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8-6-2009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liulu 于 26-5-2009 10:58 PM 发表
我们这派老六路所教的“暗”的一面是特别强调“内功”的修练,而且都是甚少人懂得的方法。
怎么说呢,简单一说就是把13种劲法练上身,最主要就是把“朋”劲练上身,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朋”劲在里面,然后能变化出 ...
暗这里讲的不是内功。。。
是讲体用法。。。 |
|
|
|
|
|
|
|
发表于 8-6-2009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8-6-2009 12:37 PM 发表
这不是老六路专有的。。。您应该不了解杨家拳。。。
您应该多多出外面看。。。外面世界很精彩。。。
看来您对朋劲只懂说,不懂用。。。
但毕竟您刚学不久。。。所以对拳理只是初步认识而不懂实践。。。
我当然知道把朋劲练上身,以及训练腰功不是老六路专有,只是据我所知的杨澄甫所传跟老六路的方法确实有分别。
分别就在对于腰功的训练,我派老六路一来开始除了进行松的训练,过后一直集中火力在腰功上面下功夫,以我接触其中一个李雅轩所传,他们一来没像我们这样那么注重讲腰.
而且我发觉他们都是从招法(体用法)入手慢慢才到功法,动作讲解的非常细致,腰功却后面慢慢加入,我们的确刚好相反,完全讲功法后来才到招法(体用法),腰功讲解得非常细致,动作后面慢慢细致。
汪永泉是提倡一来就是全身是手手非手,我接触过吴国忠,李雅轩,叶大密,黄性贤,傅仲文等等的弟子,确实都是大同小异,都是比较后面一点才来非常细致的讲腰功,我们刚好相反。 |
|
|
|
|
|
|
|
发表于 8-6-2009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77# kuuga11 的帖子
我打个比喻给你了解下你就知道分别在哪里了,就拿搂膝拗步来说。
我们打搂膝拗步有顾,盼,切,搓,按,采,就说顾劲和盼劲,我们不是注重说这个顾劲和盼劲如何用,如何变化,打向别人哪一个部位,这一招的尺度在哪里等等。
我们注重的是这个顾盼劲的整体,是不是完全在腰的带动,而且有没有找到膻中和夹脊(顾在膻中,盼在夹脊),有没有把这个劲合起来,有没有把这个劲放出去等等。
再简单说朋劲,往下打是朋手,往上打还是朋手,向前打还是能够是朋手等等,没有固定说只有由下往上打的才是朋手,用我派的说法就是朋履挤按皆非似,我一想到打朋,出来的就是朋,一想到打列,出来的就是列,一想混合靠肘劲,出来的就是靠肘劲,可以说没有招式,只有劲法。
再简单点的来说,别人推四正手,是固定的了,我朋你履,我挤你按等等,我们却没有推这固定的四正手,两个人手一搭在一起,总之就是什么劲法拿到别人的弱处,感觉到别人的僵硬,知道哪一种劲法能够让他失重心,就用出来就是了,没有固定的招式,没有规定一定要朋挤履按的推四正,free style的摸手。
更加简单的一说,别人一拳过来,我脑子的出现的不是应该用哪一个比较适合的招来化解,而是用哪一个比较适合的劲来化解,我们是一来就是训练劲的,几乎完全不讲招,我接触过李雅轩直系的却是比较后面才开始讲劲。
[ 本帖最后由 laoliulu 于 8-6-2009 11:5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9-6-2009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8-6-2009 12:38 PM 发表
暗这里讲的不是内功。。。
是讲体用法。。。
看看下又觉得自己解释得不是很对,因为其他的其实也有一直讲劲法,或许这么说吧,如果说其他的讲劲法是70%,招法30%,那么我派老六路就是劲法90%,招法10%,我想这样应该比较容易明白分别在哪里,通常马来西亚很多所教的都是劲法0.01%,招法99.99%,这是我的经验。
至于招式的“暗”面,我觉得重视劲法的“暗”面会比较好,因为招式的“暗”面的话,螳螂拳的刁钻,八极形意的直接,八卦的摸不透,实在会比太极拳更多“暗”的一面,太极拳向来特别在其劲法的“暗”面,天下第一手孙碌堂当时学兼形意八卦,他认为几乎没有他不懂得劲法了,可是在他的拳意述真里就说到太极拳劲法的特别之处都让他感叹。
[ 本帖最后由 laoliulu 于 9-6-2009 02:51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6-2009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liulu 于 9-6-2009 12:55 PM 发表
看看下又觉得自己解释得不是很对,因为其他的其实也有一直讲劲法,或许这么说吧,如果说其他的讲劲法是70%,招法30%,那么我派老六路就是劲法90%,招法10%,我想这样应该比较容易明白分别在哪里,通常马来西亚很多所教的都是劲法0.01%,招法99.99%,这是我的经验。
至于招式的“暗”面,我觉得重视劲法的“暗”面会比较好,因为招式的“暗”面的话,螳螂拳的刁钻,八极形意的直接,八卦的摸不透,实在会比太极拳更多“暗”的一面,太极拳向来特别在其劲法的“暗”面,天下第一手孙碌堂当时学兼形意八卦,他认为几乎没有他不懂得劲法了,可是在他的拳意述真里就说到太极拳劲法的特别之处都让他感叹。
看了几个你回帖。。。发觉你越讲越不清楚杨澄甫大师所传的拳。。。
其实你只是为了凸出老六路的优点而把自己带到牛角尖。。。
看回你的这个回帖吧。。。
别说除了你老师没别人提点你。。。
注重腰的训练。。。的大前提是什么。。。
下盘功夫没有。。。如何谈腰与松??
你应该没看过我的书。。。
你也应该没看过杨澄甫大师的弟子田兆麟的练拳心得吧?
你没看过或没听过不代表别人没有练。。。只是大家对腰和劲的锻练层次和方法不同。。。
太极拳的劲法和招式是切肉不离皮的。。。
从这一点可以理解你不理解劲法和招式。。。
但不代表你日后不懂。。。但要更理解最好找人印证--比试!!
还有一点,在你不理解某些学问时,千万别用自己有限的思维方式去比较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暗’这方面的学问。。。这样我会很看不起你!
你对孙碌堂的这段描述。。。你是否又知道他在什么情况下他有这种想法?
你对他的理解又知道多少。。。你知道他是什么来头吗?(除了是练武的。。。)
|
|
|
|
|
|
|
|
发表于 11-6-2009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才说我看看下又觉得自己解释的不是很对,我当然知道别人也有练习腰和劲,发觉表达不到我要告诉你的东西。
我比较熟悉的二水的师门叶大密,大部份都是来自田兆麟,因此我一看就发觉无论李雅轩的还是叶大密的,他们的次序都是差不来去,只有老六路跟他们的次序不同。
比如你说没有下盘如何谈腰与松?我的理解是你的次序是先谈下盘才来谈腰与松对不对?我老师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腰与松,下盘是松透后所产生的,讲腰不讲马,或许有时也会说有不得机得势处,必于腰腿求之,不过还是一样比较注重讲腰,腿是被动。
招法,我不知道对不对,就好像下盘的讲法一样,你可能也是没有招式如何谈劲法?我们一来就在讲劲法,次序还是不一样,你明白我要表达的东西吗?
孙碌堂不太清楚他的背景,不过孙老的太极拳,看其拳照,与杨澄甫比较,走的路子不同,孙老是“敛”,杨澄甫是“放”。 |
|
|
|
|
|
|
|
发表于 11-6-2009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给你看看分别,你看以下二水所写的他门中第一课,他们通过前移后荡训练脚踝,通过下盘,必须找到涌泉后才来开始进行腰带动手,虽然训练方法跟你不同,不过跟你一样都是下盘开始寻找。
我们虽然也是从无极开始,可是一来却没像他们这样通过下盘寻找,一来就从腰寻找,你明白我所要表达的分别吗?
三、
跟金老师学过拳的,第一节课或许就是无极式。金老师讲无极式的身形要求大凡与杨澄甫老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的起势预备一样:“站定时,头宜正直,内含顶劲,眼向前平视,胸微内含,脊背拔起,不可前俯后仰。两肩下沉,两肘微坐,两手下垂,指尖向前,掌心向下,腰胯稍松,两足距离与两肩相齐。在此时,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造作。守我之静,以待敌人之动”。郑曼青先生在帮杨澄甫老师执笔《太极拳体用全书》时,只是在“腰胯稍松,两足距离与两肩相齐”改作“松腰胯,两足直蹈,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守我之静,以待敌人之动”后只加“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八字。李雅轩眉批《太极拳体用全书》所引发的杨式太极拳“含胸”公案,金老师曾有专文阐述的。后来在编订《金仁霖太极拳论文选》时,将这几篇论争文字全剔除了。二水曾建议老师保留文稿,只是隐去论争一方的名号,因为这几篇文字,直指杨家太极拳技术精髓的,技术含量相当高。老师坦然一笑说:是涉及太极拳技术层面的讨论,不为意气之争的。但既然出集子,就不想去谴别人头皮了。“头宜正直,内含顶劲”在陈微明先生《太极拳术》之《太极拳术十要》(杨澄甫口授,陈微明笔述)中,改作“虚灵顶劲”,“胸微内含,脊背拔起,不可前俯后仰”改为“含胸拔背”,“腰胯稍松”改作“松腰”。
金老师传授无极式时,他说叶老师怕学生一站定,很难立刻找到“无极状态”,所以要求习练者,身形在保持完整的前提下,先前移后荡。金老师边演示边讲要领:“整体向前到前脚掌,再整体向后到后脚跟,整体向前到前脚掌,再整体向后回到涌泉”,他解释,前脚掌是指去掉脚趾后的脚掌前端。二水理解老师的意思是前移后荡时,不要太过向前,否则容易前倾跌倒之虞。后脚跟是脚踵的位置,也不要有后跌之虞。涌泉大凡在整只脚掌的前三分之一处。这样,前移后荡如倒钟摆。
四、
练无极式之前,单单这前移后荡,不同的训练阶段,体悟是截然不同的。初次练习前移后荡时,身躯有前冲后跌之虞,因为生怕跌倒,人自然有维系平衡的功能,这时也就容易犯低头、哈腰、屈膝等毛病。倘若能跳出来审视自己的身躯,把自己的身躯当作是一杆竹竿,头顶像是用无形的线悬挂着,脚踝骨与脚底板之间,也就有了若即若离的意思了。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原先对自己两只脚的意识,其实只是两个点的,这时开始能感受到脚底是两个面。在意识上,脚底上,且有了前脚掌、后脚跟、涌泉等三个点了。而且人在前移后荡时,中轴似乎就在两脚的三个点的连线的中点上,平整的移动。于是开始能理解叶大密老师所说的两脚“平伏贴地”的意思,重读《太极拳体用全书》,遇“两足直蹈”之“蹈”,心领神会焉。再过了一个阶段,二水发现,涌泉其实不是中医穴位挂图上的某个点,而是凭籍自己的大脑能够随时感知到的脚底的某个点了。当身躯平整前移到了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点上,心中会有坦然安详之意,老拳家说“心中一静”,其实就是这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之后,在脚底平伏之后,脚心须有涵空之意,于是两脚底会有类似塑胶吸盘的意思了,这时,只要心中一沉着,像是踏开了地下泉水的阀门,自然会感觉“劲如泉涌”的意思了。二水开始理解,为什么我们一接金老师的手,他只是微微的前移后荡,我们就会或腾空或跌翻了。原因是当身躯一旦整体的位移到了两涌泉连线的中心点,自身的重量正均匀的受着地心引力下沉,别人接手上来,也无非只是自己身躯增加了百来斤或几百斤的分量。将这增加的分量连同自身的重量,一起下沉,一齐踏开地下泉水的阀门,这就是所谓的“引动地心反馈力”了。“借力打人”,首先借用的是自身的重力,其次借用了别人的重量,再次是能借用这两者重量于地心的反馈力。身体一旦理解了涌泉意义,一旦理解了借力的含义,或拳架或推手,就能懂得“踏位”的重要了。二水理解,这或许是练无极式最为根本的意义所在了。 |
|
|
|
|
|
|
|
发表于 11-6-2009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liulu 于 11-6-2009 12:49 PM 发表
所以我才说我看看下又觉得自己解释的不是很对,我当然知道别人也有练习腰和劲,发觉表达不到我要告诉你的东西。
我比较熟悉的二水的师门叶大密,大部份都是来自田兆麟,因此我一看就发觉无论李雅轩的还是叶大密的,他们的次序都是差不来去,只有老六路跟他们的次序不同。
比如你说没有下盘如何谈腰与松?我的理解是你的次序是先谈下盘才来谈腰与松对不对?我老师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腰与松,下盘是松透后所产生的,讲腰不讲马,或许有时也会说有不得机得势处,必于腰腿求之,不过还是一样比较注重讲腰,腿是被动。
招法,我不知道对不对,就好像下盘的讲法一样,你可能也是没有招式如何谈劲法?我们一来就在讲劲法,次序还是不一样,你明白我要表达的东西吗?
孙碌堂不太清楚他的背景,不过孙老的太极拳,看其拳照,与杨澄甫比较,走的路子不同,孙老是“敛”,杨澄甫是“放”。
田兆麟当然与老六路不同。。。
你见过田兆麟练功心得吗?告诉你没多少人有看过。。。
我忘了当年有否给过二水。。。?
有时候我很质疑你对太极拳的认识。。。
我说过。。。腰与下盘(不是单单讲腿)是切肉不离皮。。。
这方面你都摸不透。。。如何谈腰。。。
还有更前题的净松,你更不清楚了。。。
我不是说你老师不行。。。
可能是你资历浅,老师没告诉更精细的。。。
如果说你理解我所说的道理,
基本上你会跟讨论更深一层‘腰’与松的细腻问题了。。。
这界限不是老六路或老二路或是杨澄甫大师的问题。。。
因为一通百通。。。如果你还在摸索期间,很多问题就留在日后再谈了。。。
|
|
|
|
|
|
|
|
发表于 11-6-2009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liulu 于 11-6-2009 01:01 PM 发表
我再给你看看分别,你看以下二水所写的他门中第一课,他们通过前移后荡训练脚踝,通过下盘,必须找到涌泉后才来开始进行腰带动手,虽然训练方法跟你不同,不过跟你一样都是下盘开始寻找。
我们虽然也是从无极开始 ...
你知道我的训练方法吗?。。。请你别乱下定论。。。我这次真的看不起你!!
话说到这里,希望你自己注意一下,
别乱下定论,这论坛有很多有心学习的人,包括我自己。。。
如果你以有限的知识来忽悠大家,我会很不客气回复你!
我如此说你是有道理的。。。
看看这一段你发的帖子内容。。。“看看下又觉得自己解释得不是很对,因为其他的其实也有一直讲劲法,或许这么说吧,如果说其他的讲劲法是70%,招法30%,那么我派老六路就是劲法90%,招法10%,我想这样应该比较容易明白分别在哪里,通常马来西亚很多所教的都是劲法0.01%,招法99.99%,这是我的经验。”
既然发现自己的不是很对。。。又说是你的经验。。。到底你要表达什么?
|
|
|
|
|
|
|
|
发表于 11-6-2009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人戏。 |
|
|
|
|
|
|
|
发表于 12-6-2009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74# laoliulu 的帖子
我问的是setapak附近。。
不给我那么远的也去不到。。。
setapak附近谁知道有没有。。 |
|
|
|
|
|
|
|
发表于 12-6-2009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max1 于 11-6-2009 08:45 PM 发表
二人戏。
太极拳最厉害的功夫都在嘴巴, 无它. |
|
|
|
|
|
|
|
发表于 12-6-2009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言此艺别有决,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
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
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
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
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每日细玩太极图,
一开一合在吾身,循序渐进工夫长,日久自能闻真香。
只要功夫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此是拳中真正决,
君试平心细思量。 |
|
|
|
|
|
|
|
发表于 13-6-2009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11-6-2009 05:38 PM 发表
田兆麟当然与老六路不同。。。
你见过田兆麟练功心得吗?告诉你没多少人有看过。。。
我忘了当年有否给过二水。。。?
有时候我很质疑你对太极拳的认识。。。
我说过。。。腰与下盘(不是单单讲腿)是切肉不 ...
田兆麟的练功心得我是没见过,不过我想我也看过不少其他人的,一句话,我每天练习是好过时常去看这些东西,因为我发觉每个人所说的都不一样。
至于下盘,还是一样,我们的次序与你不同,讲腰不讲马,或许也能说讲劲不讲招,对我们来说,马与招是副,腰与劲是主。我看过很多都会从涌泉下手,如何开胯,胯部的的x光图片,半月板图片等等,通过了解这些训练下盘,然后慢慢才到腰部的寻找,可是我们确实一来就是找腰。
所以我不是不了解腰与下盘是不可分开的,而是我们的次序摆明就是跟你不同,所以才会有说不通的感觉。 |
|
|
|
|
|
|
|
发表于 13-6-2009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11-6-2009 05:57 PM 发表
你知道我的训练方法吗?。。。请你别乱下定论。。。我这次真的看不起你!!
话说到这里,希望你自己注意一下,
别乱下定论,这论坛有很多有心学习的人,包括我自己。。。
如果你以有限的知识来忽悠大家,我会 ...
我是不知道你的训练方法,可是由你的次序来看(要明白下盘才来到腰与松),是比较接近二水的。
说到现在我已经发觉我跟你的训练方法可以说不只次序不一样,甚至我们训练方法确实差非常的多。
论坛本来就是交流的地方,我所说或许因为与你不同你觉得我很多错误,可是我却发觉也不完全是我很多错误,我们的训练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我非常有兴趣了解你的东西,如果你连这一点都看不开,我也无话可说。
单是一来就谈腰的我门中的方法,你已经无法认同,可是这确实是我们的方法。 |
|
|
|
|
|
|
|
发表于 13-6-2009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atham 于 12-6-2009 11:39 AM 发表
我问的是setapak附近。。
不给我那么远的也去不到。。。
setapak附近谁知道有没有。。
jalan loke yew这里有地铁直接到,以前有一些人住wangsa maju就是直接搭地铁来学的,重要是值不值得,我以前连续几个月搭巴士从马六甲来学,每个礼拜来回。 |
|
|
|
|
|
|
|
发表于 13-6-2009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11-6-2009 05:57 PM 发表
你知道我的训练方法吗?。。。请你别乱下定论。。。我这次真的看不起你!!
话说到这里,希望你自己注意一下,
别乱下定论,这论坛有很多有心学习的人,包括我自己。。。
如果你以有限的知识来忽悠大家,我会 ...
由于你不了解我门中的方法,所以我们有点说不通的感觉,我就大概解释下我门中的方法以及次序给你看看。
我门中是以三个阶段来训练的,以身(腰)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在第一阶段里,老师一来除了教无极式,对拉拔长,节节松开节节断。。。。
过后就会开始讲腰,有简单的“踏脚踏车”式的训练腰,有“提井水“式的训练腰,也有左右朋手式的训练腰,也有抱球“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式的左右移动训练腰,务求达到全身是手手非手。
(我想到这里你已经可以看得出我们的训练方法确实不同了)
接下来,从无极起式直到一路的完结,从头到尾,除了必须完全要求在腰的带动下,每一个劲法无论切,顾,盼,照等等都必须清楚的打出来,手上的球不能丢掉,直到收式,手上的温热感都不能丢掉,每一个动作都不能只是手动或脚动,都必须是腰的带动下形成的“整”劲。
我们在推手里,除了杠杆力的训练,也有三角力,圆切线力,六型,九型等等发劲训练整体劲,腰劲。
老师平时的讲解也离不开顾劲怎么打,怎么跑腰,怎么松腰,怎么练腰,意念应该放在哪里,意念不想手,腰劲自上手,手扶胯圈钟下落等,必须张肘,松肩,开胸,气顺,开胯等等东西也会解释,招式的运用比较少说,哪一个是死点,哪一个是活点也只是大概说说,因为我派要求在第一阶段必须完全达到整劲,把腰完完全全的练出来,太极腰功岂可无,缺腰何必费功夫,我派完全甚至可以说抛弃其他完全只注重腰的训练,所以我才会提出90%对10%的说法,过后才会把腰放掉进入练“气”。
我也只说了个简单的大概,其实还有很多东西,不过你有看到我提到我们如何训练下盘这东西吗?你有看到我提出我们如何训练哪一招式如何用吗?不是说我们不锻炼,而是你已经可以看得出我们训练的范畴完全集中在腰,下盘招式是在腰的训练前提下所产生的东西。
你会发觉我们从头到尾一直就是腰这样,劲那样等等,完全甚少谈下盘怎样,招式怎样。
我想至少你已经大概看得出分别了,这一方法与我所见得李雅轩,叶大密,郑曼清等等确实不同,因此我才发觉老六路的次序与杨澄甫的次序确实不同,也因此我怎么跟你说你都还是不太理解的样子。
[ 本帖最后由 laoliulu 于 13-6-2009 10:0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3-6-2009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liulu 于 13-6-2009 09:10 PM 发表
田兆麟的练功心得我是没见过,不过我想我也看过不少其他人的,一句话,我每天练习是好过时常去看这些东西,因为我发觉每个人所说的都不一样。
至于下盘,还是一样,我们的次序与你不同,讲腰不讲马,或许也能 ...
原帖由 laoliulu 于 13-6-2009 09:22 PM 发表
我是不知道你的训练方法,可是由你的次序来看(要明白下盘才来到腰与松),是比较接近二水的。
说到现在我已经发觉我跟你的训练方法可以说不只次序不一样,甚至我们训练方法确实差非常的多。
论坛本来就是交 ...
看了你这两个回帖。。。我真的发现你逻辑思维有问题。。。
不是我看不开,其实你一直在都钻牛角尖。。。
因为你讲腰的大前提都没弄清楚方向。。。
不知道是你表达能力有问题,还是你师门解释有问题??。。。
这一点你慢慢琢磨吧。。。真的懒得和你再交流了。。。 |
|
|
|
|
|
|
|
发表于 13-6-2009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456123 于 12-6-2009 01:24 PM 发表
人言此艺别有决,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
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
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
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
...
受教了。。。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13-6-2009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13-6-2009 10:12 PM 发表
看了你这两个回帖。。。我真的发现你逻辑思维有问题。。。
不是我看不开,其实你一直在都钻牛角尖。。。
因为你讲腰的大前提都没弄清楚方向。。。
不知道是你表达能力有问题,还是你师门解释有问题??。。 ...
嗯,这就是最大的分别所在了,我还是同样的再重复,我们一来就是讲腰,不是弄清楚方向才来讲腰,次序不同。
也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同,所以你一直不了解我在说什么。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