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羽球队抵京
1
2
2007年9月拉斯姆森首次被世人惊叹,她经历了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周。在女单决赛中,她战胜了中国选手谢杏芳,取得了日本公开赛的冠军。这名丹麦的非种子选手,击败了一连串世界排名前八的高排位种子选手,其中就有中国五大高手谢杏芳、张宁、朱琳、蒋燕皎和卢兰。
2008年,拉斯姆森的势头更猛了。在马来西亚,她就接连轻取卢兰、朱琳赢得冠军,打破了中国女单在该赛事的10年垄断。全英公开赛,拉斯姆森又碰到了这两位中国小将,先是两局横扫去年的世锦赛冠军朱琳,接着在决赛中,拉斯姆森又一次在关键时刻显示了威力,2:1力克卢兰获得冠军。
虽然,拉斯姆森战胜中国姑娘,好几局都是艰难的一两分取胜。而且在以后的比赛中,谢杏芳也曾经战胜过她。可是今年对中国队小将卢兰和朱琳的横扫,使得33岁的老将张宁只能再一次在奥运会披挂上阵。
拉斯姆森在取胜之后说:“奥运会摘金才是我最大的理想,我有信心打破中国选手的垄断,在北京奥运会上笑到最后。”
专家在分析拉斯姆森的时候,一再提到的是:“她的球很硬”、“她是男子风格”、“她是攻击型选手”、“她的力量速度都比我们强”。
我们再看一下她和中国队员的基础素质的对比:拉斯姆森,身高1米80,体重75公斤;谢杏芳,身高1米78,体重60公斤;张宁,身高1米75,体重64公斤;卢兰,身高1米78,体重64公斤。看来拉斯姆森的身高和中国队员相差不大,可是体重显然是远远领先了。她那种凶狠的打法,是有着身体做后盾的。
和中国羽毛球队“四两拨千斤”、灵活多变、拉吊结合、依靠耐心的风格相比,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将拉斯姆森列入“暴力美学”一列?有时这一称呼,专门赠给那些用男性彪悍风格打球的女队员。美国网坛骁将大小威廉姆斯姐妹,就经常被称为“暴力美学”的代言人。
其实,依我来看,打球用男子的风格没有什么不好,将力量列为胜利之本,也没有什么错误。当年女排全盛的时候,一位教练曾解释说,你看中国队有那样多的交叉配合,可是如果跟不上人家的速度和力量,还是要输球。只有出了郎平,才是威胁最大的。当年的排球好看,还不是因为三大主攻手郎平、海曼、路易斯,时不时给你一个直上直下地板上钉钉的球出来。这样的战术实在太简单了,可是难道还需要更多的变化吗?变化多意味配合的环节多,更容易失误。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