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5-5-2010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6.不过如此
有时,当龙普注意到来跟他修法的人依然犹疑不决,渴求纯粹是世间的快乐和享受,以至于还不愿放开它们,去修 习佛法时,会给他们讲一段教言,让他们去思考,对事物达到如实知见。
“我要你们大家仔细审查喜乐,看一看究竟什么时候是你一生当中最喜乐的。你真正对着它看的时候,就会知道,它不过如此,跟你经历过的其它东西相比,没多大差别。为什么没多大差别呢? 因为世间本身不过如此。它能给的就是那么多——一次次重复,就是这些东西。生、老、病、死,一次又一次。怎么也得有一种喜乐,比它更超越、比它更殊胜、比它更安稳。这就是为什么圣弟子放弃了有限的喜乐,寻找一种来自身寂止、心寂止、杂染寂止的喜乐。那是安稳的喜乐,无可相比。”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77.不执取,就容易
龙普每年雨安居在布拉帕寺执教,五十多年从无例外。这所寺院位于素辇府城的市中心,正对政府大楼,旁邻法院。因此,汽车卡车不停地扰乱着寺院的宁静。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大象节,或是任何一个节日,一连七天、十五天,嘈杂声响不绝,通宵灯火不灭。那些心依然缺乏韧力的比丘沙弥们特别感其骚扰。
每次他们对龙普提出这件事时,总是得到同样的回答:
“为什么浪费时间对那些东西感兴趣呢? 灯光本来就是亮的。杂音本来就是响的。它们的功能就是这样。你不专注听,就完了。行事不要抗拒周遭,因为它们本然如此。要以深度明辨,达到真正的理解,就是这样。”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78.偶而语出惊人
我有一个缺点,喜欢跟龙普半开玩笑地说话。这是因为他从来不恼。身边的比丘沙弥们也总是很容易接近他。有一次我问他: “经上说,天神成百亿地来听佛陀说法。有那么大的空间容纳他们吗? 佛陀的声音足够大,他们能都听见吗?”
龙普的回答令我惊呆了,我从来没有在经文中读到过,也从来没有听任何人这么讲过。而且只在他病重临终时我才听他说过这件事。
他说:
“哪怕天神成百万亿地聚集起来也没问题。因为一个原子的空间足可以容纳八个天神。”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79.即使这种问题
有一个不可追解的问题,无论成人孩童、无论聪明愚笨,一直在无谓地争论,从未达成共识。这个问题是: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多数情形下,人们只是玩笑式地抬杠,从来不求什么结论。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对龙普提出这个问题,心里也估计他不会作答。不过后来,我终于听见他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答复。有一天奔比丘来给龙普按摩脚,他问: “龙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龙普答:
“它们一起来。”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0.一顿责备
有些人,自己根本没怎么禅修,却来问如何精进,才能立马见到果报。有时对这种人,龙普似乎有些不满。
他会责备他们:
“我们修行是为了自御、为了离弃、为了离欲、为了终结苦,而不是为了看见天宫。我们甚至不把看见涅槃作为目标。你就安安静静继续修,不要想看见什么东西。毕竟,涅槃是空的、无形的。它没有立足点,没有什么可以作比。只有继续修,你才能自己知道。”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1.放开一事,粘上另一事
龙普的一位居家弟子来拜见他,自豪地报告他的修行果报,他说: “我今天很高兴来看您,因为我按照您的建议修,一步一步在得到果报。我开始禅定时,放开一切外缘,心就停止了骚动。它汇聚起来,静止、入定。其它一切所缘消失了,只剩下喜乐,一种清凉、清新的极乐。我可以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龙普微笑了,他说:
“你得到果报,很好。说起定中的乐,那的确是乐。没有什么可以和它相比。不过,如果你给卡在那个层次,就只能得到这么多。它不升起能够斩断缘起、重生、渴求、执取的圣道明辨。因此,下一步是放开那个乐,观五蕴,直到把它们看明白。”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2.譬喻
“达到超世的圣者之心,尽管也许活在世间,被周围无论什么环境所包围,但它是不可能被世间牵扯、受其扰动、与那些东西混杂起来的。换句话说,世间的事(得失、贵贱、誉毁、乐痛)不能压倒它,不能把它拉回到凡夫之心的层次。它再也不能受制于杂染与渴求的力量。
“就好比椰奶。一旦你把它挤出椰肉,高温加热,熬到把油分离出来,就不能再把它变回椰奶了。无论你把椰油和分出的椰奶放在一起怎么搅拌,也不能再把椰油变成回椰奶。”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3.另一个譬喻
“道、果、涅槃,是个人的: 你只能亲自直见。修到那个层次的人将会自己看见、自己明白,彻底终止对佛陀教导的疑问。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你能做的只是猜测。不管别人怎么为你深入解释,你对它们的知识仍将是猜测。不管是什么猜测,它必然是不确定的。
“这就好比乌龟和鱼。乌龟生活在两栖世界: 地面的世界和水中的世界。至于鱼,它只生活在一个世界,也就是水中。上岸就会死去。
“有一天,乌龟下到水里时,告诉一群鱼,陆地如何好玩。灯光、色彩如何好看,没有水中的一切麻烦。
“那些鱼对此十分惊奇,想知道陆地是什么样子,于是它们问乌龟:‘陆地深吗?'
“乌龟答:‘有什么深? 它是陆地。'
“鱼问:‘陆地有许多波浪吗?'
“乌龟答:‘有什么波浪? 它是陆地。'
“鱼问:‘陆地浑浊吗?'
“乌龟答:‘有什么浑浊? 它是陆地。'
“注意鱼提出的问题。它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水中体验来问乌龟,乌龟只好说,不对。
“凡夫的心对道、果、涅槃的猜测,与那些鱼没什么两样。”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5-2010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4.外在内在的事物
1981年4月2日晚上,龙普出席某个宫廷仪式回来,住在皇室寺院波瓦寺。一位高阶比丘来访,与他谈法。他也是一位禅修者。他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 “听说前生是夜叉的人,重生为人时,能够学习神通咒语,无论以何种方式使用,都有大法力。此说有多真?”
龙普立刻坐起来回答:
“我对那种事从来不感兴趣。不过,你有没有修到过这个状态: hasituppapada,笑生,心无笑意而自笑的动作? 它只对圣者的心发生。凡人不能,因为它超越了造作因缘——自由自在。”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9-6-2010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6.不受扰动
晚上十点,我看见龙普正坐着休息,于是过去告诉他: “龙普,阿姜考去世了。”
龙普不问何时、何事,而是说:
“啊,是的。阿姜考受诸蕴拖累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四年前我去拜访他,看见了他的身蕴给他的种种困难。时刻需要依靠他人的照料。至于我,我没有恶身业。不过,关于恶身业,即便是圣者,无论他们达到的层次如何,仍然得应付它们,直到最终从中解脱,不再纠缠。凡夫的心不得不与这种事物住在一起。然而,善修的心,当这些事物升起时,它能够立即放开,维持它的平静、无忧、无执,不与它们牵扯在一起,就不必背负重担。如此而已。”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9-6-2010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7.法的护佑方式
素辇的一场大火,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大量财产的损失,深重的失落感。有的人甚至精神失常。人们川流不息地来见龙普,感叹自己过去做的善事,说: “我们从祖辈起就一直在寺院里修福、修法。为什么那个福德没有帮助我们? 为什么法不护佑我们? 大火把我们的家全毁了。”这些人有许多便不再来寺院行福德,因为佛法没有保佑他们的房子免于被烧毁。
龙普说:
“法根本不是以那种方式护佑人们的。那场火只是在行使它的功能。这说明破坏、损失、解散、分离,在这个世界上一直跟随着我们。至于那些修法的人,心中有法的人,当他们遭遇这些事情时,懂得如何安置心,不让它受苦。那就是法的护佑。并不是它能够帮助你防止老、死、饥饿、火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9-6-2010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8.惟有修才能祛疑
当人们来问龙普有关死亡、重生、前世、来世的问题时,他从来没有兴趣回答。或者,如果有人争辩说,自己不相信天堂地狱真的存在,他也从来不试图讲道理,举例反驳。反之,他会给人们这样一段建议:
“修法的人没有必要想前世、来世、天堂、地狱。他们要做的,只是坚定、用心地循照戒德、定力、明辨的原则正确修持。如果真照课本上所说的,存在十六层天界,修得好的人必然会上升到那些层次。或者,天界、涅槃不存在,修得好的人也不缺即刻当下的利益。作为高层次的人类,他们一定是喜乐的。
“听别人的话,到文本里查,是不能消除疑问的。你必须下工夫修练,升起明确的洞见智识。那时候,疑问自然会瓦解。”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9-6-2010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89.只想要这些吗?
尽管人们成群结队地来看龙普,声称这人那人记得许多前世,看见他们过去是什么,前世的母亲或亲戚是谁,等等,接着想听龙普关于轮回重生的意见,龙普总是说:
“我对这类知识从来不感兴趣。只要有近行定就可以升起它。一切来自心。无论你想知见什么,心会赋予你那个知见——快得很。如果你只对这个层次的知识满意,它的好处是,你会害怕转生低等域界。那样,你会下决心做善事、布施、持戒、不相互伤害。你能够微笑,你对福德的果报有信心。
“至于灭除杂染、摧毁无明、渴求、执取、达到彻底灭苦,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9-6-2010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90.不讲传奇
我跟龙普一起住的多少年里,他从来不曾讲过传奇和娱乐性掌故——不讲佛本生传说,也不讲当代的故事。他的一切教导,讲的都是圣谛,纯净、简洁,讲述时位于与个人无关的终极层次。再不然,他会讲几句经过仔细思量的评论,似乎十分地吝言惜语。哪怕在宗教仪式上作开示,或者讲述如何布施、如何持戒时,他也是以一种极其超然的方式执教。多数情形下,他会说:
“仪式与福德活动可以看成是善巧的手段,但从禅修者的角度看,它们引生的技能只是一小部分,如此而已。”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9-6-2010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1.奇事
阿姜曼纪念馆开幕式之后,龙普继续旅行,去康洞看望阿姜范。那个时候,汽车开到山洞所在的山脚下就不能再往前了,龙普必须走很长一段山路才能登上山顶。这样一来他极其疲劳,沿路多次停下来喘气。我看见他如此受罪,心里十分难过。最后,我们到达位于山顶的大厅,阿姜范顶礼之后,碰巧阿姜帖也到了。
看见这三位伟大的阿姜因缘际会,聚在一起,听他们在宁静,微笑的气氛下友好地对话,我心里的痛感消失了,代之以大乐。
阿姜范表达了自己对龙普的钦佩,他说: “您的身体十分强健。在这个年纪,还能一直爬到山顶。”
龙普答:
“我实在不那么强健。我已经看过了,知道自己没有恶身业。等到不能再用这个身体时,我会把它放下。就这样。”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9-6-2010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2.续奇事
我想你一定可以想象,在场的一大群居家人看见这三位伟大的阿姜聚在一起是何等地兴奋。这种机会是难得的。因此,来自素辇的两位摄影师开始尽其找机会拍 起照来。
乘车返回时,两位摄影师看见人人想要那些照片,便宣布,他们会把照片放大到十二寸出售,所得的金钱,将用来帮助江帕森林寺。我心想,在一位阿姜的照片上贴上售价,实在不是件好看的事。但车上几乎所有人都订 购了。
等到摄影师们把胶卷冲洗出来时,却发现,他们花了那么大工夫照出来的二十多张照片,全部是空白,就像是无云的天空。于是,人人想得照片的希望破灭了。那三位大阿姜的聚会,也是最后一次。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4-6-2010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3.他亲见的真相
当人们问龙普是否读过阿姜曼的生平故事时,他会答: “一些”。下一个问题就会是: “他们讲述的那些神通和奇事,您有什么意见?”龙普会答: “我跟阿姜曼住的日子里,从来没听他提过那些事。”
平常龙普谈到阿姜曼时,只讲他的头陀苦行。他说:
“下一代的比丘当中,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能够像阿姜曼一样严格修头陀行的。他只穿破布做成的僧袍,自己缝、自己染。他从来不用任何人送给他的缝好的僧袍。他一生住在森林里。他只吃自己托钵得来的食物,只从自己的钵里取食。即使他病重时,他仍然坐起来,让别人把供养的食物放进他的钵里。他从来不因为戒律对雨安居和迦提那期间供养的必需品有宽额而多用。他从来不参与建筑工作。也从来不劝别人参加。”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4-6-2010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4.以问答问
因为我熟悉龙普很久了,当我问他一个问题时,他往往反问作答——那是他要我自己思考答案的方式。
例如,我问: “阿罗汉的心洁净、明亮。他们能否准确预测下一次彩票的中奖号码?”他回答: “阿罗汉会对了解那种事感兴趣吗?”
我问: “阿罗汉睡眠时会像普通人一样做梦吗?” 他回答: “梦难道不是行蕴造作吗?”
我问: “有没有凡人,虽然自己杂染重重,却能够教别人成为阿罗汉?” 他回答:
“有没有许多医生,虽然自己有病 ,却能够治好别人的病?”[1]
[1]中译注: 意为有的学者比丘知道某些经文,虽自己不能全悟,但把它传给他人,另一人听了之后在修证中洞穿其意。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4-6-2010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5.龙普的习惯
身: 他身体强健、灵活、匀称、气味干净、少病。喜欢一日一次洗温水浴。
语: 他的音色低沉,但语调温和。他是一位寡言的人,说真语、说直语、言无算计。换句话说,他从来不暗示、不哄诱、不讥讽、不闲言、不乞求、不请原宥、不谈自己的梦 。从来不讲佛本生故事,也不讲神话传奇。
心: 有关他的一件事是真的——一旦下决心做某件事,他就会连续做下去,直到成功。他一贯仁慈、悲愍、安静、平和、忍耐。从来不发火,也不显示挫折或不耐。对遗失的东西,从不烦恼。从不失慎。念住、警觉具足,心境始终良好。他似乎从来不苦。处变不惊。从不为不良心态所制。
他一直这样教导我们:
“试把事件,理解为事件: 它们升起、变化、接着消逝。不要为此悲苦。”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4-6-2010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6.痛,但不介入
龙普病重时住在朱拉隆功医院。第十七日,他十分疲劳,以至于医生给他插上了氧气管。午夜后,一位著名的比丘,带着一大群弟子前来拜见。我见情况特别,便让他们进入龙普的病房。龙普右卧着,一直闭着眼。当那位比丘和他的弟子们对他顶礼时,那位比丘倾身对着他的耳说: “龙普,您还有痛受吗?”
龙普答:
“受与身依久按其自性存在,但我不参与那个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