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8-4-2008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禅旨篇》
于意云何而名为释?牟尼云:“吾好释,故以释开教,取释去万缘之意。”于意云何而又为佛?大士云:“吾好佛,故以佛设教,取觉悟众生之意。”如是我闻,释主离世;如是我闻,佛主醒世。全经数百藏,无非超脱尘垢,警悟沉迷。是故牟尼清净,复得大土清净,牟尼总其清净,大士普其清净,非有所执其清净,非有所坏其清净,非有所吝其清净,乃至无清净、非清净,非清净、亦清净,是大清净,是满清净。人能呗诵潮音,必得清净心,必得般若心。但得般若,便忘般若,若不忘般若,即非般若。既非般若,不名般若,非非般若,乃是般若。得般若者,是谓之释,是可成释,是有释释,是释非有释释,是释自有释释;是谓之佛,是可成佛,是有佛佛,是佛非有佛佛,是佛自有佛佛。牟尼如是也,大士如是也,即沙门比丘亦如是也。不如是能成释不?不也。不如是能成佛不?不也。何以故?即释是释,非释即非释;即佛是佛,非佛即非佛。何以故?释外无释,取释为释;佛外无佛,取佛为佛。何以故?释释释意,并无释意,乃已释意;佛佛佛念,并无佛念,乃实佛念。不释而释者上乘,不佛而佛者大乘。释佛之经藏;即释佛而成藏,是谓正法眼藏。
《玄音篇》
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仙品有五,实言之则只四。一曰人仙。人仙者,炼元精而补元气,已培修仙之本,然能养健,不离生死,此人中仙也。一曰地仙。地仙者,炼元气而结内丹,已无漏通之患,然可陆行,不离尘坱,此地中仙也。一曰神仙。神仙者,炼元炁而化元神,已有神通之妙,水火无害,又名水仙;炼神还虚,即天仙也。是故天仙而下为神仙,神仙而下为地仙,地仙而下为人仙,人仙而下,则有鬼而无仙也。鬼者纯阴,仙者纯阳,人得半阴半阳,则不离乎生死,缺阴之半则成仙,缺阳之半则成鬼。故人在可仙可鬼之中,亦暂在可仙可鬼之中,欲逃出可仙可鬼之中,即当住天仙、神仙之中。回头识岸,撒手离尘,丹经万言,总在自己,认己为他,即落旁门。前圣遗书,亦须善玩,非金非石,非汞非铅,非炉非鼎,非女非男,非日非月,非坤非乾,非公非母,非龙非虎,非马非兔,非牝非牡。玄在何处?玄在玄处。妙在何处?妙在妙处。我有真传,不敢妄,言;人有真情,亦不闭门。广积阴功,始为仙品;广行方便,始是仙基;广修因果,始是仙根。若得是人而求吾道,吾愿与说最上乘法,指点微言,必如拨云雾而见青天,长啸而去。
《五德篇》
人生有五德,吾尝以譬天地之五行。人身之五经:仁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是知五德之不可少一,犹如五经之不可绝一,即如五行之不可缺一。人皆曰木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仁也?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己绝,而木为之槁枯矣!人皆曰金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义也?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矣!人皆曰火不可少也,而何以无礼也?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其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矣;人皆曰水不可少也,而何以无智也?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矣;人皆曰土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信也?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矣。是知为人者,必先有心之五德,而后有身之五经。仁不绝肝气生,义不绝肺气平,礼不绝心气明,智不绝肾气灵,信不绝脾气醒。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 |
|
|
|
|
|
|
|
发表于 28-4-2008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行篇》
桂宫列楹联,百行孝为先。文祖能行孝,馨香万万年。故其于一身,成道即成仙,成仙即成圣,成圣即兼贤。光明开日月,爱慕通地天。世人欲希孝,孝真百行原。虞舜百揆叙,孝在明扬前。周文百度贞,孝居令闻先。曾子贵三道,事亲独大焉。闵子冠四科,事母独殷然。古来多孝子,略略为敷宣。莫作孝典看,须作孝则观。或为米之负,或遗羹之甘,或瞻云之白,或表衣之斑,或哭杖力减,或怀橘味鲜,或祷竹生笋,或感石流泉,或念乌反哺,或祈鱼跃渊,或捧安阳檄,或废《蓼莪》篇,或思而罢宴,或奉而刻颜:此皆贤哲流,岂无德功言!就其百事好,不若孝缠绵。惟孝始能友,移孝可作忠,惟孝型于妻,以孝信乎朋,一孝包五伦,须知孝可风。至孝孝在心,爱慕见天真;中孝孝在身,奉养宜殷勤。口中虽讲孝,能道要能行。面上徒妆孝,欺人并欺亲。孝德无穷尽,一念得一分,分分而寸寸,寸寸格天神。孝孝复孝孝,肫肫复肫肫,我作此《孝经》,经中之大经。
《淫恶篇》
桂宫题楹帖,万恶淫为首。所以恶报多,不如淫报丑。天刑件件奇,天罚样样有。或诱他人妻,己妻为人诱;或搂他人女,己女为人搂;或以奸杀身;或以奸绝后;或倾家业财;或夺功名寿;或生子孙贱!或随诳骗走:淫报极纷纷,笔谈难缕缕。此恶放过谁,伊胡不回首!漫曰淫者盈,罪满报方临,即淫即有报,天鉴不容情。一条淫鬼案,可叹真可叹!劝汝世间人,莫把淫戒犯。未见不可思,既见不可乱。处女不可戏,节妇不可玩。遇人妻妾女,当作姊妹看。勿污婢与奴,勿狎妓与旦。红粉一时花,精神一刻散。保身须出坑,离苦须过岸。即汝妻与妾,闺情亦宜节。欲生端相儿,须立敬避格。或逢圣神诞,或逢日月食,或当祀灶期,或当忌辰日,或遇阴晦交,或遇雷电疾,必分被与床,或分床与室。天神察其恭,求福福自锡。天仙重其操,访道道可获。再能免诸恶,更是大豪杰。
《施报篇》
富贵之家积善易,欲求善报则不易,非不报善也,必衡其量而报之;贫贱之家积善难,而得善报则不难,非独报善也,亦衡其量而报之;至于非富非贵、非贫非贱者,积善获报,亦称量予之也。以助金论,富贵助金,百金十功;贫贱助金,十金十功。以济人论,富贵济人,百人十善;贫贱济人,十人十善;非富非贵、非贫非贱者,自当以中人定论也。富贵而借口中人不可,借口贫贱尤不可,前人聚后人消矣,前人强后人弱矣。虽然,富贵而行善得当,寥寥数百金,亦必有大报也,但当扩而充之耳;贫贱而强学中人不可,强学富贵尤不可,奉养缺罪过生矣,冻馁深妻子怨矣,虽然,贫贱而行善得当,茫茫家道倾,必即有大报也,但当权而用之耳。天固不负善人也,倘有居富贵而吝赀财,以善多而报少,以善速而报迟,遂不留心作善者,其召祸必不常,其逢凶必不少,望族转瞬而冰消,侯门再过而灰烬,均此类也;居贫贱而谈功果,以善少而报少,以善迟而报迟,遂敢轻心视善者,其召祸必更奇,其逢凶必更甚,惨淡刀兵之际,流离病疫之间,皆由此也;其处非富非贵、非贫非贱者,亦是此例。何也?身居富贵者,有积善之势,有积善之权,人生处此,即有善而无报,亦分内事,衣丰食丰,声有名有,但得常常若此,享其安荣,及其子孙,是亦善报矣,乃敢薄善而不为,以望报肆其狂贪,故上天转移其权而与善士,绝不肯稍留馀情;居贫贱者,无积善之势,无积善之权,人生处此,遇小善而即行,似非奇事,惜字惜物,爱人爱物,但得常常若此,结土成山,结水成海,必得善报矣,乃敢非善而不为,以望报昏其心志,故上天益加其穷,以诛恶类,绝不肯稍存私覆。善报如是,恶报如是。非富非贵、非贫非贱者,请试观之;尔富尔贵、尔贫尔贱者,请试思之。嗟乎!施报之理,惟圣贤看之甚明,惟仙佛处之甚大,豪侠之士或有过情者,然世人能如豪侠亦足矣。吾也少好施与,幸上九清,故于天人报应,洞澈颇详。此岂玄微之说哉!虽天心亦皆如是也。然天何言哉! |
|
|
|
|
|
|
|
发表于 28-4-2008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盈亏篇》
天下国家之事,尝有消长晦明,一盈一亏。常人目为天运,达士归之人心,理固正也,词固醇也,吾何议论之云云。然世有未盈则亏,欲亏不亏者,此情此故,吾当亹亹发明,以为世劝。国家之气势,安极始危,乃有一传而生事变,再世而叹危亡者。谓为亏欤,何以尚有中兴?谓非盈欤,何以忽萌大难?盖不亲贤才,则奸雄坏政;不敦诗礼,则子孙奢狂。人事承平之会,当存履险之思。思患预防,君子宜儆惕焉,以尽上天之历数,然天亦无尽数之时也,人日持盈,万万年亦可至耳。国家之气机,乱极始治,乃有运将衰而复盛,势稍降而复升者。谓不亏欤,何以几邻累卵?谓已亏欤,何以复享安磐?盖临崖勒辔,即可免其颠危;触景回头,自可绵其世祚。人情宴饮之微,尚难存尽欢之想,即小征大,君子宜猛省焉,以挽上天之劫数,然天亦无劫数之见也,人日畏亏,平平者自可久耳。咦!天心在人事中矣,人何不勉于善哉!
《毁誉篇》
人何以故而毁我?人何以故而誉我?彼何以故而毁人?彼何以故而誉人?望人誉而功不至,斯毁之矣;防人毁而过能悛,斯誉之矣。是故毁誉我者无其渐,我招毁誉有其渐,毁誉人者无其因,人招毁誉有其因。吾爱天下人不求誉,而行可誉之事;吾恶天下人不畏毁,而行可毁之端;吾耻天下人不知毁誉,而湮没以终,湮没以终,人不毁而自毁也。生前以有过自毁者,人必誉之;生平以有功自誉者,人必毁之。虽然,誉人而过乎其实,标榜之风必起矣,毁人而过乎其实,求全之辈可诛矣。世人勉之戒之。
《修短篇》
谁合修,谁合短,皇矣下观,原无别眼。欲教民物共长生,大块芸芸必充满。是故仁则寿,恶则谴;功则寿,过则减;养则寿,戕则损。仙佛圣贤劫可免,以歌当话招流返。 |
|
|
|
|
|
|
|
发表于 28-4-2008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穷达篇》
达之人兮无穷愁,愁之人兮少德修。荣枯两途兮一春一秋,吾亦两居兮隐显自由。人命忙忙兮其驶如箭,达何足欢兮穷何足叹!境可缚兮非英雄,命可安兮且闲玩。读书养道兮浩气犹龙,颜瓢点瑟兮孔许其同,原襟宓琴兮吾亦可从。庐中龙兮上云霄,湖上驴兮自逍遥。云之出兮为霖雨,流之退兮访松乔。抑或无心仕进兮严竿王樵,何必自苦兮闷死蓬蒿!
《人品篇》
人品近似之界,不可不明。有人焉,正气自存,离群特立,人以为傲也,吾以为毅;有人焉,谦光自处,与世无殊,人以为流也,吾以为和;有人焉,优游自适,率乎天真,人以为惰也,吾以为安;有人焉,啸咏自如,由乎天命,人以为狂也,吾以为达;有人焉,郑重持身,丰裁峻节,人以为骄也,吾以为严;有人焉,浑厚立己,性格坚苍,人以为拙也,吾以为朴;有人焉,义利分明,一私莫着,人以为矫也,吾以为介;有人焉,襟怀卓异,一尘不亲,人以为僻也,吾以为高;有人焉,雍和满著,不识文词,人以为俗也,吾以为儒;有人焉,清净为缘,不知经忏,人以为愚也,吾以为觉;有人焉,饮食无异,寒暑不灾,人以为怪也,吾以为仙。贤否错出之间,有相似而实不同者,不可不细观也。勿有薄人心,厚己心,轻人心,重己心,无人心,有己心,则至人之精神出矣。舜居深山中,其所以异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而舜如赤城之标,朱光在天上矣。
《快活篇》
有安城老叟言于危城公曰:“吾闻生太平之世,为太平之人,无上无下,居易居仁,子亦知快活之事乎?请为子小赋而陈之。红埃滚滚;苦海滔滔。循吾分,守吾操;养吾浩,全吾高。保太和兮淡世虑;灭争竞兮少气淘。耐清寒兮增学养;忘嗜欲兮住林皋。出为好官兮无罪戾;入为达士兮免牢骚。训儿孙兮戒淫赌,教妇女兮肃庭户。耕不歉乎官租;学不荒乎德圃。饮社酒兮治聋;为天民之巨拇。庞庞兮貌古;落落兮神全。任是非之杂沓;斯怨尤之胥捐。能放生而戒杀;亦养性兮延年。与乡老兮谈格言;招后辈兮讲功过。将成已而成人;化千个而万个。铺野席于茅堂;推山翁为上座。池栽君子之莲;篱种陶公之菊。山香处土之梅;涧满幽人之竹。随遇而安,乐乎不乐?今吾子两道愁眉;一腔死血。足踏市朝;身抛泉石。入而不安;出而无益。既好贪兮又好争;羌好穿兮又好吃。与尘市而同磨;看夕阳之转灭。”危城乃愀然曰:“噫!仙叟之教我者,至于斯夫!谨受训。”深揖而退。 |
|
|
|
|
|
|
|
发表于 28-4-2008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让篇》
养和之室,积厚之家,西壁东堂,宜书格语。譬如吃亏一条,人多不平。不知吾能忍让,即是为自己养和,为子与孙积厚之事。今将圣神贤士至理名言,约书几句,以为人劝。有云“便人乃自便,宜人乃自宜,我便人不便,我宜人不宜”者;有云“吃得亏人多厚福,赚得盈时总是亏”者;有云“若使人人皆得胜,人间谁合受亏人”者;有云“乾坤两字盈虚定,吃尽亏时劫巳除”者。予亦有句云:“亏我多时天不忍,老天定与我便宜。”诸生勉乎哉!吃亏人终不受亏也。
《忠恕篇》
忠恕者,宣圣一贯之传也。一以贯者何?忠为体而恕为用也。中心为“忠”,由中立心也。如心为“恕”,如人之心也。己立立人之义,其在斯乎?忠所以贯乎恕也,以恕道为仁,则能不欲勿施,天心无人欲之扰;以恕道处世,则能犯而不校,人心无横逆之来;以恕道治世,则能所恶勿施,臣心无残酷之政。圣贤道理,滴滴归源,真可以终身行之者也。使徒欲如己之心,而不欲如人之心,则其心必生是己非人心,厚己薄人心,重己轻人心,利己害人心,成己败人心。诸如此心,皆不如人心,既不如人心,安能如己心?虽欲如己心,贪多害己心;不能如己心,忍多坏己心。其心坏,其心失也。其心失,无中心也。中心亡而仁根死,无怪其心不恕也。然则不忠者,亦以贯乎不恕也。吾愿尔士人,寻一贯之旨,存一贯之真,庶非孔门之罪人也。
《虚無篇》
虚無者,老、释同传之旨也。虚者何?虚心也。心虚故神清,神清故性慧,大超脱、大解悟从此生矣。无者何?无我也。无我故无人,无人故无欲,大清净、大欢喜从此得也。今汝两门人,不明虚无,只探实有。“实有”二字,其名亦佳,究竟入迷者如谷之数,日求实而谈金石,无一得也,日求有而参禅偈,生六尘也。无量恒河沙,谁是第一波罗密哉!吾悯尔等愚,吾开尔等智。观心虚而至性慧,知虚之能取实也;观无我而至无欲,知无之能包有也。孔予毋我,颜子斋心,虽儒家尚如是也,况尔等乎?
《养生篇》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得其生,须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轻生。杀身成仁,见危授命,非轻生也,平日保其生,至此用其生,乃不同夫虚生,乃虽死而犹生。忠臣义士,烈女贞媛,惟重生者能之也。若夫生值太平,躬逢盛世,或贵或贱,全孝全忠,为国家耆英,为世间人瑞,则生生者,不可不知养生也。养生之论,与修真不同。修真可以逃劫数,道也;养生可以延年命,术也。然养生而不明古今天人之理,亦终无集验之方。上古之民,浑朴为风,寡虑寡思,寡言寡笑,寡视寡听,粗衣粝食,不识不知,故能保全其真,以永眉寿;近今之民,浮华日启,多虑多思,多言多笑,多视多听,丰衣厚食,荡志荡神,故尝戕伐其性,以致夭亡。天道之泰,在乎能复,日昃又中,月缺又圆,雨漏又晴,雷鸣又蛰,故能留不敝之神,以绵天运于常新;人道之否,在乎多剥,精任其泄,气任其亏,神运不停,形摇不守,故难回已惫之身,聊居人世于朝暮。然则养生者,药食为后,保护为先,学天道可也,学古人可也。 |
|
|
|
|
|
|
|
发表于 28-4-2008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劫篇》
鸣乎悲哉!凡人之有五劫也。五劫维何?生、老、病、死、苦也。人岂不必生?但当直而生,正而生,不可罔而生也。生为圣贤,夭犹生也,英灵在世,声名在世,馨香在世,与仙佛何异焉!独有生而恶,生而暴,生而酷者,一生之后,必不复生,不必不与生,正当与之生,绵绵劫劫,皆入恶趣,受无间罪,虽欲不生,不可得也。生,一劫也。如是而沉沦世上,困厄人间,不知回向,不识变迁,悠悠老矣,又一劫也;如是而精耗形枯,神亡气竭,药不能补,养不能回,恹恹病矣,又一劫也;如是而无常忽至,大限已临,身家何处,妻子何人,匆匆死矣,又一劫也;如是而有恶必报,有过必报,转徙阴曹,瞅瞅啼泣,是极苦矣,又一劫也。幸而托生有日,或命带刀兵,或命带水火,或命带诸疾难,或命带诸困穷,仍将流连于五劫之中而无底止,不必说到刀山地狱间也。堕此劫者,非有因果,非有德功,不能消其罪戾。故人之一生,须要修善积福,返本还元,庶克同上春台,咸登极乐。有生长生,长生不生,不生故不灭,不灭故超脱也。人其勉诸!
《敬神篇》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上帝以神道设教,故神实司乎善恶。凡聪明正直者,皆以神之权授之。夫天神为神,主引万物,地神为祗,主提万物,此神德之荡荡者,百姓日受而不知,亦惟尽乎人以合乎天地焉可也。若夫岳渎郊坛,庵堂祠院,其间之竖碑立像乱无非振古之精神,寺宇崇宏,声灵赫曜,瞻望者莫不肃然起敬也。然而香火盛则祈福之人多,祷告繁则邀福之人至,神岂为人所愚哉!失神之出处不一,要皆从正气中来。《鲁语》曰:“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加之山川社稷,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夫曰“法施于民”,原不期人之报也;“以死勤事”,原不冀人之感也!“以劳定国”,原不望人之恩也!“御大灾”、“捍大患”,原不待人之求也;广功德于人间,原不俟人之祝也。即或春秋典重,斋诞频临,太庙者亦止祈神灵以保我君国,而于己无与也;亦止祈神灵以保我父母,而于己无与也;亦止祈神灵以泽我民物,而于己无与也;亦止祈神灵以超度沉魂滞魄,而于己无与也。而且肃吾身,洁吾念,澹吾虑,濯吾肺肝,敬其心以敬神焉,则不求福而自获福也。是则敬神者,不如自敬其心之为妙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始无愧神,可对神,仍可对心,抑非心之外遂无神也。相在尔室,相在尔心焉耳。有如天之神栖乎日,日光所照,何处不明;人心之神栖乎目,目光所到,何物不见。人顾欲馅媚神祗,以图消其罪垢,岂可得哉!戒之曰:敬神之道有二,下流之谄渎不与焉。上士存心正大,立功行而至意遥深,居处之间,恐神鉴察,有福有庆,仍归神恩,斯人也,虽未焚香秉烛,恭叩庙门,而已得敬神之大道也;中士存心谨恪,言帝天而身益震慑,善念之生,因神鼓励,有功有德,心荷神庥,斯人也,抑或斋戒沐浴,参礼菩萨,亦可谓敬神之小道也。至于外饰小心,中藏大慝,纷纷往来,朔日谷日,神将曰:“尔来乎,吾正索尔!勿馅我,勿渎我,尔敬我香,我加尔锁,归去革心,庶乎其可!”
《爱人篇》
万物之生,惟人最灵,既灵于物,须爱其生。毋以阴谋掐人、毋以利器伤人,毋以药物毒人,毋以权势厄人。陷人、伤人、毒人、厄人者,明有国刑,暗有天罚,终难逃也。今夫飞物之能言能舞、植物之有香有色、动物之可驯可玩、潜物之可育可娱者,人犹爱之,人岂不重于物哉!今劝尔世人,相生相聚,无相凌虐,出入往来,当思爱人之名,成人之名,爱人之功,成人之功,爱人之事,成人之事,爱人之利,成人之利;夫成人之名,即所以成己之名也;成人之功,即所以成己之功也;成人之事,即所以成己之事也;成人之利,即所以成己之利也;皆爱也。其成人之名与功、事与利者:勿掩忠臣之忠,勿窃勋臣之勋,勿毁节孝之妇,勿谤童女之贞,勿妒能亦勿假人之能,勿忌才亦勿昧人之才,勿隐善亦勿盗人之善,勿扬恶亦勿效人之恶,勿阴阻人之进阶,勿妄抹人之文字,勿败人之盛举,勿堕人之善行,勿坏人之良图,勿损人之富寿,勿占人之田土,勿弄人之赀财,勿助匪人而夺仁人之风水,勿党小人而诱名家之子孙,胞与之怀,难尽述也。以故永命天尊倦倦于勿辱善良,勿欺穷困,勿离人父子,勿间人骨肉,勿破人婚姻,勿侮人聋聩,以及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拯人疾苦,赒人饥寒,提携亲族,赈济邻朋,矜孤恤寡,敬老怜贫者,皆于人而爱之也。嗟乎!天生亿兆,为仁人用仁之地,为善人积善之场,果能推心广博,保育群黎,居富贵而爱人者,必裕后昆,居贫贱而爱人者,必能显达。惟天佑善,惟帝福人,伊古以来,最多最速。故欲知处世之道者,吾仍劝之曰“爱人”。 |
|
|
|
|
|
|
|
发表于 28-4-2008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药篇》
医之为道也,能活国亦能病国;药之于世也,能活人亦能杀人。不可不慎其术也。中有理焉,学之无尽,行之无穷。药分君臣佐使,病分虚实旧新,凡医士皆能言之,而能知之者罕也。圣贤学问精而志气益下,道德高而心怀益谦,操歧黄者亦宜如是。不可自轻,不可自误,不可自欺。自欺欺人,自误误人,自轻轻人,其罪集于乃躬也。故此道立功易,取过亦易,积福难,招祸不难。欲求有功无过,有福无祸,则必兢兢自持,脉理微细,浅学难知。今劝尔医士,入病人之塌,先问从来,勿以药试人也;今劝尔病家,对医士之前,先明原故,勿以命试医也。以命试医咎在己,以药试人咎在医。更宜扶危急莫高身价,救困穷莫计金赀。能洞见其症候者,即行拯拔,不能见其症候者,以侯高明,则积稳诚之善也。更劝汝儒学者流,多考灵方,细研医旨,勿秘勿妄,利己利人。范文正、陆宣公人臣之心思,且于医三致意焉,人可忽于医道哉!
《相卜篇》
上人有相,下人有相,中人无相。上人有命,下人有命,中人无命。惟上与下,性受难移,不必论也。兹惟尔中人,不上不下,可上可下,或上或下。不上不下仍是下,可上可下犹是下,或上或下终是下,离下绝下乃非下。相自我改,命自我造,古人有言不汝欺也。即操相算者,亦止相汝身,难相汝心,亦止算汝命,难算汝德。不能相汝心,即不能相汝身也;不能算汝德,即不能算妆命也。莫受相者愚,心智于相也,心体正,好相也;莫被算者鬼,德神于算也,德性坚,好命也。吾愿尔世人,自相自算;吾愿尔相者,劝人修心;吾愿尔算者,劝人积德。一切骨气,且照书谈,一切运气,且照书推。推己复言德,谈己复言心,寓劝化于相算之中,麻衣三祖、子平先生必赐尔等衣饭矣。
《堪舆篇》
惟天覆善恶,惟地载善恶,惟仙师为天地埋藏善恶。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仙师无私恩。人有私欲,则见理不明。地理者,天理也。既有天理,即无人欲,故此道惟聪明正直圣人贤士乃克言之。今汝世人妄谈风水,冒渎山灵,举亲骸以求福禄,对时师以论殃祥,或代搜求,或自寻觅,赚人货财,要人夸好,如此人心,安知天理?十个堪舆九个穷,何足怪也!仙师赐地,吉人与吉,凶人与凶,吉不受恩,凶不受怨,理自公也,心自明也。吾尝与人讲堪舆,即以堪舆兼报应,亦是如此。夫司地者,仙师也,职既与仙,使不与凡。人向凡夫求地,何不向凡夫求仙? |
|
|
|
|
|
|
|
发表于 5-5-2008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门指微录》
前言
道门深远,传承不易,在此我想将我学到一些道门中的知识、见闻写出来,让大家更明白更了解道门,然则道门深远浩瀚,我所知的仅仅是一点皮毛,故曰:指微录。我写的东西是我几年来修行中得到的,其中必然有很多错误,希望各位师兄、师傅指正,如果说大家看了我 的帖子觉得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我就很满足了。我本身是佛道双修的难免会将佛道的内容放在一起互相印证,如有道友不习惯请原谅。
随记:我在本文中引用了很多高人的原话!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写明出处,请大家原谅!
一、立志
要修道就要树立超凡入圣的志向,不当甘于小乘。要慈心盟誓,一念专注,必能感动上天,为你修道做下安排。当然不是你要一个念头就行,而是你要将他作为今生的任务来对待,不能忘怀,反复按照一个修真之士的标准去做,才能感动上天,上天必能为你安排下一段修真 的缘分,能不能惜缘就看你自己了。
二、处下
道门不讲唯我独尊,道门说唯道独尊,我等当按道德仁义礼来行事,遍访明师良友,广泛探讨理论,穷究道理,通晓法门,而后心不疑惑,才好修持。
道门说师不为师,以天地、万物、众人为师,大家都是你的老师。只有你处下而不争,大家才会支持你,只有得到大家的支持,你的修真之路才能走上去。想一想,在人间,你尊重别人,别人都会回报你,何况在修真界,你把自己放在一个弟子的位置,那会有多少人支持你 呢?修真界的高人很多,在三界内外,有成就的高人很多很多,别人一看你这人不错,随便给你点什么,都会让你享用不尽。当然在修炼的功态中,最忌讳动凡心,一定要切记!
三、拜师
师傅是你修炼成就的根本,没有师傅,什么成就都不会有。但是道门说师不为师,众人为师,道门不贪图虚名,你自己很可能有那个老师在管着你,但是他不露面,你修行他就帮你,你的德行到了,他就会和你见面。有的在人间见面,有的在玄中见面。
度人是很难的,钟祖为度吕祖,用去了20多个元神。可见道门度人之艰难,亦可见师恩之浩大,真是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道门说师傅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傅。师傅找徒弟就看你的根基德行如何。
道门度人是不求回报的,只要你真心向道,他就愿意度你,无论多艰苦他都不在乎。真是师恩无边。
寻师的诀窍无他:真心向道,修德为先。注重德无常师,众人皆是师傅。
四、正确对待世俗
有人说世俗是一个染缸,里面的七情六欲无时无刻不在污染人的心灵。我说世俗是一个池塘,从污泥出来的荷花才是最圣洁的。作为一个修真之士要懂得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我要指出的是世俗是我们修真的好地方——只要你没有到采药结丹的地步,我认为在世俗中修真还是 可以的。人道之不知,何以知天道。与父母的一生我们将完成施恩与回报,与爱人的一生我们将完成姻缘与互助,与孩子的一生我们将完成给予与再造,与朋友的一生我们将完成广博与信任。人在世俗中的一生不是虚度的,每一次经历都会让我们更加理解天与地,生与死, 爱与恨,人生与命运间的连接,我们在经历中体悟了解人道与天道。我们应该本着众人是我师的观念去体悟了解生命生活。为我们将来的出世法修炼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五、明理
道门修持是以慧字作根基的。所谓慧修性命,命靠师传,性靠自悟。道门三千六百门,非一家独好,自我标榜者不足为取。。初入道海者应当勇于探道,遍访明师,参考典籍,执中不失其权。对问题要比较,要有自己的思考,能深刻体悟修道的关窍,明白修真的原理道理, 关键所在,然后再选择一个法门深入修持一段时间,到了一定阶段就可以博学众长了。修真要明理,不能别人说什么是什么,特别在现在真的假的人很多,你要去对比研判,看看谁的东西是真的,谁的东西能学,当选好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一段时间,打好根基,然后就可以去 博采众长了。
六、悔过迁善
悔过迁善是道佛两家修炼的根基大法,特别在心性修持中,悔过迁善更是重要。人心性中尘垢虽有先天之因,但绝大部分还是后天所染。悔过迁善之法可以涤除心灵的尘垢,明心见性。
悔过就是我们通过悔这个方法抹去心灵的污垢,是自己的元性发现,一般人称良心发现,良心发现,才能调动其本身内在的信号,使病因祸因灾因谅解宽恕你。从而达到去病,除祸,消灾的目的。
修道者,首在修心。我们大多数修真之人起步较晚,在社会中混迹多年,在七情六欲干扰下,在名利财色诱惑下,难免作出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错事,这些都是自身的罪恶,使心灵的负担,你要从此脱离欲海情波,割断名缰利锁,仅从现在做起是不够的。如果将罪恶藏于 心灵深处,认为往事不堪回首,且不回首而姑息养奸,那么它们必将成为正修之累,你自己为自己在修炼的前进路上伏下了严重的危机。蓄隐毒,怀狡愤,如胸中藏利刃,在修真的紧要关头,往往无法遏制其猖狂奔泄之势,而毁于一旦,不是废功就是成魔。
正心先悔过,刮垢务磨光,业消心无累,清净道无障。
心灵的陈旧污垢,只有通过悔过法才能清除,才能卸去其沉重的负荷,轻装上坐修炼。悔过法如同刮垢,一定要深而广,干净和彻底。而且即使全部都深翻除尽了,也要经常反复地再进行,勿使其重又染上尘垢。
仅从现在开始做起,注重修德的炼功方法是不易进入神修境界的,无法明心见性。心存陈垢,何以明心,何以见性。陈垢只能由刮涤而洁,雾敛云消才会天高海阔。所以悔过迁善法,是一大法,是一既简单又高深的功法。立志修真者应当牢牢把握,每天将此法贯注于功法修 炼之中和日常生活之中。“吾日三省吾身”,随时随地正心除尘尘自无。
迁善者,立志向善之意也。只有悔才能愧,既有惭愧之心,才会励志向善,才会在今后的言行之中警惕,而诸恶莫作,诸善为之。善者,自究可矣。
修真者大志向的确立,行为品行的端正,向善行善之心的确立,无一不基于悔过和改过,若无此法,则是假学道士一个。每个立志修真者,均应勇于解剖自己,从前的,前世的虽然均已成为过去。但依此法都可追悔改过,只有此法才是“明心”的利器。诗云:
慧剑常除心灵垢,意帚勤扫灵台尘,悟道修真先悔过,明心见性验日程。
悔过迁善是修真的根基大法,大家一定要重视再重视!
修道者当至诚持恒,勿虚伪:
修道之人当至心悔过,诚心向善,然则,这个世界上错误太多,诱惑太多,修道之人往往初发心向道,不久就堕落下来。有人说“修佛第一年,佛陀在身边,修佛第二年,佛陀在西天,修佛第三年,佛陀成了云烟”。不能持恒,这是很多人的毛病,这个毛病我也有,总是反 反复复,不能心道如一。
但是我觉得我更大的毛病是虚伪,今天我在反思,为什么屡修道法,屡次失败,反思来反思去,发现自己修道务虚不务实,虚伪得很。虽然我不杀生,但是却心无慈悲怜悯之念;虽不说他人的短处,却喜欢宣扬自己的长处,以此来曝人之短;虽不敢邪淫,但心念却起伏不定 ;虽不偷盗,但心中贪欲如火。虽不行其事,但是心念却不能止,故而修道不能以心感动上天,重形式而不重实质,虽称是道门中人,实则还是门外凡夫俗人。
今日将此发出,希望大家能以我为戒,修道当至诚持恒,勿虚伪。 |
|
|
|
|
|
|
|
发表于 5-5-2008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活死人:
“先生初离俗,忽一日自穿一墓,筑冢高数尺,上挂一牌,写王公灵位,字下丈深余,独居止二年,忽然填了。”活死人大概就因为王重阳真人独居墓穴而得名的吧!
活死人作为修道的一个过程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不经假死,无以得永生”。活死人是一个从活到死,从死到活的这么一个奇特的过程。在我接触的几个丹道门派中,都提到活死人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彻底扭转人的世俗观念的过程,让你死上一次,让你去彻底体会 一下什么是是生,什么是死,生与死的关联,在这个过程中回向你展示的一干二净。
还有什么能比道门更能了解人类,了解生命的本质的呢?在跨出死亡的步伐中,道门先贤以过人的大智慧,无畏的勇气,跨出了人类一直惧怕的一步————死亡。
死而复生,在这个过程中去体悟人生。我不知道去如何形容,任何哲学宗教都无法在生死这个问题上与道门一较高下。
当然,修道是有危险的,在活死人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危险,有不少先人在没有迈过这一步,永远的沉眠了。但是后学之人以殉道的勇气前扑后续,在生与死之间踩着一条通途。
我一个朋友常说一句:有道时,以道殉身,无道时,以身殉道。
我个人私下认为活死人实际上是一个天地选择的过程,道德是天地间对人筛选的标准,毕竟修道是夺天地造化的大事,唯道者居之,唯大德者居之,如心有暇垢,必然无法通过天地的选择。象我现在这样的心性,估计去一万死一万。
修道之人正心练己为先,不可沉迷于奇能异技而忽略了根本的东西,否则大道难求。这点东西写得很乱,请大家原谅。
一念虚空破碎三千大千世界:
在佛门中把人的意思分为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识(也称我执),第八识(也称归藏识)。第八识是根本识,是前七识的根本。
道门因为分类的不同,有的称他叫元神,有的称为元婴,反正他是最高的东西,也有人称他叫根本,本性。他是人所经历的记忆库,包括每一个思想,行为无不进入归藏识储存起来。这里的记忆不但包括今生今世,也包括无数的前生前世的记忆。
第八识是不分善恶,其中储存的每个信息都可称为因,或说是种子。第八识就好象一个大仓库,把人所有经历都收进库中,储存起来。
人的命运是这样决定的:首先是外缘,也就是现实中的人和事,以及因此形成的观念。这是外在条件。这些外在条件就好象阳光、水分和养料,如果一切合适,第八识中的种子就成熟了,然后引导着人按种子发出的信息指令行动。
你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恶之事都会成为种子。第八识不分善恶,它只是依据成熟程度把种子输送出去,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依据这个原理。
但种子的成熟有快有慢,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这个道理。
种子必须与外缘结合,所以它由于外缘的作用,产生的后果可大可小。
这也是人改变自身命运的依据。在佛道两家看来,“我命由我不由天”,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促使善的种子早点成熟,结的果实更多,可使恶的种子尽量晚熟甚至消灭掉,或使它结出果实小之又小。可见因缘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佛家常讲缘殊胜。
行善积德,修行,自我激励等等,都能改变命运。但作用最大的是修行,而且修行要到高层次。
修到较高层次,修到虚空境界、入定的境界。为什么要练到虚空境界,佛道两家讲“虚空粉碎”“一念虚空破碎三千大千世界”,实际这里面的意思是讲:一念虚空,许多恶的种子就消灭掉了。一念虚空就是转识成智。
所以练功为什么要讲入静,入静了念头空了,治病、强身、改变命运的效应就出来了。这就是改运的根本原理。
为什么佛道两家都说一切唯心,命由心定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们修行的根本所在!
无上根基之 道海筑基:
修道要筑基,根基在何方?
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无上根基之道与德: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德者为道是从,没有体悟道的真境,就没有得道,没有得道才需要人们重德守德俢德,失德而后才会提倡仁,失仁而后才会提倡义,失义而后才会提倡礼法礼教,失礼者,仁义之薄也,乱之首也。
道德仁义礼修真者必须达到的目标,其最终目标是道,失德无德者是无法达到道的目标的,德心德行缺乏的人必须从仁义礼开始修持,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逐步达到道的真境。细心想一想,我们为什么叫修真,修炼,修行,修字重于千斤,修心,俢礼,修义,修仁,修德 ,修道。万般功夫皆从心上寻,千经万典不过修心二字。千难万难也不过此二字。修真就要抓住根本,修心俢德修道。
有为与无为:
有为与无为均是修炼大法,但是有为为下乘,无为为上乘。无为中法法自生,法法自灭。有为法,法本由无为而生,但以有为而成。
其实这个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都知无为通大道,岂识有为是根基。我们修道大家都知道无为的重要,但有的人却因此走上极端,忽略了有为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大部分人修道都是中下根器,要修大道,都必须从有为法开始,从有到无,人人都知道六祖根器出众,顿悟大 道,却忽略了六祖在厨下的十年忍辱的杂役,人人都知佛主菩提树下的顿悟,却有多少人关注过他对人生数十年的思考和七年的苦修。
弟子我愚钝不堪,至少要作三十年不归之念,以致死之心悟道方能有所成就。如非大慧根之人勿将道做等闲视,不可心生贪求,只想速成,不打好根基,否则后患无穷。
关于符咒修持的问题:
符咒派作为五秘之一有自己的特色,前面有道有问到了符咒派的修持问题,我就谈一下,我所见的符咒派的修
持有几种:
1、以步罡踏斗作为修持核心内容的。
2、专以练各种符咒作为修持的,每种符咒都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变化。
3、借用内练丹法作为修持的根本的。
4、用一道符或一种咒起修,然后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或九九八十一天或一百零八天,从自心中流露出一道心符或心咒,凭此自心流露成就一切的。
有一位高人说:符是心符,咒是心咒。
周天:
周天分意行周天,经络周天,脉路周天,丹道周天:
意行周天:指用意念想象的周天,有些功法中说几个小时能开的周天一般都是意行周天,人体用这种周天,害多利少,搞不好还会神经错乱。
经络周天:指炁行经络形成的周天,一走一片,同时开通三阳经,返回时开通三阴经,有时会出问题。
脉路周天:指炁行任督二脉的周天,行走时是一条线。
丹道周天:指结丹后一个点在中脉中行走。
一般人认为道门入手是行走周天,我看过几个门派的东西:有两个门派是起手练中脉,走心肾相交的路子;有一个门派起手是观想莲花,用内景推动修持,根本就不用周天;还有个门派直接上手是修光明体,否决现在过去,未来,只余下一片光明。这些门派只有在采大药时
才用到周天,修光明体的门派只用到了中脉,别周天的都不用。再说一句,道门一般不用医学上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道门本身有秘传的二十四部大脉是无为法内修时验证功力的依据,因此必须保密。
道门对宇宙的生成演化的概念(有许多中说法,但就本质而言相差不大,现说两种说法):
道生一,道生太虚,一生二,化出阴阳,二生三,阴阳交合,三生万物,阴阳交合之气生万物,万物无不付阴而抱阳。
无极生太极,太极的象为一个空心圆,不是太极图的太极,也有人称之为太虚,太极动而生一汽(该字实为上边一个无,下面四点水的气,因为打不出来,所以用这个汽代替),该汽无形无象,乃一阳真气,无形汽足而生有形之气,是为静而生阴。无形之汽清轻而上浮者为
天,为乾,有形之气重浊而下凝者为地,为坤。天地顶立,两仪分开,中间有空,无形无象,乃真空太极。真空太极与上汽下气和而为三。汽气动荡,相交而生万物。上汽为乾,下气为坤,是为众卦之父母,乾一索坤,得其初爻,而生长女巽,坤一索乾,得其初爻,而生长
男震;再索而生离坎,为中女中男,三索而生兑艮,为少女少男。是为三男三女,就爻数而言,乾坤气交之初,先生坎离,次生兑艮,最后生震巽,六子生成,乾坤已老,退居西北西南,中男中女居正用事,从而由先天转入后天。抽坎填离,离中虚,坎中满,中一换爻,由
离坎就变成乾坤,这就是颠倒后天转先天。
在修炼中,坎离对应肾心,在丹书中常说抽坎填离,指的就是修炼的一大诀窍,心肾相交,这是后天转先天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修炼中常说吸汽过脐下,呼汽不出心就是勾引心肾相交,,有人将此比喻为阴阳匹配。
[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5-5-2008 11:22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5-5-2008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教义 (转贴)《道门点滴》
谈谈道门的一些点滴。
我推荐读诵道德经,古代就有诵经证道之说,道德经是道门至高宝典,道门讲阴阳颠倒颠,倒转乾坤,道德经,颠倒过来就是得道经,朋友们,你们要仔细想想。我再推荐一部经典太上清净经。
有很多人练过气功,仿佛道家功就是从周天走起,其实这是流行气功若的祸。真正道门的内练只有到了采药时才走周天,而且是物质在意前,就是意念是跟着采来的药走的,不是什么意在气先,意念只能作仆,起跟随作用,不能做主走在前面。周天一旦打开就和天地运行相 吻合,一般说小周天是一个月与月亮运转一致,大周天与太阳运行一致。
道家的筑基功夫具我所知的有两类:一是修法术符咒的筑基——通灵,二是修内练的筑基——悔过迁善,补漏回复命基,学会护身法。
一、敬天:物本乎天,道教自黄帝以来,即以敬天垂范,一般道观及教士在祈祷和供奉时,都以三清代表天,所谓三清,就是玉清、上清、太清。
二、祀祖:人本乎祖,所以道教主张祀祖,要超渡祖先,祖先如能修持得道,能做到圣人、真人、做到仙人、就能以三清为归宿,所谓「圣登玉清、真登上清、先登太清。」如不经过修持,亦可用超渡的仪式,使祖先得到精神的归宿,这亦是教人要崇攻报德,不忘根本 。
三、修道:修道可分为内功与外行两途,内功是指修养心性,培育品德而言,同时有指守生养气,炼丹服食,这是以精神修养及体内潜能发挥为主。外行是指积极行善,实践伦理道德为主。内功圆满,可以修合天人,反璞归真,成圣、成真、成仙,外行圆满,亦可得到 同样的效果。
四、行教:凡是在敬天祀神,超渡祖先时,用一定的科仪,修斋建醮,上通神明,可以使祖先上登三清之门,在所祈福禳灾时,诵经拜忏,悔悟罪咎,亦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五、救人:如吾祖张道陵天师和历代天师以及道教正道之士,用符箓神水治疗疾病,解除痛苦,其功效出神入化,可以制服妖魔,可以扶持正气,使人精神振作,起死回生,这就是救人。
六、利物:「道德经」有云:「生之畜之,生而不持,为而不有」又云「任万物之性而代生,因万物之性而长养」这就是天道,要本天地好生之德,爱护动物,培植生物,戒杀放生,这就是利物。
七、济世:主张以道治国,以教化民,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之旨,做到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济世原谅! |
|
|
|
|
|
|
|
发表于 5-5-2008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门五术:
对于五术的思考
命术:人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人的命运与生存环境有何联系,与日月星辰有何联系
卜术:如何知晓自己的命运,如何通过大自然的变化预测自己的命运,如何通过天象预测命运
相术:如何了解命运的变化,自然界的诸多变化如何影响人,天象改变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医术:如何挽救命运中的不幸,如何将自然界诸多因素为我所用,如何求助于天而为人造福
山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借助自然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借助天体天象改变命运
五术的目的:
命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一切变化。
卜术:研究预测命运发展的势态
相术:研究命运本质的外在表现
医术:研究改善命运中的不幸的方法
山术:研究主宰命运的方法
要修道,前提是明白什么是道。道是什么?我比较倾向于这种解释:道之本义是道路,有四通八达的含意,引申下来就成为一种“方法”和“途径”,这就带有一种规律性的意义。老子在此基础上,把道再推一步,成为世界万物的根本规律。他感觉到有这么一种混沌不清楚 ,渺渺漠漠,恍恍惚惚,比天地还要久远,看不见,听不到,不受任何力量支配而独立存在,天地万物都因他而产生,他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不知道如何称呼的好,如果硬要取个名字,那么就叫做道吧!
说白了,道就是一种规律,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独立存在的,能产生天地万物的宇宙的根本规律。我们求道悟道就是为了明白明了这个规律。
金丹:金原指不坏,丹,借指化变,非原来之质。金丹一词总指人通过修炼后产生的一种非原来性质的不坏之身。这种不坏之身浑然一体,形无可形,金光灿烂,五彩千瑞,因而托名或借名为丹。(我所说的都是我比较倾向的观点,别的观点就不再写出来)
道门,道家,道教三个体系:
道家是一个思想哲学体系,道教是一个宗教体系,道门是门派修炼体系。其中以道门体系要求最高,各门派对入道门的概念都不一样,我看到的一个门派要求是修出元神才算入道门(这个元神不是元婴),还有一个门派是以内丹初结,脑后出现一轮单色光盘作为入门,还见 过有的门派以通灵或祖师召见作为标准的。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只有你修行达到一定程度他才承认你是入了道门,否则你还是门外弟子。
通灵:
通灵是一种以元气为媒介,进行人天交感,直达天人合一得技术。
通灵是性命双修的法门,在实修中静观天地万物造化,以自身感通天地万物之灵机,以自心归天地大道之灵犀灵维。通灵是一种参研人天关系,沟通宇宙自然的智慧,引发自身智慧的妙法。
通灵是在灵修过程中通过采摄补养自身,强化自身的各项功能,使自身达到智行无碍,慧行不昧的灵维境界的过程。
灵维是一种无为的境界,是灵修者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结晶。此时一举一动都是灵感,足智而不用谋虑,达慧而不动心思,一切顺手拈来而直达妙境,契合机缘,富有妙趣,自然而然,可谓脱去凡俗识,运于无漏智。
通灵过程由静观,感通,灵维三部组成。静观是基础,感通是技巧和火候,灵维是结果。灵修时,在对某种特定信息能量的寂静观想中,该能量会源源不断向自身倾注,寂寂行之,入于寂定之境,在此境界中寻找自身与宇宙的对应敏感点,天人合一的契入点,得此一窍,感 而通之,则可直趋灵维之境。
再说一点,就是通灵必须在护身法有所成就得情况下才能进行。或则在师傅帮助下才能进行
心地极静:
先哲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把我们得精神集中起来,凝合到一点,就能发挥巨大得作用。默然澄心,身心收敛,外境不扰,内心无动,身口意安住于清净之中,则妄想不生,迷惘即去,心性现前,正念便生,正念久久凝定,则可直入寂照不二之定境。定境深邃,凡心驱 除,到此境界,心言无二,开言即法,以前所修所研一切均成魔障,唯心是道,唯心是法。
佛门总是说唯心是法,一切唯心,其实只有到此境界才能说这句话,没到此境界空谈唯心只能入魔障。我还是要说无为是上乘,有为是根基,抛弃有为,直入无为,非大智大慧者不能成。普通人还是中下根器,要从有为开始修持,最终达无为得境界。
定境中,有时会生种种景象,善恶真假,以平常心待之,无为火候烹之,魔自去,真性自现,无论在功境中,生活中,一切时一切地,都要以感恩得心态,处下得心态去对待一切,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下而有静。切不可高傲自大,生骄邪贪等恶心,自悔 前程。应持正念,烹练心性道德,践圣修之行,
达上乘法界
[传统的道门通灵是不用天赋的但是有条件有步骤:一、悔过迁善到一定程度、二、启师立志感动天地有师傅接引护持,三、护身法有所成就,然后才能进入通灵,进入玄界。这个不需要天赋,但是要一步一步走过来。道门的有一独特处在于步步见验,你修到那个层次非常清 楚明了。]
观想修真:
法虽万千,但万法归宗,修炼的机理是一致的,到高层次的归宿也是相同的。任何功,法,境都离不开天人合一这个大背景,脱离本源而独立成法。法发皆心法,功功皆心功,了心唯见力,三界唯心颂。功中之观乃心之观,功中之想乃心之想,功中之境乃心之境。法缘心生 ,心定法寂。通灵以静为基,始于止,成于观。
因为我认为观想是一座桥梁,使人从人界通往玄界的桥梁,但是一旦法至无为的时候,又必须将观想抛下,放弃,静观自心,让内景自然展现。对观想修真的描述很难把握这个度,为了防止有人误入歧途,不得已,只是大概说上一点,希望大家能理解。
四象和合,五行攒簇:
四象和合,五行攒簇是修炼金丹培养元神的功法。
阴阳判而四象生,八卦成而五行列。
水,在体为肾,在色为黑,主藏,生于北方寒,号玄武,信号成份为志。
木,在体为肝,在色为青,主生,生于东方风,号青龙,信号成份为魂。
火,在体为心,在色为红,主长,生于南方热,号朱雀,信号成份为神。
土,在体为脾,在色为黄,主化,生于中央湿,号黄婆(在五兽七星法中号雄狮),信号成份为意。
金,在体为肺,在色为白,主收,生于西方燥,号白虎,信号成份为魄。
四象即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丹经云:东家女,西家郎,黄婆为媒效鸳鸯,朱雀玄武同称美,分娩婴儿胜孟姜。
攒簇是集中凝合的意思。四象和合,五行攒簇是在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的过程中,使五脏真气融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黄婆的号召下聚集在一起的过程。
在中央脾土意的统御下,北方肾水所藏之志,东方肝木所藏之魂,南方心火所藏之神,西方肺金所藏之魄,攒簇和合成一个信号系统,从而构成真我之元神。元神玉成,修道才可谓入门(我看到的两个修元神的门派都是这时才认为你入了道门),否则还是门外弟子,当然这 是指修元神的门派,不同门派有不同的要求。
修炼时要使自身六根不为外界六尘所转,达到六欲不生,见境不贪,不嗔,不痴,不迷,不喜,不染,不昧,则六根无漏,身心清净。浩然净洁之气长存,身口意三业皆净,则五行自然攒簇,四象自然和合,功德自进,天道自长。
六根互用:
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根,眼为视根,耳为听根,鼻为嗅根,舌为味根,身为触根,意为虑根。此六者为罪恶之源,轮回之种。
六根化尽方能断七情,灭六欲,去罪孽之源,断轮回之路。如此,修道养生才有依靠,合道延年才有基础。方能以血肉之躯换纯阳之体,以尘俗意换圣贤心。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仅因六根由内散为外用,奔色逐声,去而不返,傥能知六根之本,去伪存真,玄元自归。
六根无用,根尘自销,灵光炳然,神生无中,是谓造化于虚谷长生。
人生世间,六根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染,而生种种欲望,导致种种烦恼,六欲七情由此而生。六欲七情者,丧人神志,有碍于人体健康,应于排除,以全真性。 |
|
|
|
|
|
|
|
发表于 7-5-2008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先天八卦)
《易•系辞说》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先天八卦及其次产生的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首先是太极,其次是两仪,最后是八卦,它们是宇宙形成的过程。
太极就是一,是道,是天地未分时物质性的浑沌元气。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生两仪,一阴一阳就是两仪,故《易•系辞说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观天下万物之变化,不外乎由太极而生阴阳,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阳就是阳爻,用"—"表示,单为阳之数;阴就是阴爻,用"--"表示,双为阴之数。这就是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是(阴阳)矛盾的形态和万物演变过程中的最基本的阴阳二气的基本符号。
一阴一阳这个两仪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也就是一分为二,生出四象,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是谓"两仪生四象"。
四象再各自生阴生阳(一分为二),生出八卦。
即四象生八卦,也就是说在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象上,分别各加一阳爻或阴爻,“叠之为三”,即产生八种新的符号,如在少阴上加一阳爻,生成叫做离卦;在其上加一阴爻,生成叫做震卦,依次类推,生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种八卦排列次序及其卦数,就是先天八卦之数,由左至右,称做先天八卦横图。
先天数的产生,是由浑沌太极,无形无象也无定位,只是一气相生,阴阳次第相加,而自然造化一至八数,故谓“先天”。先天八卦即天地对待(天和地对、男和女对)。以“气终而象变”的说法而言,即事物走到终点(极端)则变向反面,所以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又显得格外有哲理性。
先天八卦的卦序是:
一乾 (天)
二兑(澤)
三离(火)
四震(雷)
五巽(風)
六坎(水)
七艮(山)
八坤(地)
(乾坤)天地定位:乾南坤北,天居上,地居下,南北对峙,上下相对。从两卦爻象来看,乾是三阳爻组成,为纯阳之卦;坤是三阴爻组成,为纯阴之卦,两卦完全相反。
(艮兑)艮为山居西北,兑为泽居东南,泽气于山,为山为雨;山气通于泽,降雨为水为泉。从两卦爻象来看,艮是一阳爻在上,二阴爻在下;兑是一阴爻在上,二阳爻在下,两卦成对待之体。
(震巽)震为雷居东北,巽为风居西财,相薄者,其势相迫,雷迅风益烈,风激而雷益迅。从两卦爻象来看,震是二阴爻在上,一阳爻在下;巽是二阳爻在上,一阴爻在下,八卦成反对之象。
(火水)离为日居东,坎为月居西,不相射者,离为火,坎为水,得火以济其寒,火昨得水以其热,不相熄灭。从八卦爻象来看,离是上下为阳爻,中间为阴爻;坎是上下为阴爻,中间为阳爻,两卦亦成对待之体。
八卦按其所代表的东西的性质两两相对,分成四时,每对都是二个性质相反的东西,相对立的站在各一端,即阴阳相对,这四对东西交错起来,就构成了先天八卦方位图。
从八卦卦爻明显看出,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卦外,震、坎、艮卦都是由一阳爻两阴爻组成,而且爻画均为五,为奇数,为阳数,故此三卦为阳卦。巽、离、兑三卦都是出一阴爻两阳爻组成,而且爻画均为四,为偶数,为阴数,故此三卦为阳卦。
先天八卦方位与先天卦数的排列形式,由乾一至震四,系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旋至巽五,由巽五至坤八又由上而下,其路线形成S形的曲线,这种运动方式称为" 逆行",从S的迹形运动中,由乾至坤是按先天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排列的,这种从上而下,先左后右,由少至多的数字排列方式,称作“逆数”,反之,由坤至乾,从下面的开始,由下而上,先右后左,由多至少的数字形成倒行的方式,称作"顺数"。
按先天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两两对待之本,每一对中都含有顺逆、奇偶、阴阳,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错综交变,这就是先天八卦方位图中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是八卦本着阴阳消长,顺逆交错,相反相成的宇宙生成自然之理,来预测推断世间一切事物,数不离理,理不离数。
![](http://i.eeeeee.org/sites/i.eeeeee.org/files/images/ee_fuxi_small_circular_0.jpg)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以上各相对的数字合,便为九,乾与坤合为九,震与巽合为九,离与坎合为九,艮与兑相合亦为九。
【後天卦】
八卦卦名 卦像 自然 性情 家族 方位 二進制
乾 ☰ 天 健 父 西北 111
兌 ☱ 澤 悅 少女 西 110
離 ☲ 火 麗 中女 南 101
震 ☳ 雷 動 長男 東 100
巽 ☴ 風 入 長女 東南 011
坎 ☵ 水 陥 中男 北 010
艮 ☶ 山 止 少男 東北 001
坤 ☷ 地 順 母 西南 000
[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7-5-2008 06:0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7-5-2008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吾命在我不在天。![](static/image/smiley/default/3bruce.gif) |
|
|
|
|
|
|
|
发表于 8-5-2008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邱祖百字派浅解】
道德通玄静
夫"道"者,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一体。道教早课《清静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欲求大道,须先积德。因为"道"是天地万物之本源,"德"是"道"的动转,故,无德难求道。即有了德,求"道"须用"通"字才能超凡入圣。
?
以人身内修而言,人有道德,疾病不生,诸魔不侵,再通过内功修炼,即能长生不死,若再不断加修,通玄达窍,出神入化,也就成为人们崇奉的活神仙。夫"玄"者,深远之谓也。《道德经》第一章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学道者欲求"玄",必静之又静,定而又定。以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曰: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其中浑无物事,是无欲观妙,此一"玄"也。
?
这句丹语是叫人在修炼中,注重一个"静"字,把后天的心静下来,自然才能妙道通玄。?
真常守太清
"真常"之道是谓先天大道,《老子》曰"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真"者落实也;"常"者,中庸也;"之"者行持也。"道"者,无极也。无念纷扰谓之"真",五德五元谓之"常"。欲求此真常之道,须以"守"字为妙。如何"守",须访拜名人,指示性命双修之诀,返本还原之秘,但要时常参悟其理,昼夜苦修其道,不可半途而废。只待功圆果满,才得见到太清老祖的光芒,此类光芒即是自己本来的真面目矣。?
这句丹语注重是指在修炼中,阐述"守"字的重要性。《真观》章曰:"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而不同贪,与物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无忧,不积而无失。"在修养方面真正掌握"守"的妙用,守到清静之极,恍然自觉也。清为圆明,静为安宁,恍然者,金光也,自觉者,一阳发动之象也。?
一阳来复本
"一阳"之意,是先天的一炁之道。纯阳吕祖曰:"一阳炁发用功夫,日月精华照玉壶﹙下丹田﹚。到此紧关须仔细,恐怕落在洞庭湖。"日月比作人之二目,好像两把慧剑插在玉庭壶﹙下丹田会阴穴处﹚。此乃修道人的紧要关头。一不小心则走丹漏炉矣,岂不可惜?能运真阳逆修,自然一阳来复于本原。按卦而言,一阳为乾金﹙乾为老父﹚,一点真阳之水﹙即天一生水﹚,落在坤母腹中﹙坤为老母﹚,卦爻坤 变为 水。复者,一阳来复也。其象为 卦,五位属阴,一位属阳,所谓"冬至一阳生"乃此意也。渐趋于二阳为地泽临 卦。临属阳,即天地之生气到来之意,由此渐渐移于三阳 卦﹙地天泰﹚,泰者通也。即天地生通畅之意,万物皆因此而生,此时三阴三阳,阴阳平等,即三阳开泰。三阳者,天开于子为一阳,地辟于丑为二阳;人生於寅为三阳。"春"字三横示三阳,中透人字,取人生寅之意。下有日,乃日光普照,才得春暖花开。至于四阳即:雷天大壮 ,五阳天诀卦。直到纯阳乾 卦。乾为天,此乃修成乾健之体,曰:元亨利贞矣。如此则曰"在世长年",名曰:后天不老,可以拯救世人疾苦,大积阴功,进而修成大罗金仙矣。? |
|
|
|
|
|
|
|
发表于 8-5-2008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教永圆明
"合教"是指我道教的全体组织。遵照祖师长春真人的经典、戒律为指针,从进德、修业、强身三方面培育道徒。在修业上以"入世"、"出世"之法来要求我等全真教徒,养我浩然正气,为人类多做好事。培功建德,力行正义,抑恶扬善,不谋私利,谦虚忍让,行为端方,处事磊落,正心修身,广行方便等等。……都是表现在人的道德品质,此为入世之道;出世之法是指自己的修养。要放开人我观念,是非观念,不为物累,让心处于常清常静境界……以此修持,自然与道合真,合教昌盛,道气常存,智慧开明,神通恢廓。?
至理宗诚信
"至理"就是天道。《老子》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此天道之至理也。天道运行,不偏不倚,至为公平。如日月照临,不分高低上下,荣贤贵愚,亲疏贫贱,胎卵湿化,均获日月照耀之恩,这就是天道之"至理"。至理必然要宗乎志诚信用。"信"居五行之首,极为重要。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用,全为真意,在内丹修养方面,真意属于黄庭。应当静守黄庭。待守至虚三极。静之笃,自有真"信"。喻寓性命双修,坎离交媾,全凭真意意守。"真意"者,"黄婆"也。所以静坐修炼,意守黄庭也,万万离不开黄婆,离则气散丹漏炉冷,坎离不能交媾矣。?
这句丹语全在信字上用功夫也。?
崇高嗣法兴
"崇"是崇拜,尊崇。"高"是高尚。人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必然要受到人的尊崇和敬仰。"嗣"是后嗣,就是继承祖业的后人;"法"是道法、法律、法规。"兴"是兴旺昌盛。这句丹语主要是说,我们的祖先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给后裔做下了很好的榜样,自然就有后嗣继承,并遵照他的法律、法规,模式去行持、继承,发扬光大,延着社会形势,兴隆发达。?
以修士而言,有崇高的志诚至理在内,自然脉络舒通,气血周流,神气调合,兴隆旺盛,自享长寿高龄矣。修炼至此地步,可施道法拯济民苦,扫清宇宙妖氛,普度众生,广积大德,不负祖师济度之婆心,岂不是为我龙门大增光彩吗?这也是"崇高嗣法兴"的一个特征。?
世景荣惟懋
"世"是世界,"景"是景色;"荣"是荣耀;"惟懋"是盛大。其意是,世界之景色,以"荣懋"而勉励之。人生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皆以荣耀富贵为荣。对国家有超级贡献的,加以荣懋而勉励。对修士来说,不能以荣耀富贵为意,而是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为荣耀,这才是真正的懋功积德,并以此鼓励大众。?
如修炼内功而言,精、气、神三宝充足,具有饱满的身体,是为命宝的好基础。以修至"三花聚顶,五炁朝元"为最高境界,是为无极金仙。
"三花"者,人花、地花、天花是也。?
人花,炼精化气。修道者,心必空于下丹田,戒去淫欲,精不妄泄。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
地花,炼气化神。修炼中必空于中丹田,无惊无恐,则气平顺,道通畅,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矣。?
天花,炼神还虚。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必空于上丹田,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脱壳还虚,归虚空境界,则金花生矣。?
"五气"者,心肝脾肺肾是也。?
心藏神,为南方之火气朝元;肝藏魂,属东方木气之朝元;脾藏意,为中央之土气朝元;肺藏魄,属西方之金气朝元;肾藏精,为北方之水气朝元。此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理,依此修成天仙之道,这才是真正的"世景荣惟懋"呢! |
|
|
|
|
|
|
|
发表于 8-5-2008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微衍自宁
"希"是希望。"微"是玄微奥妙。"衍"是玄衍。人有所希望和志愿,可以得到玄微奥妙并且使后裔玄衍万世,延长开展推广,自然安宁。
这句丹语主要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希望和追求,使他的后辈,代代传袭,并能成为栋梁之材,继承先祖的遗志,安宁的延长开展。比喻,我道教无极大道,自《老子》开创以来先祖们继承和发扬,并开展演化,使我教优良传统玄衍延长,后继有人。
以内功而言,性命双修,神凝气结,神清气爽,精神愉快,浑身上下气血畅通,日久结成大丹,内功成就。
附注:"性"在内丹中指炼心而言,为心的代号,"命"为功法的代号。修性即修心,修命即求术。神即性也;气即命也。性功无为,命功有为,目的则是一致的,名曰"性命双修也"。至此则玄裔万世,嗣系玄衍,千变万化,具有千百万亿化身矣!
谓修正仁义
谓修者,修高尚的品德与情操。《老子》曰:"尊行可以加入"即此言无狂妄,行贵真诚,以此严其操行,是为修身之要领。古人云:"苟无至诚,至道不凝",更不离乎修正仁义。仁者为慈爱优惠,真诚自然,五行属于东方甲乙青龙之木,义属西方庚辛白虎之金。所谓欲修至道,先积大德,更离不开"正"仁慈与刚义,既此为"谓修正仁义"矣。
如修炼内功而言,性命双修之法,久久行持,精、气、神三宝充足、结就金丹,名曰:"丹在身中";仁属东方甲乙寅卯之木为青,号曰青龙;义属西方庚辛申酉之金为白,号曰:白虎,名曰"非白非青",其含义就是金木相并,龙虎相交。"龙"属人身中之神,按卦属 ?。火为龙,但龙性好飞。"虎"属人之肾神,卦属坎为水,坎水好下流,虎性好沉。把肾之元气用意使之上升,与心神相交,号曰:水火既济,亦曰降龙伏虎,结就大丹,这才叫真正达到"谓修正仁义"矣。 |
|
|
|
|
|
|
|
发表于 8-5-2008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升云会登
此句丹语主要是承接上句之意。人的精神文明道德,做到了社会公认的"诸恶"莫作和"众善"奉行,必然会升登官府,位列三台,受到万民敬仰。对修士而言,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自然超升太空、身腾紫云。这是自然的道理,达到了神化的境界矣!
内功而言,"超升"属于人的性神也。性神属火,火中空而光明。古云:气清而周流,人之肾神之真情为命。真情而有吸引力,好感促而情为爱。与情相亲,与肾气相合而为命。命受性光之照耀,自会乘登飞行,流通周身,其中奥妙极为神秘,人身中气血周流,太和真炁充溢,气力充足,自然长生,在世长年。进而加强奋勉,再求精进,则飞升大罗,金仙可证矣。
大妙中黄贵
中黄者,亦曰黄中,黄道、中黄正脉、中央戊己土、玄窍总持门等。自然有无穷奥妙,全凭中黄丈人。一年四季月,春天三月辰,夏天六月未,秋天九月戌,冬天腊月丑等为土。何为土王用事,就是四立﹙季节﹚以前十八天为土王用事,不宜动土。如水在春天,木旺泻水无气,而更遇土克,势必立见灾祸矣。虽则对于生克制化,应当灵活运用才行。
用于修养方面,欲求大道之妙,全赖这位中黄丈人,表示极为尊贵之意。性命双修,龙虎交媾,离不开真意,真意也就是中黄。取乎中合之真意,使之神凝气结,成就大丹。但决不能太过,太过则神飞气竭,反而不美,是谓土王用事,则前功尽弃矣。《太上黄庭内景经》曰:中有真巾金巾,负甲持符开土门,即天门泥丸,地门尾闾、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绛宫等等。五脏六腑皆背禀焉。故此,修炼家多注重此脉,故曰:大妙中黄贵。
圣体全用功
圣体:由凡体通过修炼结成金丹,名为圣体。圣体也就是上句所说的极为尊贵的中黄丈人。"全"即全其真意,真意其中包含婴儿姹女,名为三五混融,合在一起为"全"。人的身体为有形之体。多做些有功于国、有德于民的善道好事,为人民谋幸福,以善为乐,精神愉快身康体健,这才是实名圣体。全用功者,每个人在凡体上,都有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单位或个人,都应该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用坚强的意志对待一切。
修习内功要讲心诚意正,收视返听。人的元神、天性、真意,按卦为坎?,坎中满为命。修道炼功、取坎填离,亦曰性命双修,又曰:神气凝结。
上言的三五混融者,首先要明确五行,五行者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木属东方是数三,火属南方是数二,加在一处为一个五;土居中央,其数为五,为三个五;水属北方是数一,金属西方是数四,加在一处为二个五。其意是把东三南二、北一西四、土五加在一起,名为三五混融。修炼家用静功,三五混融神凝气结,静之又静,极见天心,静到虚极静笃,不顷刻间,静极生动。此动即本身之活子时至矣。 |
|
|
|
|
|
|
|
发表于 8-5-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虚空乾坤秀
虚空是大宇宙之意;乾坤是天地、男女之别;秀为秀丽、美丽、俊秀。用大宇宙而言,乃是说天地、山川、江河、湖海的一切,天奇、地幽、山清水秀等等,都是天造地设的,钟灵毓秀,具有无穷的美景,令人极目遐观,神驰向往。以人修炼而言,虚空者,清静无为清心寡欲也。乾坤者乾为头,即人之头脑,头脑之神,即人之"性"也。坤为腹,为人之腹,小腹之下丹田,亦名海底。道经云:"性在天边,头也;命在海底,下丹田也。"何为丹田,因为人之肾脏也就是人的水分旺,内藏为先天之元炁,人生得父母先天之气充足,则人的体格健壮,人的肾气充足,即真阳之精炁旺,发之为情为命。精满情动生欲,所谓之处为之丹田。那么,修道人如何理解这个问题,欲使性命双修,将脑海之"元神性光"回光返照于中宫,同时,肾中之元精真阳,发之为药、为丹,入于小腹下丹田,专候性之神光照射下田,使元精之命不至无主而外泻,成就大丹、温养圣胎也。此即自身之小天地,与先天虚无元始大道,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此则得到先天太和真炁,萃于我身,此是钟灵毓秀,得天地之正气矣。
金木性相逢
金木者,阴阳也,内藏为肝肺、肝肺代魂魄。金属西方庚辛申酉之金为白,为命;木属东方甲乙寅卯之木属青,为性。"金木性相逢"者,比喻砍伐木材须用斧锯之器,通过能工巧匠,制造成器。如雕梁画柱,桌椅床凳,工艺品等等,既精致美观,又利于人用,凡属木制作成材,都须经过金器克制而成。
用于内丹修养上,金属命,木属性,名曰性命双修也,可是也决离不开中黄丈人之真意。前已言明很多性命双修方面的丹法,这里不多论述。可见祖师长春真人用此"金木性相逢"五字真诀,就说明了丹法的深奥妙理,真乃意味真长,令人深思也。
山海龙虎交
山高海深,龙腾虎跃。在世界这块大地上有山有海、有龙有虎,相交者为友。龙虎在人类社会比喻大德大智之人,他们都怀壮志,为社会发展,国际交往,维护和平,相互交流,大显身手,造福人类。国与国、人与人的友好往来,都是龙虎相交的一种表现。
此句主要是言祖师长春真人,用极大的比喻,期望龙门后辈门人,应用坚强的意志效古应实。在修炼上也用你争我赶,争前启后的精神,鼓励后人,个个得道成仙。
以内功而言,按卦象,山者为艮,艮者止也,山止而镇静。威严庄重。海是北海,海为海阔、渊博洋溢,深潜沉静。龙者离也,离属人之心神,为性而好动。虎为坎为人的肾神,属命亦主静。其本性是:火炎上升,水沉下润。修炼内丹的关键在于参透"颠倒"二字的规律,只有将向上窜的心火强抑向下,使泄的肾水向上行,二者交合,便为水火既济。自可以性摄命,神返气回,返老还童,在世长年矣。
莲开现宝新
莲花是个纯洁的象征,虽出污泥而不染。花色鲜艳,中通外直,香远溢清;莲既开矣。如慈航道人﹙即观音菩萨﹚海内生莲,霞光四注,宝筏普度。又如钟、吕二祖传道于王重阳祖师,叫王祖面向东看,有七朵金莲﹙暗示七真人﹚,钟、吕二祖曰:"日后继有万朵金莲,将莲开现宝新而日新矣。"果然后来邱祖全真龙门派这朵宝莲,越开越兴,一代比一代更加新鲜。以治国而言,有功于国,有德于民,广积大德,多行方便,犹如莲开现宝济世,则日新而又新。
莲在内功喻为修道之人,清修静养,神清气爽,内外澄清,虚极静笃,不久而活子时至此,便出现了"火里行舟,焰内生莲"的奇异景象,正是莲开现宝而新也。既莲开现宝而新,修士应把心稳住,千万不要冲动,全凭毅力掌握火候,早采药苗嫩,晚采药不成,不老不嫩才成功。应用阳九吸气上升,运河车过尾闾,趋夹脊到玉枕,至昆仑顶,降下泥丸,以坎填离,化玉液甘露,以舌搭天桥迎甘露之金丹,采药归炉入下丹田,温养圣胎。 |
|
|
|
|
|
|
|
发表于 8-5-2008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满丹书诏
行满:功行圆满,自有丹书下诏。国家选用人才,亦名金榜题名。每逢大比之年,参加考比,成绩优良,即可中举登科。成为国家的栋梁。利国益民,光宗耀祖,名书青名。
以道家而言,做到三千功满,八百行圆,万圣钦仰,自然感动上苍,丹书来诏,上朝金阙,位列天仙,千真拱听,万圣钦仰,与天地同体,日月同明。
按本身内功来讲,神气充足,精全气满,通体安泰。以性功所言"性"属离卦为火,火为神火为"丹",丹书下诏,就是把心神收归于下丹田,即名丹书下诏。诏者,昭也,下诏于命宫,名曰:丹书下诏,诏是坎卦的真阳,取坎填离而成乾,乾卦为乾健之体,实名纯阳属天飞升大罗,以授天职,既此"行满丹书诏"也。
月盈祥光生
这句丹语主要是指任何一个人,都有最旺盛吉祥的时候。人生长到二八岁时,为精神充沛之时,"内含铅八两,汞半斤,即一斤之教"。如每月十五日月亮一样,光彩夺目。人生在这个时候,也是极为宝贵的时光,身强体健,活泼好动,心灵纯洁幼稚,无忧无虑。
在内功上而讲:上句"行满丹书诏"纯是性功,而这句"月盈祥光生"可纯是讲的命功,两句全而用之,就是性命双修,也是取坎填离的丹语。如此"月盈"正是自身的话子时,也是药苗不老不嫩的大好时机,正是祥光而生,抓住机遇,采药归炉,河车运转,过尾闾,度夹脊,趋玉枕,直达昆仑上泥丸。依此功法修成大罗金仙,永证天界,如日月照临,护国佑民。
万古续仙号
本句是指于国有功勋之人,而永远续接后代,比喻我们的祖国,历代老前辈为国为人民立下了永恒的丰功伟绩。所得的极高地位,载入史册,万古长存。
我们全真龙门派的后学弟子,继承道教优良传统,载入大罗金仙名号簿上,也是万古长存永远接续仙号,并受到万民的代代敬仰。
以内功言,凡能醒悟修炼,须先知人身难得,中土难生,真师难遇,口诀难得,既有缘得遇名师真传,就要珍惜时机,待炼到结就大丹,名曰:"万古"金丹化为阳神,名为仙号。修行至此地步,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道成德就,与圣同体,普天同庆,万道归一,直达到"万古续仙号"矣。
诗曰:
德在心中有黄芽遍地走。
花开结硕果道成法自就。 |
|
|
|
|
|
|
|
发表于 8-5-2008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界者是亲
三界者,天、地、人也。
天界,道气化生,分为三十六天,上有三清高真,天仙众圣。他主管天地人三界、十方、六道的一切崇高天神。历代得道祖师,诸圣先贤,大罗金仙以及诸天众圣,都是为人民造福,帮助老天爷执行天道的,所以称之为天界,即上界。人生在世赖天地、日月覆载照临而生存,应与天界是为至亲。
地界:人类万物都产生于地,地就是我们的老母亲。树结百果,地长灵苗,人类的吃喝穿住都取之地界,若没有大地产植的五谷杂粮,金银布匹,来育养装饰,就无法生存于世。然而,死后也更离不开地界,它不分老少、贵贱、奢华、肮脏,统统拥抱于怀,并让你安详的休息,所以与地界更为相亲。
人界:指人生活动界,人是万物最为灵巧动物,与天、地并列为三才。所以人应当先尽孝道。古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先想想身从何来,再想想身由谁育,当然人身由父母而生,那么宇宙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所以天、地、人并列为三才,孝父母如同敬天地。同时,也应注重爱祖国、尽人道、重朋友,睦家族、和乡党,与物同类,天长地久,万古长存,永远和平下去,这样才真正成为"三界都是亲"了。
(余宗来 原载《中国道教》)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