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長老偈白話文翻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8-2021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六品

六十 屍婆利長老偈

小傳:名Sīvali,出生在羅摩伽國的拘利族,其母名叫蘇婆(Suppavāsā)懷孕時家裡便獲得了許多財富,擁有肥沃的農田,但卻住在母胎七年。由於孩子胎位不正,因此使他的母親連續七天受到那激烈痛苦的折磨,丈夫惟恐妻子會因此喪命便去向佛稟報,表示願在妻子去世之前供一次大齋,待丈夫回到家時,兒子已誕下。七日後在母親的同意下出家,舍利弗為他剃度,發剃完時便成阿羅漢,佛陀称誉他为弟子中利養第一者。

偈陀60

我进入這小屋的目的已實現,
我的意願已遂,
捨棄潛伏的我慢,
我將來到明與解脫。

攝頌:
長老瞿低迦善臂,瓦利耶欝低迦仙,安闍那林住長老,長老二人屋舍住,悅意屋舍,被稱呼為憍薩羅與屍婆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8-2021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9-8-2021 03:40 PM 编辑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一婆敷長老偈

小傳:名Vappa,五比丘之一。迦毗羅衛城婆私吒(Vāsettha)婆羅門之子。菩薩在六年的苦行的時候, 與婆敷等五比丘在一起,但當菩薩開始吃固體食物時,他感到失望,便離開了當時的菩薩。佛陀開悟後,向五比丘宣說《轉法輪經 》,之後的第五天,佛陀向他們說《無我相經》,婆敷和他的同伴們成為阿羅漢。

偈陀61

見者知那能見者,
亦知那不能見者,
不見者兩者皆不知。*(1)


*(1)“喬答摩賢者,真是罕見,真是少有!喬答摩賢者真的是善說:‘一個不善的人對著另一個不善的人時,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一個不善的人對著一個善人時,也是沒有可能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另一個善人時,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善人的。一個善人對著一個不善的人時,也是能夠知道對方是一個不善的人的。’—《增支部4集187經/雨作經》蕭式球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8-2021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31-8-2021 09:40 AM 编辑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二 跋耆子長老偈

小傳:名Vajjiputta,本是一位大臣之子。佛到毘舍離时见佛陀相貌莊嚴,心生敬仰,繼而隨佛出家並住在毘舍離的某林野裡。有一天在毘舍離有跨夜慶典,歌舞音樂之聲傳入林中,說了這偈頌:

  「我們獨自住在林野中,像被捨棄在林中的圓木,
   在像這樣的夜晚,有誰比我們更差呢?」

住在林野的天神聽見後,對他說:

「如你這樣獨自住在林野中,像被捨棄在林中的圓木,
那些羨慕你的有很多,如同墮地獄者羨慕於生天者。」

那時,長老被那位天神激起急迫感,這件事記載在《林相應9經/跋耆子經》。後來証得阿羅漢長老記憶此事說了此偈

偈陀62

我們獨自住在林野中,
像被捨棄在林中的圓木,
那些羨慕我的有很多,
如同墮地獄者羨慕於生天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21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4-9-2021 12:22 AM 编辑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三 拔迦長老偈

小傳:名Pakkha,生於天臂城釋迦族,小時候患有風濕病,走路像跛子,所以被稱為Pakkha(跛子),痊癒後繼續沿用這個名字。佛陀回故國時,拔迦聞佛說法後,從在家而出家並住在森林里。一天,他到村裡托缽,坐在一棵樹下。忽然天空中飛來了一隻鷹咬著一塊肉。這只鷹被其他鷹襲擊,肉掉了下來。另一隻鷹看到立即把肉抓住但又被另一隻鷹搶走。長老心想:「世間的慾望如那塊肉一樣帶來痛苦。」他思維無常並証得阿羅漢。

偈陀63

死亡者倒下、已倒下,*(1)
貪求者再歸來,
所應作已作,所應喜樂的已嘗味,
從快樂當中而有幸福的跟隨。

*(1)「比丘們!不具備四法者被稱為『在這法、律中倒下者』,哪四個呢?比丘們!不具備聖戒者被稱為『在這法、律中倒下者』,比丘們!不具備聖定被稱為『在這法、律中倒下者』,比丘們!不具備聖慧者被稱為『在這法、律中倒下者』,比丘們!不具備聖戒解脫稱為『在這法、律中倒下者』,比丘們!不具備這四法者被稱為『在這法、律中倒下者』。《增支部4集2經/倒下者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9-2021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5-10-2021 11:00 PM 编辑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四 無垢憍陳如長老偈

小傳:名Vimalakoṇḍañña,母親是美妓菴婆巴利(Ambapāli)而父親是頻毘沙羅王。當佛陀訪問毘捨離時,他被佛陀的威嚴所打動而進入了僧團,很快就獲得了阿羅漢果。

偈陀64

我從以樹為名者生,
我生於白旗,
以旗幟本身
毀壞大旗的殺旗人。


譯者釋
我的母親以芒果樹為名字,(其母名為菴婆巴利,意為芒果樹的女守護者)
我擁有王家血统,(父親是頻婆娑羅王,白旗象徵王權)
我以法為旗帜,
來戰勝我慢大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9-2021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9-9-2021 12:29 AM 编辑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五“已舉起的”婆蹉長老偈

小傳:名Ukkhepakatavaccha,意為“已舉起的”婆蹉*(1)。聽佛說法心生敬仰而出家並住在憍薩羅的一個村莊裡,他初時不懂得區分經、律、論的內容後來請教多位長老比丘,然後直到請教了舍利弗尊者後他才能夠區分它們。

偈陀65

婆蹉已舉起,
多年以來所堆積許多的(教法),*(2)
他很好的安坐著,
內心踊悅、洋溢著喜樂,
而為在家人說法。

譯者的理解

善說的智者,為迷者指示道路,為痛苦者尋得幸福,為處於暗處者帶來照亮,為無明者帶來智慧之光。就如同看見船旗,便能知道船隻的所屬國,同樣的一位智者善說法義,法的真實被顯示出來,他便是舉起了法的旗幟。

*(1)這是根據法護的「勝義燈疏」Ukkepakata是指能夠教導和背誦來自三藏的內容,他舉起了這些三藏教法。Ukkepa也有拋棄的意思,Bhikkhu Sujato的英譯本採取了這個意思,KR Norman的英譯本翻譯成“heap-made” Vaccha(堆積所成的婆蹉)而筆者採取前者的意思。

*(2)由於英譯本把Ukkepa翻譯成拋棄,所以這段它翻譯為多年以來的許多堆積物,因為在翻譯上有抉擇上的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9-9-2021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六彌醯长老偈

小傳:名Meghiya,迦毗羅衛城釋迦種。青年時由於信從在家出家,曾為佛陀的侍者。在闍鬥村(jantugāmaṃ)托缽時,徒經Kimikālā(古譯金鞞河邊)看見清淨的、合意的、令人愉快的芒果園,希望世尊允許他在那裡精進禪修。兩次請求後被拒絕,但第三次被允許。在那森林里,他被不善尋所侵襲,無法集中注意力,並稟告世尊。世尊說:「彌醯,心若未解脫,有五物驅之。」詳文可參考增支部9.3 經/彌醯經或優陀那31經。



偈陀66

已到達諸法之彼岸的大英雄,
他教誡我,
聽聞他的教導後,
我持念的住於他的近處,
三明已通達,
已完成佛陀所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21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七 悅聞一法長老偈

小傳:名Ekadhammasavanīya,Ekadhamma意為一法,savanīya意为愉快的聽聞。其父为Setavya(墮鳩羅聚落)一位长者。有一次,世尊在申恕林住时,他便去拜見佛陀。世尊對他說:「世間的事物確實是無常的」,聽後長老過去世的道心生起便随佛出家,不久便証得阿羅漢。

偈陀67

我點火燃燒(內心的)污垢,
諸有已根絕,
生死輪迴已來到盡頭,
於現法(作證),
(自知)不再受後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9-2021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7-9-2021 08:11 PM 编辑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八 “一句優陀那”长老偈

小传:名Ekudāniya,出生在舍衛城一個富有的婆羅門家庭。青年時已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因為看見祇園精舍被奉獻給佛陀與僧團而被打動,對佛陀生起信心而出家。有一次,世尊住在祇園精舍。舍利弗尊者坐在世尊不遠處雙腿交叉,身體直立,生活少欲,知足,隱居,不社交,精進,致力於增上心。那時,世尊知道這件事後,吟出以下的優陀那。長老听到世尊的優陀那然後將它背誦下來,無時無刻的背誦,即使處在森林里很长时间,也时不时地重复着这句優陀那,因此人們稱他為Ekudāniya,意為與一句優陀那有關的。


偈陀68

有增上心與不放逸,
賢人學習牟尼道,
有如是行之寂靜者,
常具正念無諸憂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21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七品

六十九 車匿長老偈

小傳:名Channa也叫做闡陀,他是淨飯王一個奴僕之子,當太子出家時為太子馭車,其馬名叫犍陟(Kanthaka),但當佛陀回到故鄉時,他加入了僧團。然而,由於他對佛陀的深愛,他常對人稱:「我的佛陀,我的法」等語,心生傲慢。有一次他犯了錯誤,但不願意承認。當此事被報告給佛陀時,對他實行舉罪羯磨被施於不共住。當佛陀要般涅槃時,囑咐阿難要所有僧人不與他共語。當阿難宣佈對他的懲罰時,讓他大感震動,反省過去,最後証得阿羅漢。

偈陀69

以殊勝智而知一切之大師,
開示那無上味的妙法,
聽聞後,我走進正道而赢得了不死,
他是瑜伽安穩之道的熟知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21 0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5-12-2021 09:14 PM 编辑

第一偈

第七品

七十(西方輸那國)富樓那*(1)長老偈

小傳:名Puṇṇa,古譯輸屢那。出生在西方輸那國(Sunaparanta)平民家,青年時到衛城捨經商,遇佛說法,生信後出家,在接受佛陀的簡短教誡後(相應部35相應88经/富樓那經)回到他的家鄉。

偈陀70

在此處戒行為上首,
然而有慧者是最高的,
兼具戒與慧,
在諸天與人中,
他是勝利者。*(2)

摄颂:
婆敷跋耆子,拔迦,無垢憍陳如,“已舉起的”婆蹉,彌醯,悅聞一法,一句優陀那車匿,大力量之富樓那。

*(1)此富樓那並不是說法第一的滿願子富樓那

*(2)猶如以手洗淨手,以腳洗淨腳,同樣的,婆羅門!慧被戒潔淨,戒被慧潔淨,戒所在之處有慧,慧所在之處有戒,持戒者有慧,有慧者有戒,又,有戒與慧者在世間中被說為第一。《長部4經/犬杖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21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一 婆蹉巴羅長老偈

小傳:名Vacchapala,出身於王舍城一個富有的婆羅門家庭。他亲眼目睹了優樓頻螺迦葉(Uruvela kassapa)顯神通,以及他们一行人臣服於世尊說:「世尊是老師,我們是其弟子」,并为此惊叹,心生敬仰而进入了僧团,七日即得六神通,成阿羅漢。

偈陀71

能領會精深微妙的法義,
心善思量,行為柔和與謙遜,
親近戒德增上者,*(1)
涅槃對如是之人來說是不難獲得的。

*(1)這名為戒德增上者—「若比丘住於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威儀、行處具足,見微細罪則生怖畏,受持學戒。」雜阿含817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9-2021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二 阿杜摩長老偈

小傳:名ātuma,舍衛城長者之子。長大成人時母要為其娶妻,於是加入僧團。母親又設法使他還俗成家;他為表示出家修道的決心,誦出此偈

偈陀72

如同(在竹叢中)成長的幼竹,
生長的竹枝(相互糾纏在一起)變得難分離,*(1)
為我安置的妻子亦是一樣的,
願(你)成全我,現在我已經出家了。

*(1)就如龐大的竹被糾纏在一起:凡在兒妻上關注者,
如不被黏著的竹筍,應該如犀牛角般地獨自行。《犀牛角經》

小釋義的解釋—「就如龐大的竹被糾纏在一起」:「竹被稱為竹叢,如在竹叢中舊竹子被卡住、被糾纏在一起、被纏繞、被附著、被固著、被障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9-2021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長老偈白話文翻譯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5-12-2021 09:14 PM 编辑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三 摩納長老偈

小傳:名Māṇava。出生於舍衛城的一個富有的婆羅門家族。 七歲那年,在去園林的路上,他第一次看到了老、病、死的人讓他感到恐懼,聽了佛陀的說教後,並在他父母的同意下加入了僧團。 他被稱為「Mānava」,因為他少年就出了家。

偈陀73

病苦的衰老者,
壽命已盡的亡者,
看見後,從那裡離家而出家,
捨斷悅意的諸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21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四 須耶摩那長老偈

小傳:名Suyāmana。出生於毘舍離婆羅門家族,精通三吠陀。佛陀造訪毘舍離,在聽聞佛陀的開示後出家修行,在剃頭時證得阿羅漢。
偈陀74*(1)

感官欲樂與惡意,
比丘的惛沈睡眠,
或是掉舉與疑惑,
全都不被發現。

*(1)相同的偈頌見於增支部10集12經/五支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21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五 須薩羅陀長老偈

小傳:名Susārada,意為愚人。舍利弗是他的親戚,他聽聞舍利弗說教後出家,不久成為阿羅漢。

偈陀75

善哉遇见善安心者,
已切斷疑惑、增長於菩提,
愚人也能蜕化成智者,
善哉齊聚於賢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0-2021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5-12-2021 09:14 PM 编辑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六 “拋棄所愛的”長老偈

小傳:名Piyañjaha,毘舍離城离车王族出身。長大後為了想成為戰士在戰場上殺敵,他拋棄了自己所愛的故有此名。當佛陀造訪毘舍離時,對世尊產生信心而出家,証得阿羅漢後住在森林裡,他想:「世俗的勝利與聖者的勝利是有不同的」。

偈陀76

諸高慢中他謙下,
諸下劣中他崇高,
諸離去中他停留,
諸悅意中他不喜。

譯者解讀
世俗的勝利走向高慢、是下劣行、與感官欲樂相應如同行屍(離去者)般的活著。而聖者的勝利是走向謙遜、是崇高之行、不與感官欲樂相應,他的生命是真正活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0-2021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七 乘象者之子長老偈

小傳:名Hatthārohaputta,出生於舍衛城一騎象者家,長大後善於調伏大象。一天,當他在河邊訓練一頭大象時,他想:馴象對我來說是什麼?更好的是馴服自己,遂到佛处听法出家。正如一個熟練的馴象師用刺鉤馴服狂象,通過調伏自己,他証得阿羅漢。

偈陀77

此心過去,
快樂地前往它喜歡的地方、
隨心所欲地到處遊竄,
現在我將如理地調御此心,
如同馴象人以刺鉤調伏狂象。*(1)

*(1)此偈與南傳法句經326偈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0-2021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3-10-2021 11:20 PM 编辑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八 “羊頭”長老偈
小傳:名Meṇḍasira,意為“羊頭”。出生於娑枳多平民家,因其頭部似公羊而得名。當佛陀住在娑枳多的安繕林住時,聽佛說法後出家,適時證得六神通,能回憶過去世種種往事。

偈陀78

經多生輪迴,我流轉生死,
卻未發現(造屋者),*(1)
生死輪迴讓我受苦,
(如今)苦蘊已被逃脫。
*(1)原文anekajātisaṁsāraṁ, sandhāvissaṁ anibbisaṁ與南傳法句經153偈前偈相同,anibbisaṁ意為未發現/未找到,意指造屋者。

經歷了多次生死輪迴,我尋找造屋者,
卻未找到,生死輪迴極為痛苦。
—南傳法句經153偈蘇錦坤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0-2021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偈

第八品

七十九 勒棄多長老偈

小傳:名Rakkhita,意為護衛,出生於天臂城的釋迦族。迦毗羅衛城與拘利城的城民,他們共享著赤牛河(Rohiṇī)的河水來灌溉農作物。有一年,發生大旱雙方為了爭奪水源而發生衝突,佛陀知道後便為他們調停紛爭*(1),二城王心想:「尚若如來不出面阻止,必當血流成河,我們應遣王族子弟隨侍如來」。於是便遣五百王族子弟,加入僧團,而勒棄多長老是其一員。因不是自願出家,依然放不下對妻女的牽掛,佛為他們開示《鳩那羅本生》,說諸女之不德,見愛慾的危險,證得阿羅漢。


偈陀79

所有的貪已捨斷,
所有的瞋已根絕,
所有的痴已消失,
我已清涼,已來到涅槃。

*(1)見法句經故事196-199偈,經集執杖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2024 04:14 AM , Processed in 0.1400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