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美丽旅程

一贯道的借窍,开沙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3-2014 02: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7-3-2014 02:15 PM
不管化出 万万“字” ...
   不离第一字 为神;离开第一字 为魔
                          ...千万慎 ...


仁與不仁之分。

所訴求必照自己身上所植種的種子。

願您與仁同在。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7-3-2014 02:2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3-2014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7-3-2014 11:51 AM
對點評回應。

賣花贊花香,賣菜說菜鮮。
各經最基本舉出要人行義理仁道,因這是天認可萬緣所許的。
若不能接受又或排斥它經所指出相近的人歸根行義理,那更休談五教本是出於一或同源的契谛。
耶和华上帝本身就是真理,就是义,就是道。

你说的“天認可萬緣所許”是什么意思?你所讲的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你比上帝还要权威吗?

“排斥它經所指出相近的人歸根行義理”?

“它經”怎样与上帝的真理相比呢?你的道理根源从哪来的?又是什么古人的道理吗?

一贯道若接受圣经,就有义务坦诚面对圣经,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对吗?

若说五教归一,请问,谁的道理能够高过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

人从哪里来?人的道理有多高?

请逐字逐句回答我。

不要逃避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14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7-3-2014 01:46 PM
五教歸一非選花或菜。因為人活著非靠食物,而是靠創物主所說的一切。

哈哈,花菜论是你提出来的。

说的好,你还记得耶稣讲过的话,

你愿意听从创造主的话吗?

你就呼吁地上的圣贤听从创造主耶和华上帝的话好吗?

这样,五教合一是可以成为事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14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7-3-2014 01:33 PM
所以請你再看46樓,畵畵自己所愛的圈圈。

我希望你对我的逐字逐句回应,评论。

要面对问题,不要逃避问题,

无法面对问题就是本身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14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7-3-2014 01:10 PM
正如你所說,舊約是因为了新約的應證。新約當中也是因為为了應证人子的降臨。

新旧約已經是被記載合成 ...

是我谓的新新約,也是最后,最終


新旧约圣经是上帝与世人立的约。

你的“新新约”是谁与谁的合约?
世人的合约可以有很多,

只要不违反上帝旨意的,都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14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7-3-2014 01:17 PM
聖即圣人,職即所行之事。
聖人是其中一個稱號,所傳即是聖職,有所說的聖人之言。

从你的论述来看,你还没有接受耶稣真正身份的心里准备,所以,在你的心目中耶稣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圣人”罢了。

请你看看圣经怎样说:
1:1-3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耶稣)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西1:16因為萬有都是靠他(耶稣)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

上述经文清楚说明了耶稣的真正身份是创造者,

请问,你对上述经文有什么看法?

本帖最后由 美丽旅程 于 7-3-2014 04:2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7-3-2014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7-3-2014 01:20 PM
新舊約之約是天的旨意。

一貫道之約,非人所作,卻是天意。

既然一贯道认同新旧约圣经是天意,

那么,为什么一贯道还要违背天意?

一貫道之約(发毒誓)是违反上帝戒律的行为,不诚实,不道德。

不诚实,不道德的源头就是撒旦,

若恶者的行径说成是“天意”就是说谎,

说谎的源头也是撒旦。

我不是攻击,是按照圣经的教导。

圣经是一贯道认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3-2014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执着于文字,难!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3-2014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long 发表于 7-3-2014 09:11 PM
太执着于文字,难!难!难!

你的道理在哪里?

信得清楚就不难;

信得糊涂就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3-2014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这世间,信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能有几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3-2014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long 发表于 7-3-2014 09:28 PM
哈哈哈!这世间,信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能有几何?

你应该对自己诚实,不要欺骗自己,坦坦诚诚的为自己的糊里糊涂而致歉。

你信奉一贯道,而且,实行了发毒誓来领受所谓的 “天机” 和愿意全力去传教,

但是,你却完全不明白一贯道所信仰的五教是怎样的教义,请问,你怎样来完成你的誓言?

其实,你根本不知道,

一贯道的信仰和行为是严重违反本身所信仰的教义的,是没有诚信的团体。

先请不要误会,我是讲事实,不是在攻击,

如果你认为我有讲错,

请证明我的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3-2014 01:5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言語字眼帶不出心中的焦慮,
一致的悲哀脸孔不需多余的形容。
誠心的祈福不分彼此膚色國邦文化,
蛛丝马迹還需尋覓待還原。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10-3-2014 01:5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3-2014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10-3-2014 01:51 PM
言語字眼帶不出心中的焦慮,
一致的悲哀脸孔不需多余的形容。
誠心的祈福不分彼此膚色國邦文化,

叶浮萍 网友,

我们誠心的祈福,耶和华上帝是降福的神,祂可以化咒诅为祝福,我们要信靠祂。

主耶稣叫我们心中不要焦慮,因为,有哪一個人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彼前4:13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彼前5:6-9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腓 4:4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12:26-31耶稣说,
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做,為什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
你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你們不要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掛心;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
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

上帝爱世人,我们不要辜负上帝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14 10:3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
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
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
其所,此大亂之道也。

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是故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憂;嘽奔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屬猛奮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僻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唱和有應,回邪曲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以類相動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姦聲亂色,不習於聽,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智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然後發以聲音,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



創物主之声與音,前呼而后應,因教而后有順。而約與定,也因契而后有證。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所謂的前呼后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行不義的,讓他繼續行不義;骯髒的,讓他繼續骯髒;公義的,讓他繼續行公義;聖潔的,讓他繼續被分別為聖。

知知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11-3-2014 11:2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14 11:3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離章題了,扯遠了。
三言兩语要傳與教?可乎?能乎?
皆不可笑矣?
当然是說给自己的啦。

心小豈能大,心大曉來分?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是多多有無禮。承讓了。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11-3-2014 11:3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4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11-3-2014 10:33 AM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道也 ...

我实在佩服你熟读古书,满有古人的智慧,也有文人的修养,实在难得。这种处事与修养看出是由内心生出的。

对于不认识上帝的人而言,这应该是上帝所喜悦的。
不过,对于听过耶稣和耶和华的名,又读过圣经的人来说,他实在有与耶稣基督建立关系的需要的。因为世人所寻求的道,真理和生命,就在主耶稣里面。与主耶稣接轨就是认识耶和华,就是通往永生之路。


然据我所观察,当我引用主耶稣或耶和华的话来勉励时,你总爱引用古人的道理来推卸,甚至有将古人当做神来看待,把人的想法看成是真理,反而似乎对创世主有敬而远之和强烈抗拒的感觉。

我不明白一贯道怎样解释相信基督教?怎样对待圣经的训导?

一贯道的信仰对象到底
是古人呢?
是雕像呢?
是诸灵呢?
还是创造主呢?

古人,雕像,诸灵的分量是否要与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平起平坐才是一贯道的五教合一呢?

作为一个宗教信仰,应该要有言行一致才能取信于人。

本帖最后由 美丽旅程 于 11-3-2014 01:2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3-2014 07: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11-3-2014 01:20 PM
我实在佩服你熟读古书,满有古人的智慧,也有文人的修养,实在难得。这种处事与修养看出是由内心生出的。 ...


聖經其實就是一本合成的古書。能夠沿用至今就是因為有記載上帝和子民的約定律法等。而福音宗教引以為用。

得到创物主之荣耀,也必借之而榮耀他人。
畢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所求所叩,必有應之。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聖人無二心,可有分別?
孟子曰:“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如 中也棄不中,才也棄不才,則賢不肖之相去,其間不能以寸?。”



致於你的疑問,我從7楼開始已經借用儒家或經上所記載回復於你。古書畢竟是古書古法,舊約新約畢竟是史記記載之意。新新約也必定印徵過去,步向将来。

用儒家來为你解答,是要你了解一理同源之意。

放下成見,先入为主之見,從7樓開始看,大致可以了解我對你的回複及已經所表態的。
因為固見,所以看不见。

看死書。不是講你,也非講書。而是講要活用書中智慧,學以致用,而非咬文嚙字。

話太多了。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11-3-2014 07:3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4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11-3-2014 07:25 PM
聖經其實就是一本合成的古書。能夠沿用至今就是因為有記載上帝和子民的約定律法等。而福音宗教引以為用 ...

圣经确实是一本古书。
但是,这本书却不是普通一般的古书,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耶和华上帝;
上帝透过整40个在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人书写而成的。所以我们称这本圣经是上帝的话语。
得到创物主之荣耀,也必借之而榮耀他人。


创物主上帝一切的榮耀都归于上帝,上帝的荣耀是不予世人分享的,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欠了上帝的荣耀。
所求所叩,必有應之。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其实不尽然,人认为的善,未必是上帝认为的善,所以,上帝未必应允,因为上帝自有他的旨意和看法。
聖人無二心,可有分別?


世人认为的圣人,在上帝眼里却是罪人,所以,世人看的善恶不可当做是上帝的观点。
用儒家來为你解答,是要你了解一理同源之意。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他不是神;上帝才是神,祂要世人认罪悔改,然后把永远的生命赐予世人,
上帝与人的本质有天渊之别,何来 一理同源” 呢?

其实,孔子哪来这样大的胆子敢与上帝相提并论呢?是你们的骄傲而不自量力的利用孔子的名分罢了。
看死書。不是講你,也非講書。而是講要活用書中智慧,學以致用,而非咬文嚙字。
話太多了。

圣经不只是拿来读而已,圣经让人认识上帝,跟随上帝的脚步,与上帝同行,圣经教我们怎样相爱,怎样与神合一;圣徒合一,。。。。。
古人小智慧著的书怎能与全能的上帝相提并论呢?

你们为了什么要强古人之难呢?为什么要利用古人来对抗上帝呢?这是何等大的罪呢?

你们竟然还敢说是相信基督教?一贯道不顾礼义廉耻了吗?

本帖最后由 美丽旅程 于 12-3-2014 04:5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14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11-3-2014 10:33 AM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道也 ...
所謂的前呼后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行不義的,讓他繼續行不義;骯髒的,讓他繼續骯髒;公義的,讓他繼續行公義;聖潔的,讓他繼續被分別為聖。
知知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当你引用这节经文的同时,希望你先监察自己的心,千万不要扯到孔子的身上以嫁祸予孔子,因为孔子是个普通人,他从来没有想过,没有能力要与上帝平起平坐,孔子不是撒旦魔鬼那样的狂妄。


这节经文是警告世人若再不悔改是没有出路的,接下来的经文就是耶稣基督宣告祂将要来审判活人死人,

耶稣说过,在地上不承认祂的人,将来祂也不承认他!

【啟廿二11「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
   
〔原文直譯〕「那不義的,讓他仍舊不義;那污穢的,讓他仍舊污穢;那義的,讓他仍舊行義;那聖潔的,讓他仍舊聖潔。」
    〔文意註解〕「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不義的』指為人不公平正直的;本節四個『叫』字最好翻作『讓』,意指順其自然,並且含有機會一去,不復再臨的意思;『污穢的』指行事骯髒不潔的。
          「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為義的』指為人公平正直的;『聖潔的』指行事聖別良善的。
    〔話中之光〕()主雖然再三的警告人們,必須及早預備自己,等候祂的再來,但主並不勉強任何人,一切都在於人們對於主的話作如何的反應,各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們盡力傳揚福音和啟示錄的信息,但接受與否在乎各人,當恩典之門一關,許多人必定後悔也來不及了。
          ()人生的抉擇,不但影響自己今後一生的道路,甚至還及於永世,當死亡來臨或末日來到,再也無法改變了。

【啟廿二12】「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
    〔文意註解〕「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意指當主再來的時候,必要施行審判,給予各人當得的工價。
    〔話中之光〕()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那些堅持認定全教會災前一次被提的人請注意,切莫將公義的主誤會了,以為只要相信主就沒有問題了,主必會過問我們信主之後的行為。
【啟廿二13「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
    〔文意註解〕「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這是重在表明,祂是本書之啟示的宣示者(6節;一1),祂也是啟示的總結者。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意指沒有人在祂以先,也沒有人在祂之後;凡主所開啟示的頭,祂必要親自促成啟示的結束。
          「我是初,我是終,」意指祂是萬有的創始者(參西一17),也是萬有的成終者;萬有因祂而存在,萬有也將藉祂而終結。
    〔話中之光〕()耶穌基督必定會再來,成全祂所給的啟示;全本啟示錄所記載的預言和災禍,都肯定會成為事實。
          ()從萬有的起首,主一直在密切注視各人的一切,人的一切情形祂都瞭若指掌,沒有人能欺瞞祂。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祂永不改變。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66Rev/66CT2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3-2014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2-3-2014 12:02 AM
在新新約,未來見证,我們確是信,
一主,一信,一洗,
一神

我曾经问过你什么是“新新約”,是谁与谁立的约?但是,你没有回答。

如果是人与人之间的约是很平常的,那与神没有关系,

关于一主,一信,一洗,一神,那是上帝的约,没有人可以取代上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10:45 AM , Processed in 0.1188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