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upatissa

印度宗教解脱观与佛教无余涅磐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9-2008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24-9-2008 04:58 PM 发表
没有一个世间叫出世间,也没有一个境界叫跳出三界。

断尽内心烦恼就是出世间,也是三界之外。

有烦恼的人,依然被世间所缚,也还被三界所被困。

有没出世间,决定在于我们的内心清净与否。


The Buddha replied that He had destroyed Defilements which conditions rebirth as a god or a human being and added:
"As a lotus, fair and lovely, By the water is not soiled, By the world am I not soiled; Therefore, brahmin, I am  Buddha!"
The Buddha had discovered the path to liberation from the cycles of continued rebirth in this world. Out of compassion for the world, he shows the path and method whereby he delivered himself from suffering and death and achieved man's ultimate goal. It is left for man to follow the path.

"婆羅門!如果我還沒有斷除一切煩惱的話,我可能生為天人、乾閻婆神、夜叉鬼或人。但是,我已經捨離斷盡一切煩惱,像一棵被連根拔起的多羅樹,失去了生存的因緣條件,未來將永不再生起。
"就像一朵紅色、藍色或白色的蓮花──它生於水中、長於水中、矗立於水面之上──而不被水所染污。    同樣地,我出生在這世間,    生長在這世間, 超越了這個世間──而不被這世間所染污。所以,婆羅門!你記好──我是一位『覺者』。
"所有那些可能讓我生而為天人、乾閻婆神、夜叉鬼或人的一切煩惱,我都已經捨離斷盡,它們的根莖已經斷除,像一朵藍色蓮花,挺出水面之上而不被水所染污。我也是超越了這個世間而不被這世間所染污。所以,婆羅門!我是一位『覺者』。"

ANGUTTARA NIKAYA 4:36-DONA SUTTA

师兄的见解是出世间的涅盘在于心清静,心被客尘烦恼所染?
佛陀说的出世间的涅盘则是再生烦恼因缘的断除。彼此有一些的差别。阿罗汉此世是最后一世,最后生命必是无余涅盘而无再生。那些可能让我生而為天人、乾达婆神、夜叉鬼或人的一切烦恼,我都已经捨离断尽,很明显的佛陀的意思是说导致再生的是(粗细)烦恼,这是我非常坚定的。

佛陀如何形容有(bhava),就好象一顶点粪便的恶臭,我对生命也如是看待。

只是纯粹分享,相信你我都知道继续下去会吃力不讨好。

[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5-9-2008 10:15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咖啡豆 + 3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9-2008 0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涅磐与自我都是虚幻---这个帖有意推翻佛法?, 就像当初龙树想用论辩来拌倒原始佛教一样, 为何版主还把它列入精华帖?
若涅盘是虚幻那什么是真实?? 因为没有真实那来虚幻. 回头说涅盘真实也不对, 用语言来形容只堕入相对的概念.
楼主否定涅盘是否想带出龙树的空? 也许楼主想把空带上更一层楼.....? 难到龙树能胜过佛陀讲的法和经? 而那些人以为的部派佛法/小乘佛法--正是保存佛陀当时所说的法, 因为这些经和法并非他人所说而是佛陀本身, 而反这些法议的人不就是反佛教吗?除非那人能提出部派佛法不是佛陀所教, 那反对有理......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6-9-2008 02:4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0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已解脱(涅盘)的圣者, 活住时有五蕴为用--强名有余涅盘
内心已解脱(涅盘)的圣者四大分解后--强名无余涅盘

而真正的法义
1073 “如果他停留在那里许多年,不再前进,洞察一切的人啊!如果他在那里达到平静,获得解脱,这种人的识是否还存在?”

1074 世尊说道:“乌波湿婆啊!正如火苗被大风吹灭,已经消失,无以命名,牟尼摆脱了名和身,已经消失,无以命名。”

1075 “他是消失了,还是不存在,还是永远健康地存在?请向我解释,牟尼啊!因为你知道这个法门。”

1076 世尊说道:“乌波湿婆啊!这样的人消失后,形量不存在,人们谈论他的依据不存在;当一切现象消失时,一切谈论方式也消失。”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6-9-2008 02:1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8# 三法印 的帖子

涅磐与自我都是虚幻---这个帖有意推翻佛法?, 就像当初龙树想用论辩来拌倒原始佛教一样, 为何版主还把它列入精华帖?


对我个人来讲,这个帖子有没有列入精华,我倒不是那么在乎,如果除去其作为精华帖能够让大叫心平气和的讨论,我也赞同



若涅盘是虚幻那什么是真实?? 因为没有真实那来虚幻. 回头说涅盘真实也不对, 用语言来形容只堕入相对的概念. -如果说语言是虚幻,是游戏,你这句话多少反映了这个事实。


涅盘是圣者彻底灭除内心烦恼而达到的心境,任何超过这个范围去谈涅磐,必然落入形而上学。当你说圣者灭后不再轮回,(无余涅磐)你已经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了。作为方便,以引导学佛者朝向涅磐之路(彻底灭除内心烦恼),是无可厚非的,就像如来藏我,但是作为真的实体而执取之,就有必要否定之,这种情况之下唯有否定,才能放下,才有可能达到彻底灭除内心烦恼的目的。一个从此岸用船渡到彼岸,到了彼岸,就应该把船放下,如果还执取这个船本身,背着它,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乐,唯一一条路,放下它。。。。无余涅磐/如来藏我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8# 三法印 的帖子

楼主否定涅盘是否想带出龙树的空? 也许楼主想把空带上更一层楼.....? 难到龙树能胜过佛陀讲的法和经? 而那些人以为的部派佛法/小乘佛法--正是保存佛陀当时所说的法, 因为这些经和法并非他人所说而是佛陀本身, 而反这些法议的人不就是反佛教吗?除非那人能提出部派佛法不是佛陀所教, 那反对有理......


呵呵,你对于龙树/空的批判依然停留在多年前,依然是以个人情绪/主观去诠释龙树/空,这也是为何关于这个课题,我不回应的原因。。。每个派系都说自己的经典是佛陀所说,以推高其地位,这是不必要的。。。正确来讲,任何经典的结集,就像中国的论语一样,都是佛弟子记述下来,其中自然包含了那个时代的弟子们对于佛陀/佛法的理解。。。为了方便背诵,经典不可能一言一语的记载了佛陀的教说,当中必然有浓缩,浓缩过程中,难担保不会出错。。。还有现有的南传经论,谁敢担保是最原始?考古学从阿育王的石勒中得出,当时经文的目录与现有的南传阿含经也不尽相同。。。

部派佛教在处理佛法课题时,确实有问题,包括了业果轮回与我/无我的问题,无余涅磐,相信非缘起的极微法,过于注重经院学术,忽略了佛法的宗教性,过于偏向传统的沙门文化等等等等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26-9-2008 09:4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25-9-2008 08:31 PM 发表
彻底远离断除贪欲,舍离,由此得到解脱,无有任何执著。

在我的论文中,这是涅磐的定义,不是无余涅磐,后者是带有不再轮回的意义。我们已经讨论了那么久,你不应该尝试混扰大家的视线



如果你仔细看我的帖,你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针对你说的无余涅磐是用来引诱沙门/婆罗门来修行。但是,我不认为如此。所以,我就引用了“转法轮经”来看看到底佛陀是否一开始就用“无余涅磐”为糖果。

幸运的是,轮回是有为法,现象法,可以加以证明,不存在无余涅磐的问题。依据传统说法,后者是无为法,你如何去证明?这不就是佛陀在布托加楼经质疑外道的天国//解脱世界吗?这也是之前曾经是茅山传人的平凡是福对于佛教涅磐质疑?还有去谈论佛教圣者死后的种种情况,本来就是14无记的范围。涅磐我们只需要知道是圣者彻底灭除内心烦恼后的心境就好,这本来就是灭谛的范围,超越这个范围去谈涅磐,(比如说不再轮回/...) 肯定要落入形而上学。


无余涅磐就是“有为法”的止熄。“有为法”的因缘可以被了解,“有为法”的缘起可以被了解。那么,“有为法”的熄灭难道就做不到吗?十二因缘就是在教导这“有为法”的缘起。同时,也在教导这“有为法”的熄灭。不是吗?依你之说,十二因缘的目的何在?难道只是说说这现象而已?

佛陀从没有说这轮回的熄灭不可以被讨论的吧。圣者脱离轮回从来没有在14无记里,反而是脱离轮回后是如何的。是有,非有等等的才是。以下这一句话在原始经典里到处都可以找到,何时成了14无记了呢?

他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再無後有』」

从空小经里,在灭尽定里,这想和受可以被止熄。这何尝不是一种的体验。从这体验中,圣者可以了解这些“有为法”的熄灭。然而,重要一点的是,空小经不是说摒弃修行体验。空小经很实在的在每一个阶段都了解自己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还没有空掉的。这是很实在的从每一个禅修体验中去如实观。这才是由定生慧。
而不是一开始就把什么都观成空。就像那种还没有过河就把船丢了的人。就算在当下如实了知解脱,也如实了解还有这一生没有空。


复次,阿难!比丘不作意无所有处想,不作意非想非非想处想,唯作意无想心定之一缘。于无想心定,彼之心踊跃、欣喜、定立、解脱。彼如是知:此无想心定是有为而所思惟。然而知凡彼有为而所思惟者,其为无常、灭法。依如是知、如是见,彼之心由欲漏解脱,彼之心由有漏解脱,彼之心由无明漏解脱,解脱之时即解脱智生、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更于此处生。彼如是知:若缘欲漏,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若缘有漏,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若缘无明漏,虽有任何患恼,今亦无所患事。然而,有彼患恼,即此命为缘,缘其六处身者也。彼知彼想类之依欲漏是空。彼想类之依有漏是空。彼想类之依无明漏是空。然而,又知有此不空,即以命为缘,缘其六处身者也。如是,于此所无者,对此,偏随观其空。而凡于此有余者,其存在即知有此。阿难!如彼思惟:此究竟无上之如实性、不颠倒、清净是空类。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26-9-2008 10:35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咖啡豆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9-2008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0#  upatissa 的帖子

当你说圣者灭后不再轮回,(无余涅磐)你已经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涅盘-烦恼止熄,也就是说轮回(再生)的因已灭,自然修行人涅盘后就自然不再轮回(再生),为什么这会是形而上学的范围?

如三法印所说,
内心已解脱(涅盘)的圣者, 活住时有五蕴为用--强名有余涅盘
内心已解脱(涅盘)的圣者四大分解后--强名无余涅盘

有余涅盘,或是无余涅盘都只不过是针对某种状况的名称而已。

奇怪的是为什么你会说以无余涅磐作为方便,以引导学佛者朝向涅磐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26-9-2008 09:19 AM 发表


涅盘是圣者彻底灭除内心烦恼而达到的心境,任何超过这个范围去谈涅磐,必然落入形而上学。当你说圣者灭后不再轮回,(无余涅磐)你已经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了。作为方便,以引导学佛者朝向涅磐之路(彻底灭除内心烦恼),是无可厚非的,就像如来藏我,但是作为真的实体而执取之,就有必要否定之,这种情况之下唯有否定,才能放下,才有可能达到彻底灭除内心烦恼的目的。一个从此岸用船渡到彼岸,到了彼岸,就应该把船放下,如果还执取这个船本身,背着它,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乐,唯一一条路,放下它。。。。无余涅磐/如来藏我也是如此。。。。



当你说圣者灭后不再轮回,(无余涅磐)你已经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了。

涅磐是一切烦恼灭尽的境界,再往下讨论就落入形而上学了
可是如果说,说“圣者灭后不再轮回”,就是形而上学,那么倒是有点太过了
世间是有为的,二原的,总的来说是名(受想行识)和色(色)
在圣者死亡的那一杀那,由于没有烦恼执取,这一杀那名色灭了之后,下一杀那的名色就不再生起
因此,圣者就不再轮回了

当然,当我们说圣者不再轮回,并没有说他“下一杀那处在什么境界”
因为在这一杀那名色的灭尽之后,就不再有什么“境界”了,只是纯粹名色的灭尽而已
所以,圣者灭后不再轮回

我觉得师兄们所在讨论的课题,在定义上大概要先理清
由于无余涅磐是通用的名词,所以各人的定义和理解未必相同
upatissa师兄所说的无余涅磐,大概是针对部派佛教所持的涅磐观而言
所以并不是不能说无余涅磐,而是如果以部派佛教式的观点来看待涅磐的话,那就不合佛陀的本意了
是这样吗?

虽说现在已不是部派佛教时代了(嗯,以现在佛教界的现实而言,又何尝不是部派佛教?
可是一部分佛教徒对涅磐所持的观点,还是近于部派佛教的涅磐观
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不像,可是对于涅磐的(理论上的)理解本来就不是容易,所以可能在比较细微的层面依然持有一分常见或断见
这个就是我们要破除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咖啡豆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9-2008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1# upatissa 的帖子

涅盘是圣者彻底灭除内心烦恼而达到的心境,任何超过这个范围去谈涅磐,必然落入形而上学。当你说圣者灭后不再轮回,(无余涅磐)你已经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了。作为方便,以引导学佛者朝向涅磐之路(彻底灭除内心烦恼),是无可厚非的,就像如来藏我,但是作为真的实体而执取之,就有必要否定之,这种情况之下唯有否定,才能放下,才有可能达到彻底灭除内心烦恼的目的。一个从此岸用船渡到彼岸,到了彼岸,就应该把船放下,如果还执取这个船本身,背着它,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乐,唯一一条路,放下它。。。。无余涅磐/如来藏我也是如此。。。。
------------------
那你认为圣者灭后会再轮回咯?? 那会比说圣者灭后不再轮回更加糟糕更加误导...

世尊说道:“乌波湿婆啊!这样的人消失后,形量不存在,人们谈论他的依据不存在;当一切现象消失时,一切谈论方式也消失。”
当一切现象消失时,一切谈论方式也消失。--真正的是讨论轮回和非轮回已经没有意议, 但为了表达的方便才强名说是圣者灭后不再轮回
xxxxxxxxxxxxxx

呵呵,你对于龙树/空的批判依然停留在多年前,依然是以个人情绪/主观去诠释龙树/空,这也是为何关于这个课题,我不回应的原因。。。每个派系都说自己的经典是佛陀所说,以推高其地位,这是不必要的。。。正确来讲,任何经典的结集,就像中国的论语一样,都是佛弟子记述下来,其中自然包含了那个时代的弟子们对于佛陀/佛法的理解。。。为了方便背诵,经典不可能一言一语的记载了佛陀的教说,当中必然有浓缩,浓缩过程中,难担保不会出错。。。还有现有的南传经论,谁敢担保是最原始?考古学从阿育王的石勒中得出,当时经文的目录与现有的南传阿含经也不尽相同。。。
--------------------
是你还捉住龙树吧???
当然经在流传过程, 难担保不会出错。现有的南传经论,没人敢担保是最原始, 不过会比更后期如龙树和后期大乘来的真. 这点你应该不会否认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咖啡豆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居于大家才讨论形而上学,我们有必要整理一下他的内涵。
A central branch of metaphysics is ontology, the investigation into what types of things there are in the world and what relations these things bear to one another. The metaphysician also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notions by which people understand the world, including existence, objecthood, property, space, time, causality, and possibility.
Ontology  
The study of Being and existence;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ntities, physical or mental, the nature of their properties, and the nature of change.
Natural Theology  
The study of God; involves many topics, including among others the nature of religion and the world, existence of the divine, questions about Creation, and the numerous religious or spiritual issues that concern humankind in general.
Universal science  
The study of first principles, which Aristotle believed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all other inquiries.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是一切知识的根基,简单来讲,我们可以说它是研究终极实在,世界本质与存在的本质/本原/第一因,任何研究/探讨超越感性经验存在的学问,都可以归类在此。比如说:吠陀/奥义书时代的圣哲认为世界的本质。
1.
宇宙起源说:神创造说?物质演化说?
2.
世界本原说:精神还是物质?
3.
四种姓起源
4.
意识起源说:精神还是物质?抽象还是实在?
5.
原人说:超验精神实在?人格化的抽象大神?
6.
灵魂说:灵魂,意识,我的关系?死后灵魂的存在?精神主体?
7.
存在说:现象界是如幻还是实在?等等。
8.
解脱的世界:有,没有。除了唯物论。都认为有这样的世界

对于这些种种问题,有的人认为我们有能力去研究,有些人为这是超越人类的能力范围。有的学者认为可以通过理性/逻辑去推演来认识世界的本质,正理学派/胜论派是代表人物。大部分的印度圣哲却认为理性/逻辑无法亲见实在,只能通过直观禅修经验去亲证。吠檀多学者就是这样通过层层否定理性/逻辑而亲证(他们认为)梵我同一。在西方,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理性提出全面地批判,其中一个是著名的二律背反。比如说,先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小时时常被哥哥姐姐们拿这个问题来难倒我,无论答鸡答蛋都错,当时还以为他们会有答案),有没有上帝/梵/解脱的世界/创造论,进化论?对康德来讲,无论你选择哪一个答案,都可以被理性/逻辑充分证明与推翻

人类通过经验/感官去认识“实在“,不幸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带有错误的认知,被我们的经验/背景/现象界给掩盖,这样的观点,印度每个派系的圣哲都是这么认为,所以奥义书以来的各学派,都是提出以“知“/智慧作为解脱的必要条件。比如说大热天,我们在远处看马路上好像有类似水的现象,走近去看,又没有。真正的“实在现象“是大热天时,马路的空气温度不均匀造成光全反射现象。 也就是说,有水的现象只是表面的现象,是错的/虚幻的,终极实在是因为光因空气温度不均匀造成的全反射现象。

但是对于上面所提到的8个终极实在/本质/本原/本体,是有一个终极实在还是没有?还有我们能不能完全掌握这个终极实在呢?如果我们有去注意,这类问题/形而上学的问题往往都是富有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大家都是各说各的。无论他们是从理性还是从直观经验去论证/验证,我们会发觉到会有千奇百怪的种种说法。每个说法/论点都可以被论证与推翻。比如说有没有相对于轮回世界/空间的解脱世界/空间?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说有的认为,解脱世界也是各说各的:比如吠檀多的解脱世界是先承认有个先验的世界-梵,后期(尚卡拉)认为梵是一种绝对精神存在,不能世俗的“梵“来评论;耆那教认为解脱的灵魂上升到世界/宇宙的最顶端。。。。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26-9-2008 02: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了那么多,应该回到我们的主题:
为何说无余涅磐是形而上学的范围?

很简单,无余涅磐的其中一个必然定义是,生命跳出轮回/三界,或者不再生,不再轮回。一个跳出有为世界的生命(姑且这么说),这不是超出人类的感性经验/知识吗?如果说它是一种存在/实在,这不是终极存在/实在吗?既然如此,不是形而上学是什么?

相反的,涅磐(圣者彻底灭除内心烦恼的心境)不能说是形而上学,因为这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来检验,印证,就在当下/这一生。我觉得佛陀要我们关心的是涅磐(这也是14 无记的立场),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无余涅磐。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舍弃一切执著的人,设想一个客观上没有苦恼,永恒的世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执著,彻底灭除内心烦恼的圣者来讲,客观上有没有存在着这样的世界(上帝,梵,解脱世界,无余涅磐,极乐世界等等),已经不是问题了,自然而然也不会去须求/追求这种世界/存在来满足内心的不安。内心的不安/苦恼来自于有所执取,而不是有没有解脱的世界,如果内心舍弃一切执著,一切不安/苦恼自然而然缘灭而散,在这时候,你还会去追求形而上学的种种实在吗?不会,因为一切戏论已经停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6# 三法印 的帖子

那你认为圣者灭后会再轮回咯?? 那会比说圣者灭后不再轮回更加糟糕更加误导...


你之所以这么认为,那是因为你把涅磐中心摆放在有没有轮回上,说有说没有都是形而上学,14无记的范围。

我把涅磐中心摆放在远离烦恼,灭除执著上,不存在这种“二律背反“的问题
如果你跟着我的论点来走,也不会去问圣者灭后会再轮回这个问题啦

简单来说,佛教徒在修行佛法时,应该时时刻刻把重点放在“灭除内心烦恼“,而不是放在“跳出轮回/三界“,这才是比较符合中道的精神。“灭除内心烦恼“才是我们的目的/目标/重心,“跳出轮回/三界“/厌世思想只是一种方便,手段,不是最后的真实/第一义。
就像后期大乘佛教所讲的如来藏我,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告诉我们有个相似于梵我的佛性/如来/我等实体,而是借着如来藏我来吸引害怕无我的众生学佛,如来藏我一种方便说,不是究竟说,也不是说客观世界里真的有个常住不变的如来藏我,他只是“虚招“,不是“实招“;是“虚体“,不是“实体“。阿罗汉入无余涅磐的说法,也是一样的,他只是“虚招“,不是“实招“;是“虚体“,不是“实体“。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26-9-2008 02: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脱的世界:有,没有
1)有些人认为有
2)有些人认为没有
我们大家都清楚---楼主选了2)解脱的世界没有
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9# upatissa 的帖子

我把涅磐中心摆放在远离烦恼,灭除执著上,不存在这种“二律背反“的问题
如果你跟着我的论点来走,也不会去问圣者灭后会再轮回这个问题啦
---------------
其实你还是在二律背反, 远离烦恼, 从有烦恼到没烦恼
有烦恼和没烦恼不就是相对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6-9-2008 03:12 PM 发表
解脱的世界:有,没有
1)有些人认为有
2)有些人认为没有
我们大家都清楚---楼主选了2)解脱的世界没有
对吗?


解脱的世界有没有?。。。这是一个问题。A=有

有没有这世界的解脱?。。。这是另一个问题。B=有

从某些人来看,B=A ,A是LZ想要批判的,但是,LZ批判的同时也把B一同批判进去了。

从另一角度来讲,B不等于A。B就只是单纯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它并没有连带的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因为,B这答案后面可能是C,D,E,F。。。。当然也包括A等等的其他无记了。

A 这是14无记,这我比较能接受。。

至于B嘛!我不觉得是14无记。因为,佛陀都是在解释这世界,这世界的原因,这世界的止熄,和止熄这世界的道路。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26-9-2008 03: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5# 德源 的帖子

的确如此, LZ批判的同时也不经意把B一同批判进去了

解脱的世界:有,没有的答案都是错,
但LZ只单方面的说"解脱的世界:有"是错, 并没有表明"解脱的世界:没有"也是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6# 三法印 的帖子

解脱的世界:有,没有的答案都是错,
但LZ只单方面的说"解脱的世界:有"是错, 并没有表明"解脱的世界:没有"也是错.

把重点放在形而上学的解脱的世界(跳出轮回的绝对,永恒,快乐世界,典型代表是天国/梵)本身就是错,都应该被否定,无论你讲
A有,
B没有,
C也有也没有,
D不是有也不是没有
当我说有解脱的世界是错时,不表示我支持其他3种选择,否定的目的(不管是ABCD)还是让大家回到佛教解脱/涅磐的真意:
彻底灭除内心烦恼后的境界
死后种种世界/境界,都属于形而上学范围,佛弟子本就不应该落力太多
不过居于人类在追求涅磐过程中,还是需要这种实体/信仰作为前进的动力,佛经也确实为种种形而上学保留一个空间,只是我觉得它只能算是方便而不是究竟。

这就好像众人在争论石女(阿佩)的孩子 - 阿三,它是
男的
女的
半男半女
不是男也不是女

任何对于三哥的描述,都是超越经验/知识,作为一个佛教徒,任何对三哥的性别描述都应该在否定之内。
而否定的目的都只是为了让大家把重点从三哥转去阿佩,只要知道阿佩是个石女,种种的争论就会熄灭。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26-9-2008 06: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5# 德源 的帖子

佛陀都是在解释这世界,这世界的原因,这世界的止熄,和止熄这世界的道路。


佛陀关心的是如何灭除人类内心的苦恼,而不是去解决宇宙的问题,关心的是生命的问题,而不是世界的问题。
整个佛法都是在解释生命苦的现象,苦得原因,苦得止熄,和止熄这苦的道路。
至于世界如何形成,如何让这个苦难的世界消灭,这不是佛法的目的。。。

佛法不是叫我们去灭除/止熄世界,灭除/止熄有为法/存在,整个佛法真正的目的是在解决众生的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08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7# upatissa 的帖子

死后种种世界/境界,都属于形而上学范围,佛弟子本就不应该落力太多
----------------------
南传佛弟子是很实际的, 根本没有人会大谈死后种种世界/境界和涅盘是什么这些无用的. 本有一种不知生焉直死的心态来修行多修内观和四念处, 或许大谈死后种种世界/境界这些现像可以在净土找到吧?

不知道LZ是想针对谁呢?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6-9-2008 06:1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8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9# 三法印 的帖子

当你说圣者死后不再轮回,你已经描述了,已经在形而上/14无记的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2-2025 02:53 AM , Processed in 0.11513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