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amwah

不可挂心外事 / 勿轻信人言、言多易失 / 人言伤你时,应该信赖我 #146-147 第6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7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otes

[1]本人欲向Dr. Diane Edelman、Dr. Craig Ho及Dr. F.K. Wong致意,感謝他們為我校閱本文初稿,並給予寶貴的意見和批評。然本文內一切方法上、事實上和其他方面的錯漏,皆歸本人。


[2]Martin Noth, The Deuteronomic History, 2nd ed., English. JSOT Supplement Series 15, ed. David Clines and Philip Davies (Sheffield: JSOT Press) 61-68.


[3]諾思把22章的寫作時間推至充軍或更後期,因為DtH是寫於王國後期。有關《若蘇厄書》曾經二、三度修訂的學說,見S. McKenzie, The Chroniclers Use of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HSM 33, ed. F.M. Cross (Atlanta: Scholars Press, 1984) 1-15.


[4]J. Kloppenborg, “Joshua 22: The Priestly Editing of an Ancient Tradition: Bib 62 (1981): 355-361. 注意蘇15也具有同樣特徵。


[5]D. Schley, Shiloh: A Biblical City in Tradition and History. JSOT Supplement Series 63, ed. David Clines and Philip Davies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89) 121-126. Schley並沒有討論提及默納協半個部族的30-31節。分析細目如下:D=1-6, P=9-34,當中除了8和24節(屬J,E);7節無指定何屬。


[6]根據Schley的看法,見Graeme Auld, Joshua, Moses and the Land (Edinburgh: T & T Clark, 1980) 57-59 and 66ff.


[7]同樣顯而易見的是,有關默納協半個部族的記載,不論如何安排也是有問題的,即使是在現存的故事內亦然,因為這半個部族的出現是零散和不一致的。這問題雖很值得探討,本人目前只想集中討論祭壇一事,這問題留待下一篇論文再行討論好了。


[8]按Blenkinsopp的意見,征服許地的故事若沒有提及梅瑟五書的許地承諾,以及前先知書所述的許地實現(還可加入列下所載的失落許地),便會變得不完整了,前先知書也因而沒有了基礎。見Joseph Blenkinsopp, The Pentateuc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Five Books of the Bible (New York: Doubleday, 1992) 34f.


[9]Lyle Eslinger, Into the Hands of the Living God, JSOT Supplement Series 86, ed. David Clines and Philip Davies. Bible and Lecture Series 24, ed. D. Gunn (Sheffield: Almond Press, 1989) 40. 亦請參看R.E. Friedman, “From Egypt to Egypt Dtr1 and Dtr2” Trandition in Transformation: Turning Points in Biblical Faith, ed. B. Halpern and J. Levenson (Winona Lake, IN: Eisenbrauns, 1981) 167-92.


[10]這論點見於R. Nelson, Joshua: A Commentary (Louisville: Westminster Press, 1997) 247.


[11]K.L. Younger, “The Configuring of Judicial Preliminaries: Judges 1:1-2:5 and its Dependence on the Book of Joshua” JSOT 68 (1995) 75-92.


[12]David Jobling, The Sense of Biblical Narrative II: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the Hebrew Bible. JSOT Supplement Series 39, ed. David Clines and Philip Davies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6) 98-99.


[13]Michael Fishbane,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in Ancient Israel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244-250. 值得注意的是,Fishbane假定這祭壇位於約但河東(尤其見250)。


[14]J.A. Soggin, Joshua: A Commentary, trans. R.A. Wilson (London: SCM Press, 1972) 211. Geliloth可以是一個地名,也可以是“גלילה”的複數(地區)。


[15]N.H. Snaith, “The Altar at Gilgal: Joshua XXII 23-29” VT 28 (1978) 330-335. [16]請注意M.H. Woudstra, The Book of Joshua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1) 321-322指出祭壇的位置並不重要,因為有關它的消息只是傳聞而已。


[17]參看L. Rowlett, Joshua and Rhetoric of Violence: A New Historicist Analysis. JSOT Supplement Series 226, ed. David Clines and Philip Davies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6) 167. Rowlett很巧妙地把基貝紅人與約但河東的部族作對比。基貝紅人就民族而言並非選民,就所居的約但河岸而言卻正是選民地。但河東的部族卻剛與基貝紅人的情況相反。也請參看Rowlett, “Inclusion, Exclusion and Marginality in the Book of Judges” JSOT 55 (1992) 15-23.


[18]G. Auld, Joshua Retold: Synoptic Perspectives (Edinburgh: T & T Clark, 1998) 108.


[19]見B.A. Nahkai, “What’s a Bamah? How Sacred Space Functioned in Ancient Israel” BAR 20 (May/June 1994) 18-29. 考古學顯示,在撒羅滿的聖殿以外的祭壇和祭獻場所,一直存在至差不多王國時代末期。然而聖經故事在制定聖殿祭獻後,才開始宣告它們的不當。


[20]值得注意的是,編年紀作者提到會幕是安置在基貝紅,這為撒羅滿洗脫了一切與高丘有關的嫌疑(編下1:3)。


[21]見T.A. Holladay, “On Every High Hill and Under Every Green Tree” VT 11 (1961) 170-176. Holladay曾在一篇較早的論文中,確信不移地把「在一切高丘上,和一切綠樹下」一語歸於歐4:13作為「高丘」的代號。


[22]Thompson的著述雖非直接與聖經研究有關,卻十分有啟發性。見R.F. Thompson, The Face of the Gods: Art and Altars in Africa and the African Americas (New York: Museum of African Art, 1993) 19-30. 祭壇在各宗教中是「實踐宗教」的地方。那是說,祭壇是凡間與靈界的接觸點,是縱軸與橫軸的交叉點,是一個世界軸心。祭壇需有祭獻的行動。


[23]在瑪索辣經文(masoretic text)中,在祭壇上舉行祭獻的例子,由最初“מזבח”一詞出現開始(創8:20),已屢見不鮮。祭壇有時是用來呼號上主聖名的(創12:7-8; 13:4,18; 26:25)。一個例外是創35:7的祭壇,是為紀念天主啟示而建的。即使如此,該處並無明文禁止在其上舉行祭獻。以未經鑿切的天然石塊修建的祭壇,代表着瑪索辣經文所載的其中一個傳統,這些祭壇都是為祭獻用的。見Saul Olyan, “Why an Altar of Unfinished Stone?” ZAW 108 (1996) 161-171. 亦請參看申27:5-6; 蘇8:30-31。


[24]見H. Cazelles, “Biblical and Prebiblical Historiography” Israel’s Past in Present Research: Essays on Ancient Israelite Historiography, ed. V.P. Long (Winona Lake, IN: Eisenbrauns, 1999) 124, 95n. Cazelles指蘇4所提及的那十二塊石是個祭壇,並把它與蘇22所說的祭壇扯上關係。蘇4原可稱這些石頭為祭壇,卻沒有這樣做;相反的,蘇22原可稱那祭壇為十二塊石,也沒有這樣做。此外,似乎需要校訂蘇22的地名為基耳加耳,一如Snaith所提出的。蘇4所載的「石頭」,與蘇22所載的「祭壇」,各有不同的功能。


[25]見申4:16-18; 依44:13; 則8:3; 10:8; 詠106:20。


[26]見J. McRay, Religion in Judah under the Assyrians 732-709 BC.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2nd Series, ed. P. Ackroyd (London: SCM Press, 1973) 60ff.


[27]見E. Borowski, “Cherubim: God’s Throne?” BAR 21 (July/August 1995) 36-41. Borowski認為雅洛貝罕的金牛犢相等於撒羅滿的革魯賓,可見雅洛貝罕並無意完全抄襲撒羅滿的聖殿。也請見Gary Knoppers, “Rehoboam in Chronicles: Victim or Villain?” JBL 109 (1980) 440. 《列王紀》在雅洛貝罕制定了他的「新」敬禮後,一直沒有承認他的王位或王國。該文指出雅洛貝罕所推行的敬禮,與耶路撒冷的敬禮並沒有任何外表相似的地方。不僅是為了這原因,這敬禮被視為不合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文並沒有視這兩個敬禮是外表相同的。


[28]對中央祭壇的競爭對手的掛慮,間有出現在DtH,但通常都在有關君王制度或與此有關的制度上。君王制度本身有時也被視為是出自天主的旨意,抑或是要挑戰天主的旨意。見W. Brueggemann, 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Testimony, Dispute, Advocacy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1997) 72. 以色列和猶大的君王恆久遭到譴責,因為他們讓高丘存在,不論是他們親自修築,還是純粹任由它們繼續存在。這故事令這競爭對手的問題變得純屬敬禮事宜,而非涉及對王室或國家的不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7-2007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熱情和痛悔


如果你願意前進,更該保存敬畏主的心,不要放肆,謹守五官,別貪那虛假的快樂。你若致力於痛心懺悔,自然就有了熱心。心中愧悔,益處最大;你若一放肆,這益處就要失落人。人在世間,若想起自己如同充軍的一樣,危害靈魂的機會是如此之多,他還有心歡樂,真是奇怪。

只因為我們的心太輕浮,懶於改正缺點,所以靈魂的痛苦覺不出來,屢次正該痛哭的時候,反而歡樂。除了敬畏主,良心純潔,任何事物也不能叫人自由,使人安樂。誰能斷絕所有分心的阻擋,又常存心痛悔,真是有福的人。對於一切玷污良心的事完全離開的人,真是有福的。你當進行勇敢的鬥爭,以好習慣戰勝惡習慣。若你會謝絕別人,別人也會謝絕你,就不來擾亂你做事了。

別人的事,你不必操心,長上的工作,你不必打聽。只該先查看自己,應特別警戒自己,過於你所愛的人們。你得不到別人的敬重,不必憂愁;當憂愁的,是不能如好修道人那樣善盡本分。在世上安慰不多,尤其是沒有本性的安慰,這樣更有益處,更少危險。但是沒有神慰,或覺著神慰不多,原因全在我們的過失,因為我們不求心內的愧悔,外來的虛樂又不能盡力斷絕。

當知,你本來當不起受主的神慰,只該受許多患難。人若深自愧悔,世上的福樂,就變成苦難了。所以善人常有傷心涕泣的資料。因為或看自己,或看別人,他知道人在世上沒有不受苦的。況說,越想自己,越夠傷心的。傷心苦惱的緣由,就是我們的罪惡和我們的毛病;這兩樣纏擾看我們,使我們屢次不能默想天上的事理。

你若常想著死,不希望長壽,那改過的心自然就誠懇了。若把地獄煉獄的苦思量得親切,我想你即便有了勞苦艱難,也必定甘心忍受,什麼都不怕了。然而因為這些善念未曾深入內心,我們還是貪戀本性的歡樂,所以到如今我們還是冷淡懈怠。

往往由於缺乏內修功夫,我們這卑鄙的肉身就輕易地抱怨。你該謙遜地求主賞你愧悔的心。當用大衛王的話祈求說:「主!求禰用痛哭的淚養育我的靈魂,並且用多量的淚水來供飲我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07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人之苦


你若不專心歸向主,任憑你在那裏,任憑你往那裹,總是可憐者。你為什麼事不順心,就心煩意亂呢?你想在世上,誰能事事順心呢?不是你,也不是我;世人當中,沒有一個人事事順心的。人在世上,不能全脫免艱難困苦:縱然是皇帝,是教宗,也不能全脫免。然而在這苦難中誰能略得平安呢?惟獨為天主而忍耐的人,乃才能得平安。

那些意志薄弱,理智昏愚的人常說:你看某人的生活過得多麼舒服,你看他多麼富足,多麼尊貴,有多大的權柄,多麼受人奉承!你當抬頭向天默觀天上的福樂,就看出世福的虛假來了;世福不穩當,常叫人煩惱:願意保存不失,還該耗費精神,受驚恐。所以財產夠用,就該知足;至於盈千累萬,那也不算福樂。從此看來,人生此世,真是受罪。人越專務神修、越覺著現世苦惱,越懂得本性的軟弱。因為喫、喝、醒、睡、歇息、勞苦、以及別種本性的需要,在真心願意脫免諸罪、獲得解放的人看來,真是苦痛與磨難。

在這世上,肉身的需要,為專務內修的人是極大的煩惱。所以大衛王熱心求主,救自己於諸需要說:「吾主!從我的一切需要中救出我罷!」不認識自己有患難的人,是有禍的;愛這個不幸而可腐朽的生命的人,更是有禍的。有的過於珍惜生命,只要能常活耆,即使討飯求食,含辛茹苦,不得飽暖,卻仍心滿意足,甚至連後來的天堂也不指望。

唉!這樣的人,真算喪心病狂,失了信德,把自己全埋在世俗當中,除了情慾的事,其它的一切都感覺乏味。這些不幸的人,後來總有一天要後悔,那時才曉得今日所愛的,全是卑賤而無價值的,全是虛無。真聖真賢,以及耶穌的密友,總不介意肉體的快樂和世上的榮華;他們所渴想的,只是永遠的真福。他們所貪戀的,是天上永遠無形的大事,他們不讓地下有形的事物纏擾住他們。親愛的神兄,為修德前進,你別失望:你還有工夫,來得及哩!

你為什麼把已定的志向拖到明天呢?你起來罷,馬上就該動手,並且說:現在就是幹的時候,鬥爭的時候,改過的時候。若你心內苦悶,遭了災難,該想現今就是立功勞的時候。聖經上說:願意進安適的地方,先該在水火裹過,你若不加勉勵,必定不能制勝毛病。我們和這脆弱的肉體一同活在世界上,脫不了罪過,免不了煩難痛苦。我們都願意享受平安,無愁無慮。但是我們既犯了罪過,失了心靈的純潔,也就失了這靈魂的福氣。無奈何,只得忍耐,等看主的仁慈,叫這罪孽的時候過去,並叫真生命擊敗死亡。

哎!人的軟弱是多麼大呀!它常常偏向於惡:今日告解了,明日又犯那所告過的罪。走了志向,要加小心:沒有過牛個時辰,行為又像沒有定志而一樣。我們既然這樣軟弱無恆,自然就該輕視自己,想自己什麼也做不了。而且依賴主的聖佑,費了很大的勁才得到的,又能因著一時的疏忽而突然喪失。

七、我們一清早,就這樣冷淡,後來更將怎樣呢?在我們的言行上,聖德的痕跡,還沒有顯出來,就想止步停工,好像已經到了安歇的時候,真是可憐!依理而論,我們倘真有改過自新,在神修上邁進的希望,該再度受訓,如同良好的初學修道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7-2007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默想死亡



1.
死亡的时刻来得很快,你该省察你的良心怎么样。今天你还是人,明天也许就不在人世了(加上:贰、六三)。赶你远离了人的眼目,人也就想不起你来了。哎!人心糊涂顽固,只顾眼前,不管将来。你该整肃你的思言行为,就如同今天要死一般。若你良心洁净,你必定不怕死。躲避罪恶,比躲避死好多了。若你今天预备得不妥当,明天怎么能预备得妥当呢?况且明天是个不可靠的日子,因为你有没有明天,怎么能知道呢?




2.
我们不努力改过迁善,活大年纪有什么益处呢?哎!活大年纪往往不但不能改毛病,反倒加增罪过。巴不得我们能在世上善活一天才好!有许多人回头已经不少年数,但毛病都改去不多。死固然可怕;但活大年纪也许更有危险。常想着死,天天预备善死的人,是有福的。若见别人死,就该想日后你也要走这条路。




3.
清晨,你应想你活不到黄昏。黄昏,应不敢保你有明晨。所以该常预备着,勉励善生,别叫死期正在你不预备的时候来临。有许多人猝然死了。耶稣说过:「在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要来」(玛:贰拾肆、四四)。死期来到,你便开始对你过去整个的生活方式发生和已往大不相同的感想,并且深痛从前的冷淡松懈。




4.
一个人盼望善终,就勉励善生,他是多么有福,多么明智啊!凡现今轻贱世俗,切望前进,守好会规,多行苦工,爽快听命,不随私情,为爱耶稣的缘故甘心忍受各样的艰难,像这样的人,临终的时候,有大希望。乘你身体健康时,你能多立功劳:若是害起病来,还能做什么呢?人害起重病来,改过的很少!就如时常参拜圣地的人,少有成圣的一样。




5.
你不要依仗亲戚朋友,耽搁你救灵魂的大事,因为你想不到他们会很快的忘记你。与其等到死了以后盼望别人救助,那知现今早为自己打算,早立功劳呢?如果现在你不为你灵魂的大事操心,到你死了以后,谁还为你操心呢?现时的光阴,极其宝贵。圣经上说:现时是能得圣龙的时候,现时是能救灵魂的时候(格后:陆、二)。现今的光阴,若你善用,就能以得常生,你偏不用,真是可叹!那知后来你虽然求一天或一小时来痛悔改过,也不一定能得到。




6.
唉!好朋友!若你现在常提高警惕,常预防死亡,将来临死之时,能脱免多大的惊恐,多大的危险呢!所以你该勉励善生,为的到了死的时候,不但无恐无惧,而且兴高彩烈。现今你学着死于世俗,为的到那时好同基督一起生活。现今你学着轻看万物,那时就能到基督台前,没有阻碍。现今你克苦肉身,那时自然能生出倚靠天主的心来。




7.
哎!昏迷的人哪!任何一日你也保不住不死,为什么还想得高寿呢?请看自己哄自己,暴死的人是有多少?你有多少次,听得说过:某人被刀砍死,某人落水淹死,某人从高处跌下,头破而死,某人吃饭的时候死了,某人游玩的时候死了。这一个死于火,那一个死于槍,有人染疫而死,也有人被盗贼害死。从此看来,人的结局终究是个死,人的生命真如同黑影飞过一样(咏:壹肆肆、四)。




8.
你死了之后,谁还记得你呢?谁还为你念经呢?我亲爱的弟兄!凡今日能做的,就该去做,因为你不知道你几时死,也不知道死后究竟怎么样。趁这个时候,该多多积蓄不朽的财富,除了救灵魂,不要想别的;除了天主的事,不要管别的。又该恭敬圣人,效法他们的表样,同他们结成密友,赶到死的时候,盼望他们领你到天堂上去。




9.
你在世上,该想如同行路的客人一样,世上的事情,不要留恋在心。在世上你既然没有永远的住处,所以该保存你的心,不偏不倚,然后高飞,直向天主。又该向天祈祷,向天叹息,向天流泪,为的到你死了以后,灵魂可以直到天主台前。啊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007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审判之严和罪过之罚


1.在所有的事上,你该顾到它们的结局,并且要顾到你在严厉的法官前将怎样受审;因为什么也瞒不过天主,祂不受贿赂,也不听你推辞的话,或善或恶,全按公义判断。哎!愚蒙的罪人!你有时在发怒的人面前,还吓得发抖,在全知的天主台前,你将怎样应付呢?你为什么不预防审判的日期呢?到了那一天,任何人也不能替别人答辩,也不能保护别人。各人管各人的罪恶,已够管的了。你现在劳苦,能得益处;现今哭泣,能受赏报;现今叹息,天主听你;现今疼痛,能补赎罪过,洁净灵魂。




2.世界好比炼狱,忍耐的人能补赎罪过:他受了别人的凌辱,也难过,但他难过另外是因为那个人得罪了天主;谁反对他,他必甘心为那个人祈祷,真心宽恕;若自己得罪了别人,就快去认错。这样的人,只会怜悯,不会恼恨;常克制自己,勉强肉身,倾听灵魂的命。与其死了以后受炼狱的苦,毋宁活时补赎罪过,克除毛病!我们过于疼爱肉身,真是自己欺哄自己。




3.地狱的火烧的是什么,不是你的罪么?你越放纵自己,随从情欲,在地狱里,积蓄的柴火越多,爱的刑罚越重。在什么事上犯罪犯的重,就在那个罪上要受相称的罚。懒惰的人,被用烧红的铁锥子催逼;贪饕的人,受饥渴的苦。贪淫好色的人,用溶化的臭味硫磺浇灌他;嫉妒的人,心里难受,疼痛哀号,如同疯狗一样。




4.没有一样毛病,不受相称的罚。骄傲人,受极大的羞辱;悭吝人,受极大的贫穷。在那裹受片刻的苦,比在世上做一百年的大补赎还利害。在那裹受苦,没有一时停止,没有半点儿的安慰;不像在世上,虽然受苦,但有停止的时候,有亲戚朋友们的安慰。现在你该专心痛哭罪过,盼望到审判的日子,同圣人们一起心安神乐。到那时,善人要起来责备那难为欺压他的人;如今受恶人妄断的,那时必定起来判断恶人。如今贫穷谦逊的,那时大有依靠;骄傲人都在四处傍徨,战兢失措。




5.那时要明了在今世为耶稣受苦受辱,装聋装傻的,真是明智人。忍受艰难的人,心中庆幸;胡作妄为的人,闭口无言。热心的人喜乐:放肆的人忧愁。克苦肉身的,比那常享快乐的更觉欢喜。穿破衣裳的,反倒光彩无比:穿绸缎的,反倒卑陋不堪。住茅舍草屋的,比那住高楼大厦的更可赞美;坚心忍耐的,比有权势的更得益处。老实听命的,比那诡诈不实的更可称扬。




6.在那时候,博学穷理,不如良心无罪更叫人喜欢:富有天下者,不如轻弃财帛者更叫人尊重。热心祈祷,比丰盛宴席更有滋味。静默寡言,比彼此闲谈更觉畅快。高谈雄辩,比不上圣善事功。世俗的快乐,比不上克己苦身更能叫人喜欢。你愿意死后脱免大苦,现今该学着受些痛苦。后来你能受什么苦难,现今先该考验。若现今一点小苦还忍受不住,那永远的苦又怎么能受得住呢?现今一点疼痛,你已受不下,那地狱的剧刑你怎样忍受呢?该知道,福无双全,不能现世享乐,将来又同基督光荣。




7.你若现在要死,纵然你一生常享荣华,生活舒服,为你有什么用呢?除了爱慕天主,事奉天主,其余别的,全是虚假。如果一个人全心爱慕天主,他就不怕死,不怕罚,不怕审判,也不怕地狱:因为完善的爱德,能叫人无恐无惧,一直到天主台前。一个人贪恋罪恶,必定怕死,怕审判,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不必奇异。若爱天主的心不能叫你离开罪恶,至少怕受永苦的心能禁止你犯罪,也算不错。人不知畏惧天主,行善必不能持久,快要中邪魔的狡计。

[ 本帖最后由 kamwah 于 2-8-2007 09:0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007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勤于改过自新



1.你该在奉事天主的事业上警惕、谨慎:常问自己说:你为什么来到这里?你为什么离了世俗?不是为生活于天主吗?不是为成圣人吗?所以你一心向前走罢!工夫不大,就要受赏报;到那个时候,恐惧痛苦,一概都要消除了。现今出些力气,后来能得大平安,并得永远的福乐。你事奉天主,若能忠信、热心,天主也必忠信地待你,大加恩赏。你该切望得天国的光荣,然而不可自以为有把握,怕的是你后来起骄傲,生懈怠。




2.从前有一个人,又盼望升天堂,又怕升不了,悠悠惚惚的,心神不定。有一次,难过的厉害,进了圣堂,俯伏在一座祭台前,自己心里说:「若我知道,我能恒心到死,那才好呢!」这话还没有说完,忽然听得天主在他心里说:「若你知道这事,你要做什么呢?你那时愿意做的,现今就做,自然可得平安。」那个人一听这话,立时心神安定,把自己交于天主的圣旨,满腹的风波,顿时平息了。从此以后,自己将来怎么样,也不多管了;他所专务的,就是认明了天主的圣意,叫天主喜欢,自始至终,勉励为善。




3.先知(达味)说过:你只管依赖天主,恒心行善,安居圣地,天主必然要用自己的富源养育你(咏:参拾渠、三)。有一件事最能阻挡人修德前进,坚心定改,就是怕困难和斗争的苦。人若果然勇往直前,忍受患难凌辱,他修德前进,比别人要快的多。因为人越得胜自己,克治私情,他前进的也越多,得的圣宠也越大。




4.人所该克治得胜的,多寡不一。有人虽然偏情多,但勇敢修德,比那偏情少而懈怠修德的人,长进的更多,为帮助人改过,另外有两件事情,就是凡肉身所偏向的,勉力不顺从;凡为自己要紧的德行,热切去修练。还有,你在别人身上所憎厌的毛病,在你自己身上更当戒慎克制。




5.你该处处寻找那进修的机会。见了好表样该去效法。见有可指责的事情,切勿冒犯;有时冒犯了,就当快改。你有眼看人,人也有眼看你。若我们见热心的弟兄,良善温和,循规蹈矩,心中是多么愉快!若见他们不守规矩,不尽圣召的职责,心中是多么烦恼!一位修道人,轻忽圣召的职责而去管闲事,他受的害处是多么严重!




6.你该时常记住你所定的志向,把耶稣的苦像放在眼前。你一看他的行为,就羞愧难堪了:因为你跟随祂已经多年,但效法祂还不算多。一位修道人尽心默想耶稣的行传以及祂的苦难,为灵魂不论什么有益处的事情都可以找得着。所以耶稣以外什么也不必寻求。哎!若被钉的耶稣来到我们心中,不久我们就明白了。




7.热心修道人什么也能承当,命他的事,无不顺从。冷淡修道人,心里没有神乐,外面的乐趣又不许他贪,所以常常忧愁,处处有受拘束的苦。修道人不守规矩,常有堕落的危险。他既然求着松懈,必定常觉着愁闷,因为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称他的心。




8.你看有多少修道人,关在修院中,多么严谨守规;他们出门甚少,见人不多;吃粗饭,穿破衣;工作多,说话少,守夜的工天久,清晨早起,念经的时间很久;又屡次看圣书。总而言之,谨守所有的规矩。你细看加尔多及熙笃二会的修道人,或看各会的修道人修女,常是半夜起来,唱圣咏,赞美天主。当着众位修道人赞美天主的时候,你反倒贪懒好睡,不行善工,真当羞愧。




9.哎!盼望能脱身一切,全心赞美天主。盼望能不吃、不喝、不睡、常能赞扬天主,专务灵魂的事情。若果然能够这样,必定比现今经营肉身一切需要的事情,更觉着有福气。巴不得没有这等需要的事情,只管灵魂的神粮。啊!这神粮的滋味,我们尝着的时候甚少!




10.人若修到不贪世荣的地步,才能完全尝着天主的神乐,才能随遇而安。不论什么事物,得的多,也不喜欢;得的少,也不忧愁:把自己整个的交付于天主,一心依靠天主;在万物当中,天主就是他的万物。在天主台前,什么也败坏不了,什么也灭亡不了,万物全生活于天主,全随祂的圣意,全事奉祂,一点也不迟延。




11.你该常记着你的死期,你妄费的光阴,永远不再回来。又该知道,不费力劳神,修不成德行。你若稍稍懈怠,必定觉着心神不安。你若热心事主,便更觉得安乐。又因着天主的圣宠及修德的心火,因难事也容易忍受了。天主不论怎样安排,热心勤谨的人,全是甘心承受。须知改毛病,胜私欲,比劳力出汗还觉着辛苦。一个人不躲避小过,慢慢的心犯大罪。你若善用了一日的光阴,晚上必感到愉快。你该在自己身上留神,勉励自己,提醒自己:他人不论怎么样,你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你在自身勉励多少,你在德行上就长进多少。

[ 本帖最后由 kamwah 于 2-8-2007 09: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8-2007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主契合


1.吾主耶稣说:「天国就在你们心中」(路:拾柒、廿一)。你该全心归向天主,把可怜的世俗丢在一边,你的心就得平安。你该轻视外物,只管内修,天国自然来到你心中。天国,就是天主的平安,圣神的神乐,这平安神乐,恶人定得不到。若你在心内为耶稣准备适宜的住处,必定来赏给你神乐。耶稣所喜欢的一切光荣美好,全是内在的。专务内修的人,耶稣常来安慰他,同他谈论,赏他神乐安宁,也成为他的知心朋友。



2.忠诚的灵魂!为了你的净配,该快预备你的心,叫来住下。说过:「谁爱我,必定遵守我的命令,我父也爱他,我们也到他那裹,并且住在那裹」(若:拾肆、廿四)。所以,你该让耶稣占有你的心,千万不要叫别的事物进去。你有了耶稣,就富足了;在所有的事物上都看守你,保护你;世人的帮助,自然就用不着了。人心变化无常,会很快地遗弃你;惟独耶稣自始至终,是恒一不变的。



3.要死要坏的人,虽然为你有用,是你的亲朋,也不要常倚靠她/他;若有时她/他反对你,同你争辩,你也不必过于难过。今天和你友好的,明天也许不和你相近了;今天与你不友善的,明天也许和你相好,真像气候那样地变化多端。所以你该全心依靠天主,爱天主,畏惧天主;有了事,替你承当,替你安排的更妥当。在世界上你没有一定的住处,无论在那里都是过路之客,若你不同耶稣紧密地结合,总没有平安的时候。



4.这裹既不是你安歇的地方,你在这裹观望什么呢?天堂是你的本家,所以世上的事物,当看它如同路过的东西。世物如同流水,早晚流过去;你也不能久存。所以你当小心,不要贪恋世物。如果贪恋它,必受它的害,免不了死亡。你的心思,该超升到至尊的天主台前,又该不住地呼求耶稣。若你不会默想天上高超的道理,就该想耶稣的苦难,安歇在的圣伤中。果能如此,遇着艰难,你必定勇敢坚强;别人的凌辱:也不理会:别人的妄证,也便易于忍耐了。



5.耶稣在世上,不但受过别人的凌辱,就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在极大的困难中也背弃了耶稣愿意受苦受辱,有人凌辱了你,你却抱怨么?耶稣尚有仇人诬告,你还敢希望所有的人全都成为你的朋友恩人么?若你一点苦也不受,怎么能得忍耐的赏报呢?若你不愿意受苦,又怎么能成为耶稣的朋友呢?若你希望和耶稣同居王位,在世上就该为而且和一同多受些苦难。



6.若你完全进到耶稣圣心中,品尝到些微的神爱,你自然不管你的安逸自在,也会乐于承受别人的凌辱:这其中的缘故,只是因为爱耶稣的心情,能使人看轻自己。真爱耶稣的人,必爱真理,专务内修,不被私欲缠扰,又能专心朝向天主,神游身外,安歇在天主怀中。



7.谁不根据别人的言语或评价,而根据事物的真相来批判事物,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也是天主亲自教导的人,世人难以使他具有这样的学识。专务内修,轻看外表的人,不必找相称的地方;任何时候,常能尽己热心的职责。专务内修的人,既然不沾染外物,所以他很容易收敛自己。虽然肉身劳苦,事情忙碌,却妨碍不着他,因为他是随机应变,看事做事的。一个人,在心中管好自己,有条有理,别人的行为,不论是好是坏,他都不理。人越好管闲事,他的阻挡越大,分心越多。



8.你若良心正直,毛病完全除尽了、各样的事情,都能为你有益处,都能引你修德前进。因为你还没有全死于自己,受世物的心还没有除尽,所以有许多事情,扰乱你的心,让你难过。再没有比贪恋世物的邪情,更能污秽,缠扰你心的了。若你不在外边求世上的安慰,就能在内里默想天上的事,灵魂也能常享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07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谦逊忍耐
 

1.谁亲向你,谁反对你,不必过于介意,你只该努力在一总的事上,使主同你在一起。你当使良心无罪,主自然保护你;主愿意保护的人,不论什么凶恶也害不了他。若你会不言不语地忍耐,主必来帮助你。主知道在什么时候救你,并且怎么样救你;你只一心让祂照管就够了。只有祂能帮助你,免除你的一切羞辱。有时候别人知道我们的过失,责备我们,这为保让我们的谦逊大有益处。



2.一个人因为自己有缺点、就自卑自贱,这最容易息人的怒,得罪了的人,也可以稍稍地赔补。主所保护的是谦逊人;救援的是谦逊人,爱慕安慰的还是谦逊人。谦逊人能得主的圣宠。主用苦难试探祂以后,便显扬祂。主把自己的奥妙事悄默启谦逊人,温和地将他延入自己的心中。谦逊人受了凌辱,心裹还是平安,因为他不依靠世人,惟独依靠主。你若不想自己是在众人以下,在德行上休想有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8-2007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言與道
陳維統

© 2005 思高聖經學會

凡對聖經有些熟悉的人,細讀一次《若望福音》的第一章,一定會發覺到若望是面對《創世紀》第一章所寫的,甚至連筆法和主題,以及框架,都是彷效《創世紀》第一章。連在開始,「在起初」三個字,也與《創世紀》開始相同。《創世紀》第一章一開始,作者即開宗明義的講「天主創造天地」(創1:1),《若望福音》與前三對觀福音完全不同,也以天主子──降生成人的聖言開始:「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若1:1),以後繼續講:「萬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造成的」(若1:3)。《創世紀》第一章的作者,在記述天主創造一切時,都是用「天主說」來創造一切(創1:3, 6, 9, 14, 20, 24),聖若望則說:「萬物是藉著他(聖言)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造成的(若1:3)。



《創世紀》把天主創造和點綴的工程,分做七天來記述(安息日包括在內),若望在第一章19-21的一段也可看出與創1:1-2:4相彷。在若1:29, 35, 43第二天和若2:1所提的第三天,合起來正是七天。若翰為主作證是第一天(若1:19),1:29節的「第二天」,即等於若翰作證的第二天;1:35節的「第二天」即等於作證後的「第三天」;1:43節的「第二天」即等於作證後的「第四天」;若2:1的「第三天」即1:43節第四天後的第三天,所以是作證後的第七天。這寶貴的七天,正暗示著耶穌重新創造的工作。在頭六天內,天主子準備一切,在第七天正式開始「顯示自己的光榮」(若2:11),即是開始建立天國,正如創2:3所記的「天主祝福了第七天,定為聖日」。



由以上《若望福音》第一章與《創世紀》第一章的對照,可知若望之用「聖言」指稱天主子,是由於天主創造萬物,《創世紀》用了「天主說」三個字,給了若望靈感,用「聖言」二字指稱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14)。新約的作者,只有若望一人,用「聖言」二字(若1:2-18;若一1:1, 3;默19:13)。



至於若望之用「聖言」的由來,讀者可參閱思高聖經學會於1957年所出版的《福音》1059頁至1064頁,《若望福音》第一章後的附注:聖言概念的由來,那裏有詳細的討論。並參閱《聖經辭典》721(言、聖言)條。《若望福音》是用希臘文寫成的。譯為「聖言」二字的希臘文是logoj(羅格斯)。歷代學者對一個漁夫聖若望,從那裏汲取了這麼高深的概念的問題,各持己見,莫衷一是。有的說是出於希臘哲學的思辯;有的說是出於希臘民間的宗教;有的說是出於猶太經師的思想;我們思高聖經學會認為「羅格斯」概念是發源於舊約的「天主的智慧」和「天主的全能的話」(箴8:22-34;德24;智6:14-17; 7:7-30; 8和9章等,關於天主的話創1:1-3;詠33:4, 8;智9:1;依40:18;德42:15等)。耶穌的愛徒,終身懷念縈思歷史上的耶穌,他認為「天主的智慧」和「天主的全能的話」就是耶穌基督,並在「真理之神」引導之下,稱耶穌為聖言,因為「言」比「智慧」更容易顯示他由天父的永遠的誕生。



由此涉及到了天主聖三的內在生活和外在生活。如果我們稍微瞭解一點天主聖三的內在生活和向外的行為的話,聖言比其他名詞更能說出聖子的身份和特徵來。「言為心聲」這句中國古諺,與天主的這個啟示正有吻合相似之處,所以聖若望毫不猶豫地好似得到了天主的啟示一樣,一開始他所寫的福音:「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若1:1)。請讀者注意這個「已」字,因為在有時間和空間之前,「已」有了聖言,所以聖言是超時間和超空間的,在沒有時間和空間之前,就已存在,已與天主同在。這就是說:天主從亙古到永遠就具有自己的「聖言」,聖言沒有一秒之微的時間,不「與天主同在」。事所以如此玄妙,就是因為「聖言就是天主」。換句話說,聖言具有天主的本性本體。聖言是永遠存在的,聖言是與天主分立的,聖言是具有天主的性體的,聖史用這三句肯定的話,給我們傳述了這端奧妙的道理。



像上述這樣微妙高超的聖言,怎樣可以以「道」字來作表達。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所用的「道」字,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關於《道德經》,筆者毫無研究,但可參考專家所寫的專論。比如:陳鼓應教授,在台大講授「老莊研究」課程,他著作了一本《老子註釋及評介》一書,香港中華書局於1990年12月再版。他引用先秦到目前所出版關於老子的參考書,計有二百六十部之多,可謂是專家了。現在我引用他對「道」的解釋。他在該書:老子哲學系統的形成的大作裏說:
『「道」是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他的整個哲學系統都是由他所預設的「道」而開展的』(二頁)。『「道」這個字,在老子書之前後出現了七十三次,這七十三個「道」字符號型式雖然一樣,然而意義內容都不盡同』(十三頁)。


『我們可以確知在一、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四十二、五十一等章上所說的「道」是指形而上的實存之「道」,其餘各章,多就人生方面而立說的。老子哲學,形上學的色彩固然濃厚,但他所最關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的問題,這種說法可以從《老子》整本書中著重的份量上取得論據的。


形而上的「道」如果不與人生發生關聯,那末它只不過是一個掛空的概念而已。當它向下落實到經驗界時,才對人產生重大的意義。這層意義的「道」──即作為人生指標的「道」,它呈現了「自然無為」、「虛靜」、「柔弱」等特性,這些特性可說全是為了應合人生和政治的需求而立說的』(二十九頁)。


現在我們多少瞭解了「道」字的意義,是否有點與上述我們所講的「聖言」的意義,讀者可自行定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07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好和平的人

1.你该先自己安静,然后才可以叫别人安静。爱好和平的人,比博学者更有益于人。顺从欲情的人,好事弄成坏事,最肯相信的是别人的过失。爱好和平的人,能从一切的事中引出善来。和平的人,不论是谁,总不猜疑;忿怒抱怨的人,常猜疑别人,自己不得平安,也不许别人得平安。不该说的,多次去说:当做的,反而不做。别人的职务,他去留神;自己的职务,反不关心。你先在自身上留心,然后可以去治理别人。


2.你有错误,知道掩饰,知道原谅:别人有了过失,反不容他原谅自己。依理而论,你该自己认错,而原谅你的弟兄。你愿意别人宽容你,你也该宽容别人。你看:你比那真有谦德和爱德的人相差很远:他们总不怨恨别人:除了对自己不满意外,对任何人是没有不满意的。同良善人交好,不算希奇,因为同他们来往,人人喜欢;不论什么人都愿意得平安,也愿意同自己一心的人在一起。惟独同暴躁人,不讲理的人,反对自己的人。一起和和和睦睦,这才算得了天主的大恩,做了希奇可赞美的大事。



3.有人自己平安,同别人也平安。也有人,自己不得平安,也不叫人平安:这样的人,不但惹人厌烦,就是自己也容忍不住自己。还有一种人,自己得享平安,又千方百计也叫别人也得平安。该知道:在此涕泣之谷,我们的平安只在忍耐患难,不在不觉着患难。谁越会忍耐,他得的平安越大;会忍耐的人,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世俗,成了耶稣的密友,成了天国的嗣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07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好和平的人



1.   你该先自己安静,然后才可以叫别人安静。爱好和平的人,比博学者更有益于人。顺从欲情的人,好事弄成坏事,最肯相信的是别人的过失。爱好和平的人,能从一切的事中引出善来。和平的人,不论是谁,总不猜疑;忿怒抱怨的人,常猜疑别人,自己不得平安,也不许别人得平安。不该说的,多次去说:当做的,反而不做。别人的职务,他去留神;自己的职务,反不关心。你先在自身上留心,然后可以去治理别人。


2.   你有错误,知道掩饰,知道原谅:别人有了过失,反不容他原谅自己。依理而论,你该自己认错,而原谅你的弟兄。你愿意别人宽容你,你也该宽容别人。你看:你比那真有谦德和爱德的人相差很远:他们总不怨恨别人:除了对自己不满意外,对任何人是没有不满意的。同良善人交好,不算希奇,因为同他们来往,人人喜欢;不论什么人都愿意得平安,也愿意同自己一心的人在一起。惟独同暴躁人,不讲理的人,反对自己的人。一起和和和睦睦,这才算得了天主的大恩,做了希奇可赞美的大事。


3.   有人自己平安,同别人也平安。也有人,自己不得平安,也不叫人平安:这样的人,不但惹人厌烦,就是自己也容忍不住自己。还有一种人,自己得享平安,又千方百计也叫别人也得平安。该知道:在此涕泣之谷,我们的平安只在忍耐患难,不在不觉着患难。谁越会忍耐,他得的平安越大;会忍耐的人,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世俗,成了耶稣的密友,成了天国的嗣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07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地纯洁意向正直  



1.人愿意高飞天上,离开世俗,该有两个翅膀:一是正直,一是纯洁。意向要正直,爱情要纯洁。正直,指向若天主;纯洁,能得到天主,细尝祂的神味。若心内没有什么邪僻的情欲,任何善工也不难做。若你只想叫天主喜欢。叫别人得益处,心里自然平安。若是你心里正直,一切受造之物,都可能是你修德的一面明镜,是教训你的一部神书。因为受造之物,虽是至微至贱的,也必定显出天主的美善来。   




2.若你内心圣善,纯洁,自然就容易看事透彻,也了解的清楚。纯洁的心神,透彻天上地下的一切。一个人心里怎么样,他就怎么样定断外面的字。唯有良心纯洁的人能得到世上的安乐。唯有那良心不正的人,认识世上的烦恼格外清楚。把一块带着锈的铁,丢在火中,铁锈立刻被炼净了,全体通红,人全心归向天主、能把懈怠全去净了,成一个新人一样。   




3.人一冷淡,一点小苦,他也害怕,外来的安慰,他必甘心接受。倘他克胜自己,勇敢地走天堂的道路,就不这样了:从前觉着很苦的,也必不以为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07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检讨  



1.我们不可过于依靠自己,因为我们时常缺乏圣宠,并且麻木不仁。我们的光明有限,而且一有疏忽,就能失了。我们屡次也不感到自己内心是那样地愚昧。多次办事不好,还原谅自己。有时我们被私欲心牵引着做一件事,竟说这是出于为善的好心。别人的小过失,我们看的清楚;我们的大毛病,反看不见。别人对我们无礼,立时就觉出来,当做大事;我们待人无礼,反不知觉。一个人若公平地审断自己,他判断别人必不敢苛刻了。   






2.内修的人,对于自己比对于一切外事更为关心;谁能忠实地检讨自己,对于别人的是非就容易缄默了。你除非不评论人的长短,只管自己,万不能成个内修的热心人。你如果一心向主,料理灵魂,外来的事情,自然不能动摇你的心。当着你不专务内修的时候,你的心在那裹呢?你看遍了一切的事物,却忽略了你自己,有什么益处呢?若你愿意得平安,与天主结合,该把世物拋在背后,一心修治自己的灵魂。   





3.你若拋却世物,完全不管,在修德行上,自然长进的多。你若仍留恋某件事物,必定要往后退。除了天主及天主的事物以外,没有伟大的、可爱的事物。凡是从世物来的安慰,全当看他如虚无一样。真爱天主的灵魂,天主以外,世间的一切他都满不在乎。因为只有一个无始无终、无所不在、能充满万物的天主,是灵魂的安慰,是人心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07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好和平的人


1.你该先自己安静,然后才可以叫别人安静。爱好和平的人,比博学者更有益于人。顺从欲情的人,好事弄成坏事,最肯相信的是别人的过失。爱好和平的人,能从一切的事中引出善来。和平的人,不论是谁,总不猜疑;忿怒抱怨的人,常猜疑别人,自己不得平安,也不许别人得平安。不该说的,多次去说:当做的,反而不做。别人的职务,他去留神;自己的职务,反不关心。你先在自身上留心,然后可以去治理别人。


2.你有错误,知道掩饰,知道原谅:别人有了过失,反不容他原谅自己。依理而论,你该自己认错,而原谅你的弟兄。你愿意别人宽容你,你也该宽容别人。你看:你比那真有谦德和爱德的人相差很远:他们总不怨恨别人:除了对自己不满意外,对任何人是没有不满意的。同良善人交好,不算希奇,因为同他们来往,人人喜欢;不论什么人都愿意得平安,也愿意同自己一心的人在一起。惟独同暴躁人,不讲理的人,反对自己的人。一起和和和睦睦,这才算得了天主的大恩,做了希奇可赞美的大事。



3.有人自己平安,同别人也平安。也有人,自己不得平安,也不叫人平安:这样的人,不但惹人厌烦,就是自己也容忍不住自己。还有一种人,自己得享平安,又千方百计也叫别人也得平安。该知道:在此涕泣之谷,我们的平安只在忍耐患难,不在不觉着患难。谁越会忍耐,他得的平安越大;会忍耐的人,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世俗,成了耶稣的密友,成了天国的嗣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07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良心无愧的快乐


1.善人的光荣,在于良心无愧。所以只要你良心纯洁,你就常常愉快。良心无罪的,各样艰难,他都能忍受;尚且在艰难中,还能欢乐。良心有罪的,可就不一样了,常常恐惧不安。若你觉不到良心的指责,你必定有无比的安乐。你若没有善行,不可欢乐。恶人万不能得真快乐,绝感不到内心的平安。天主说:『恶人没有平安』(依:肆拾捌、廿三)。如果他们说:我们平安,祸患来不到我们身上,谁敢伤害我们呢?你别信这些话,因为天主的义怒,忽然就来,把他们做的事情,全部破坏,他们所打算的全不中用了。

2.有了患难,反倒喜欢。这为爱天主的人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喜欢患难,就是喜欢背耶稣的十字架。人世的尊荣,很是短促。世上的光荣,离不了愁苦。善人的光荣,不在人称赞他,但在良心无罪。圣人的安乐,是从天主来的,又在天主内享受:他们喜欢,因有真理。凡愿意得永远光荣的人,必轻视暂时的光荣。如果一个人不但不轻视虚假光荣,反倒贪求,这明显他不爱天上的光荣。人家说长道短,能不介怀,心内纔能得大平安。

3.一个人良心无罪,容易心满意足,容易和平。人赞美你,你不会因此而更有圣德;人轻视你,你也不会因此而更为恶劣。你还是你,你在天主眼中是多大,还是那么大。若你只观察你的内心,别人说长道短,你就不去管了。人看外面,天主看心。人看外面的行为,天主看心内的意向。一个人常行善事,轻视自己,这是他灵魂谦逊的凭据。若世上的安慰一概不企图,这明显他良心无罪,又显出他有倚靠天主的真心。

[ 本帖最后由 kamwah 于 1-9-2007 08:5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07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慕耶稣在万有之上

1.如果一个人知道什么是爱耶稣,又为爱耶稣而轻视自己,他是有福的。你该为可爱的耶稣拋弃你所爱的人,因为耶稣愿意你爱祂在万有之上,愿意人只爱祂一个。世上的爱,很是虚假,不能长久。耶稣的爱,极其忠信,恒久不变。爱世物的,必和世物一同腐朽。爱耶稣的人,永远生活。所以你该只爱耶稣,拿耶稣当密友:因为一总的人都拋弃了你,但耶稣总不拋弃你,也不忍得叫你永远死亡。世上的人物,不论你愿意不愿意,终究该当离开。


2.你生时死时,总该与耶稣联系,把你交给祂掌管;那历,虽然你一总的人离开你,祂也能帮助你。可是你可爱的耶稣,有这样的性情,就是祂愿意你不受别的事物,愿意独自占有你的心,又愿意独自坐在你心中,如同皇帝一样。若在你心里把世物打扫的干净,耶稣自然情愿和你同居共处。你也懂得,除耶稣以外,倚靠世人,是徒劳无益的。自今以后,你不要倚靠随底倒的芦苇了;因为世人活像小草,他的一切光荣,活像野花,眨眼就要雕落。


3.你若看人的外面,不久就要上他的圈套。你若在人方面讨安慰,求利益,你必定多次吃亏。你若在一总的事上寻找耶稣,自然就得到耶稣;若你寻找自己,却也找得着,但是,为你有无穷的害处。一个人不寻求耶稣,为自己的损害,比全人类和一切敌人所能加于他的损害更为重大。

[ 本帖最后由 kamwah 于 1-9-2007 08:5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2007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的亲密友谊

1.耶稣若在你心中,事事都好,什么难处也不觉得;耶第若不在,就没有不苦的事了。若耶稣在你心中不言不语,什么外来的安慰也不中用;只要耶稣说一句话,你就真觉快乐无比。从前玛大肋纳正在哭泣的时候,一听玛尔大说:『主来了,叫你呢!』(若:拾壹、廿八),玛大肋纳不是立时就起来了么?耶稣叫一声,立时哭泣变成喜笑,那真是有福的时候。耶稣不在,是多么干枯,多么难过呢!你想这个祸患,不是比丧失了普世更大么?


2.没有耶稣,这个世界能叫你得什么益处呢?没有耶稣,就是愁苦的地狱;有了耶稣,就是甘饴的天堂。耶稣同你结合,什么仇敌也害不了你。人得了耶稣,就是得了至宝,得了宝藏中的宝藏。失了耶稣,就是失了大宝,比失了普世,损失更大。没有耶稣,真是穷苦至极;同耶稣结合,真是富贵无比。


3.会同耶稣交往,纔算有大才能;会款留耶稣,纔算有大智慧。只要你谦逊和平,自然可以留得住耶稣。只要你热心安静,耶稣自然就同你结合。若你贪图外物,不久就要把耶稣赶出去,失落了圣宠。若把耶稣赶出,失去了祂,你还投奔谁呢?谁还做你的朋友呢?人没有良朋好友,难过日子;若耶稣不是你最知心的朋友,你必定愁苦,得不到安慰。若你同别人交好,倚靠别人,那你真算是愚笨至极了。我们宁可同普世的人不合,也不可得罪耶稣。所以在一总亲爱的人中,只有耶稣该是我们特别的亲人。

4.爱慕一总的人,当是为了爱慕耶稣;可是爱慕耶稣不是为别的缘故。祂是最好、最忠信的朋友,所以惟独祂最可爱幕。为爱祂的缘故,并且在祂心内,不论朋友仇人,都该爱慕;又该为他们所求,叫他们认识耶稣,爱慕耶稣。你不要盼望别人特别地爱你,赞美你,因为只有独一无二的天主纔有这种权利。又不该盼望别人在心内依恋着你,在你心内也不可依恋着别人,只有耶稣当在你心中,并在一总的善人心中。

5.你的心,应当洁净,别叫世物缠扰住。若你愿意知道天主多么甜蜜,该把欲情扫除净尽,但留下纯洁的心献给天主。为达到这个地步,不是容易:若没有天主的圣宠光照你,帮助你,叫你脱离了欲情和天主结合,你自己是万不能达到的。因为有天主的圣宠时什么也能做;一离开圣宠,人就又穷又软弱,活像该当等看受罚的一般。

6.若遇看这样光景,也不要败兴失望,只该心平气和,承行主旨,并且为光荣天主,甘心忍受各样艰难。又该想这个艰难,不久就过去了,好象冬天过去,夏天就来到;黑夜过去就是白天;暴雨之后,就有晴天一样。

[ 本帖最后由 kamwah 于 1-9-2007 08:5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07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缺乏各种安慰


1.人有神慰时,能轻视人间的安慰,不算希奇。若既没有时神慰,又没有人间的安慰,却能为天主的光荣,乐意忍耐内心的苦闷,在任何事上不寻求自已,也不想自己的功德,这是一件大事-确实是一件大事。若天主圣宠充满你的心,你就喜欢,热心事奉天主,这算什么呢?这样的时候,人都愿意得。有天主的圣宠支持着,万事都是甘饴的。因为有全能天主的支持和最高导师的辅导,重任也不觉着重,这有什么希奇呢?



2.人都愿意获得安慰,却难以离弃自己。圣老楞佐和他的助理司铎,可算得胜了世俗:他们为爱耶稣的缘故,不但弃绝了世上各样的快乐光荣,而且连他们可爱的教宗圣西斯都也甘心离开了。这是他们爱天主的心胜过爱人的心,宁愿契合主旨,不贪世上的安慰。你也该这样,为天主的缘故,虽然最亲爱的朋友,也肯离开。若有时朋友弃舍了你,千万不要难过,因为我们终究该当彼此离开。


3.人该多多和自己进行斗争,日久天长了,纔能全得胜自己,也把自己的爱倩,完全归向天主。人一仗恃自己,就要寻找人世的安乐。真心爱耶稣,真心修德行的人,不是这样:他宁愿受大苦,为耶稣出大力,不愿意得人世的安慰,不愿意寻找五官的快乐。


4.若天主赏赐神乐,你除了感谢天主以外,还该想这神乐是天主的大恩。不是你的善功挣来的。所以不但不要骄傲,不要过于喜欢,不要仗恃自己,反倒更该谦逊,更当小心,思言行为,不敢放肆:因为神慰的时候一过,诱惑就要来。神乐一过,不该失望,只该谦逊忍耐,等候天主的光临;全能天主,将来能实你更大的神恩。以上所说甘苦不定的景况,为熟悉天主的作风的人,不算生疏,不算新奇,因为古代先知,都屡次经历过了。


5.请看达昧圣王,在有圣宠的时候说:『我在富足的时候说过:我将永远不变更了』 (咏:参拾、七 ~ 十二)。那知道圣宠一去,就觉心神不安,不禁向天主说:『天主!你不看顾我,我心里就扰乱了」。但在这种景况中,他不但不失望,还加倍热心求天主说:『吾主天主!我向祢涕泣悲号,我向祢恳切央求』。及至天主允他的祈求,又庆幸说:『天主允了我的祈求,可怜了我,帮助了我』。天主怎样帮助了他呢?请看他又说:『天主!祢把我的哀号变成了喜庆,叫我充满了快乐』。像这样的圣人,天主还这样待他,我们贫穷软弱的人,有时候觉着热心,有时候觉着冷淡,当然不该失望:因为天主圣神,忽来忽去,全随自己的圣意。从前古圣约伯也说过:「天主!祢清早看顾他,忽然又拿苦难来磨炼他」(约:柒、十八)。


6.我盼望什么呢?我倚靠谁呢?不是天主的仁慈,天上的恩宠么?若圣宠离了我,我就成了贫穷的人;纵然有大德行的圣人,热心的兄弟,忠心的朋友,或是有美妙的圣书,好听的歌颂,那时全不能帮助我,叫我喜欢了。所以除了忍耐、契合主旨,没有更妙的方法。


7.无论怎样热心的人,都有神乐减退的时候,有不觉热心的时候。一位圣人,任凭他有多大德行,受过多大光照,或早或迟,总要受诱惑的磋磨。因为没有被诱惑考验过的人,当不起最高的越祷恩宠。从此可知,干枯的诱惑,就是将得神慰的征兆。因为天主只对那些受诱惑磨炼的人,许下了天上的安慰。圣经上说:『我要赏赐胜利的人吃常生树的果子』(默:贰、七)。


8.天主赏人神乐,是叫人勇敢,承当苦难。赏人诱惑,是叫人不敢自夸;邪魔常醒着不睡觉,当我们的肉身还没有死时,他前后左右,常来攻打我们,所贺该预备交战,一时也不可懈怠。

[ 本帖最后由 kamwah 于 8-9-2007 12:4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07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天主的大恩


1.你生来原为劳苦,为什么常想安逸呢?你当忍受苦难,胜过寻求安乐之心;愿意背十字架,胜于盼望享福。那一个世俗人不愿意常享神乐呢?因为神乐比世俗肉身的乐趣,高尚得多。世上的快乐,或是虚幻的,或是污秽的;只有神乐,又甘饴,又正当,是修德行的果实,是天主赏赐给洁净人的。然而这神乐,谁也不能随意常享,因为诱惑停止的时候总不会长久。


2.最能阻挡神乐的,是心神外散,仗恃自己。天主赏赐神乐,是天主仁慈;但人受恩不报,有神乐不归功于天主,那就错了。从此可知,天主的圣宠,流不到我们身上,全是因为我们不知报本,忘了圣宠的根原。报恩的人,常受新恩;天主把恩宠从自夸的人手中收回,赐给谦逊人。


3.若神味能阻挡我发痛悔,我就不要;若高超的默想能引我骄傲,我就不贪。因为高超的,不一定全是圣德;甘饴的,不一定全是好事;心内向往的,不一定全是纯洁的;人所爱慕的,不一定全悦乐天主。若天主的恩典能叫我更谦逊,更加小心,更能叫我断绝偏情,我纔愿得到它。神乐神苦所教训出来的人,不论什么事,不但不归功于自己,反倒认自己赤贫如洗,一无所有。天主的,当归于天主;你的,仍归于你。就是说:受的大恩,皆感谢天主:你的罪,当归于你,并且该受与罪相称的罚。


4.你当常站在末位,高位自然就会赏给你的:因为最高的不能不基于最末的。在天主眼中看着最大的圣人,在他们眼里却是最小的,他们的光荣越大,他们的谦逊也越深。他们既是全心爱慕真理及天上的光荣,世上的虚荣自然无心贪恋了。他们既是坚定不移地依恃天主,自然就不敢妄自尊大了。他们受了大恩,不敢图人赞美,惟独归功于天主;除非是天主赐的光荣,他们绝不愿意受;他们所贪恋的,所向往的,是因看自己,因看众圣人,光荣天主于万有之上。


5.你若感谢天主最小的恩典,就堪受大恩了。该知恩典虽小,当看着是至大的,恩典虽然轻,当看着是至重的。如果看一看施恩者的尊荣,你就觉得受的恩惠没有一样是小的或卑不足道的了。所以凡天主赏的,没有微小事物。虽然天主加给你苦难,仍当忻然承受。因为不论赏什么灾难,全是为救我们。所以谁若愿意保存天主的恩典,受恩之后,该当感谢;若天主把恩典撤回,该当忍耐,求快快还给;得了以后,又该小心、谦逊,别再失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9-2007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朋友,您几时归依了圣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05:58 PM , Processed in 0.10901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