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797|回复: 8

马来亚共产党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2-2010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阿甸是马共中央委员,在反英武装斗争期间,1953年在彭亨州南部一次战斗中牺牲。终年32岁。
阿甸原名林树益,又名林达、林平、林英强等。原籍海南省文昌县昌洒镇宝彩村。1933年他父亲林天伦返国带阿甸到新加坡居住.供他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念书。当时正值中国西安事变前夕,全国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一致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阿甸在国内已受冯白驹革命部队的影响.因而在华侨中学读书时也积极投入学生抗日运动.后来参加了马共,成为学校中的抗日骨干分子。因反对英殖民当局限制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被学校开除出校。但他没有害怕退却,相反,更加增加抗日救国、为革命奋斗的决心,从此,他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马共新加坡市委安排他参加琼侨指委工作,发动和组织琼籍侨胞抗日救国救乡,捐款捐物支援海南岛琼崖纵队抗日斗争。他还主编《琼崖通迅》(内部刊物),报导琼崖纵队敌后斗争事迹,提高了琼籍侨胞的爱国热情.
1941年12月8日,日本法西斯进攻马来亚,阿甸坚持在新加坡向群众宣传马共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参加星华义勇军保卫新加坡,直至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他才撤退到内地柔佛州。马共柔南地委分配他到万浮区任区委委员,发动和组织群众支援抗日部队,反对日寇的血腥统治,
阿甸1942年底从万浮区调上“四独”部队,先在泅隆园一带活动,有人说他提任过新分队的分队长。1943年3月,“四独”司令部迁往天吉港,他被提任司令部管理部。当时日军疯狂向部队进政,处境困难,他很少在司令部,经常到各中队了解情况,指导对敌斗争,
1944年初,马共中央对“四独”司令部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委任家雷为党代表,队长陈田,副队长卢成,政治部阿甸,管理部小刚。陈培农,吴亚浪调出搞民运工作。
由政治部领导出版的《打日本》小报,有中文版,马来文版,每周出版一期,报导各地区中队抗日消息,消灭敌人的动人事迹,揭露敌人罪行,报导国际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新闻,从而打破了敌人的新闻封锁,成为广大群众和抗日军战士喜爱的小报。我在1944年10月召开的全马党军高级干部会议上认识阿甸,他代表“四独”参加,我代表’“六独”参加,会议地点设在吉隆坡间津十三条石森林里。森州、柔南、下彭党军代表先到上彭“六独”司令部营地集中,然后由“六独”派出交通员带路到会议地点,因走错路迟到,会议已在上午开始。我们下午抵达营地时,与会代表已用过晚餐.次日清晨,又接到山下交通员送来情报,说日军开始进山搜索,以致会议受到干扰,仅开了一天,便草草结束。同批前来参加会议的代表,又从原路返回上彭“六独”司令部营地,才分别返回各地。
阿甸很朴素、沉静,说话很温和。平时少说话,说起来又有幽默感。他对事物分析能力很强,处理问题坚定果断,是一位好领导。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投降,各地人民抗日军(公开队)先后进驻城市,维持治安,惩处汉奸走狗,协助建立各级人民委员会。同时马共也在各州、市设立办事处。阿甸与小平于此时结婚。1946年1月,马共在吉隆坡召开八中扩大会议,阿甸被选为中央委员,负责马共柔佛州州委书记。1947年春,马共中央书记叛徒内奸莱特潜逃,同年夏天,马共于霹雳州朱毛路召开中央扩大会议,清算莱特叛变罪行,选举陈平为总书记,设政治局,下设组织部、宣传部、职工部。阿甸担任政治局委员。我和他最后一次相见,是1948年5月在柔佛郊外橡胶园召开的中央扩大会议,内容除整党外,还部署如何应付英帝镇压,做好必要时开展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当时马共设立南、中、北马三个局,分别领导各地反殖斗争,阿甸任南马局书记。1948年6月21日清晨,英帝颁布紧急法令,向马共进攻,导致抗英武装斗争爆发,阿甸便留在柔佛州领导当地抗英武装斗争。
1949年初,柔南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转移北上彭亨州,阿甸夫妇随军到彭亨,在西部(上彭)地区坚持武装斗争,遭受英军疯狂进攻,在农村处境艰险,两夫妇退往山区居住。以后情况,一时不很明朗。
阿甸的胞弟林树钊,久查不知阿甸夫妇的下落,通过我多方探询,终于得到泰南有关方面的答复,澄清了对阿甸的各种猜测与谣传(阿甸的女儿林玉欣也找到关系)。复函全文如下,
“林树益同志,1940年,(或1939年)在新加坡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在新加坡中学生中进行地下革命工作。日本法西斯占领马来亚和新加坡之后,他从新加坡进柔佛州,在人民抗日军第四独立队工作,他在部队里用名阿甸(有时用阿典)。新马侨友会编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246页有提到他(阿甸)。
1946年初,林树益同志当选为马共中央委员。1946、47、48年,他在柔佛州和雪兰莪州从事地下工作。他的妻子原姓名不明(笔名注:原姓名梁宜明,在党内和部队内名小平),是马共的州一级干部,和他一起工作。他们的女儿的情况不明。
1948年6月,马来亚人民抗英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林树益同志夫妇进柔佛州南部转到彭州南部。他们在彭亨州从事武装斗争。
1953年,林树益同志和他的妻子小平同志先后牺牲,林树益同志在彭亨州南部我军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小平同志在彭亨州北部立卑地区我军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他们牺牲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经过,现在没法查明。
林树益同志、小平同志的英灵永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2-2010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平 于 13-2-2010 10:38 PM 编辑

2~刘尧,原名刘昌标,1915年出生于海南岛琼东县(今琼海)嘉积镇桥头下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在本村私塾和嘉积镇高小学校读书,天资聪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读完小学,因家贫辍学回家放牛。

早在1924年,桥头村一带已有共产党活动 ,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劣绅,革命的风暴直卷农村各个角落。在革命思想影响下,刘尧兄弟俩也被卷入革命洪流。1929年3月起,琼崖革命由低潮走向恢复发展时期,刘尧兄弟俩积极投身于四抗(抗捐、抗租、抗税、抗债)和四队(破坏队、宣传队、运载队、救护队)的活动,并加入少先队,参加送情报、发传单、贴标语等各种宣传活动。1931年刘尧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桥头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青年参加红军、参加战斗,捐钱献粮,为红军收集情报等等。因此,刘尧成为敌人跟中钉,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为了逃脱敌人的追捕,1936年他不得不跟随亲人,漂洋越海到新加坡,栖身在他姐姐的茶店里。

1937年7月,日军大举侵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开始了历时八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存亡的危急关头,全马来亚华侨敌忾同仇,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早已受过革命熏陶的刘尧,立即投身于这个波澜壮阔的华侨爱国运动中。参加了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马来亚各界抗敌后援会”(下称“抗援会”)。在抗援会,他与广大爱国青年一起,组织宣传队,宣传命道理,大讲抗日救亡的伟大意义,大讲爱国华侨支援八路军、新四军的道理,大揭日本法西斯实行“三光”政策的滔天罪行。由于他在工作中表现有工作能力,不久便成为新加坡店员界抗敌后援会的领导人之一。1940年2月,参加了马来亚共产党。

1941年12月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太平洋战争,入侵马来亚。马来亚共产党不顾英当局的阻挠,积极领导全马各族人民组织军队武装抗日,党从各地陆续抽调党员干部送往英军101特别训练学校,接受军事训练。刘尧是被任命为第一独立队司令部管理部(后勤)负责人。同年10月,刘尧在出发途中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惨遭种种酷刑,刘尧同志始终坚贞不屈。后来,在一次有许多人被押到吉隆坡郊外劳役时,他趁敌人监视不严之机,潜逃出劳役场所,几经周折,才在群众的帮助下找到了组织。

不久,日本法西斯对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进行疯狂的围攻和扫荡,斗争极其激烈,环境非常恶劣。第一独立队司令部领导人和党代表许庆彪、队长陈天庆等都先后在战斗中牺牲。在这危急关头,刘尧受命接任第一独立队队长之职,在极其艰辛的战斗环境中,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部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队伍由原来3个分队发展到5个中队。刘尧同志也在战斗中成长。1944年被提升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队党代表。

1943年底,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新形势下,马来亚共产党和联军东南亚总部订立协议;英军向人民抗日军提供武器和物资补给;人民抗日军则配合英军反攻马来亚。为了履行协议,各独立队于1945年初奉命扩编部队,接受联军援助,配合英军作战。为此,第一独立队派出部分干部、战士和吸收各区民兵,扩建5个中队,;另建新队司令部,编属第一独立队,刘尧仍为第一独立队的首要领导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告无条件投降。马来亚人民抗日军8个独立队开赴全马各大城镇,刘尧率队进驻马来亚中心城市——吉隆坡,结束了日本法西斯血腥统治。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在3年8个月的浴血苦战中,赢得了马来亚各族人民的赞扬和拥护。英军和平接管马来亚后,为应付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与英军的公事往来,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派陈平、刘尧等3人为中央军委代表。

1945年12月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复员 ,全马成立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退伍同志会总会,刘尧任总会副会长,继续领导复员抗日退伍军人为反对英帝国主义重建殖民地统治作斗争。

受英军东南亚总部司令蒙巴登上将的邀请,军委代表陈平与刘尧率领原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八个独立队的代表,组成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代表团,于1946年4月23日,去伦敦参加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大游行。在庆典上,各代表接受英军授衔与颁发胜利勋章。

1948年6月20日,英殖民政府颁布“紧急法命”,实行白色恐怖,动员大批军警突袭马共办事处、抗日军退伍同志会、总工会属下各级工会、青年团、妇联全……等所有的进步群众组织,大肆逮捕和屠杀抗日有功的抗日战士。马来亚共产党和抗日退伍军人被迫拿起武器,建立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开展抗英民族解放战争。在队伍开始集中,部队尚未建成之际,刘尧和他的警卫人员集中在雪兰莪州南区加影埠老港农村,因叛徒告密,英帝于7月18日派大批军警包围驻地,刘尧率队向后山突围。但因敌众我寡,多次突围未遂,在敌人密集炮火之下,刘尧和他的战友小杨(吴科雄)等,为马来亚民族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刘尧烈士,永垂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2010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钟爱克原名钟英宏,家住霹雳州布先,出身是沙泵矿场柴油机工人。1939年7月参加反殖抗日工作,同年底参加马来亚共产党。1940年初任霹雳州地下总工会常委,不久改任马共霹雳南区区委,1941年7月,调任马共雪兰莪南区区委,同年任雪州地委,1943年1月任雪州地委会书记,10月调任霹雳州地委会副书记.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任霹雳州地委书记。1946年1月.在马共第八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初兼任吉打州委会书记。1947年6月,在马共第九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上,当选连任中央委员,负责中央组织部委员,领导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柔佛等州(市)委会和新加坡市委会。1948年5月,马共中央成立北马分局、中马分局和南马分局,爱克任北分马局委员,后任书记,领导霹雳、吉打、吉兰丹地区反殖斗争,兼霹雳州委会书记。1950年 12月1日,受英帝军警突然围攻,英勇牺牲,终年约35岁。

爱克24岁参加革命,经历辛酸生活磨炼,阶级觉悟很快提高,吃苦在前,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和霭可亲,同群众甘苦与共,积极学习革命理论,经常伏案学习到深夜, 水平提高很快。当爱克尚是地下工会普通会员时,就勇敢向工头游说,争取成立注册工会,以协助救济中国伤兵难民会和谋取工人福利,并冒着遭受英帝当局枪打出头鸟的危险,带头愿当注册人。受到殖民政府刁难,仍然坚持斗争。1939年10月经工会决定,爱克召集工人开会,议决向资方提出要求:男工每工由四角增加二分,女工由二角六、七分增加一分,工人伙食每月猪肉由一次增加为两次;工伤事故另赔偿。当时受欧战刺激,锡价高涨,物价上升,这些要求已是极低的条件。爱克自愿提出当工人的谈判代表,全体工人马上“停工休息”。资方蛮横拒绝,激发全霹雳州沙泵矿场几万工人纷纷响应,形成数万人总罢工。英帝警探企图逮捕爱克,经过说理说法,并在几个手持斧头、刮刀(*)的工人纠察队员的维护下,警探只好撤走。资方无可奈何,终于接受工人的条件。斗争的胜利使工人认识到团结的力量,纷纷参刀矿工会。同年12月,爱克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周彤注:刮刀是机器工人的刮铁工具,以纯炭钢的钢锉磨尖磨利制成,比匕首还更锋利。)

事后数夜,警探到公司搜捕爱克,在工友掩护下爱克安全转移。因受到当局通辑,爱克转入地下战线。次年1月,任霹雳州地下总工会常务委员,开始艰苦的革命专职干部生涯。因受通缉不能走大路,只好跑山径,走小路,每月生活费6元(组织经费来自工人捐赠),到处有工人招呼,赠衣物,请吃饭,免于饿肚,艰险生活中充满温暖。

1940年7月,爱克调任马共霹雳州南区区委会委员,更加勤奋学习革命理论,带动全区学习热潮。1941年10月,被调任雪州地委委员,不久,日军于12月8日侵略马来亚。次年1月4日,马共雪州地委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队伍,在雪州双文丹举行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队成立大会。日军不断对抗日部队发动进攻,特务密布,形势严峻,爱克经常带领两三个同志在雪州穿南串北,领导开展武装抗日斗争,并主持抗日同盟会的日常工作。1942年“ 九一 ”事件以后,“ 一独 ”司令部领导干部部分英勇牺牲,个别被捕后当了叛徒,加以雪州是日军统治腹地,军政控制较强,环境恶劣,斗争艰巨。 1943年1月,爱克肩负起马共雪州地委书记重任。3月14日,“一独 ”司令部在间津开会,由于奸细告密,受日军包围进攻,队长陈天庆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在此期间,地委在一偏僻农家中开会,突然受到日军围攻,爱克事先作了应急安排,一闻狗吠声,立即撒出村外,使敌人扑空。两天后,爱克带领一个警卫骑单车往煤炭山部队,途中一辆吉普车跟上,在脚车前面停下,爱克两人迅速跳下脚车奔向一片矮菁芭,并开枪向追击的敌人射击,日探胆怯,不敢尾追。爱克按照中央授权,到煤炭山部队,开会提审并惩处一个叛徒。(*)

(注 *:此叛徒即被捕后叛变并回来充当内奸的司令部副队长。据吴一石撰写的《雪兰莪的抗日武装斗争》记载,“1943年发生的‘3.14’事件。3月14日,一独司令部在甘津农村召开会议,只有几位同志担任警卫工作,由于敌奸告密,敌人发动突然袭击。司令部正队长陈天庆同志身陷重围,奋战到最后一息。…… ”“在‘4.123’事件中,除了陈天庆同志壮烈牺牲外,还有两人被捕。其中一个是司令部副队长。他一落入敌手就叛卖革命。敌人立即布置他回来搞破坏活动。他回到模范中队时,编造了一套故事,蒙混过关。但是,地委会很快得到了他充当内奸的准确情报,并立即报告中央。中央授权地委书记爱克同志到部队处理。爱克带了一个警卫员骑脚车去部队,途中碰到一辆载着叛徒特务的汽车,他们两人迅速跳下车,隐蔽在公路旁的矮青芭里,开枪射击,成功地摆脱追踪的敌人。爱克同志安全脱险后,赶到部队,在模范中队党代表的协助下,立即扣留并召开军事法庭审判那个叛徒。这个家伙在确凿证据面前招认了自己的罪行。全体指战员怀着极大的愤怒,除去了这个大害虫。)

1943年12月,爱克被调到霹雳州任地委副书记,协助书记陈平处理各方面的工作,并分工领导几个区和五独几个中队的党组织。他作风深入,领导有方,使地委会更加健全,军民抗日活动蓬勃发展,农村抗盟组织进一步巩固扩大,并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爱克的革命警惕性很高,冷静沉着,对工作认真负责。仔细倾听、分析同志们的报告,深入调查核实,毫不马虎,休息时间很少,但精力旺盛,工作效率很高。

霹雳河两岸的马来农村,在他领导下,群众工作发展很快,普遍建立了马来农民抗日组织,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建立了分队规模的马来农民人民抗日军,同时建立民兵组织。

在爱克工作的地区,有一个华族秘密帮会的武装集团,约有30人、20多支枪,虽然挂着抗日的招牌,却很少抗日活动。初由十三中队队长钟剑川亲往帮会武装营房谈判,而后爱克同往面议。爱克有秘密帮会活动的经验,懂得帮会的暗语、帮规等,他以人民抗日军代表的身份访问他们.解释抗日军的主张和政策。他们很感敬佩,订立合作抗日的协议。(周彤注:这个集团本性难改,后来脱离人民抗日军,并继续在马来甘榜抢劫和侮辱妇女等土匪勾当,群众只看到是华人,分不清真假抗日军,日本投降时日军又推波助澜,加上英帝走狗的挑拨离间,酿成针对华人和抗日军的排华事件。)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后,内奸莱特右倾错误路线使马来亚革命蒙受挫折。爱克立场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毫不动摇,跋涉于中马、南马各地,为马来亚各族人民的民主自由解放面勤奋奔波,后任马共霹雳州委书记。1946年1月,被选连任马共中央委员,兼任吉打州州委书记期间,吉打州工、青、农、妇运动蓬勃发展,比较活跃的新民主青年团,发展到31个支团3000多名团员,争取民主自由运动相当深入。数月后调回霹雳。

英帝殖民当局对马来亚民主运动的镇压日益残暴露骨,迫使马共采取应变措施。1948年5月,爱克任马共北马局委员兼霹雳州委书记后,废寝忘餐,根据马共3月制订的革命路线,积极筹备应付英帝全面进攻。6月20日,英旁悍然宣布非常时期紧急法令,武力镇压民主运动。爱克组织力量,没收英国垄断资本企业资金,并派曾汉添、碧根等向资本家募捐筹款,以支助民族解放军建军经费。8月份,霹雳州委已经建立人枪齐备的3个大队,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枪声,随即响遍全州各区。

“6.20”后爱克和陈平及马丁驻在金保新路(阿逸君冷)11碑,10月份,首仗派第三大队一部进攻冷甲警察局,几天后,4 架敌机对新路11碑解放军驻地一带,进行连续3小时的轮番轰炸,接着发动地面进攻。那时部队已转移到东部山区,但陈平、爱克和马丁仍驻在 11碑,遭到敌机轰炸,但在敌机停止轰炸后全部人员安全转移,到了12碑不久又遭到敌机轰炸,转移到六百垄,不久又遭到敌机轰炸,过后马丁退出,爱克和陈平转移到金保附近地区,分别驻扎在太平芭和鱼棚。

1948年11、12月间,陈平和爱克前往金马仑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结束后陈平按计划前往彭亨,爱克在梭港将从霹雳三个大队主力调来集中的部队整编为民族解放军第12支队,开向牙拉顶。在牙拉顶正式成立第12支队,爱克按中央战略部署,带领几百人的大队,长途跋涉到吉兰丹牙拉项地区。由于当地原有华人农村,已被英帝摧残,群众生产的粮食无法供应大部队的需要,部队停留一个月左右,即留下民运人员在当地,主力开始长征,向马泰边境及宜力方向转移,抵达玲珑宜力一带发展民族解放斗争。爱克在一个警卫小队护送下队返回霹雳州,抵达和丰一带森林,临时住在地骨和拱桥附近的山边,准备召开霹雳州州委会议,发展民族解放斗争。

1950年12月1日,由于爱克的驻地被来见面的一个民运内奸出卖,受到一批英帝军警的突然袭击,爱克不幸中弹牺牲,另有两位警卫员也牺牲。战士们十分悲痛,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誓以多杀敌人为领导同志和革命烈士报仇。不久,那个出卖爱克的内奸被歼灭,带队进攻的英军头目,也被解放军装置的地雷炸死。

爱克为马来亚人民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将永远光耀马来亚人民革命史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0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人在陈平的回忆录中都有提起,阿甸也就是陈平提及的马共中央五人政治局其中一人,后因蓝端事件而被降级的阿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0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平 于 17-2-2010 08:23 PM 编辑

4~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总书记李安东先生,因年老多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1999年7月15日凌晨3时,在泰南也拉市中央医院逝世,享年82岁。

李安东原名李长镇(又名老李、老麦、老谢、李安东等)。

李安东原籍中国潮州。1917年农历正月十七日出生。1922年随母南来与父亲团聚。从此定居新加坡。

由于家庭经济不好,李安东少年时期是在时读时停、不断转校插班的情况下,接受初级和中级华文教育的。1935年,李安东在中国汕头高中毕业,并先后在新加坡,马来亚柔佛的巴都巴辖、新加兰及居銮巴罗任职小学教员。

1937年间,李安东正式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在柔北地区进行党组织工作以及地方社会活动。

1939年,李安东被调到新加坡,主要是负责文化工作,担任“马华文化协会”总务。

日本进攻马来亚时期,李安东负责“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宣传部秘书(当时宣传部部长胡愈之,秘书长巴人)。

新加坡沦陷不久,李安东被调到柔南,后又北上到吡叻负责州出版工作,并于1943年任吡叻地委委员。

日本投降后,李安东转到吉隆坡,任马共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委员。1946年初在第八次中央扩大会议上被选为马共中央执行委员。当时李安东主要负责文化、宣传及报业工作。

1947年6月第九次中央扩大会议上李安东被选连任中央委员。九届一中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8年后,李安东在中央机关工作。1960年当选马共中央副总书记。

李安东于1962年间到中国北京,任马共中央国外局委员兼马共驻中国代表团团员。

1967年,李安东从中国经越南返抵泰国南部,以副总书记身份主持国内中央机关的工作兼任北马局书记处第一书记。

李安东先生的遗体将于1999年7月18日在也拉火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0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平 于 17-2-2010 08:22 PM 编辑

5~张凌云同志原名章传庆,参加革命后用名张凌云,又名小章、凌云、林文、阿苏。1921年3月在彭亨州淡马鲁县直凉地区的一个乡村(明光)出生。1936 年,张凌云同志到马六甲培风中学念书,同年参加了马共领导的地下组织“马来亚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和“马来亚民族解放青年团”而开始了他的光辉的革命生涯。1938年3月12日,张凌云同志光荣地参加了马来亚共产党。同年6月,党派他回彭亨州进行革命活动。

1940年7月,张凌云同志被选为马共彭亨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即州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1941年1月被选为西彭亨特区委员会书记。同年9月16日,张凌云同志被英殖民当局逮捕,先后被监禁在文冬、立卑和吉隆坡监狱。日本法西斯侵略马来亚之后,英殖民当局接受了马共释放政治犯的主张,1941年12月31日张凌云同志和一批被捕同志获得释放。张凌云同志出狱后,按照中央的指示,回到彭亨筹建抗日武装部队。1942年3月,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西彭亨部队成立,张凌云同志担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同年4月担任司令部政治委员。同年5月,按照中央的指示,马共西彭亨地方委员会(即党的州一?B马共西彭亨地方委员会(即党的州一级负责机关)成立,张凌云同志被选为书记。1942年9月,马共在吉隆坡石山脚召开扩大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张凌云同志作为西彭亨地方委员会代表出席了会议。由于内奸莱特的出卖,会议地点遭受日本法西斯军队的大规模进攻,发生了震动全国的 “九•一”事件。在剧烈的突围战斗中,张凌云同志英勇地冲出了重围,腿部受伤,安全脱险。1943年8月,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六独立队在西彭亨建立,张凌云同志担任司令部党代表,1944年1月,马共中央在雪兰莪州第一独立队第三十五中队营地举行了全马党军高级干部座谈会,张凌云同志参加了座谈会,负责起草部队建设的文件。这个文件拟定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全国各个独立队统一的四大纪律、十项注意和礼节,呈请中央批准后由各个独立队司令部分别颁布执行。 1944年5月,按照中央的指示,张凌云同志出发到雪兰莪州同杨果同志等一起筹备召开全马党军高级干部非常会议,这个会议在同年9月召开,张凌云同志因病未克出席。抗日战争结束后,张凌云同志被选为包括西彭亨、东彭亨、丁加奴、吉兰丹四个地区的马共东马联合州委员会书记。1946年1月,马共中央召开了第八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张凌云同志参加了会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中央执行委员会设立秘书处,张凌云同志是秘书处成员。同年9 月,张凌云同志兼任马共柔佛州委员会第一书记。1947年6月,马共中央召开了第九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张凌云同志参加了会议,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莱特事件审查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同年8月担任部长。从1947年6月到1948年6月,张凌云同志被中央委任为中央青年运动小组组长,领导马来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团部党组。抗英民族解放战争爆发后,1949年6月,张凌云同志担任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主任,一直到1951年初。1952年8月,张凌云同志受马共中央的委托,作为中央政治局的代表,从彭亨州起程,出国进行国际活动。在国际活动期间,张凌云同志同一系列兄弟党建立了联系,并进行了各方面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中央所交给的任务。1955年12月、1961年9月和1980年4月中央先后召开了第十次、第十一次和第十二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张凌云同志被连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直至他逝世。张凌云同志1964年1月从国外回部队之后的二十五年来,还先后兼任中央北马局第一书记、第二书记,负责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工作。
张凌云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我党、我国人民和我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特别是在党的建设、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党的国际活动方面,张凌云同志对我党我军和我国革命的贡献很大。
张凌云同志从十五岁起就参加了马共领导的革命运动,不顾当时地下工作的艰苦和危险,英勇顽强地进行忘我的斗争。当他在1938年6月回到彭亨州进行革命工作时,西彭亨已没有革命活动,没有党的组织和革命群众组织。党的组织在关丹,路途很远,只能建立书信联系,他排除一切困难,孤军作战,终于陆续建立了西彭亨地区的学生、青年和工人的革命群众组织以及党的组织,这就充分表现了年轻的张凌云同志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才能,日本法西斯侵略马来亚之后,张凌云同志从牢狱获释回到西彭亨,在创建西彭亨人民抗日军的工作中,也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才能。
张凌云同志在他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我党的各个革命时期,负责过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党务、军事、宣传、部队政教、青年运动、工人运动等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张凌云同志为我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出他的整个生命。在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念念不忘全党全军同志,充分表现出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本色。
张凌云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国人民和我国革命的巨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为革命奋斗一生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高贵品德;学习他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到底!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杰出的领导人张凌云同志永垂不朽! [url=]张凌云同志简历[/url]
张凌云同志原名章传庆,又名林文、阿苏、小章,1921年3月(农历正月三十日)在彭亨州淡马鲁县直凉的一个乡村出生,独生子。家庭是贫农,父亲兼出外做劳工,母亲理家务(包括饲养家畜)
幼年读私塾四年。1932年到1934年将近三年里,因家庭经济困难停学参加农务,主要是做咖啡园和花园的工作。后在加流启新小学毕业。读私塾和高小几年里,都是住在书馆、学校兼帮老师煮饭。
1936年7月,到马六甲培风中学念书,8、9月间参加党领导的地下组织“学联”,同年底参加“马来亚民族解放青年团”。1937年初任马六甲团市委委员(当时,市委书记是陈丽水同志,另一委员是陈水鸭同志,后来补充丘俊杰同志,领导人是地委书记黄晚星同志)。1937年秋成立马六甲学生抗敌后援会,任该会 第一任总务。1938年初党中央决定取消团的组织。同年3月12日由团转党。
1938年6月经黄晚星同志同意他离开学校回彭亨。当时西彭已没有革命活动,故自己进行活动,建立学生、青年和工人的“抗援”组织。党的关系属关丹特支,因路途很远,故只通过书信联络。
1938年12月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全马各州学生界抗敌后援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马学”执委。1939年建立彭亨“抗总”,任组织委员,同年6月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马抗”执监委扩大会议(以“马抗”执委名份参加)。7月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马学”执监委扩大会议,8月成立西彭党特别小组,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2-2010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平 于 17-2-2010 08:08 PM 编辑

6~陈田同志原名高才杰,在党内部队内用名陈田、庄声等,1923年出生于新加坡。他在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参加我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0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后,是我党新加坡学生支部的领导成员之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党选派陈田同志和其他100多位同志参加由盟军主办的游击战训练学校。结业后党派遣他们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陈田同志先后担任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三独立队和中央特别队的领导职务。1945年,任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四独立队队长(即司令员)。
三年和平斗争时期,陈田同志先后在中央宣传部和统战部担任领导职务。
抗英民族解放战争爆发后,陈田同志在中央直属机关担任领导职务。1955年,陈田同志作为我党代表,同英(国)、拉(赫曼)集团的代表进行会晤,筹备举行和谈。华玲和谈时他任我党代表团团员。1959年陈田同志当选党中央委员,一直到逝世。1961年党派他去中国,在我党代表团担任领导职务。1969年到1981年他是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陈田同志不愧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50多年来,为了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始终踏踏实实地认真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党与我国革命的损失。
陈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在他即将回国的前夕,竟然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于1990年9月3日零时35分逝世于中国长沙,我们感到格外痛心。我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坚持不渝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严谨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党的领导下,为完成他未竞的事业而继续奋斗。 [url=]陈田同志简历[/url]
陈田同志原名高才杰,1923年在新加坡出生,华校小学高小毕业后转读英校,九号位毕业,日本法西斯南进前参加学运,1940年入党。
陈田同志1941年底参加101游击学校的训练,1942年1月随“四独”到柔南,负责中央特别队队长和解放报社工作,1945年初被提拔参加“四独”司令部工作,后任“四独”公开队队长。1946年12月1日抗日军复员,任《战友报》编辑,以后任中央统战部委员。1947年代表马来亚参加在布拉格举办的世界青年节的活动。1948年初负责英文刊物《马共评论》的编辑。
1948年6月,陈田同志担任中央南马分局委员,直到1949年初从柔南北上彭亨为止。
1949年初,陈田同志调到中央机关,负责领导卫队工作。
1955年陈田同志参加丹吡边委员会和第十二支队司令部工作。同年12月底,陈田同志在党的第十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央代表团团员出席华玲谈判。
1960年陈田同志出国。
我电台成立后陈田同志是电台党的领导成员兼总编辑。
(取材自《马来亚风云七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0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平 于 17-2-2010 08:19 PM 编辑

7~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吴一石同志,因患肝癌,治疗无效,于1990年10月9日下午1时45分逝世,终年68岁。 吴一石同志原名吴清琦,参加马共之后用名阿斯、阿奇、阿石等。家在吡叻州华都牙也。1922年11月18日出生。青少年时期在吡叻州实兆远南华中学、和丰兴中中学和雪兰莪州加影华侨中学受教育。

1937年下半年,吴一石同志在实兆远南华中学读书时,参加马来亚人民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活动,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38年,吴一石同志在和丰兴中中学参加马共领导的地下学生组织,第二年,被委任为该校地下学生组织的负责人。1940年,吴一石同志在加影华侨中学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同年11月7日转为正式党员。1941年初任该校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任马共雪兰莪州南区区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被调到吉隆坡,任吉隆坡党的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马来亚人民抗日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底,党派吴一石同志同其他同志筹建马来亚人民抗日武装部队。1942年1月1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队在雪兰莪州正式成立。吴一石同志被分配在第一独立队司令部政工团工作。同年5月,吴一石同志任第一独立队第九中队党代表。1943年2月任第一独立队第十五中队党代表,同年4月任驻煤炭山地区的第一独立队模范中队党代表。1944年9月吴一石同志被提拔为第一独立队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负责第一独立队的政治教育工作。1945年2月,吴一石同志被调离部队,参加马共雪兰莪州地方委员会(即州委 员会)工作,任地方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直至抗日战争结束。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初期,吴一石同志受雪兰莪州地方委员会委托,创办和领导华文日报《民声报》。从1945年11月至1948年6月,吴一石同志先后任党中央宣传部委员、副部长、部长,参加领导党的报刊《民声报》、《战友报》和党的其他宣传教育工作,写了一些宣传教育的文章和公开出版的小册子。

1947年6月,党召开第九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吴一石同志参加了这次中央扩大会议。吴一石同志也列席了1948年2月党的九届三中全会和同年5月的五中全会,中央的这几次会议是党纠正当时的错误路线的极其重要的会议,吴一石同志也参加起草这几次中央会议的重要文件。

]948年“6•20”事变后,吴一石同志任党中央中马局委员兼南彭亨地方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一直到1952年因病离开彭亨北上。

1953年10月,吴一石同志同中央机关一起到达边区。1954年6月,吴一石同志任丹吡边区委员会书记和第十二支队政委。

1955年12月在党的第十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吴一石同志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59年9月当选为中央委员。1960年初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直到逝世。

从1961年至1964年初,吴一石同志兼任中央北马局委员,1964年初以来兼任中央北马局书记处书记,代表中央北马局领导丹吡边区委员会和第十二支队。

]989年2月,马方、泰方和我方正式开始了三方和平谈判,张凌云同志为我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张凌云同志病重之后,中央委任吴一石同志接替张凌云同志的职务,吴一石同志对和谈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战争结束之后,吴一石同志代表我方同马方、泰方联络,贯彻协议的执行。

吴一石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立场。50多年来,他为了我国人民的正义事业,英勇奋斗,始终不渝。他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艰苦朴素,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吴一石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崇高的事业,直到病危时还惦记着事业,为我们树立了鞠躬尽瘁、革命到底的光辉榜样。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党的卓越领导人,是我国人民的优秀儿子。

安息吧!吴一石同志,你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取材自《马来亚风云七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2-2010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平 于 17-2-2010 08:20 PM 编辑

原名:梁英、梁兴
队名:阿铁、ALI
性别:男
籍贯:广东人
家居:柔佛古来
上队日期:1942年中


梁英同志出生在中国广东省,父母亲是穷苦的农民。家里哥哥、姐姐、及弟弟。父亲早期曾参加革命活动,后来革命失败,父亲才来马来亚谋生。七岁那年,母亲带着梁英同志来马来亚,一家人才团聚。 梁英同志因家境贫穷没有念过书。父亲最初在古来开芭种黄梨、后又搬到士乃割胶。1942年,全家人又回到古来开芭种植维持生活。 那年梁英同志就参加了抗日活动,在当地做民运交通工作。1942年年中,梁英同志就参加了抗日军,当时他才15岁。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其他同志也复员了。组织上留下梁英及他们几位同志收集部队所留下的武器并收藏起来。然后才安排他们去割胶。

1948年6月20日,抗英战争爆发,梁英同志与同志们放下胶刀,接受组织的安排又回到森林里建立部队了。接着,梁英同志跟着队伍去攻打上队前在那割胶的那个英国人的胶园的特警站。战斗过后,梁英同志被正式吸收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9年北上到彭亨时,梁英同志是小马同志的传令员。50年,梁英同志是小马同志的警卫员。1951年10月6日,(梁英同志参加 了一场伏击战。当时,英梁同志跟随小马同志带的小分队游击队员,在吉隆坡甲甫路前往福隆港的公路旁设伏,队伍匿藏在路旁茂盛的灌木丛中,他们在无意中消灭了英国驻马来亚钦差大臣亨利 •葛尼。)

1952年底,梁英同志被北上到边区。在边区负责小队的工作。1960年被调到十支配合马来同志到马来农村做群众工作。为了工作他自己努力学习马来语,以便与马来群众沟通。宣传党的政策。1968年第十支队领导调梁英同志回到机关队,负责总务工作。

1973年6月梁英同志被调南下突击队工作。1975年回到十二支队。梁英同志当时是十二支第三中党委,负责安排人力调配工作。

1989年,由马、泰、及马共三方达成协议后,梁英同志留在泰国在和平村生活。1996年6月21日梁英同志不幸病逝于勿洞中央医院,终年69岁。

资料来源~二一老友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4-2024 05:53 PM , Processed in 0.06743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