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kskhong

讲到尾,能掌握知道死后去哪里才是修行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11-2010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观点是多数的末法众生, 其心难定,禅定打坐/观心/止观的方法是没法应用在他们身上了。

但  念经题 念经文 念佛号 持咒 观曼荼罗 观想 仪式 这些定学的事方面,还是很能应用在他们身上的

方法若不能应用,就不是好方法
方法若能应用,就是好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1-2010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这是因为各佛第子的器根果业不同, 但到达的目的是一样的
2)(这和声闻的个人利己目标是不同的,因为菩萨道修行是以经无我的修行了 )

你用你的第二句否定自己说第一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观点是多数的末法众生, 其心难定,禅定打坐/观心/止观的方法是没法应用在他们身上了。

但  念经题 ...
清池 发表于 4-11-2010 12:28 AM

所以要用天魔念经题 的方法来实现末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11-2010 12:37 AM 编辑
声闻才是利己利他,但是改革社会,只会制造混乱,各自为了自己私欲而革命。

你们不做,我们做,时间就能证明是不是能行的通
厉史以经证明,外在的革命是不行的,因为人心无明不改,外在就无明,心和环境是不二的
佛教是在改革自身的心,改革自身的无明/烦恼/三惑
自心改革了,环境自然改好,方能常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5# 清池

你们不算是"佛教". 只不过接佛教名誉的新兴的团体, 出师无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11-2010 01:18 AM 编辑
)这是因为各佛第子的器根果业不同, 但到达的目的是一样的
2)(这和声闻的个人利己目标是不同的,因为菩萨道修行是以经无我的修行了 )
你用你的第二句否定自己说第一句话

那儿有
1)是说佛教各学派的目的是一样,是要开人的智慧(中道观)
2)有了智慧, 但应用在不同的解脱道 - 声闻的解脱目的是无余涅磐 ,
    菩萨的解脱目的是性净涅盘/圆净涅,应用在利他方面,使佛法常住在世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11-2010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的最终解脱是无余涅磐, 所以声闻的解脱目的是无余涅磐是一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11-2010 01:08 AM 编辑

佛第子的器根果业不同 - 之义是说
有人要以 信门入 ; 有人要以 慧门入,有人要以 慈门入,

有人学佛的目的 是为了 无余涅磐,要做声闻圣人
有人学佛的目的 是为了性净涅盘/圆净涅盘,要在生死行菩萨道, 要做菩萨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1-2010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9# 清池

先把无余涅磐,有余涅磐弄清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11-2010 01:31 AM 编辑
佛陀的最终解脱是无余涅磐, 所以声闻的解脱目的是无余涅磐是一至的..

well  , 那是只有在你们这边的声闻佛藏这样说的。

在大乘佛藏可不是这样说的, 在大乘佛藏-用无余涅磐的教法,就有如在用极乐世界的教法, 都属方便教法, 因为在大乘说声闻阿罗汉在无余涅磐的空性长时间后,就会再生而开始修菩萨道了

(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盘,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0# 三法印

(我用‘有余(依)涅盘‘是为了附和你们部派佛教的术语, 在我们大乘是 性净涅盘/圆净涅盘   )

(一)据部派佛教,涅盘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盘与无余(依)涅盘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盘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盘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盘,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盘经卷三指出涅盘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涅盘八味。若以此配以涅盘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唯识宗称涅盘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与无住处涅盘四种。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略称本来清净涅盘、性净涅盘,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盘,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于涅盘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盘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盘分为性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之涅盘)二种。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盘、圆净涅盘(相当于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假身,缘尽而入涅盘。又作应化涅盘)等三涅盘。

(三)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盘,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同时,涅盘乃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盘之城,亦称无为涅盘界。

(四)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盘盘、般涅盘、大般涅盘。入涅盘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盘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盘之意。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盘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盘会、涅盘忌、常乐会等。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1# 清池

大乘说声闻阿罗汉在无余涅磐的空性长时间后,就会再生而开始修菩萨道了
--------
这是大乘不知涅磐, 以为涅磐是一个地方, 把"空无边处"等的禅境当成涅磐, 以为阿罗汉和佛陀入无余涅磐过后会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余依涅盘: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盘。

无余依涅盘: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11-2010 01:31 AM 编辑
这是大乘不知涅磐, 以为涅磐是一个地方, 把"空无边处"等的禅境当成涅磐, 以为阿罗汉和佛陀入无余涅磐过后会再生!!!!


不,因为大乘知涅磐本来就属空性,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空间的
但声闻的阿罗汉还有一小的我没法灭,是要以后修菩萨道成了如来法身方能完成的

(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盘,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11-2010 01:26 AM 编辑
有余依涅盘: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盘。
无余依涅盘: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盘。


不,在大乘学说
1。 声闻阿罗汉只破-見思惑  
( 為見惑和思惑的並稱,也稱通惑。包括意根對法塵所起的各種邪見,以及其迷戀於現在事理的煩惱。 )
2。 声闻阿罗汉还没破 - 塵沙惑  和 無明惑
(塵沙惑,為迷惑於界內外恆沙塵數所起的各種惑障,與無明惑合稱別惑。)
(無明惑,又稱無明,即迷惑於中道第一義諦的煩惱。)



 1。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之想着,即迷于现在事理之烦恼。此见思惑为声闻、缘觉共执,故称通惑。由此招感三界之生死,故为界内惑,须修空观对治之!
  2。尘沙惑:迷于界内外恒沙尘数法所起之惑障,称尘沙惑。二乘断除见思惑后,易着于空观而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之尘沙惑,及对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称着
空惑,致妨碍出假利生,化度众生。此惑为二乘趋入菩萨间所断,又称别惑,但通于界内外,须假观破之!
  3。无明惑:由痴而对一切法无所明了,故称无明。即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属界外惑,唯大乘菩萨,得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以中观破之!若论断位,则别圆二教不同。依别教之说,十信位能伏住见思惑,初住能断除见惑,七住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住能断除界内尘沙惑,十行断界外尘沙,十回向能伏住无明惑,初地以后至妙觉位能断除十二品无明惑。
  依圆教之说,五品弟子位能伏住五住地烦恼,十信中之初信位能断除见惑,七信位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信结断除界内外之尘沙惑,初住以至妙觉位能断除四十二品无明惑。实则三惑原系一惑之粗细而已!即惑体无别,其粗称为见思;细者称为无明,介于其间称为尘沙,是故所谓断舍当无前后异时之别。
  又若以三惑对配二障,则见思惑相当于烦恼障,尘沙惑、无明惑即相当于所知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5# 清池

那是大乘一厢情愿的看法, 他们不知"解脱者-佛和阿罗汉所証的境界"所以造经强指阿罗汉尚有"法我不空",  他们不是佛也不是阿罗汉圣者根本不可能得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1-2010 0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11-2010 01:36 AM 编辑

(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盘,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4-11-2010 11:21 AM 编辑

后期造经著说所用强加之词, 无非在破佛之教...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4-11-2010 01:49 AM 编辑
后期所造经著说用强加之词, 无非在破佛之教...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都说了不讲了,南传长老/学者 和大乘长老/学者 都知道/很清楚 我们各在涅盘的不一样定义,也都知道/很清楚 我们各在佛教修行目的的不一样, 但他们也当成没一回事,就是要故意不和你们讲清楚
还一直共同合流,一起作佛教仪式,互相交流亲如哥弟,用同一个佛教的名义。

人家都不当一回事,你在这你发怒?? ,二十年后还是一样没变,五十年后还是一样没变, 一两百年后还是一样没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10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期所造经著说用强加之词, 无非在破佛之教...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三法印 发表于 4-11-2010 01:37 AM

这就是人性的问题,就如不接受钱财布施,结果一些人无法接受诱惑而自立新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5-2024 02:24 AM , Processed in 0.06453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