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ianfo

《净业三福》,大家做到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2012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2012 01:00 AM 编辑



(3)發菩提心的障礙

經論上跟我們所說的我們多少能體會到一些,可是這個心不容易發,我們很想發,發不起來。

為什麼呢?佛在經論上常常講的二障,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只要有這兩種障礙在,菩提心永遠發不出來。

阿羅漢二障破了一個,煩惱障他破了,所知障沒破,所以菩提心發不起來。

權教菩薩所知障可能破了,煩惱障沒破,也見不到心性

諸位想想這個東西多難啊!圓教裡面前面十信位的菩薩,同樣的煩惱障破了,所知障沒破,必須到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二障才破啊!真心顯露了,這個時候叫做發菩提心

所以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就是剛剛開始,不是很深,是大乘剛剛入門。《金剛經》亦復如是,《金剛經》是大乘入門。

什麼樣的根性適合呢?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人,它那個起信的標準很高,用的是大乘,這個第三福就是講的大乘。

所以妄想太多了,是非人我太多了;想發發不起來,這是真的。

煩惱就是講的見思,見惑思惑不能不斷啊!

這個東西要是不斷,說老實話,往生都靠不住,修其他的法門是決定不能成就,念佛到了臨命終時,你一念情執起來,往生就去不了。

有的人說,我現在還年輕,現在到往生時間還很早,現在打一點妄想,有一點情執不要緊啊!

這一些觀念大錯特錯,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要放下。現前不能放下,臨命終時自己作不了主。

我們看到許多人一生念佛,到臨終時放不下,臨終業障現前了,這個多可怕!

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真的是很少。原因絕對不是經典有錯誤,是我們自己錯解了經義,自己修行不如法,造成重大的過失。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5-2012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5-2012 01:02 AM 编辑

三福我們這一次講得很詳細,就是因為它太重要了,像蓋房子一樣,它是基礎啊!

要如何去修呢?確確實實在淨宗法門裡面來說,這叫易行道,比任何一個法門都容易。

但是,也不是你想像那麼容易;跟別的法門比較起來,是容易,因為別的法門你想想看,要斷見思煩惱,破塵沙煩惱,至少要破一品無明,這個多難啊!

淨宗法門不必破無明,也不必斷塵沙,也不必斷見思,這個就太容易啦!

可是,念念要與阿彌陀佛相應,煩惱不斷沒有關係,能往生。

二六時中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幾個人能做到呢?

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妄念太多了啦!這個就是我們講的念佛間斷、夾雜。

實在說,你為什麼會間斷?為什麼夾雜?你對這個法門還沒搞清楚,還沒有真正重視它,這個就是懷疑,所以你是間斷、夾雜、懷疑統統都有,你念的功夫不得力啦!

真正功夫得力的人,說老實話,他確確實實一切都放下了,那有一樁事情放不下呢!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12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5-2012 01:27 AM 编辑

無量劫來於這個法門當中,無數次的修學都沒有一次能成功,追究它的原因就在此地,情執放不下啦!

《楞嚴》上講:「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我們的修學就是因地不真,病在此地啊!

所以學佛的人就是要用真誠之心,用真誠的心念這一句佛號,跟阿彌陀佛就有感應。

那麼用真誠心念佛,我們處世、待人、接物呢?那個心假一點沒關係。

你這個一天到晚用兩種心,對佛用一種心,對一切眾生又用一種心,你對那個佛的心也不真誠。

也許就有人說了,那我要用真心對人,人家都騙我,我不是吃虧上當了嗎?

你既然學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還怕吃虧?還怕上當?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了了。

這個就是我們往往想用真心,不敢用;想用真心,怕用。原因就在此地。

我吃虧算什麼嘛!上幾次當也不算什麼嘛!過幾年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世界與我都不相干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這個關係太大太大了。

假如這個心一發,真的發起來了,那就恭喜你,你是菩薩了,你的地位在阿羅漢、辟支佛之上。

一發就是菩薩,不發就是凡夫。換句話說,凡夫跟菩薩沒有別的差別,就是用心不一樣;菩薩用真心,凡夫用妄心。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2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5-2012 01:26 AM 编辑

這個妄心我們中國人常講三心二意。諸位要知道,三心二意是佛教裡面的術語。

什麼叫「三心」呢?心、意、識。

唯識學裡頭所講的,「心」是阿賴耶識;「意」是末那;「識」是指第六意識這是講三心。

「二意」呢?第六識叫意識,第七識叫意根;一個意根,一個意識。

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以下統統用的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個心,凡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的都是不覺,所以他沒有菩提心。

菩提心一發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就是圓教初住菩薩;《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菩提心一發就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這個佛,天台家所講的,是分證佛,不是圓滿佛;他的心跟圓滿佛所用的心是真心,絕對不是妄心。

古人用月亮作比喻,把十五的滿月比做佛果,成佛了,圓圓滿滿。

將菩薩比喻作月牙,你看初三初四就有個月牙了。

我們要問初三月牙放的光明,跟十五的光明有沒有兩樣?你們想想看有沒有兩樣?沒有兩樣,是一樣的。

都是真正的月光,不假啦!十五的月光好比說佛,那個初三初四的月光是菩薩。

他們都是真正地真心放光明,不是假的,所以叫分證佛。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2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5-2012 12:55 AM 编辑

那麼菩薩有四十二個階位,四十二個階級。這個階級怎麼分呢?就是他這個光明是愈來愈大。

月亮從初二還看不到,初三看到月牙了,初四又大一點,初五又大一點,好比菩薩的果位愈往上升,他見的性愈接近圓滿,一直到成佛,這是究竟圓滿。

可見得菩提心是非常非常地重要,一定要發。

但是要發菩提心,先要修小乘;要修小乘,先要修人天福報;就好像我們想要念研究所,先念大學,想念大學得先念中學,想念中學得先念小學,逐漸逐漸把自己的程度往上提升。

佛法教學也是三個大階段——人天的佛法,小乘的佛法,菩薩佛法。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12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5-2012 02:23 PM 编辑

(4)無上菩提心——一心念佛求生極樂

那麼菩提心既然這麼難,同修當中念佛修淨土的人很多,淨土法門在佛法裡面,它是屬於大乘,還是屬於小乘呢?

我們讀了許多祖師大德的著述,都告訴我們,淨土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是一乘當中的一乘,究竟圓滿的大法。

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要不要發菩提心呢?

《無量壽經》上明白地告訴我們,上輩往生要發菩提心,中輩往生也要發菩提心,下下品往生還是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決定不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麻煩就大了,我們這個菩提心發不起來呀,那往生就沒指望了,的確給我們一個很大很大的困惑。

幸好蕅益大師將這個問題給我們解決了。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講,一個人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講別的,也不講至誠心,也不講深心,也不講大悲心,統統都不講了,只講我們發一個真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蕅益大師說這一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我們仔細去想一想,蕅益大師講這個話有沒有道理呢?真的愈想愈有道理,愈想老人家講這個話真的講到究竟圓滿了。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與佛光壽相同,那不是究竟,不是無上菩提是什麼呢!

所以有許許多多老太太們,沒有念過書的,不認識字的;他念佛,甚至於她經都不會念,就念這一句佛號,念了幾年,人家預知時至,不生病,會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的。

她要沒有無上菩提心,她怎麼能做到呢?證明蕅益大師這一句話一點都不錯,可知蕅益大師給我們真正的信心,使我們知道這一念求生淨土就是無上菩提心。

我們知道當然之理,還不知道所以然之理。所以然之理在那裡呢?《觀無量壽經》裡頭,它的確是有理論的依據,可見得蕅益大師說話不是自己隨便說的,不是他自己想的,他有經典做依據。

再有,念佛法門求生西方,絕對不是自了漢,絕對不是小乘,佛在《無量壽經》裡面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確確實實是如來第一弟子啊!這是講發心重要。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9-5-2012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5-2012 01:08 AM 编辑

2、深信因果

第二句『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在此地,意義尤其殊勝,實在講也很難懂,因為這一條已經是菩薩,不但是菩薩,而且是法身大士,真正發了菩提心的——三心圓發啦!

三心:你說《起信論》的三心,可以——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經》上的三心——至誠心、深心、發願迴向心,都可以。

「圓」是圓滿,統統都發了。這樣的人還不相信因果嗎?

說老實話,誰不相信因果呢?凡夫不信因果。

我們這一些天天念阿彌陀佛的人不信因果。

你也許聽了會很奇怪?你要真正深信因果了,你心裡面還有是非嗎?你還會張家長、李家短嗎?不可能啊!還喜歡說這些話,就是不信因果,可見得這個事情不容易啊!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5-2012 0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2-5-2012 01:39 AM 编辑

六祖大師《壇經》裡面說得太好了!他老人家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還見到別人過失的,就不是真正修道人啊!

他老人家說得還好啊!「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所以我們中國俗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個話很有道理。

誰是是非人呢?說是非的那個,就是是非人。

諸位從這個地方想一想,我們信了因果嗎?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不但是身口的造作,起心動念都是業。

《地藏經》上講的話沒錯啊!「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罪業啊!幾個人害怕呢?他怕,他就不敢作了;天天還照作,可見得他不怕。那麼這是講的世間的因果報應。

這一句絕對不是講世間的;佛菩薩那有不知道世間因果的道理呢?

不但是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對於世間因果都非常通達了。

阿羅漢他的能力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那這個因果報應,人家實在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那有不知道的道理呢?

因此這個地方的因果,就不是普通因果了。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5-2012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5-2012 01:00 AM 编辑

(1)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我在初學的時候為這一句話困惑了很多年,就是我讀《觀經》三福,這一句百思不得其解。

原因在那裡呢?因為這個「深信因果」它排在菩薩這一條裡頭。

假如它排在第一條我都不懷疑,我們凡夫都相信因果,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菩薩怎麼不知道呢?這怎麼講也講不通。

菩薩之外,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難道這些人不知道因果報應嗎?他們比我們知道清楚得太多了,所以怎麼想都想不通。

後來這個問題到我讀《華嚴》,講《華嚴》的時候,才把這個事情的真相搞清楚了。

《華嚴經》那個地方讓我對於這一句醒悟過來?讀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讀到十地品裡面告訴華藏世界的菩薩們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我在這個地方明白了這一句話。

由此可知,我們以《華嚴經》的教義來看,「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最低限度圓教三賢位還不十分相信。

因為《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那要登了地,他就曉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了。

那麼登地之前,十住、十行、十迴向還要普賢、文殊去勸導,地上菩薩才認真念佛啦!

這是說明這個因果,實在講太深太深了,所以三賢位的菩薩都不知道那這個第十迴向的菩薩,四十一品無明已經斷了三十品了,只剩下十一品無明啦!

這樣深位的菩薩對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還不知道。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2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6-2012 12:35 AM 编辑

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再加上等覺一共是十一地,這是菩薩位次裡面最高的,我們在平常念讚佛偈,裡面菩薩「摩訶薩」就是指的這個。

菩薩是講三賢位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摩訶薩是初地以上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我們稱為摩訶薩,就是大菩薩

原來華嚴會上這些大菩薩們,他們修什麼法門呢?修的是念佛法門。

始是初地,終是等覺,從始至終不離念佛,他們主修的法門就是念佛。

念什麼佛呢?我們也要問哪!看到文殊、普賢,他們兩位是華嚴菩薩眾裡面的首領,好像是班長一樣啊,這兩個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才真正恍然大悟!原來「深信因果」是講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這個因果,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所以在此地告訴我們深信因果。

這一句我是搞了二十多年,才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不容易。

如果不是讀《華嚴》,不是以十七年的時間講《華嚴》,今天這一句話我就講不清楚;講不清楚,含糊籠統就敷衍過去了,沒有法子的呀!

所以深信因果講的是念佛法門——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十方世界諸大菩薩都是念佛成佛的。

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彌陀經》上給我們講的,西方極樂世界修的是什麼呢?念佛、念法、念僧。

這個「深信因果」,搞明白了,搞清楚了,很不容易。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2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6-2012 12:49 AM 编辑

我們稱念佛法門為難信之法,實在是不為過啊!

一般人不相信這個法門,不能接受,非常正常啊!

連圓教十迴向的菩薩都不相信,他怎麼可能相信?他要相信,那不就奇怪了嗎?

所以這個不相信,非常非常的正常,一絲毫都不奇怪。

真正能夠相信的,那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太厚了佛明白告訴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沒有數字啊!

你看阿闍王子他們那些人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佛,四百億是有數字,他們還有隔陰之迷,還有退轉,雖然發願了——我將來成佛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這個願沒有什麼大用啊!

他要不認真念佛,雖然發這個願,還是不能往生。

所以真正發——堅固信願,一心持名,萬緣放下。

那就是經上所講的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超過阿闍王子太多太多了!

這樣深厚的善根,再蒙三寶加持,所以他對於他這個法門能信、能解、能願、能行。

這能有幾個人呢?幾個人有這麼大的福報?所以這一句「深信因果」確確實實不容易。

我們仔細看看我們周邊的同修,仔細想想自己,這十一句沒有一句做到啊!一點福都沒有啊!怎麼能成功?

從前我常常讚歎大家有福報啊!是鼓勵你、勉勵你,今天我講真話啦!

我們要深深去反省,要認真地去修福,去打根基啊!這個講真話,初學的人聽到都會嚇跑了,不敢來聽啊!

真正相信因果,他一定死心塌地,一定是非常認真努力來學習。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6-2012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6-2012 01:40 AM 编辑

3、讀誦大乘

底下說的『讀誦大乘』。

讀誦大乘是菩薩重要的修行方法,這個菩薩行門無量無邊,在大經裡面,就是舉這個綱領也舉了很多很多,為什麼單單說個讀誦?

《無量壽經》上講的有受持、書寫、供養...,說了很多,為什麼單單說讀誦?為什麼不說受持?不說書寫?不說供養?

那麼我們就曉得,佛說種種綱領之中,讀誦最重要。

說老實話,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等覺,沒有成佛之前,這個讀誦經典他每一天都不廢除的,他天天都在念。

讀誦就是萬行齊修,不僅僅是戒、定、慧三學,三慧一次完成,它是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這一次就修圓滿了,這叫圓修。

這個大乘經典很多,浩如煙海,我們從那裡讀起呢?

佛法在中國有十大宗派,大乘就分八個宗派,每一個宗派裡面還有許多法門。

我要先問你,你的學佛目的在那裡?這個很重要,學了之後一定可以達到你理想的目標,這個東西學了才管用。

這沒有目的,那就無從下手,那從學佛常識看起吧!慢慢來吧!你還沒有選擇嘛!一定要先選擇一個法門。

你修學那一宗,你就讀誦那一宗的經典。為什麼呢?這個樣子解行能夠相應,成就快速。

所以在過去,學天台的,他念《法華經》;學賢首的,他念《華嚴經》;禪宗的,念《金剛經》;淨土宗的,念《阿彌陀經》、《無量壽經》。

你學那一宗?你的方向目的在那裡?你選擇某一宗主修的經典,你去讀去。

所以一切大乘經隨你自己選擇。最好的選擇是適合自己的興趣,適合於自己的願望、自己的程度,還要適合於自己的生活環境。

那麼你這樣選擇,修學就非常愉快,容易深入。選擇不恰當,對自己沒有好處,會帶來很多痛苦。

佛法教給我們離苦得樂,絕對不會教我們離樂得苦,沒有這個道理的,這是同修們要把它記清楚的。

如果學佛想得身心快樂、家庭美滿、事業很順利、社會很祥和,如果目標在此地,那我可以告訴你,所有大乘經典統統都可以辦到。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6-2012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6-2012 12:10 AM 编辑

但是修學大乘,此地「讀誦大乘」,不是說所有大乘經都叫你去讀誦。

這樣修學呢?對於我們現前這個階段,你就有誤會了。

諸位要知道,此地講讀誦大乘是對菩薩說的,對明心見性的菩薩說的,不是對我們說的,我們如果明心見性了,所有大乘經典統統來讀誦,沒有問題。

說實在話,這一部《大藏經》要多少時間能夠把它念完,完全貫通、通達呢?

在我想像當中不需要三個月就全部通達了。

你說為什麼原因呢?因為他是菩薩嘛!他一通一切都貫通了嘛,他沒有障礙。

我們今天去讀《大藏經》說實在話讀一百年也不會通。你問什麼原因?那不是菩薩嘛!

這要搞清楚,因此我們現在不是菩薩,我們要不要讀誦大乘呢?行,可以讀誦大乘。我們是大乘的凡夫,不是小乘凡夫。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12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6-2012 01:35 AM 编辑

(1)發弘願、修品德

大乘凡夫怎麼個學法呢?教給我們的——四弘誓願。

四弘誓願不但是願,也是修學的次第。

教給我們先發心,發什麼心呢?發慈悲心。

把我們的心量拓開,不要念念想個人,念念想自己,這個心量太小了。

所以第一個叫我們發一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什麼叫度?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成人之美,要去協助他,去幫助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離苦得樂,要發這個願。

這個把自己的心量拓開,使自己對一切眾生生平等心,生清淨心,然後才開始修學。

修學從那裡學起呢?從品德的修養做起。我們中國人常講品學兼優,第一是品德。

孔老夫子的教學四個科目,它有次第的,第一個是德行,就是道德的教育,這是主要的。

第二是言語,言語要有分寸,一句話說錯可能引起很大的誤會,可能引起身家的敗裂,可能引起國際的戰爭,所以言語非常的重要,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第三政事,政事就是我們今天所講技能,我們將在社會上學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

第四才是文學,我們今天講的藝術。

我們有品德,有生活的能力,有技能,然後有多餘的時間才可以學藝術的欣賞,使我們精神生活能夠昇華,儒家教學這是四大科。

佛法教學跟這個相似,你看首先教你「煩惱無邊誓願斷」,斷煩惱,我們現前這個階段煩惱太多,我們修學的重點是要把煩惱給斷掉。

煩惱斷掉之後,我們的清淨心現前了,清淨心現前這才有能力學法門。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6-2012 12:53 AM 编辑

「法門無量誓願學」,剛才講了,那一部《大藏經》三個月就通達了,就有這個能力了。

所以求學是要有次第的,要懂得從那裡入門。

我們今天下手,諸位一定要記住「一門深入」。

深到什麼程度呢?深到自己心地清淨;一定要把自己的分別、執著、妄想除掉。

所以中國古時候,佛家的教學跟儒家的教學,相同的地方非常多。

佛法教學,五年學戒,現在沒有了!所以今天學佛的人很多,有成就的人不多。原因在那裡?這一個基礎我們把它忽略掉了。

五年學戒,學什麼戒?老師的教誡。就是跟著老師,不能離開老師,老師指導你的,你要認真去學習。

這個五年學戒,不是經、律、論的律藏,不是那個戒律,而是守老師的教誡。

通常老師教什麼呢?這就看宗派不同。

譬如你學《華嚴》的,這五年當中老師叫你去讀《華嚴經》把這一部經從頭到尾念得很熟,念到能夠背,不給你講意思,天天叫你念。

除了念經之外,就叫你工作,常住裡面許多工作叫你去做,工作是修福,工作是磨練你的耐心,叫你修忍辱波羅密。

讀書是把你的妄想念掉,你不念經就打妄想;尤其那麼厚厚一部經,一天要念個七、八個鐘點,不能念錯,那你就沒有功夫打妄想了。

用這種方法把你的妄想、煩惱去掉。念經是個方法,目的是去煩惱,恢復你的清淨心。

你要學天台宗,叫你念《法華經》。

這個淨土宗,我就叫人家念《無量壽經》,在一切經中,以《無量壽經》為第一,《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屬於同部。

《無量壽經》是第一,《阿彌陀經》也是第一,因為它是同一部,所以你念《無量壽經》或者念《阿彌陀經》都好。

《阿彌陀經》呢?那念的遍數,就要更多了;或者是念《要解》,《要解》,你看印光大師的讚歎,是《彌陀經》古今註疏裡面註得最好的,第一註解。

印祖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作個註解,也不能超出其上。」是把這個註解讚歎到了極處了。

所以念《阿彌陀經》,我們就希望連《要解》一起念,這個份量也就相當了,否則的話經文太短了。太短了,我們修學的時間就短。

《無量壽經》很短,不長嘛,所以我要求大家一天念三部。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12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4-6-2012 12:55 AM 编辑

(2)捨識用根——讀誦大乘

你要曉得讀經不能夠求解義,念經是三學三慧一次完成,修行的時間是愈長愈好。

讀誦是修行哪!讀誦的時候不能求解義,一求解義,這個讀誦的目的完全破壞了。

為什麼呢?你一起分別,就落到意識裡面去了,這個就錯了。

說老實話,讀誦經典的時候,就是禪家所說的「離心意識參」;我們跟禪家用的手段不一樣,目標是一樣的,是在參禪啊!

我們用讀誦的方法在參禪,這個真是妙到極處了。

參禪是什麼呢?離心意識叫參啊!

我們讀誦離心意識,讀誦的時候不分別,不用第六意識;執著,不用第七識;不去思惟想像,也不落印象,一直念下去,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識。

豈不是離心意識嗎?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念的這個句子,耳朵也聽得清清楚楚,一個字也沒念錯,一句也沒念顛倒。

給諸位說,這就是交光大師所講的「捨識用根」。

我這個時候用的是六根根性,我用的是見性,見色性;用見性見,用聞性聞,高等的修行啊!幾個人會啊!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6-2012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6-2012 01:09 AM 编辑

「捨識用根」。盤腿面壁可以捨識用根;讀誦大乘也可以捨識用根。

用熟了,就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上,穿衣吃飯,待人接物,統統捨識用根,那就是菩薩,名副其實的菩薩啦!把這個方法應用在生活上。

所以你才曉得,讀誦大乘菩薩修行重要的一個方法,因為在十個宗派裡面,禪宗只是一個宗派,其餘九宗都屬於教下,都沒有離開經典。

所以這個地方它不寫觀心、參禪、參話頭,它寫的「讀誦大乘」。

那就是說這個大乘菩薩裡面,依照經論修行的,佔絕大多數,只是方法不相同,它的精神、方向、目標全部都是相同,都是捨識用根,都是離心意識,這個叫真正修行,讀經是真正修行。

心意識捨掉了,與心意識相應的心所,當然都不起用了。所以讀經會入定啊!

你要不相信,也許聽說過吧!智者大師念《法華經》入了定,他要用心意識去讀,他怎麼能入得了定呢?他讀《法華經》會入定。

我們念經為什麼入不了定?我們是用心意識在念,所以入不了定;人家是離心意識去念,就我剛才講的那個方法原則,他念到《藥王菩薩本事品》入定了。

在定中,他有感應,他參加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法會。

他還聽了一座,出了定告訴人,釋迦牟尼佛這個靈鷲山,靈山一會還沒散啊!他還親自參加了。

說實在話,釋迦牟尼佛每一次法會都沒有散場,問題就是你有沒有能力去參加。

《彌陀經》的這個釋迦牟尼佛的彌陀法會,也沒散;《無量壽經》的法會,也沒散,看看你們那一位有能力親與世尊的法會。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12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5-7-2012 01:42 AM 编辑

不明瞭讀誦大乘,所以他不願意念,這個實在是智慧淺少,不知道事實的真相。

念到心清淨了,念到定、慧成就了,念到破無明、見法身了,他還是念;即使證到等覺菩薩果位了,他每天還是要念,始終不離開,這是這種修行方法。

那麼淨宗也許有很多同修聽過,沒有念經,單單念一句佛號,他也成就的,沒錯;單單念這一句佛號,誰呢?最初提倡的是大勢至菩薩,他那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是離心意識;如果不離心意識,那叫什麼修行?不離心意識,怎麼能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呢?沒這個道理啊!

所以諸位要曉得,念這一句佛號,也是離心意識念啊!念經、念佛如此,聽經還是這個樣子。

大家聽經不開悟;為什麼不開悟呢?用心意識聽。

別說聽這一輩子不開悟,生生世世聽上無量阿僧祇劫,還是不開悟。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12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7-2012 01:22 AM 编辑

馬鳴菩薩《起信論》裡頭,給我們講得好清楚,那是講對聽經的人,要怎麼樣聽呢?「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

「離言說相」,就是離第六意識;「離名字相」,就是離第七識;「離心緣相」,就是離第八識。還不是捨識用根嗎?

這個就是清清楚楚給我們顯示出來,聽經也要離心意識。心就是第八識,意就是第七末那識,識就是第六識。

聽經也得要離心意識聽,離心意識,說老實話,是修行。

聽經是修行,讀經是修行,念佛是修行。

修什麼行呢?把心心所給捨掉,這就是禪家常講的從根本修啊!

我們曉得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盡是過失;那個過失的根源在那裡呢?根源就是心所。

所以它這個修行方法,是從根拔起啊!連根把它拔除。由此可知,絕對不是只有禪家從根本修。

所以禪宗常常輕視教下,輕視淨土,他不曉得「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你是用參究觀心的方法,從根修起;人家教下用讀誦,念佛的用執持名號,也是從根本修啊!不亞於觀心,不亞於參話頭啊!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2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7-2012 01:21 AM 编辑

凡是輕視別人的,他會不會成就?他決定不會成就。

為什麼呢?因為真心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裡來的輕視別人呢?

這個輕視,總有分別、有執著,才會輕視嘛!

那麼由此可知,他禪參得再好,他心意識沒離開;沒離開,他那個禪不管怎麼參法,不會開悟;得禪定是可能的。

為什麼呢?用心意識可以得禪定,四禪八定,阿羅漢的九次第定,都是用心意識修的,都沒有離心意識。

離心意識,那是上上禪了,不是阿羅漢、辟支佛祈能夠證得的,這一點諸位要知道。

你要是果然明白了,你對於參禪的人譏笑你,你也是合掌阿彌陀佛,不去跟他計較。

為什麼呢?我們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碰到外面人,說我們是自了漢,說我們是小乘,我們也歡歡喜喜地「阿彌陀佛」就結束了,不要去計較,用不著去跟他辯駁。

正是六祖所說的,看到這個根性好的,可以給他說的,這才能給他說說;到根性劣的,不能說的,合掌令歡喜就好了,不要與任何人爭論。

爭論,決定違背了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啦!

這個爭論決定是迷惑顛倒,只有迷人才會爭啊!悟的人不會爭。

迷的人,心裡面才有意見;悟的人,心裡沒有意見,悟的人,心乾乾淨淨,什麼也沒有,本來無一物。

心裡面還有許許多多東西的,這沒悟啊!

http://book.bfnn.org/books/0165.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2024 12:58 PM , Processed in 0.13767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