠如法,才能真正收到念佛的功效,這是我們念佛同修每個人都想知道的。

念佛的功用是要把我們的真心念出來。真心是什麼?就是前面所講的菩提心,我們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的心。

覺而不迷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能念到覺而不迷,這個功夫就是淨宗所講的理一心不亂 ,念到清淨平等是事一心不亂,那是決定得生,沒有達到這個功夫,至少我們也要念到功夫成片。

什麼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最低層的功夫,管用,也就是決定得生淨土。 生淨土就親近阿彌陀佛,一生當中決定證得無上菩提,也就是一生肯定成佛,這是念佛目的之所在。

怎樣才能夠念到清淨心現前?一般人念佛確實很著急,因為念佛的時候雜念太多,功夫不得力,妄
想太多,疑慮太多,與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說的念佛的標準有很大的差距。

大勢至菩薩是念佛成佛的,他就是修念佛法門,也就是我們這個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是修這個法門成功的,這八個字成就的。他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念佛最高的指導原則。


都攝六根就是把妄念收回來,念佛的時候決定沒有妄念 ,六根真的收攝住了,淨念相繼,用清淨心念佛,一聲一聲不間斷,這叫真念佛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不容易,於是大勢至菩薩現身說法,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了。 誰呢?很多同學都知道,我們淨宗第十三祖靈巖山印光老法師,大勢至菩薩再來。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距離我們大概六、七十年,不算很遠,他老人家一生念佛。


怎麼個念法?他念佛的方法確實能夠做到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方法很簡單,要有耐心、有恆心去念。

所以這個地方講的,不問閒忙,不拘動靜,行住坐臥 ,皆可修之,什麼時候都能修。睡在床上、躺在床上念佛,行,都可以修,但是睡覺的時候 不要出聲,出聲傷氣,對身體健康有妨礙。

躺在床上念的時候,默念,不出聲音,但是這個方法一定要遵守,那就是佛號從心中生起來,心裡頭真有佛,有阿彌陀佛,從口裡念出來, 念得清清楚楚。所以念佛不要快,慢慢的念,你才能得念佛三昧。念得太快,心浮氣躁,不容易得定,得定才能開智慧,心浮氣躁是不可以的。

印祖念佛一個字一個字的念,我們用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每一個字念得清楚,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自己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聽得清楚,第三個記得清楚,不要用念珠, 用念珠分心,用心記,就是記第一句到第十句,念到第十句再從第一句到第十句,第一句到 第十句,不要二十、三十,不要那樣記法

印祖一生用這個方法,管用,你念佛的時候就不會有夾雜、不會有妄念,你愈念愈歡喜,功夫得力,愈念心愈清淨。大勢至菩薩現身來教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叫一向專念。

最重要的是這個數字,曉得我這一聲佛號是第幾聲,就是十聲裡頭的第幾聲,不斷的這樣重複去念。不要二十、三十、四十,不需要。你愈念愈歡喜,愈念心愈清淨。真的可以養神, 世間人講可以養生,健康長壽,把心裡面的煩惱、雜念全念掉了,與阿彌陀佛聲聲相應。


古德所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在這裡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聽到了,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根性利的,念個三、五天,就像《圓通章》上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有人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有人在定中見到阿彌陀佛。這個見佛,佛給你一個鼓勵,給你一 個信心。


我們決定不求見佛,有心去求不好,有心去求魔得其便,魔會變成假佛來欺騙你,不求,老實念去,自自然然會見到,阿彌陀佛需要鼓勵你的時候,他就現相給你看。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00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2024 02:23 AM , Processed in 0.16658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