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网宗

无宗教信仰者之语录-与佛有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2-2009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德圆满--今天终于完成了

展望2010 的说--2009是不过不失-不缺的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5-2010 0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255

疑惑??迷惑??诱惑??无知??不解??误解??。。。

人从学会爬行-走路-所谓懂事开始--无 ...
K男 发表于 22-11-2009 03:13 AM




我是楼主~网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0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楼主~网宗
风起云涌 发表于 23-5-2010 01:34 AM

过去只剩回忆,了不可得,未来还没到来,只有畅想,人脑杂念似瀑布,一秒几百念头,此又称意识流,瞬间即誓,刚想抓住,早就流逝,也了不得到。既然如此,心定如镜子,“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熟练之后就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搜索到一好文,觉得解释得不错,推荐如下: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云∶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者,前念妄起,瞥然已过,若追寻之,无有处所,了不可得。了不可得就是真心,但是真心亦无相,亦了不可得,若谓可得,真心却又成为妄心。

既然过去心不可得,便应该没有冤家,为什麽还有怨?因为我们还未达到「不可得」。既然过去心不可得,一切罪都不可得,为什麽还有罪?因为还未达到「不可得」,所以还有罪。若果了达过去心不可得,罪亦不可得,一切罪即时灭;但是我们仍然是「有所得」,所以罪亦有所得。所谓「了知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了达「不可得」,业障空;未了达「不可得」,必须还宿债。

「现在心不可得」者,现在妄心无相,所以不可得,识得现在心非心,是名真心,但真心亦了不可得,若谓现在真心可得,真亦变成妄。

现在心亦不住,住则可得,不住则不可得,犹如流水不停,流水不可得,现在心刹那不住,刹那时都不可得。傅大士云∶「依他一念起,俱为妄所行,便分六十二,九百乱纵横。」我们的一念心,一刹那间有九百生灭,如何可得?生灭快得很,如何可以得到它?一弹指间有九十个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过去灭无灭,未来生不生,常作如是观,真妄坦然平。」所以觅现在心了不可得,例如芭蕉,层层剥去,最後芭蕉树亦不可得。心亦如是,好像现在有一个心---善心、恶心、种种心---以般若波罗蜜观之,最後,觅心了不可得,所以云「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的妄心亦是无相,亦了不可得。试寻一下明天的心,明天准备作什麽?诵法华经?诵法华经的心在那里?试观一下,观得清清楚楚。或者又观一下明天过堂的心、明早上殿的心,观之亦是不可得。

了此三心皆不可得,是名为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0 0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26-5-2010 02:24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10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文道~人们推举佛教不是因为佛教好-而是他们其实不了解佛教-无法比较出究竟。。。佛教和地球上其他大宗教一样也是派系林立-也曾经作为统治约束工具-也曾经有着因佛教而战的战争。。。只是不知道者-或者忽略者对于耶路撒冷~基督教-伊斯兰教~圣战比较认知而已

-----------------------------------------------------------------------------------------------------------------------------------------

宗教-信仰-寄托。。。人类所能诠释和涉及的任何地球上各种基本上就没有真-善-美可言--落入人类手中后天堂可以是地狱-腐朽可以是神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8-2010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哥斯美-哥斯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LY8IBMFaKQ&feature=relat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9-2010 0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一阵子--守行一辈子

风起云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0 07: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的圖是哈佛零晨4:00的圖書館
差距…… 在網上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有感觸,或許這再一次印證任何人每一次的成功背後都有不為
人知的付出和汗水。 哈佛老師經常給學生這樣的告誡:如果你想在進入社會後,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都能得心
應手並且得到應有的評價,那麼你在哈佛的學習期間,就沒有曬太陽的時間。

作為聞名於世的學府,哈佛大學培養了許多名人,他們中有3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位美
國總統以及各行各業的職業精英。究竟是什麼使哈佛成為精英的搖籃?哈佛學子接受了什麼
樣的精神和理念?這些問題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去探知其中的答案。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20條訓言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短短數語,引發深思,給人啟迪。



哈佛圖書館的二十條訓言:
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6.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須。

8.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  呢?

9.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11.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時間在流逝。

13.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14.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20.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9-2010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17-9-2010 05:17 PM 编辑

通过小番薯大概了解了佛教的一些--再经由朋友接触了泰国佛教的一些--一直没有概念来整合所有自己多接触到知识。。。在网络寻寻觅觅-散落各区的文献和历史-传说等等等其他。。。终于找到了一则能把过去我说吸取的关于南传佛教-关于泰国佛教-关于泰国佛牌-关于修行。。。等等等的一线串联-清晰通明

我第一次能够完整的写出一间寺院的名字【就算以往看了很多-很多关于泰国寺院的文章和照片】--但是经由那篇文章的冥冥中让我随心的就拼出这寺院的名字~~~WAT PAH NANACHAT【帕。娜娜查寺院】。。。开始有个完整的概念了-森林道场修行者-泰国圣僧-上座部佛教的另一精髓。。。

下文是转载--这是自从那篇文章后追寻所至的另一个文献。。。一切顺其自然的随心所欲

~~~~~~~~~~~~~~~~~~~~~~~~~~~~~~~~~~~~~~~~

近代泰国,Phra Ajaan Sao Kantasilo (阿姜索1861-1941)和他的弟子Phra Ajaan Mun Bhuridatta (阿姜曼1870-1949)建立泰国森林苦行僧、习禅僧的传统。

阿姜索并无写作,他的弟子 Phra Ajaan Phut Thaniyo有记下阿姜索的教法.阿姜曼生於Ubon Ratchathani,他於1893年出家为寮族传统的比丘,云游於泰、缅、寮森林习禅,在Sakon Nakhorn 省的Wat Suddhavasa圆寂。(请参考:曾银湖译《阿迦曼传》)

关於泰国森林苦行传统,请参阅:Forest Recollection--Wandeering Monks in Twentieth-Century Thailand , by?Kamala Tiyavanich,1997年由泰国清迈Silkworn Books 出版社出版,法园编译群中译:《森林回忆录──二十世纪的泰国云游僧》(刊载於《香光庄严》第63~65期,)在泰国则仅有少数的禅修法师会讲英语,不像在曾受英国殖民的缅甸,会讲英语的人多。你必须学会泰语或者找个有翻译的人。要详细了解禅修道场者,可参考A Guide to Buddhist Monasteries and Meditation Centres in Thailand (出版者: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66)(2) 251-1188~90)

  ( 巴蓬寺 )Non Peung, Ban Gor, Amper Warin,Ubon Ratchathani 34190, TAILAND  Ajaan Chaa (阿姜查1918~1992)之道场,於1954年建寺。位於曼谷东北方600公里。Ubon Ratchathani (乌汶) 东南方12公里或Warin东南方10公里。

在曼谷坐火车至Ubon。或在Northern (Moh Chit) Bus Terminal的早班或晚班巴士前往,再转乘巴士到Ban Gor,再往西2公里到寺院,可走路或坐tuk-tuk。也可坐飞机到Ubon Ratchathani。

阿姜查出生於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他追随过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苦行和云游数年,并且在阿姜曼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几年之後,阿姜查回到自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由於请益者日益增多,道场就在设立起来。

道场一天有两次的集体静坐和课诵,以及晚上开示说法,禅修是生活的重点。比丘们过著简朴的生活,简朴提供了孕育智慧的环境。阿姜查强调,「每个人修行都有他自然的步伐」,毋需担心我们的路途有多长,距离终点尚有多远。他教人:「单纯地安住於当下,我们的心终会契入它原本的和谐状态,修行是自然涌现的。」阿姜查提醒我们:「在清洗痰盂的时候,不要觉得是在利益别人,这里头也是佛法。」

禅修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念念分明。有时想找寻舒适、安逸,此时就是一个考验。他说:「当你生自己的气或者感到自怜时,这是了解自己内心的最佳时机。」阿姜查不强调任何特别的打坐方法,也不鼓励人们参加快速成就内观或者开悟的精进课程。

在正式的静坐,他教人先观出入息以调心,等心安住了,继续观察身心的变化。生活简朴、保持自然,以及观察心念是他的修行要诀。此外,还强调要忍耐。阿姜查在欧美有很大的名气。

目前住持Ajaan Leeam。寺地比丘45~70人;一日一餐。Wat Pah Nanachat ( International Forest Monastary国际森林道场 ) 就在巴蓬寺附近,走路约半小时。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有几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英译书W.A.V.E.有出版。阿姜查中译书由法耘出版社出版。

   ( International Forest Monastary,国际森林道场 )TAILAND住持:Ajaan Pasanno(加拿大籍)。寺地比丘15~20人。一日一餐。住宿须先通知。




-------------------------

修行一阵子--守行一辈子

风起云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0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中的法语
作者:阿姜查

「一棵树,随顺自然因果原则成长。当下,树正演说佛法,可是我们却不能明白……如果将
树引领到内心来观照,我们将了解:树的诞生与我们的诞生同样依赖地、火、风等条件而生起,
期间并无差别。身体每一个部分如头发、指甲、牙齿和皮肤都会依循它的本性而改变,就如树的
每个部分都会改变一样。如果了解事物的本然,那么我们也将了解自己。」

「此处如果没有风,树叶便会保持静止。然而,当一阵风吹来,树叶便拍打舞动起来……心,
犹如那树叶,当它与法尘接触时,便会随着法尘的性质而「拍打舞动」。只要我们对佛法的了解
愈少,心愈会不断地追逐法尘。感到快乐时,就屈服于快乐;感到痛苦时,就屈服于痛苦,它总
是在混乱之中。」

「如果依照经典,把十二因缘分析开来,我们说「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
于「生」缘「老死」纯大苦聚集。但事实上,当你接触到不喜欢的东西,马上就有苦了。心,奇
快无比地穿透十二因缘的錬环,正如同果实由一棵树上掉下来,在你觉悟情况以前——「碰!」
你已经落地了……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劝戒他的弟子要观照和完全地知晓他们自己的心。这么一
来,在他们「着地」之前,才能掌握住自己。」

「世俗的「八风」——得与失、誉与毁、称与讥、乐与苦——那八风就好像从你头上自行掉
落的芒果,运用你的专注、定力和平静去观照、去采集,知道哪些水果是好的、哪些水果是坏的,
这就叫做智慧、内观……」

今天,我们能读到森林僧阿姜查的动人开示,全赖他弟子认真的收集、整理。而阿姜查的西
方弟子——包括阿姜苏美多在内,更把阿姜查的教法带到欧美各地,逐渐形成许多森林寺院。是
西方人认识南传佛法的重要基地。

南传佛法的重要书籍基本上是以免费及自由助印的方式流通的。阿姜查的一位西方弟子、美
籍的甘比罗法师在一九八八年来到台湾,于十年前开始领导翻译一系列阿姜查的书籍。这些署名
「法耘印经会」、「法园编译群」的书籍便默默流传开来,得到众多学佛者的衷心喜爱。如今,更
乐见「橡树林」能出版这本经精心编辑的《森林中的法语》,使读者能在书店中邂逅阿姜查,得
到一份惊喜。

两千多年佛法在世间的开展,犹如山间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浩阔江河。处身佛法地域的我
们,回看南传原始佛法,自有一份直探江河源头的清洌、甘甜之感。关爱佛法的人们有福了。记
得一位热爱阿姜查书籍的朋友说:「阿姜查的书真奇妙,放在案头,随手翻开,总有立刻能入眼
动心的语句。」

仅在此地再抄录一段相关于「树」、相关于「扫落叶」的阿姜查法语,是有心修行佛法者最
好的座右铭:

「我们的生命犹如成长和凋落的叶子。当我们对此有了真实体认后,便可以每天清扫着道路,
而且在这个恒常变迁的地球上、我们的生活中,拥有无比的喜悦。」

~~~~~~~~~~~~~~~~~~~~~~~~~~~~~~~~~~~~~~~~~~~~~~~~~~~~
南传佛法僧侣在泰国,约略可分两大流派,一是以学习经典为主的「学问比丘」(Patiwat
Bhikkhu),一是从实修下手的「修行比丘」(Patibat Bhikkhu)。阿姜查属于后者。
严守戒律、托钵行脚、日中一食……阿姜查也属于于泰国东北森林中苦行「森林僧」的传承。
-------------------------
修行一阵子--守行一辈子

风起云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0 05: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一)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佛陀

释迦牟尼佛(过去七佛)

十方无量诸佛(例:东方:药师,西方:阿弥陀等)

原始佛教中虽曾提及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佛,却未曾提到十方诸佛,亦无恒沙诸佛。

正法

1、法:四圣谛(苦集灭道)
2
、道:八正道(含 37 道品)
3
、不待时节(不受时限)

1、理想:成佛
2
、道:菩萨六度万行
3
、适应众生的根器(需要),历代祖师随时随地,自行方便演说。

1、八正道:正见、正志正定。
2、六度:布施、持戒智慧。
3、万行:无具体内容可遵循。
4、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遗教经)。

僧伽

四双八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阿罗汉,得阿罗汉)

十地五十二阶位菩萨(初地、二地十地)

1、四双八士才是世尊的声闻僧伽
2
、菩萨阶位载于公元 60 年间辑出的华严经

标志

无任何图腾或图像,早期仅以佛陀的足迹、法轮、菩提树或禅座来追思怀念道迹。

1、卍(宋字版)
2
、珠宝缨络、骑乘狮象、千手千眼等各式各样奇特的身形、坐骑、装饰、彩绘、雕像。

1、卍字在印度为右旋,系源自耆那教,迄今仍为裸身派的重要标志,亦为印度教的吉祥标志。
2
、以阿育王的虔诚,虽广建舍利塔并有精美的兽头石柱宣示四方,但并未雕塑任何佛像。

三皈依

走向佛、法、僧,到达唯一的三重庇护所:四圣谛。

得到佛菩萨或上师的种种神力加持和庇护。

Aham bhante tisara n ena saha pa b ca s i l a ni y a c a mi
详见「三皈依探源」一书

因缘
取向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的方向与求生极乐世界或建立人间净土的方向完全相反。

志向

信愿

自证涅盘,解脱轮回,贪瞋痴永断,寂静、清凉、永灭。

众生无边誓愿度,不畏轮回,情愿生生世世长住娑婆世界行菩萨道。

佛教以解脱涅盘为终极目标,大乘则志在成佛,认为众生皆具佛性,终将成佛,却又担忧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祖师
大德

佛世的声闻弟子,诸如: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优波离、阿难尊者等佛世时的500~1250 位大阿罗汉,以及历代的四双八士。

龙树(八宗共祖,第二释迦)金刚上师、达赖喇嘛、转世活佛、历代祖师大德(如高僧传所载)、奇特人物(如济公、金山活佛等)。

1、长部第 16 经佛陀教导弟子「依经依律」明确辨识祖师大德之教,才是依法不依人的准则。

2、藏传密教视上师为活佛,汉传显教则相信祖师大德所说乃持续演绎佛法,让其更能适应各时代众生的需要,进而三根普被,广度众生。

礼仪

直接以四事布施、供养、礼遇、尊重三宝

以供品和繁复的仪式进行祭祀崇拜

佛陀认为四姓平等,并不认同婆罗门种姓的祭祀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0 05: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二)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原始

BC483第一次结集:大迦叶尊者于王舍城集体确认,诵出经律的本母,即北传杂阿含经、南传相应部和律藏的原型。
BC380
第二次结集:确认「十事非法」。

BC100年间,为了警惕塔寺崇拜者不要耽溺于肉身舍利而走入迷信,部分大众部人士乃开始编辑般若经(原型),强调智慧法身的重要。

BC150年间,由于阿拉伯海航运发达,激荡出许多境内外传说、故事,也大量传出佛陀的本生故事等,大乘信仰开始萌芽,并开始雕塑本生菩萨像于巴赫特大塔的栏栒,佛塔崇拜族群的热情澎湃汹涌,开始促发了大乘运动。

初期

BC251第三次结集:上座部于阿育王都华氏城完成相应、长部、中部、增支部,息诤并定型传诵。

AD60150年间,梵文般若经、无量寿经、法华经、华严经、宝积经、般舟三昧经陆续编出。

AD60年间,卡尔达马喀王朝的英主路多拉达曼一世,奖励梵文写作。这时期所编辑出来的经集,印老称之为「性空唯名」系列的初期大乘。

中期

BC29第四结集:斯里兰卡上座部将结集成果针刺于贝叶上。小部经则广纳历次未被结集的传诵

AD150250年间,大乘大般涅盘经、解深密经、胜鬘经、大法鼓经等陆续编成。

这时期所编辑出来的大乘经集,印老称之为「真常唯心」系列的中期大乘。   

后期

AD130(北传)第四结集:由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主导,结集「大毘婆沙 200 卷」,其内容渐趋北传大乘文化的风格。

AD250350年间,如来藏经、摄大乘论、唯识论、唯识三十诵、十地经论、佛性论等陆续撰成。

这时期所编辑出来的经论,印老称之为「虚妄唯识」系列的后期大乘。

晚期

AD1871 年第五次结集:于缅甸曼德勒,将结果刻于大理石上。

AD1954-1956 第六次结集:于缅甸仰光,制成CSCD光盘

AD228288年间汉译:华积陀罗尼神咒经、萨昙分陀利经、大乘悲分陀利经、密迹经等。

AD400 462 年间汉译:大方等大云经、破魔陀罗尼经、大吉义神咒经等。

AD167年,贵霜王朝瘟疫流行,萨满教的咒术因而兴盛并快速渗入大乘信仰中。

AD335 450 年间,笈多王朝弹压佛教,大乘信仰转入石窟进行秘密崇拜仪式而与印度传统诸神和萨满教更加密切融合,经由中亚西域陆续传入中国。

AD700年间,商羯罗复兴印度教,重建传统的婆罗门思想,大乘密教全面回归印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0 05: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三)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比丘

巴利律典:227

三坛大戒(受戒时回小向大,舍弃比丘律而以菩萨戒为主。)

1、原始戒律载于巴利律藏(相当于汉译四分律、十诵律等)
2
、大乘菩萨戒则根据梵网经菩萨心地戒。

比丘尼

巴利律典:311

三坛大戒(回小向大,菩萨戒为主)

同上,但原始佛教的比丘尼传承早于公元第 11 世纪全面断绝

沙弥(尼)

巴利律典:10

10戒(有名无实,例:戒场接受红包)

同上,沙弥尼传承亦已断绝。

在家

相应部、阿含经及律典所载5

1.在家菩萨戒
2.
五戒相经

大乘另制「在家菩萨戒」,并相信「优婆萨五戒相经」的注疏

原始佛教根据经律论所载戒相

斋日

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欠缺详细戒相)

大乘对「不歌舞伎乐」、「过午不食」、「不坐卧高广床座」的戒相和持守都不够精确严谨

犍度
[制度]

1、剔除须发不烧戒疤

2、赤脚或穿夹指拖鞋

3、比丘尼须二部受戒

4、法腊5~10年依止

5、布萨诵戒

6、入雨安居

1、戒疤、燃指,蓄须发,如虚云、弘一

2、穿各种鞋袜

3、未依仪法严格执行剃度、依止、布萨、安居等事宜。

1、律藏「大、小犍度」中对僧团生活的传统制度有明确记载。

2、唐朝义净律师于苏门达腊着「南海寄归内法传」,详述僧团的传统生活习惯。大乘师认为太繁琐,只适合热带印度。

梵网经

1、南传巴利长部第1经「梵网经」

2、北传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的长阿含经卷 14 「梵动经」

3、孙吴支谦所译的「梵网 62 见经」。

上列诸经均详列出小戒、中戒、大戒的细目

北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上、下)」详载:

1、十重戒(菩萨波罗夷)

2、四十八轻戒

1、南北传长阿含(长部)的「梵网经」、「梵动经」、「梵网 62 见经」,其内容大致相似,旨在说明外道的 62 种错误知见,如鱼入网,难脱生死的罗网。

2、罗什于AD406年所译的「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上、下)」则是后期的大乘作品,与原始的「梵网经」毫无关系,它所记载僧俗共同遵守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也不符合南北传原始律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0 05: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四)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具足三业

净其戒(身、语业)

心平何劳持戒?
(六祖坛经)

大乘:烦恼即是菩提,所以不用断烦恼。

直其见(意业)

行直何用修禅?
(六祖坛经)

大乘:生死即是涅盘,所以不用修禅定

修四念处

1、身身观念处

2、受受观念处

3、心心观念处

4、法法观念处

1、念弥陀、观音

2、念(持)咒

3、结手印

4、观想字轮

5、观想佛、菩萨像

原始佛教:念佛是忆念佛陀九种殊胜的德行成就: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尊,而非喃喃重复诵念某某佛名。

修安那般那念

1、念内息系念善学
2
、念出息系念善学
3
、觉知一切身入息
4
、觉知一切身出息
5
、觉知一切身行息
6
------------
16
、观察灭出息善学

天台六妙门:
1
、数(息)
2
、随
3
、止
4
、观
5
、还
6
、净

原始佛教依据「杂阿含经安那般那念相应」。

天台六妙门参照「大安般守意经」。

成就四禅八定

1、初禅
2
、第二禅
3
、第三禅
4
--------------
8
、非想非非想定

1、如来禅
2
、祖师禅
3
、公案禅
乃至当代所谓的「印心禅」

如来禅是指达摩所传来的禅法(依据婆罗门教典楞伽经)。

祖师禅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五位祖师,与其门徒留下禅公案数百则。

证入灭尽定

1、诸行渐次寂静
2
、诸行渐次止息
3
、想受灭尽

空,空亦空,一切皆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心经)。

原始佛教的空三昧:非我、非我所,无相三昧:于一切相不念,无所有三昧:度一切识入处,均依于第四禅定而说,并非一般人士依于世智辩聪所做的逻辑推理,或清谈玄异的口头禅而已。

解脱涅盘

断尽一切贪瞋痴的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证得涅盘:寂静、清凉、永灭。

烦恼即是解脱
生死即是涅盘
宣称倒驾慈航,情愿留惑润生。

「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的信念回异于誓愿成佛却无视于「三大阿僧祇劫(无尽轮回)」的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0 05: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五)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1、托钵乞食

2、一般饮食

3、过午不食(日中一食)

4、严禁素食主义

5、不忌葱蒜五辛(比丘尼不食蒜)

1、自炊自煮

2、过午进食甚至一日三餐,称之为「药石」。

3、坚持素食,甚至不吃奶蛋。

4、严禁葱、蒜、韭等五辛。

1、阿含经上说,比丘出家应当剃发、持钵,家家乞食,卑下活命。经律上均明确规范托钵乞食才是「正命而活」的方式。

2、北传律典僧残戒中均明确禁止「破僧坏法(分裂僧团,破坏法轮运转)」的各项主张,不食鱼肉的素食主义正是其一。

坏色(土黄、红褐)袈裟(布块缝成的五、七条衣)没有口袋、钮扣、腰带等

黄袍

金线红披肩的祖衣

缨珞、流酥等饰品

黑色海青

灰色作务衣

南北传律典中明确规范「上衣」、「下裳」和「僧伽梨(袈裟)的尺寸及颜色等细节。 不许穿着或配戴光鲜亮丽的正色衣、缨珞、帽饰等。

除雨期安居外,通常个别居住于山洞、林间、树下、小茅蓬、小木屋等阿兰若处

大都建立庄严豪华的「大雄宝殿」,共住于寺庙、精舍、寮房或个别套房

1、南北传律典比丘律中明确规范自行搭建茅篷的长、宽限制;亦不许男女众杂居于一处。

2、大雄( Mahavira )则源自对耆那教主(主张素食)的尊称。

1、比丘徒步走路。

2、患病时得乘牛车(不许乘马车等贵族和军队的车乘)

3、不与女众同座并行

1、骑马(例:玄奘取经)、骑脚踏车、骑摩托车、自行车

2、男女同乘车载

1、律典犍度详载使用车乘时宜

2、律典严禁比丘取用金钱,如自行付钱加油、付过路费、停车费等均属破戒的行为。

3、律典对男女众有诸多规范。

1、不接受、捉拿、使用或储存金钱(包括信用卡、邮拨账户、存款汇兑)、珠宝、古董等。

2、不许买卖、贸易、营利(包括以物易物和电子转帐)等。

红包供养、慈善或环保劝募,贩卖灵骨塔、消灾牌位、吉祥物、往生被、金刚砂、天珠、有机蔬菜、朝拜旅游、佛像、书籍、录音(影)带

1、南北传经、律(舍堕戒)中有明确规定,并视金钱如五欲之不清净。

2、佛陀入灭后约 103 年,毘舍离城的跋耆族比丘们违背戒律,开始劝募并接受信众的金钱供养。在第二结集中,早已被判定为非法非律。

3、后世伪造的经律提出各种取财的权宜方便,称之为开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0 05: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差异表(六)

原始佛教

大乘信仰

史实或经律的差异

BC528BC29

BC150AD2005

南北传经律记载,佛告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1、剃度出家受持比丘律( 227 戒)。

2、依止长老 5~10

3、每半月(月圆、新月)布萨诵戒,互相检讨忏悔破戒言行。

4、每年雨期( 7 月月圆日 ~10 月月圆日)安居,精进禅修。

5、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实践八正道。

6、禁止学习、持诵或教授咒语

1、晨昏敲钟、打鼓、击罄、叩木鱼、焚香、献供、高唱梵呗。

2、诵经、跪拜、念佛、持咒(每日百千甚至万遍)。

3、吃素、静坐、修脉轮、守窍练气、观想、通灵、习少林武功、参公案等。

4、烧戒疤(头、臂、腕)燃指烧身供养

5、密宗则有破瓦、双身(性交)等修法

1、斋日八戒及沙弥十戒均禁止演奏各种乐器。

2、律典亦禁止比丘众以「长调歌音(梵呗)」唱诵经典。

3、南北传律典中均详载出家、依止、布萨、安居等仪轨。

4、杂阿含经上记载佛陀于入灭前夕告诉游方行者须跋陀罗,没有八正道就没有四沙门果。

5、南北传律典比丘尼律忏悔戒中均明确禁止诵习咒语。

6、戒疤、燃指等均非佛制。

7、比丘律中明确禁止出家众性交,破此淫戒者犯波罗夷罪,当被逐出僧团,丧失比丘身份。







1、托钵行脚,游化四方。

2、三皈五戒,引发信乐。

3、八关斋戒,循循善诱。

4、病苦时或临终说法,开示引导信众,令其欢喜痊愈,或趋向果证,或生于善处。

5、遵循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原则,兼具慈悲与智能,而以言行一致的身教随宜度化信众。

1、讲经说法(方广经典),印赠经书。

2、经忏法会(梁皇忏、水陆法会、盂兰盆会、蒙山、焰口、修坛城护摩等

3、灌顶、加持、手印、密咒、天珠等

4、拜山、放生、点光明灯、安太岁、大悲水、圣地朝拜。

5、勘舆、山医命卜等

6、临终助念、金刚砂、往生被、灵骨塔、中阴超渡等

7、救济、养生、医疗、环保、教育等

1、佛陀成正觉以后,托钵行脚游化四方,循着「布施持戒生天欲味欲患欲出远离」的次第来引导堪受调教的众生走入正法律而趋向解脱涅盘。佛陀教导众生「学习正法」却从未教导众生「成佛之道」。

2、大乘信仰虽然也有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但其对佛法僧戒的认知均有异于原始佛教。

3、大乘人士不顾自觉觉他的基本原则,热衷于弘扬方广经典,方便地迎合世俗的种种需求。然而,以其「舌灿莲花」、「经忏法会」、「念佛持咒」、「慈善事业」等种种大法,是否真的就能度尽无边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9-2010 05: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乱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修得金玉其外-败絮期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0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乱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修得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风起云涌 发表于 19-9-2010 05:27 AM

大乘乱像的表表者--一贯道【后来被大乘批为附佛外道。。。在我看来附佛妖道更贴切】--无他--大乘的传递过程中自我随心所悟【随心所欲】-篡改本藏-自我自大~终究因果受之。。。孽

转帖~~

一貫道就是四書五經、佛經、封神榜、西遊記、聖經及道德經的七拼八湊)
   點傳師是一貫道的祭司,傳授三寶並主持整個聚會、留著小平頭。佛壇佈置中最明顯的是供奉彌勒佛。我當年迷迷糊糊發誓入教、得三寶!

   第一寶:由點傳師點開玄關竅(兩眉之間)、說這樣就可上天堂。第二寶是『無字真經』(無太佛彌勒),說天機不可寫出來、否則必遭天殲。第三寶是『子亥手』,兩個姆指按在無名指的根部,再默念無字真經即可解危。
   傳完了三寶,要入教者跪叩一大堆,他們叫『周公大禮』、是周公姬旦所留下來的正禮。然後長者講道,講完後又再三警戒、不可洩秘、否則必遭天殲。

   最使一貫道徒『迷下去』的是『開沙』。有次,八歲孩童通靈後,竟把與會幾十人的名字寫成詩,可橫念、也可對角念,並把他們的個性、家世等寫出來。
   五、六歲孩童通靈後竟會說粵語,能背下好幾章詩經、周易。我國小的陸老師就是因親眼看到這『鬼跡』才信的。(魔鬼當然能將人唬住

   我初信一貫道時,確有一段蜜月期。但不多久,就發現許多黑幕,有貪污、誘姦、女信徒被非禮之說,又有仿此攻訐,互控對方沒有領受『天命』等等。

   看多了他們斂財、威嚇的真相後,使我對這大雜燴信條的教、越來越反感,他們有許多說法也自相矛盾啊!
   有天我讀到曾燕萍先生寫的『犯罪心理學』,赫然發現『無字真經』。這事讓我受不了:『不是絕不能寫出來的嗎?不是一洩露就被五雷轟頂的嗎?』。

   從此『三寶』的神秘性消失了、也對咒誓的恐懼感減弱了。我並且先後五次試探性地洩密,哈!竟未斃命。
   我後來又讀到歷史中的白蓮教,這下恍然大悟了!白蓮教亦傳三寶、且內容一樣,點傳師亦身著白袍,一貫道就是白蓮教天理教的餘孽啊!

   雖然當時入教咒誓說:『我們若是邪教白蓮,願受天殲』,但這不啻『此地無銀三百兩』嗎?於是我從一貫道徒變成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
---------------------------------------------------------------------------------------------------------------------------------------
转帖

法师:但是我们看待南传佛法不可能像你们一样,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

    尊者:当然,上座部佛弟子对传统的保守和忠诚只是在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看待上座部佛法,那是你们的选择。只要北传僧信 们学习了上座部佛法之后,不要再以“小乘”、“自了汉”、“焦芽败种”来贬低圣者和毁谤僧宝就行了。至于北传法师们学习南传佛法,最终还是会把大乘佛法凌 驾于上座部佛教之上,把南传佛法当成是修学大乘的某个次第或者附属品,甚至创立一个南北混合或南汉藏杂糅的新宗派、新法门,那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却又无 可奈何的事。

    法师:那您还赞不赞成我们学南传佛法?

    尊者:当然赞成,而且越普及越好!汉地佛教传统上的十宗和当代的三大传佛教,决定了北传僧信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选择性的多样化本来是件好事,但 现在咱们佛教缺的不是“百事通”,而是专精人才。虽然从杂货店里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到处都开杂货店,却连一家专卖店都找不到,总有点美中不足吧!无论是 做学问还是讲修行,能一门深入才是更难能可贵的。我只是希望有心学习上座部佛教的法师们能够学得更纯粹一点。

~~~~~~~~~~~~~~~~~~~

大乘乱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修得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10 0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7-10-2010 02:55 AM 编辑

药师佛


梵文Baisajyagurvaiduryaprabhasa。音译;碑杀杜娄噜。 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人称谓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名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信奉药师如来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在我国许多大寺院的大雄宝殿中,释迦佛左边的代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


药师佛泰语称为Phra Kring 「拍劲」,顾名思义是以一位医生的姿态,治理众生之病。药师佛有日光菩萨及月光菩萨为左右胁待,表示他是不分昼夜地化导众生。药师佛身披叁法衣,具足法身佛之相好光明,右手作手印、左手托钵,钵盛满能治众生一切诸病之妙药甘露,以金刚盘坐于莲花月轮上,药师佛为大医王佛,发十二誓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明之疯虐,修持药师佛能除一切病苦灾业,有无量功德。供奉药师佛可令一家人身体健康。


风起云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0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越高的人,只是给领悟力越低的人感觉高不可攀。。佛教的领悟应该慢慢的升级。开始了解尊敬佛祖》修功德》念经》》礼拜》》了解慈悲心》》就会持戒》》寻找更高的佛法阶级》》了解万物万法根本是无执无着》》就会了解虚空无常,万法不再。心自无碍》》自会涅磐。。也许过程需要很久很久,,但是最好的方式还是,念南摩阿袮陀佛跟放生。。。念到一心不乱。佛法本身不复杂,复杂的是人的领悟力跟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2024 11:09 PM , Processed in 0.1053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