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74|回复: 0

入静浅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7-2013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入静浅谈
                                                
一直以来,经常有人与我探讨入静与意义的话题,在此次暑期的集训中也有多人提起这两个问题,因此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就与大家作下分享与说明。
入静一般人理解为进入一种心无杂念、浑然忘我的状态。如何入静,在很多初习禅道养生者的心中自认是一个非常实在与迫切的问题,社会上也有很多关于如何入静的方法,如一念代万念、数息、意守丹田、听音乐等。因此很多人总认为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一下子让人进入入静的状态。而我的回答是,对于初习者来说入静是一个伪命题,就是在我看来,对于初习者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做到入静。同时入静的含义也不是通过一种方法使人进入静的状态,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入静本身就是一种状态的表述。这和顿悟与渐悟同理。就是作为一面镜子,如果你想通过搽拭来使镜面一尘不染,这不可能做到,因为你搽拭的结果只能使表面的灰尘无限接近于零,而非零本身,即渐悟。而如果镜面本来就没有尘埃,又何需你来搽拭呢,即顿悟。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没有前面渐悟的修习,不可能达到后面的顿悟,同时渐悟与顿悟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因此入静一样,在真正达到入静的状态之前,你也或可借助一些方法来无限逼近。
在禅道养生系列修习方法里,初始我们要求的是任眼前景象及脑中思虑来去自如,自生自灭。就是我们不需要你一念代万念,也不需要你意守某个地方。因为我们知道任何方法都无法使你的脑中不产生思虑与杂念。初始你总会想到什么,或忽然有莫名的念头跳出来。这也原本正常,属于思虑范畴。与此同时,你的内动开始。即元气在身内身外活跃起来,在阵法的作用下进入某种运动模式,如感到身上蹦跳、热麻胀等八触出现、内劲的产生等,属于内动的初级阶段。在此状态下你仍然会有思虑产生。然后再向前走,身内身外阴阳二气的运化渐渐合于天道的运化,同时阴阳二气的运化极具规律性,即任一阳的运动必然同时会有等速反向的阴的运动与之相对应,这种等速异向的无摩擦运动状态可称为静。即总体看来你身内身外气机运化处于一种总和为零的状态,为静。但分开来看,阴、阳又是动的。因此我们说单独的动或静并不存在,静是建立在动的基础之上。这种动静交参的状态即为动静相间。如此,我们称之为入静。现在很多禅道养生修习者都可以感知到一个方向的运动,如经脉的单一走向,身外球的单向旋转等,但要感知到同时相反方向的运动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些修习较长时间的人静坐时还有思虑类产生也属正常。假以时日继续精进,也一定会进入对运动更深层次的体证阶段。
在入静状态下再无思虑类产生,而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所谓恍为心中有光。惚为心中有忽。即恍者,人处于光中。惚者,人能感知到忽然而至的某种状态。恍惚者,人处于光明的变化中又能感知到某种物的运动。即《道德经》中描述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因此恍惚并不是神志不清的状态,而是你能真切的知道身内身外光明的变化与能量的运化,而与此同运,了了分明而又浑然一体为以此。现在部分禅道养生修习者睁眼即能感知到某种光的运化,或有时身上莫名一震等,都是恍惚的初始阶段。
我们常说生活中任何时候都在修。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你在功修中遇到的问题,在生活中这个问题也会以其它方式出现。表象虽然不同,本质其实一样。因此功修的突破与工作生活的突破其实是同一的。如果在某一问题上不能突破,你也就卡在那个状态上了。这就如同找工作,有些禅道养生修习者在此方面也颇有体会。有时我与一些找工作的人交流,在我看来,找工作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衣着谈吐多么得体,你看了多少本有关招聘技巧方面的书,知道如何去应对招聘者的各种提问,你的思维多么严密,技术多么高深,等等,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其实在我看来,决定你是否面试成功的第一要素,在于你与招聘者第一次见面时给人的一种感觉,这个人是否可靠与值得信赖,是否能使对方为之一振,用常人的话说是风度与精神的那些东西。如果你衣着谈吐得体,面试技巧熟练,你找到与此之前相同高度的工作比较容易。但如果你想新工作的待遇、层次有较大的提升,非要在后一因素上有独到之处。而精神与风度方面的修养,决不仅仅是读几本书就可以的,她取决于你的胸怀与平时的日积月累,用禅道养生的话说是你正形、正心的程度。因此在我看来,即便你学历不高,非高谈阔论之辈,但只要你在一个行业里深耕细作,不断开拓心胸与见识,正行正心到位,你自有独到之处,职业中向上提升的通道也会在机缘成熟之时自然来到。这也可以视之为入静。
很多人总在自我询问工作的意义、生活的意义、修习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所谓的意义都是当事人所赋予的,取决于当事人的眼界、识见与追求。比如修习,如果你看在了强身健体、祛病强身上,修习的意义即在此。如果你看在了增智益慧、明了自心上,是为又进了一层。而如果你有一颗慈悲之心,愿意为社会与众生的和谐、愿意为这个时代的进步去做点什么,则你也就拥有了一个更大的格局与天地。而终于有一天你明白,如同入静,静本非入而能达到,则你所追求的种种,原本也是一种强求,又何必赋予某种意义,你仅仅只是站在那儿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3:23 AM , Processed in 0.07735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