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坏人、坏事,都是因为前世的业障?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8-1-2022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说因果,我发现很多人只注重为什么会这样,
或者为什么不是这样。
对我们利益最大的,也比思考因果理论更容易行的,
是透过持戒、修行、布施舒缓自己的恶果,
加大自己的善报和作为证道资粮,
才是更加靠谱的方法。 |
|
|
|
|
|
|
|
发表于 28-1-2022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南传还是禅宗,都相信可以透过观察思考任何人事物,
乃至一花一木而悟道。
但是如果选择像思考救狗救猫或者为什么因果不是马上来这种复杂方式,
我会讲很难、很辛苦、很容易走叉。
是净土宗常爱说的难行道。
|
|
|
|
|
|
|
|
发表于 28-1-2022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2022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2-2022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淨空老法師:【外道著重因,佛法重視緣,結果前業力可改變】
一般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既然前定,就得受,不能改變,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佛告訴我們,這一生決定受前一生影響,前世多少世影響,統統都有。愈遠影響力量(通常)愈薄弱,愈近(習氣可能相續),前一世、前二世、前三世影響很重,業力的影響。
能不能改造?能。
因為業力是自己造的,不是佛菩薩定的,也不是上帝、閻羅王定的,沒有人定,都是自己造自己受,這才叫真理,就是事實真相。
一生際遇,美國凱西(Edgar Cayce)說得很好,世界上任何人,每天所遇到的,跟前世都有關係,不可能有一樁事情是突發,沒有前因。
見到陌生人在馬路上走,可能一生就碰到一次,好像有緣,笑笑點點頭,不是偶然的。
有時候我們見到陌生人,他生氣,看你不順眼,也不是偶然的。
碰到這些事情,心裡明白,對我笑笑,前生大概我遇到他時,也對他笑笑(或友善)。對我瞪眼,前生大概我也是這樣對他。一報還一報(是粗略解析因果),輕微(交會),時間很短暫。
如果不是前世有這些緣,為什麼陌生人有這種情形?要常常想這個道理。
親人相遇,朋友相遇,為什麼不能保持很久?尤其現在社會,父子親愛在兒童時,成年之後就變了,不愛父母,甚至討厭父母,遺棄父母。
在美國,十六歲算成年,離家出走,一輩子不再回來,跟家人不見面,這種情形很多。
美國制度是國家養老,物質生活基本上沒有顧慮,國家每個月發養老金給你。
朋友之間,好朋友遇到某種因緣不往來了,這種情形很多。
細細思惟,與過去生有沒有關係?肯定有的。
可是佛告訴我們,從因到結果,當中要有緣,佛法不講因生,講緣生。
沒有因,怎麼會生?可是因有,沒有緣也不能生,因緣生法。
佛法重視緣,有道理,緣可以改變,因不能改變。外道是著重因,不懂得緣。緣可以改變,佛家講緣生論。
教育就是緣,良好教育就是最好的緣。
他有不好的因,接受好的教育,不好的因就不起作用,不善的因不起作用。
好的教育一定是善緣,譬如阿賴耶識,或講真如本性,本來有倫理,本來有道德,本來有智慧。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來有德能,本來有相好,是自性本具,有好的緣,統統起作用。
阿賴耶識也有煩惱習氣,貪瞋痴慢。
好的教育不教貪瞋痴慢,惡的因沒有惡的緣,不會起現行,善的因遇到善的緣,就起善行,起作用,善起來了,所以能夠改變。
--------------------------------------------------------------
本文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608集
|
|
|
|
|
|
|
|
发表于 23-2-2022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2022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淨空老法師慈悲开示:【冤冤相報的真實故事】
我在學佛早年,那個時候已經出來講經了,講《楞嚴經》,那也是一部大經。
當時一個鄔餘慶老居士,浙江奉化人,在台灣也是個小企業,他是製造腳踏車的,有一個這樣的工廠,生產腳踏車,老居士。
每次講經他都來,最早錄音是他做的,他每次來都帶個錄音機,錄音,不是錄影。
那個錄音,從前最老的,箱子好大、好笨重,用盤帶,膠捲轉的那種帶子,最早的,那時候我們都沒有這個設備。
他告訴我一個真正的故事,冤冤相報。
他有個朋友,在上海,他們都做生意的。
抗戰期間這個朋友是在一個輪船公司,其實輪船只有一條,只有一條船,老闆是德國人。
因為他做事情很負責,也很認真,老闆很信任他,把這個公司交給他代管,他回國。
回國之後就沒有再回來,所以這個產業就變成他的了。
他很會經營,以後又買了幾艘船,這個公司就愈來愈大。
以後結婚,也生了個兒子,兒子也很可愛,可是兒子不孝順父母,很浪費,不知道愛惜物品,用錢更是浪費。
有一天,好像是他過生日,請客大家吃飯,來賀喜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他這兒子面孔是他前頭老闆的面孔。
他馬上就想起來,是老闆來投胎。他也很聰明,當眾就宣布,所有產業是他兒子的,就轉他兒子名下。
這念頭轉得快,知道這是他的產業,就全部還給他。
曉得什麼?他是來討債的。
所以他的態度不孝順,不孝順父母,對於用錢方面,很大方,他不吝惜,很浪費就是了。這一下就覺悟了。
他說這是真的事情,他親自,這是他的好朋友,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真有討債來的。
你就曉得,你要殺人,殺人要償命,他來索命,要來報仇;欠債他要來討債,你得要還錢,這個事情決定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在一生當中遇到這個事情,決定不能殺生,不但不能殺人,連動物都不能殺。
不義之財決定不能取,有佔便宜的念頭都是盜心,都不可以。我們能忍一時,後福無窮。
我在前面跟大家報告,我以前老校長周邦道,晚年的時候做官,考選部的常務次長。
公家給他們家裡裝電話,他的兒子,兒子跟我們同學,告訴我們,老先生除非是公事才用這個電話,私事不用公家的電話,他們巷口有公用電話。
告訴他兒子,你們朋友打電話家裡來可以,你們不可以打出去,你們要打出去的話,這是公家付錢,這個電話費是國家付的,不許可。
公家配的有汽車,轎車給他,他上班公事用這個車,私事的時候他坐巴士。
他兒子給我說,爸爸老頑固就頑固到這個樣子,這是國家給你的,你當然可以用,哪個人不用?不用白不用。
可是老先生就是這麼固執,分得清清楚楚的,國家一滴汽油都不可以浪費,電話費,私人決定不能用公家的。
大概到全世界找公務員,找不到一個像這樣的。
他兒女跟我們說。我就告訴他,爸爸是學佛的,懂得因果報應,他這樣做,後福無窮,來生的果報殊勝。
這是你們不知道,你們只看到眼前,你沒有看到後來。
老先生死了之後,如果不是念佛往生,決定生天道,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倫理道德,值得讚歎,值得歡喜。
你們做兒女的也都沾光,這祖宗有德,他做得沒錯。
像這些事情,佛在此地提醒我們,『雖不臨時』,因果不虛,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所以佛提醒我們『應急想破』。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菩薩警覺性高,絕不造惡因,絕對沒有惡念。
別人毀謗我、侮辱我、欺負我,陷害我,都不能用惡意對他,總要想著這些全是誤會,他對我們不了解,那是誤會,絕對不可以有怨恨心,這問題根本就沒有了。
到他哪一天明白了,真正認識我們,自然就沒有了。
所以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常常反省自己,決定有因、有緣,絕對沒有一樁事情是突發的。沒有因緣突發的,沒有。
我們自己不懂事的時候,過去或者是今生,有意無意有得罪他的時候,有說錯話的時候,這就是我們種下的因。
今天別人這樣對待我的,這是報。因是自己種的,報應該自己承受,不怨天、不尤人,這才是真正種大福報。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三七集) 2012/7/19 淨空法師主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22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自己不懂事的時候,過去或者是今生,有意無意有得罪他的時候,有說錯話的時候,這就是我們種下的因。
以上这句,是老法师说的,请问如果我们无意中得罪别人,后来也会遭到报应吗?
得罪别人,不一定是有意的,有可能是无意的,这样也会有报应?
|
|
|
|
|
|
|
|
发表于 5-3-2022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在现实社会里有时无意的一句开玩笑话,也会招来杀身之祸啦!
可能 大大 在深山里修道久不食人间烟火,不知江湖险恶人心不古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22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你说的对,我也觉得“江湖险恶”,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美好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坏人、小人,可是我有一个朋友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有非常多的好人,而且好人的数量远远多过坏人,我就觉得他可能真的是“不食人间烟火”,因为他有一个“富爸爸”,而且他的爸爸也非常疼爱他,让他这个资质平凡、也没有什么学历的人担任他的公司的主管,所以,既然他在公司里面是“皇太子”,我相信他确实所遇到的那些人(同事、员工)对他的态度都非常好,恭敬友善,所以,才会让他这个好命的“富二代”误以为这个世界上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好人,坏人是非常少的,这个世界真的是非常美好,充满阳光和希望。
确实,我觉得以他所面临的这些日常事物,会比较容易让他误以为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到处都充满各种各样的好人,因为他的命运确实是非常好,在他的生命里,应该是没有遇过什么比较黑暗的事情,所以他才会产生这样“与事实相距相当遥远”的认知。
|
|
|
|
|
|
|
|
发表于 26-3-2022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誤解業力,不要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業力所導致的】
--達摩難陀大長老編著摘錄
業力不具備人格性,它是根據我們的行為而運作的自然法則,這法則本身沒有立法者。業力自行運作,不受任何外力或主宰的干預。佛陀說:「業力不是前世命運註定的,也不是一種需要讓我們無條件的交出自己,讓那些神秘而不可知的力量來做裁決。」
佛教徒相信:「人類種下什麼因,就獲得什麼果。」我們現在所得到的,是基於過去所製造的因,我們將來所得到的,是基於現在所製造的因。換句話說,人的現在不等於他的過去,人的未來也不等於他的現在。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一直都在流轉變化。
不要誤解業力,也不要以不理智的觀點來看待業力。在《增支部》中,建議智者放棄以下觀點:
一、相信一切事物都是過去世所造的業。
二、相信一切業都是超自然的靈力或神所締造的。
三、相信諸法的生起,是無因、無果的。
假如一個人成為殺人犯、盜賊或姦淫犯,是因為過去的業力造成,或是一種超自然的定律構成,或只是一種偶然發生的事,那麼他就不需要為自己的邪惡罪行負責了。
另外一種對業力的錯誤觀念是:以為業力只執行於某些擁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身。事實,人類的命運,一點也不受他所選擇的宗教所左右。不管他選擇什麼宗教,他的命運還是完全由他的行為、語言和意識所決定。只要他造善業和過著沒有污染的生活,他來生一定會重生於快樂的境界。如果他造的是惡業,同時心中充滿邪惡的意念,他的來生肯定在惡趣中度過。因此,佛教並不認為,只有那些以祈禱為宗教的人,可以在死後升天堂。一個人,不管他信仰的是什麼,只有他的心識能決定他今世或來世的命運。業力的重點,不在於死後獲得的意義,佛陀沒有秘密,也沒有私人的動機,他沒有向我們承諾,實踐他的教誨,將會在來世獲得虛無縹緲的幸福。他也沒有以業力這一定律來保護富有的人或慰藉窮人,保證他們在來世獲得幸福。
佛陀對業力的詮釋,說明瞭人類不平等的現象。這些不平等現象不單是自遺傳、環境或自然形成,同時也是我們的業力或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導致的結果。然而,我們必須瞭解──業力是決定我們一生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業力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我們無法以肉眼來觀察它,和瞭解它如何作用。以種子為例:業力的結果潛藏在意識中,如同枝幹、葉子、花卉、果實蘊藏在種子中一樣。在良好的因緣條件下,如:陽光、土壤、水分都具足時,種子開始萌發,枝幹、葉子、花卉、果實將會從很小的種子開始茁壯成長。
業力的作用,也可以用銀行的戶口來作比喻。一個人在今生的德行、慈悲、仁愛,就會令他的善業增加,這有如戶口裡的儲蓄,然而他必須不斷的儲蓄,要不然戶口裡的積蓄用完了,他就會破產。到時,他將歸咎於誰導致他造成悲慘的環境呢?他既不能責備別人,也不能抱怨命運,他要為自己負責,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做為一個優秀的佛教徒,絕不會是一個逃避者,他必須面對生活。業力不是逃避就能擺脫的,積極的行善和個人的幸福是分不開的。不造業就無業是一種錯誤的觀點,終究逃避不了業力的牽絆。佛陀說:「想要逃避惡業的人,在這世間是無法找到躲藏的地方。」《法句經》
其他與業力有關的因素:
佛教相信人類能控制業力,但不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業力所導致的,但是佛教並不忽視自然界其他的力量。根據阿毗達摩論,有五種過程或自然規律,運行於我們的身心世界,稱作五種定律:
一、時節定律:有關季節性轉變的自然規律。
二、種子定律:有關胚胎或種子順序生長的自然生物學規律。
三、業果定律:有關道德行為和因果的業力法則。
四、諸法定律:有關電力和潮汐的物理現象。
五、心識定律:有關潛在意識過程的心理規律。
業力被認為是五種自然規律中的一種,用以解釋世間的種種變化。業力能被轉化嗎?業力經常被環境所影響,善業或不善業的形成力量支持或反對這種自我運行的業力規則。其他促成或妨礙業力的是:出生背景、時間或環境條件、外表、個人的才智和努力。一個有利的出生背景或不利的出生背景能發展或阻礙業力的實現。舉個例子來說明:當一個人出生在高貴和幸福的家庭中,他生活得很愉快,他那幸福的生活背景,為他提供了一個善業運轉的機會。即使他並不聰明,因為善業的果報而令他出生在富貴之家,他將因為他的家庭、他的父母而受到他人的尊敬。同樣的,當一個人出生在不好的生活背景,他就不會有同樣的待遇了。
美好的外表和不美好的外表,也是兩個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妨礙或協助業力的運作。有人因善業的果報而得到好的出身,可是這好的出身又被某些惡業所阻擾,那麼,他將不能充分的享用他的善報。這好比一位王儲,因為身心的缺陷而無法繼承王位。外表美觀也是一種善報,即使他生長在貧窮的家庭,他一樣能發揮影響力,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從低賤或貧窮的生活背景中,崛起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時間和環境條件也是影響業力的兩大因素。當生於饑荒或戰亂的時代,大家都被迫生活在同樣的生活背景,接受同樣的苦難和同樣的命運安排。這種不如意的生活背景也可能是惡業的顯現。在另一方面,好的時間或好的環境條件也可以阻礙惡業的運作。
努力和才智是影響業力運作的最主要的因素。沒有努力,無知和精神方面都不可能獲得進展。一個人如果不努力的去克服自己的困難和治療自己的疾病,或勤奮的使自己精進,那麼,他的惡業種子將得到適當的因緣而萌芽。如果他努力的去克服困難,那麼,善業將協助他,讓他獲得全面的發展。在佛陀《本生經》故事中,在佛陀的某一世,佛陀還是菩薩的時候,有一回,這位菩薩乘船出海,遇到海難,全船的人都在祈求神明的保佑,而菩薩卻努力於尋求自救和救護他的母親,結果船沉了,全船的人都淹死了,只有菩薩和他的母親得救。
業力的運作與出生背景、時間或環境條件、外表、個人的才智和努力息息相關。雖然有些人嘗試透過其它種種的方法來抑制業力的運作,但是,只要他還處在於生死輪回的境界裡,他就無法脫離業力的束縛。只要因緣一成熟,他以往所抑制的業力照樣萌發。這是世俗生活中不可易變的定律,就連已是最後一生佛陀和阿拉漢,也無法避免,還是一樣要受到業力的召感。
時間是人們體驗業力的另一種因素,人們只能在這一世體驗某些果報,有些果報要到下一世才會成熟。有些果報要等到停止生死輪回證悟涅槃後才消失。這主要的原因在於最初的發心和願力(Jaana Citta),導致他的心識向善或向惡的方面發展。 |
|
|
|
|
|
|
|
发表于 29-8-2022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8-2022 11:4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众生的第一世,他们尚未行恶,所以不会有不好的事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所在的星球,必定不好遭受陨石攻击,必定不会有地震海啸,甚至不会闻到令他们不舒服的味道,只因为他们不行恶。。。但是他们也尚未行善,凭什么他们有这种优良环境,所以这是矛盾也不符合科学。有时候非信徒看的更准更能发现问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9-2022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依据我的理解,如果我们前世有做很多善事的话,不只是会出生在一个比较好的国家,而且家庭
背景也会比较好,有一对好的父母、有一个好的家庭,而且也很可能出生在有钱的家庭,我们的
外表也会比较好看,头脑也会比较聪明伶俐,这跟“前世没有做坏事、也没有做善事”所得到的果报
是不一样的。
如果某个人前世没有做坏事,但也没有做什么好事,他虽然不会有什么困难或艰苦的状况,但他的
家庭背景、外表、头脑智慧这些也不见得会比较好,这就是“前世有做好事”和“前世没有做好事”他们之间
的差别。
|
|
|
|
|
|
|
|
发表于 6-9-2022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中道,太苦、太舒适都会障碍修行。
不要羡慕别人,顺缘、逆缘都能够成为我们修行的助缘。
头脑好不好和有没有智慧也没有直接关系。
比如连一篇偈子都背不好的周利盤特尊者,只靠一句“扫尘除垢”就修成阿罗汉。
反而聪明如提婆达多,虽修得五神通,却因妒忌佛陀的成就而犯下五逆重罪。
所以,你看我好,我看你好,没有得失心最好。
|
|
|
|
|
|
|
|
发表于 6-9-2022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lakia2012 于 6-9-2022 12:44 AM 编辑
比如连一篇偈子都背不好的周利盤特尊者,只靠一句“扫尘除垢”就修成阿罗汉?
若是如此,佛陀何必教八正道,實修四念處!
連如何証初果都不懂的人,要如何証四果阿羅漢!
連苦都不知,要如何知苦集!
只會在石頭撒種子,能開花結果?
自己盲信也罷,還要來禍害別人!
佛教法音的版主。。。真厲害哦!
靠一句“扫尘除垢”就能斷我見!
我很想認識一下,你跟那位出家人學習的!
|
|
|
|
|
|
|
|
发表于 6-9-2022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6-9-2022 07:24 PM 编辑
这两件例子都是南北传佛经的共同记载。虽然你可以怀疑经典,但应当有所依据,而不是无来由地怀疑。
佛陀“扫尘除垢”本来就包含了四圣谛八圣道之德,只是烦恼重的人反而不能体会。
有时,有些聪明人就是邪见太深重,多疑多难,思维转得快,嗔心也来得快,反而心定不下来,也而更容易被重重的烦恼所束缚。
而能让内心保持单纯的人,意图越简单,烦恼也相对简单,定根增长也快,所以反而更容易从定中生如实之慧。
所以,佛陀因材施教,比如嗔心重的人,可以修慈悲观。慧根强的人,可以先修观禅。信根强的人,可以先修止禅。
四圣八正道,概念上不复杂,但人心太复杂,所以,有时,单纯反而显得难得可贵。
|
|
|
|
|
|
|
|
发表于 6-9-2022 08:1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利的情况应是这样,佛典里他是念佛偈语不是扫尘除垢,那偈语应该是简单修行方式,他有照着做,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他专心做事,他是正确修行证悟 |
|
|
|
|
|
|
|
发表于 6-9-2022 08:2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布飘扬 发表于 6-9-2022 07:19 PM
这两件例子都是南北传佛经的共同记载。虽然你可以怀疑经典,但应当有所依据,而不是无来由地怀疑。
佛 ...
不论什么根都要先修戒,先修定慧是不可能做到的,没有定也不可能先有慧,直接修慧就会出现如禅宗那样想直接参破的情况,如南传那般强行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关于南传的只是我的个人意见,或许他们不是这么修或许我错了。 |
|
|
|
|
|
|
|
发表于 6-9-2022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