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849|回复: 38

513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3-2004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取自某人的文章
513事件始末
陳玉璇


【前言】

1969年 5月13日。

馬來西亞--一個剛誕生不久的新興國家,在搖擺中度過了新加坡退出聯邦、緊張的馬印對抗;在那一個晚上,歷經了血腥的暴亂、殘殺、縱火和掠奪,使她的一千萬子民對國家的信賴、愛、感激和夢想為之粉碎,愚昧、憤怒、恐懼和猜忌取而代之。

【選前】

1969年,馬來西亞擁有一千萬人口,其中巫族佔53% ,華族佔37% ,印族佔10% ;首都吉隆坡約有45萬人口,其中華族佔55% ,巫族佔25% ,印族佔19% ,其他種族佔1%。

馬來西亞獨立後,第三屆普選(包括國會及州議會之改選)於1969年 5 月10日舉行。參加競選的政黨包括:

(一)聯盟黨 Alliance Party (註1)
(二)泛馬回教黨 Pan Malayan Islamic Party (PAS or PMIP) (註2)
(三)民主行動黨 Democratic Action Party (DAP) (註3)
(四)人民進步黨 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PPP) (註4)
(五)馬來亞人民黨 Gerakan Rakyat Malaysia (註5)

另外,華人士農工商聯合會及 United Demrocratic Party (註6)並沒有推派候選人參選國會席次,Gerakan 特別集中爭取檳城州議會席位,但也在雪蘭莪競選。左傾受華人支持之社會主義陣線 Socialist Front (SF) (註7)則杯葛此次普選,鼓勵罷選或投廢票。

5月 4日,勞工黨 Labour Party of Malaysia(LPM)在首都地區發動示威遊行,呼求人民杯葛選舉,隊伍中出現支持共產主義口號及標語,並與警方發生衝突,一名勞工黨黨員遭警方擊斃。

5月 9日,勞工黨為 5月 4日被擊斃的黨員舉行出殯葬禮,沿首都街道遊行,號召選民杯葛普選。

5月10日,投票日。

5月11日,大選結果揭曉。
聯盟在103 席國會議席中取得66席 (註8),馬華公會僅佔13席,聯盟得票率約49% ,席次則較上次大選減少23席,其中馬華減少14席 (註9)。反對黨 (註10) 得票率約51% ,但由於受選區劃分影響,反對黨僅取得36% 席次,而執政黨則取得64% 席次,恰好佔有三分之二關鍵性多數席次。

General Elections (Peninsuiar Malays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litical Party Members elected

                 1959 1964 1969  197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MNO ┐           52   59   51 ┐ 61
MCA  ├ Alliance  19   27   13 │ 19
MIC  ┘            3    3    2 │ 4
             __________________│
                   74  89   66 ├ BM
                               │
PAS                13   9   12 │ 14
PPP                 4   2    4 │ 1
Gerakan             -   -    8 ┘ 5
                           __________
                                 104
DAP                 -   1   13    9
Pekanas             -   -    -    1
SF                  8   2    -    -
UDP                 -   1    -    -
National Party      1   -    -    -
Malayan Party       1   -    -    -
Non-partisan        3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 104   103* 1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ne candidate died during the election campaign sothis seat is not included in the total number.

聯盟候選人在馬來西亞半島當選率僅64% ,落選者包括林瑞安(馬華公會署理會長、工商部長),吳錦波(社會福利部長),韓沙 Hamzah Abu Samah (新聞部長)及馬哈迪 Mahathir 。

在州議會改選方面,執政聯盟在檳城、霹靂、雪蘭莪及吉蘭丹四州失去優勢。反對黨在檳城的24席位中獲得20席 (註11) ,在霹靂州的40席中獲得21席,在雪蘭莪州的28席中獲得14席 (註12) 。

傍晚,DAP 及Gerakan 分別發動群眾,在吉隆坡展開「勝利遊行」,參與之民眾情緒激烈高亢。

5月12日,首相東姑宣稱如果人民對他領導下的聯盟缺乏信心,他將辭去首相一職。他並宣佈內閣名單,謂基於馬華公會在國會中僅獲13席,使聯盟席位驟減,決定邀請陳修信一人入閣,內定為內政部長,並再保留一部長席予馬華公會 (註13) 。

傍晚,反對黨再度遊行慶祝選舉結果,民眾情緒再次升高。

隨後,雪蘭莪州州務大臣拿督哈崙 Datuk Harun宣佈巫統將於13日7:30pm,展開慶祝巫統選舉勝利遊行 (註14) 。

5月13日,馬華公會發表聲明謂大選結果已反映出華人拒絕馬華公會代表華人參與內閣,因此決定退出內閣。副首相敦拉薩 Tun Razak隨後稱:「我很欽佩馬華公會領袖們的勇氣及原則。但,由於華人的未能支持,使內閣沒有華人參與。政府將繼續執政,馬華公會將繼續在國會及州議會中與政府合作。」

6:00pm,一群馬來青年由 Gombak 出發,前往拿督哈崙住處集合參加遊行,在文良港 Setapak地區與華、印族人發生衝突。

6:45pm,三具華人屍體被發現。

7:20pm,敦拉薩以內政部長身份宣佈首都及雪蘭莪地區進入24小時戒嚴狀態。在首都地區,Kampung Bharu 、Ipoh Road 、Batu Road 、Cambell Road、Chow Kit Road 等均發生騷亂事件。

8:00pm,正副首相,在警察總部與陸軍及警察首長會商後,敦拉薩調派2000名軍人及3600名警察進驅首都維持秩序 (註15) 。隨後,霹靂、森美蘭及柔佛相繼戒嚴。

10:40pm ,首相東姑向全國作電視廣播,指稱此次事件為反對黨的過失,並呼籲人民與政府緊密合作,政府將負起責任以維持安寧。如需要,他將咨請元首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接著,敦拉薩邀請馬華公會正副會長陳修信及許啟模,發動成立友好委員會,分赴各出事地區去安撫勸解。

官方公佈,25人死亡。

5月14日,股市停市。航空、火車、水上交通一切停頓。只有在7:00pm至10:00pm,人民被允許步行或騎腳車上街購物,不准乘坐汽車。

最高元首發佈宣告,召集馬來西亞後備軍人服役。警察局長下令動員警察志願儲備人員。各地區居民組成自衛團,保衛家園及自身安全。政府也呼籲人民前往醫院捐血,供傷者使用。正在美國華盛頓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表示,希望馬來西亞的暴亂能迅速解決,並懷疑這次暴亂會擴散至新加坡。同時,沙巴州政府下令將DAP組織部長林吉祥驅逐出境,指其助長緊張氣氛。林吉祥是在沙巴州為一國會議員席次之獨立候選人演講助選,並表示將在沙巴州設立DAP 支黨部。

11:00pm ,最高元首應首相之請,頒下緊急法令,賦予首相東姑特別權力處理此次事件。

官方公佈,39死亡,114 人受傷,15人被捕。


[ Last edited by 阿甘 on 27-9-2004 at 07:38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3-2004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5日,所有報紙被令停刊。吉打、玻璃市、馬六甲相繼被宣佈為戒嚴區,各地解嚴時間均為上午三小時。

反對黨順利從聯盟手中接過檳城的統治權,由林蒼佑出任首席部長,林蒼佑並和首相東姑達成協議,將不會與霹靂州的反對黨在任何議題上結盟。

這天,在台北,有關單位向行政院發表簡報,並由外交部發言人魏煜孫發表聲明,希望馬來西亞之秩序能迅速恢復,更須盡量避免共匪有可乘之機 (註16) 。

官方公佈,接近100 人死亡,約150 人被捕。民間統計則為,200 人死亡,270 人受傷。

5月16日,馬華公會宣佈,同意參加一個看守內閣。

英國政府在倫敦宣佈,駐馬的3600名英軍不會介入馬來西亞之暴亂。英國政府對此次暴亂不願發表評論,但已有以軍隊干預馬來西亞暴亂的緊急計劃,但僅有在大馬首相東姑提出請求,且經過英內閣通過後,英軍才會介入。

最高元首在首相咨請之下,成立國家行動委員會 (註17) National Operation Council (NOC),副首相敦拉薩為其負責人。NOC 之成立,意即馬來西亞暫時放棄了民主體制,而以NOC 為決策領導單位。敦拉薩稱NOC 約需半個月時間才能使秩序恢復正常。NOC 宣佈閣置國會及州議會,暫停尚未完成的東馬地區之普選,實施宵禁及暫停行使所有法律權利,這意味著NOC 可以進入任何住宅搜查,沒收私人財產,拘留驅逐任何人,實施秘密審判,對犯罪行為頒佈包括死刑的刑罰,撤銷任何人的公民資格,修改法律及制定各項法律的臨時條款。

全國新聞檢查被宣佈實施,發佈至國外的新聞,必須將新聞副本送交政府檢查,但非強迫性。

NOC 並捕獲據信為共產黨黨員的93人 (註18) 。

官方公佈,89人死亡,272 人受傷,305 人被捕。

5月17日,敦拉薩公佈NOC 組成名單:

  主席:副首相敦拉薩

  副主席:伊士邁 Tun Dr. Ismail(前內政部長)

  委員:陳修信
          森本善 Tun U.T. Sambanthan (前工程及郵電部長)
          韓沙 Datuk Hamzah (前新聞部長)
          Tan Sri Ghazalie Shafie
          Tan Sri Abdul Kadir Shamsuddin
          General Tunku Osman Jiwa(軍事將領)
          Tan Sri Modamad Salleh(警察署長)
          Leftenan General Dato Ibrahim (軍事將領)

另一方面,馬華公會宣佈,馬華公會對參與政府一事重新考慮。

NOC 下令取消所有外國記者之宵禁通行證,要求記者們採用官方所提供的新聞稿及統計數字;僅有國營電視台及電台的記者被允許在各地通行。

印尼外長稱,近日在馬來西亞發生之暴亂並非出於意料,而是親共人士的煽動。

官方公佈,98人死亡,300 人受傷,約500 人被捕。民間統計,250--300 人死亡,超過1000人被捕,其中包括 9名國會或州議會議員。

5月18日,報章在經過政府的嚴密檢查過,被准予發行。

官方公佈,136 人死亡,316 人受傷。

5月19日,火車、公車、銀行恢復正常運作。

NOC 決定在西馬11州內設置「地方行動委員會」,由各州首席部長領導,成員包括軍事及警察官員,以維持各地秩序。

官方公佈,147 人死亡,3022人被捕。

5月20日,首相東姑宣佈新內閣名單:

Tun Abdul Rahman: 首相,外交部長,文青體育部長
Tun Abdul Razak : 副首相,財政部長(代理),NOC 主席
Tun Dr. Ismail : 內政部長
Tun U.T. Sambanthan : 工程郵電部長
Tan Sri Sardon : 衛生部長
Mohamad Khir Johari : 工商部長,地方政府及房屋部長(代理)
V. Manickavasagam : 勞工部長,交通部長(代理)
Tuan Haji Mohamad Ghazali : 農業及合作部長
Datuk Patinggi Abdul Rahman Haji Ya'akub: 教育部長
Ghafar Baba : 國家及農村發展部長,土地及礦業部長
Dato Ganie Gilong : 司法部長
Hamzah Abu Samah: 新聞及廣播部長
Tan Sri Fatimah Binte Haji Hashim : 社會福利部長
Tan Sri Temenggong Jugah: 砂勞越事務部長
另外,陳修信、高開實(前地方政府部長)、李孝友(前教育部長)被任命為緊急時期特別職務部長。

馬來西亞政府考慮重新裝備 3個新的陸軍營隊,以擴充武力應付緊急狀況,請求澳洲、英國及印度協助擴充軍備,並獲印度政府同意,澳洲政府則尚未回應。

官方公佈,吉隆坡地區157 人死亡,全國超過3000人被捕。


[ Last edited by 阿甘 on 27-9-2004 at 07:41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4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21日,公務員恢復上班。吉隆坡戒嚴放寬,每天7:30am至2:00pm可自由活動;首都以外地區每天戒嚴12小時。

敦拉薩任命森本善、許啟模、馬薩及沙菲(外交部常任秘書),成立一特別委員會委員,研討改組及加強政府新聞機構。

在台北,馬來西亞駐台領事許英喜致函各台灣報章說明,大馬日前發生的暴亂,是極端分子肇事,而非所謂的「華巫戰爭」,並指責部份通訊社報導不實消息。

官方公佈,吉隆坡地區163 人死亡。

5月22日,敦拉薩在記者會上保證,類似此次暴亂將不會再發生。

沙巴及砂勞越報紙被停刊。政府公佈報紙及其他出版物的管理規則。

官方公佈,吉隆坡地區163 人死亡,約400 人失蹤。民間統計約500 人死亡。

5月23日,官方宣佈,166 人死亡,439 人失蹤。

5月24日,沙巴報紙恢復出刊。

包括「時代雜誌」(TIME),「新聞週刊」(NEWSWEEK)及多種來自國外的報章或雜誌被禁入口,但在代理商撕去並燒毀刊載有關馬來西亞暴亂的數頁報導後則開禁。

官方宣佈,167 人死亡,330 人受傷,3963人被捕。

5月25日,警方及軍人仍在首都地區保持24小時巡邏。

5月26日,外國廣播(合眾國際社)報導兩起火災,但馬來西亞新聞管制中心並未報導。

在台北,僑委會委員長高信在立法院報告馬來西亞最近發生的暴亂情形時說,希望馬來西亞各種族精誠合作,使暴亂早日平息,恢復秩序與繁榮。

官方公佈,吉隆坡地區167 死亡,4481人被捕,其中包括「秘密組織」成員1567人。

5月27日,霹靂州州長將最近馬來西亞發生之暴亂事件歸咎於共產黨,並在友好委員會上勸告同胞們不要聽信謠言或別人的煽動,該委員會是在暴亂發生後組成。

馬來西亞向美國尋求武器援助,被拒絕。美政府僅根據一項軍事買賣計劃加速遞交若干通訊裝備。

5月29日,華人社會開始進行一項徵求支持的運動,籲請馬華公會主席陳修信為華人社會利益而參加聯合政府。

政府已在泰馬邊界加強安全措施,以防潛隱在邊界的共產黨分子向南部移動 (註19) ,利用大馬之緊張局勢擴大活動。

官方公佈,173 人死亡。

5月30日,英國允諾供應馬來西亞所需之軍事配備。

官方公佈,177 人死亡,339 人受傷,縱火事件在200 次以上。民間統計,840 人死亡。

5月31日,因六十餘華人團體提出要求馬華重新參加內閣,馬華公會秘書長甘文華說馬華公會中央工作委員會將討論此事。

新加坡當局已封鎖所有自馬來西亞的入口通道,僅允許非馬來人入境。

6月 1日,官方公佈,177 人死亡,340 人受傷,約6000人被捕,119 輛汽車被破壞,產生難民3000人左右。

6月 2日,新加坡 6名青年被警方以攜帶攻擊性武器及群毆向法庭起訴。新加坡地區,官方公佈 2人死亡,受傷38人。民間統計死亡人數40人。

吉隆坡地區居民因相信新的衝突已再度發生,而引起慌恐,警方隨後證實並無重大事件發生。

6月 3日,吉隆坡宵禁時間縮短,從5:00pm至5:30am。

政府發給每名在暴亂中喪失工作或家園的難民$5至$15 美元的生活津貼至他們找到工作或重建家園為止;已有1700名難民登記,政府估計實際難民數目約為1500。

澳洲已同意給予馬來西亞政府額外軍事援助,包括步槍、通訊設備、海面巡邏小艇等。英國及印度所援助的軍事裝備運抵大馬。

新加坡公佈, 4人死亡,40人受傷。馬來西亞官方公佈,吉隆坡地區,178 人死亡,全國共6155人被捕。


[ Last edited by 阿甘 on 27-9-2004 at 07:43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4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 4日,馬來西亞取消元首誕辰的假日,及取消一切慶祝活動,緊張氣氛仍籠罩吉隆坡。

6月 6日,馬華公會宣佈馬華公會決定不參加聯邦政府或州的執行委員會。

反對黨領袖陳志勤博士籲請政府迅速恢復議會制度,以免更多的人民選擇投靠共產黨。

6月 7日,新加坡,被捕人數已達166 人。

6月 8日,馬來西亞初級中學開始恢復上課。

大馬軍隊在霹靂州北部大規模搜查及逮捕共黨分子。

6月 9日,各中學恢復上課,小學依舊停課。吉隆坡地區解嚴時間也放寬。印度國大黨宣佈將留在政府內閣中。

6月11日,新加坡政府下令49名大馬人離境。

6月14日,官方宣佈,182 人死亡,346 人受傷,7100人被捕。

吉隆坡地區解嚴時間放寬為5:30am至11:00pm 。

6月15日,自從 6月 5日被令停刊一個月後,「中國報」在政府特別允許下,於今天開始重新發行。

6月18日,官方公佈,7500人被捕,其中6511人已被釋放。

6月21日,吉隆坡地區解嚴時間放寬為5:00pm至午夜12點。

敦拉薩說緊急狀態命令是否取消,將受兩個因素影響,一為政府提出有關暴亂事件的報告所需的時間,二為政府提出保證種族衝突不再發生的安全方案所需的時間。

澳洲兩華團(維多利亞華裔公協會,New South Wales 華僑體育協會),致函敦拉薩要求儘快設法解決馬來西亞最近發生的騷動事件,敦拉薩正在澳洲首都堪培拉出席五國國防會議。

6月28日,吉隆坡地區衝突再起,警方設置路障,防止其他地區人民進入市區。

官方公佈,186 人死亡。民間統計,已達1200人死亡。

6月30日,除了首都地區,其他地區解嚴時間均為 4小時。默迪卡體育場被用作難民收容所。

7月 1日,敦拉薩重申,政府決心不讓暴亂悲劇重演。

官方公佈,195 人死亡。

7月 5日,吉隆坡地區騷亂分子展開「街頭戰爭」,用「打了就跑」的策略,警方則封鎖任何騷亂事件發生的地區。

7月 6日,吉隆坡地區第一次發生警員被殺害事件,造成一死一重傷,警方因此逮捕57名可疑份子。

7月 7日,官方公佈,約200 人死亡。

7月 8日,政府報導,自 5月13日暴亂發生以來,因火災而毀損840 萬馬幣,稅收損失2100萬馬幣。

7月11日,因為對於東姑的領導喪失信心,馬來亞大學500 名學生通過一項決議,要求東姑即刻辭職。

7月13日,由首相領導的聯盟召開最高執行委員會,吉隆坡地區採取了大規模警戒措施。

7月17日,馬哈迪致函東姑,要求東姑辭職,謂東姑犯下錯誤。馬來亞大學約1000名學生示威遊行,要求東姑下台,警方在馬大門口設置路障,檢查進出人士。

7月19日,敦拉薩呼籲人民支持首相東姑的領導。敦拉薩並接見中華總商會代表,感謝該會在戒嚴時期協助恢復正常各項商業活動。

7月20日,東姑指責馬哈迪領導暴力行為。因馬哈迪致函馬拉學院及莫斯里姻學院向學生指控東姑所犯的錯誤。

馬哈迪因此被逐出巫統執行委員會。

7月30日,教育部長宣佈,從1970年起,將以馬來西亞語為小學教學媒介語。

8月 1日,首相東姑稱副首相助理慕沙希淡 Musa Hitam ,因未能與內閣合作而被罷黜,並被令赴英國進修。慕沙也是巫統執行秘書,與學生關係良好(註20)。

8月30日,四名學生領袖被捕,包括馬來學生聯盟主席哈木斯阿里。

8月31日,為免不法份子藉機引起騷動,所有慶祝國慶之遊行、表演及宴會等活動皆被取消。

馬來西亞以最簡樸而沉重的方式慶祝獨立週年。

9月 2日,馬來西亞政府下令禁止一切旨在迫使首相東姑辭職的公開集會,因此類集會妨害公共秩序。

9月23日,首相東姑出版其袖珍版新著作「 5月13日前後」,初版20萬冊被搶購一空。


[ Last edited by 阿甘 on 27-9-2004 at 07:48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4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 8日,政府發表共97頁的白皮書(政策聲明書),標題「 5月13日的悲劇」 (註21) ,說明五月份暴亂的原因是左傾激烈分子在徵募新支持者,試圖奪取政府政權,並謂NOC 已完成恢復秩序及順利治理國家,關於恢復各種族間的和諧與互信,則是一個長期工作。它承認政府召來鎮壓暴亂的陸軍擊幣41人。

官方公佈,196 人死亡(華族143 人,巫族24人,印族13人,另外15人無法辨認),受傷人數439 人(其中18人受槍傷),被捕人數共9143人(華族5126人,巫族2077人,印族1874人,其餘為外國人,包括巴基斯坦、歐洲、泰國、新加坡等等),其中5561人被控上法庭,罪名包括攜帶武器、破壞宵禁等等。共221 輛車及753 棟房屋被損毀。

10月25日,敦拉薩稱馬來西亞的政治制度必須改革,以防止「反國家份子」煽動引起爭端,及建立更適合人民的經濟和社會形式。

11月 1日,NOC 發函邀請馬來西亞政治領袖共同出席NOC 第二次會議,討論此時國家面臨的重要事項,此邀請函被標註「極機密文件」,而該會議將為「秘密會議」,召開日期不詳。


1970年
------

1月間,NOC 成立國家顧問委員會 National Consulative Council(NCC)(註22),由66成員組成,包括各黨派人士(除了Parti Rakyat及DAP ),成立目的為促進各族的和諧。

2月 5日,馬華公會宣佈,願意再參加政府運作,以確保政府安定。會長陳修信說,當初馬華公會不能意料退出政府後局勢的發展,但現在瞭解唯有成立一個多元種族政府,才能確保國家和平。

4月20日,在怡保,一名警員在執行任務時被炸成重傷。

5月13日,暴動屆滿一週年。

怡保地區,再度發生械鬥事件,肇事原因相信是與日前被炸重傷警員 5月11日死亡有關。

8月間,在NCC 建議之下,NOC 通過法令禁止人民在公開場合談論敏感問題。包括蘇丹特權、巫族特權、公民權及語言制度等問題,這將被視為向憲法基本精神挑戰。

8月30日,獨立週年前夕。首相東姑宣佈,他將於 9月21日辭職下台,結束15年首相生涯。內定由敦拉薩繼任首相。

8月31日,在國慶慶祝儀式上,最高元首宣讀了國家原則 Rukun Negara 以團結全民。
『 Kepercayaan kepada Tuhan 信奉上蒼
   Kesetiaan kepada Raja dan Negara 忠於君國
   Keluruhan Perlembagaan 維護憲法
   Kedaulatan Undang-undang 遵崇法治
   Kesopanan dan Kesusilaan 培養德行 』

9月21日,東姑辭去首相職位。

9月下旬,首相敦拉薩促成執政黨與PAS 結盟,PAS 取得在吉蘭丹執政權,但在霹靂州及雪蘭莪州則與執政黨組成聯合政府。

隨後,敦拉薩成立國家陣線(國陣)Barisan National(BN),PAS 為國陣一員 (註23) 。

1971年
------

2月23日,在暴亂事件發生過了一年半後,馬來西亞再度恢復正常的議會政治。

在國會上,敦拉薩繼任為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在致詞演說中,首相敦拉薩宣佈實施新經濟政策 New Economic Policy(NEP) ,實施期限為20年 (註24) 。

國會也通過了憲法修改案 (註25) 。

1974年
------

馬來西亞舉行獨立後第四次普選,新成立的國陣獲得超過三分之二多數席次,成為執政黨。

馬來西亞仍繼續其多元種族,一派獨大的政治路線。


[ Last edited by 阿甘 on 27-9-2004 at 07:50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4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影響】

這一事件擴大了各族間的猜忌,及損害了政府形象,需長時間彌補。

因聯盟受到重挫,危害了當時的執政體制。

作風較溫和的東姑,失去其權勢,影響力漸消退。真正的統治權落至敦拉薩手中。

513 事件間接促成或加速國陣的成立,使執政聯盟更強大和地位鞏固。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逐漸改變了馬來西亞的經濟面貌。

國家顧問委員會NCC 的成立,及立法限制了言論自由。

種族問題成了往後每次普選,各黨運用的「籌碼」。

【後語】

你知道嗎?

1967年11月,馬來西亞也曾發生過暴亂事件 (註26) 。

我們這一代,是個遺忘歷史的一代。看了這一篇報導,閉上眼睛,靜默一分鐘,不為任何人,不為任何事,就為記著那一段日子。

 

【註釋】

註 1:聯盟為國家陣線(國陣)Barisan National(BN)前身,由東姑發起成立於1952年自治選舉之前,並贏得該次選舉的52席國會議席中的51席。由馬華公會 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MCA) ,印度國大黨Malayan Indian Congress(MIC)及巫統 United Malay National Organization(UMNO)組成。

註 2:PAS 成立於1963年,在北馬及東海岸較有影響力。

註 3:DAP 前身為人民行動黨 People's Action Party(PAP) 。1965年,新加坡脫離大馬,李光耀成為PAP 在新加坡之領導人。1966年,在馬來西亞之PAP 更名為DAP ,吳福源任秘書長,領導人包括 C.V. Devan Nair(原PAP 領導人,大馬國會議員)。

註 4:PPP 為當時僅活躍於霹靂州,由Ceylo-Tamil 族人成立之多元種族的小形政黨。

註 5:Gerakan 成立於1968年 3月24日,主席為 Professor Syed Hussein Al-Atas (前新加坡大學教授),主要領導人包括陳志勤醫生(前勞工黨領導人),林蒼佑醫生,Professor Wang Gung Wu(前馬來亞大學教授王賡武)。Gerakan 在選前被視為奪走聯盟之華印選票的主力,其理念為打破聯盟三分之二多數席次。

註 6:UDP 為馬華公會前主席林蒼佑醫生,於1968年脫離馬華公會而成立,當時並非聯盟成員,為一反對黨。

註 7:SF為人民黨 Parti Rakyat(PR) 及勞工黨Labour Party of Malaysia (LPM) 之聯合陣線,成立於1964年。SF主場左傾並頗受華人支持,對現行憲制。

註 8:國會議席共144 席(包括東馬地區),聯盟在沙巴已不勞而獲得到另外10席。東馬地區訂 5月25日為投票日。

註 9:馬華公會遭重挫因素包括:執政聯盟若干措施普遍被認為對華人有欠公平,馬華公會力爭仍無成效,華人對馬華公會失去信心。馬華公會內部意見分歧不能團結,部份黨員以拒絕參加提名或公開競選以表達對黨領導層不滿。1968年 4月14日,華人社會發起「創辦獨立大學」運動,馬華公會反對並提出開辦拉曼學院,以沖淡華人創辦獨大的熱情。選前,馬華公會卻由會長陳修信發表聲明支持獨大,並承諾政府將發給許可證,反覆態度影響華人對其支持。

註10:反對黨共分三大派:親馬來人立場之PAS 。親華印立場之民行黨,進步黨及馬來西亞華人團結組織。採非(跨)種族政治立場之 Gerakan。

註11:這是大馬政治史上第一次反對黨經過選舉掌握州議會多數席次而組成州政府。

註12:這次選舉結果影響了以後的選舉。例如1978年普選中,政府以國家安全考量為由取消群眾大會,而部份選民選擇了在國會及州議會選舉中,投票支持不同的政黨。

註13;在選前,馬華公會擁有財政、工商、房屋及地方和社會福利四個部長席位。

註14:在11、12、13日,朝野各項集會遊行中,此次遊行為唯一合法,為政府所准許。

註15:因所調派的所有軍人及警察均為巫族,以後引起執法公正性的懷疑及爭議。

註16:馬來西亞當時與中華民國並無正式邦交,僅互派領事。馬來西亞當時也未承認中共政權。

註17:NOC 乃為應付全國緊急狀態,和促使國家恢復原狀而設立。其基本任務為:恢復法律與秩序。保證本國行政之順利進行。恢復各種族間之和諧與互相信賴。

註18:馬來亞共產黨 Malayan Communist Party(MCP) 為非法地下組織,領導人為陳平。

註19:暴亂發生後,共產黨或各私會黨「化暗為明」,積極活動,以爭取浮動的民心。在513 事件中,大多數評論均認為此事件與共產黨牽涉極深,而往後消滅共產黨成了要務,延續至1975年左右。本文省略此部份,而較多著墨於513 事件之經過、處理及影響。

註20:各政黨,如巫統之內鬥爭權,往往以外在的問題(例如513 事件的處理方式),來引發或消弭撫平。

註21:此報告書分成三部份:歷史背景、悲劇、未來任務『本報告書揭發513 騷亂的實情,與敘述產生當日人民情緒的歷史背景,及敘述這場悲劇和軍警如何控制騷動使全國恢復治安的經過。最後本報告書也指出本國未來應採取的步驟。』以上文字摘自此報告書。

註22:以下文字摘自「 5月13日的悲劇」報告書:『在本報告書發表後,當局準備邀請國內團體代表--如政治、宗教、經濟及其他團體--參與一個諮詢理事會,以便對有關國家團結問題作充份及誠懇的討論,當局希望這個辦法能使這種問題達到諒解和協議,以確保本國未來的和平安全及團結,使513 事件不致重演。』

註23:PAS 於1977年12月16日宣佈脫離國陣,再度成為反對黨。

註24:NEP 是在「第二個馬來西亞計劃」Rancangan Malaysia Kedua(1971-1975) 中被提出及執行,以「固打制」Kuota 來平衡各族間的經濟實力。在60年代,外資佔所有大馬投資的60% ,而華族佔本地投資額的60% ,NEP 的目標在於使土著至少擁有全馬投資額中的30% 。

註25:此法案擴大了最高元首的權力,NOC 以國家安全委員會 Majlis Keselamatan Negara形式成為常設性機構,NCC 則成為諮詢機構。國會中,DAP 及PPP 在表決此法案時投下反對票。

註26:1967年11月,檳城舉行政治示威遊行,暴發衝突,並擴散至霹靂州及吉打州,共25人死亡。從獨立開始起,即發生多起零星種族糾紛,所幸規模不大,傷亡不重。

【參考資料】

《馬來西亞種族衡突的剖析》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二組編印,專題研究第三十五期(民國58年11月印)文化大學圖書館藏
《馬來西亞華巫衝突與共匪滲透》僑務委員會敵情研究室編印,敵情研究叢刊之十九(民國58年 7月25日印)文化大學圖書館藏
《馬來西亞種族衝突資料專輯》僑聯出版社出版(民國58年)
《中央日報》(台灣)1969年 5月14日至1970年 5月14日
《聯合報》(台灣)1969年 5月14日至1969年 9月13日
《自立晚報》(台灣)1969年 5月14日至1969年 5月24日
《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楊建成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文史哲學集成刊
《華人與馬來亞之建國》,楊建成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五一三悲劇》全國行動理事會報告書(中譯本),吉隆坡,1969年10月 9日,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圖書室藏
《Peristiwa 13 May》 By Leon Comber (Hong Kong) Published by International Book Service (國文譯本)


[ Last edited by 阿甘 on 27-9-2004 at 07:51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3-2004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遺忘的歷史~概述513事件

丁子

 
前言

 歷史是什麼?我採用了以下說法:歷史在給於人 「自我發現」 的新標準和與他人相處的新地位,換言之,歷史是歷史學家製造的,此歷史圖像的背後意謂著另一種權力關係:誰掌握了權力,誰就可以對歷史做詮釋;身為知識人,我們應該以何種態度來看待歷史?不妨思考以下這段文字:我們的價值判斷之性質是依據我們對時空的特別態度,如我們普及這些態度,它們看起來就像柏拉圖的真實並要假定它們極管用,我們將歷史轉置鏡中,在我們認知的範圍內哪一個對我們重要 ,這須依據我們的價值重建的證據方能顯現。當這種情形發生,歷史雖然可以「你是最公平的 」的撫慰口吻來奉承我們,而使之成了培育我們偏見的工具,但經此一來,我們自歷史學的將是茫然不知,換言之,「我們無法在環繞我們周圍的世界學得任何東西」(註1)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五一三事件」 ,才發現存在我們腦海中的是一許模糊印象和歷史片段。平時自以為很熟悉的馬來西亞史在面對這一段記憶竟是大部份的空白與迷思,歷史的可悲并不在於它被扭曲或不真實,其悲哀乃是活在當下人民對歷史的無知和麻木,失去了自我的覺醒和反思的能力,從而變成被奴化、被決定的歷史。當我們把「五一三」 抽離特定的時空,它也只不過是一個數字概念罷了!本文不期望能解除這段歷史的迷思(那是個浩大的歷史工程,亦非個人能力所及)希望透過自己所接觸到的文字資料(註2)整理,以一個較大的分析架構來加以敘述「五一三事件」的前因後果。在深度和廣之間,本文只能概述外在的客觀環境與內在主觀條件二因素。細部內容的不仕則有待大家進一步瞭解。文章的最後也沒有任何結論部份,只是個人在思索相關問題的幾個要點的提出;當然,本文的最後責任將由個人承擔。

 歷史絡脈的回顧

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會有其特定的時空背景。我想籍由以下兩個大面向來試著加以瞭解當時的時代的演化: 

1.宏觀的國際思潮的發展:

  隨著西方在十六世紀民族國家的興起,再加上工業革命後的資本主義發展,緊跟而來是積極向東擴張的帝國主義所引發的普遍性殖民現象;種種新思潮(自由、民主等觀念)的衝擊,更加速了東方農業和專制世界的巨變,尤其是在第二次大戰後所掀起的二股旋風影響最大:「民族自決」和「共產主義」。前者引爆了四、五十年代全面性的反帝國殖民的獨立抗爭運動;後者則普遍造就了六十年代第三世界各國社會動盪不安的意識形態戰場(註3)馬來西亞乃當時脈絡中的一份子,自然會受到此一趨勢的影響。 

2.微觀的國內局勢變動:

(a)英國殖民時代(1786-1957 ):英殖民下的「分而治之」政策,使得華、巫、印及原住民等各種族間所扮演的分工角色不同。巫人乃是我國政府行政人員(貴族階層)和務農角色(一般老百姓);華人則多從事跟經濟活動相關的領域(商、礦工等);而印人則多在勞動領域(園丘、鐵路工人等)此現象乃殖民政府為達控制目的所作的政治安排,對日後馬來西亞社會族群關係的影響極深(註4)。

(b)馬共問題:馬來亞共產黨成立於1927年。其勢力發展一直造成有關政府的困擾,尤其是在1947年馬共武裝判變失敗後,馬來亞進入戒嚴時代,也從此加深了英人對華人的戒心(註5);獨立後;左派勢力(議會路線的社會主義)更是蓬勃發展於六十年代的社會中,這股社會力量深深吸引中下階層人士,形成一股極大的反對勢力,給於當時執政的聯盟(Alliance)(註6)很大的壓力,也為1969年的第三次大選增添了不可知的變數。 

一九六九年選前風雲

 基本上,作為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三日種族衝突爆發前的馬來西亞社會,無論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都潛伏著許多令人憂慮不安的因素,我們可以從下列幾點來說:

(a)新加坡效應:新加坡於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後因政治理念不合而在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而宣佈獨立(註7)。此一進一出最根本的影響是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PAP)勢力,在退出馬來西亞後形成後來最大的反對黨的民主行動黨(DAP),成為大選中反對陣營華人勢力的領導者。

(b)社會矛盾的尖銳化:殖民時期遺留下社會隔離政策影響,使得彼此無法消除內在社會的衝突。例如華社內部一直以來關注的官方語言這政策和獨立大學問題;馬來社會中溫和保守勢力(以東姑為首)不斷受到激進份子的挑戰;印度社會的勞工福利問題也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加總,使得一般民眾更傾向反對勢力,間接促住了社會緊張之局勢。

(c)衝突事件之發生:大選前兩個多星期內,陸續發生二件不幸的意外事件(註8)尤其是發生在五月四日於吉隆坡勞工黨的示威遊行時,一勞工黨青年被警員不幸擊斃。他的死亡在五月九日以「烈士」的形象出殯,浩蕩的隊伍,鼓動的情緒,煽動的標語等,像是一顆危險的炸彈,投入在隔日的大選身上。 

五一三前後

  五月十日,大選終於順利舉行,其結果可說是震驚朝野。在104個國會議席中,聯盟獲得66席,未達三分之二的絕對優勢。就得票率而言,聯盟獲得48.5%的選票;而反對黨的總得票率卻高達51.5%(註9)。反對陣線的空前獲勝心情完全表露在十二日的遊行慶祝中。

  五月十二日,首相東姑宣稱如果人民對他領導下的聯盟缺乏信心,他將辭去首相一職;而反對黨則大示慶祝,遊街參與民眾情緒高亢, 開始出現了不雅挑釁的語言動作。隨後,雪蘭莪州務大臣拿督哈崙(Datuk Harun)宣佈巫統將於十三日晚7:30分展開慶祝勝利大遊行 。

  五月十三日:

6:00p.m,一群馬來青年前往拿督哈崙住處集合遊行,在文良港Setapak地區與華,印人發生衝突。

6:45p.m三具華人屍體被發現。

7:20p.m 敦拉薩以內政部長身份宣佈首都及雪蘭莪地區,Kampung Bahru、Ipoh Road、Batu Road、Cambell Road、Chow Kit Road等均發生騷亂事件 。

8:00p.m 正副首相,在警察總部與陸軍及警察首長會商後,敦拉薩調派2000名軍人及3600名警察,進駐首都維持秩序(註10)。隨後,霹靂、森美蘭及柔佛相繼戒嚴。

五月十四日,股市停市,航空、火車、水上交通一切停頓。只有在晚間7時至10時人民被允許步行或騎腳踏車上街購物,不准乘坐汽車;最高元首應首相之請,頒下緊急法令,賦予首相東姑特別權力處理此次事件。

五月十五日,所有報紙被令停刊。吉打、玻璃市、馬六甲相繼被宣佈為戒嚴區。各地解嚴時間均為上午三小時。

五月十六日,最高元首在首相諮請下,成立國家行動委員會(National Operation Council,NOC),並於隔日公佈組置名單(註11)。 

五一三的影響

  五一三悲劇的發生,非你我大家所願見到的。撇開人員傷亡之損失不談,其對於馬來西亞以後的影響可謂即深且廣。尤其是民主政治的發展轉向,更起著一個劃時代的分水嶺。下面我們試著就政治,經濟和社會三方面來談:

(a) 政治方面:隨著五一三的發生,國家行動委員會的成立,聯盟互輔的合作模式乃被國陣取代。即以巫統為主導,馬華和國大黨居次的運行關係:

1970年提出的五大原則( Rukunegara)則意謂官方試圖致力於國家整合而努力的意識形態宣導,以確保種族的和諧性。基於種族複雜性之安全考慮,通過條文禁止任何公開討論馬來保留地,特權等敏感相關議題。言論空間乃有所限制。

(b)經濟方面:由於經濟所得分配不均,造成種族間差異性過大乃發生此不幸衝突事件。為達到「消除貧窮,社會重組」兩大目標,影響至今的新經濟政策正式被提出並執行。政府人為介入市場機制的運作,以改善彼此經濟落差。

(c) 社會方面:五一三之後,六十年代以來,民間社會運動的活力從此消聲匿跡,反對勢力也沉寂下來。在內安法令下,各種聚會活動嚴格監控,公權力得以「伸張」,深植人民心中的是一條永不可跨越的「安全地帶」! 

幾點思索

  從沒想過,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竟然要漂洋過海,遠赴他鄉才可能(悲乎?喜乎?亦悲亦喜吧!)身為五一三發生後第一代的我們, 在省思政治圖騰的背後,打破歷史迷惑的同時,更要從中汲取寶貴的教訓。這代價是大了點,在為這土地複雜的種族問題努力時,別讓先人的血淚白流了!

  我想,今後馬來西亞後的二股思潮力量:「文化多元」與「國家整合」概念,依然是我們要去面對和克服的。當多元種族落地生根的開始,其文化的多元與多樣性更需要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又或者在邁向國家整合的且同時,可否出現「同中存異」或「異中求同」的的可能性?更甚,在思考種族問題時,別忘了,世界其他的地區(加拿大,印尼,菲律賓等國),也同樣存在著族群問題,切勿讓自己掉入狹窄的種族主義陷阱當中!

  最後,從權力關係和利益角度來看,是否可以找到一個跨越自我族群中心,創造彼此共同關心的基礎點呢?這,或許是另一種思維旳可能空間吧!

<註釋>

註1:<The Idea Of History> R.G. Collingwood
註2:此文字資料乃參加「513事件」專題讀書小組而得。所選文章以中文為主,部份詳列在參考書目以供意者進一步參閱 。
註3:東南亞各國普遍都經歷被殖民--獨立運動以及共產赤化問題。可參見顧長永所著< 東南亞政府與政治 >一書。五南出版社
註4:同上 第二章:馬來西亞--種族緊張的政治與經濟發展。華、巫及印族在英政府有意的分工下,我們仍可以在獨立多年后的今天依稀可循。例如大園丘中仍以印度人為主。此種隔離的政策使彼此間沒有共同生活經驗,極易形成封閉的自我中心觀。
註5:馬共早期深受中共和印共影響。前者多以華人為主。英國國會曾經辨論馬來亞成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的可能,在防中共下,英國人更不願開放政治參與空間;印尼共產黨亦曾積極介入馬來亞政爭,希望成立大印尼共榮圈。因此印尼堅決反對"馬來西亞" 的成立,才有1963年的外交對抗(confrantation )
註6:聯盟為國陣( Barisan National )前身。由東姑發起成立於1952年自治選舉前,並且嬴得該次選舉的52國會席次中的51個,成為一代表全民政治組織。其包含了巫統( UMNO ),馬華公會( MCA ) 和印度國大黨( MIC )
註7: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深得非巫族的支持,對聯盟和協構成威脅,加上種族人口比例的現實考量,東姑只有兩種選擇:逼退新加坡或者逮捕李光耀。
註8:第一件事件發生在1967年4月24日。檳城Encik Kassim Bin Omar遇害身亡,身上被淋紅漆,抵制選舉。有關當局為免擴大影響而極力低調處理。可參見東姑所寫 < 513前後 > 一書 頁39。
註9:聯盟此次選舉遭受重大挫折,比1964年的大選得到89席少了23席;馬華公會也由原來的27席降為13席;反而成立才三年的民主行動黨卻得到13個席次,一躍成為國會中最大的反對黨。
註10:因所調派的所有軍人及警察皆為巫人,引起日後執法公正性的懷疑及爭議 。
註11:本文不列舉死傷及財物損失數據,主要因為官方檔案尚打開。 可參見台大化工系陳玉璇所整理的< 513事始末 >刊登於22屆同學會< 跨馬集 >中。

參考書目:
(1) 楊建成< 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 > 文史哲1982
(2) < 五一三悲劇 > 全國行動理事會報告書
(3) 東姑< 五一三 前後 >
(4) 顧長永< 東南亞政府與政治 >五南 1995年


[ Last edited by 阿甘 on 27-9-2004 at 07:51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5-2004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錯﹐真的很想去找出來看.......讀過的課本也是沒什麼提到﹐雖知很敏感﹐但要是每次看報都有一些小報導﹐苦于不了解具體事發前因後果﹐真的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9-2004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3/5/1969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日子
大家知道什么事情么?
我不知道,所以来向大家求知

(纯粹讨论,不要过火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蔡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9-2004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生日哦。。。但是,不是在这年。。。哈哈

这课题蛮敏感的。。。大家要小心的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9-2004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种族暴动。。。 不少华人被杀害。。。
当然也有不少友族在维持治安的时候牺牲了
这不是一个族群的错
是那一小撮思想偏激的人的错

想不通的是,是什么竟然能让他们任由自己去残杀人类?
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4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遗漏

魔童 于 20-9-2004 01:41 PM  说 :
看这里: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 ... ;page=3&fpage=1


大致上看了这篇..只能说他说了部分...很多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并没有说出来. 我知道的版本和很多朋友父母口传的版本是一致的...但是不能在这里说出来..毕竟还没有言论自由到那种地步..而且很敏感..

只能说不过去 华人永远是别人斗争的牺牲品....

无关共产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蔡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6-9-2004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513是我的生日。。。

其实,513这课题依然在马国很敏感,政府一直都隐瞒一些史实。。。这有好有坏。 好嘛,也就减少种族间翻旧账。毕竟历史是历史,翻旧账不是理智的行为。我不是说我们不要去理这些史实。可是,一些人在找出史实后反而将它来指责造祸的人。指责是没有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04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将所有与513事件有关的主题都合并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04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蔡 于 26-9-2004 09:44 PM  说 :
首先,513是我的生日。。。

其实,513这课题依然在马国很敏感,政府一直都隐瞒一些史实。。。这有好有坏。 好嘛,也就减少种族间翻旧账。毕竟历史是历史,翻旧账不是理智的行为。我不是说我们不要去理这 ...


我们可以选择原谅..我们可以不要追究...但我们应该有知道的权利吧...
就好像日本人杀了那么多华人..难道就应该从此在历史课本里看不到踪迹...让我们的下一代完全不知道这件事?
历史课本的第一页就是那么说的..历史是一种见证..他应该叙述每一个发生的事实..客观的...从而给人们一个记忆...一个教训...一个警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04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 那天我偶然看到一出戏是关于 513 的.. 我现在人在澳洲...看来这出戏永远没有机会在马来西亚播.. ...女主角是陈冲...

蛮凄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9-2004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aoyun 于 27-9-2004 09:26 AM  说 :
对了.... 那天我偶然看到一出戏是关于 513 的.. 我现在人在澳洲...看来这出戏永远没有机会在马来西亚播.. ...女主角是陈冲...

蛮凄美的...


请问戏名叫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9-2004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

yangwenli 于 27-9-2004 02:49 PM  说 :


请问戏名叫什么?



没注意到...因为故事很好看..所以没注意到戏名...也许可以查看陈冲历年所拍电影,就知道是哪一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美丽新世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7-9-2004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被Internal Security Act(ISA)提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4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赞!建议坛主置顶!
我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4-2024 09:43 AM , Processed in 0.07322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