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62|回复: 7
|
拉线磅数,因拍型和羽线而异。
[复制链接]
|
|
本文原撰写者 : 玄铁重剑
大家在购买球拍后选择拉线磅数,要注意根据拍框形状的不同来对拉线磅数做出适当的调整,避免磅数感觉与原来适应的手感差异太大。
目前的球拍,最常见的拍框是中平头的,大平头和小平头都相对少见,圆头则更少。为了获得同等的拉线磅数体验,需要注意拍框形状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比如你一直打大平头的球拍,像DS的D-11, Yonex Ti-10 之类的拍框,用 25 或 27 磅。当换成 Yonex AT-700 这种中平头的球拍,你就需要再减 1 磅就可以获得跟大平头拍的相同磅数体验;要是用小平头球拍如 Apacs 505,你就需要再减 1 - 2 磅,22 或 23 磅,就能获得相同体验。
如果是圆头球拍,如 Yonex Cab-20,那么大约 21 - 22 磅或 23 - 24 磅即可获得相同的感觉。
至于 72 ,76甚至与88线孔的球拍相比,只要拍框一样,个人感觉同等磅数下,线床张力并不会相差太远。
根据以上所述,拍框面积约大,磅数要适当提高;反之拍框面积越小,磅数便适当下调,这样才能获得相同的磅数松紧体验。
大家目前比较常用的羽线还是 Yonex。Yonex 线中抗走磅能力相对好的是 BG-65, BG-65 Ti 和 BG-70 Pro。 这些线都是 0.70 毫米的。抗走磅能力最差的是 BG-6, BG-80, BG-85, 这些线都是 0.68 毫米以下的。同等磅数下,前 3 者拉线后感觉紧一点,后 3 者会感觉松一点,所以在拉线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换线是从前 3 者转换到后 3 者,那可能需要调高 1 - 2 磅,不然会觉得线没有原来的紧。
另外,加钛与没加钛的线也有分别,加了钛的线,击球感会明显的硬些。但 Yonex BG-68 Ti 的效果会比较特别,开始用的头几个小时感觉不错,可是过后就很快降磅,恢复细线的本来面目,所以你拉线不能拉太紧。
综上所述,没加钛的情况下,一般羽线直径越粗,则磅数可相应低点,羽线直径越细,磅数就要相对提高一点,变化幅度在 2 磅左右,这样相互更换就能获得接近的线床松紧的体验。
根据多年的用线心得,我感觉羽线尽管品牌繁多,但还是存在着区域特点 ∶ 台湾和日本生产的 Yonex, Gosen, Forten 耐打性比较好,存放的时间可以更长但非常容易掉磅。在业余比赛或日常训练中没有太大问题,但专业比赛中一般就得每场比赛换线,以维持相同的磅数完成比赛。欧洲国家生产的羽线,以直径 0.64 毫米左右为主,工艺最好掉磅情况很少出现,但缺点是寿命较短。其代表品牌有德国 Pacific, 英国 RSL , 中国 DS 也在德国制造。美国产的线,处于以上两种线的特性之间,没有日本,台湾线耐打,也没有欧洲线的抗掉磅能力,但对于上述两个区域羽线的缺点,美国线却具有优势,代表品牌是 Ashaway, 里面最好的羽线型号是 A-85, 耐打,弹性好,不掉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
|
|
|
|
|
|
发表于 30-7-2008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7-2008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借AT700吗?
小弟钟爱BG66。。。24X25。。。
还有小弟最喜欢trick那些手腕没有力。。可是死都要拉高磅的朋友。。。不要给机会他借用身体的力。。
[ 本帖最后由 p_h 于 31-7-2008 09:34 A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7-2008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7-2008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7-2008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7-2008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7-2008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