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enlabs

CAS专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9-2013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欢 发表于 6-9-2013 08:26 PM
wow~金蛋面大哥和小小大哥都已经来这里了

我是来骗分数的,您倒是应该多来串串门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9-2013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天蝎座 发表于 6-9-2013 08:44 PM
我是来骗分数的,您倒是应该多来串串门子。

我是来学东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13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yl888 发表于 6-9-2013 10:34 AM
小弟的setup:一对KRK Rokit8 一个 JBL LSR2310SP,usb audio interface 是用 maudio mtrack

金蛋面大哥,普通听听歌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金旦面 + 5 沒玩玩音樂器材,可惜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13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labs 这边只是开端,不懂你介意我分享其他论坛的讨论?
玩CAS/CAT的应该看看这里: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 ... p=174144#post174144

my-hiend的psycho大大是其中一位专门研究CAT声效的玩家。
如果要深入探讨,那么就要讨论到OS的修改,不只是线材而已。
而且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录音水准影响声音的正确性,享受音乐的连贯性还是注重音质的准确性的分别。
那种录音准确测试甚至将一些hifi的高级器材推下神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13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旦面 发表于 26-9-2013 06:25 AM
@kenlabs 这边只是开端,不懂你介意我分享其他论坛的讨论?
玩CAS/CAT的应该看看这里:
http://www.my-hie ...

应该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13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旦面 发表于 26-9-2013 09:55 AM
@kenlabs 这边只是开端,不懂你介意我分享其他论坛的讨论?
玩CAS/CAT的应该看看这里:
http://www.my-hie ...

哇 ~~ 进去看了。。。越读越

我在想。。。 既然都拿 win os 来改了,怎么没有从 open source 的 linux 下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9-2013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Upgraded 发表于 27-9-2013 10:15 AM
哇 ~~ 进去看了。。。越读越

我在想。。。 既然都拿 win os 来改了,怎么没有从 open source  ...

我可以尝试回答你这个问题。
因为Linux不提供一个非SRC Kernel。
或者这对单纯44.1的用户有好处,因为所有audio最后在linux都整合去44.1(就是CD给力DVD没力)。
以ALSA来说那个支持度很大疑问,JACK也不是一些普通玩家懂的。
当然也有纯输出的Linux,RaspyFi。
但是RaspyFi要配合相应主板,而且那个系统只提供SD Card做载体,那些audio还要依靠network streaming。

那么结论是,非电脑OS编程高手玩不起。
至少windows还有可下载的Audio精简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13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这么说吧,那位psycho玩的是音准,是古典系的高保真。
现在不少入门玩HiFi的都是拿些流行曲来播,那么这些精工编曲多重修饰的合成音乐看起来每个乐器发声就人不像人了。
这种情况好比有人用hotel california大谈音准音场什么的,在播放Peer Gynt Morning Mood所谓的音准音场完全被否定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9-2013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复杂了~看了头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13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旦面 发表于 27-9-2013 11:00 AM
或者这么说吧,那位psycho玩的是音准,是古典系的高保真。
现在不少入门玩HiFi的都是拿些流行曲来播,那么 ...

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啦。。。 要准的话。。 会选择去听现场。。。

我的要求很低一下的。。。。 只要是声音出来 warm warm 地就 Ok 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13 12:3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Upgraded 发表于 27-9-2013 11:35 AM
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啦。。。 要准的话。。 会选择去听现场。。。

我的要求很低一下的。。。。 只要是 ...

不过就录音的好坏cas比较容易分辨,器材也不需要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13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家不嫌棄太麻煩可以參考linux的設定:
http://www.ap-linux.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3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玩aune x5播放器还滿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2013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SD 風潮正在蔓延

DSD Logo.jpg

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簡單來說就是SACD 所採用的格式,SACD 早已為大家所熟知, SACD 的規格為DSD 1Bit/2.8224MHz, 因為取樣頻率(Sampling Rate) 為CD44.1kHz 的64 倍, 又稱為DSD64 , 後來又有更高規格的DSD 1Bit/5.6448MHz 的格式出現, 稱為DSD 128, 是SACD 的兩倍, 可說是現有錄音的最高規格了, 但要注意的是DSD 128 是無法應用在現有的SACD 上, 目前只能透過電腦播放。

從取樣頻率看來, SACD 可說直接完勝CD, 取樣頻率決定了頻寬(約為一半), CD 44.1kHz 的頻寬可達到20kHz, 是理論人耳可聆聽的最高頻率, SACD 取樣頻率是CD 的64倍, 這也是我們聽SACD 唱片時感覺頻寬明顯較大的原因。

不過故事到這還沒完, 不可否認的, 大多數的發燒友都認同SACD 與CD 聽起來兩種聽感不太一樣, 不單就是頻寬上的差異, CD 在某些地方仍然有其無法取代的優點,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另一個數字: 「位元深度 - Bit Depth」!

DSD 提高取樣頻率的代價, 就是將位元深度變到最小的1Bit (CD 是16Bit)。位元深度代表什麼? 位元深度表示每個取樣點可以容納的資料數, 當其數值越高時, 代表著每個取樣點可描繪的範圍就越廣, 反應在聲音上就是訊噪比(S/N) , 基本上來說, 每增加1Bit, S/N 比就增加6dB, 因此CD 的16Bit 最高的訊噪比可達到96dB, 或是可看做是其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 DSD 規格則非直接換算(這也是DSD 無法與PCM 直接比較, 聽感上產生差異的地方), 我們可由DSD 創始元老Andreas Koch 先生所提供的一張頻譜對照表來看。

DSD vs PCM.jpg

由前面這張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PCM 格式的動態範圍在其頻寬內是固定的, 例如正紅色線條的PCM 24Bit/96kHz 在其頻寬48kHz內, 其動態範圍都固定在144dB。藍色的DSD 1Bit/2.8224MHz 就很不一樣了, 可看到其雖然頻寬很寬, 可達到1.4MHz, 但是重點是其動態範圍是不斷變化逐漸下降的, 超過100kHz 已經到一般器材為了避免DSD 在極高頻所產生的噪音, 也都會限制最高頻率在70kHz~90kHz 左右。若大約拿DSD 跟PCM 相比,DSD 1Bit/2.8224MHz 約可對應到120dB 與50kHz 左右的PCM 數值,也就是大約是PCM 20Bit/96kHz,雖然已優於CD(16Bit/44.1kHz) 許多, 但若是以目前錄音業界常見的PCM 24Bit/96kHz 的規格, 已能約略勝出DSD 1Bit/2.8224MHz (SACD) 一些了, 這也是為什麼一般錄音不需要去改換為DSD 格式的原因, 而且相對PCM, DSD 在混音後製的軟硬體實在太少了。

在這樣的分析當中, 主要是要讓大家瞭解DSD 與PCM 其實本來就是兩種規格,SACD 的等級差不多與PCM 24Bit/96kHz 相當,在這等級下, 並沒有誰一定完勝誰的事情, 有的廠商如dCS 就將所有的訊號”升頻” 到DSD 5.6MHz, 另一家廠商CH Precision 就將所有訊號(包括DSD 5.6MHz), 都” 升頻” 為PCM 32Bits/768kHz, 兩者聲音表現截然不同。最後還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我們常看到唱片上標示DSD , 這只是代表其錄音是用DSD , 或是經過DSD 的數位處理, 若這張唱片是一般CD 而不是SACD , 那聽到的一定還是PCM16Bit./44.1kHz 的格式, 不是DSD, 另也有一種情形, 就是將早期類比母帶的錄音用DSD 轉成數位, 以SACD 格式發行, Esoteric所推出的唱片大都是如此。若要享受到真正DSD 的錄音, 一定要從錄音、混音後製到播放都是真正的DSD 處理, 除了採這樣過程的SACD 唱片外, 另外網路上也有一些真正原汁原味的DSD 錄音母帶可以購買下載, 不過數量仍然不多, 若仍沒有唱片公司推出更多的DSD 作品, 這或許將會是HighEnd 音響器材發展DSD 所面臨最大的問題!




原文: MY-HIEND #5
總編輯 Leo Yeh
本帖最后由 kenlabs 于 15-12-2013 10:35 A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Upgraded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13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labs 发表于 15-12-2013 02:01 PM
DSD 風潮正在蔓延

那个1bit和16bit不是很了解,什么咚咚来的?有没有比较容易明白的列子?
做么24bit/96khz 好过 16bit/44.1khz 可是DSD却只用1b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13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5091 发表于 15-12-2013 02:27 PM
那个1bit和16bit不是很了解,什么咚咚来的?有没有比较容易明白的列子?
做么24bit/96khz 好过 ...

因为多所以浓缩 。。。。 (有错小力插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12-2013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5091 发表于 15-12-2013 10:57 AM
那个1bit和16bit不是很了解,什么咚咚来的?有没有比较容易明白的列子?
做么24bit/96khz 好过 ...

1bit是如何干掉24bit:什么是PCM

重点所在——PCM(何为PCM):

从CD的标准中引出了我们此次要说明的重点,采样规格中两项最常用到的规格bit/kHz。这包含两个概念,前者是采样精度,位数越多,可供声音描述的数据量就越丰富;后者则代表采样的频率,频率越高、间隔时间就越短,所获得的声音就越细腻流畅。这两个规范的来自于CD早期定义时所采用的编码方式——PCM方式。



PCM这个字眼相信DIY老鸟们已经听过多次,但是其为何物呢?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码调制录音),所谓PCM录音就是将声音等模拟信号变成符号化的脉冲列,再予以记录。PCM信号是由[1]、[0]等符号构成的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比,它不易受传送系统的杂波及失真的影响。动态范围宽,可得到音质相当好的影响效果。

PCM脉码调制数字音频格式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推出。PCM的音频格式也被DVD-A所采用,它支持立体声和5.1环绕声,1999年由DVD讨论会发布和推出的。

PCM的采样精度从14-bit发展到16-bit、18-bit、20-bit直到24-bit;采样频率从44.1kHz发展到192kHz。到目前为止PCM这种单纯依赖提高采样规格的技术,其可改进的地方已经越来越来小。只是简单的增加PCM比特率和采样率,不能从底层改善它的根本问题。

PCM遇到的问题:


PCM的主要问题在于:
1)任何PCM数字音频系统需要在其输入端设置急剧升降的滤波器,仅让20 Hz - 22.05 kHz的频率通过(高端22.05 kHz是由于CD 44.1 kHz的一半频率而确定),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2)在录音时采用多级或者串联抽选的数字滤波器(减低采样率),在重放时采用多级的内插的数字滤波器(提高采样率),为了控制小信号在编码时的失真,两者又都需要加入重复定量噪声。这样就限制了PCM技术在音频还原时的保真度。




更贴近Hi-Fi的SACD:

SACD全称叫Super Audio CD,即“超级音频光盘系统”,它是由索尼和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的一款具有全面取代CD音源实力的最新格式的数码系统。
SACD采用DSD数字录音技术,它的频率范围和动态范围均优于CD。SACD是一种新型的光盘,它不是CD格式,而类似DVD光盘,播放时需使用SACD专用的播放设备。



SACD光盘结构大致与DVD相似,播放面有单面和双面,信息层有单层和双层。
目前市场上的SACD光盘较多采用单面双层结构,一层是0.6mm基片上储存16bits传统CD格式的信号,可与CD兼容,另一层是0.6mm基片高密度的半透明层,储存SACD格式的信号,再将两片基片像DVD盘片那样粘合而成。
这种光盘可以在普通CD播放机上播放,也可以在SACD播放机上播放,当然,两者的音质是有差别的。

为何1bit能干掉24bit——更有效率的DSD:

DSD技术除了应用在SACD中,也有直接运用于CD中的,不过不同的是应用于CD的DSD应用终结于录音部分,压盘与回放依然采用PCM编码,而SACD的技术指标则远优于CD。SACD的核心技术是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 直接数据流),它与CD、DVD-Audio的多bit录制原理有根本的区别。

DSD的技术要点:



DSD的技术,简单地讲它是将信号以2.8224MHz采样、经多阶Δ-Σ调制,输出1bit信号流。
在整个SACD系统中,都按照1bit的规格进行编码解码,因此相比PCM少了采样精度交替变换带来的音质劣化。

多阶(如:7阶 7th Order)Δ-Σ调制器运用负反馈,将信号与上次采样的波形进行比较(差分运算),“大于”便输出“1”,“小于”便输出“0”。利用求和器将波形在一个采样周期中积累,以形成下次的比较波形。
Δ和Σ则分别是差分和求和的含义。由此可见,1bit信号流是相对值,而传统的PCM记录的量化值是绝对值,1bit的效率被大大强化了!



上图为一个正弦波经多阶Δ-Σ调制后1bit数据流。图中显示,正半周,振幅越大,出现“1”越多;负半周,振幅越大,出现“0”越多。
这个图让我们想起扬声器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形:正半周,纸盆推出,压缩扬声器前方的空气,使空气密度增加,振幅越大密度也越大;负半周,纸盆拉回,使空气密度降低,振幅越大,密度也越低。
由此可见,1bit信号流竟然反映的是原始的模拟信号作用于扬声器后声音在空气中形成的疏密程度!
目前,有的公司已经在研究开发数字功放和数字扬声器,希望将1bit二进制的数据经过数字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直接提供给数字扬声器,数字扬声器既是一个简单的低通滤波器,又是将电能转换为声能的换能器,这样,不但简化了结构,而且提高了重放性能。


DSD编码 VS PCM编码:
与传统的PCM信号比较,1bit信号流调制过程较为简单,而且精度高、成本低,解调过程更是简捷方便。
从理论上讲,重放端仅需要一个RC积分电路就可成功地还原音频模拟信号。
同时,又从根本上剔除了PCM所固有的一些失真,使音频信号得以高度的返真还原。

DSD_DEC.jpg
PCM编解码对比DSD编解码

DSD制式的取样频率为2.8224MHz,较传统CD的取样频率 44.1kHz高出64倍,而总的信息容量为传统CD的4倍。
理论上可以把频响范围扩展至0Hz-400kHz,这就大大超越传统CD的20kHz的极限。
而64倍于CD的超取样频率,又可使听域范围的量化噪声完全被分配到人耳的听域之外(也就是说PCM中的低能量信号,为确保精度而加入的重复定量噪声,可以将其分配到20kHz甚至更高的频率外)。
更因为DSD技术中又开发了所谓的"噪声整形电路"可进一步把可闻频带(0 ~ 20kHz)内的噪声进一步转移到20kHz以上的超音频范围中去,从而令SACD的信噪比提升至120dB以上,这就是DSD编码的另一个优势。

DSD Graph.jpg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采样率对其构成的影响,假设输入的声音是一个动态很大的高频信号,如果采样率不能达到一定要求,还原出来的曲线误差也会变大(采样的两个点内的音量变化足够大的话,1bit的标量精度劣势将会显现)。


从bit应用映射音频产业:
SACD与DVD-Audio比较,两者原理虽然不同、实现方式也各有差异,但都比传统CD的音质改善甚多。进一步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SACD在向下兼容性以及编解码方面更有优势;DVD-Audio则在容量上(包括多声道拓展性等)以及与多媒体联动上更胜一筹,两者之争目前仍未结束。

01.jpg

SACD的应用面相对较窄,常见于Hi-Fi类台式CD,虽然CD机亦可播放,但是音质表现却大打折扣。
在硬件供应方面,SACD已先一步走到DVD-Audio之前,SONY公司在SACD推出之初,就有一款轰动业界的SCD-1旗舰问世,之后接踵而来的SCD-777SE、SCD-555、SCD-XB940,甚至影音兼容的DVP-S9000ES、Manantz公司的SA-1、SHARP公司的DX-SX1、先锋公司的DXAX100;飞利浦公司的SACD1000,还有日本著名的Hi-Fi精品金嗓子DP-100/DC-101分体机,其它如日本安桥、爱华、第一音响等等,不胜枚举。



DVD-Audio方面,由于依然采用PCM方式,因此应用面较广,不少DVD机已经内置支持DVD -Audio的解码功能。多媒体方面,普通的DVD-ROM都能提供DVD-Audio的读取功能,创新更是不遗余力的推广DVD -Audio,随声卡附送了演示光盘。实际上只要DSP以及DAC在规格上能够支持更高的采样规格,要支持DVD-Audio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软件供应方面则是SACD一面倒的状况,至今已有超过300款SACD唱片面世,国内看得到的也有近百种,其中SONY和Philips一方面凭借自己旗下的唱片公司源源不断地出版SACD碟以示支持。另一方面更说服Telarc、DMP、拿索丝、DIGITAL等发烧唱片公司加盟SACD陈营,不断推出SACD软件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先入为主"的极深印象;而DVD-Audio却时乖命蹇,还在摇篮中就被计算机黑客破解了防盗版密码,从而大大推迟了DVD-Audio唱片推出的时间表,这也是许多饱受盗版之苦的唱片公司暂不考虑对DVD-Audio阵营支持的主要原因。

音质方面:由于SACD自身的定位以及1bit量化DSD直接数据流在技术方面的简洁和优势,大多数资深的音响发烧友经过亲耳聆听后,主观感觉都认为SACD在音质上略胜一筹。因而音响界许多朋友都认为,若组建家庭影院兼容Hi-Fi,DVD-Audio应该是首选。但若以玩高保真音乐为主,特别是以追求音质音色的至真至纯为目的的朋友而言,SACD是您理想的选择。


bit对产业的影响:

02.jpg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PCM影响下的产业已经相当成熟,应用面较广,凭借载体容量上以及产业成熟性,PCM的bit/kHz之路将在多媒体领域以及高清领域会进一步拓展应用。
这道不是说我们看好DVD-Audio,而是说由于多媒体产业已经深受其影响,因此最起码在个人电脑这部分,短期内不会有DSD的机会。

03.jpg

我们认为DSD影响下的产业大多数的应用仍会在录音领域,而SACD也会在Hi-Fi纯音频领域走得更远。
由于需要兼容普通CD,因此解码部分应该会同事容纳DSD与PCM两种解码方式,这一点似乎有些戏剧性。
从软件供应方面看,SACD的影响已经足够大了,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顶级唱片公司的发烧碟,而越来越多的音频发烧友的吸引力无疑会被其牢牢吸引住。


原文: http://www.pconline.com.cn/


本帖最后由 kenlabs 于 17-12-2013 05:57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 +15 收起 理由
kk6868 + 5 谢谢分享
Upgraded + 5 谢谢分享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13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哥讲到DSD,一定捧场 ~
贫民DSD DAC一架,不要见怪!
IMG_1651.JPG

IMG_1665.JPG

IMG_1670.JPG

IMG_1680.JPG

屁股插满了,借网上图片分享~


入门机又有DSD这架算很抵得玩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50 人气 +20 收起 理由
+ 5 谢谢分享
kk6868 + 5 谢谢分享。。支持DSD﹗﹗﹗
kenlabs + 50 是我喜爱的银BB!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13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5091 发表于 17-12-2013 09:19 PM
ken哥讲到DSD,一定捧场 ~
贫民DSD DAC一架,不要见怪!

光哥請問聲。。這架TEAC是那裡敗的﹖。。。R兄有打算想去試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13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k6868 发表于 17-12-2013 10:50 PM
光哥請問聲。。這架TEAC是那裡敗的﹖。。。R兄有打算想去試聽﹗﹗﹗﹗

在SS2那间Hi-wxy Lxxxx,不懂还有进货没,那时我买的是最后一架新机后就剩一架Display s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5-2024 07:34 AM , Processed in 0.07456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