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15|回复: 31
|
不知upa兄及素还真兄对于菩萨道“留有余业度众生”有何看法?
[复制链接]
|
|
如题,可否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您个人的看法?还有可否也谈谈弥勒菩萨说过的大概是,不取深定,因为进入深定会生起“厌离心”(不是厌离世间物欲的,而是比较不想接触人群,喜欢一个人,称为禅修营症候群,因为禅修营回来就会有这种症状),失却度众生的大悲心。。。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ckson2009 于 6-10-2009 09:11 PM 发表
如题,可否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您个人的看法?还有可否也谈谈弥勒菩萨说过的大概是,不取深定,因为进入深定会生起“厌离心”(不是厌离世间物欲的,而是比较不想接触人群,喜欢一个人,称为禅修营症候群,因为禅修 ...
是留有余惑度众生吧?
部派佛教相信,烦恼是轮回的根源,断尽烦恼(没有余惑)就是证涅磐了,脱离轮回了,所以部派佛教时代的菩萨道,是不可以断尽烦恼的,完全断了,就要证涅磐了,脱离轮回,如何实践菩萨道?
不过大乘应该是有自己的说法的,以八地菩萨来讲,已经没有我执和法执,完全没有执取(轮涅都不取),何来五取蕴而引发的苦恼/烦恼?所以依照大乘佛教的观点, 无惑也可以度众生...
这个课题也相当多人讨论,你可以看看
http://www.fuyan.org.tw/v9/v9-02.zip 02 試論「法住智」思想之開展…………………釋開仁
http://www.fuyan.org.tw/v9/v9-28.zip 「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之探討……………釋真昊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9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jackson2009 的帖子
师兄口中之师父何许人也? 乌巴乃无名小卒一个,岂敢和令师平起平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9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jackson2009 的帖子
槟城借佛陀和十大弟子舍利。。。超级漂亮!血舍利,骨舍利,脑舍利,全在眼前。。。最神奇的就是见过会“游泳”的迦叶佛的舍利。。。放在水中自己会移动。。。
是葛当派吗?
菩萨的路是孤独的。。。不知大家对这句话的体会有多少?”
孤独是修行必经之路
生命最后一个时刻,基本上还是要自己一个人上路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jackson2009 的帖子
弥勒菩萨说过的大概是,不取深定,因为进入深定会生起“厌离心。。。
我觉得以上是针对向我们这类的初发心菩萨,由于悲心不足,如果乐修深定,不是落入外道,就是容易证入二乘,如佛法概论所说定心愈深,愈陶醉於深定的內樂中,即愈對佛法不相應。如因定而生最高或頂好的世界,也不能解脫,反而是「八難」的一難。佛法修定而不重定,是毫無疑問的。偏於禪定的,必厭離塵境而陶醉於內心。久而久之,生活必流於忽略世間的現實生活,思想必落於神我型的唯心論。
菩薩在悲智尚未具足,還沒證得法性生身時,則必須要依靠煩惱潤生,以為長住世間度化眾生;雖說「不斷煩惱」,但是與慈悲相違的一定是要伏除不起,跟凡夫的煩惱是不一樣的。如果修行者初發心就著重於「修禪定、斷煩惱」,沒有發成佛心,大悲心,迴向利他心;如此之發心就會導致很快地斷三結證初果墮為二乘了。
其實,「不斷煩惱」是菩薩悲願的表現,菩薩若想長住於生死中行菩薩道,就必須依於與慈悲相應的煩惱潤生。雖然說不斷煩惱,但也不因煩惱而障於修菩薩行,因為菩薩具備「勝解空性」以及「堅固的悲願」。此外,如果沒有聞思的基礎,就急於修禪定,很容易落入外道的「味定」,耽著在禪樂中,最後隨禪定業生到長壽天,成為八難之一。或者悲願不足,則會有墮為二乘的危險。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jackson2009 的帖子
近来本人积极为世俗名利而奋斗,很少来这里发言。所谓菩萨道离我远了。本不想在这里发贴,不过既然楼主放出劣者的小名在标题,劣者也不能不近人情回复。
劣者觉得在这里发贴不是写论文,没有必要一句句的引经据典。楼主有所怀疑可以提出来或看看大乘经与论。
简单的说一说大乘佛教。
1)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应身佛)
在人间示现生老病死的佛陀并非是佛陀究竟之身,而仅仅是化身佛。一个佛土(三千大千世界)有千百亿万个世界,有千百亿万尊化身佛各自在不同的世界示现生老病死,教化众生。
报身佛是诸菩萨进入甚深禅定,所见到的庄严佛陀以及与其光明庄严世界的示现。境界越高的菩萨所见到的佛陀法相与世界更加庄严。在三界里面,无色界是完全没有形象的,谈不上有庄严法相。而有形象的世界最究竟之处就是色究竟天。
要知道报身佛是佛陀为了教化菩萨而示现的世界与庄严法相,并非是佛陀长住在色究竟天享受荣华富贵的果报。也不是在这三界中,有个色究竟天的庄严住处,有佛陀长久居住在那里。要知道报身佛是佛陀对菩萨的示现,通过禅定去相互取得沟通。经典如圆觉,华严的法会,就是报身佛示现庄严法相跟诸菩萨善士沟通。
最后是法身佛。法身佛是没有形象可言的!没有形象可言,赋予名字也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某某法身佛。法身佛才是佛陀究竟之身,契合平等真如。
法身只是强名,为了与独觉与阿罗汉的解脱身作出区别。独觉,阿罗汉,正等正觉佛皆超越了轮回生死,可是却有所差异。独觉与阿罗汉之身为解脱身,并非是色身还是无色界意识,也不是超越三界再有什么妙色身。解脱身与法身之差别是,法身拥有无量无边功德,这是独觉与阿罗汉所没有的。正因为如此,法身大士能够示现无比庄严的法相与世界,无量无边功德之故。
写到这里,虽然人人皆有佛性,而佛性本来就具备无量无边功德,可是对未证得法身之修行者,佛性的无量无边之只是原封不动在那里。这好比一个穷人,虽然一时穷困,可是他在无数轮回中却有可能成为转轮圣王。为何?佛性具备一切功德的缘故。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因为佛性具备一切功德之故。
另外必须强调是,在广大无边的华严世界,每一个佛土皆有一尊佛教化世界。我们居住的佛土世界,世界名娑婆世界,而佛土之佛名,卢舍那如来。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jackson2009 的帖子
卢舍那如来化现一千尊千世界释迦牟尼佛,而每一尊千世界释迦牟尼佛化身千百万亿释迦牟尼化身佛,各自在不同世界教化众生。这就是说我们地球的佛陀,仅仅是娑婆世界里面千世界的其中一尊千世界释迦牟尼佛的百万亿化身佛之一。而全部释迦牟尼佛的本源皆来自卢舍那如来。
对我们而言,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寿命已尽,已经进入涅盘。可是佛陀的寿命却不是这么短。卢舍那如来之寿命无量无边,这世界之前的佛陀皆有可能源自卢舍那如来。这可见于【楞迦经】,大慧菩萨问佛陀,为何世尊自称本身是迦叶佛,尸弃佛等。【法华经】里面也有提到佛陀寿命,实在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连弥勒菩萨也无法掌握与捉摸。
佛陀寿命与什么有关?与在世间教化世人有关。而这个世间是指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而不是小小的地球而已。
说到这里,就大乘佛教而言,成佛并不是指在人间成就正等正觉就是成佛。最究竟的成佛定义【楞迦经】写得清楚。个人认为成为一佛土之佛,如同卢舍那佛才是究竟成佛。
要知道化身在地球人间的化身佛,有可能源自证得法身的大菩萨。可是一个三千三千世界佛土的佛陀,就必然是佛,而不是大菩萨的化身。
以上所说在大乘经中属于密义的部分。这密义并非是西藏密宗的密法,而是佛教不明显公开的部分,因为这对一般人毫无益处可言。不过假如是菩萨行者当然就必须知道。
你可以这么理解,出现的地球的佛陀,诸菩萨来与之配合,为了度化众人入无余涅盘之故。佛陀的究竟身,以及佛陀的境界不是我可以解释清楚的。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7-10-2009 10:4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人认为他自己本身就是菩萨,他所信任的新兴教主是佛。理由是他见到自己的佛性,其他人却不自见。要知道佛性是众生具有,可是却不是人人都证得。证得佛性(法身)会发生什么事?证道者有能力做出千百亿化身,有能力示现清净佛土。
一个修行者不是先假定自己证得多高境界,而是先了解各种境界的果报。自己比对下自己有没有如斯果报。没有如此果报,即没有证得如此境界。证得初禅有初禅之功德果报,二禅有二禅之功德果报,如此类推。深知各境界之功德果报,比对自己所修所证,才不会口出妄言。
谈到留有余业度众生,证得有余涅盘的阿罗汉假如再修菩萨道进取究竟佛果,进度会很迟钝,贪恋涅盘之故。不过一旦发了成佛大愿,誓取无上正等正觉,诸佛菩萨就不会舍弃他们,势必令他们觉悟。
留有余业度众生,这个余业是不断轮回生死(分段生死)。不过假如修证到法身,则远离分段生死,却还没有解脱变易生死。法身境界已经不是我有能力讨论,依经据典也找不到深入之解说。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到这里大概的讲解一下大乘菩萨道修行。
大体上菩萨道修行分为无佛种姓修行,有佛种性修行。
无始以来没有佛种性的众生,可以通过后来生生死死累劫努力修行,累积善根而种下佛种性。这是第一步。
不具备佛种姓就不可能修行成佛。这好比用沙去蒸,沙不能煮成饭。具备佛种姓,按照正确的菩萨道修行就很快可以成佛。
佛种性不是佛性。佛性是更加根本的东西。佛性是众生具有,具备无量无边功德。可是佛种性却是阿赖耶识的种子。
一切众生种姓有四,佛种姓,独觉种,声闻种,一阐提种。现在读我这篇文章的朋友,你的阿赖耶识就具备了以上四种种子的一种,或是佛种,或是独觉种,或是声闻种,或是一阐提种。打个比方,你具备声闻种,可是由于因缘未到,或许还得轮回一百亿世才能够成为声闻圣者而解脱。这并非说你具备了声闻种,今生或再多几个来生就解脱,不是这样子。种姓是指非常根本的东西,是无始以来众生长久轮回而发展出来的趋势。
对一阐提种的人来说,虽然阿赖耶识的种性趋势是朝向不能解脱生死,长久的轮回在世间。可是这却是不固定的。这个必须明白,没有所以永恒固定的一阐提。所以佛经说,众生必然成佛。可是必须很清楚,一阐提种姓是不容易解脱的,这就是说就算诸佛菩萨有大力,也不容易改变他们。这样一阐提者,得长久轮回在生死,除非有朝一日他们生起善念,趋向解脱。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既然一阐提不是永恒的一阐提,那么佛陀也是没有永恒的佛陀,佛陀应该会退转。这里要清楚的说明,佛是不会退转的。为什么呢?一阐提是没有净化阿赖耶识的趋势。可是已经净化阿赖耶识的圣者,声闻圣者,独觉佛陀,正等正觉佛是不会退转变成凡夫。佛经比喻成提炼成纯正的黄金不会倒退成参有黄金的顽石。
写到这里具备声闻种性,独觉种性的众生或许就很难的相信大乘佛法。非常强烈之种姓力之故。
话说回来,无始以来不具备佛种姓的众生,假如发愿成佛,而在累劫累积功德与善根,经过无数劫修行乃至于得经过阿僧祗劫那么长远,就在阿赖耶识具备了成佛种子。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8-10-2009 12:20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9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常见到的大乘佛法,流传到一般群众,意义显露的部分,比如念佛,诵经,吃咒,六度等,目的就是为了种下佛种子。大乘佛法,目的是为了众生种下成佛种子。
另外大乘佛法还有的密意,就是对具备佛种姓的菩萨所说。这样就把大乘佛法区分成显露的部分,以及隐秘的部分。所以隐秘的意思,是指内涵深入,不容易理解之故,并非是秘密学问。
写到这里,上面所谓的显露与隐秘不是指密宗与显宗。
大乘菩萨道就只有一种,掌握深意的人,他们理解的不是普通人理解的,这就是隐秘的部分。至于一般普罗大众所知道的就是显露的部分。由于理解力的不同才区分出隐秘与显露的大乘佛法。
普罗大众所修习的大乘佛法,对没有具备佛种姓的人使之累积足够的善根而具备佛种姓,对具备佛种姓的凡夫菩萨激发他们进取无上正等正觉。
在没有佛法的时代,一切众生所作善行皆有助于他们累积足够的善根生起佛种姓。不过在佛法时代,按照大乘佛法修行当然是加速了成佛之路。
密意的部分,对于已经具备佛种姓菩萨,深入佛教经典,从善知识那里获得深奥道理,开始朝向成佛之道进修。
密意部分,就是从证得自性涅盘开始,开始走向成佛之路的出家菩萨道修行,然后证得法身,累积六度万行而最终证得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出家菩萨道,这点要记住。从这时开始就是辛苦的菩萨道修行,就算在没有佛法时代,菩萨也会远离尘世恩爱成为出家修行者。
这跟之前累积一切善根成就佛种姓不同的众生不同。未具备佛种姓的众生,轮回在生死成为国王,富者,出家人,甚至乞丐,动物,饿鬼等,不断累积善根。一时出家,很多时候都在家享受荣华富贵,甚至没有特定的修行,只是累积福德。
可是具备佛种姓之菩萨,假如一心出家修行,很快就可以圆满佛果。具备佛种姓的菩萨,开始出家辛苦修行,生生世世的远离人间恩爱名利辛苦修行,很快就可以证得佛果。
所以要记住,成佛不是随便在家当个义工,就决定可以快速的修成佛这样简单。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8-10-2009 12:0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9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素还真 的帖子
谢谢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0-2009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7-10-2009 11:58 PM 发表
所以要记住,成佛不是随便在家当个义工,就决定可以快速的修成佛这样简单。
这也是许多佛教徒的盲点,感叹现在的佛教团体为了入世,也唯有这样了。。。 |
|
|
|
|
|
|
|
发表于 31-10-2009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
根据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一个人的修行是从人乘直接导入大乘。也就是以人来行菩萨道。
可是如果按修行的次第来说的话,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那么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怎么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下发菩提心呢?
不知各位师兄有什么看法? |
|
|
|
|
|
|
|
发表于 31-10-2009 08: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袍术士 于 31-10-2009 02:50 PM 发表
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
根据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一个人的修行是从人乘直接导入大乘。也就是以人来行菩萨道。
可是如果按修行的次第来说的话,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那么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怎么在没有出离心的基 ...
印老认为凡夫菩萨应以正见首,
正见就是般若,有般若就有出离的智慧.
虽然凡夫菩萨智慧浅薄,没有出离心.
印老鼓励凡夫菩萨多闻法和亲近善知识以增智慧,
再持戒和行十善道.逐步培养福慧
菩萨乘是以声闻乘为基础的,声闻乘是重出离心的,
没有出离心的行善只是人天善道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9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蓝袍术士 的帖子
根据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一个人的修行是从人乘直接导入大乘。也就是以人来行菩萨道。...
导师是有提倡以人间来修行佛法/菩萨道,以对治神秘,唯心,( 容易) 流于迷信的中国佛教,不过似乎没有说到非得如此不可?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9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初发心的菩萨怎么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下发菩提心呢?
金刚经有说到初发心的菩萨, 如何在生生死死轮回中行菩萨道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31-10-2009 08:18 PM 发表
正见就是般若.
这句好像不大对。。。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