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51|回复: 5

修佛三要之三 空性正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5-2004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已叙述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出离心是大小乘中之共同法门,菩提心即是大乘中不共同之最胜法门,亦是修证佛果之捷径要道,再加上无二慧,这三者是佛教中最基础的基础,华智仁波切于《大圆满前行》中云:“学佛者,若不具足佛教中最基本的理论,则修行如同于冰地上造高楼,冰一融化,楼房即刻倒塌,如是出离心不具足,学佛亦无意义。于出离心的基础上若不具足菩提心和无二慧,非但修学大乘无义,且于烦恼之根本亦无法断除。因此成就佛果,亦是依靠这三种根本主因,所以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还需要具足一个正见,即是所谓的无二智慧。
  以彼理由而叙述:不论修显教或密教,若不具足通达无我空性之实际智慧,彼者虽然修习了殊胜的出离心和善妙的菩提心,但尚不能断除三有轮回的根本之故,因为欲除轮回之根,则必须要断除烦恼障,欲断此障者,必须要通达人无我的空性智慧。若欲成就圆满佛果者,不仅断除烦恼障,且于所知障亦需同时断除,所以必须要证悟人我和法我的缘起空性智慧,否则二障难除,断轮回之根更难。因为烦恼障主要是对解脱生死轮回作障碍,而所知障是障碍成就佛果之主因。因此小乘阿罗汉仅为自己超脱生死轮回,亦需百万地精勤修持后,方能通达证悟人我空性的智慧,断除烦恼障,最后获得阿罗汉果。何况是修行大乘者,不仅超脱生死轮回,而且还要成就圆满的佛果,则更需要通达人我和法我之圆满空性智慧,彻尽二障,方能圆成正觉果位,是故不论修显或修密,证悟缘起性空的正见智慧,是特别的重要。麦彭仁波切云:“若具足正见者,不论修何密法,念何仪轨密咒等,悉有功德和加持,亦会直接获得验相等。若不具正见者,于密教中修何密法,念何仪轨心咒等,亦不会有感应,显教中看何经论亦不得真正效益。”是故不论是显教或密教,抉择正见,证悟正见是极为重要。但如是所许,亦并非否定平时念佛等无功德,然于证悟见的角度而言,仍有千差万别的功德。因此于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依靠各种方法,应当精勤不懈地通达缘起性空的根本法要。《缘起赞》云:“何法待缘起,彼即自性空,较此语奇妙,善说规何有?”所谓缘起者,亦即因缘。名言中显现有,胜义中皆空,亦谓缘起。但此处所谓缘起,是指通过证悟空性而言,《入根本慧论》中所说超离四边或八边戏论是真正缘起,通过如是智慧之出离心和菩提心于名言中能获得无勤大功德而直趣佛果。所以宗师说,虽具出离、菩提心仍不足够,还需要缘起空性的正见智慧,方能断除轮回之根,以至直趣佛陀正等觉位。
  显教依中观正理观察抉择,可通达如是正见智慧。密教则依根本上师之窍诀为主与其之加持等,而通达空性正见智慧的亦有。如《定解宝灯论》中云:“本来利根以自力,虽有证悟而钝根,立即不能自证悟。”但其中证悟见最保险最稳固无有错处的就是显宗。彼宗是依法次第而修,一步一步的稳行不违空性正见,首先依正理观察内外诸法后,抉择为现而无有自性等。具足如是闻思智慧,于抉择正见过程中自己遣除怀疑,印证境界等亦很便易。然而密宗依靠金刚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突然虽似开悟之觉,但错谬之处很多,亦不稳固,因为彼者不具闻思智慧,不精通教义正理,开悟亦太突然,故于修证过程中自己遣除疑难、印证境界等就会很有困难,还有如是突然开悟的境界,受外境违缘的影响,容易退失等,所以应当按次第如法稳行,乃甚为重要也。麦彭仁波切云:“若未引上善观察,怎能生起胜定解?若未生起胜定解,怎能灭除恶增益?若未灭除恶增益,怎能禁止恶业风?若未禁止恶业风,怎能断除恶轮回?若未断除恶轮回,怎能灭尽恶痛苦?”此说佛陀所喜悦赞称之道,即证悟缘起性空道,于佛经中经常赞称的,亦是证悟如是道之补特伽罗,彼者乃谓真正大乘菩萨之故,设使补特伽罗于学道修行过程中,已经现见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诸法,通达了轮涅所摄诸法之本性,彼亦从名言角度而言,各种不同之因,产生各种不同之果,造善业因,得生善业果,造恶业因,得生恶业果。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丝毫不昧,乃至能取所取未消于法界之前,善恶因果于汝仍然是有利有害,均皆毫许不虚。然从真实谛胜义而言,所执所见之一切诸境,其本体本来无者,都是大空离戏之法界,于名言中不观察的基础上,虽觉诸法似有,但于胜义中观察或不观察,或入根本定的角度而言,现有轮涅诸法,都是大空离戏,诸境相皆融入法界无别体性。麦彭仁波切于《定解宝灯论》中云:“完全通达实空后,现空现于缘起性,现空何者亦不执。”如是所说,诸法本体虽然空性,但于名言中依靠缘起亦可显现。在不观察的基础上,名言中因果等诸法皆有,即破无边,于胜义中诸法无自性本空,即破有边。未证悟空性正见之补特伽罗面前诸法皆有,于通达胜义谛之究竟智慧者面前,诸法不仅皆空,且超离一切戏论。获得如是境界之补特伽罗,已得真法。《定解宝灯论》中云:“远离四边戏论要,通彻觉性大圆满。”是故若有通达名言诸法如梦如幻,无自性之有,胜义中根本皆无,此二亦是缘起性空的道理,如是通达之彼者补特伽罗,已经入于佛陀真正所喜悦赞称之殊胜大道。是故欲证悟空性者,敬顺佛陀的教证,随行往昔诸高僧大德们的理证是极为重要,总之,佛陀所喜之胜道,即是轮涅所摄诸法,于世俗名言中现而无实有之幻相,不空,于胜义谛中诸法不仅皆空,且离一切戏论,乃真实缘起性空之理。如是境界从根本上现前者,宗喀已大师说彼人已趣入了佛陀之根本大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5-2004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此观察究竟与未究竟见之问题上,各大宗派有很大的辩论,但其中最主要辩论的是宁玛派和萨加派,于嘎当派如是说过:汝等嘎当派所许之无遮空性等观点,并非宗喀巴大师自宗最究竟的见解,因为宗大师为了方便引证某些众生的根器,而说无遮空性,是暂时建立一个不究竟的宗派,故并非宗师最究自宗观点。如是所说,于《定解宝灯论》中有很多辩驳,萨加巴果仁巴大师亦于彼宗说了很多。但并非宗师自宗见解不究竟,由于宗大师所立暂时不究竟观点,而引起了各大宗派如是互为辩驳后,有些人就片面地认为,是不是宗大师真正的自宗观点不究竟,或宗师见解真有如是过失等怀疑,这是根本不必要的怀疑,因为宗喀巴大师真正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根本不可能有这些过失,其最究竟见解的论著亦有很多,如《金蔓论》和给仁达瓦的纸条,以及《三主要道论》等,都是宗大师最究竟的自宗见解。此等究竟见解实际上与宁玛巴所许之见解等无差别,吾等宁玛巴对宗大师少许亦不会怀疑其见,一刹那亦不会想其未通达中观之见等。但宗大师的一些后期著作中,虽有仅许无遮空性,但这是他为了渐次引证众生根器,暂时所立的一种方便道。但随行宗大师的很多后学弟子,将宗师的暂时观点,误认为是宗师自宗最究竟的见解,并着重如是的解释了。所以宁玛巴等宗派要驳斥这些后学者盲目的主张,并非驳斥宗大师。应当如是理解,切莫于宗大师有何邪见等。若从宗大师最究竟的自宗见解,与宁玛巴所许无别。当然以宗师所建立的暂时观点,有些显现成自宗互为矛盾,是故应当分析清楚,暂时与究竟观点的鉴别为要。
  现在正式宣说宗大师于抉择见解时,分有两种:观察还未究竟之见和观察已究竟之见。首先讲前者,观察还未究竟之见的境界,其界限如何?于世俗谛中,一切现相,依靠缘起而成之诸法,于名言中是真实不会虚妄,亦不会毁灭的。但于胜义中真实性空而言,即是超离一切所许之见。世俗中缘起现相不空,胜义中本性离许,此二正见者于何时仍见为相违矛盾,尔时此者补特伽罗尚未通达佛陀的真实密意。有些人认为,既说因果等有,又说诸法皆空,空性中有显现,显现中有空性,觉有恰恰相违矛盾之过,乃至有如是执着者,还未通达佛陀密意。此有无二者,从名言凡夫人的角度而言,是相违矛盾,因为凡夫的分别意识中,现的法,空不了,空的法,现不了,乃至有如是实执时,有无二者当然矛盾。但从另一种证悟智慧利根者的角度而言,现空(有无)二者本来等性不矛盾,亦互不相违。如是昨晚梦中,现见山河大地等诸法皆有,于醒位时皆无,都是一场幻觉。梦中之有与醒觉位之无,是否成矛盾呢?不会矛盾。因为说有者,是指在梦境中有。说无者,是指醒位时之无,此二根本不会矛盾,若说矛盾者,谁亦不会承认。是故佛经中说诸法空性或离戏,皆从最究竟之真实义而言。于名言中,我们都象在梦中作一切事情一样,于此梦中,若不修习善法,梦则难以醒觉,唯依修习善法之力,则能将此梦逐渐断开,之后方知原来我们都在一直作梦。通过闻思修行的功德力渐尽一切梦境幻觉。如是世俗中之有与胜义中之无,此二亦复如是,根本不相违,亦有很多教证理证说明此理。若始终认为,现不可空,空不可现者,则说明彼人还未通达真正的缘起性空,即是佛陀密意。如是有眼病者将海螺本生的白色,亦看成黄色,彼者亦明知是自己受眼病的违缘所成,但乃至眼病在未愈之前,唯见海螺黄色,无法现见白色,待眼病痊愈的同时,此迷乱现相亦消尽,方能现见海螺本生的白色。如是诸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所引而颠倒执着迷乱现相,明知诸法都是虚妄无实,但仍然生起实执,将迷乱现相执为实有,乃至有境习气未尽,则见境迷乱现相亦不会消尽,待无明习气消尽后,方知诸法现而无自性实有,如梦如幻,其本体都是空性。以中观正理思维,亦会明知此理。是故应当精勤闻思修,以彼力量,方能断除无始以来的贪瞋痴等无明习气,颠倒妄执的迷乱现相,亦皆悉灭尽也。

  丁二(说已究竟之见量)颂曰:
  一旦同时不轮番,已见缘起不虚妄,
  若证灭尽诸境执,尔时观察见圆满。
  此处宣说己究竟之见量,于真实胜义谛、究竟之见简略而说。若广讲者,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之别,特别应成派有很多不同特点,于此处恐繁不述。上述凡于现空二者,始终认为是相违者,则证明彼人还未通达佛陀之密意。若真正证悟者,不论是中观的说法或密宗的说法,皆无差别。是故宗喀巴大师于此处为诸有缘学者,介绍何为观察已究竟之见,亦可说谓《定解宝灯论》中所说之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等。虽有取名不同,但实际意义皆无差别,如彼论颂云:“远离戏论大中观,光明自性大圆满,此二义同名不同。”倘若以正理观察,抉择还未究竟之见,以通过上师加持和积累闻思修之功德资粮,以及自己的精勤努力等,一旦于现空二者同时而不需轮番之际,尔时已真正通达了现空无别的究竟境界。因为于未证如是境界之凡夫者前,现空二者无法同时存在,唯有轮番的过程,空时无现,现时不空等。于已证悟现空无别之喻伽士面前,则现空二者勿须轮番,唯有同时,现即是空,空即是现,如《心经》中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等亦说明了现空无别之量。真正从闻思修之过程中,自相续已经获得如是境界者,尔时现空则勿须轮番,于根本慧定中,诸法离四边等一切戏论边执,以现空无别之故,然于名言中已经见到了诸法缘起性,少许亦不虚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乃谓无欺缘起力所现。于名言中整个因果律是不会灭尽的,以所造何业,未受业报前,永远存在故。倘若已经证悟大空离戏之殊胜智慧,则能灭尽一切诸境执着,有无是非等一切边执戏论,悉皆灭尽。如《四百论》云:“证悟境无我,灭尽有种子。”(指三有种子灭尽。)《金刚经》亦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是所说,若真正已通达如是实相境界,尔时彼者所观察之见解获得究竟圆满。此处很明显地叙述了宗大师最究竟之自宗观点,于根本慧面前,不论现执或空执悉皆无有,并超离一切戏论。从最究竟的见解而言,萨加、呷当、宁玛、禅宗等各大宗派,实际上根本不会相违矛盾,何以故,因为诸大宗派,为应化诸众生之不同根器,故暂时皆有许多不同方便之所立法,然于最后究竟时,皆为明空无别之本体,大空离戏之等性大法界。是故宗大师说,最后证悟灭尽诸境执,是真正究竟圆满之见解。由于此句,呷当派有些后学论师,就误将宗师所说此句,解释为:灭尽一切外境之实执,非空性灭,许为空性存在,此许当然不应理。《定解宝灯论》中云:“如果实执与空性分开讲,则问,彼二是一体或异体呢?若许一体者,一者遮遣了,另一者亦应遮,因为汝许一体之故;若许彼二是异体者,是则除了柱等色法以外的另一个实执始终无有,或实执破了,柱等色法仍然不会空。有此等过失。”呷当派有位论师格西喜热加措于解释《三主要道论》时,亦将灭尽境执,误释为灭尽实执,认为外境实执是没有,空性是有而不灭等,亦不应理。以不论是空执或现执,悉皆超离,方为通达究竟圆满之见,佛陀之真正密意也。宗师给自师仁达瓦的纸条中,已如是说过,他说自己以前很多缘起性空之义,还未真正理解,经过这次面见文殊菩萨后,于此缘起性空之理生起了定解。并说于名言中诸法,无欺缘起力终无可毁,因果丝毫不虚,然于胜义中诸法本体是超离一切边执戏论。此乃宗师最究竟的自宗见解。如是宁玛巴、噶当派等很多高僧大德,最究竟智慧的见解,悉皆相无别。何故说缘起性耶?以龙猛、月称、麦彭巴等尊者都异口同声的说过,一切智者皆用稀语来称赞此缘起性。缘起者,有时看来很希奇,有时看来很深奥之故。无垢光尊者云:“无有二取瑜伽师,无而现此真希奇。”如是所说也。是故最究竟之见解,乃为宗喀巴大师之真正意趣,应如是了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5-2004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旁述方式破有无二边,亦谓宗大师不共同之特点,亦是中观应成派之究竟意趣。此偈颂词含义甚深,非易能懂。此处又复宣说,由于名言世俗谛中皆有一切诸法的现相,是故能破除有的边执。何以故,因为显现与空性无别,就是现空无别之大显现。既然是无别,则于空性所具之能力,于现相亦复具有,因此空性能破有边,现相亦同样能破除有边,以及由从胜义谛中诸法本体性空之故,则能破除无的边执戏论,亦以如是正理类推,即可明了。如是因现空无别之故,既无别者,则于显现所具有之力,于空性亦复具有,因此现相能破无的边,空性亦同样能破无的边。此中所说之空性,是现空无别之大空性,非相似空。因为空性的缘故,并非是无,而是有的意思(名言中幻相有)。因为现相的缘故,并非是有,而是无的意思(胜义中本体性空)。若于其他外道或佛教小乘所许,就恰恰相反,如说柱瓶等诸法何故而有?因为它是现相故,若说何故而无?因为不见故,如石女儿。但此处宗师不同特点,与彼等如是所许就恰恰相反,以殊胜正理来破除有无二边后,又能了知性空亦是显现于因果缘起性的。如莲花生大师云:“若见如虚空之高,名言取舍诸因果,亦应如同粉沫细。”凡有一定见谛之瑜伽士,皆如是行,决定不为外道之常见或断见等一切边执邪见所夺,对真实义有了不可被夺之稳固殊胜定解,然于佛教中,自续派中观、唯识、有部、经部等显教大小乘中亦有很多不同的边执,其与中观应成派相比,彼等宗派见解仍堕一边,倘若具有真实殊胜之定解,这些不同边执的见解,根本不可能强夺如是定解,甚至稍许亦不可转变,有了如同须弥山王一样稳固之见解,就是一百位大班智达前来驳斥辩论等,殊胜的定解智慧始终不可被夺,毫许亦不动摇。如对佛教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定解者,不论何者诽谤佛法或说不良等语,但彼者始终是毫不动摇,信心仍然稳固如泰山,有如是不可被夺之定解。如此前面所宣说的三主要道论之心要窍诀,于学道修行过程中,是最为扼要而言,但亦并非除此三要道以外,再无余道,如讲经、念经、顶礼、布施、持戒等等余有很多成佛之因,但其中最主要之三大扼要,就是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初学者,若不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则首先不要希求很高之见解和甚深之法要,千万不可希求这些,应放下一切而于三要道勤下功夫。修行时,首先观察自之心续中,是否具足出离心,若无者,则当竭力以执着心来寻求生出离心之方法,将出离心逐渐稳固,以至无勤而生起;再寻求生起菩提心之方便法,多阅读一些菩提心的论著,多看多想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多依止一些具有真实菩提心的善知识,以各种方便法将菩提心引生并稳固后,再寻求究竟之正见,无二智慧之方便法门,即是多闻思中观正理,于善知识面前,多听一些中观方面的窍诀,最主要之正见已获得稳固后,再可寻求一些甚深法要而修持。宗喀巴大师于此等修行次第已明示了,是故应按次第修行是极为重要。在没有很好的基础之前,千万不可盲目的寻求什么高见解、深法要等,否则毫无意义。因此初学者,首先应当依三要道次第而行,亦是每个学佛者缺一不可的三大途径。上述三要道,如果汝等能如理如实地通达时,尚且不够,应当还需要依止寂静处生起精进心而修行出离心、菩提心等。首先是有执着而生起,最后是无勤而生起,一看世间杂乱琐事以及生老病死等苦,则于自相续中生起超出三界生死轮回之信心,这就是生起了真正的出离心。于此基础上,目睹可怜痛苦诸众生,于相续中自然生起大悲心,愿众生离苦得乐之心,这说明已经具足了菩提心。然此等发心亦有相似与真实两种,所谓真实菩提心者,即是为一切众生而发心。如是虽于凡夫很有困难,但可以先于分别心处行修。如印度有一位老妇女,常将自身观修为老虎,最后观想习气真正成熟了,自身亦就真正的变成了一只大老虎。还有龙树一徒,于山洞里常观想自己头上长角,最后观修习气真亦成熟,头顶上亦如是长出角来。是故诸事皆依心而成立,发菩提心亦复如是,因为发菩提心是符合真实义之故,所以修习菩提心是极为重要。宗大师云:若具足上述三要道者,则不论修何法,皆有很大功德。若无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所摄持之善根,不会有很大的功德。从表面看来持戒清净、供养很多、布施甚大等,但实际上发心还不清净,发心不清净者,根本不会有多大善果,只能获得一些人天快乐而已。智悲光尊者云:“不论作何诸善事,皆依自续净意乐。”是故三主要道法,皆非表皮行为法,而是意乐之心法。因为释迦牟尼佛转八万四千法门之主要目的,就是调伏心续。所以宗大师劝告弟子们,汝等若能通达三大扼要,特别获得觉受。常观自续中是否具足,每天应该三反五省,于心相续中真有觉受者,说明真正已获得了证悟的感受。若三要道修持后,无任何感应,并于口中狂言自见什么菩萨等,对此人是值得生大怀疑。如是三要道,亦并非仅有呷当派提倡,而是各大宗派都是异口同声的着重所提倡之三大扼要。吾等金刚上师仁波切,亦再三地说,三主要道,是学道修行过程中,根本不可缺少之论。如是所说之正见,必须要通过广繁的闻思修行,方能证悟。麦彭仁波切云:藏印古今诸多大德,都是通过千百万的精勤闻思苦修后,才获得证悟的。现在末法时期,诸多愚者,亦不需勤修苦行,亦不具足闻思智慧等,说是一刹那就证悟了,对此人应起大怀疑:是否真实证悟本性。麦彭仁波切于《定解宝灯论》中云:“呜呼愚者一瞬息,说是证悟起怀疑。”当然于修行过程中一般小小觉受会有一些,只是相似证悟而已,并非真实证悟。故切勿狂言大语夸张,否则,非仅没有功德,且有增上慢等大过患,行者定当谨慎为妙。
  前述,若虽如是通达修行中的三大扼要,但仍不能知足,应该还要依止静处精勤苦修,何故要依止寂静呢?因为初期证悟的一些境界不太稳定,受外界违缘的影响,容易退失,尤其未得稳固定解之初学者,虽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等,但与世间常人一交往,过数日后菩提心、出离心都消失没有了,何况正见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依止寂静修行有如是等必要。为了成办究竟自他二利的广大事业,则当随行古往今来诸高僧大德们的足迹,迅速地去依止寂静处,勤奋刻苦地修持妙法。智悲光尊者云:初期修学者,所证见之境界不稳固,如同云中之太阳,易被乌云所遮盖。如是初学者,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很严重,通过闻思修,自相续中虽然生起少许证相,但受违缘影响容易退失,是故为了遣除行道中的违缘,增上修道中的一切顺缘,应当舍弃世间杂乱琐事等,而依止无人来往之寂静处刻苦勤修,是极为重要也。
  最后小字原文云:上面所说,是多闻比丘吉祥善慧,称为侄察科语自在称所作教诫。
  本论至此讲述完毕,望诸位学者,应当如理精勤闻思修行。愿此诸善根,以及三时自地所造诸善,皆回向于一切众生,愿彼等暂得人天诸乐,即将得究竟无上佛果。并愿大家早证菩提,六时吉祥。

  此讲记是由堪布仁波切于雪域五明佛学院为近四百余汉族僧俗传讲时,以录音整理而成此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4 0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三篇文章已拜读,果然是好文章。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5-2004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贴这三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因为想让有心想要学佛的人先从基础学起,如此学起佛来会比较有效,如果你稍为注意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自称学佛之人连这些知识也不会,他们只知道只要会念经就行了,所以希望这几篇文章对大家有些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07 03: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三根本要义》的修持

宗喀巴 著
多 识 译

有兴趣看下去的网友,请到以下网址~
http://www.haikong.com/show.php?id=67

                     向神圣的诸上师致敬!
                      佛陀全部经典的精华要旨,
                      众菩萨推崇备至的无上法,
                      有缘者寻求解脱的必经口岸,
                      我今作力所能及的解说。
                    那些不迷恋世间区区幸福,
                      为使具足良缘的人生有价值,
                      一心向往众佛喜悦归宿的
                      幸运的人们诚心倾听:

                     一 、生出离心
                    若无正确的出世心而追求世间幸福,
                      就无法进入根除烦恼的涅槃乐境;
                      迷恋尘世的意识是锁链,
                      求解脱要发彻底的出世心愿。
                    常想人身良机难得而生存时间不多,
                      就会从今生今世的纠缠中迷途知返;
                      深思业报不爽、轮回苦多,
                      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也会断然绝望。
                    如此深思熟滤,并念念不忘,
                      就对尘世的富贵安乐不抱幻想;
                      时时刻刻除解脱不生别的念头,
                      这时才可以看作萌发了正出世心。

                      二、 发菩提心
                    出世之心若不与正发心相结合,
                      就不会变成获得无上菩提,
                      实现圆满幸福的有力基因,
                      因此智者要发菩提宝心。
                    四条滚滚激流冲击不息,
                      无法改变的业力周身捆缚,
                      身陷我执的坚固铁笼,
                      漆黑的无明夜色笼罩着天空。
                    在无边的轮回流转中一生接一生,
                      连续不断地遭受着三苦的残酷折磨。
                      怜悯沦落此境的慈母众生,
                      要发成佛度众的菩提宝心。

                      三、 立清净见
                    若无明见真理的智慧,
                      虽具备出世心与菩提心,
                      也斩不断生死轮回的祸根,
                      因此要千方百计悟出缘起正见。
                    要认识到世间和超世的一切事物,
                      出于因果而丝毫不差之理,
                      同时,观念中的执著之物一个个消失,
                      便步入了诸佛欣慰的轨道。
                    众缘结合的现象实存不妄,
                      非缘合的独立自性空不可得
                      二义若在观念中彼此对立,
                      尚未悟出佛陀正见的本义。
                    什么时候有此无彼的对立消失,
                      当看到缘合之物实有的同时,
                      能悟出当体即空,执著无物,
                      对正见的思辨才算圆满。
                    以现象实有消除执实偏见,
                      以自性空无消除虚无偏见,
                      悟出缘起与性空互为因果,
                      就不会堕入执空有二边的深渊。
                    对佛道三根本重要义理,
                      要正确认识,全面领会,
                      并隐居静处,激发精进之力,
                      为实现终极目的进行修持刻不容缓!

《佛道三根本要义》的修持
        寂雯讲授

             作为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愿行的大乘行者,应以《佛道三根本》作为核心,我们所进行的一切修持都要围绕着这三个根本来进行。比如说念咒、念佛、礼拜、忏悔、设坛、火供等任何的行持,如果说离开了这三根本,那就不算见道定道,这是佛法与其他外道的一个不共之法,也是佛法究竟圆满的原因之所在。
         
          《佛道三根本》是三乘佛法的总旨,离开了三根本的一切修持都是沙丘上的建筑,经不住吹打,必须要有三根本为基础,否则是不牢固的、有漏的、不究竟不圆满的。         

        佛门中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如大海,人们往往穷其一生也未必能探得究竟,为了使我们众生能够在有限的现世生命中得到佛法的法益加披,被誉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大师提出了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三根本的佛法修持要义,这犹如在茫茫的苦海中,为我们树起了指航灯,使我们能够按照正确的航向顺利而又准确地渡过生死苦海,驶向涅槃。
  佛法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其教法却离不开理事双行,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上,因众生的根性和缘分不同,而有不同的下手方便的方法。但在理论上,无论显密净禅均以此三根本作为指导。而作为大乘和小乘佛法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以大悲心为根本的菩提心和菩萨行上。作为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愿行的大乘行者,应以《佛道三根本》作为核心,我们所进行的一切修持都要围绕着这三个根本来进行。比如说念咒、念佛、礼拜、忏悔、设坛、火供等任何的行持,如果说离开了这三根本,那就不算见道定道,这是佛法与其他外道的一个不共之法,也是佛法究竟圆满的原因之所在。所以宗师在《佛道三根本要义》的赞颂里头这样写道:“佛陀全部经典的精华要旨,众菩萨推崇备至的无上法,有缘者寻求解脱的必经口岸。”文殊师利菩萨也曾说:“法虽多,作为解脱之机缘而必不可少者只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三法眼”。

[ 本帖最后由 岁岁平安 于 5-12-2007 03:3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2024 12:43 AM , Processed in 0.28760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