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07|回复: 2

李孝式文献移新加坡 隆雪华堂:令人惋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5-2010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孝式的家族日前将李孝式的一批私人文献转移给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这批文献除了反映其个人南来的奋斗事迹外,也包含了马来亚的建国过程及后续的发展。隆雪华堂对此深感惋惜,并表示希望各界能够重视重要文献转移国外的现象,共同来构思一套亡羊补牢的方案。

众所周知,李孝式(左图)是我国的开国元勋,1950年代与各族领袖赴英国与殖民政府谈判马来亚独立事宜。他曾担任我国第一任财政部长,驰骋政坛多年,对建国初期的各项建设,奉献个人的专长与心力。政府为了表扬其功绩,除了颁赐“敦”的勋衔之外,也曾在1980年代假国家博物院举办“李孝式生平事迹史料展”,并且将吉隆坡的谐街(Jalan Bandar)更名为敦李孝式街(Jalan Tun H.S.Lee)。对于这些荣誉和肯定,我们认为李孝式名符其实,受之无愧。

李孝式的家族日前将李孝式的一批私人文献转移给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这批144箱的文献,总共有大约18万页的各类函件、演讲稿、会馆文献以及相关剪报等等,涵盖的年代介于1930年至1980年代之间。换言之,这批文献除了反映其个人南来的奋斗事迹外,也包含了马来亚的建国过程及后续的发展。不论对个人或国家,这批文献的重要性和珍贵性不言而喻。

然而,李孝式的家族成员决定将这批重要文献转移到新加坡,令我们感到无限的惋惜。原因是:为何李孝式的家族成员没有优先考虑将文献留在国内的官方机构、大学或者民间组织?即便是决定将文献转移国外,为何没有考虑将一套副本留在国内,这个李孝式曾经奉献大部分心力的国土?

当然,我们尊重家属的决定。作为文献的合法继承人,家属有绝对的权利决定如何处理这批文献。继陈祯禄文献转移国外,这是第二批出走的文献。接下来是否会接二连三,甚至逐渐形成一股外移的风气,的确令我们感到担忧。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重要文献外移的现象,似乎也间接透露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这其中包括:

(1)我国现有的国家档案局以及相关机构,是否有一视同仁地重视各民族领袖资料的收集、研究和展现?

(2)我国相关机构收集资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具备竞争力?

(3)我们相关机构收集资料和开展研究工作的专业能力、专业人才以及经费受否足够?

假设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运作模式还不足以让人产生信心,那我们必须加把劲急起直追。我们希望各界,尤其是资料中心、学术机构以及研究单位能够重视重要文献转移国外的现象,共同来构思一套亡羊补牢的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5-2010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李孝式家族的决定
以我国目前的光景,李孝式的历史文献的确有必要转交有能力研究的研究院。

一大批的历史文献留在一个四不像的国家里又有什么具体的意义?难道这里真有什么机构可以提供人才资源,处理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献?倒不如转交他人,做出中立并有意义的历史诠释。

请尊重李孝式家族的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5-2010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敦李孝式重要史料转移国外
隆雪华堂忧出现文献出走潮


继敦陈祯禄文献转移国外后,开国元勋敦李孝式的家族日前也将敦李的一批私人文献转移给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成为第二批出走的文献。隆雪华堂担忧接下来是否会接二连三,甚至逐渐形成一股外移的风气。

众所周知,敦李孝式勋爵是我国的开国元勋,1950年代与各族领袖赴英国与殖民政府谈判马来亚独立事宜。他曾担任我国第一任财政部长,驰骋政坛多年,对建国初期的各项建设,奉献个人的专长与心力。政府为了表扬其功绩,除了颁赐“敦”的勋衔之外,也曾在1980年代假国家博物院举办“敦李孝式生平事迹史料展”,并且将吉隆坡的谐街(Jalan Bandar)更名为敦李孝式街(Jalan Tun H.S.Lee)。对于这些荣誉和肯定,隆雪华堂认同敦李孝式名符其实,受之无愧。

144箱文献涵盖50年

敦李孝式的家族日前将敦李的一批私人文献转移给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这批144箱的文献,总共有大约18万页的各类函件、演讲稿、会馆文献以及相关剪报等等,涵盖的年代介于1930年至1980年代之间。换言之,这批文献除了反映其个人南来的奋斗事迹外,也包含了马来亚的建国过程及后续的发展。不论对个人或国家,这批文献的重要性和珍贵性不言而喻。

“然而,敦李的家族成员决定将这批重要文献转移到新加坡,令我们感到无限的惋惜。原因是:为何敦李的家族成员没有优先考虑将文献留在国内的官方机构、大学或者民间组织?即便是决定将文献转移国外,为何没有考虑将一套副本留在国内,这个敦李孝式曾经奉献大部分心力的国土?”

当然,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指出,他们尊重家属的决定。作为文献的合法继承人,家属有绝对的权利决定如何处理这批文献。

“继敦陈祯禄文献转移国外,这是第二批出走的文献。接下来是否会接二连三,甚至逐渐形成一股外移的风气,的确令我们感到担忧。”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重要文献外移的现象,似乎也间接透露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这其中包括:

(1)我国现有的国家档案局以及相关机构,是否有一视同仁地重视各民族领袖资料的收集、研究和展现?

(2)我国相关机构收集资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具备竞争力?

(3)我们相关机构收集资料和开展研究工作的专业能力、专业人才以及经费受否足够?

陈友信指出,“假设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运作模式还不足以让人产生信心,那我们必须加把劲急起直追。我们希望各界,尤其是资料中心、学术机构以及研究单位能够重视重要文献转移国外的现象,共同来构思一套亡羊补牢的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8:49 AM , Processed in 0.06116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