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lap

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6-6-2024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r.Bean 发表于 26-6-2024 07:20 PM
已经进行开舱了, 工作人员把月球样品取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6-2024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六号月背“挖土”归来 能量满满又科学“瘦身”

嫦娥六号探测器25日结束为期50多天的旅途,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背面“挖土”回来。

中新社报道,为解决嫦娥六号在飞行过程中能源紧张、重量资源受限等问题,其电源研制团队从太阳电池电路、锂离子蓄电池组、电源控制器三个方面各个击破,让嫦娥六号能量满满又科学“瘦身”。

深空探测任务,重量始终是难题。嫦娥六号肩负月球背面“挖土”重任,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器组合体,重8300公斤,乃中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深空探测器。

相比仅执行“落月”、没有“挖土”任务的“嫦娥家族”其它成员,嫦娥六号的电源控制器减重了50%,锂离子蓄电池组减重了33.5%,太阳电池电路减重了15%至20%。

嫦娥六号此次任务经历11个阶段,环环相扣。为了确保它顺利“闯关”,电源组合阵容强大,供电方式复杂。

嫦娥六号的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各自安装了太阳电池翼,其中,轨道器的太阳电池翼具有角度调整功能,着陆器的太阳电池翼有角度调整和展收功能。上升器和轨道器也分别配备了锂离子蓄电池组。

为了提高探测器的供电安全和可靠性,也为了进一步减重,嫦娥六号的四器按照各自任务分工,组建了两支队伍:一支是轨道器、返回器(“轨返”)组合体;另一支是着陆器、上升器(“着上”)组合体。组合体之间、组合体内部均有着复杂的供电关系。

比如,嫦娥六号探测器“挖土”时,由着陆器的太阳电池翼和上升器的锂离子蓄电池组联合供电;“挖土”结束后,这对搭档的合作关系结束,各自独立供电。

在“轨返”组合体中,轨道器对返回器格外“照顾”。由于返回器只携带一次电源,轨道器承担了为返回器长期供电的任务。在“轨返”组合体分离后,返回器由一次电池供电返回地球,其所携带的不仅是月球样品,也是其它三位同伴的“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24 12: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的嫦娥七号和八号就是建月球基地基本型了, 我们看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24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带回「月背样本」 中国再创世界纪录

在历时53天的飞行任务后,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25日送回了土壤样本。中国国新办27日召开记者会介绍相关情况称,此次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月球样品研究已进入「嫦娥时代」。

据《央视新闻》报导,中国国新办今日下午举行记者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

卞志刚进一步指出,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卞志刚接着表示,此次任务还与欧空局、法国、义大利、巴基斯坦开展了4个科学载荷的合作,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展开了测控领域的协同合作。

另外,卞志刚介绍,中外科学家使用中国探月数据,已发表1900多篇论文;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第6种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研究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极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认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24 08:4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alap 发表于 28-6-2024 07:09 AM
首次带回「月背样本」 中国再创世界纪录

在历时53天的飞行任务后,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25日送回了土壤 ...

美国流口水也要中国的月壤, 但是中国不会给, 因为美国有沃尔夫法案禁止与中国有任何航天方面的合作, 美国当初设的这法案打脸回自己!
那个nasa老头尼尔逊还恬不知耻的说:" 我们虽然有沃尔夫法案但是我们并不阻止你中国主动给我们月壤。"
真的是臭不要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24 08: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老尾的邪恶, 不可以给它们任何东西危害地球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8-6-2024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陸嫦娥六號登月艙在周二返回地球,成功完成了「從月球背面採集首批樣本」的歷史性任務,這是中國大陸的太空計劃,再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CNN報導,大陸中央電視台特別直播嫦娥六號返回艙的降落過程,影片捕捉到鐘型的返回艙以降落傘降落的情況,最終落入草原上,任務控制室爆發出陣陣掌聲。

根據中央電視台報道,搜索小組在幾分鐘後,就就找到了已燒成黃銅色的返回艙,隨即在旁立起旗幟以茲紀念。隨後一名工作人員正對艙體的完整性進行檢查,並無問題。

在任務成功後,習近平也立即發表賀電,稱讚這項任務是「建立太空和科技強國的里程碑式成就」。

北京計劃在2030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在月球南極建立一個研究基地——據信該地區可能留有最老的水冰,因永遠不會被太陽照射而保存至今。尋找月球上的水,一直是各航太國家的重點,美國也希望在那裡建立一個基地。

嫦娥六號的返回艙攜帶了多達2公斤的月球塵埃和岩石,這些珍貴的樣本先由大陸的研究人員進行分析,之後會分享給國際科學家一起研究。

專家表示,樣本分析結果可以幫助科學家回顧月球、地球和太陽系的演化過程,同時也有助於未來利用月球資源,進一步探索月球的目標。

這些樣本是使用嫦娥6號的鑽頭和機械臂,從南極-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內採集的,該盆直徑大約2500公里,深13公里,最大落差16.1公里,相當龐大。是大約在40 億年前,一場發生在月球背面的巨大撞擊所形成,地球上永遠看不到它,陽光也無法照射。




月球被地球的引力給「潮汐鎖定」,自轉速度與公轉速度一致,因此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常俗稱為「月球正面」)。月球背面難以窺見,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科學家的幻想家所著迷的地方,曾經有許多想像。




老尾:


黑暗的一面, 我们不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24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r.Bean 发表于 28-6-2024 08:47 AM
美国流口水也要中国的月壤, 但是中国不会给, 因为美国有沃尔夫法案禁止与中国有任何航天方面的合作, 美国 ...

中國歡迎各國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月背樣本 唯美國有禁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6-2024 0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探月飛行器嫦娥六號25日下午返回地球着陸,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稱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的又一標誌性成果。中國下一個目標是要在月球上尋找水,並建立月球南極科研站。計劃於2026、2028年分別發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並不遲於2030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新華社報道,經過53日的探月任務,嫦娥六號返回器25日下午2時7分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着陸後不久,國家航天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賀電致以祝賀,稱嫦娥六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習強調,希望探月工程的全體人員乘勢而上,開展月球樣品研究,實施好深空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向航天強國目標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貢獻。

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25日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觀看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情况,副總理張國清在現場宣讀了習的賀電。

嫦娥六號探測器是在5月3日發射升空,6月2日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回程的過程中,從月球高速飛向地球,關鍵是「踩煞車」減速的過程。首先嫦娥六號在距離地球約5000公里高度,返回器和軌道器分離後,以每秒11.2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飛來。之後再藉助地球大氣層產生的阻力,巧妙彈回太空,達到一定高度後,再次下降。整個過程,嫦娥六號兩次穿越大氣層,如同在水面上跳躍一般,像是打了一個「太空水漂」。

下降至距離地面10公里高度時,才打開降落傘減速。按照計劃,回收後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在完成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後續開展樣品分析和研究工作。嫦娥六號所收集的月背樣本,將由中外科學家展開研究。本地的香港大學博士錢煜奇據報亦有意申請。有望揭示月球兩面差異原因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岳宗玉指出,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地形、月殼厚度、岩漿活動和成分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嫦娥六號帶回的月背樣品,有望揭示月球研究中最基本的科學問題之一,「什麼導致了月球兩側的差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昨引述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太空政策專家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表示,嫦娥六號任務的成功,意味着「中國已經掌握並完善了月球軌道導入、著陸、自主樣本採集和返回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6-2024 07:44 AM , Processed in 0.04546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