པཎ་ཆེན་ཀུན་དགའ་རྒྱལ་མཚན་གྱིས།དམ་པ་རྣམས་དང་ཕལ་པ་ལ།།བྱས་པ་མཉམ་ཡང་དྲིན་མི་འདྲ།།ཞིང་ལ་ས་བོན་ཁྱད་མེད་ཀྱང་།།ལོ་ཏོག་ཁྱད་པར་དཔག་ཏུ་མེད།།ཅེས་གསུངས།
大班智達根噶嘉村:
正士常人同做事,彼二報恩卻不同,於田撒下同種子,長出莊稼不相同。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格言寶藏論釋》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釋
https://www.zhibeifw.com/vb/gybzlss/
https://www.zhibeifw.com/vb/gybzlsx/
正士常人同做事,彼二報恩卻不同,
於田撒下同種子,長出莊稼不相同。
為正士和平常的人同等地做事情,所得到的恩惠和報酬卻截然不同,如以同樣的種子分別撒播在肥沃和貧瘠的兩種田地上,長出的莊稼卻各不相同。
正士對於他人的恩情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知恩、念恩、恒時不忘,但因緣時機尚未成熟,苦於無法對恩人作回報;二是知恩、念恩,時機成熟便立即回報。
劣者受恩不報恩,也有兩種:一種是受別人恩澤,非但不知恩,反以為是自己的福報顯現所得到的便宜,也就談不上將來報恩;另一種是不知恩,不報恩,甚至恩將仇報,對恩人加以誹謗詆毀,顯盡內心惡劣的本性。法王仁波切常以此理開示弟子:“要結交正人君子,知恩報恩;盡量忘記受恩不報反加損害之人的惡行。”可是現在許多人常常把壞事銘記於心,好事忘於腦後。薩迦班智達也曾說:“做事交友,依靠知恩報恩這一準則可推知所交往之人的品格。”正士為良田,劣者即荒野。同樣的種子,若播在肥沃的良田中,則生長旺盛,豐收有成;若撒於貧瘠的荒野,無論怎樣精勤耕種,也難以萌生苗芽,即使稀稀疏疏地冒出幾顆也終究不得收穫。
----------------------------------------------------------------------------------
敬錄自《格言寶藏論釋》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釋
https://www.zhibeifw.com/vb/gybzlss/
https://www.zhibeifw.com/vb/gybzlsx/
譯者言
薩迦班智達根嘎嘉村(公元1182-1252年),是薩迦派五祖之第四祖,幼時依止伯父廣學顯密教法,通曉十明,23歲時獲得“西藏第一班智達”之殊榮。1244年,應窩闊台次子闊端之請,攜侄八思巴及恰納至涼州(即今之甘肅武威縣),始於漢域弘法。
據歷史記載:克什米爾大班智達夏加西爾在印度時,得觀音菩薩授記:“你所不能調伏的漢地和蒙古之眾生,將來你的一位藏土弟子——文殊菩薩的化身,能調伏彼等。”又,夏加西爾在斯里蘭卡時,有一位具六神通之阿羅漢送他鮮花,並說:“此花何處開,彼處有文殊。”後至薩迦地方,果見那裡盛開此花。燃燈尊者亦有授記:薩迦班智達根嘎嘉村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再,菩提幢等眾多弟子曾親見其現文殊菩薩身;在印度金剛座的門上也自然顯現出梵語之尊者名。由此,印度諸人常稱尊者為文殊菩薩的化身,藏地亦公認其為三大文殊之一。華智仁波切說:“五明通曉開顯薩班尊,顯密善說之源宗喀巴,一切佛法教主龍欽巴,雪域三大文殊我頂禮。”頌中所讚之“薩班尊”即為本論之作者。其辯伏外道、造論說法等稀有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均在其傳記及其它歷史中有詳述,於此不贅。
此《格言寶藏論》,雖有1979年中央民族學院王堯老師之譯本(書名為《薩迦格言》),但鑒於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因素,其未將本論之前後禮讚、迴向等頌譯出,也未按原版藏文字數相同的格式翻譯,且所譯用語與原版藏文特指的佛教用詞之含義(內涵)差距甚遠。是故,筆者今將此格言按原本風貌譯出且與有幸之士見面,具慧之士,當善辨之,去粗取精,對症下藥。
凡真欲為佛門弟子者,或欲為真人者等,均當先將此格言熟讀,凡依此而為者,將會對汝之修行及人格增上有極大利益。是故,欲求解脫者,應將此視為無比珍寶也。
古今之世,愚者視財寶為貴重,智者視法寶為貴重,故欲為智者,皆應捧此格言學習一番——
人均為之 今來悉成 諸世安泰 何愁不至
不知世法 何證空性 設無人品 何有修證
人身難得 萬法無常 因果不虛 輪迴皆苦
恒依三寶 發心利眾 懺淨諸罪 積資福慧
懇依善師 勤修深密 頓悟覺性 廣弘顯密
公元一九九六年元月三日
----------------------------------------------------------------------------------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www.zhibeifw.com/jx/kt/wl/llbzljj-00002/
在南宋時期,文殊菩薩化身的薩迦班智達根嘎嘉村,也就是薩迦五祖中的第四祖,他出世以後,進一步弘揚了因明學,從而真正奠定了藏傳佛教因明的基礎。尤其是他造的《量理寶藏論》這部前所未有的巨著,概括性地論述了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的究竟觀點,可以說一切因明的要訣在本論中囊括無餘。
----------------------------------------------------------------------------------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www.zhibeifw.com/jx/kt/wl/llbzljj-00002/
當然,講義裡面也說了,薩迦班智達跟文殊菩薩無二無別。但這並不像現在有些活佛自己說“我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我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不是這樣的。在藏地雪域,薩迦班智達是公認的文殊菩薩化身。華智仁波切也說過,藏地雪域有三大文殊:無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師、薩迦班智達。薩迦班智達的傳記當中也有記載,當時有一群人到五台山去拜見文殊菩薩,晚上的時候他們都做了一個同樣的夢,每人在夢中都聽到一個同樣的聲音:現在文殊菩薩不在這裡,他在藏地的朗七卡以班智達的形象住世,你們應該返回藏地去見文殊菩薩。而當時,薩迦班智達就是住在朗七卡。當然,真正的文殊菩薩住在那裡,不在這裡,從了義來講不會存在這種現象。但一般來講,與文殊菩薩無二無別的薩迦班智達完全可以稱為全知。
----------------------------------------------------------------------------------
薩迦班智達祈禱文
具見一切所知之慧眼
具成眾生妙善之大悲
具行無邊事業之威力
怙主文殊上師足下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