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stcws

今夜來談酵素-關帖公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4-2009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們要獲取微生物的酵素,那應該是在發酵產氣最旺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多的酵素(對數期到穩定期),而不該是“第一個月是酒、第二個月是醋、第三個月是酵素”。


几时才是穩定期?  期待你的分享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4-2009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graded 于 27-4-2009 06:50 PM 发表


几时才是穩定期?  期待你的分享 ~


其實,也不是這樣問,每一種菌的判斷不太一樣,我上面舉說冒泡開始,是一般酵母菌常有的特徵。

如果是釀酒,使用酒餅,大概在第二、第三天就進入對數期,麴菌開始迅速生長。就是在台灣稱為“甜酒釀”的食品,請看我部落格的這篇:酒釀冰砂。因為一般酒麴裡的菌,會在這些時間進入對數期,開始倍數成長。酒麴菌會產生澱粉酵素(主要)、轉糖酵素,有些也會有纖維酶、脂肪酶等。這篇文章,是長威台灣的賴威屹先生寫的,是“就是愛酵素”這本書中的內容。因為,酒麴畢竟是用來釀酒的,所以只是放到三天左右,再往後則會產生酒精,不適合做為養生的酵素。而且,不能久放,因為放越久,就會繼續產生酒精,並且直到菌的死亡期,這時就已經變成酒了。

如果是這裡常見的自製酵素,則很難回答。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一些自製酵素的網友開的酵素帖,有些網友會問“為何沒有產氣”、“為何沒有白黴”,這就是因為沒有使用菌種(沒有統一),所以沒辦法判斷。在上面我提到,用產氣來判斷,其實只是一個比較粗糙的例子,因為很多人就愛看它產氣。通常這個時候,是菌的對數期。也就是說,不需要放到那麼久,甚至不到一個星期,裡頭就有滿滿的菌、也有滿滿的酵素。

那您一定會好奇,商品酵素又是怎麼回事,可以上架販賣。

商品酵素,首先對菌種就已經經過第一層篩選,通常是產酒率低的菌種。每種菌的形態不同,因此釀造過程會依各種菌來決定釀造的方式,例如開放的通氣發酵、封閉的無氧發酵、攪拌與否…等,因此能夠判斷它進入哪一期的形態。釀造技術好的發酵,是利用制菌或靜菌的技術(bacteriostasis),讓發酵中的菌呈現休眠狀態,如此就可以留下菌所產生的酵素。簡單的說,就是讓菌停在對數期和穩定期之間。不過,目前看到大馬市面上的,多不是此類。

關於菌種的部分,在稍後我會再詳細一點的向您解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09 0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夜來談酵素(十一)-白黴與黑黴、好菌與壞菌

微生物的世界和人類的世界

可能寫到這裡,會有許多人覺得我寫的東西很難懂,有很多科學用語。其實,科學用語只是代表這項研究裡使用的名稱,才不用每次都去解釋一便。就好像我們看到太陽升起,會說“日出”,而不會每次都跟人說“太陽升起”。

微生物難懂的地方,只是我們看不到,需要花一些想像力。其實,您只要把自己或是把人類,當成微生物就不難懂了。您可以想像,在遙遠的宇宙之外,正有一個無比巨大的“大”,用顯微鏡在觀察“地球”這個生物,地球上佈滿了許多的“微生物”(就是人類)。

“佛觀一杯水,八萬四千蟲”

曾有人說過,佛教其實是一門科學的宗教,早在幾千年前,佛陀就已經知道微生物的存在。甚至,在一些經書裡,說到“一沙一世界”。

人類的世界,我們都很熟悉了,有所謂的“好人”,也有所謂的“壞人”。不過,您可曾見過這個世界的“好人”把“壞人”打敗,然後世界太平?這大概只有卡通裡會出現的情節吧。就好像柬埔塞以前的高壓政權要消滅華人、禁說華語等,可是到頭來華人在現代還是慢慢的在復興了,不是嗎?

微生物的世界,也正是如此。就拿自製酵素的發酵來當例子吧,裡頭可能是什麼菌都有,大家都為了爭一口飯吃。所以會各自分泌“武器”來抵抗別的種族的菌,例如酵母菌分泌“酒精”、乳酸菌分泌“抑菌素“、醋酸菌分泌“醋”…等,經過一陣撕殺,可能各有傷亡,不過,失敗的菌也不一定就是絕種,而可能形成孢子(見前篇)等待復興的機會。

白黴就是好菌?

既然細菌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樣,那您說它可以用白黴就是好菌,這樣簡單的方式來判斷嗎?是不是太過簡化一些了?(或許有人要問,該如何判斷,說真的,我也不會,因為很難)。

也有某達人說,用寡糖就可以“啟動良菌”。一般來說,乳酸菌對寡糖的利用率是“比較高”,但不代表別的菌不會利用寡糖,這位達人是不是應該再研究清楚一些?而且,在發酵的時候,還有放入其他的水果,水果裡頭仍然有葡萄糖、果糖的成份,可以供別種菌利用。

再進一步的說吧,在釀醬油的時候,會用到的菌,有黑、有綠、有黃的。做紅麴的時候,菌是紅的。如果您去Tesco或是Jusco這樣的賣場,記得去看一下裡頭賣的起司乳酪,更是五花八門的顏色都有。另外,白色念珠菌,會造成人類皮膚問題,它可不是黑的。其他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都不是黑的。

這裡有一份蠻有趣的研究報告,是研究一個致病細菌:環境因子對綠膿桿菌色素之影響。裡面設定了很多的變數和條件,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看。其實,裡頭的實驗內容可以跳過,直接到第10頁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同樣是綠膿桿菌,有幾種顏色。

大自然是公平的,沒有分好或壞

如果您了解什麼是自然,您就會知道,自然界是沒有分好菌或壞菌,而是人類用人為的方式在區分的。所以,任何“天然”的發酵方式,好菌或壞菌都有機會在裡頭存活。而所謂的天然的發酵,目前流行的自製酵素就是了。

傳統的發酵,例如釀酒,會使用酒餅這樣的菌種,用人為的介入來達到確保好菌的目的。從來就沒有聽說過,用糖來誘發良菌。我們必須了解一點,糖雖然是人工精緻,但是它也是“自然界的產物”,而且是所有的生物都喜歡的,包含“壞菌”。

除了菌種,就是流程的控制,例如釀水果酒,會利用密封厭氧的方式來讓酵母菌存活產酒。但是,根據我的觀察,自製酵素的方式似乎有些混亂,像釀酒又不是釀酒(釀酒是不攪拌),究竟是要讓什麼菌存活下來呢?

再講白話、簡單一點,真正安全的發酵,是直接放入“好菌”來發酵。而不是啟動良菌、或是讓好菌打敗壞菌的理論。“直接放入好菌發酵,不給壞菌生存的機會”,才是酵素的不傳之祕。

==============================================================================

很多人可能做了非常多的酵素,但是不知道是微生物在發酵、產氣。其實,發酵也不過是自然界裡的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現象。

人類因為知道食物生吃或放太久,會因此而致病,所以有了火食。這些經驗的累積,也是為了避免細菌的侵犯。世界上有 很多的發酵食品,是經過長久的經驗累積,有一定的安全性。即使日本的酵素是近代才開始發展,也從早期的混沌時期,不斷的發展到現在也是致力於菌種的研究與改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009 0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夜來談酵素(十二)-從豬流感事件來看釀造的環境

豬流感大概是最近人人聞之色變的名詞吧,似乎每隔一陣子,都會有一些新的疾病出來嚇嚇人。從幾年前的SARS,接著便是禽流感,一直到現在的豬流感(正式的名稱為“H1N1新型流感病毒”)…,搞得大家都不得安寧。

病毒與細菌、真菌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談豬流感,因為,流型性感冒引起的原因是病毒,與釀造、發酵是沒有關係的,也就是說…酵素不管怎麼釀都不會產生豬流感的病毒。

不過,病毒(Virus)和釀造用的細菌(Bacteria)、真菌(Fungi),都是屬於微生物,所以在人類的環境中傳播的方式,有相同的地方,正好可以用來當一個例子,說明現代人的生活環境。關於這三者有何不同,網路上有很多資料可以參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搜尋。

世界地球村,微生物也跟著全球化

在古時候,生活環境單純,人類的移動範圍通常比較小。可是,現代的社會,可能早上在馬來西亞,晚上的時候人已經在美國了。這種天涯若比鄰的生活環境,也造成了微生物跟著這些交通工具迅速移動。這也是為什麼面對像豬流感這樣傳染性高的病毒,全世界都這麼嚴陣以待的原因。

其實,就別說是這種國際性的移動,就講一般家庭的生活環境。如果家中有小孩,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早上去上學時生龍活虎,等下課回家後就是病貓一隻,因為被傳染疾病了。所以,微生物的移動,並不是人類有辦法控制,而只能靠追蹤病患的方式來掌控疫情。因此,在馬來西亞,只要發現有人患了骨痛熱症、手足口症等,便會往上通報,目的就是要監控疫情。

釀造講究環境的營造

在以前,老祖先在釀造酒、醋時,很講究“靈山仙水”,原因無他,在那樣的環境中,微生物較單純,所以也較不會污染雜菌。麴種的發明,目的便是為了避免環境中其他種類的微生物污染了釀造物。而在古時候,釀造也被視為一個專門的行業,甚至是祖傳的行業。這也是因為長期的釀造,使環境中的微生物群改變,在這樣的環境上,釀造便不容易失敗。例如,釀醋的環境中,通常會充滿醋酸菌,在這樣的環境裡,釀醋師父也可能不用添加菌種,就可以成功的釀成醋。

現代人的生活環境不適合釀造

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充滿了化學藥劑、空氣污染,加上人類生活習性的改變,例如經常出入大賣場、學校、上班…等。所以,要像古時候的人,想利用“天然”的發酵來釀造,其實不太適合。古時候的人,可能是“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現在人則是“我家門前是水溝、後面有垃圾”。

生物科技在發酵工業中所研究的部分,便是要直接去除“有害菌”,而只利用“有益菌”來為人類工作的一種選菌、發酵的過程。有些釀造食品,一味的強調“古法釀造”、“天然發酵”,這類的字眼往往只是利用現代人對古人的一種緬懷情緒,就產品本身來說,恐怕不是一種科學的做法。

===============================================================================

其實,我從來都沒有否認那位泰國博士所推廣的發酵帶給大家的神奇效果,因為,發酵物的神奇功能,早就不是一件祕密,甚至中國人很早就會利用它、日本很早就開始研究。我也知道,這位博士是身體力行了好幾年,甚至在泰國有一個有機的農場,幫助過許多人,這些我都可以相信是真的。

但是在博士推廣的過程中,似乎沒有考慮到她所處的環境和一般人所處的環境是不是一樣呢?她做的環境可能是鳥語花香的有機農場,別人呢?如何能保証在一般的家庭中可以做成功?看看那些網友開的討論帖所發出來的問題,又有誰能夠幫忙解決?就如同前篇我所提,用白霉和黑霉來辨別好壞菌是一種過於簡化的作法。同樣的東西,例如臭味、顏色,不同的人看或聞,會有不同的結果,這些推廣者又有誰來保証呢?以現行的發酵方式,濃厚的酒味或醋味,可能會蓋掉那微弱的腐敗味,又有誰能正確判斷?

一路來,我不太愛談自製酵素,也是因為要談就得談不好的一面。但是,談這些負面的內容,又得被扣一頂“廠商車大砲”,一副嚇唬人,要人來非得買我們長威酵素的大帽子。這次的豬流感,雖然是病毒,與發酵無關,不過正好我在談微生物,也就拿來當一個活生生的教材,希望不要又被扣帽子了。

[ 本帖最后由 astcws 于 1-5-2009 01:5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5-2009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非典时,江湖传说烧开白醋可防疫(误很大)

结果造成很多地方的白醋大缺货。
现在如果掌握发酵的窍门后, 就不怕买不到醋了,因为可以自酿。

不管怎样,烧白醋(的水蒸气)是不能有效杀死空气中传染的病毒(Airborne Vir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09 0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iga97 于 3-5-2009 11:26 PM 发表
结果造成很多地方的白醋大缺货。
现在如果掌握发酵的窍门后, 就不怕买不到醋了,因为可以自酿。

不管怎样,烧白醋(的水蒸气)是不能有效杀死空气中传染的病毒(Airborne Virus)。


不知道您指的是不是那種一瓶一塊多的那種醋?那應該是冰醋酸(石油提煉)做的,不是釀的,在台灣又叫醋精,這裡瓶身上寫的是醋酸。
目前純釀的米醋,好像只在有機店裡看得到,那種醋只要有適當的米醋菌種,的確是可以自己釀製。

不過,煮白醋來殺菌,如您所說的,無法達到消毒的效果,充其量只是一種心理安慰

這個是奇摩知識裡,一個網友回答的有關醋的問題:合成醋與釀造醋的分辨方式
所以,醋的價格可以從一瓶十幾元馬幣,到百元馬幣不等,原因也在此。

[ 本帖最后由 astcws 于 4-5-2009 02:4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5-2009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回覆了微shen開的堆肥帖,遲睡了些,佳禮又維修導致我的回覆沒有上傳成功。
早上被電話吵起,索性把沒上傳成的回文,重傳了一便。

暫時還沒有睡意,隨手抓了一本書,又隨性翻了一頁…剛好一段文字,覺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我是翻這本書:美食與毒菌

在這本書的“第十三章:消費者的選擇”最開頭的詞是這樣寫的:

“土壤、植物、動物與人類健康是一體而密不可分的。”-貝爾福夫人(Lady Eve Balfour)(我還真不知道她是誰。)

另外,在第二段文字裡,我再摘錄部分內容:

“利用直覺判斷食物的好壞本來就是件正常的事。早在檢測微生物含量、巴氏低溫殺菌法、罐頭食品、冷陳、脫水與防腐處理等食品保存技術發明之前,人類利用直覺判斷食物的好壞,避免吃到腐敗的食物。但是現代的人類卻快速地失去這個判斷能力。在一次因遭污染的巧克力牛奶而導致的大規模食因性感染事件中,許多病人都說覺得牛奶味道怪怪的,但是他們仍然照喝不誤。人類史上的新發展之一是對現代食物的信賴超乎能夠理解的程度。”

那位貝爾福夫人的這句話,也正好說出我所提到有關微生物和釀造環境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很微妙的。好的釀造廠,從上游原料的來源,都能嚴格的控管。不過,我所知道,也有許多釀造廠專門在pasar這樣的地方,收不要的葉菜蔬果,再用大雜匯的方式來釀造,然後美化說“酵素本就該是這個味道”、“酵素就是要越多材料越好”的說詞來掩飾技術上、控管上的不足。對於這種情形,我們同業也是愛莫能助。

另外,這段節錄的文字,讓我有些感觸。其實,在行銷的過程中,也是有機會讓人“請喝酵素”。實在是五花八門的味道都有。或許我是喝慣了自家的酵素,也在釀造廠待過,知道什麼是好或不好的味道,因此對於那些較不舒服的風味,特別敏感。

就像這股自製酵素的風潮,酒精的味道幾乎是自製酵素必有的特徵(其實很多有貼標籤的酵素也是),只是似乎一般人都視為正常?(酒精問題之後我會再討論)記得之前有次在某大賣場看到某品牌的龍珠果酵素的試飲,好奇喝了一小杯30ml不到,結果暈了半天。還好老婆同行,還能由她負責開車(這種頭暈、痛的反應,理論上是不正常現象,應該是甲醇含量過高)。也因為這樣的經驗,有次在客戶那兒做試飲、介紹產品,突然遇到有一位不認識的人,問我該品牌的酵素好不好,那時一時口快,回答那是不及格的酵素,甚至稱不上是酵素。對方臉色微變,我才驚覺我說錯話,一問之下原來是該牌的行銷經理 。這類的經驗太多,所以,為了避免得罪人,日後只要有人問酵素,自製的也好、有品牌的也好,只好都說好、很好、非常好,其他一概不評論。

就如同最後那句話“人類史上的新發展之一是對現代食物的信賴超乎能夠理解的程度”,自製酵素所引起的現象,似乎隱約的印証在這段文字上面。

這本書,全書四百多頁。它主要是討論的食品加工細菌感染問題。因為,這類的食物才可能引起大規模的感染。它研究的對象,都是如麥當勞或是罐頭食品等加工過程的污染問題,裡面有敘述疫情追蹤的過程,還有細菌污染食物的原因。說起來,它是在描述像我們這種販售食品的廠商,處理食物不當時產生的問題,而不是針對像自製酵素這種自己家庭釀造的加工。其實,我對那種疾病控管的知識,正是從這本書獲得的。在某些程度來說,家庭加工若引起任何病情,將會比商品化食品所引起的病情更難掌控,因為它並不會出現相同的病徵,也因此會被大家忽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5-2009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tcws 于 4-5-2009 10:32 AM 发表
(這種頭暈、痛的反應,理論上是不正常現象,應該是甲醇含量過高)...


甲醇是不是常被人加进假酒的酒精,喝多丧命或眼睛会瞎掉的?
但我很纳闷的是,如果我们进行水果发酵时产生的酒味到底是什么醇? 如果是有含甲醇的,那么那些喝自酿酵素的人不是很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5-2009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iga97 于 4-5-2009 08:48 PM 发表


甲醇是不是常被人加进假酒的酒精,喝多丧命或眼睛会瞎掉的?
但我很纳闷的是,如果我们进行水果发酵时产生的酒味到底是什么醇? 如果是有含甲醇的,那么那些喝自酿酵素的人不是很危险?


假酒,是因為甲醇較便宜,所以會被拿來做添加。

水果裡頭的果膠成份(pectin)在經過果膠酵素分解,會產生甲醇的成份。正規的釀造,會做抑制該酵素活化的處理,來避免甲醇的問題。這個問題,在葡萄酒釀製研究中常被提到,他們通常會放入該果酵抑制酵素,來避免果膠被分解。另一種方法,是用菌種來控制,將甲醇進一步的分解。(我們公司是採前者抑制方式,再把果膠進一步的利用做為包被的載體)

一般來說,自製酵素都會有甲醇的存在,因為那幾乎是釀酒的方式。不過,不太需要過份擔心,因為含量還不至於會致死,而且一般人對酵素認識是一次喝一些,有些還會稀釋,相形之下即使有甲醇,含量也是低到不足掛齒,只是有肝病或慢性病的人還是建議要注意。

因為這裡釀酒不興盛,飲酒文化也不太一樣,所以我不太清楚大馬人常不常喝水果酒。水果酒通常有一個特性,就是喝的時候很好喝,但是醉起來的時候很夠力,而且會有宿醉的情形(頭痛、噁心),那就是甲醇的關係。健康的人體,有一定的代謝能力,是不太需要過於擔心,除非想要一次喝掉三瓶以上的“酵素”,才可能會有中毒的現象(當然也要看裡頭的含量)。

還有,甲醇的含量也和水果中的果膠含量有很大的關係,另外再加上製程的影響。所以上次我喝的那杯龍珠果“酵素”(其實應該是龍珠果酒),所引起的反應來看,可以肯定裡頭一定有,而且龍珠果本來就是果膠含量極高的一種水果。對甲醇或乙醇的敏感程度,會因人而異,尤其常喝酒的人會不容易察覺。

其實,一般常聽到的是乙醇,比較少人會知道甲醇也會在釀造中產生,另外還會產生其他的雜醇。醇類在人體裡,會透過去氫酵素,轉變為醛類(例如甲醇會變成甲醛、乙醇會變成乙醛),而醛類則會進一步的轉變為酸,進入人體循環代謝掉。

甲醇->甲醛->甲酸(蟻酸)
乙醇->乙醛->乙酸(醋酸)

有喝醉酒嘔吐的人(有些人是打嗝出來的氣),應該都會感覺有一股酸味,就是因為這些成份在人體中轉變為酸的原因。甲醛有劇毒,大概是乙醛的五十倍以上,所以為什麼假酒不用喝太多就會中毒。有興趣的,可以再上網查看甲醛的資料,甲醛就是“福馬林”,工業用酒精、製標本用的浸泡液。而它再轉換的甲酸(蟻酸),也有毒性,什麼是甲酸,如果有被螞蟻或蜂蜜咬過,那種痛就是甲酸造成的。

再談一個很有趣的事,喝到假酒要怎麼解救?答案是喝真酒。因為,和甲醇相比,乙醇更容易和肝臟中的去氫酵素結合,這樣肝臟就會優先處理乙醇,而不會處理甲醇,也就暫時不會產生劇毒的甲醛。

嗯,這是順道談談發酵中常見的甲醛問題,一般來說,自製酵素不會這麼嚴重的情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5-2009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榮興:要見功效保健康‧製酵素釀醋須走正軌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37969

有同事电邮这篇关于製酵素釀醋的报导给我。
所以说甲醇不一定是故意放到假酒或私酒的, 它可能是从失控发酵过程来的。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略过

家庭制發酵會導致中毒

他說,家庭制的發酵過程因為無法控制,有時會導致中毒,如曾發生的喝椰花酒中毒事件,是因為在釀製過程中,也同時產生了不能喝的甲醇。一般自行釀製的發酵產品還是比較少發生中毒事件,這是因為食物和空氣中的友善菌還是很多。

“這樣的釀製過程當然有其危險性,尤其是自行釀製的,這是因為在自製過程中沒有加上益菌,空氣及四周環境中的雜菌或腐敗菌也會滲入其中。喝了這種發酵食品,將會影響我們的健康,首當其衝的是我們的肺。”
........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5-2009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卡帖了…

原帖由 giga97 于 5-5-2009 08:11 PM 发表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37969

有同事电邮这篇关于製酵素釀醋的报导给我。
所以说甲醇不一定是故意放到假酒或私酒的, 它可能是从失控发酵过程来的。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正是。

除了甲醇,還有像硫化物也會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例如硫化氫(臭雞蛋味),只是毒性就沒有像甲醇那麼強。硫化氫通常是以氣體形式產生時,會比較危險,例如在下水道的污水處理,那裡的毒氣通常就是硫化氫、甲烷。在一般釀造中,也可能會產生。

不過,說來好玩,人類有些時候會刻意利用這種味道來營造食物的美味,例如台灣的臭豆腐、這裡的布拉煎。這可能是人類潛藏的一種野性,人類是雜食性動物,所以能適應些微的腐食。歐洲的起司,有些也是帶點讓人不舒服的味道(當然他們很喜歡)。

硫化物在釀葡萄酒裡被嚴格控制,好的葡萄酒和差的葡萄酒,價格為何差那麼多,就是在於發酵流程的控管。所以,很多報導常講,葡萄酒裡的多酚,可以幫助抗癌,指的是那種高級的葡萄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5-2009 0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夜來談酵素(十三)-微生物和環保、環境的關係

談了這麼久的微生物,好像一直繞在比較負面形象打轉。在環保版,本來就應該談談和環保有關係的內容,所以之前發的帖還真的不太“應景”。關於微生物的概念,大概也談的七七八八了,所以就來亂談一下有關微生物和環保、環境的關係吧。

自然界裡沒有不會爛的東西

又快到了榴槤、山竹、紅毛丹大出的季節了,想到心裡就覺得很開心,因為那些都是我超愛的水果。在大馬接觸到大片的林地,可以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在一個槤榴果園裡,如果掉下一顆槤榴不被採走,結果會怎麼樣呢?答案當然就是爛掉囉。看起來是一個廢話,不過,其實腐爛就是這麼的平常。

是的,這些爛掉的水果,就是微生物在做怪。尤其是處在熱帶又潮溼的大馬,微生物的作用更是旺盛。對微生物來說,他們去分解食物,也只是為了生存。不過,對整個生態環境來說,他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將食物分解,變成大地的養份:土壤。

微生物會不斷的適應環境,產生進化

還記得在前篇今夜來談酵素(十)-微生物的重要生理特徵中,有提到微生物超強的進化能力嗎?是的,別怪我囉嗦的談了那麼多廢話,因為有那些基本的概念,才能談這些更進一步的知識。

微生物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活下去(well,其實這是以人類角度來觀察)。所以只要他們活著,就是要找東西吃。可是,微生物也和人類一樣,並不是什麼東西他們都吃的,也是會偏食的。可是,因為間代(generation)短,很快的便產生新的一代,所以會很快的適應新的食物。

這就好比一些老一輩的華人,從大陸過來,無法適應這裡的飲食。可是,時間久了,他們的下一代就能夠接受,是一樣的道理。只是,微生物更快接受罷了。

利用微生物進化的特性,改善環境

從化學、物理這些科學研究興盛以來,人類創造了許多從前未有的物質。其中有不少是有毒的,農藥、塑膠、廢氣…等,在那個不知環保為何物的年代,就這樣不知不覺的破壞的環境。人類開始了解了嚴重性,因為這些物質造成了許多疾病,例如癌症、皮膚病、不孕、畸型…。

但是,對微生物來說,這些物質他們根本不放在眼裡。即使是在核爆的環境中,也很快會有微生物進去開始他們的生命。所以,科學家利用這樣的特性,不斷的在研究一些特殊的微生物,來幫助人類分解許多有毒的物質,這樣的研究已經開始有成績了。例如專門分解油漬的微生物負責清理海上油輪的漏油污染、可以分解重金屬的微生物來改善土壤…。

生物復育法(Bioremediation)

像這樣的技術,就稱作生物復育法。就好像現在流行的環保酵素或是堆肥,都是屬於生物復育的一種。

還記得之前我有用“正規軍”來比喻EM菌嗎?微生物學在在培養這些“專業部隊”,就是餵他們固定的食物。例如,要分解石油,就不斷的餵食石油,微生物為了活下去,就會開始進化去吃這個食物。然後食量會越訓練越大,便可以用來分解環境裡的石油污染,這叫做馴化。

堆肥或環保酵素,都屬於一種“回收”的方式

現代人的生活環境過於集中,每天製造出來的垃圾量驚人,像廚餘、果皮這些有機物(嗯,簡單的想像成自然的東西吧)。這些有機物質,如果是在一塊大土地上,大概是唯不足道,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但是,現代人不是每家每戶都有一塊那樣的地,任由這些垃圾棄置,餿水流入了河川,會造成嚴重的污染。所以,之前有人提說做環保酵素來幫助大自然分解,就是這個觀念。

=============================================================================

環保的領域真的很廣,一種東西只能談一點,無法太深入。還有很多比較深一點的知識,例如碳循環、氮循環等,都是很有趣的議題。

關於堆肥,我有在微shen開的廚餘的神奇妙用帖中談到,有點懶得再重新打過。

曾有人說過,熱帶國家的雨林,將會是二十一世紀地球的綠洲。其實,有時候我很羨慕大馬人,因為這裡的自然環境就像是天堂一樣。有時候,在經過一大遍油棕園的時候,心裡又不自主的婉惜。微生物的生成,和自然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水份就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環保酵素為何要加水,也是這個原因),另一個因素就是溫度。這裡的兩個條件都有:高溫、多溼,所以微生物作用很旺盛,在熱帶雨林自然界的腐植層(就是葉子、水果掉到土地上,形成的肥沃土壤)會很快的形成,那就是天然的堆肥。

所以,我在那篇帖子有提到,堆肥也只是將自然界會發生的現象,搬到家裡來做而已。而環保酵素也可以用同樣的觀念來看,廣義的來說,都是發酵。堆肥叫乾式發酵、而環保酵素叫溼式發酵,如此罷了。(自然界裡有沒有像環保酵素這種液體的發酵呢?嗯,雖然我不能很肯定,不過世界這麼大,很難說。印象很久前曾看過一本書,裡頭提到在南美洲有一個湖泊,那是死水,只靠一年一季的雨水來累積。上方的植物落葉,在湖泊裡堆積…如果這個也算酵素的話,大概是非常大的酵素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5-2009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這個帖要卡到什麼時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09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a ti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5-2009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graded 于 8-5-2009 10:54 AM 发表
ka tie !!!


多謝解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09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tcws 于 8-5-2009 11:54 PM 发表


多謝解危。


不客气 ~   我可是这个贴的熟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5-2009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KIII 的疑惑

楼主, 又有酵素的问题了。
有人会展示发酵后的副产品 SKIII 到底 是什么来的? 孢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5-2009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iga97 于 15-5-2009 10:49 PM 发表
楼主, 又有酵素的问题了。
有人会展示发酵后的副产品 SKIII 到底 是什么来的? 孢子?


抱歉,這幾天比較忙,又累。
關於這個東西,我之前在我的部落格有發過一篇文:
http://weschen.changwei.biz/archives/2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09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就快要沉没了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5-2009 0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graded 于 21-5-2009 12:02 AM 发表
这贴就快要沉没了 !顶一下



真是謝謝您。
最近親人從台灣來,所以忙於招待和工作。
一直沒有時間去思考下一篇的內容,所以沒有新文章…,真是抱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2024 04:38 PM , Processed in 0.12144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