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3]太極拳傳入馬新兩國的簡史
[size=+2]黃建成
清末民初,民不聊生,大批中國人遠渡重洋到南洋謀生。中華武術也隋著移民而傳播到南洋, 眾多移民當中,有些是被清廷追捕的
反清志土, 間中參有挾藝南來的江湖賣藝人。
太極拳大約在廿年代傳入馬新二地,在五十年代即達鼎盛時期,至
今歷久不衰, 各門各派開枝立葉,百花齊放。
馬新二地的太極拳以楊式太極拳最為普遍,吳式孫式次之,八十年
代末期,隨著陳家太極拳的名師馮志強,陳小旺,朱天才等老師到
新加坡授藝後,陳式太極拳才在馬新兩國盛行起來,較後其他源流
的太極拳如武式,趙堡式也傳入。
太極拳能傳入馬新並普遍得以傳播,得力于精武會無門戶之見的主
張。聘請過各派太極名家,如楊澄甫,吳鑒泉等老師執教,培養許
多人材,其中一些較後到海外友會傳授太極拳, 使太極拳在南洋
開花結果。
根據前吉隆坡精武體育會會長曹堯輝的 “精武懷舊錄” 一文中有
紀錄1929年盧煒倡及李佩弦前來吉隆坡雪蘭莪精武會執教, 太極拳
才在大馬扎下根基, 較後上海精武總會又派唐文伍, 姚申俠二位
老師來雪會任教學習太極者日益增加。
太極拳在馬新兩地蓬勃發展。 引起人注意, 是在澳門的吳公儀與
陳克夫擂台賽後, 該賽會不僅帶動人們想學習太極拳, 也帶動武俠
小說忽然流行起來.
1936年,陳微明弟子梁孝植來檳經商,參加精武會,並在精武會義務
教授, 傳播太極拳.
1952年,武林名宿林伯炎曾受聘到雪蘭莪精武會教授太極拳.林伯炎
後到新加坡發展,並在九龍堂執教,桃李天下.
1956年雪精武會邀請太極宗師蕫英杰前來執教,使到楊式太極拳廣為
流傳,接著聶智飛, 黃性賢, 吳寶祥, 葉秀挺, 鄭曼青, 陳至誠, 董虎嶺,
鄭榮光, 吳公儀父子,陳玉和,胡云華 等都到馬新任教, 使太極拳的
學習推至另一高峰.
聶智飛是香港名師, 精于太極及蔡李佛五十年代他長住大馬, 對推動
東南亞擂台賽具有貢獻.
1957年台灣太極拳名家鄭曼青高足葉秀挺南來檳城傳播簡易太極拳
(37式), 開闢了一個新的太極天地, 其弟子祝聖錦; 盧統寶; 鄧芳;
陳建隆等, 名喿一時.
葉秀挺師傅可以說是鄭曼青這個派系的開闢功臣, 與此同時鄭曼青
名師的另一個門生黃性賢師傅亦在東馬一帶開天闢地,帶動太極拳的
熱潮. 影響所及, 新加坡的太極拳界, 都有葉秀挺及黃性賢的門人
設館, 桃李滿天下.
七十年代, 鄭曼青三位門徒翁子川, 干嘯洲, 吳國忠等先後亦挾藝南來
授拳. 吳國忠打著鄭子太極拳的招牌, 當時也激起一陣熱潮.
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新加坡武術總會聘請中國名家劉萬福, 李秉慈,
朱天才, 馮志強, 陳小旺, 楊振鐸, 李承祥, 周樹生, 潘淑儀, 蘇自芳等到新加坡授藝,太極拳又帶起高潮,陳式太極拳在當時傳入新馬.
間中, 尚有私人武館或個人私下聘請中國老師前來執教, 如傅聲遠,
陳正雷, 馬虹,劉瑞,喬松茂,蕫增辰,劉偉等,培養不少太極人才.
1990年,大馬武總正式由中國聘請名師邵善康前來授藝傳授亞運會太極拳
42式的競賽套路及85式楊式太極拳,使太極拳運動由港台師傅的影響又
重歸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