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5027|回复: 76

属于老槟城的一本珍藏相册 (19/04/10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3-2010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tephenic 于 19-4-2010 12:45 AM 编辑

美好的事物也许真的只是一瞬间,只有图片才能够把握。回忆应该是一本相
册,即使我们年老,打开相册的时候,每一张图片的瞬间也总是能让我
们回味良久。记忆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片断串成。

------------------------------------------------------------------------

郑和航海图中的槟榔屿
郑和航海图中的槟榔屿,其译名源自巫文Pulau Pinang。航海图收录于1621年明朝茅元仪之<武备志>卷240,为郑和航队舟师之集体协作,绘成于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5年(1430)间,可见中国人早于15世纪20年代即已知悉槟榔屿之名称及其地理位置。它原属吉打王朝,在被英国人占领之前已有居民。


------------------------------------------------------------------------
目录:
1#            郑和航海图中的槟榔屿
2#            20世纪初年槟城华人的生活方式
3#            旧关仔角最早开辟
4#            1801年槟岛及威省地图
5#            二战洗礼,办公楼变停车场
6#            康华丽堡最古老-槟历史发源点
7#            1933年峇都蘭樟福建公墓清明节扫墓情景
8#            1786年槟榔屿老建筑屋
9#            1854年槟城最早期的贫民医院
10#          莱特在1786年8月占领后的槟岛
11#          1960年本頭公巷寶福社大伯公花車大遊行
12#          30年代檳城街上小販
13#          Eastern & Oriental Hotel
14#          海峽殖民地時期的土生華人
15#          Pulau Jerejak 木寇山百年變化
16#          檳城與北海渡輪碼頭
17#          海峽殖民地時期街頭小販
18#-22#   百年古剎--鶴山極樂寺
23#          萊特街頭舊關仔角鐘樓
24#          澳洲大兵60-70年代鏡頭下的老檳城
28#          康华丽堡最古老-槟历史发源点
29#          1932年的槟城
31#          百年來檳城的宗教建築與慶典
32#          孙中山先生与槟榔屿之革命伴侣陈粹芬
41#          国耻:马来亚槟城百年汉奸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0 收起 理由
守驛者 + 50 精品文章,谢谢您的无私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初年槟城华人的生活方式

20世纪初年,槟城华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穿着、社交和习俗,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918年2月11日春节期间,侨生谢达生的合家照。他们衣着洋化入时,却不损他们庆祝新年的意义。


图为侨生娘惹谢达仁夫人(林桂元女士,1890-1918)穿着本地化的女服。


穿着缅甸女服的林建泉夫人 (谢酒中诗女士)。


身穿时尚中西的林建泉与谢酒中诗1926年3月8日的甜蜜婚照。




中上家庭的传统结婚婚纱照,李长景医生和谢月中桂摄于1925年2月12日的结婚照。


市区侨生家庭里的年轻女性成员的新年合照。


市区受英文教育青年在1924年2月5日春节时的欢聚。


穿着传统娘惹长衣的妇女摄于一装饰华丽的住家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关仔角最早开辟

文:陈耀威

虽说在东印度公司占据槟榔屿之前,岛上已有人居住。不过以开辟这地方的“正史”来看,旧关仔角应算是槟榔屿最早“开天辟地”的地方了。

旧关仔角,英文叫The Esplande。Esplande的原意,根据字典是要塞四周的空地,游逛的广场(常指位于海滨者)。

其实最初这地方英文也不叫The Esplande,而是Penagger,当时充满Penage Laut铁木。据Book Worm的槟榔屿开辟史(顾因明、王旦华编译),早在莱特上校之手下,格雷少校于1786年7月17日率先领水兵登陆于Penagger开始,就辟丛林,斫榛莽。之后近一个月内,莱特令水兵,并招马来人、华人伐木锯树,烧荒廓地,在以里蒙树(Nibong)建炮台的同时,海滨的空地已辟成。于是正式在8月11日于现Esplande升旗,一时民众欢呼,鸣炮齐响,莱特宣读告谕,奉总督及阵加拉议院之训令,占据此岛。那天刚好是威尔斯太子生日前夕,故将槟榔屿名命为威尔斯太子岛。就这样槟榔屿开启了历史新的一页。

可以这么说,现旧关仔角大草场见天日至今已至少有217年了。当时升旗典礼是甚么样的一个场景?图一为Capt.Elisha Trapaud,莱特的助手所画的铜版画,可供我们“观礼”。

地图上出现英文名Esplande是迟在19世纪80年代。槟城华人称为关仔角,后来20世纪中有3个北岸的Gurney Drive类似的长堤海岸,人们就套之以新关仔角,将现有的冠以旧关仔角以区别之。

闽南语关仔,指的是政府机构(邝国祥语)。如大人关、政务司关、海关等等,而“
关仔角“,正显示殖民地时代政府机关所处之尖角地。

旧关仔角原是英殖民地的行政区,殖民政府的城市规划,往往围绕大草场(广场),以政府机关、法院、警察局等。草场作为集会、阅兵、庆典等容纳民众的露天场所,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康乐亭有类似旧关仔角的布局。

19世纪初的旧关仔大草场以军事用途为重,那里曾是一排排的兵营驻札地。19世纪末以来,尤其是Town Hall(1880),City Hall(1903),槟城板球俱乐部,时钟楼等公共建筑陆续建立之后,市民场所的围合感逐渐形成,加上长堤设施的改善,这碧茵蓝天,绿海长堤的地方遂成为市民休  运动的好去处。战瓣的关仔角,每当元宵节,更是娘惹抛柑求好  的最热闹的地方。

曾几何时,槟城休闲和娱乐场所增多了,新关仔角取代为游客到访和夜游的热点。80年代起,旧关仔角逐渐失宠,尤其是长堤小贩换成以马来摊为主后,再也热闹不起来。

如果在堤边吹海风叫点东西吃,更得提防乌鸦忽然飞到桌上抢食!



图上明信片约摄於1905-1910年。City Hall刚建峻不久,背景是远处的升旗山,大草场有亭子,为Vermont纪念亭,其左为槟城板球俱乐部。图中的长堤和人行道一样高,上面架立铁栏杆。



上左图是约60年代的明信片,长堤取消铁栏杆,护堤修改成可供人坐的石栏。

上右图摄於2002年,长堤景色大致一样,大草场树木长高遮著部份市政厅,背景後也冒出大咯巷的高楼,环境显得主次不明。



上左与右图下为近一点角度的对照,可见种植者并不很了解市议会大厅与草场的视觉关系,而现长堤护栏所使用的现代磁砖不只与环境不协调 ,也不易维护保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801年槟岛及威省地图

约翰.邓普尔.汤姆森1839年绘制的槟岛及威省地图。


副总督乔治.李斯任期内(1801-1803)绘制的乔治市各区及重要建筑物的地图。


副总督乔治.李斯于1801年11月2日发出一张永久地契给华人甲必丹胡始明及其子孙,地契今天为大伯公街中山会馆产业。据查当天发予各阶层人士的地契不下百张。


甲必丹胡始明哲嗣胡臻麟的地契证书。

1880年前后大伯公街面向旧关仔角的街景。左边传统建筑是武帝庙,其右边侧为闽帮会社存心公司,左侧为宁阳馆,福德祠与香山馆。同排屋宇远处则为仁和馆和仁胜馆,都是华人早期的社会组织。
大伯公街是早期移民的聚落,许多华族先驱向东印度公司申请砍伐文件垦荒置地。该街因而成为早期会馆的聚集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洗礼,办公楼变停车场

文:陈耀威

对于战后出生的槟城人,很难想像乔治市东北尖角的沧桑变化有多大。也难想像这角地曾有一座规模恢廓,占地极广的政府办公楼;海乾路(Weld Quay)头段转角地其实非像今日般空洞无奇。



图上明信片,约摄于1905-1910年。是站在King Edward Place往莱特街看。

King Edward Place华人没特定名称,可叫时钟楼。战后叫PPC。左边可见到战前槟城重要的地标-殖民地政府办公楼,右面是谢增煜捐建的时钟楼,它位于King Edward Place、土库街、莱特街和炮台路(Fort Road)的十字路口。

图中的政府办公楼是正身立面,正面的左右和中央各凸出古典山墙顶(Pediment)的门廊(porticoes in Antis),主入口设在中央。

庄严的办公楼面临当年相当宽阔的King Edward Place。这三角型前埕有广场的意味。



图上照片摄于2002年,自从政府办公楼在二战日军南侵被炸毁后,原有地段被当成停车场至今,整个地点就完全改观。以往的King Edward Place广场只被当成过道的马路,中央筑起隔段。街的两旁后来筑人行道和种树。新植的树木现已蔚然成荫,不过树完也档著端景的时钟楼了;在此,可以看到在战后的城市的都市计划下,这地方是被遗弃,以往公务员、市民进出繁盛一时的空间变成槟城人极陌生的环境。



图上明信片是政府办公楼从King Edward Place转到海乾路的部份。即左翼的一段。明信片摄取的时间大约是1990年初,往下还有1/3节邮政局还未建。

建筑物的海乾 路视野开阔,才填海新建甫7年左右,尚属新路。堤岸外小船停泊,因为路头就是政府码头(现瑞典咸码头)(最右角)。



图上从较远的海上看海乾路头段,也是乔治市的尖角,时间大约是1910年代。

图中一边是白色宏伟的政府公办楼,可同时看到正面和右翼。靠右玲珑独特的钟楼当时亦是漆白色,与政府办公楼相映辉。

与前一张明信片比较,可发现原有堤岸已往海面推前,新填地盖了数栋的大货仓。



图上照片是摄于海乾路(Weld Quay)接近图3的角度,如今这里只是停车场棚,人行道及行道树,无都市景致可言。



图上是政府办公右翼全景的明信片,约1910年代,这一端当时是邮政总局部份。它的转角是圆拱 处理,与现州回教局类似,唯右翼的门廊是三角形山墙顶,而前者是半圆形。



图上是现景,空旷的停车场背后冒出的是马来商会大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华丽堡最古老-槟历史发源点

文:陈耀威

旧关仔角的康华丽堡,俗称炮台,无疑是槟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自英殖民地时代,槟城历史的发源点。

217年前,经与吉打苏丹订立割让槟榔屿条约後,东印度公司的莱特上校於1786年8月11日带领水兵,登陆今旧关仔角。他正式宣布槟榔屿为威尔斯太子岛,并以纪念当时英王乔三世之名命後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市镇为乔治市。

为了防御荷兰、法国、海盗等威胁,东印度公司就在最尖角建了四角星形保垒。起初的木栅堡垒是以Ms Nibong Palm所筑构,并以当年的印度总督Lord Cornvalis取名为康华丽堡。1793年,靠印度囚犯的输入,莱特重新建造一座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砖造棱堡。

我们在平地上,其实很难看出棱堡有何特别,除非从高处往下看,才会明了棱堡的形状和意义。

所谓棱堡,是海洋贸易的殖民地时代帝国主义者所建的港口要塞堡垒。最基本的是个四方型,在四角处凸出棱角以架大炮,平面看来像个星形。

康华丽堡就是属於这基本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早年的康华丽堡同时是东印度公司的军事和行政中心,内部拥有军火库、营房、办公室及小教堂等。现只遗存库房及小教堂。

围绕康华丽堡一周,原有27尺宽,6尺深的濠沟。东西面各有引桥衔接堡门。

自从1816年英法对抗结束後,康华丽堡已失去其军事防御意义。之後,随著乔治市的发展而被摆置一旁。

1923年,濠沟被填平为草坪,南边的在战後被辟成停车场。

去年,国家博物馆在康华丽堡的四面尝试挖掘,恢复一段濠沟,唯没有再盛水。

作为槟城,甚至是新马重要的历史遗存,康华丽堡在1977年是首批被法定为国家古迹。

然而奇怪的是,当局却在堡内操练场建了很不协调的现代露天剧场。

90年代还私营化,经过一段很不适当的经营管理。



图最上明信片约摄於1905年。是旧关仔角极美丽一景,康华丽堡的濠沟显得宽阔清澈,倒映远处景物。两岸可见绿草如茵,大树成荫,是市民休闲的去处。
本图摄的是康华丽堡的东面,中央是东门的木桥,桥的背後是东南角凸出的棱角。上面尚有数栋房子,棱角的背景,依次是谢增煜独资捐建的时钟楼,往下是殖民地政府机关以及香港汇丰银行。
图上照片摄於2000年。濠沟在1922年已被填平,引桥亦拆除,现只剩草坪、炮台路和人行道,景色无奇。端景时钟楼依然存在,不过背景的现代海务局办公楼和马来商会大楼没妥善规划设计,令环境大为失色。



图最上、图上是更近康华丽堡东南棱角的新旧照片比较。所摄的年代与图一、图二相同。相信经这一比较,大家就会明白为何1930年代以来,再也没有摄影师取这一景来制作槟城的风景明信片。因为美景已被“杀死”。



图最上是康华丽堡的东北角,即灯塔处往西看,时代亦是1905年左右,中央的护城濠沟与桥清晰可见。远处可见市政厅一角及关仔角堤岸。
从这角度读者可了解棱堡炮台的军事设计意寓,当敌人接近中央城墙时,左右两边凸出棱角的炮火可往中央射击。

图上是2000年所摄现景。种在濠沟填平後的树木已长高,难望到对角的棱角。现此棱角是由海军所管制,闲人免进。图是管理员协助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933年峇都蘭樟福建公墓清明节扫墓情景







谢章林家族成员清明节间到白云山祖坟扫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786年槟榔屿老建筑屋

1786年,来自印度果阿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狡猾地夺取了槟榔屿,开始了英国对马来半岛的入侵。马来西亚式的平房夹杂了欧洲和本土特点,与这些殖民城市早期修建的中国式店屋共存。马来西亚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是皇宫的修建,各种建筑材料和方法都得到了使用。20世纪早期,莫卧儿建筑风格从英国带入到马来西亚,占据了主导地位,显示出莫卧儿风格和摩尔建筑风格的混合体。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出现在20世纪早期,主要是殖民时期的一些公共建筑或公司建筑。


1786
Fort Cornwallis Penang
         

1869
Butterworth Hospital Penang


1948
Kuan Yin Teng Chinese Temple George Town,Penang


1999
UMNO Tower Pena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854年槟城最早期的贫民医院

1854年义兴公司大哥文科创建了这所贫民医院,以提供药物和收容鸦片烟瘾者。该医院建筑最早由华人及友族共捐款兴建,收容30名病号。
由于医疗需求增加,英殖民政府于1882年在贫民医院旁建立中央医院,耗资叻币90,997元。它拥有12间病房,为431名病号提供医疗服务。政府随后于1906年接管贫民医院,并将它改为县区医院。槟城开埠100周年时立碑为记,以纪念最早的捐款人和献地的义兴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莱特在1786年8月占领后的槟岛

莱特在1786年8月正式占领槟岛后在笨那牙角设置栏栅,其原址及周边即成为之后的康华丽堡所在,是英殖民主义者最早的行政中心。莱特出任第一任监督官至1794年逝世为止,以后即由副总督或总督统领行政系统。1805-1830年间,槟榔屿是英属印度的第四行政区。


1804年的康华丽堡,由W.威士道尔绘制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其宗旨在于扩大英国对亚洲地区的贸易和商业利益,后成为经济和领土侵略工具,这是管辖槟城的东印度公司总部,位于唐宁街和土库街相交街之角落。


华人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凋敝,天灾,战乱和人口压力,以及东南亚各地殖民经济开发亟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其移民形态主要有自由移民和契约移民二种。


两位一贫如洗的苦力劳工。幸运者或能糊口与寄送少许储蓄予故乡亲人,不幸者则在生活搏斗中客死异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本頭公巷寶福社大伯公花車大遊行

照片转自: Poh Hock Sea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0年代檳城街上小販

檳榔嶼自萊特開埠以來薈萃了各地移民,新移民不但把各自傳統文化習俗引到檳城;同時也把風味各異的飲食習慣容入了島上生活中.也奠定了今日檳城飲食特色.

這是一組1930年代檳城街上的小販.


街上賣娘惹糕點印度小販


華人魚販


馬來人Laksa小販


印度人街邊小攤販


猪腸粉小販


街上叫賣的布商


賣猪肉的檔子


水果小販


露天馬來小販


大草場賣飲料的小販


華人小販


街上賣飲料的小販


在五腳基賣小商品的老婦人


1970年代檳城榴槤小販


檳城早期明信片里头的马来卖糕摊小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astern & Oriental Hotel

這是馬來亞的第一家星級豪華旅館, 在1885年創立。

E&O 檳城最老星級酒店的變化


最早的E&O














2000年重新裝修後的E&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峽殖民地時期的土生華人

峇峇與娘惹

峇峇娘惹或稱土生華人是居住數百年在馬來西亞,印尼 或新加坡的當地華人。這些華人都在指文化上受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所影響的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

在海峽殖民地(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土生華人,峇峇華人講馬來語,他們也自稱為「Peranankan」,馬來語中「土生的人」,故「Cina Peranakan」即土生華人,這一詞本用來識別「峇峇人」與「新客」,也就是從中國來的移民。

在19世紀的馬來半島,這樣的分別很明顯也很重要,「峇峇」是土生的,而「新客」是移民,兩者的生活習慣和政治意識不太一樣。



家庭照































婚禮























葬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Pulau Jerejak 木寇山百年變化

Pulau Jerejak木寇山;地名源自當時住在島上的漁民,早年這座小島比起其他馬來西亞的島嶼,雖然不是很有名聲卻有很濃厚的歷史背景;Francis Light 1786年登陸檳榔嶼前最先登陸木寇山.後來這座362ha面積富有歷史背景的小島因為島上12/06/1969年建了扣押所後而成了大多數人們唯一印象的”魔鬼島”.

其實木寇山的歷史不止這些......先告訴大家最早的歷史背景:

英國海軍上將Arthur Wellesly 在1797年曾建議箂特Francis Light 在Fort Cornwallis外在島上另建海軍基地以保衛對岸新鎮Jamestown;即現在Bayan Lepas.但後來因為島上傳染病Malaria的因素而計劃停頓而沒有進一步發展.





新移民隔離中心

箂特登陸檳榔嶼後為了開發新殖民地,各地新移民潮開始移居到檳城島上.但是為了大量移民湧入和防範傳染病的傳播問題,1910年特別把木寇山列為新移民隔離中心.凡是要登陸檳榔嶼的新客一律先被安置到木寇山列為新移民隔離中心接受健康檢查,通過後才被允許登岸.後來在1930年代殖民地政府在島上東區又建了一所150張病床的肺結核/痳瘋檢驗醫院.直到1960年代搬遷到雪蘭峩州Sg. Buluh為止.


島上唯一為痳瘋病人設立的佛教寺院.


1950年代檳城洪福寺住持本道法師探望痳瘋病人.

木寇山勞改營

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在513種族流血暴動後; 12/06/1969年在島上建勞改營專門扣押涉及513事件的扣留犯.至到後期又改為專門扣押涉及毒販和私會黨的扣留所至到1993年8月份搬遷到柔佛Simpang Ranggam和Muar扣留營為止也成為了吸毒者的勞改營.
木寇山勞改營在1981年發生過唯一的一次內部扣留犯暴動的全國大新聞,扣留所內大約100名扣留犯因被延長扣留期而制造了那次的暴動,他們焚燒牢房,試圖逃離扣留所.但最終還是被控制和把逃出扣留所的囚犯捉回.




1988年洪福寺法師在島上向扣留犯弘法

根據法令漁民不准在木寇山勞改營在島上的海域200米內作業主要是避免涉及接應扣留犯逃離的事發生.不過在1988年1月和5月份也曾經發生過在扣留所外工作的吸毒扣留犯集體逃亡事件.也加快了政府搬遷扣留所的決心.





木寇山扣留營搬遷後,中央政府把島的主權交回給州政府.州政府一度想大事發展木寇山成為旅遊景點,甚至有人建議開賭場.但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直到了前幾年木寇山才正式開發成今天的"Jerejak Resort & Spa".

1920年代新移民隔離中心時期的木寇山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檳城與北海渡輪碼頭

檳威渡輪碼頭自喬治市開埠以來,一直是檳城與北海兩地人民往來的主要交通工具.碼頭的地點也因不同年代的需求而改變.渡輪服務因不可缺而一度輝煌;直到80年代被跨越海峽的檳威大橋所取代.渡輪服務才逐漸的失去了以住的地位與價值.



早期的渡頭










Feri
P e n a n g   (ca. 1 9 5 8)
60年代未新建的渡輪碼頭


這是北海的渡輪碼頭


不同年代的渡輪-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


1950年代的北海渡輪碼頭


1970年代的檳城渡輪碼頭


1980年代渡輪碼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峽殖民地時期街頭小販

歷史背景:

大英帝國在1826年設立了海峽殖民地(TheStraitsSettlements)並漸漸的在馬來半島擴展影響力。海峽殖民地包括檳城、新加坡及麻六甲。Francis Light在1786年開拓並發展檳城為軍事及商業中心。但很快的檳城就被Stamford Raffles爵士在1819年開拓的新加坡取代。兩年之後,英國在1824年英荷條約下佔領麻六甲,並成立了歸駐在加爾各答的英屬東印度公司所管轄的海峽殖民地。1867年,設於倫敦的殖民廳接管海峽殖民地。 成為直屬的皇家殖民地(CrownColony)。直屬殖民地設一總督,聽命於倫敦的殖民部(ColonialOffice),而不再隸屬於印度事務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檳榔嶼和馬六甲於一九四六年併入馬來亞聯邦(Malayan Federation)。至於新加坡,亦於一九五九年六月成為自治邦。

同樣的,這三個英國海峽殖民地在開埠以來薈萃了各地移民,新移民不但把各自傳統文化習俗引到那裡;同時也把風味各異的飲食習慣容入了島上生活中.也奠定了今日這些地區的多元特色.


賣娘惹糕的印度人小販


賣KacangPuteh的小販


賣飲料的馬來小販


華人熟食檔


水果攤子


馬來糕點檔


賣鷄的小販


印度Mamak檔的祖師爺


Java人賣肉的小攤子


華人猪肉攤




人力車集聚的熟食攤


賣Asam Laksa的馬來小販


馬來糕點小販


賣馬來粽子Ketupat的小販


印度人糕點


賣榴槤的華人小販


賣新鮮蔬菜的


街上華人熟食檔


市場菜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古剎--鶴山極樂寺

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妙公募化到了檳榔嶼,他是最早到檳城弘法的閩南僧侶,所至之處,備受僑紳善信敬仰。地方人士請求他留在檳城,住持廣福宮。廣福宮是早年華僑所建的民俗香火廟,妙公以其地處鬧市,不便靜修,想另外找幽靜的地方以避囂塵,找到「阿意淡」地方,有閩僑楊秀苗的別墅,佔山地九英畝,妙公在僑紳張弼士等的護持下,買下建寺,就是檳城第一名剎極樂寺。

當初護持妙公建極樂寺的護法居士,以僑領張弼士、張煜南、謝榮光、鄭嗣文、戴欣然五人最為熱心,其中尤以張弼士捐施最多。張弼士不但自己捐錢,並為建寺四方募化,走遍東南亞,遠及英國、荷蘭,到過上百城市,為極樂寺募得鉅額的錢財,完成極樂寺建築。寺僧尊敬這位大護法,稱他為張大總理。

極樂寺於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開始興建,歷時十四年,直到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年)才全部竣工。極樂寺位於檳城風景區,有天然風景之勝、山水之奇,更有人工點綴之工。落成後的寺院,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西客堂、放生池,以及各種殿堂寮房數百間。寺碑上說:「松檻桂廡,上出重霄,碧閣丹梯,下臨無地,芝草千叢,香花萬簇,遊憩其間,頓覺瓊樓玉宇,尚在人間。」可見其規模。




鶴山極樂寺遠眺檳島



鶴山極樂寺遠眺檳島



鶴山極樂寺遠眺檳島



開山初期鶴山極樂寺遠眺檳島





鶴山極樂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0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4-2024 01:28 AM , Processed in 0.08065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