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82|回复: 1

何门入道?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0-2010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宿缘不一,门门入道,平等不一,无有高下。


------------


达摩祖师:《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捨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行入」谓「四行」,其馀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叁、「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於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叁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捨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捨施,心无吝惜,脱解叁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莊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馀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6 项 ), 共有 0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0-2010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达磨四行观/要解》(作者:释达观 )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要解:明理方知,修行之道;明理能行,解行相应。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
要解:自迷不悟,故藉经教,来悟心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要解:众生皆有佛性,被客尘所迷,妄想所覆,故不能显了。

【若也捨妄归真,凝住壁观,】
要解:捨妄归真,凝神安住,心如墙壁,如如不动,如是观照。

【无自无他,凡圣等一,】
要解:无分别对待,凡圣同等。

【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
要解:内心坚固,不被境转;藉教悟心,不被经转。此即契入,与理冥符。

【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要解:既无分别,寂然解脱,无为自在,此从理上悟入。

【「行入」谓「四行」,其馀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叁、「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要解:一切修行,不离四行。

【云何「报冤行」?】
要解:此言遇逆境,当修「报冤行」。云何报冤行?即是甘心受报,都无冤诉。

【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要解:修行人,遇逆境时,当自念言:因为「弃本从末」,故造诸罪;果为「恶业果熟」,故受诸报。明此因果,「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要解:识达此理,故「逢苦不忧」;以理相契,故「体冤进道」。

【二、「随缘行」者:】
要解:此言遇顺境,当修「随缘行」。随顺因缘,了知缘生缘尽之理而行。

【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
要解:缘生而有,缘灭而散,实无自我,故谓「众生无我」;不明此理,故「苦乐齐受」。

【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要解:今遇顺境,为「宿因所感」;福报缘尽,「何喜之有」哉?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於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要解:缘生为得,缘尽为失,相有得失,心无增减。八风不动,苦乐无受,此便「冥顺於道」了。

【叁、「无所求行」者:】
要解:此言心境,当修「无所求行」。万有斯空,无所愿求。

【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
要解:迷境实有,处处贪求;有而执著,失而痛苦。

【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
要解:智者悟空,心无所求。

【功德黑暗常相随逐,叁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
要解:功过相随,迷悟之间,有我皆苦,谁能安得。

【了达此处,故捨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要解:了达万有斯空,故捨诸有,止息妄想,心无所求。

【四、「称法行」者:】
要解:此言真心,修行不离清净的自性,当契入真如本性而行。

【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
要解:自性无别,故「无此无彼」;自性清净,故「无染无著」。

【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
要解:离人我执相,故「法无有我」;离众生执相,故「法无众生」。信解此理,依法修行。

【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捨施,心无吝惜,脱解叁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
要解:法本无悭,众生执迷,若能去贪,心无吝惜,叁轮体空;应不取於相,而行布施。

【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莊严菩提之道。】
要解:依四行而修,不但自利,亦能利他;且莊严自性的道场,行菩提道也。

【檀施既尔,馀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要解:为除妄想,故「修行六度」;行而无住,故「无所行」也,此为「称法行」。

註:「檀捨施」为布施波罗蜜之意,列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近、禅定、智慧」等「六度」波罗蜜之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5-2024 10:51 PM , Processed in 0.06645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