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uangenlun

读数学,找什么工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2-2009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angenlun 于 3-2-2009 10:20 AM 发表
我的Major是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不过现在忙于准备参加 MCM/ICM 2009

不知道这里有人参加吗?

本地时间2009-2-6, 0900~~~~~2009-2-6, 0900

是一个Mathematical Modelling 的比赛

比 ...


能告知你毕业论文做什么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2-2009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angenlun 于 3-2-2009 10:15 AM 发表
原来Hebe也在写毕业论文

不知道你的题目是什么?

我现在做关于Queue Theory的毕业论文

考虑的是有堵塞的input

老师说看看能不能推导出公式出来


出现在 : FORM 5 高级数学 (Additional Mathematics) NOTES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09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angenlun 于 3-2-2009 04:36 PM 发表


出现在 : FORM 5 高级数学 (Additional Mathematics) NOTES 分享


啊。。。排队啊。 唔。。。stochastic modeling 啊。。。好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2-2009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鸟哥有什么指教?

我现在已经忙到不行

根本没有时间管这个

10号以后再烦恼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09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angenlun 于 3-2-2009 05:14 PM 发表
不知道鸟哥有什么指教?

我现在已经忙到不行

根本没有时间管这个

10号以后再烦恼吧!


没什么啊 。。。 就尽管享受那过程就是了。忙好过闲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2-2009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必咯,不过现在很充实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2-2009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angenlun 于 3-2-2009 05:37 PM 发表
未必咯,不过现在很充实是真的。


哈哈 。。。对了,为何选用eviews? 。。。个人认为不是很好的选择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views现在是半自动化

code打进去就可以了

所以比较方便

我按照书上的方法

用matlab编程

结果ar的部分正确

ma的部分错误

找不到那里有问题

老师又是半桶水

所以很烦

现在又不会eviews

我想用作弊的方法

不想在这个问题下太大的功夫

因为对书上的方法有质疑

对老师的水平有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2-2009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酱啊!如果你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要解决目前的问题的话,那就什么都无所谓啦。给到你要的output就行。不过如果要长远投资时间精神,MATLAB会来的有划算一点。一样工具,如果多一点自动,那就会少一点弹性, 多一分的易用性, 就会少一分的伸缩性。做模拟的,最好可以自己编程咯。

作弊,还是不要了 。。。眼明的可以一眼就看出破绽的。
书和老师,都可以质疑, 好事来的。

[ 本帖最后由 斷羽鳥 于 4-2-2009 10:3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题目(数据建模)
选取你感兴趣的实际的时序数据,对其建立合适的模型(如必要,需对数据先作变换,再进行分解,然后对零均值的平稳的随机项建立ARMA模型——包括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定阶、模型的拟合检验等,主要参考第1、5、6章内容),然后再求出1—5步预报并跟真实值比较(预先留下后5个数据作为对比数据,计算相对误差),预报请参考第5章内容。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结果分析。

二.        数据建模须提交实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
1.        具体数据来源和题目
2.        求解原理和方法
3.        结果和结果分析
4.        数据和程序及程序注释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是我这次 time series analysis 的 project 题目

终于在matlab里面找到需要的function了

这下就不必学eviews了

不过还是有一点瑕疵

希望会慢慢有进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09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angenlun 于 3-2-2009 10:20 AM 发表
我的Major是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不过现在忙于准备参加 MCM/ICM 2009

不知道这里有人参加吗?

本地时间2009-2-6, 0900~~~~~2009-2-6, 0900

是一个Mathematical Modelling 的比赛

比 ...


强。。。
写论文通常要用到一年的时间来准备的啊???
比赛是明天,加油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2-2009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论文都只是表面功夫

学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的最后给我们开始找导师

一般上都是花一个学期,大概三四个月的时间

所以论文水平可想而知

看到hebe的论文都提交上去了

我才发现我们学校这样安排不对

只希望我的论文可以有东西看


明天开始 mcm / icm 2009 的比赛

我会把题目放上来

大家看一看,想一想

比赛结束后再讨论看看

谢谢爸爸妈妈的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2-2009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没什么工, 当老师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2-2009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网问问上网问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2-2009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 MCM Problems

PROBLEM A: Designing a Traffic Circle
  

Many cities and communities have traffic circles—from large ones with many lanes in the circle (such as at the Arc de Triomphe in Paris and the Victory Monument in Bangkok) to small ones with one or two lanes in the circle. Some of these traffic circles position a stop sign or a yield sign on every incoming road that gives priority to traffic already in the circle; some position a yield sign in the circle at each incoming road to give priority to incoming traffic; and some position a traffic light on each incoming road (with no right turn allowed on a red light). Other designs may also be possible.

The goal of this problem is to use a model to determine how best to control traffic flow in, around, and out of a circle. State clearly the objective(s) you use in your model for making the optimal choic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is choice. Include a Technical Summary of not more than two double-spaced pages that explains to a Traffic Engineer how to use your model to help choose the appropriate flow-control method for any specific traffic circle. That is, summariz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each type of traffic-control method should be used. When traffic lights are recommended, explai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ow many seconds each light should remain green (which may vary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day and other factors). Illustrate how your model works with specific examples.




PROBLEM B: Energy and the Cell Phone


This question involves the “energy” consequences of the cell phone revolution. Cell phone usage is mushrooming, and many people are using cell phones and giving up their landline telephones. What is the consequence of this in terms of electricity use? Every cell phone comes with a battery and a recharger.

Requirement 1

Consider the current US, a country of about 300 million people. Estimate from available data the number H of households, with m members each, that in the past were serviced by landlines. Now, suppose that all the landlines are replaced by cell phones; that is, each of the m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has a cell phone. Model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change for electricity utilization in the current US, both during the transition and during the steady state. The analysi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 for charging the batteries of the cell phones,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cell phones do not last as long as landline phones (for example, the cell phones get lost and break).

Requirement 2

Consider a second “Pseudo US”—a country of about 300 million people with about the same economic status as the current US. However, this emerging country has neither landlines nor cell phones. What is the optimal way of providing phone service to this country from an energy perspective? Of course, cell phones have many social consequences and uses that landline phones do not allow. A discussion of the broad and hidden consequences of having only landlines, only cell phones, or a mixture of the two is welcomed.

Requirement 3

Cell phones periodically need to be recharged. However, many people always keep their recharger plugged in. Additionally, many people charge their phones every night, whether they need to be recharged or not. Model the energy costs of this wasteful practice for a Pseudo US based upon your answer to Requirement 2. Assume that the Pseudo US supplies electricity from oil. Interpret your results in terms of barrels of oil.

Requirement 4

Estimates vary on the amount of energy that is used by various recharger types (TV, DVR, computer peripherals, and so forth) when left plugged in but not charging the device. Use accurate data to model the energy wasted by the current US in terms of barrels of oil per day.

Requirement 5

Now consider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next 50 years. How might a typical Pseudo US grow? For each 10 years for the next 50 years, predict the energy needs for providing phone service based upon your analysis in the first three requirements. Again, assume electricity is provided from oil. Interpret your predictions in term of barrels of oil.





2009 ICM Problem

PROBLEM C: Creating Food Systems: Re-Balancing Human-Influenced Ecosystems

To view and print problem C, you will need to have the Adobe Acrobat Reader installed in your Web browser. Downloading and installing Acrobat is simple, safe, and only takes a few minutes.
Download Acrobat Here

Click the Title Below To View a PDF of Problem C
Creating Food Systems: Re-Balancing Human-Influenced Ecosystem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2009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就是让我四天四夜不眠不休(夸张)的题目

我组选择A题,关于交通圈的交通系统设计问题

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与意见

下面的是我对于 mathematical modeling 的心得体会

在各位高手前献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9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模杂谈

潘恩伦 012005000132 数学与应用数学0501

       提起数学建模竞赛,我可以算得上是比较有经验的。我参加过两次的CUMCM(2007,2008)以及两次的MCM / ICM(2008,2009)。数学建模竞赛对于我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她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

    接触数学建模,是在大一开学的时候。那时各个社团都在招新,可是我偏偏只加入了数学建模协会。数学建模协会将我带入了数学建模的领域,我总算见识了高深的数学知识是怎么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学到数学建模中的数学知识,所以只是对数学建模有一种表面上的认识。后来在大三前的暑假,我才有机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这大大加深我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也是我正式向数学建模迈出的第一步。

    数学建模培训期间,是我收获最多的时光。老师们有系统地教会我们数学建模的知识,不仅仅是传统上的方法,还包括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我们一边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一边将课堂上学习到的都运用到相应的领域去,以便验证学习的成果。这样的边学边用、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的学习方式,除了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外,还启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相结合。

    此外,对于布置下来的作业,有些时候是无从下手的,单靠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候,就是考验我们资料搜索的能力了。我们必须到图书馆和网上去查找相关的文献或者是对应的解决方法。基本上,这些问题都有现成的或是相似的处理方法,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将她找出来、看明白、应用上来、解决问题。这样就涉及到快速阅览的能力培养。浩瀚的文献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完的,我们只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需要找到其中的重点,大致了解她,判断是否可以用于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如何加以改造,求出其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这一切都不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己知道。

    可以这么样说,现在的数学建模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时候,纸与笔的计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高、复杂、繁琐计算量。计算机的出现加速我们解决问题的周期,提供精度更高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将各种解答可视化以方便做对比。有鉴于此,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也成了我们数学建模培训的必修课。我们主要学习各种主要数学软件的使用,同时学习编程。有了计算机,我们可以完成许多以前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使得我们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又多了一样无坚不摧的工具。

    论文是最后唯一呈现在诸位评委面前的,评委也只能通过论文来了解我们所作的工作。因此,论文的写作也就顺理成章地在整个数学建模培训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老师们对于我们的论文规范要求简直是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大到标题,小到标注都是被注意的对象。事实上,在一次又一次地论文写作中,我们都在慢慢的适应这样严格的要求。你会发现在往后的日子里,你用计算机排版的报告怎么看都比班上其他的同学的报告来的正规,原来你会不经意的按照论文写作的格式来作排版。

    其实,数学建模培训给我带来的影响,不单单只是在数学建模比赛上,在生活中她也时时展露身影。比方说,搭公交车的时候,我会联想到公交车线路查询系统;看见地上的蚂蚁,脑海里浮现出蚁群算法的步骤;看见洒水车,覆盖集的概念就从我面前窜过。总之,数学建模赋予我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我们的世界,看出另外一种境界。

    比赛,对我而言,就只是个验证学习成果的途径。回想那三天三夜的奋战,虽然辛苦劳累,但是何尝不是一个值得缅怀的经历。我们三人的功力,都展现在那72小时里,之前的艰苦培训,仿佛只为了那1728分钟。我至今依然印象深刻,那是我用心体验生活时光,是我焕发生命价值的时光。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我知道我的大学生涯没有遗憾。

    思维的成熟改变了我行事的作风。经历大风大浪后,我总算看明白一些事了。以前,我喜欢使用比较高深的理论或方法来解决事情,总以为这样结果看起来会比较炫,比较与众不同。所以总会沉沦在自己赋予自己的虚荣之中,不可自拔。当数学建模慢慢渗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时,我才猛然发现原来以最简单的方法圆满解决问题才是最美的、最自然的、最能令人接受的。所以我改变了,我不再将高深的理论方法硬套在问题上,而是循着问题的纹理,挑选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我相信,问题的解决之道,就在问题本身,由问题身上去发掘答案,绝对错不了,人的思维,只不过起一个探索的作用,在人身上找答案,相去甚远咯!

    数学建模竞赛,不是一个人的比赛。竞赛期间,没有独角戏,都是大合唱。单靠一个人的力量,三天时间根本就完成不了任务。团队协作是靠竞赛之前的短短两个月去磨合的。三个素不相识的人,为了同一个理想,其爆发力往往是不可忽视的。三人之间必须相互了解,知道各自的优缺点,并且以此为根据,来分配不同的任务。虽然如此,每个人还是需要多了解本分外的任务,独当一面是很可怕的,这样可能导致整个队伍陷入死胡同绕不出来。所以,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在坚守本分时,还应该尽量了解其他的工作。我的观点是,全面发展比只精通某方面而言来的重要,其风险被分散,而且思维会较为多元化。历史告诉我们,很多相处得很融洽的队伍,在竞赛后都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竞赛给我们带来的而外收获。

    数学建模,给我经历了很多,并留下不少难以磨灭的回忆。这一切,都不是当初的我可以预料得到的。我很庆幸当年有机会踏入数学建模的圈子转悠,在其中留下我一个又一个得脚印。不需要轰轰烈烈,我也已经装满一袋袋的收获。

潘恩伦
二零零九年二月二日
数学建模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2009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你是读 数学和应用数学 的。。。幸会幸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2009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angenlun 于 11-2-2009 02:32 PM 发表
上面就是让我四天四夜不眠不休(夸张)的题目

我组选择A题,关于交通圈的交通系统设计问题

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与意见

下面的是我对于 mathematical modeling 的心得体会

在各位高手前献丑了



可以分享你的模型吗 。。。我想看看里面的一些车辆进出的随机模拟 。。。你有考虑到几率的日变化/时段变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4-2024 08:36 AM , Processed in 0.06621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