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夜夢迴,長期人在海外,看到國外的發展,再回看檳城,我所熱愛的那片土地,實在讓人難過焦慮。
或許很多人不認同,不過人越往外跑,就更能看出家鄉的問題。
其實大家是否想過檳城未來5年至10年內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城市?
空有州政府頭銜卻無任何實權的檳城政府,在沒有中央政府這條大水喉的幫助下,檳城未來發展實在堪憂。
看著國外的發展,以前相距不遠的城市,一個又一個地超越我們。檳城開始變成用小鎮、小地方來形容的二或三線小城。
當然一座城市的內涵及能力是不可用表象的繁華與硬體來界定,可是當我們只剩下最適合退休的地方,人均收入停滯不前(連外州也開始與我們齊步),基設與城市規劃依舊落後且一團糟(不要說什麼基本的棋盤式道路,反正就是發展商說了算);來了一間IKEA就開心得手舞足蹈,說泡麵世界第一就放鞭炮慶祝,叻沙全球第七美食彷如是政治人物的創世政績;BATU KAWAN被形容是北部的「小ISKANDAR」就如已成功了一半。什麼時候開始,檳城竟然只能與柔佛比較?什麼時候開始,檳城就只能與新山搶奪「馬來西亞第二城市」?!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只能不斷沈淫在檳城美好的昔日美夢?
不斷說服自己檳城很好,檳城很厲害,檳城人很有錢,檳城昔日大亨們的傳奇故事,檳城的shopping mall還有公寓蓋得是有多炫目。
我們的發展很慢很慢,用落後來形容檳城或許不太能接受,但我們沒進步卻也是個事實。
我們感謝前朝政府的「發展」,所以讓我們留下了世界遺產;不過世遺外的呢?
在外跑動之後,才會發現檳城真的很可憐,我們被中央忽略,一點一滴地抽乾我們往日累積下來的優勢(有歷史脈絡可循,前任首相的言論更可看出一二)
柔佛在中央百億百億地往ISKANDAR灌,雪蘭薾位於首都核心,中央還是得用力灌溉;反觀檳城這個北部城市似乎完全沒有任何像樣的計劃。
不要跟我說什麼第二大橋,如果你認真把柔佛的ISKANDAR特區計劃看完,你就會知道檳城根本是棄嬰,什麼檳城港口根本沒落了(所謂沒落不代表沒成長,而是與同區域港口做比較的話,我們與沒落毫無差別)。
首相2011年提出一次的「大檳城藍圖」,就無下聞;然後我們的CM就“很生氣”地提出了「檳城典範」。沒錯,認真看完之後,我們會覺得是一個為檳城勾劃出非常理想甚至是近完美的未來之夢。沒錯,就是一個夢,裡頭十之八九,沒有中央的政策與財務配合,一切都是枉然。
我們要發展旅遊業,看到馬六甲每年拿中央的錢,拿到手軟,讓他們有能力這邊蓋那邊蓋(雖然是亂來的,但是他們核心區的基設是美觀且良好的);我們只不過要蓋個世遺廣場,就是沒錢,行人道也是讓人搖頭嘆氣。國際機場的擴建,地板竟然也只能是二手改裝;剛蓋好,就開始說不夠用了;反觀KLIA2、或馬六甲!我們實在像個常年向中央乞討的乞丐。
中央集權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州政府沒錢更是殘酷的事實(我們每年只有4億,沒錯是4億)。
檳城就像是被中央掐着喉嚨,無法發聲,沒有斷氣,但也只能苟命殘喘。
或許苟命殘喘讓人刺耳,但卻也是事實。
會引起許多人不滿的發洩文。。。
PS:我熱愛檳城。
看到國外不停在建設的MRT、LRT、BRT等等等。我們只能貼貼檳城的自慰圖吧。
本帖最后由 baby31 于 3-5-2014 08:34 AM 编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