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1|回复: 1
|
中華傳統工藝(製作工序之簡述)分享-2樓 彈棉花被工藝
[复制链接]
|
|
大家好,在這裡隨時分享與中華傳統工藝有關的製作工序簡述。歡迎瀏覽。
目錄:
1樓 米豆腐製作工藝
2樓 彈棉花被工藝
![](http://www.fh6u.cn/uploadfile/2010/0224/20100224044301968.jpg)
工藝名稱:米豆腐製作工藝別稱:米涼粉,蕎涼粉(若以甜蕎代替糯米)
典籍出處:地工開物-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
原料:糯米,清水,石灰水/碱水,涼水
替代材料:以名為“甜蕎”的野菜結的籽(粗糧食品)磨成粉作成粑代替糯米
工具:木桶,石磨,鐵鍋,柴,勺子,漏勺
技藝口訣:-
注意事項:碱水添加的份量
製作工序簡述:
浸泡
- 用清水浸泡洗乾淨後的糯米在木桶里,大約浸泡一個晚上
磨漿
煮漿
添碱
- 往快要煮熟的米漿添加石灰水。添加的份量要掌握好,量多會讓米豆腐的味道很澀,量過少,就失去因生石灰帶來的淡淡清香
攪拌
- 添碱時需不停攪拌鍋內的米漿,使米漿內的所剩水分在不斷加溫過程時,盡量蒸發出來,也使石灰水能充分地滲透到米漿內。鍋內米漿成稠糊狀,米漿徹底熟透後,米豆腐可出鍋
舀漿與漏漿(冷水低溫自然凝固法)
- 用勺子舀起糊狀的米漿,倒入一個帶密密麻麻小孔的漏勺內。糊狀米漿從孔里流出來,落入架起漏勺(木桶內放有涼水)的木桶內。滾燙的米漿遇冷水立刻凝固,條狀的米豆腐成型。
- 或者將體積很大的糊狀米漿放入水盆內,冷卻,凝固。要吃時,根據需要以刀削成各種形狀:片狀,塊狀,條形,菱形。
本帖最后由 一門匠心 于 4-8-2013 06:04 PM 编辑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4-8-2013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