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r.Business

【专题讨论】外国股神逐個談之"林森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香港的重大收购战(2)
  作者 : 林森池(香港)
  
  1961年,怡和洋行上市,发行 90万股新股,占股本的25%,每股发行价16元,上市第一天便升上至31.25元,升幅达到95%。1967年暴动期间,怡和洋行股价跌破上市价,怡和对香港地产缺乏信心,担心香港会重复1949年上海的版本。至1969年有美国商人投得尖沙嘴喜来登酒店的地皮后,怡和系对香港的信心才恢复过来。步和记的后尘,从事收购上市公司。整个怡和系,最受股民爱戴的就是置地公司。置地拥有中环的贵重物业及半山的豪宅,置地公司的市价,反映了投资者对地产公司的信心。置地公司股价表现比其他的突出。喜来登地皮成功拍卖后,置地第一时间部署收购城市酒店,城市酒店拥有今天文华酒店的业权。结果这个收购轻易而得。
  
  接着,置地又部署另一重大收购,对象就是牛奶公司。基于本身可再发展的土地十分有限,要发展物业出售,置地公司便要买入廉价土地。当日的牛奶公司资产丰厚,拥有一大块位于薄扶林的土地,用作牧场、养牛及榨取牛奶,这块土地便是今天的置富花园。
  
  牛奶公司亦是香港第一家经营超级市场(今天的惠康)的公司,拥有不少超级市场的物业。牛奶公司亦经营饮食业务,与伍氏家族合作,经营美心西餐厅。
  
  置地雄心勃勃,希望收购文华酒店后,可以再收购牛奶公司,一方面可发展牛奶公司的地皮作为物业出售,另一方面亦可以参与经营超级市场,更可利用美心集团在置地公司中环的大厦设立高档食肆,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服务。在未收购前,两家公司的股价都是45-50元;当收购消息流传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作出保卫战,增持股份,把股价推高。牛奶公司股价曾一度由数十元上升至200多元,置地公司的股价亦节节上升,但无法高过牛奶公司。置地公司为了完成收购,必要推高本身的股价。于是作出惊人的送股,就是每一股置地送5股新股,一度令置地股价上升至超过300元,除净后创下历史高价的67元。当日除净时67元高价只是维持了一段短时间,但是比牛奶公司股价高出许多,结果大部分牛奶公司股东愿意接受收购,并将牛奶股票换取置地发行的新股。置地公司最后成功收购牛奶公司。它利用股民的爱戴,发行新股收购牛奶公司,而不是用现金作收购的。
  
  这场收购战令股民损失惨重,因为将牛奶公司的股票去换取置地的股票,需时数十天,结果在除净后,置地的股价创下历史高位时,牛奶股东根本无法取得置地股票出售,置地的股东则因一送五,手上只持有一股旧股,那5股新股亦要等上数十天才收到。只能出售六分之一的持有量,当新股到手时,置地股价已大幅回落,且一跌不可收拾,很快由67元下跌至12元的水平。以送股后股价计算,置地股价在两个月内由7元上升至67元,再跌回至12元,而在67元时,置地的市盈率高达230倍。从置地的管理层来看,他们可以用如此高市盈率来收购牛奶公司,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市场给予置地的经济专利。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置地的股价仍然未能回到1973年的高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香港的重大收购战(3)
  作者 : 林森池(香港)
  
  在1972年末至1973年初,置地与牛奶的大战,就是香港股市狂潮的主要动力。从和记收购黄埔船坞、置地收购牛奶,可以看到当时有远见的商人,均认为香港地产前景乐观,事后的发展亦证明他们的眼光独到。1967至1997年,地产果然是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行业。
  
  置地收购牛奶后,市场又再谣言四起,指置地会收购九龙仓。九龙仓及置地的主席都是怡和洋行的大班,但怡和在这两家公司都没有控制性股权,所以这个传说在市场一度很流行。一度将九龙仓的股价推高至800元,这价钱结果要等到1980年,包玉刚收购九龙仓时才再度出现。实际上置地需时消化牛奶公司的业务,而怡和亦认为九龙仓是囊中物,掉以轻心,结果被包玉刚偷袭成功。
  
  长江实业收购和记洋行
  
  收购资产雄厚的公司,是整个七十年代的主流热潮。1974年,和记洋行出现财政问题,除了黄埔船坞及均益仓外,和记洋行还收购了很多没有上市的业务,在印度尼西亚的贸易业务,出现大规模坏帐,和记洋行因欠下庞大债务被汇丰银行接管了,1975年,祈德尊的和记洋行股权亦转移至汇丰银行名下。
  
   1976年汇丰银行积极寻找到买家,结果李嘉诚买入了和记洋行的股权。长实收购和记洋行的目的就是窥伺黄埔船坞及均益仓的土地。在1979年,和记洋行提出与黄埔船坞合并,成为今天的和记黄埔。最后又再收购均益仓的少数股权,接着在八十年代发展这些公司的土地,成为今天的均益大楼、和富中心、黄埔花园及香港仔中心。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
  
  在1980年初,李嘉诚食髓滋味,企图收购九龙仓,透过英国维高达证券行,在市场暗中吸入九龙仓股票,九仓股价于是节节上升,怡和系亦在市场争相购入九仓,作为保卫战。由于九龙仓的股价上升急促,李嘉诚知道无法收购成功,所以将大约10%的股权一次过转让予包玉刚,声明不再收购九仓,于是九仓股价回落;包玉刚亦看到香港地产市道前景良好,航运业前景非常黯淡。他一方面积极减少手上的船只数目,另一方面,决心收购九龙仓的控制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香港的重大收购战(4)
  作者 : 林森池(香港)
  
  包玉刚获得汇丰的支持下,在 1980年6月以一个突袭的形式,在市场宣布以105元买入不超过50%的九龙仓股权。105元是一拆十后的价钱。而当日的收购守则,是容许不超过50% 股权的收购者,无需提出全面收购的。这个突袭发生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连怡和集团也没法作出回应。当日获多利代表隆丰国际(包玉刚的上市旗舰),向交易所公布收购消息,要求经纪打电话到获多利确认出售股数。这个突袭的方式,是以电话交易来达成的,所以在短短一个上午便完成收购。
  
  置地险被长实收购
  
  1980年,长实退出九龙仓收购战后,又再蠢蠢欲动,打算收购置地。而怡和系在失去九仓后亦痛定思痛,担心长实收购置地,于是耗尽资金在市场增加持有置地股权至40%,同时置地亦从市场增持怡和的股权至40%,以防怡和洋行被收购。置地又利用膨胀的方法,保护自己。1981年,置地先后收购港灯及香港电话公司的控制权,1982年,更加用高价47亿元投得交易广场第一、二期的发展权,一连串的收购,当然令到置地的负债大幅度增加,怡和希望藉此令李嘉诚知难而退。可惜事与愿违,1982年中英谈判开始,邓小平坚持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置地在高利率煎熬下(1981年10月香港最优惠利率达到20%),财政上渐感吃力,而中英谈判维持到1984年,长达两年高利息的负担,令置地的财务状况百上加斤。1983年,港元更受到冲击,银行拆息连续高居在30%-40%之间,达3个月之久。结果置地在低潮时,被逼将手上的电话公司股权,卖给英国大东电报局,最后亦将手上的香港电灯公司股权,以低价卖给和黄。据闻怡和系出售香港电灯时,与李嘉诚达成君子协议,就是李嘉诚保证5年内不再收购置地。怡和系就利用那段时间得以喘息,重组控股权,由怡和策略与怡和洋行互控股权,再由怡和策略控制牛奶公司,置地及文华东方。
  
  九龙仓收购会德丰
  
  八十年代初的航运低潮,令到会德丰喘不过气来,尽管有其他贸易及地产业务,但整个集团都感到举步维艰。1985年,会德丰主席马登意兴阑珊,打算出售手持股权,当时新加坡商人邱德跋,财雄势大,打算以现金收购会德丰。九龙仓加入收购战,最后击败对手,成功收购会德丰。
  
  九龙仓收购会德丰,原因是看中会德丰旗下的地产业务,例如,在山顶有不少低密度住宅可供发展;铜锣湾罗素街电车厂地皮更是珍贵,后来由九仓发展成今天的时代广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恒指成份股沧桑史(1)
  作者 : 林森池(香港)
  
  从附录大表B,我们看到1984- 1986年期间,恒指成份股原有4家船务公司,但后来都相继被剔除,反映当时航运业的困难。众所周知,东方海外在董建华的领导下,要进行债务重组,多得霍英东拔刀相助,才能渡过难关。最近两年业绩表现蒸蒸日上,但由1986年至今,相差20年才复苏过来,尽管如此,今日仍无法重返成为恒指成份股。另一方面,中远太平洋、招商局等纷纷被选中,所谓“一代新人胜旧人”。隆丰国际原是包玉刚旗下代表航运的上市公司,当日航运业务前景暗淡,隆丰国际结果收购了九龙仓,九龙仓后来又收购会德丰。最后移花接木,隆丰从九仓手上接过会德丰的资产,改名为会德丰,九仓的控制权最后由会德丰持有。
  
  八十年代中期,香港置地分拆牛奶国际及文华酒店。1987年这两家公司成功晋身恒指成份股。1994年,整个怡和系,因担心九七政治变化,撤离香港,到新加坡上市。结果1994-1995年整个怡和系的5家上市公司——怡和控股、怡和策略、牛奶国际、文华酒店及置地公司都从成份股中被剔除出来。
  
  传媒行业的盈利黄金期出现于九十年初,1994-1995年东方报业及南华早报都被选入恒指。但随着1997、1998年业绩的倒退,两家报业都从成份股中被剔除,前后不足5年光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自1985年加入恒指后,维持了19年,到2004年才被剔除,可算是传媒股中的表表者。
  
  九十年代初期,国企开始利用香港作为集资渠道,在香港成立公司上市:中信泰富在1992年以第一家红筹身份加入恒指;1994年粤海投资加入;1997 年华润创业加入。这个热潮持续至现在:上海实业于1998年加入;中移动亦于同年加入;2000年有联想集团;2001年则是中联通、中海油;2002年中银香港;2003年则有中远大平洋;2004则有招商局及骏威。不过为数众多的红筹中,粤海在九十年代中期出现财政问题,于1999年被剔除,2004 上实亦被剔除了。
  
  九十年代地产的兴旺壮大了不少地产公司,所以恒隆地产、信和和恒基发展都是在1994-1996年间加入恒生指数。不过地产的辉煌日子跟随着1997年结束了,过去几年有不少地产公司又再被剔除出来。像2002年有希慎及恒隆集团;2003年的信和及新世界。回顾这些成份股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行业起飞时,公司因为赚钱而市值日益壮大,所以便有机会被选中加入成份股,一旦大气候有所改变,经营困难的时候就被淘汰。
  
  现时恒指成份股中有些行业已经绝迹了。除了地产的没落,酒店业及传媒亦已没有成份股的代表了,反映了这些行业的困难。工业股的数目是增加了,不过德昌、联想、裕元、骏盛及中海油的生产基地,大部分位处于香港以外。其中以德昌电机较为特别;1994年德昌加入为成份股,在 1997年被剔除,但又于1999年再次加入,直至现在。其中因由很值得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恒指成份股沧桑史(2)
  作者 : 林森池(香港)
  
  德昌电机的经营环境与香港经济没有密切关系,其主要业务为制造微型马达出口各地市场,畅销全世界。所以香港经历过的股灾、地产狂潮及网络泡沫等,对它影响都不大,反而外围经济的好坏才决定了这公司的前景。德昌能再次被纳入成份股内,就是有良好的业绩支持。这家公司在制造微型马达方面,无论是成本控制或产品质量,都是达到世界级的。除日本的 Mabuchi规模略大于德昌外,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对手了。这就是德昌电机的市场经济专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目
  
  1. 《投资族谱》 作者 - 史威德(林行止)
  
  2. 《闲读偶拾》 林行止
  
  3. 《认识中国》 邹至庄
  
  4. Buffettology Mary Buffett & David Clark
  
  5. Chinese Stockmarkets Su Dongwei
  
  6. Common Stocks & Uncommon Profits Philip A. Fisher
  
  7. Crisis and Change Robert Fell
  
  8. How to be a Value Investor Lisa Holton
  
  9. One Up On Wall Street Peter Lynch
  
  10. Security Analysis Benjamin Graham
  
  11. The Great Game John Steele Gordon
  
  12.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Benjamin Graham
  
  13.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Ronald C. Michie
  
  14. The Super Analysts Andrew Leeming
  
  15. Value Growth Investing Glen Arnold
  
  16. Value Investing Bruce Greenwald & Judd Kah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湖 于 3-4-2008 04:19 PM 发表
这贴讨论的是真神还是假神?


"林森池"是很成功的投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08 0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哗!生意版主几时转载这样强的贴上来的

久闻林森池大师的大名(记得以前武大还专程跑去香港听他的讲座哦...) ,不过没机会看过他的著作,在此谢谢版主咯

曹仁超常说“淡市莫估低,除非你有森池兄的分析能力..."
就知道这个人物绝不简单了

[ 本帖最后由 四伯爽 于 6-4-2008 02:5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4-2008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layer_boxer 于 3-4-2008 03:09 PM 发表
难道。。。。。mr business 要变成 烈士 2 号, 向巧克力版主学习???



你拿那个”屎提粪“来和林森池相提并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08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四伯爽 于 6-4-2008 02:53 AM 发表
哗!生意版主几时转载这样强的贴上来的

久闻林森池大师的大名(记得以前武大还专程跑去香港听他的讲座哦...) ,不过没机会看过他的著作,在此谢谢版主咯

曹仁超常说“淡市莫估低,除非你有森池兄的分析能力..."
就知道这个人物绝不简单了


因为老曹日记常提到林森池,所以就去google他的资料,想不到能找到他的著作<投资王道>的连载,幸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08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零風險下重鎚出擊
做個平民資本家         

2007年7月23日
撰文﹕江偉明

【明報專訊】自2005年《證券分析實踐》面世後,資深金融分析師林森池再苦心潛研兩年,出版《平民資本家》,同樣的扎實精闢,好讀易懂。



當資本家好過企業家,這是林森池的告誡。

他以古羅馬鬥獸場作比喻,企業家好比場中戰士,一定要擊敗對手,否則,稍一不慎,便會被置諸死地。資本家則是觀眾,只需押注在最勇猛的戰士身上,一旦這戰士筋疲力盡,注碼可隨時轉移到另一活力充沛的戰士身上。不論資金多寡、身分高低、年邁年幼,任何人都可憑自己眼光成為資本家,創富興家。

《平民資本家》就是教導我們如何打練出資本家的本事。優秀的平民資本家需對政治、經濟、科技發展都有興趣,廣泛閱讀,透過各種媒界,讓自已站在世界發展尖端。而且,還需具備和戰士一樣的素質——冷靜果敢。

Google考驗投資者冷靜果敢

林森池舉例,投資Google就極能考驗一個平民資本家的冷靜果敢。Google在2004年8月19日上巿,股價驚人地跳升,上巿首日收巿價100美元,兩個月內升至190元,2005年平均股價表現320元,巿盈率(P/E)高達154.5倍,面對這樣的股價表現,很多散戶既開心歡笑忘我,又懼怕股價暴升後,會驟然暴跌蒸發,紛紛出貨套利。

林森池卻認為,2005年時的Google,仍非常值得買入。論巿盈率,該股的確是高,但巿盈率只是股價除以每股盈利,並無考慮增長率。改以巿盈增長率(PEG)衡量,完全是另一番風景。巿盈增長率乃以巿盈率除以公司增長率,Google在2005年時的巿盈增長率為0.98,低於1,仍具投資價值。2000多間美國投資機構持持有Google共59%股權,他們都是優秀果敢資本家的典範。

以質素減低風險

優秀的平民資本家,會以質素減低風險,而非以分散減低風險。在任何社會中,成功企業家皆是鳳毛麟角,與其分散資金,拉長戰線,不如集中彈藥,專注優秀企業。林森池70年代任職分析員時,認識了一位很資深的股票經紀——莫應基,他一生只推介客戶買入匯豐控股(0005)。

匯豐紮根香港,成立於1865年,至今歷史141年,經歷多次政治衝擊,仍屹立不倒。辛亥革命後,滿清政府所借債一筆勾消;二次大戰,香港淪陷,資產被日軍挪用;1949年解放,匯豐在上海資產被沒收。上述打擊能拖挎任何一間銀行,但匯豐仍巍然不動,足見其優秀強健的基礎。

優秀的平民資本家,亦會利用社會結構選擇有經濟專利的公司。上世紀70至90年代,政府新建公屋、居屋,為安全計皆不准使用火水爐,建築時都預先鋪設煤氣管道,中華煤氣(0003)無需刻意創巿場,只要將煤氣輸送到屋鸷煤氣管,就可賺大錢。因安全理由,煤氣廠房搬遷至大埔,土瓜灣及西環煤氣鼓消失,騰空的地皮可建成樓宇出售,這是社會進步給予煤氣公司的新機會。恒地(0012)主席李兆基對煤氣增持、增持再增持,足見其資本家眼光。

在書中,林森池語重心長地說,作為平民資本家,一定要「做好功課,在零風險下重鎚出擊,才是致富之道。」朋友們, 明天的神話就在眼前。

書名﹕《平民資本家》

作者:林森池

出版社﹕天地圖書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70723/Special/mk_mka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08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14/2007
「平民資本家」
轉貼節錄於2007年6月14日信報 - 投資日記

森池兄教大家做「平民資本家」,此話冇花假也。森池兄牙擦之處係自己平民出身。1970年&#60631;年我老曹有二萬元資本、森池兄亦唔會多我老曹幾多;今天森池兄家財不但夠厚,而且仲好落力做善事,呢次開show係佢貼錢買難受(不但所有收入全部捐畀香港大學,送出新書則由佢自掏腰包)。有人出書教別人點樣賺取一億元,但佢自己係咪已賺到一億元則木宰羊。森池兄十五年前已賺夠一億元,至於過去十五年是否令財富翻兩番則不得而知。教人賺錢,自己未必一定已賺到錢(例如教練可訓練參加奧運&#60625;運動員,而自己?運動方面未必叻)。不過,由已經賺到大錢&#60625;人教你,係唔係好D呢?我老曹認識唔少朋友都係憑自己努力賺到大錢,但只有森池兄肯將自己所學公諸於世,上述做法令人尊敬(中國人不及外國人&#60625;地方,就係樣樣都係家傳祕方,唔肯公開)。外國人成功後都寫書,中國人好少有上述習慣,森池兄係少數先行者。我老曹希望更多香港人成功後,將自己成功&#60625;方法公開,只有咁樣,中國人&#60625;投資智慧才與日俱增,有一天能挑戰華爾街。

http://wileyfoto.spaces.live.com ... 87A6D1399!256.ent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8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08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森池新书《平民资本家:市场错价与股市泡沫》
2007-12-22

内容简介  
本港第一代证券分析师林森池,继前年推出心血结晶《证券分析实践──从香港经验认识国企前景》、在海内外引发轰动效应之后,闭门潜心写作,将个人大半生投身证券分析工作的心得,细心归纳,为普罗小股民提供一套可以在凶险的股海中防身致胜的基础知识,这些宝贵的投资常识,集中呈现在他的新作《平民资本家 ──市场错价与股市泡沫》中。 

 新书初版一万册甫推出,正逢香港书展,其中三四千册在展场内销售一空,其余的六七千册分别在各大书局开售,仅仅一周时间,基本上也已扫清。本港最大的图书销售公司联合书刊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不少门市部均已断书多日,很多读者订书,相信再版不超过一万册不能应付读者需求。

  因为该书富启发性,资料扎实,实用性强,林森池被众多「纷丝」视为「股海明灯」。出版该书的天地图书编辑部负责人表示,新书销情看俏,最基本的当然是作品本身的质量与实用性。林森池是本港第一代证券分析大师,在证券行内具权威地位,以一位长年为欧美投资大行推介港股的专家,将证券分析的理论化繁为简,搜集大量参考资料,为普罗小股民提供一套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策略,任何一位初具阅读经验的人,都可以从他深入浅出的分析中获益。

  林森池认为任何一位小市民都可以成为资本家,只要投资手法得宜,人人都可从股市起跌中获利。成为成功资本家有什么先决条件,如何利用市场错价重锤出击,如何掌握入市后监察、落车、换马的几项准则,股市泡沫有何特征,现金流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解构汇控神话等等,都是小股民入市买卖时不可或缺的基本常识,掌握了这些常识,至少可以减少盲目跟风招致损失的危险。 

 林森池的立论都有扎实的理论和长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为说明问题,该书借助大量图表,以图表显示各种历史数据,说明股市的升跌虽不可捉摸,但投资的策略却应有所遵循,历史经验需要借鉴,实际数据要详加分析。每一位股民都是拿自己辛苦积攒的真金白银投入股市,如不注意投资策略,那就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迟早在股海没顶。

  由去年开始的财经书热潮,实际上是由林森池的第一本着作《证券分析实践》带起的,年来这一类书蜂涌登场,股民各取所需,得失寸心知。《平民资本家》推出,更逢世界性股市上升潮,股民兴致勃勃,股市热火朝天,对于该书的销情,也相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管如何,谁真正帮到小股民,还是要看作者的诚意与专业经验了。

  2005年笔者《证券分析实践》一书,清晰地指出,只有循基础分析途径 (Fundamental Analysis),才可成为伯乐,挑选企业中的千里马。要是手上持有优质千里马,金科玉律是「低价买、高价不卖;高价买、更高价也不卖」;长线投资,回报最高,无可置疑。  自2005年以来中国人寿及中移动股价已分别上升五及三倍,期间笔者并无沽出获利,反而不断伺机增加持股量,用累进方式扩大复息效应。其投资逻辑何在?笔者的估值方法独特,是演绎自超级投资机构的内部运作模式,能准确地计算出市场错价(Market Mispricing)。何谓市场错价,程序将于本书中详细道来。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商业竞争白热化。心中「千里马」一旦出现瘸子征兆,就要当机立断,壮士断腕,「跛脚马」任何价钱都要沽售。作为成功资本家,既要长线投资,捕捉企业高速成长的大浪;亦要掌握一套理性分析工具及估值尺度,监察宏观经济及企业微观数据;洞悉「上车、落车及换马」的契机,避开股市泡沬。

  股市泡沬有如烟花汇演,既迷人又灿烂,尾段往往以倍数直线急升,结果是太早落车,心有不甘,抵受不了贪念,重新投入时,遇上爆破机会大增。在《平民资本家》一书中,笔者尝试用宏观及微观的基础分析,以抽丝剥茧方法,剖析股市泡沬个中奥秘。读者只要细心监察企业数据,任何经营不善、公司老化、管理策略出错及只凭概念等问题皆无所遁形,投资时候自然进退有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http://www.irich.com.cn/html/book/2007/562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8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4# Mr.Business 的帖子

如果mr business 在年轻时,跑去读经济学,只怕现在应该是上市公司的老板。

不过不用紧,现在的十年后还是前途一片光明。

( 看了你发的贴有感而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8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anleymyc 于 7-4-2008 08:54 PM 发表
如果mr business 在年轻时,跑去读经济学,只怕现在应该是上市公司的老板。

不过不用紧,现在的十年后还是前途一片光明。

( 看了你发的贴有感而发)


生意君,你已经七老八十 了吗 ?


有机会去香港,一定去疯狂购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4-2008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5# stanleymyc 的帖子

小弟今年28岁。从前学业成绩不错,所以被安排读了理科,现在觉得理科并不是我的最爱,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4-2008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hengyk兄为我们找到林森池的投资王道。

投资王道 (林森池)
http://www.driveway.com/b7k5h7j8x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4-2008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chengyk兄为我们找到林森池的平民資本家。

林森池 - 平民資本家
http://www.driveway.com/i4a0i3l8u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08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Business 于 8-4-2008 09:52 AM 发表
小弟今年28岁。从前学业成绩不错,所以被安排读了理科,现在觉得理科并不是我的最爱,哈。。。


我也有这种感觉,我跑去读 Com. Science。几年前发觉我的最爱不是电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2-2025 09:00 AM , Processed in 0.1035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