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yeoh1987

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書~讀書會參考教材/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7-7-2008 03: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問>間]靡不經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呪。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并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7-2008 03: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宗祖師傳記

 法相宗
窺基大師
淄州大師

 金剛乘
善無畏
金剛智
八思巴
一行禪師
惠果法師
空海法師

 天台宗
慧文禪師
智者大師
章安大師
智威大師
慧威大師
左溪玄朗大師
荊溪湛然大師
義寂法師
四明知禮大師
幽溪傳燈大師
諦閑大師
  禪宗
道信大師
弘忍大師
惠能大師
荷澤神會禪師
青原行思大師
雲巖曇晟禪師
龍潭崇信禪師
南嶽懷讓大師
馬祖道一禪師
石頭希遷禪師
天皇道悟禪師
百丈懷海禪師
臨濟義玄禪師
黃檗希運禪師
溈山靈祐禪師
仰山慧寂禪師
藥山惟儼禪師
   
德山宣鑑禪師
洞山良价禪師
雪峰義存禪師
玄沙師備禪師
羅漢桂琛禪師
清涼文益禪師
風穴延沼禪師
首山省念禪師
石霜楚圓禪師
雲門文偃禪師
南泉普願禪師
曹山本寂禪師
雲巖曇晟禪師
黃龍慧南禪師
楊岐方會禪師
雪竇重顯禪師
   華嚴宗
棗柏大士
清涼國師

 淨土宗
廬山慧遠大師
二祖善導大師
三祖承遠大師
四祖法照大師
五祖少康大師
永明延壽大師
七祖省常大師
八祖蓮池大師
九祖蕅益大師
十祖截流大師
十一祖省庵大師
十二祖徹悟大師
十三祖印光大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則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住無止無作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 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 不動遍法界
無作止任滅 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 猶如虛空花
三世悉平等 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 及末世眾生
欲求入佛道 應如是修習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唯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祕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祕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患瞖妄見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瞖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瞖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瞖。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鑛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鑛。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終始 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 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
 金非銷故有 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 生死與涅 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花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詰虛妄
 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祕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唯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祕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 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 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瞋癡 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銷滅
 求師得正悟 隨順菩提願
 依止大涅槃 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 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 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 便歸大圓覺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一切諸來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 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 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 漸次有差別
 眾生為解礙 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 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 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 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 現世即菩薩
 供養恒沙佛 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 皆名隨順智◎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鉢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 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 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 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 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 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 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後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鉢提及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境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鉢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鉢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覩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支絃緩攝養乖方微加鍼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氷無別有氷知氷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妬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 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 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 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剎 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 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 究竟非成就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聖道。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搏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花發明照十方剎。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覺汝當知 末世諸眾生
 欲求善知識 應當求正覺
 心遠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 親近無憍慢
 遠離無瞋恨 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希有 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 戒根永清淨
 度一切眾生 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 常依止智慧
 便得超邪見 證覺般涅槃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唯願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饒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祕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繫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繫徒眾。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鉢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覩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妬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行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若能勤修習
 是名佛出世 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 無始一切罪
 諸障若銷滅 佛境便現前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祕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并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爾時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句經

無常品第一 二十有一章

 無常品者。寤欲昏亂。榮命難保。唯道是真。

 睡眠解寤  宜歡喜思  聽我所說
 撰記佛言  所行非常  謂興衰法
 夫生輙死  此滅為樂  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  一切要壞  人命亦然
 如河駛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還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猶然  亦養命去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壽之消盡
 如[榮-木+巾][雨/井]水  常者皆盡  高者亦墮
 合會有離  生者有死  眾生相剋
 以喪其命  隨行所墮  自受殃福
 老見苦痛  死則意去  樂家縛獄
 貪世不斷  咄嗟老至  色變作耄
 少時如意  老見蹈藉  雖壽百歲
 亦死過去  為老所厭  病條至際
 是日已過  命則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老則色衰  所病自壞
 形敗腐朽  命終自然  是身何用
 恒漏臭處  為病所困  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  非法是增  不見聞變
 壽命無常  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為死所迫  無親可怙  晝夜慢惰
 老不止婬  有財不施  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  為自侵欺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之不受死
 是務是吾作  當作令致是
 人為此[跳-兆+參]擾  履踐老死憂
 知此能自淨  如是見生盡
 比丘厭魔兵  從生死得度

教學品第二 二十有九章

 教學品者。導以所行。釋己愚闇得見道明。

 咄哉何為寐  螉螺蜯蠧類
 隱弊以不淨  迷惑計為身
 焉有被斫創  心如嬰疾痛
 遘于眾厄難  而反為用眠
 思而不放逸  為仁學仁迹
 從是無有憂  常念自滅意
 正見學務增  是為世間明
 所生福千倍  終不墮惡道

 莫學小道  以信邪見  莫習放蕩
 令增欲意  善修法行  學誦莫犯
 行道無憂  世世常安  慜學攝身
 常慎思言  是到不死  行滅得安
 非務勿學  是務宜行  已知可念
 則漏得滅  見法利身  夫到善方
 知利健行  是謂賢明  起覺義者
 學滅以固  着滅自恣  損而不興
 是向以強  是學得中  從是解義
 宜憶念行  學先斷母  率君二臣
 廢諸營從  是上道人  學無朋類
 不得善友  寧獨守善  不與愚偕
 樂戒學行  奚用伴為  獨善無憂
 如空野象  戒聞俱善  二者孰賢
 方戒稱聞  宜諦學行  學先護戒
 開閉必固  施而無受  仂行勿臥

 若人壽百歲  邪學志不善
 不如生一日  精進受正法
 若人壽百歲  奉火修異術
 不如須臾頃  事戒者福稱
 能行說之可  不能勿空語
 虛偽無誠信  智者所屏棄
 學當先求解  觀察別是非
 受諦應誨彼  慧然不復惑
 被髮學邪道  草衣內貪濁
 曚曚不識真  如聾聽五音
 學能捨三惡  以藥消眾毒
 健夫度生死  如蛇脫故皮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  雖困不邪
 稊稗害禾  多欲妨學  耘除眾惡
 成收必多  慮而後言  辭不強梁
 法說義說  言而莫違  善學無犯
 畏法曉忌  見微知者  誡無後患
 遠捨罪福  務成梵行  終身自攝
 是名善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聞品第三 十有九章

 多聞品者。亦勸聞學積聞成聖。自致正覺。

 多聞能持固  奉法為垣牆
 精進難踰毀  從是戒慧成
 多聞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  見義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為歡
 善說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聞為知法律  解疑亦見正
 從聞捨非法  行到不死處
 為能師現道  解疑令學明
 亦興清淨本  能奉持法藏
 能攝為解義  解則義不穿
 受法猗法者  從是疾得安
 若多少有聞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執燭  炤彼不自明
 夫求爵位財  尊貴升天福
 辯慧世間悍  斯聞為第一
 帝王聘禮聞  天上天亦然
 聞為第一藏  最富旅力強
 智者為聞屈  好道者亦樂
 王者盡心事  雖釋梵亦然
 仙人常敬聞  況貴巨富人
 是以慧為貴  可禮無過是
 事日為明故  事父為恩故
 事君以力故  聞故事道人
 人為命事醫  欲勝依豪強
 法在智慧處  福行世世明
 察友在為謀  別伴在急時
 觀妻在房樂  欲知智在說
 聞為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亦致後世福  積聞成聖智
 是能散憂恚  亦除不祥衰
 欲得安隱吉  當事多聞者
 斫創無過憂  射箭無過愚
 是壯莫能拔  唯從多聞除
 盲從是得眼  闇者從得燭
 亦導世間人  如目將無目
 是故可捨癡  離慢豪富樂
 務學事聞者  是名積聚德

篤信品第四 十有八章

 篤信品者。立道之根果。於因正見行不回顧。

 信慚戒意財  是法雅士譽
 斯道明智說  如是昇天世
 愚不修天行  亦不譽布施
 信施助善者  從是到彼安
 信者真人長  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  智壽壽中賢

 信能得道  法致滅度  從聞得智
 所到有明  信能度淵  攝為船師
 精進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為聖所譽  樂無為者  一切縛解
 信之與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恚
 從是脫淵  信使戒誠  亦受智慧
 在在能行  處處見養  比方世利
 慧信為明  是財上寶  家產非常
 欲見諸真  樂聽講法  能捨慳垢
 此之為信  信能度河  其福難奪
 能禁止盜  野沙門樂  無信不習
 好剝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揚泥
 賢夫習智  樂仰清流  如善取水
 思令不擾  信不染他  唯賢與人
 可好則學  非好則遠  信為我輿
 莫知斯載  如大象調  自調最勝
 信財戒財  慚愧亦財  聞財施財
 慧為七財  從信守戒  常淨觀法
 慧而利行  奉敬不忘  生有此財
 不問男女  終以不貧  賢者識真

戒慎品第五 十有六章

 誡慎品者。授與善道禁制邪非。後無所悔也。

 人而常清  奉律至終  淨修善行
 如是戒成  慧人護戒  福致三寶
 名聞得利  後上天樂  常見法處
 護戒為明  得成真見  輩中吉祥
 持戒者安  令身無惱  夜臥恬淡
 寤則常歡  修戒布施  作福為福
 從是適彼  常到安處  何終為善
 何善安止  何為人寶  何盜不取
 戒終老安  戒善安止  慧為人寶
 福盜不取  比丘立戒  守攝諸根
 食知自節  悟意令應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內學正觀  無忘正智
 明哲守戒  內思正智  行道如應
 自清除苦  蠲除諸垢  盡慢勿生
 終身求法  勿暫離聖  戒定慧解
 是當善惟  都已離垢  無禍除有
 着解則度  餘不復生  越諸魔界
 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  已常外避
 戒定慧行  求滿勿離  持戒清淨
 心不自恣  正智已解  不覩邪部
 是往吉處  為無上道  亦捨非道
 離諸魔界

惟念品第六 十有二章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內思安般必解道紀。

 出息入息念  具滿諦思惟
 從初竟通利  安如佛所說
 是則炤世間  如雲解月現
 起止學思惟  坐臥不廢忘
 比丘立是念  前利後則勝
 始得終必勝  逝不覩生死
 若見身所住  六更以為最
 比丘常一心  便自知泥洹
 已有是諸念  自身常建行
 若其不如是  終不得意行
 是隨本行者  如是度愛勞
 若能悟意念  知解一心樂
 應時等行法  是度老死惱
 比丘悟意行  當令應是念
 諸念生死棄  為能作苦際
 常當聽微妙  自覺悟其意
 能覺者為賢  終始無所會
 以覺意能應  日夜務學行
 當解甘露要  令諸漏得盡
 夫人得善利  乃來自歸佛
 是故當晝夜  常念佛法眾
 己知自覺意  是為佛弟子
 常當晝夜念  佛與法及僧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空不願無相  晝夜當念是

慈仁品第七 十有八章

 慈仁品者。是謂大人聖人所履德普無量。

 為仁不殺  常能攝身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  慎言守心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彼亂已整
 守以慈仁  見怒能忍  是為梵行
 至誠安徐  口無麤言  不瞋彼所
 是謂梵行  垂拱無為  不害眾生
 無所嬈惱  是應梵行  常以慈哀
 淨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少欲好學  不惑於利  仁而不犯
 世上所稱  仁壽無犯  不興變快
 人為諍擾  慧以嘿安  普憂賢友
 哀加眾生  常行慈心  所適者安
 仁儒不邪  安止無憂  上天衛之
 智者樂慈  晝夜念慈  心無尅伐
 不害眾生  是行無仇  不慈則殺
 違戒言妄  過不與他  不觀眾生
 酒致失志  為放逸行  後墮惡道
 無誠不真  履仁行慈  博愛濟眾
 有十一譽  福常隨身  臥安覺安
 不見惡夢  天護人愛  不毒不兵
 水火不喪  在所得利  死昇梵天
 是為十一  若念慈心  無量不廢
 生死漸薄  得利度世  仁無亂志
 慈最可行  愍傷眾生  此福無量

 假令盡壽命  懃事天下人
 象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言語品第八 十有二章

 言語品者。所以戒口發說談論當用道理。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滋生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諍為少利  如掩失財  從彼致諍
 令意向惡

 譽惡惡所譽  是二俱為惡
 好以口儈鬪  是後皆無安
 無道墮惡道  自增地獄苦
 遠愚修忍意  念諦則無犯
 從善得解脫  為惡不得解
 善解者為賢  是為脫惡惱
 解自抱損意  不躁言得中
 義說如法說  是言柔軟甘
 是以言語者  必使己無患
 亦不尅眾人  是為能善言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歡喜
 不使至惡意  出言眾悉可
 至誠甘露說  如法而無過
 諦如義如法  是為近道立
 說如佛言者  是吉得滅度
 為能作浩際  是謂言中上

雙要品第九 二十有二章

 雙要品者。兩兩相明善惡有對。舉義不單。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于轍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隨亂意行  拘愚入冥  自大無法
 何解善言  隨正意行  開解清明
 不為妬嫉  敏達善言  慍於怨者
 未甞無怨  不慍自除  是道可宗
 不好責彼  務自省身  如有知此
 永滅無患  行見身淨  不攝諸根
 飲食不節  慢墮怯弱  為邪所制
 如風靡草  觀身不淨  能攝諸根
 食知節度  常樂精進  不為邪動
 如風大山  不吐毒態  欲心馳騁
 未能自調  不應法衣  能吐毒態
 戒意安靜  降心已調  此應法衣
 以真為偽  以偽為真  是為邪計
 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  見偽知偽
 是為正計  必得真利  蓋屋不密
 天雨則漏  意不惟行  淫泆為穿
 蓋屋善密  雨則不漏  攝意惟行
 淫泆不生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漸迷習非  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
 如近香熏  進智習善  行成潔芳
 造憂後憂  行惡兩憂  彼憂惟懼
 見罪心懅  造喜後喜  行善兩喜
 彼喜惟歡  見福心安  今悔後悔
 為惡兩悔  厥為自殃  受罪熱惱
 今歡後歡  為善兩歡  厥為自祐
 受福悅豫  巧言多求  放蕩無戒
 懷婬怒癡  不惟止觀  聚如群牛
 非佛弟子  時言少求  行道如法
 除婬怒癡  覺正意解  見對不起
 是佛弟子

放逸品第十 有二十章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撿失以道勸賢。

 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為自喪
 慧智守道勝  終不為放逸
 不貪致歡喜  從是得道樂
 常當惟念道  自強守正行
 健者得度世  吉祥無有上
 正念常興起  行淨惡易滅
 自制以法壽  不犯善名增
 發行不放逸  約以自調心
 慧能作定明  不返冥淵中
 愚人意難解  貪亂好諍訟
 上智常重慎  護斯為寶尊
 莫貪莫好諍  亦莫嗜欲樂
 思心不放逸  可以獲大安
 放逸如自禁  能却之為賢
 已昇智慧閣  去危為即安
 明智觀於愚  譬如山與地
 居亂而身正  彼為獨覺悟
 是力過師子  棄惡為大智
 睡眠重若山  癡冥為所弊
 安臥不計苦  是以常受胎
 不為時自恣  能制漏得盡
 自恣魔得便  如師子搏鹿
 能不自恣者  是為戒比丘
 彼思正淨者  常當自護心
 比丘謹慎樂  放逸多憂愆
 變諍小致大  積惡入火焰
 守戒福致善  犯戒有懼心
 能斷三界漏  此乃近泥洹

 若前放逸  後能自禁  是炤世間
 念定其宜  過失為惡  追覆以善
 是炤世間  念善其宜  少莊捨家
 盛修佛教  是炤世間  如月雲消
 人前為惡  後止不犯  是炤世間
 如月雲消  生不施惱  死而不慼
 是見道悍  應中勿憂  斷濁黑法
 學惟清白  度淵不反  棄猗行止
 不復染樂  欲斷無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意品第十一 十有二章

 心意品者。說意精神雖空無形造作無竭。

 意使作狗  難護難禁  慧正其本
 其明乃大  輕躁難持  唯欲是從
 制意為善  自調則寧  意微難見
 隨欲而行  慧常自護  能守即安
 獨行遠逝  覆藏無形  損意近道
 魔繫乃解  心無住息  亦不知法
 迷於世事  無有正智  念無適止
 不絕無邊  福能遏惡  覺者為賢
 佛說心法  雖微非真  當覺逸意
 莫隨放心  見法最安  所願得成
 慧護微意  斷苦因[綠>緣]  有身不久
 皆當歸土  形壞神去  寄住何貪
 心豫造處  往來無端  念多邪僻
 自為招惡  是意自造  非父母為
 可勉向正  為福勿回  藏六如龜
 防意如城  慧與魔戰  勝則無患

華香品第十二 十有七章

 華香品者。明學當行因華見實使偽反真。

 孰能擇地  捨鑑取天  誰說法句
 如擇善華  學者擇地  捨鑑取天
 善說法句  能採德華  知世坏喻
 幻法忽有  斷魔華敷  不覩生死
 見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斷魔華敷
 不覩生死  身病則萎  若華零落
 死命來至  如水湍驟  貪欲無厭
 消散人念  邪致之財  為自侵欺
 如蜂集華  不嬈色香  但取昧去
 仁入聚然  不務觀彼  作與不作
 常自省身  知正不正  如可意華
 色好無香  工語如是  不行無得
 如可意華  色美且香  工語有行
 必得其福  多作寶花  結步搖綺
 廣積德者  所生轉好  奇草芳花
 不逆風熏  近道敷開  德人逼香
 旃檀多香  青蓮芳花  雖曰是真
 不如戒香  華香氣微  不可謂真
 持戒之香  到天殊勝  戒具成就
 行無放逸  定意度脫  長離魔道
 如作田溝  近于大道  中生蓮華
 香潔可意  有生死然  凡夫處邊
 慧者樂出  為佛弟子

愚闇品第十三 二十有一章

 愚闇品者。將以開曚故陳其態欲使闚明。

 不寐夜長  疲惓道長  愚生死長
 莫知正法  癡意常冥  逝如流川
 在一行彊  獨而無偶  愚人着數
 憂慼久長  與愚居苦  於我猶怨
 有子有財  愚惟汲汲  我且非我
 何憂子財  暑當止此  寒當止此
 愚多務慮  莫知來變  愚曚愚極
 自謂我智  愚而勝智  是謂極愚
 頑闇近智  如瓢斟味  雖久狎習
 猶不知法  開達近智  如舌甞味
 雖須臾習  即解道要  愚人施行
 為身招患  快心作惡  自致重殃
 行為不善  退見悔悋  致涕流面
 報由宿習  行為德善  進覩歡喜
 應來受福  喜笑悅習  過罪未熟
 愚以恬惔  至其熟處  自受大罪
 愚所望處  不謂適苦  臨墮厄地
 乃知不善  愚惷作惡  不能自解
 殃追自焚  罪成熾燃  愚好美食
 月月滋甚  於十六分  未一思法
 愚生念慮  至終無利  自招刀杖
 報有印章

 觀處知其愚  不施而廣求
 所墮無道智  往往有惡行
 遠道近欲者  為食在學名
 貪猗家居故  多取供異姓
 學莫墮二望  莫作家沙門
 貪家違聖教  為後自匱乏
 此行與愚同  但令欲慢增
 利求之願異  求道意亦異
 是以有識者  出為佛弟子
 棄愛捨世習  終不墮生死

明哲品第十四

 明哲品者。舉智行者。修福進道法為明鏡。

 深觀善惡  心知畏忌  畏而不犯
 終吉無憂  故世有福  念思紹行
 善致其願  福祿轉勝  信善作福
 積行不厭  信知陰德  久而必彰
 常避無義  不親愚人  思從賢友
 押附上士  喜法臥安  心悅意清
 聖人演法  慧常樂行  仁人智者
 齋戒奉道  如星中月  照明世間
 弓工調角  水人調船  材匠調木
 智者調身  譬如厚石  風不能移
 智者意重  毀譽不傾  譬如深淵
 澄靜清明  慧人聞道  心淨歡然

 大人體無欲  在所照然明
 雖或遭苦樂  不高現其智
 大賢無世事  不願子財國
 常守戒慧道  不貪邪富貴
 智人知動搖  譬如沙中樹
 朋友志未強  隨色染其素

 世皆沒淵  鮮尅度岸  如或有人
 欲度必奔  誠貪道者  覽受正教
 此近彼岸  脫死為上  斷五陰法
 靜思智慧  不反入淵  棄猗其明
 抑制情欲  絕樂無為  能自拯濟
 使意為慧  學取正智  意惟正道
 一心受諦  不起為樂  漏盡習除
 是得度世

羅漢品第十五 有十章

 羅漢品者。言真人性脫欲無着心不渝變。

 去離憂患  脫於一切  縛結已解
 冷而無煖  心淨得念  無所貪樂
 已度癡淵  如鴈棄池  量腹而食
 無所藏積  心空無想  度眾行地
 如空中鳥  遠逝無礙  世間習盡
 不復仰食  虛心無患  已到脫處
 譬如飛鳥  暫下輒逝  制根從止
 如馬調御  捨憍慢習  為天所敬
 不怒如地  不動如山  真人無垢
 生死世絕  心已休息  言行亦正
 從正解脫  寂然歸滅  棄欲無着
 缺三界障  望意已絕  是謂上人
 在聚若野  平地高岸  應真所過
 莫不蒙祐  彼樂空閑  眾人不能
 快哉無望  無所欲求

述千品第十六 十有六章

 述千品者。示學者經多而不要不如約明。

 雖誦千言  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
 聞可滅意  雖誦千言  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  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千千為敵  一夫勝之  未若自勝
 為戰中上  自勝最賢  故曰人雄
 護意調身  自損至終  雖曰尊天
 神魔梵釋  皆莫能勝  自勝之人
 月千反祠  終身不輟  不如須臾
 一心念法  一念道福  勝彼終身
 雖終百歲  奉事火祠  不如須臾
 供養三尊  一供養福  勝彼百年

 祭神以求福  從後觀其報
 四分未望一  不如禮賢者
 能善行禮節  常敬長老者
 四福自然增  色力壽而安
 若人壽百歲  遠正不持戒
 不如生一日  守戒正意禪
 若人壽百歲  邪偽無有智
 不如生一日  一心學正智
 若人壽百歲  懈怠不精進
 不如生一日  勉力行精進
 若人壽百歲  不知成敗事
 不如生一日  見微知所忌
 若人壽百歲  不見甘露道
 不如生一日  服行甘露味
 若人壽百歲  不知大道義
 不如生一日  學推佛法要

惡行品第十七 二十有二章

 惡行品者。感切惡人動有罪報不行無患。

 見善不從  反隨惡心  求福不正
 反樂邪婬  凡人為惡  不能自覺
 愚癡快意  令後欝毒  凶人行虐
 沈漸數數  快欲為人  罪報自然
 吉人行德  相隨積增  甘心為之
 福應自然  妖[卄/(阿-可+辛)/女]見福  其惡未熟
 至其惡熟  自受罪虐  貞祥見禍
 其善未熟  至其善熟  必受其福
 擊人得擊  行怨得怨  罵人得罵
 施怒得怒  世人無聞  不知正法
 生此壽少  何宜為惡  莫輕小惡
 以為無殃  水渧雖微  漸盈大器
 凡罪充滿  從小積成  莫輕小善
 以為無福  水滴雖微  漸盈大器
 凡福充滿  從纖纖積  夫士為行
 好之與惡  各自為身  終不敗亡
 好取之士  自以為可  沒取彼者
 人亦沒之  惡不即時  如搆牛乳
 罪在陰祠  如灰覆火  戲笑為惡
 以作身行  號泣受報  隨行罪至
 作惡不覆  如兵所截  牽往乃知
 已墮惡行  後受苦報  如前所習
 如毒摩瘡  船入洄澓  惡行流衍
 靡不傷尅

 加惡誣罔人  清白猶不污
 愚殃反自及  如塵逆風坌
 過失犯非惡  能追悔為善
 是明照世間  如日無雲曀
 夫士所以行  然後身自見
 為善則得善  為惡則得惡
 有識墮胞胎  惡者入地獄
 行善上昇天  無為得泥洹
 非空非海中  非隱山石間
 莫能於此處  避免宿惡殃
 眾生有苦惱  不得免老死
 唯有仁智者  不念人非惡

刀杖品第十八 十有四章

 刀杖品者。教習慈仁無行刀杖賊害眾生。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能常安群生  不加諸楚毒
 現世不逢害  後世長安隱

 不當麤言  言當畏報  惡往禍來
 刀杖歸軀  出言以善  如叩鐘磬
 身無論議  度世則易  歐杖良善
 妄讒無罪  其殃十倍  災迅無赦
 生受酷痛  形體毀折  自然惱病
 失意恍惚  人所誣咎  或縣官厄
 財產耗盡  親戚離別  舍宅所有
 災火焚燒  死入地獄  如是為十
 雖倮剪髮  長服草衣  沐浴踞石
 奈癡結何  不伐殺燒  亦不求勝
 人愛天下  所適無怨  世黨有人
 能知慚愧  是名誘進  如策良馬
 如策善馬  進道能遠  人有信戒
 定意精進  受道慧成  便滅眾苦

 自嚴以修法  滅損受淨行
 杖不加群生  是沙門道人
 無害於天下  終身不遇害
 常慈於一切  孰能與為怨

老耗品第十九 十有四章

 老耗品者誨人懃仂不與命競老悔何益。

 何喜何笑  命常熾然  深弊幽冥
 如不求錠  見身形範  倚以為安
 多想致病  豈知非真  老則色衰
 病無光澤  皮緩肌縮  死命近促
 身死神徒  如御棄車  肉消骨散
 身何可怙  身為如城  骨幹肉塗
 生至老死  但藏恚慢  老則形變
 喻如故車  法能除苦  宜以仂學
 人之無聞  老若特牛  但長肌肥
 無有福慧  生死無聊  往來艱難
 意猗貪身  生苦無端  慧以見苦
 是故棄身  滅意斷行  愛盡無生
 不修梵行  又不富財  老如白鷺
 守伺空池  既不守戒  又不積財
 老羸氣竭  思故何逮  老如秋葉
 何穢鑑錄  命疾脫至  亦用後悔

 命欲日夜盡  及時可懃力
 世間諦非常  莫惑墮冥中
 當學燃意燈  自練求智慧
 離垢勿染污  執燭觀道地

愛身品第二十 十有三章

 愛身品者。所以勸學終有益己滅罪興福。

 自愛身者  慎護所守  悕望欲解
 學正不寐  為身第一  常自勉學
 利乃誨人  不惓則智  學先自正
 然後正人  調身入慧  必遷為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調體正
 何願不至  本我所造  後我自受
 為惡自更  如剛鑽珠  人不持戒
 滋蔓如藤  逞情極欲  惡行日增
 惡行危身  愚以為易  善最安身
 愚以為難  如真人教  以道法身
 愚者疾之  見而為惡  行惡得惡
 如種苦種  惡自受罪  善自受福
 亦各須熟  彼不自代  習善得善
 亦如種甜  自利利人  益而不費
 欲知利身  戒聞為最  如有自憂
 欲生天上  敬樂聞法  當念佛教

 凡用必豫慮  勿以損所務
 如是意日修  事務不失時
 夫治事之士  能至終成利
 真見身應行  如是得所欲

世俗品第二十一 十有四章

 世俗品者。說世幻夢當捨浮華勉修道用。

 如車行道  捨平大途  從邪徑敗
 生折軸憂  離法如是  從非法增
 愚守至死  亦有折患  順行正道
 勿隨邪業  行住臥安  世世無患
 萬物如泡  意如野馬  居世若幻
 奈何樂此  若能斷此  伐其樹根
 日夜如是  必至于定  一施如信
 如樂之人  或從惱意  以飯食眾
 此輩日夜  不得定意  世俗無眼
 莫見道真  如少見明  當養善意
 如鴈將群  避羅高翔  明人導世
 度脫邪眾  世皆有死  三界無安
 諸天雖樂  福盡亦喪  觀諸世間
 無生不終  欲離生死  當行道真
 癡覆天下  貪令不見  邪疑却道
 苦愚從是  一法脫過  謂妄語人
 不免後世  靡惡不更

 雖多積珍寶  嵩高至于天
 如是滿世間  不如見道迹
 不善像如善  愛如似無愛
 以苦為樂像  狂夫為所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句經卷上

 法句經序

 曇鉢偈者。眾經之要義。曇之言。法鉢者句也。而法句經別有數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結語。猶詩頌也。是佛見事而作。非一時言。各有本末布在諸經。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傷天下出興于世。開顯道義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經。總括其要別為數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後阿難所傳。卷無大小皆稱聞如是處。佛所在究暢其說。是後五部沙門。各自鈔眾經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義條別為品。於十二部經靡不斟酌。無所適名。故曰法句。諸經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傳七百偈。偈義致深譯人出之頗使其渾。惟佛難值其文難聞。又諸佛興皆在天竺。天竺言語與漢異音云。其書為天書語為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唯昔藍調安侯世高都尉佛調。譯梵為秦。實得其體。斯已難繼。後之傳者雖不能密。猶常貴其寶粗得大趣。始者維祇難。出自天竺。以黃武三年來適武昌。僕從受此五百偈本。請其同道竺將焰為譯。將焰雖善天竺語未備曉漢。其所傳言或得梵語。或以義出音。迎質真樸初謙其為辭不雅。維祇難曰。佛言。依其義不用飾。取其法不以嚴。其傳經者令易曉。勿失厥義。是則為善。坐中咸曰。老氏稱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明聖人意深邃無極。今傳梵義實宜經達。是以自偈受譯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飾。譯所不解則闕不傳。故有脫失多不出者。然此雖辭朴而旨深。文約而義博事鈎眾經章有本句有義說。其在天竺始進業者。不學法句謂之越敘。此乃始進者之洪漸。深入者之奧藏也。可以啟曚辯惑誘人自立。學之功微而所苞者廣。寔可謂妙要也哉。昔傳此時。有所不解。會將炎來。更從諮問受此偈輩。復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補益共廣問焉。

法句經卷下

述佛品第二十二 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無不利度明為世則。

 己勝不受惡  一切勝世間
 叡智廓無彊  開曚令入道
 決網無罣礙  愛盡無所積
 佛意深無極  未踐迹令踐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滅
 根斷無欲意  學正念清明
 見諦淨無穢  已度五道淵
 佛出照世間  為除眾憂苦
 得生人道難  生壽亦難得
 世間有佛難  佛法難得聞
 我既無歸保  亦獨無伴侶
 積一行得佛  自然通聖道
 船師能渡水  精進為橋梁
 人以種姓繫  度者為健雄
 壞惡度為佛  止地為梵志
 除饉為學法  斷種為弟子
 觀行忍第一  佛說泥洹最
 捨罪作沙門  無嬈害於彼
 不嬈亦不惱  如戒一切持
 少食捨身貪  有行幽隱處
 意諦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佛為尊貴  斷漏無婬
 諸釋中雄  一群從心  快哉福報
 所願皆成  敏於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歸  山川樹神  廟立圖像
 祭祠求福  自歸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來  度我眾苦  如有自歸
 佛法聖眾  道德四諦  必見正慧
 生死極苦  從諦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眾苦  自歸三尊  最吉最上
 唯獨有是  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
 志道不慳  利哉斯人  自歸佛者
 明人難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處
 族親蒙慶  諸佛興快  說經道快
 眾聚和快  和則常安

安寧品第二十三 十有四章

 安寧品者。差次安危去惡即善快而不墮。

 我生已安  不慍於怨  眾人有怨
 我行無怨  我生已安  不病於病
 眾人有病  我行無病  我生已安
 不慼於憂  眾人有憂  我行無憂
 我生已安  清淨無為  以樂為食
 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  澹泊無事
 彌薪國火  安能燒我  勝則生怨
 負則自鄙  去勝負心  無爭自安
 熱無過婬  毒無過怒  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  無樂小樂  小辯小慧
 觀求大者  乃獲大安  我為世尊
 長解無憂  正度三有  獨降眾魔
 見聖人快  得依附快  得離愚人
 為善獨快  守正道快  工說法快
 與世無諍  戒具常快  依賢居快
 如親親會  近仁智者  多聞高遠
 壽命鮮少  而棄世多  學當取要
 令至老安

 諸欲得甘露  棄欲滅諦快
 欲度生死苦  當服甘露味

好喜品第二十四 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貪欲則無憂患。

 違道則自順  順道則自違
 捨義取所好  是為順愛欲
 不當趣所愛  亦莫有不愛
 愛之不見憂  不愛見亦憂
 是以莫造愛  愛憎惡所由
 已除縛結者  無愛無所憎

 愛喜生憂  愛喜生畏  無所愛喜
 何憂何畏  好樂生憂  好樂生畏
 無所好樂  何憂何畏  貪欲生憂
 貪欲生畏  解無貪欲  何憂何畏
 貪法戒成  至誠知慚  行身近道
 為眾所愛  欲態不出  思正乃語
 心無貪愛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從遠吉還  親厚普安  歸來歡喜
 好行福者  從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親來喜  起從聖教  禁制不善
 近道見愛  離道莫親  近與不近
 所住者異  近道昇天  不近墮獄

忿怒品第二十五 二十有六章

 忿怒品者。見瞋恚害寬弘慈柔天祐人愛。

 忿怒不見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隨身
 貪婬不見法  愚癡意亦然
 除婬去癡者  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制  如止奔車  是為善御
 棄冥入明  忍辱勝恚  善勝不善
 勝者能施  至誠勝欺  不欺不怒
 意不多求  如是三事  死則上天
 常自攝身  慈心不殺  是生天上
 到彼無憂  意常覺寤  明慕勤學
 漏盡意解  可致泥洹  人相謗毀
 自古至今  既毀多言  又毀訥忍
 亦毀中和  世無不毀  欲意非聖
 不能制中  一毀一譽  但為利名
 明智所譽  唯稱是賢  慧人守戒
 無所譏謗  如羅漢淨  莫而誣謗
 諸人咨嗟  梵釋所稱  常守慎身
 以護瞋恚  除身惡行  進修德行
 常守慎言  以護瞋恚  除口惡言
 誦習法言  常守慎心  以護瞋恚
 除心惡念  思惟念道  節身慎言
 守攝其心  捨恚行道  忍辱最強
 捨恚離慢  避諸愛會  不著名色
 無為滅苦  起而解怒  婬生自禁
 捨不明健  斯皆得安  瞋斷臥安
 恚滅婬憂  怒為毒本  軟意梵志
 言善得譽  斷為無患  同志相近
 詳為作惡  後別餘恚  火自燒惱
 不知慚愧  無戒有怒  為怒所牽
 不厭有務  有力近兵  無力近軟
 夫忍為上  宜常忍羸  舉眾輕之
 有力者忍  夫忍為上  宜常忍羸
 自我與彼  大畏有三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俱兩行義  我為彼教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苦智勝愚
 麤言惡說  欲常勝者  於言宜默
 夫為惡者  怒有怒報  怒不報怒
 勝彼鬪負

塵垢品第二十六 十有九章

 塵垢品者。分別清濁學當潔白無行污辱。

 生無善行  死墮惡道  住疾無間
 到無資用  當求智慧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污  可離苦形  慧人以漸
 安徐稍進  洗除心垢  如工鍊金
 惡生於心  還自壞形  如鐵生垢
 反食其身

 不誦為言垢  不勤為家垢
 不嚴為色垢  放逸為事垢
 慳為惠施垢  不善為行垢
 今世亦後世  惡法為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於癡  學當捨惡
 比丘無垢  苟生無恥  如鳥長喙
 強顏耐辱  名曰穢生  廉恥雖苦
 義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潔生
 愚人好殺  言無誠實  不與而取
 好犯人婦  逞心犯戒  迷惑於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人如覺是
 不當念惡  愚近非法  久自燒沒
 若信布施  欲揚名譽  會人虛飾
 非入淨定  一切斷欲  截意根原
 晝夜守一  必入定意  著垢為塵
 從染塵漏  不染不行  淨而離愚
 見彼自侵  常內自省  行漏自欺
 漏盡無垢

 火莫熱於婬  捷莫疾於怒
 網莫密於癡  愛流駛乎河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眾人盡樂惡  唯佛淨無穢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世間皆無常  佛無我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持品第二十七 十有七章

 奉持品者。解說道義法貴德行不用貪侈。

 好經道者  不競於利  有利無利
 無欲不惑  常愍好學  正心以行
 擁懷寶慧  是謂為道  所謂智者
 不必辯言  無恐無懼  守善為智
 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雖素少聞
 身依法行  守道不忌  可謂奉法
 所謂老者  不必年耆  形熟髮白
 惷愚而已  謂懷諦法  順調慈仁
 明遠清潔  是為長老  所謂端政
 非色如花  慳嫉虛飾  言行有違
 謂能捨惡  根原已斷  慧而無恚
 是謂端政  所謂沙門  非必除髮
 妄語貪取  有欲如凡  謂能止惡
 恢廓弘道  息心滅意  是為沙門
 所謂比丘  非時乞食  邪行婬彼
 稱名而已  謂捨罪福  淨修梵行
 慧能破惡  是為比丘  所謂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淨  外順而已
 謂心無為  內行清虛  此彼寂滅
 是為仁明  所謂有道  非救一物
 普濟天下  無害為道  戒眾不言
 我行多誠  得定意者  要由閉損
 意解求安  莫習凡人  使結未盡
 莫能得脫

道行品第二十八 二十有八章

 道行品者。旨說大要度脫之道此為極妙。

 八直最上道  四諦為法迹
 不婬行之尊  施燈必得眼
 是道無復畏  見淨乃度世
 此能壞魔兵  力行滅邪苦
 我已開正道  為大現異明
 已聞當自行  行乃解邪縛
 生死非常苦  能觀見為慧
 欲離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生死非常空  能觀見為慧
 欲離一切苦  但當勤行道
 起時當即起  莫如愚覆淵
 與墮與瞻聚  計罷不進道
 念應念則正  念不應則邪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慎言守意念  身不善不行
 如是三行除  佛說是得道
 斷樹無伐本  根在猶復生
 除根乃無樹  比丘得泥洹

 不能斷樹  親戚相戀  貪意自縛
 如犢慕乳  能斷意本  生死無彊
 是為近道  疾得泥洹  貪婬致老
 瞋恚致病  愚癡致死  除三得道
 釋前解後  脫中度彼  一切念滅
 無復老死  人營妻子  不觀病法
 死命卒至  如水湍驟  父子不救
 餘親何望  命盡怙親  如盲守燈
 慧解是意  可修經戒  勤行度世
 一切除苦  遠離諸淵  如風却雲
 已滅思想  是為知見  智為世長
 惔樂無為  知受正教  生死得盡
 知眾行空  是為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知眾行苦  是為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眾行非身
 是為慧見  罷厭世苦  從是道除
 吾語汝法  愛箭為射  宜以自勗
 受如來言

 吾為都以滅  往來生死盡
 非一情以解  所演為道眼
 駛流澍于海  潘水漾疾滿
 故為智者說  可趣服甘露
 前未聞法輪  轉為哀眾生
 於是奉事者  禮之度三有
 三念可念善  三亦難不善
 從念而有行  滅之為正斷
 三定為轉念  棄猗行無量
 得三三窟除  解結可應念
 知以戒禁惡  思惟慧樂念
 已知世成敗  息意一切解

廣衍品第二十九 十有四章

 廣衍品者。言凡善惡積小致大證應章句。

 施安雖小  其報彌大  慧從小施
 受見景福  施勞於人  而欲望祐
 殃咎歸身  自遘廣怨  已為多事
 非事亦造  伎樂放逸  惡習日增
 精進惟行  習是捨非  修身自覺
 是為正習  既自解慧  又多學問
 漸進普廣  油酥投水  自無慧意
 不好學問  凝縮狹小  酪酥投水
 近道名顯  如高山雪  遠道闇昧
 如夜發箭  為佛弟子  常寤自覺
 晝夜念佛  惟法思眾  為佛弟子
 當寤自覺  日暮思禪  樂觀一心

 人當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則是痛欲薄  節消而保壽
 學難捨罪難  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  難難無過有
 比丘乞求難  何可不自勉
 精進得自然  後無欲於人
 有信則戒成  從戒多致寶
 亦從得諧偶  在所見供養
 一坐一處臥  一行無放恣
 守一以正身  心樂居樹間

地獄品第三十 十有六章

 地獄品者。道泥梨事作惡受惡罪牽不置。

 妄語地獄近  作之言不作
 二罪後俱受  是行自牽往
 法衣在其身  為惡不自禁
 苟沒惡行者  終則墮地獄
 無戒受供養  理豈不自損
 死噉燒鐵丸  然熱劇火炭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婦
 臥險非福利  毀三淫泆四
 不福利墮惡  畏惡畏樂寡
 王法重罰加  身死入地獄
 譬如拔菅草  執緩則傷手
 學戒不禁制  獄錄乃自賊
 人行為慢惰  不能除眾勞
 梵行有玷缺  終不受大福
 常行所當行  自持必令強
 遠離諸外道  莫習為塵垢
 為所不當為  然後致欝毒
 行善常吉順  所適無悔恡
 其於眾惡行  欲作若已作
 是苦不可解  罪近難得避

 妄證求敗  行已不正  怨譖良人
 以抂治士  罪縛斯人  自投于坑
 如備邊城  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
 非法不生  行缺致憂  令墮地獄
 可羞不羞  非羞反羞  生為邪見
 死墮地獄  可畏不畏  非畏反畏
 信向邪見  死墮地獄  可避不避
 可就不就  翫習邪見  死墮地獄
 可近則近  可遠則遠  恒守正見
 死墮善道

象喻品第三十一 十有八章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為善得善福報快焉。

 我如象鬪  不恐中箭  常以誠信
 度無戒人  譬象調正  可中王乘
 調為尊人  乃受誠信  雖為常調
 如彼新馳  亦最善象  不如自調
 彼不能適  人所不至  唯自調者
 能到調方

 如象名財守  猛害難禁制
 繫絆不與食  而猶暴逸象
 沒在惡行者  恒以貪自繫
 其象不知厭  故數入胞胎
 本意為純行  及常行所安
 悉捨降伏結  如鉤制象調
 樂道不放逸  能常自護心
 是為拔身苦  如象出于塪
 若得賢能伴  俱行行善悍
 能伏諸所聞  至到不失意
 不得賢能伴  俱行行惡悍
 廣斷王邑里  寧獨不為惡
 寧獨行為善  不與愚為侶
 獨而不為惡  如象驚自護
 生而有利安  伴軟和為安
 命盡為福安  眾惡不犯安
 人家有母樂  有父斯亦樂
 世有沙門樂  天下有道樂
 持戒終老安  信正所正善
 智慧最安身  不犯惡最安

 如馬調軟  隨意所如  信戒精進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忍和意定
 是斷諸苦  隨意所如  從是往定
 如馬調御  斷恚無漏  是受天樂
 不自放恣  從是多寤  羸馬比良
 棄惡為賢

愛欲品第三十二 三十有二章

 愛欲品者。賤婬恩愛世人為此盛生災害。

 心放在婬行  欲愛增枝條
 分布生熾盛  超躍貪果猴
 以為愛忍苦  貪欲著世間
 憂患日夜長  莚如蔓草生
 人為恩愛惑  不能捨情欲
 如是憂愛多  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憂悲  世間苦非一
 但為緣愛有  離愛則無憂
 己意安棄憂  無愛何有世
 不憂不染求  不愛焉得安
 有憂以死時  為致親屬多
 涉憂之長塗  愛苦常墮危

 為道行者  不與欲會  先誅愛本
 無所植根  勿如刈葦  令心復生

 如樹根深固  雖截猶復生
 愛意不盡除  輒當還受苦
 猨猴得離樹  得脫復趣樹
 眾人亦如是  出獄復入獄
 貪意為常流  習與憍慢并
 思想猗婬欲  自覆無所見
 一切意流衍  愛結如葛藤
 唯慧分別見  能斷意根原
 夫從愛潤澤  思想為滋蔓
 愛欲深無底  老死是用增
 所生枝不絕  但用食貪欲
 養怨益丘塜  愚人常汲汲
 雖獄有鉤鍱  慧人不謂牢
 愚見妻子息  染著愛甚牢
 慧說愛為獄  深固難得出
 是故當斷棄  不視欲能安
 見色心迷惑  不惟觀無常
 愚以為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婬樂自裹  譬如蠶作繭
 智者能斷棄  不盻除眾苦
 心念放逸者  見婬以為淨
 恩愛意盛增  從是造獄牢
 覺意滅婬者  常念欲不淨
 從是出邪獄  能斷老死患
 以欲網自蔽  以愛蓋自覆
 自恣縛於獄  如魚入笱口
 為老死所伺  若犢求母乳
 離欲滅愛迹  出網無所弊
 盡道除獄縛  一切此彼解
 已得度邊行  是為大智士
 勿親遠法人  亦勿為愛染
 不斷三世者  會復墮邊行
 若覺一切法  能不著諸法
 一切愛意解  是為通聖意
 眾施經施勝  眾味道味勝
 眾樂法樂勝  愛盡勝眾苦
 愚以貪自縛  不求度彼岸
 貪為敗處故  害人亦自害
 愛欲意為田  婬怨癡為種
 故施度世者  得福無有量
 伴少而貨多  商人怵惕懼
 嗜欲賊害命  故慧不貪欲
 心可則為欲  何必獨五欲
 違可絕五欲  是乃為勇士
 無欲無有畏  恬惔無憂患
 欲除使結解  是為長出淵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則汝而不有

 伐樹忽休  樹生諸惡  斷樹盡株
 比丘滅度  夫不伐樹  少多餘親
 心繫於此  如犢求母

利養品第三十三 有二十章

 利養品者。勵己防貪見德思議不為穢生。

 芭蕉以實死  竹蘆實亦然
 駏驉坐妊死  士以貪自喪
 如是貪無利  當知從癡生
 愚為此害賢  首領分于地

 天雨七寶  欲猶無厭  樂少苦多
 覺者為賢  雖有天欲  慧捨無貪
 樂離恩愛  為佛弟子  遠道順邪
 貪養比丘  止有慳意  以供彼姓
 勿猗此養  為家捨罪  此非至意
 用用何益  愚為愚計  欲慢用增
 異哉失利  泥洹不同  諦知是者
 比丘佛子  不樂利養  閑居却意
 自得不恃  不從他望  望彼比丘
 不至正定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不知計數  衣服飲食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取得知足  守行一法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如鼠藏穴
 潛隱習教  約利約耳  奉戒思惟
 為慧所稱  清吉勿怠  如有三明
 解脫無漏  寡智鮮識  無所憶念
 其於食飲  從人得利  而有惡法
 從供養嫉  多結怨利  強服法衣
 但望飲食  不奉佛教  當知是過
 養為大畏  寡取無憂  比丘釋心

 非食命不濟  孰能不揣食
 夫立食為先  知是不宜嫉

 嫉先創己  然後創人  擊人得擊
 是不得除  寧噉燒石  吞飲洋銅
 不以無戒  食人信施

沙門品第三十四 三十有二章

 沙門品者。訓以法正弟子受行得道解淨。

 端目耳鼻口  身意常守正
 比丘行如是  可以免眾苦
 手足莫妄犯  節言順所行
 常內樂定意  守一行寂然

 學當守口  宥言安徐  法義為定
 言必柔軟  樂法欲法  思惟安法
 比丘依法  正而不費  學無求利
 無愛他行  比丘好他  不得定意
 比丘少取  以得無積  天人所譽
 生淨無穢  比丘為慈  愛敬佛教
 深入止觀  滅行乃安  一切名色
 非有莫惑  不近不憂  乃為比丘
 比丘扈船  中虛則輕  除婬怒癡
 是為泥洹  捨五斷五  思惟五根
 能分別五  乃渡河淵  禪無放逸
 莫為欲亂  不吞洋銅  自惱燋形
 無禪不智  無智不禪  道從禪智
 得至泥洹  當學入空  靜居止意
 樂獨屏處  一心觀法  常制五陰
 伏意如水  清淨和悅  為甘露味
 不受所有  為慧比丘  攝根知足
 戒律悉持  生當行淨  求善師友
 智者成人  度苦致喜  如衛師華
 熟如自墮  釋婬怒癡  生死自解
 止身止言  心守玄默  比丘棄世
 是為受寂  當自勅身  內與心爭
 護身念諦  比丘惟安  我自為我
 計無有我  故當損我  調乃為賢
 喜在佛教  可以多喜  至到寂寞
 行滅永安  儻有少行  應佛教戒
 此照世間  如日無曀

 棄慢無餘憍  蓮華水生淨
 學能捨此彼  知是勝於故
 割愛無戀慕  不受如蓮華
 比丘渡河流  勝欲明於故

 截流自恃  逝心却欲  仁不割欲
 一意猶走  為之為之  必強自制
 捨家而懈  意猶復染  行懈緩者
 勞意弗除  非淨梵行  焉致大寶
 沙門何行  如意不禁  步步著粘
 但隨思走  袈裟披肩  為惡不損
 惡惡行者  斯墮惡道  不調難誡
 如風枯樹  作自為身  曷不精進
 息心非剔  慢訑無戒  捨貪思道
 乃應息心  息心非剔  放逸無信
 能滅眾苦  為上沙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梵志品第三十五 有四十章

 梵志品者。言行清白理學無穢可稱道士。

 截流而渡  無欲如梵  知行已盡
 是謂梵志  以無二法  清淨渡淵
 諸欲結解  是謂梵志  適彼無彼
 彼彼已空  捨離貪婬  是謂梵志
 思惟無垢  所行不漏  上求不起
 是謂梵志  日照於晝  月照於夜
 甲兵照軍  禪照道人  佛出天下
 照一切冥

 非剃為沙門  稱吉為梵志
 謂能捨眾惡  是則為道人
 出惡為梵志  入正為沙門
 棄我眾穢行  是則為捨家

 若猗於愛  心無所著  已捨已正
 是滅眾苦  身口與意  淨無過失
 能捨三行  是謂梵志  若心曉了
 佛所說法  觀心自歸  淨於為水
 非蔟結髮  名為梵志  誠行法行
 清白則賢  飾髮無慧  草衣何施
 內不離著  外捨何益  被服弊惡
 躬承法行  閑居思惟  是謂梵志
 佛不教彼  讚己自稱  如諦不妄
 乃為梵志  絕諸可欲  不婬其志
 委棄欲數  是謂梵志  斷生死河
 能忍起度  自覺出塹  是謂梵志
 見罵見擊  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
 是謂梵志  若見侵欺  但念守戒
 端身自調  是謂梵志  心棄惡法
 如蛇脫皮  不為欲污  是謂梵志
 覺生為苦  從是滅意  能下重擔
 是謂梵志  解微妙慧  辯道不道
 體行上義  是謂梵志  棄捐家居
 無家之畏  少求寡欲  是謂梵志
 棄放活生  無賊害心  無所嬈惱
 是謂梵志  避爭不爭  犯而不慍
 惡來善待  是謂梵志  去婬怒癡
 憍慢諸惡  如蛇脫皮  是謂梵志
 斷絕世事  口無麤言  八道審諦
 是謂梵志  所世惡法  修短巨細
 無取無捨  是謂梵志  今世行淨
 後世無穢  無習無捨  是謂梵志
 棄身無猗  不誦異行  行甘露滅
 是謂梵志  於罪與福  兩行永除
 無憂無塵  是謂梵志  心喜無垢
 如月盛滿  謗毀已除  是謂梵志
 見癡往來  墮塹受苦  欲單渡岸
 不好他語  唯滅不起  是謂梵志
 已斷恩愛  離家無欲  愛有已盡
 是謂梵志  離人聚處  不墮天聚
 諸聚不歸  是謂梵志  棄樂無樂
 滅無熅燸  健違諸世  是謂梵志
 所生已訖  死無所趣  覺安無依
 是謂梵志  已度五道  莫知所墮
 習盡無餘  是謂梵志  于前于後
 乃中無有  無操無捨  是謂梵志
 最雄最勇  能自解度  覺意不動
 是謂梵志  自知宿命  本所更來
 得要生盡  叡通道玄  明如能默
 是謂梵志

泥洹品第三十六 三十有六章

 泥洹品者。敘道大歸。恬惔寂滅。度生死畏。

 忍為最自守  泥洹佛稱上
 捨家不犯戒  息心無所害

 無病最利  知足最富  厚為最友
 泥洹最快  飢為大病  行為最苦
 已諦知此  泥洹最樂  少往善道
 趣惡道多  如諦知此  泥洹最安
 從因生善  從因墮惡  由因泥洹
 所緣亦然  麋鹿依野  鳥依虛空
 法歸其報  真人歸滅  始無如不
 始不如無  是為無得  亦無有思

 心難見習可覩  覺欲者乃具見
 無所樂為苦際  在愛欲為增痛
 明不清淨能御  無所近為苦際
 見有見聞有聞  念有念識有識
 覩無著亦無識  一切捨為得際
 除身想滅痛行  識已盡為苦竟
 猗則動虛則淨  動非近非有樂
 樂無近為得寂  寂已寂已往來
 來往絕無生死  生死斷無此彼
 此彼斷為兩滅  滅無餘為苦除

 比丘有世生  有有有作行
 有無生無有  無作無所行
 夫唯無念者  為能得自致
 無生無復有  無作無行處
 生有作行者  是為不得要
 若已解不生  不有不作行
 則生有得要  從生有已起
 作行致死生  為開為法果
 從食因緣有  從食致憂樂
 而此要滅者  無復念行迹
 諸苦法已盡  行滅湛然安
 比丘吾已知  無復諸入地
 無有虛空入  無諸入用入
 無想不想入  無今世後世
 亦無日月想  無往無所懸
 我已無往反  不去而不來
 不沒不復生  是際為泥洹
 如是像無像  苦樂為以解
 所見不復恐  無言言無疑
 斷有之射箭  遘愚無所猗
 是為第一快  此道寂無上
 受辱心如地  行忍如門閾
 淨如水無垢  生盡無彼受
 利勝不足恃  雖勝猶復苦
 當自求去勝  已勝無所生
 畢故不造新  厭胎無婬行
 種燋不復生  意盡如火滅
 胞胎為穢海  何為樂婬行
 雖上有善處  皆莫如泥洹
 悉知一切斷  不復著世間
 都棄如滅度  眾道中斯勝
 佛以現諦法  智勇能奉持
 行淨無瑕穢  自知度世安
 道務先遠欲  早服佛教戒
 滅惡極惡際  易如鳥逝空
 若已解法句  至心體道行
 是度生死岸  苦盡而無患
 道法無親疎  正不問羸強
 要在無識想  結解為清淨
 上智饜腐身  危跪非實真
 苦多而樂少  九孔無一淨
 慧以危貿安  棄猗脫眾難
 形腐銷為沫  慧見捨不貪
 觀身為苦器  生老病無痛
 棄垢行清淨  可以獲大安
 依慧以却邪  不受漏得盡
 行淨致度世  天人莫不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死品第三十七 十有八章

 生死品者。說諸人魂靈亡神在隨行轉生。

 命如菓待熟  常恐會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恩愛  可婬入泡影
 受形命如電  晝夜流難止
 是身為死物  精神無形法
 假令死復生  罪福不敗亡
 終始非一世  從癡愛久長
 自此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
 身四大為色  識四陰曰名
 其情十八種  所緣起十二
 神止凡九處  生死不斷滅
 世間愚不聞  蔽闇無天眼
 自塗以三垢  無目意妄見
 謂死如生時  或謂死斷滅
 識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處
 陰行而默到  所往如響應
 欲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種隨本像  自然報如意
 神以身為名  如火隨形字
 著燭為燭火  隨炭草糞薪
 心法起則起  法滅而則滅
 興衰如雨雹  轉轉不自識
 識神走五道  無一處不更
 捨身復受身  如輪轉著地
 如人一身居  去其故室中
 神以形為廬  形壞神不亡
 精神居形軀  猶雀藏器中
 器破雀飛去  身壞神逝生
 性癡淨常想  樂身想疑想
 嫌望非上要  佛說是不明
 一本二展轉  三垢五彌廣
 諸海十三事  淵銷越度歡
 三事斷絕時  知身無所直
 命氣熅煖識  捨身而轉逝
 當其死臥地  猶草無所知
 觀其狀如是  但幻而愚貪

道利品第三十八 十有九章

 道利品者。君父師行開示善道率之以正。

 人知奉其上  君父師道士
 信戒施聞慧  終吉所生安
 宿命有福慶  生世為人尊
 以道安天下  奉法莫不從
 王為臣民長  常以慈愛下
 身率以法戒  示之以休咎
 處安不忘危  慮明福轉厚
 福德之反報  不問尊以卑
 夫為世間將  修正不阿抂
 心調勝諸惡  如是為法王
 見正能施惠  仁愛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  如是眾附親
 如牛厲渡水  導正從亦正
 奉法心不邪  如是眾普安
 勿妄嬈神象  以招苦痛患
 惡意為自煞  終不至善方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隨己
 見法為人長  終遠三惡道
 戒慎除苦畏  福德三界尊
 鬼龍邪毒害  不犯持戒人
 無義不誠信  欺妄好鬪諍
 當知遠離此  近愚興罪多
 仁賢言誠信  多聞戒行具
 當知親附此  近智誠善多
 善言不守戒  志亂無善行
 雖身處潛隱  是為非學法
 美說正為上  法說為第二
 愛說可彼三  誠說不欺四
 無便獲利刃  自以剋其身
 愚學好妄說  行牽受幸戾
 貪婬瞋恚癡  是三非善本
 身以斯自害  報由癡愛生
 有福為天人  非法受惡形
 聖人明獨見  常善承佛令
 戒德後世業  以作福追身
 天人稱譽善  心正無不安
 為惡不念止  日縛不自悔
 命逝如川流  是恐宜守戒
 今我上體首  白生為被盜
 已有天使召  時正宜出家

吉祥品第三十九 十有九章

 吉祥品者修己之術去惡就善終厚景福。

 佛尊過諸天  如來常現義
 有梵志道士  來問何吉祥
 於是佛愍傷  為說真有要
 已信樂正法  是為最吉祥
 若不從天人  希望求僥倖
 亦不禱祠神  是為最吉祥
 友賢擇善居  常先為福德
 勅身從真正  是為最吉祥
 去惡從就善  避酒知自節
 不婬于女色  是為最吉祥
 多聞如戒行  法律精進學
 修已無所爭  是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  治家養妻子
 不為空之行  是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復
 以時誦習經  是為最吉祥
 所聞常以忍  樂欲見沙門
 每講輒聽受  是為最吉祥
 持齋修梵行  常欲見賢聖
 依附明智者  是為最吉祥
 以信有道德  正意向無疑
 欲脫三惡道  是為最吉祥
 等心行布施  奉諸得道者
 亦敬諸天人  是為最吉祥
 常欲離貪欲  愚癡瞋恚意
 能習誠道見  是為最吉祥
 若以棄非務  能勤修道用
 常事於可事  是為最吉祥
 一切為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仁安眾生  是為最吉祥
 欲求吉祥福  當信敬於佛
 欲求吉祥福  當聞法句義
 欲求吉祥福  當供養眾僧
 戒具清淨者  是為最吉祥
 智者居世間  常習吉祥行
 自致成慧見  是為最吉祥
 梵志聞佛教  心中大歡喜
 即前禮佛足  歸命佛法眾

 法句經卷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蓮華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樓頻螺迦葉。迦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旃延。阿[少/(兔-、)]樓馱。劫賓那。憍梵波提。離婆多。畢陵伽婆蹉。薄拘羅。摩訶拘絺羅。難陀。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阿難。羅睺羅。如是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復有學無學二千人。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千人俱。羅睺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亦與眷屬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轉不退轉法輪。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於諸佛所殖眾德本。常為諸佛之所稱歎。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名稱普聞無量世界。能度無數百千眾生。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寶掌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力菩薩。越三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彌勒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

 爾時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復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脩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鉢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乾闥婆王。樂乾闥婆王。樂音乾闥婆王。美乾闥婆王。美音乾闥婆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阿修羅王。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迦樓羅王。大威德迦樓羅王。大身迦樓羅王。大滿迦樓羅王。如意迦樓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四眾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及聞諸佛所說經法。并見彼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復見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復見諸佛般涅槃者。復見諸佛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今者世尊現神變相。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當以問誰。誰能答者。復作此念。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必應見此希有之相。我今當問。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當問誰。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又觀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眾會之心。而問文殊師利言。以何因緣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東方萬八千土。悉見彼佛國界莊嚴。於是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問曰。

 文殊師利  導師何故  眉間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羅  曼殊沙華
 栴檀香風  悅可眾心  以是因緣
 地皆嚴淨  而此世界  六種震動
 時四部眾  咸皆歡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間光明  照于東方
 萬八千土  皆如金色  從阿鼻獄
 上至有頂  諸世界中  六道眾生
 生死所趣  善惡業緣  受報好醜
 於此悉見  又覩諸佛  聖主師子
 演說經典  微妙第一  其聲清淨
 出柔軟音  教諸菩薩  無數億萬
 梵音深妙  令人樂聞  各於世界
 講說正法  種種因緣  以無量喻
 照明佛法  開悟眾生  若人遭苦
 厭老病死  為說涅槃  盡諸苦際
 若人有福  曾供養佛  志求勝法
 為說緣覺  若有佛子  修種種行
 求無上慧  為說淨道  文殊師利
 我住於此  見聞若斯  及千億事
 如是眾多  今當略說  我見彼土
 恒沙菩薩  種種因緣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銀珊瑚  真珠摩尼
 車磲馬腦  金剛諸珍  奴婢車乘
 寶飾輦輿  歡喜布施  迴向佛道
 願得是乘  三界第一  諸佛所歎
 或有菩薩  駟馬寶車  欄楯華蓋
 軒飾布施  復見菩薩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無上道  又見菩薩
 頭目身體  欣樂施與  求佛智慧
 文殊師利  我見諸王  往詣佛所
 問無上道  便捨樂土  宮殿臣妾
 剃除鬚髮  而被法服  或見菩薩
 而作比丘  獨處閑靜  樂誦經典
 又見菩薩  勇猛精進  入於深山
 思惟佛道  又見離欲  常處空閑
 深修禪定  得五神通  又見菩薩
 安禪合掌  以千萬偈  讚諸法王
 復見菩薩  智深志固  能問諸佛
 聞悉受持  又見佛子  定慧具足
 以無量喻  為眾講法  欣樂說法
 化諸菩薩  破魔兵眾  而擊法鼓
 又見菩薩  寂然宴默  天龍恭敬
 不以為喜  又見菩薩  處林放光
 濟地獄苦  令入佛道  又見佛子
 未甞 睡眠  經行林中  懃求佛道
 又見具戒  威儀無缺  淨如寶珠
 以求佛道  又見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惡罵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見菩薩  離諸戲笑
 及癡眷屬  親近智者  一心除亂
 攝念山林  億千萬歲  以求佛道
 或見菩薩  餚饍 飲食  百種湯藥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價直千萬
 或無價衣  施佛及僧  千萬億種
 栴檀寶舍  眾妙臥具  施佛及僧
 清淨園林  華菓 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種果微妙
 歡喜無厭  求無上道  或有菩薩
 說寂滅法  種種教詔  無數眾生
 或見菩薩  觀諸法性  無有二相
 猶如虛空  又見佛子  心無所著
 以此妙慧  求無上道  文殊師利
 又有菩薩  佛滅度後  供養舍利
 又見佛子  造諸塔廟  無數恒沙
 嚴飾國界  寶塔高妙  五千由旬
 縱廣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廟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寶鈴和鳴
 諸天龍神  人及非人  香華伎樂
 常以供養  文殊師利  諸佛子等
 為供舍利  嚴飾塔廟  國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樹王  其華開敷
 佛放一光  我及眾會  見此國界
 種種殊妙  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淨光  照無量國  我等見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願決眾疑
 四眾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  決疑令喜
 何所饒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
 所得妙法  為欲說此  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  眾寶嚴淨  及見諸佛
 此非小緣  文殊當知  四眾龍神
 瞻察仁者  為說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諸善男子。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嚮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捨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殖諸善本。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即於大眾中結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數劫
 有佛人中尊  號日月燈明
 世尊演說法  度無量眾生
 無數億菩薩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時  所生八王子
 見大聖出家  亦隨修梵行
 時佛說大乘  經名無量義
 於諸大眾中  而為廣分別
 佛說此經已  即於法座上
 加趺坐三昧  名無量義處
 天雨曼陀華  天鼓自然鳴
 諸天龍鬼神  供養人中尊
 一切諸佛土  即時大震動
 佛放眉間光  現諸希有事
 此光照東方  萬八千佛土
 示一切眾生  生死業報處
 有見諸佛土  以眾寶莊嚴
 琉璃頗梨色  斯由佛光照
 及見諸天人  龍神夜叉眾
 乾闥緊那羅  各供養其佛
 又見諸如來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  內現真金像
 世尊在大眾  敷演深法義
 一一諸佛土  聲聞眾無數
 因佛光所照  悉見彼大眾
 或有諸比丘  在於山林中
 精進持淨戒  猶如護明珠
 又見諸菩薩  行施忍辱等
 其數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見諸菩薩  深入諸禪定
 身心寂不動  以求無上道
 又見諸菩薩  知法寂滅相
 各於其國土  說法求佛道
 爾時四部眾  見日月燈佛
 現大神通力  其心皆歡喜
 各各自相問  是事何因緣
 天人所奉尊  適從三昧起
 讚妙光菩薩  汝為世間眼
 一切所歸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說法  唯汝能證知
 世尊既讚歎  令妙光歡喜
 說是法華經  滿六十小劫
 不起於此座  所說上妙法
 是妙光法師  悉皆能受持
 佛說是法華  令眾歡喜已
 尋即於是日  告於天人眾
 諸法實相義  已為汝等說
 我今於中夜  當入於涅槃
 汝一心精進  當離於放逸
 諸佛甚難值  億劫時一遇
 世尊諸子等  聞佛入涅槃
 各各懷悲惱  佛滅一何速
 聖主法之王  安慰無量眾
 我若滅度時  汝等勿憂怖
 是德藏菩薩  於無漏實相
 心已得通達  其次當作佛
 號曰為淨身  亦度無量眾
 佛此夜滅度  如薪盡火滅
 分布諸舍利  而起無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數如恒沙
 倍復加精進  以求無上道
 是妙光法師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廣宣法華經
 是諸八王子  妙光所開化
 堅固無上道  當見無數佛
 供養諸佛已  隨順行大道
 相繼得成佛  轉次而授記
 最後天中天  號曰燃燈佛
 諸仙之導師  度脫無量眾
 是妙光法師  時有一弟子
 心常懷懈怠  貪著於名利
 求名利無厭  多遊族姓家
 棄捨所習誦  廢忘不通利
 以是因緣故  號之為求名
 亦行眾善業  得見無數佛
 供養於諸佛  隨順行大道
 具六波羅蜜  今見釋師子
 其後當作佛  號名曰彌勒
 廣度諸眾生  其數無有量
 彼佛滅度後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師者  今則我身是
 我見燈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說法華經
 今相如本瑞  是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諸人今當知  合掌一心待
 佛當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當為除斷  令盡無有餘

方便品第二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世雄不可量  諸天及世人
 一切眾生類  無能知佛者
 佛力無所畏  解脫諸三昧
 及佛諸餘法  無能測量者
 本從無數佛  具足行諸道
 甚深微妙法  難見難可了
 於無量億劫  行此諸道已
 道場得成果  我已悉知見
 如是大果報  種種性相義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  言辭相寂滅
 諸餘眾生類  無有能得解
 除諸菩薩眾  信力堅固者
 諸佛弟子眾  曾供養諸佛
 一切漏已盡  住是最後身
 如是諸人等  其力所不堪
 假使滿世間  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佛智
 正使滿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餘諸弟子  亦滿十方剎
 盡思共度量  亦復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  無漏最後身
 亦滿十方界  其數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於億無量劫
 欲思佛實智  莫能知少分
 新發意菩薩  供養無數佛
 了達諸義趣  又能善說法
 如稻麻竹葦  充滿十方剎
 一心以妙智  於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不退諸菩薩  其數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復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  無漏不思議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舍利弗當知  諸佛語無異
 於佛所說法  當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
 告諸聲聞眾  及求緣覺乘
 我令脫苦縛  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眾生處處著  引之令得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大眾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慇懃稱歎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到於涅槃。而今不知是義所趣。

 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慇懃稱歎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難解之法。我自昔來未曾從佛聞如是說。今者四眾咸皆有疑。唯願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慇懃稱歎甚深微妙難解之法。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慧日大聖尊  久乃說是法
 自說得如是  力無畏三昧
 禪定解脫等  不可思議法
 道場所得法  無能發問者
 我意難可測  亦無能問者
 無問而自說  稱歎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諸佛之所得
 無漏諸羅漢  及求涅槃者
 今皆墮疑網  佛何故說是
 其求緣覺者  比丘比丘尼
 諸天龍鬼神  及乾闥婆等
 相視懷猶豫  瞻仰兩足尊
 是事為云何  願佛為解說
 於諸聲聞眾  佛說我第一
 我今自於智  疑惑不能了
 為是究竟法  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願出微妙音  時為如實說
 諸天龍神等  其數如恒沙
 求佛諸菩薩  大數有八萬
 又諸萬億國  轉輪聖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聞具足道

 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所以者何。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了。聞佛所說則能敬信。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法王無上尊  唯說願勿慮
 是會無量眾  有能敬信者

 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止止不須說  我法妙難思
 諸增上慢者  聞必不敬信

 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今此會中。如我等比百千萬億。世世已曾從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長夜安隱多所饒益。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上兩足尊  願說第一法
 我為佛長子  唯垂分別說
 是會無量眾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聽受佛語
 我等千二百  及餘求佛者
 願為此眾故  唯垂分別說
 是等聞此法  則生大歡喜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懃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妬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
 如是四眾等  其數有五千
 不自見其過  於戒有缺漏
 護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眾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尠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眾無枝葉  唯有諸貞實
 舍利弗善聽  諸佛所得法
 無量方便力  而為眾生說
 眾生心所念  種種所行道
 若干諸欲性  先世善惡業
 佛悉知是已  以諸緣譬喻
 言辭方便力  令一切歡喜
 或說修多羅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亦說於因緣
 譬喻并祇夜  優波提舍經
 鈍根樂小法  貪著於生死
 於諸無量佛  不行深妙道
 眾苦所惱亂  為是說涅槃
 我設是方便  令得入佛慧
 未曾說汝等  當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說  說時未至故
 今正是其時  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  隨順眾生說
 入大乘為本  以故說是經
 有佛子心淨  柔軟亦利根
 無量諸佛所  而行深妙道
 為此諸佛子  說是大乘經
 我記如是人  來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  修持淨戒故
 此等聞得佛  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  故為說大乘
 聲聞若菩薩  聞我所說法
 乃至於一偈  皆成佛無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莊嚴  以此度眾生
 自證無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於一人
 我則墮慳貪  此事為不可
 若人信歸佛  如來不欺誑
 亦無貪嫉意  斷諸法中惡
 故佛於十方  而獨無所畏
 我以相嚴身  光明照世間
 無量眾所尊  為說實相印
 舍利弗當知  我本立誓願
 欲令一切眾  如我等無異
 如我昔所願  今者已滿足
 化一切眾生  皆令入佛道
 若我遇眾生  盡教以佛道
 無智者錯亂  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眾生  未曾修善本
 堅著於五欲  癡愛故生惱
 以諸欲因緣  墜墮三惡道
 輪迴六趣中  備受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長
 薄德少福人  眾苦所逼迫
 入邪見稠林  若有若無等
 依止此諸見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捨
 我慢自矜高  諂曲心不實
 於千萬億劫  不聞佛名字
 亦不聞正法  如是人難度
 是故舍利弗  我為設方便
 說諸盡苦道  示之以涅槃
 我雖說涅槃  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佛子行道已  來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開示三乘法
 一切諸世尊  皆說一乘道
 今此諸大眾  皆應除疑惑
 諸佛語無異  唯一無二乘
 過去無數劫  無量滅度佛
 百千萬億種  其數不可量
 如是諸世尊  種種緣譬喻
 無數方便力  演說諸法相
 是諸世尊等  皆說一乘法
 化無量眾生  令入於佛道
 又諸大聖主  知一切世間
 天人群生類  深心之所欲
 更以異方便  助顯第一義
 若有眾生類  值諸過去佛
 若聞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進禪智等  種種修福慧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若人善軟心
 如是諸眾生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供養舍利者
 起萬億種塔  金銀及頗梨
 車磲與馬腦  玫瑰琉璃珠
 清淨廣嚴飾  莊校於諸塔
 或有起石廟  栴檀及沈水
 木櫁并餘材  塼瓦泥土等
 若於曠野中  積土成佛廟
 乃至童子戲  聚沙為佛塔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若人為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彫成眾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鍮石赤白銅
 白鑞及鉛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以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諸菩薩  度脫無量眾
 若人於塔廟  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幡蓋  敬心而供養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乃至舉一手  或復小低頭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自成無上道  廣度無數眾
 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於諸過去佛  在世或滅度
 若有聞是法  皆已成佛道
 未來諸世尊  其數無有量
 是諸如來等  亦方便說法
 一切諸如來  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眾生  入佛無漏智
 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諸佛本誓願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眾生  亦同得此道
 未來世諸佛  雖說百千億
 無數諸法門  其實為一乘
 諸佛兩足尊  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已  導師方便說
 天人所供養  現在十方佛
 其數如恒沙  出現於世間
 安隱眾生故  亦說如是法
 知第一寂滅  以方便力故
 雖示種種道  其實為佛乘
 知眾生諸行  深心之所念
 過去所習業  欲性精進力
 及諸根利鈍  以種種因緣
 譬喻亦言辭  隨應方便說
 今我亦如是  安隱眾生故
 以種種法門  宣示於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眾生性欲
 方便說諸法  皆令得歡喜
 舍利弗當知  我以佛眼觀
 見六道眾生  貧窮無福慧
 入生死嶮道  相續苦不斷
 深著於五欲  如犛牛愛尾
 以貪愛自蔽  盲瞑無所見
 不求大勢佛  及與斷苦法
 深入諸邪見  以苦欲捨苦
 為是眾生故  而起大悲心
 我始坐道場  觀樹亦經行
 於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眾生諸根鈍  著樂癡所盲
 如斯之等類  云何而可度
 爾時諸梵王  及諸天帝釋
 護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并餘諸天眾  眷屬百千萬
 恭敬合掌禮  請我轉法輪
 我即自思惟  若但讚佛乘
 眾生沒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墜於三惡道
 我寧不說法  疾入於涅槃
 尋念過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應說三乘
 作是思惟時  十方佛皆現
 梵音慰喻我  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  得是無上法
 隨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  最妙第一法
 為諸眾生類  分別說三乘
 少智樂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別說諸果
 雖復說三乘  但為教菩薩
 舍利弗當知  我聞聖師子
 深淨微妙音  喜稱南無佛
 復作如是念  我出濁惡世
 如諸佛所說  我亦隨順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趣波羅柰
 諸法寂滅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為五比丘說
 是名轉法輪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羅漢  法僧差別名
 從久遠劫來  讚示涅槃法
 生死苦永盡  我常如是說
 舍利弗當知  我見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無量千萬億
 咸以恭敬心  皆來至佛所
 曾從諸佛聞  方便所說法
 我即作是念  如來所以出
 為說佛慧故  今正是其時
 舍利弗當知  鈍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無畏  於諸菩薩中
 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
 如三世諸佛  說法之儀式
 我今亦如是  說無分別法
 諸佛興出世  懸遠值遇難
 正使出于世  說是法復難
 無量無數劫  聞是法亦難
 能聽是法者  斯人亦復難
 譬如優曇花  一切皆愛樂
 天人所希有  時時乃一出
 聞法歡喜讚  乃至發一言
 則為已供養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  過於優曇花
 汝等勿有疑  我為諸法王
 普告諸大眾  但以一乘道
 教化諸菩薩  無聲聞弟子
 汝等舍利弗  聲聞及菩薩
 當知是妙法  諸佛之祕要
 以五濁惡世  但樂著諸欲
 如是等眾生  終不求佛道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有慚愧清淨  志求佛道者
 當為如是等  廣讚一乘道
 舍利弗當知  諸佛法如是
 以萬億方便  隨宜而說法
 其不習學者  不能曉了此
 汝等既已知  諸佛世之師
 隨宜方便事  無復諸疑惑
 心生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喻品第三

 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勇躍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聞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懷大歡喜  疑網皆已除
 昔來蒙佛教  不失於大乘
 佛音甚希有  能除眾生惱
 我已得漏盡  聞亦除憂惱
 我處於山谷  或在樹林下
 若坐若經行  常思惟是事
 嗚呼深自責  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  同入無漏法
 不能於未來  演說無上道
 金色三十二  十力諸解脫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
 八十種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
 我獨經行時  見佛在大眾
 名聞滿十方  廣饒益眾生
 自惟失此利  我為自欺誑
 我常於日夜  每思惟是事
 欲以問世尊  為失為不失
 我常見世尊  稱讚諸菩薩
 以是於日夜  籌量如此事
 今聞佛音聲  隨宜而說法
 無漏難思議  令眾至道場
 我本著邪見  為諸梵志師
 世尊知我心  拔邪說涅槃
 我悉除邪見  於空法得證
 爾時心自謂  得至於滅度
 而今乃自覺  非是實滅度
 若得作佛時  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眾  龍神等恭敬
 是時乃可謂  永盡滅無餘
 佛於大眾中  說我當作佛
 聞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
 初聞佛所說  心中大驚疑
 將非魔作佛  惱亂我心耶
 佛以種種緣  譬喻巧言說
 其心安如海  我聞疑網斷
 佛說過去世  無量滅度佛
 安住方便中  亦皆說是法
 現在未來佛  其數無有量
 亦以諸方便  演說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  從生及出家
 得道轉法輪  亦以方便說
 世尊說實道  波旬無此事
 以是我定知  非是魔作佛
 我墮疑網故  謂是魔所為
 聞佛柔軟音  深遠甚微妙
 演暢清淨法  我心大歡喜
 疑悔永已盡  安住實智中
 我定當作佛  為天人所敬
 轉無上法輪  教化諸菩薩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安隱豐樂天人熾盛。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其傍各有七寶行樹。常有華菓。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殖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恒為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志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其國人民壽八小劫。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其佛國土亦復如是。舍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來世  成佛普智尊
 號名曰華光  當度無量眾
 供養無數佛  具足菩薩行
 十力等功德  證於無上道
 過無量劫已  劫名大寶嚴
 世界名離垢  清淨無瑕穢
 以琉璃為地  金繩界其道
 七寶雜色樹  常有華菓實
 彼國諸菩薩  志念常堅固
 神通波羅蜜  皆已悉具足
 於無數佛所  善學菩薩道
 如是等大士  華光佛所化
 佛為王子時  棄國捨世榮
 於最末後身  出家成佛道
 華光佛住世  壽十二小劫
 其國人民眾  壽命八小劫
 佛滅度之後  正法住於世
 三十二小劫  廣度諸眾生
 正法滅盡已  像法三十二
 舍利廣流布  天人普供養
 華光佛所為  其事皆如是
 其兩足聖尊  最勝無倫匹
 彼即是汝身  宜應自欣慶

 爾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踊躍無量。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等。供養於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迴轉。諸天伎樂百千萬種。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而作是言。佛昔於波羅奈初轉法輪。今乃復轉無上最大法輪。爾時諸天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昔於波羅奈  轉四諦法輪
 分別說諸法  五眾之生滅
 今復轉最妙  無上大法輪
 是法甚深奧  少有能信者
 我等從昔來  數聞世尊說
 未曾聞如是  深妙之上法
 世尊說是法  我等皆隨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受尊記
 我等亦如是  必當得作佛
 於一切世間  最尊無有上
 佛道叵思議  方便隨宜說
 我所有福業  今世若過世
 及見佛功德  盡迴向佛道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無復疑悔。親於佛前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學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學無學人。亦各自以離我見及有無見等。謂得涅槃。而今於世尊前聞所未聞皆墮疑惑。善哉世尊。願為四眾說其因緣令離疑悔。爾時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然舍利弗。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舍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閣朽故牆壁隤落。柱根腐敗梁棟傾危。周匝俱時歘然火起焚燒舍宅。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即大驚怖。而作是念。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而諸子等。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厭患無求出意。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机案。從舍出之。復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父雖憐愍善言誘喻。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踊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絞絡垂諸華纓。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匱。何況諸子。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為已得玩好之具。況復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緣無虛妄也。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盡無餘。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大慈大悲常無懈惓。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癡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舍利弗。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捨於方便。為諸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麁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汝等但當勤修精進。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自在無繫無所依求。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懃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懃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舍利弗。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槃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能生淨妙第一之樂。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佛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長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復頓弊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棟傾斜  基陛隤毀  牆壁圮坼
 泥塗褫落  覆苫亂墜  椽梠差脫
 周障屈曲  雜穢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鵄梟雕鷲  烏鵲鳩鴿
 蚖蛇蝮蠍  蜈蚣蚰蜒  守宮百足
 狖貍鼷鼠  諸惡蟲輩  交橫馳走
 屎尿臭處  不淨流溢  蜣蜋諸蟲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踐蹋
 [齒*齊]齧死屍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競來搏撮  飢羸慞惶  處處求食
 鬪諍[齒*查]掣  嘊喍[口*睪]吠  其舍恐怖
 變狀如是  處處皆有  魑魅魍魎
 夜叉惡鬼  食噉人肉  毒蟲之屬
 諸惡禽獸  孚乳產生  各自藏護
 夜叉競來  爭取食之  食之既飽
 惡心轉熾  鬪諍之聲  甚可怖畏
 鳩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時離地
 一尺二尺  往返遊行  縱逸嬉戲
 捉狗兩足  撲令失聲  以腳加頸
 怖狗自樂  復有諸鬼  其身長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發大惡聲
 叫呼求食  復有諸鬼  其咽如針
 復有諸鬼  首如牛頭  或食人肉
 或復噉狗  頭髮蓬亂  殘害凶險
 飢渴所逼  叫喚馳走  夜叉餓鬼
 諸惡鳥獸  飢急四向  窺看窓牖
 如是諸難  恐畏無量  是朽故宅
 屬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間
 於後舍宅  忽然火起  四面一時
 其炎俱熾  棟梁椽柱  爆聲震裂
 摧折墮落  牆壁崩倒  諸鬼神等
 揚聲大叫  雕鷲諸鳥  鳩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為火所逼  共相殘害
 飲血噉肉  野干之屬  竝已前死
 諸大惡獸  競來食噉  臭烟熢勃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類
 為火所燒  爭走出穴  鳩槃荼鬼
 隨取而食  又諸餓鬼  頭上火燃
 飢渴熱惱  周章悶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災  眾難非一
 是時宅主  在門外立  聞有人言
 汝諸子等  先因遊戲  來入此宅
 稚小無知  歡娛樂著  長者聞已
 驚入火宅  方宜救濟  令無燒害
 告喻諸子  說眾患難  惡鬼毒蟲
 災火蔓延  眾苦次第  相續不絕
 毒蛇蚖蝮  及諸夜叉  鳩槃茶鬼
 野干狐狗  雕鷲鵄梟  百足之屬
 飢渴惱急  甚可怖畏  此苦難處
 況復大火  諸子無知  雖聞父誨
 猶故樂著  嬉戲不已  是時長者
 而作是念  諸子如此  益我愁惱
 今此舍宅  無一可樂  而諸子等
 耽湎嬉戲  不受我教  將為火害
 即便思惟  設諸方便  告諸子等
 我有種種  珍玩之具  妙寶好車
 羊車鹿車  大牛之車  今在門外
 汝等出來  吾為汝等  造作此車
 隨意所樂  可以遊戲  諸子聞說
 如此諸車  即時奔競  馳走而出
 到於空地  離諸苦難  長者見子
 得出火宅  住於四衢  坐師子座
 而自慶言  我今快樂  此諸子等
 生育甚難  愚小無知  而入險宅
 多諸毒蟲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諸子  貪樂嬉戲
 我已救之  令得脫難  是故諸人
 我今快樂  爾時諸子  知父安坐
 皆詣父所  而白父言  願賜我等
 三種寶車  如前所許  諸子出來
 當以三車  隨汝所欲  今正是時
 唯垂給與  長者大富  庫藏眾多
 金銀琉璃  車磲馬腦  以眾寶物
 造諸大車  莊校嚴飾  周匝欄楯
 四面懸鈴  金繩交絡  真珠羅網
 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  處處垂下
 眾綵雜飾  周匝圍繞  柔軟繒纊
 以為茵蓐  上妙細[疊*毛]  價直千億
 鮮白淨潔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  以駕寶車
 多諸儐從  而侍衛之  以是妙車
 等賜諸子  諸子是時  歡喜踊躍
 乘是寶車  遊於四方  嬉戲快樂
 自在無礙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眾聖中尊  世間之父  一切眾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樂  無有慧心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  熾然不息  如來已離
 三界火宅  寂然閑居  安處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  雖復教詔
 而不信受  於諸欲染  貪著深故
 以是方便  為說三乘  令諸眾生
 知三界苦  開示演說  出世間道
 是諸子等  若心決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緣覺  不退菩薩
 汝舍利弗  我為眾生  以此譬喻
 說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語
 一切皆當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淨第一  於諸世間  為無有上
 佛所悅可  一切眾生  所應稱讚
 供養禮拜  無量億千  諸力解脫
 禪定智慧  及佛餘法  得如是乘
 令諸子等  日夜劫數  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  及聲聞眾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以是因緣  十方諦求
 更無餘乘  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
 能一心聽  諸佛實法  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  所化眾生  皆是菩薩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  為此等故
 說於苦諦  眾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說苦諦  真實無異  若有眾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暫捨
 為是等故  方便說道  諸苦所因
 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  無所依止
 滅盡諸苦  名第三諦  為滅諦故
 修行於道  離諸苦縛  名得解脫
 是人於何  而得解脫  但離虛妄
 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  一切解脫
 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為欲利益  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
 勿妄宣傳  若有聞者  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  見過去佛
 恭敬供養  亦聞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說  則為見我  亦見於汝
 及比丘僧  并諸菩薩  斯法華經
 為深智說  淺識聞之  迷惑不解
 一切聲聞  及辟支佛  於此經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於此經
 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隨順此經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計我見者
 莫說此經  凡夫淺識  深著五欲
 聞不能解  亦勿為說  若人不信
 毀謗此經  則斷一切  世間佛種
 或復顰蹙  而懷疑惑  汝當聽說
 此人罪報  若佛在世  若滅度後
 其有誹謗  如斯經典  見有讀誦
 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  而懷結恨
 此人罪報  汝今復聽  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  具足一劫  劫盡更生
 如是展轉  至無數劫  從地獄出
 當墮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乞*頁]瘦
 黧黮疥癩  人所觸嬈  又復為人
 之所惡賤  常困飢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斷佛種故
 受斯罪報  若作馲駝  或生中驢
 身常負重  加諸杖捶  但念水草
 餘無所知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有作野干  來入聚落  身體疥癩
 又無一目  為諸童子  之所打擲
 受諸苦痛  或時致死  於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長大  五百由旬
 聾騃無足  宛轉腹行  為諸小蟲
 之所唼食  晝夜受苦  無有休息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諸根闇鈍  矬陋攣躄  盲聾背傴
 有所言說  人不信受  口氣常臭
 鬼魅所著  貧窮下賤  為人所使
 多病痟瘦  無所依怙  雖親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尋復忘失
 若修醫道  順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復致死  若自有病  無人救療
 設服良藥  而復增劇  若他反逆
 抄劫竊盜  如是等罪  橫羅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見佛  眾聖之王
 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難處
 狂聾心亂  永不聞法  於無數劫
 如恒河沙  生輒聾瘂  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  如遊園觀  在餘惡道
 如己舍宅  駝驢猪狗  是其行處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聾盲瘖瘂  貧窮諸衰  以自莊嚴
 水腫乾痟  疥癩癰疽  如是等病
 以為衣服  身常臭處  垢穢不淨
 深著我見  增益瞋恚  婬欲熾盛
 不擇禽獸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告舍利弗  謗斯經者  若說其罪
 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  我故語汝
 無智人中  莫說此經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聞強識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
 億百千佛  殖諸善本  深心堅固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  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
 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又舍利弗  若見有人  捨惡知識
 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見佛子  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
 求大乘經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無瞋  質直柔軟  常愍一切
 恭敬諸佛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復有佛子  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說法無礙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
 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頂受
 但樂受持  大乘經典  乃至不受
 餘經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經
 得已頂受  其人不復  志求餘經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告舍利弗  我說是相
 求佛道者  窮劫不盡  如是等人
 則能信解  汝當為說  妙法華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解品第四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希有心歡喜踊躍。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竝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虎珀頗梨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時貧窮子。遊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母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慇懃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机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之愈急強牽將還。于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於窓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麁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當加汝價。諸有所須瓫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爾時窮子。即受教勅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悕取一飡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捨。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而便自謂。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悋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悕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捨父逃逝  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  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車磲馬腦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輦輿車乘  田業僮僕
 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  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  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  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癡子捨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  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施大寶帳  處師子座
 眷屬圍遶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出內財產  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  謂是國王
 若是王等  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  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  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勅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躄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  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  并塗足油  飲食充足
 薦席厚煖  如是苦言  汝當勤作
 又以軟語  若如我子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  經二十年  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  真珠頗梨  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  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  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  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  捨我他行  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  已二十年  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  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  子念昔貧  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  大獲珍寶  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知我樂小  未曾說言
 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  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佛勅我等
 說最上道  修習此者  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  為大菩薩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若干言辭  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  從我聞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習  是時諸佛  即授其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一切諸佛
 祕藏之法  但為菩薩  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  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  雖知諸物  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亦復如是  我等內滅  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  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  教化眾生  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  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  不生喜樂  我等長夜
 於佛智慧  無貪無著  無復志願
 而自於法  謂是究竟  我等長夜
 修習空法  得脫三界  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  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
 得道不虛  則為已得  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  諸佛子等  說菩薩法
 以求佛道  而於是法  永無願樂
 導師見捨  觀我心故  初不勸進
 說有實利  如富長者  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  柔伏其心  然後乃付
 一切財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2024 04:21 AM , Processed in 0.1105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