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wusen

无法对抗欲爱的时候,问题出现在哪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8-1-2025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如意 发表于 27-1-2025 02:50 PM
举个例子,你在黑夜中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你以为是金条就想占为己有,当你拿起它用手电筒一照,原来 ...
这一刹那是灭谛。




你是否也认同了“灭谛”可以阶段性地体会,不一定需要成为圣人了才能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1-2025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7-1-2025 08:01 PM
没有错啊,的确是现证灭谛。因为阿罗汉不受后有,虽在人间却对三界不起贪爱,所以现证灭谛。

凡夫对三界 ...

有一位阿罗汉,他的确达到了“灭谛”,但是集谛不断干扰,让他退转。。。


[二三] 第三 瞿低迦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尔时,尊者瞿低迦住伊师耆利山麓之黑曜岩。
三 时,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时,尊者瞿低迦
退转其一时之心解脱。
四 复次,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尊者瞿低迦又
退转其一时之心解脱。
五~八 三次……[乃至]……四次……[乃至]……五次……[乃至]……六次,
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尊者瞿低迦六次退转其一
时之心解脱。
九 尊者瞿低迦七次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
一〇 时,尊者瞿低迦作如是思念:‘我至六次退转一时之心解脱,我宁可将执剑!’
一一 时,恶魔波旬知尊者瞿低迦心之所念,诣于世尊处。诣已以偈语世尊:
辉耀神通誉 大雄大智慧
离诸怖畏者 礼奉卿足下
大雄之胜死 卿弟子想死
以死是期望 光明主止此
世尊喜于教 卿之弟子者
如何未达证 有学而为死
一二 其时,尊者瞿低迦执剑。
一三 时,世尊知是恶魔波旬,以偈语恶魔波旬曰:
不欲于此生 大雄乃如是
拔除渴爱根 瞿低迦涅盘
一四 时,世尊呼诸比丘:‘诸比丘!我等今往伊师耆利山麓之黑曜岩,良家之子瞿
低迦于彼执剑。’
一五 ‘然唯!世尊。’彼等诸比丘应诺世尊。
一六 时,世尊与众多比丘俱,到伊师耆利山麓之黑曜岩。世尊由远处见尊者瞿低
迦,于床上抱肩 仰卧。
一七 其时,又见蒙胧如烟雾,行往东方、行往西方、行往南方、行往北方、行于
上方、行往下方,行往四维。
一八 时,世尊呼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见蒙胧如烟者,行往东方、行往西方、
行往南方、行往北方、行往上方、行往下方、行往四维者否?’
‘世尊!诚如所说。’
一九 ‘诸比丘!此恶魔波旬,以求良家子瞿低迦之识。‘良家子瞿低迦之识,住何
处耶?’然则!诸比丘!良家子瞿低迦之识已般涅盘而无住处。’
二〇 时,恶魔波旬取耶虑瓦树之黄色箜篌来诣世尊处!诣已,以偈白世尊曰:
我求于上下 乃至于四维
四方及八方 不见瞿低迦
往于何处耶
二一 [世尊:]志坚英雄者 常乐于禅思
日夜从于道 无愿于此生
打破死魔军 不行于再生
拔除渴爱根 瞿低迦涅盘
二二 破败于彼悲 小胁落箜篌
悲怆之夜叉 以没于此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25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8-1-2025 11:49 AM 编辑
wusen 发表于 28-1-2025 01:32 AM
有一位阿罗汉,他的确达到了“灭谛”,但是集谛不断干扰,让他退转。。。

不好意思 wusen,我不想做槓精,每次都给你反对的看法。


四圣谛的谛是指真理。假如你说,『集谛』这个真理不断干扰,让已经证到『灭谛』真理的阿罗汉退转,这个文句是不对的。真理是真理,不是集本身。

退一步,假如你说『集』不断干扰,让已经证到『灭谛』的阿罗汉退转,这个看法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四果阿罗汉不会对三界起贪爱,所以就算他退转到三果,他宁愿自杀也不想要退转。导致他退转是因为他是钝根阿罗汉。至於为何钝根阿罗汉会退转,我没在佛经论看到解释。

证到『灭谛』只要一次就可以了。尔后,钝根阿罗汉退失掉四果的境界,他会想要回返到四果的境界。因为他已经尝到『灭』(解脱)的法味。

『谛』是真理,是一个总称。不是个别体验。

你和我都是凡夫,我们在生活中都经历『苦』。我可以说,我每天都经历『苦谛』吗?不可以!要是如此,阿谁谁每天都证『苦谛』,他应该是圣者了。

由于凡夫没有证『苦谛』,某日这个凡夫入定,证到了第四禅,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解脱了。假如这个人是大乘佛教徒,他可能会以为自己证得空性,明心见性之类。这个人就会执著这个境界。可是这个境界还是在三界。

然而假如是证得『苦谛』的菩萨,完全理解三界是苦,他就不会有以上的错误观念和执著。这叫证得『苦谛』。

『集谛』也是如此,是一个总称,不是个别体验。不是今天生起色欲,明天退失色欲,就叫集谛。

『灭谛』也是一样。阿罗汉证到『灭谛』,尔后他从心解脱的境界退失。这说法没有错。但是假如说,。阿罗汉证到『灭谛』,尔后他从『灭谛』退失,这说法就错误。因为真理没有所谓的退失不退失的说法。

为什么要对每个字眼形成句子,如此严格判定?假如你学习大乘佛教,时常看大乘经论,就会知道我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25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不好的丢掉,把可以循环再用的再循环。

很多人讲眼耳鼻舌身意是毒,不敢面对,故意避开,那么眼盲,耳聋的人是不是更容易修成正果?
其实不然,就好像一个人贪图美色,把他弄成太监也还是一样的,看看古时候的太监就知道有多恶略了。
我的方法刚刚是相反的,要用这些感觉到极致,这样才能真真确确的不被这些感觉支配。
就好像一个穷人,你叫他放弃财富是很容易的,但是一旦这个穷人有了财富就会马上选择财富了。
但是如果一个家财万贯的人,一旦他选择放弃财富,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25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8-1-2025 01:32 AM
有一位阿罗汉,他的确达到了“灭谛”,但是集谛不断干扰,让他退转。。。

四谛,要经过三次循环再可以达到大涅槃,所以会退转是一定的。上座部,上乘也是有这样的讲法,只是字眼不一样罢了。

到底是不是每个人都是三次,我就觉得因人而异了,个人解释是最少三次。
第一次,刚刚开始,
第二次,习惯成自然,
第三次,已经没有东西了,上座部叫做无漏,大乘叫做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25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8-1-2025 01:15 AM
你是否也认同了“灭谛”可以阶段性地体会,不一定需要成为圣人了才能体会?
...

确实是阶段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2025 01:50 PM , Processed in 0.1004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